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小学二年级音乐说课稿(大全8篇)

时间:2024-01-18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一

《咱们从小讲礼貌》选自鄂教版第三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一个单元主题很鲜明,通过欣赏《讲礼貌》《对不起和没关系》《让座》以及歌曲《咱们从小讲礼貌》来教育小朋友们“从小讲礼貌”。选择这一课,是这一课相对于前面几个单元的内容知识点有了一定的深度,也有了一定的难度。即对不同节奏型的接触。还有就是如何在歌曲中深透节奏型,让学生能够熟悉它,掌握其节奏与节拍。挑战这个难度我觉得很有意义,歌曲教学现在落入一种很粗糙很模糊的教学模式,课本上很多基础的知识点都在淡化甚至完全忽略掉。二年级正是接触基础的时段,因此我想突破普遍畏难的心理障碍,给一点实惠的东西给学生。

低年级教学主张趣味性教学,让一些难点的知识通过一些趣味的活动来解决。这一课就安排有一个很好的趣味性活动,即通过朗读平时大家常说的礼貌用语来具体形象感知一些抽象的符号性的音符节奏,既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歌曲中的一些基本节奏,又完成了对孩子讲礼貌的教育。课堂具有了挑战性,又加入了趣味性,就不会再那么单调,那么乏味。

虽然认识节奏作为这节课是一个难度的知识点,但是毕竟是二年级的学生,而且是刚接触,只能让他们先感性认识,通过“您好”“对不起”“没关系”“谢谢”“早上好”等一些常用的礼貌用语来练习拍读。

第二个目标是继续巩固已学的音阶do——-sol。并认识新的唱名“la”,能独立视唱歌曲《小星星》的曲谱,练习音高的稳定和基本节奏的稳定。为进一步的视唱能力提高打基础。

唱会歌曲是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歌曲教学一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节奏感,对音乐形象的感受力。习惯跟音乐轻轻划拍子,并结合新学的节奏初步尝试按节奏读歌词。这是基本技能的要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上,一是用活泼自然、甜润明朗的童音来表达早晨“晨风吹阳光照”那种愉悦的心情;二是通过歌曲表演和《对不起和没关系》的欣赏中进一步明白要从小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孩子。

学会歌曲并明白从小讲礼貌是这节课的重点。还有音高的辩听和视唱基础训练的复习虽不是重点,但是这个巩固教学为歌曲中基本的节奏拍击和简单乐句模唱的难点教学起到帮助作用。

完成以上这些知识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根据学生的学情,我思考了这么几个问题。

(1)运用一种什么方法让音乐课堂的愉悦性不被节奏模唱基础知识的难度而破坏呢?

(3)学习歌曲如何将形式丰富化,深刻化?在何时何处解决难点?

(4)如何结合欣赏《对不起和没关系》来渗透讲礼貌的教育?

围绕这些问题,我承接前一课《小星星》的内容设计了一系列富有童真童趣完整的情境。即始终以小星星为情境创设点,以童话人物的形式参与这堂音乐,让学生感受新奇,也感受互相对话和学习的快乐和轻松。具体过程如下。

星星卡片6张,头饰一个,摇铃一个。课件音乐。琴一架。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二

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以人音版第三册第六课,我的小绵羊一课和大家共同探讨教学目标的确立及过程,阐述教学思想及如何设定教学目标的思路。

人音版第三册六课切实地根据这一学段的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兴趣为主,根据学生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安排《我的小绵羊》这一课歌曲采用同音反复,使旋律具有动力感,曲调具有风趣活泼的风格,歌词简洁明了,描绘了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的情景,在本册教材中起到了发展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实践活动的空间。

1、模仿动物的叫声,把模仿绵羊“咩”的叫声加入到乐曲中模唱,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编创绵羊舞的脚步节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意识。使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中感受乐曲活泼欢快动力较强的特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启发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动物创编歌词。

