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

时间:2023-11-14 作者:BW笔侠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

教学计划的编写应该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避免过于理论化和空泛,要具体明确教学内容和目标。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分享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一

《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四课。本课可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控制发声罐的声音,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玩“发声罐”的游戏发出的声音,感知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办法改变物体,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可以进一步明确不同的材料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第二部分是轻轻说话和大声说话,通过这项活动,要让学生认识到,在某些场合,我们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以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第三部分是为减少噪声而努力,要让学生知道:噪音可以使人烦躁不安,甚至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并掌握一些避免或者消除噪音的方法。

2、经历对物体所发出的声音进行控制的过程,在活动过程中提升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与交流能力等,愿意科学地进行思考和实验,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3、能说出噪音的危害,体验噪声带来的烦恼,愿意养成成控制噪声的意识。

学生对声音已有一定的认识,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与传播,能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易拉罐、塑料瓶其他瓶子或罐子、玻璃珠、铃铛、毛巾、黄豆、硬币、废报纸、各种减少噪声的标志和图片、学生实验用品一套。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出示发声罐摇几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东西,大家猜猜里面是什么?像这样由一个罐和一个发声物组成的装置,在今天的研究中我们把它叫做发声罐。

2、你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制作一个发声罐呢?要求:在发声罐内只准放一样物品。

3、听了刚才同学们用不同材料所展示的发声,你发现什么?

4、小结:不同的材料发出声音不同。

猜测。

学生以小组为单自选材料、动手制作,教师巡视每个小组的制作情况。

把做的发声罐展示给大家看一看。

从让学生尝试小实验出发,引出疑点,激发探究欲。

1、现在老师不限定材料,要设计一个比刚才更响的发声罐,你打算怎么做?

2、心动不如手动,让我们来试试吧!

3、哪一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发声罐给大家介绍一下?

4、通过制作这个发声罐,你知道影响发声罐声音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7、你知道这些噪音对我们有什么危害吗?

8、读完这段资料,你有什么感想吗?你想到了什么?

阅读资料“噪音污染的'危害”。

体会制作发声罐、分析发生罐的声音、体会噪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循序渐进,前一活动为后一活动打基础。

2、你是怎么使发声罐的声音降下来的呢?(控制了哪个因素?)。

3、小结:你们做得都很成功,而且用了填塞、包裹等多种办法,通过你们的努力,现在我们的教室已经安静了下来。

5、除此之外,我们还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小声说话?我们做哪些事情要小点声呢?

7、介绍:汽车消音器、隔间墙、禁止鸣笛标志等。

倾听老师讲解,观看图片资料。

课后活动。

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附:资料:噪声污染的危害。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它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第三大公害。噪声像毒雾一样,弥漫在人们周围,尤其在城市和工业区里,它是一种致人死命的慢性毒素。早在公元前七世纪,人就懂得了噪声使人感到不舒服,逐渐地人们还知道了强烈的噪声会损害人的身体,甚至引起死亡。

1、强的噪声可以引起耳部的不适,如耳鸣、耳痛、听力损伤。据测定,超过115分贝的噪声还会造成耳聋。据临床医学统计,若在80分贝以上噪音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2、使工作效率降低。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因而无法专心地工作,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3、损害心血管。噪声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子,噪声会加速心脏衰老,增加心肌梗塞发病率。医学专家经人体和动物实验证明,长期接触噪声可使体内肾上腺分泌增加,从而使血压上升,在平均70分贝的噪声中长期生活的人,可使其心肌梗塞发病率增加30%左右,特别是夜间噪音会使发病率更高。

4、噪声还可以引起如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精神障碍、内分泌紊乱甚至事故率升高。高噪声的工作环境,可使人出现头晕、头痛、失眠、多梦、全身乏力、记忆力减退以及恐惧、易怒、自卑甚至精神错乱。在日本,曾有过因为受不了火车噪声的刺激而精神错乱,最后自杀的例子。

5、干扰休息和睡眠。休息和睡眠是人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维持健康的必要条件。但噪声使人不得安宁,难以休息和入睡。当人辗转不能入睡时,便会心态紧张,呼吸急促,脉搏跳动加剧,大脑兴奋不止,第二天就会感到疲倦,或四肢无力。从而影响到工作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得神经衰弱症,表现为失眠、耳鸣、疲劳。

6、噪声对视力的损害。人们只知道噪声影响听力,其实噪声还影响视力。试验表明:当噪声强度达到90分贝时,人的视觉细胞敏感性下降,识别弱光反应时间延长;噪声达到95分贝时,有40%的人瞳孔放大,视模糊;而噪声达到115分贝时,多数人的眼球对光亮度的适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所以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中的人很容易发生眼疲劳、眼痛、眼花和视物流泪等眼损伤现象。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所以驾驶员应避免立体场音响的噪声干扰,不然易造成行车事故。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二

1.知识目标:

(1)为了保证对营养的吸收,有的食物适宜生吃,有的食物适宜熟吃。

(2)食物由生到熟会发生多方面的变化,其中有的变化是有利于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在加热的过程中,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变化。

(2)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并用文字或语言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

细致认真地完成食物生与熟的比较活动。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生、熟马铃薯,了解生与熟的不同。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能描述生、熟食物的变化。

给每组学生准备:切开的