2、以互学法采用师生接唱的方式学唱歌曲。指导学生用轻快,亲切的声音有感情地歌唱。

通过《我的小绵羊》捉迷藏的游戏,充分感受小主人公和他的小绵羊嬉戏玩耍的情景,增进师生间的亲和力,构建自主、民主、和谐的课堂。

音乐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轻快而亲切的声音演唱,难点采用师生接唱的学生方法学习歌曲,并唱准处的不同音高,我将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及手段师生共同学习。

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精心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我的基本策略以兴趣贯穿始终,以“唱”、“动”、“创”、“游”为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强烈欲望。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注重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与创造体验。努力构建一个自主、民主、宽松、愉悦、互动的真情空间。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我将阐述如何设定教学目标思路的。歌曲《我的小绵羊》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民歌,曲调具有风趣活泼的风格。旋律具有较强的动力感。是一首活泼生动的哥表演课,是一首益于培养学生二度创作的作品。我充分挖掘这首音乐作品的艺术内容和情感内涵,发挥这首乐曲的魅力,创造性地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激发兴趣入手,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如二度创作设定为能力目标,我根据乐曲具有风趣、活泼这一特点,在双基教学中以模仿绵羊“咩”的叫声加入到乐曲中模唱,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感受和熟悉乐曲。从节奏上分析,歌曲具有较强的动力强,可以设计成创编绵羊舞蹈的脚步节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产生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欲望,使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更好地去感受、体验表现。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三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的内容为人美版小学二年级美术上册第七课《百变团花》。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内容,它是由折纸和剪纸相结合的艺术,教材中的图文体现了教学要围绕折法和基本形这个教学重点进行。它简单易学,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能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对剪纸有一定的了解。乐于动手,容易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探究xx,并进行大胆尝试。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发现事物的不同特征。自我表现xx很强。也有帮助别人的愿望,但是却不懂得帮助的策略和方法。对生活的观察、记忆有一定的基础,但往往流于概念。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团花的折法和剪法,并能总结出团花的基本特点。

2、情感目标:通过欣赏及学习制作团花的方法,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以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能力目标:在学习制作团花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感知、思考、探索及发散思维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四、说教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基于以上我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和求知欲,我采用的方法:情景创设发、演示法、观察欣赏、分析比较法。

五、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我采用人性化的方法指导,通过启发教给学生听、说、看、做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思维真正获得解放的状态下自然会展开想象进入美术创作的境界。

六、说教学过程

了使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1)观察提问、激发兴趣

(2)欣赏分析归纳方法技巧

通过播放课件,采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分析归纳,培养学生合作精神、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

(3)探索实践作业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我播放了中国传统古筝乐《高山流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示范并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4)展示欣赏评价

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师评价:根据激励性的原则,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我结合学生作品的不同特点,肯定孩子们的各种表现,保护他们的积极态度和创新意识。点评时注意给能力较弱、性格内向的学生学生更多的展示机会,找出其优点,甚至扩大其优点,并发自内心赞扬他们,使他们摆脱自卑心理,相信“我能行”。这样,让全体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5)课堂小结扩展延伸

好的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我最后设计了“拓展延伸”这一环节,最后,我给学生留了一个拓展延伸的作业:大家经过自己的努力,制作出一张张美丽的团花,请你说说这么美的作品,我们可以用它装饰哪里呢?请小组讨论。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四

《坐井观天》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第十二课。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青蛙和小鸟争论天的大小,告诉我们像青蛙这样目光狭小,所见有限,还自以为是,是不对的,《坐井观天》位于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第三篇,上承《捞月亮》、《狐狸和乌鸦》下跟《小马过河》。它处于由知识的学习向知识的运用转化的过渡位置,因此,它是本单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中的一步棋子,是从掌握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架桥梁。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7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着重理解“坐井观天”、“大话”、“无边无际”等词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坐井观天”这个成语的比喻意思。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文四至七自然段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坐井观天”的寓意是教学的难点。

为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可采用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1)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学生模仿动作,理解词意;

(3)借助情境,动画演示小鸟漫游,体会小鸟见多识广;

(4)设计“跳出井口”,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深化认识。

一、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再有,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我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背、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做实验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三、说练习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1)学生听老师范读,听学生朗读,在听中感悟语言;

(4)布置学习课后续写青蛙跳出井口后的故事,延伸课文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练的教学思想,可安排两个课时完成。下面具体说第一课时的教学步骤:

(一)启发谈话,引入新课。从学生实际生活中,所见到事物谈起,说自己认为天有多大,引入课题,释题质疑。

(二)图文结合,理解词意。借助图片动画弄懂“落”、“井沿”,在简笔画中贴图找青蛙与小鸟的位置。

(三)指导朗读,启发想象。重点引导体会问号和感叹号的语句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小鸟漫游的画面想象走过的地方,领悟出小鸟眼界宽,看得多,见识多。

(四)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1)通过动作表演理解课文;

(2)通过卷纸筒“观天”,懂得青蛙认为“天只有井口大”的原因。

(五)总结学法,引导自学。检查效果,完成练习。

(六)角色表演。假设情境,创造思维,练说:青蛙跳出井口的情境。

(七)归纳总结,提示寓意。

一个好的板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把课文的思路、教师的教路、学生的学路融为一体,本着板书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在板书中,我利用简笔画和图片吸引学生,理解课文,提示寓言。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五

人教版上册“千米和吨的认识”一课在教学上有一定的难度。如何进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厘米和米,建立了厘米和米的概念,但是对于毫米和分米,还没有正式接触,只是在尺子上见过。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首先要通过直观教具和具体实践,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

如:教学毫米的认识时,可以这样进行:教师先出示一把尺子,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再让学生每人拿一把尺子看上面的小格,找出1厘米,再从1厘米的小格中找出表示1毫米的小格,数一数1厘米中有多少个1毫米的小格,从而得出1厘米=10毫米。再实际量一量,感知1毫米有多长,用手比划比划,还可以拿出准备好的硬币,量一量它的厚度,再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从而加深对毫米这个概念的认识。

又如:教学千米的认识时,考虑到千米是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很少接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就比较困难。因 此,我就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学生实际走一千米的路,这样从实践中感知1千米有多长,就比较容易建立千米的观念。

再如教学吨的认识时,是通过实际参观和推算来进行教学的。如:一袋水泥50千克,20袋共重1吨。我们班学生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就是1吨。而且还可以借助书上的插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来感知1吨物体的重量,加强对吨的认识,形成吨的概念,从实践中得出1吨等于1000千克的观念。

教学量的计量,要遵循学习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类推、概括、抽象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例如:单位换算,通过1厘米=10毫米、1千米=1000米、1吨=1000千克推出5厘米是几毫米,9吨是多少千克,5000千克是几吨等,这样教学重在启发理解、思考。理解的东西才有助于记忆,有利于运用。

在计量单位的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培养学生测量物体长度的初步技能。一方面,结合教学长度单位,让学生自制量具,并用来度量一些简单的物体。另一方面,通过度量物体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测量的方法。例如:让学生量黑板的长、铅笔的长、课本的厚度,还可以量几条线段的长度等,通过这些活动,既能使学生初步掌握测量的简单方法,还可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总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把教法和学法看成一个整体,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综合考虑、设计教学。还要借助直观、及时抽象,抓住 概念的本质属性和知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通过实践,加深认识,提高分辨能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六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页,角的认识。

2.教材简析

本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呈现的内容是例1,让学生在实物当中认识角,了解角的基本特征;例2,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画角;结合练习3,感知角的大小。

3.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有关角的生活经验,但是他们对角的认识是笼统的、模糊的,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常见的物体和平面图形出发,组织学生进行一系列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对角的科学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掌握角的各部分及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到角有大小,并且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感受数学就在生活当中。

5.教学重点

理解角,掌握角的基本特征

6.教学难点

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7.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纸、扇子

根据学生知识的有限性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我对被本课的教学内容采用了一下几种教学方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绎法、合作交流法,并在课前创设课堂情境,激起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将这些教学方法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当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过程中自觉地获取知识,了解角并且学会比较大小。

动手操作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认识角的概念及基本特征,学会比较大小。

合作交流法: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体会合作交流的精神,并在交流过程中,把自己想法告诉合作人员,提高学生语言交流能力。

(一)、创收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角,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我创设一个情景,引出一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图中的平面图形,从而引出课题认识角。并且引导学生说出角的共同特征。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建立丰富的表象,对角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结合生活,感受角

在这个环节中,我将分为以下几个层次进行教学

1.找“角”: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利用教室中的材料找角。同学相互汇报。学生在找角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就在我们生活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乐趣。同学相互汇报,如有错误,可以帮助同学指出错误,提高他们的交流能力。

顶点

(教师示范画角)

(三)、动手操作,比较角的大小

首先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角的大小。先通过观看老师演示纸扇打开和合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角在变化,它是有大小的。再有了直观的认识之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动手操作感受角的大小,渗透比较的方法,并在小组当中进行交流。在这个环节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感受数学的乐趣,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巩固角

1.说一说下面的图形中有几个角?

2.练习八第三题

3.角在生活的运用

通过以上的练习题,再次帮助学生巩固角的知识。第三题让学生感受角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的乐趣。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七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4页《平均分》

除法是本册教学的重点内容,它的含义又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因此平均分这部分知识就充分显示出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教材安排了两教时,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包括以下几层内容:

(1)例1通过主题图创设情境,由“每份分得同样多”引出平均分的含义。

(2)通过例2、例3,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例2是已知总数和份数的等份除,例3是已知总数和每份数的包含除。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例1、例2。通过平均分的学习,为学生学习除法积累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顺利地理解除法含义。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以上教学内容的特点,本课要达成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形成平均分的表象。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钟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能力。

3、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含义的基础上,因此我觉得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出“平均分”的含义,形成表象。而两年级学生的思维完整性还不够,因此本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了解平均分的多种方法,为除法的认识和计算作准备。而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始终在生活情境中学习探究,并通过动手操作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转载数学网)

为达成教学目标,设计本课时我意图体现如下教法:

2、通过多次的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经历数学的建模过程。

3、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形式,每个活动面向全体,同时在开放性练习的设计上又注重个性的张扬。

同时又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即:

1、让学生始终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学生创造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在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分一分活动中体验平均分的特点和方法。

3、练习的设计注重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基础的问题解决在新授后同步完成;综合的实践应用放在课尾,以开放生动的形式加以呈现。

鉴于以上教学法的设想,我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做了自己适当的处理,并试图用以下一个教学流程来展示我的教学:

1、通过分配奖品的实际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自主选择分配方法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各自的作用,同时初步理解“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含义。

2、通过小组合作平均分配礼物,在经历平均分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平均分的含义,会用简洁而完整的话叙述平均分的结果。

3、通过判断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引导学生按要求平均分,并能把不平均分变成平均分。

4、再次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平均分,并在汇报交流时,进行分法的优化,渗透除法的计算。

5、开放创新的综合练习:“我是小小设计师”,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为演出服选择纽扣式样和数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平均分知识灵活创新地解决实际问题,并为下节课包含除作准备;同时,能在最后的结果中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越小(大),商就越大(小)”的除法规律,并注重学生审美意识和统筹安排能力的培养。

备课时的教学理念、教学意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通过学生动态表现的综合分析才有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在开展对本课教学时我分以下几个步骤努力实施我的备课精神:

(1)谈话创设情境:小朋友,我们庄市小学的活动可丰富啦,在刚刚结束的语文知识竞赛当中,xx班的xx、xx、xx分别取得了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学校准备了6本精美的笔记本奖励给这三个小朋友,你觉得怎么分比较好呢?(学生自由发言)

(3)比较这两种不同的分法,你发现什么?到小组里说一说吧。

(4)小结:是呀,像第二次每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这样的分法叫做什么?(平均分)

(5)第二次你们为什么平均分呢?(因为他们名次相同)

第一次是平均分吗?为什么这样分?

(6)师:是的,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平均分,有时却不需要平均分。

现在这三个小朋友想把6要笔记本送给结对的两个小伙伴,怎么分比较好?

(每个小朋友都分3本)

(7)这种分法叫什么?那么我们可以这么说:把6本笔记本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3本。

谁能这样说一说?自己说一遍吧。

(8)6本本子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2个)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我们也可以看作平均分成2份,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3本)可以说每份都是3本。说明每份分得怎么样?(同样多)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1、创设情境

新学期,xx小学的爱心小火苗行动开始了!每个小组也把准备好的奖品送给你

2、小组合作,分一分,说一说,并把结果填在纸上

汇报;媒体任意出示下面几句话:

把4个铅笔盒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12块橡皮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个。

把8把尺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把。

把10本本子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本。

3、同步练习,巩固平均分的特点

(1)10个香蕉:4、6

(2)12个面包:3、3、3、3

(3)8盒年奶:3、3、2

(4)把八块巧克力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谁分的对呢?(书上16面第二题。用手势表示)

师:第三种第份分得的同样多,为什么不对呢?

(要求是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它是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份数和份数搞错了。)

那你觉得在平均分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看清分的份数,再看看每份是不是同样多)

1、师:我们学校也准备了一些图书要送给手拉手兄弟班级呢。15本书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几本?你们会怎么分?小组合作分一分吧。

2、汇报结果(学生可能有不同的方法,但聪明的学生就会在平均分的时候,用上乘法口诀来帮忙,为学习除法作了准备)

3、每人动手分一分

低年级的小朋友制作了许多贺卡,一共有九张,平均分给三个手拉手班级,每个班分到几张,选你喜欢的方式按要求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结果。

你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么分?

4、想一想,说出分的结果

大队部还准备了12个书包,平均分给希望小学4个班,每班分到()个

1、创设情境,提出活动要求

六一节的时候,我们要和结对的小朋友同台表演呢。学校设计了一些演出服(出现5种式样的衣服,)少了些什么?一起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小组合作为这些漂亮的衣服配上纽扣吧。

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组都有12粒纽扣,平均钉在一种式样的衣服上,每次要分完哦,你们想平均钉在几件衣服上,试一试摆一摆,并把结果填在练习纸上。

2、学生汇报,媒体出示结果

12钉在(1)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2)粒。

12钉在(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6)粒。

12钉在(3)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4)粒。

12钉在(4)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3)粒。

12钉在(6)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2)粒。

12钉在(12)件衣服上,每件衣服钉(1)粒。

问:仔细观察结果记录,你们发现了什么?

你们知道为什么钉的件数越多,平均每件的纽扣数就越少呢?(总数不变)

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案,选出你们觉得最适合这件衣服漂亮的配法,将纽扣粘在真正的样品上。完成的小组,就一来将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吧!

小学二年级语文说课稿篇八

各位领导老师们好,我们年级组分工合作,执教的任务由曾妮来承担,今天由我来说课,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第四册18课《雷雨》的第二课时。

课文用精练、自然简朴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不同的自然景象。课文根据三个不同的时间段分成三部分。虽然篇幅比较短小,但文章内容生动,课文插图优美,比较适合低段的学生,让学生以学习本文为契机,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学会观察,增添生活的乐趣。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和本课课文内容及课型特点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朗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激发学生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材的内容,我们认为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雷雨前和雷雨后的不同景象。

教学的难点是感悟雷雨前后景物的变化。说教法和学法:根据上述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了“图文结合教学“、“多形式的朗读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采用看图与读文相结合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感受雷雨的特点。力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方式,以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多形式的朗读感悟,从而获得收获,体验学习的快乐。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教师借助学生生活经验,以学生为主体对文本展开自主阅读。通过读,学生可以与文本面对面地进行接触,品尝着课文原汁原味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

一、猜谜导入,质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采取了猜谜导入,分别用两个谜语来揭示课题,相机板书雷、雨,随后立刻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通过猜谜,质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教学,从整体感知入手。在导入课题之后教师让学生通过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雷雨前、中、后分别在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通过初步感知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图文结合,感悟朗读

在感悟课文中教师分3个小部分来授课:

1、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

这篇文章在运用词句方面非常准确、传神,值得细细体会。教学中教师设计各种形式唤起学生对词语的直观理解,体会这些词语的精妙。首先让学生观察雷雨前的图片,渗透观察方法,然后在课文中找出重点词句,加以理解。如课文第一段“黑沉沉”这个词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出示乌云特写图,让学生通过看图,知道雷雨前的云很黑、很厚,所以看起来“黑沉沉”的。又如:“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一句中“压”字就用得很妙,满天的乌云是怎样压下来呢?教师通过动作展示,然后追问:满天的乌云向你压过来,你会觉得怎么样呢?学生经过训练,不仅会弄清了“压”字具体含义,而且会揣摩出了人们当时的感受——又闷又热。不仅如此还有许多词句表现雷雨前的闷热,教师用准确的衔接语流畅的转移到另一个句子,并且在此设置按点。用多媒体出示了两个对比句:

a、叶子不动,蝉不叫。

b、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学生通过按键选择哪个句子更好来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和精妙。再如“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中“越…越…”就用得极为准确,教学时,教师将引导学生边看图边听雨声,学生自然体会领悟出雨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从而会说出了很多“越…越…”的句子。并且以“乌云越来越(),风越来越()。”的词组练习加深对课文第一部分的理解(即雷雨前的理解)。这种设计意在通过紧密联系视觉效应等方式去体会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学得有趣,用得正确。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此阶段还小结了学习方法,使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自主学习,掌握课堂。

2、雷雨中的景象(4-6自然段):

这一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按照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来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同时还教师还通过有效按点设置,品读哗哗哗以及渐渐地,渐渐地来体会雷雨的变化,以及雷雨的特点:来得快,去得也快。这一过程,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按键选择与教师的相机点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读中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观察的细致,描绘的生动形象,并借此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雷雨后的景象(7-8自然段):

这部分的教授,教师主要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情境体验来加深学生对雷雨后景色的感悟。如:引导学生想象说话,小青蛙你在叫什么呢?小蜘蛛你现在又坐在网上干啥呢?这一系列的问题的研究挖掘出本文中的童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雷雨是夏季常有的自然现象,作者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真实的文章来呢?教师在总结全文时向学生抛出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领悟,只有仔细观察才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如实记录下来。

因为本人经验不足,整个说课过程一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老师们能给予批评和指正,谢谢。

相关范文推荐

    文明礼仪的演讲稿300字(汇总三篇)

    演讲稿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演讲稿在我们的视野里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那么演讲稿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

    最新大学生顶岗实习周记9篇(优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

    文明礼仪的演讲稿600字(汇总8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从下手吗?以

    文明礼仪演讲稿400字 文明礼仪演讲稿开头(4篇)

    演讲,首先要了解听众,注意听众的组成,了解他们的性格、年龄、受教育程度、出生地,分析他们的观点、态度、希望和要求。掌握这些以后,就可以决定采取什么方式来吸引听众

    2023年文明礼仪演讲稿400字精选(三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根据几条原则性的提纲进行演讲,比较灵活,便于临场发挥,真实感强,又具有照读式演讲和背诵式演讲的长处。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

    2023年古文化街天后宫导游词 天后宫导游词(实用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教学工作计划小学数学8篇(模板)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计划书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

    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思维导图(七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

    2023年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实用五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优秀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那么下面我就给

    最新跳绳比赛的策划书 跳绳比赛项目策划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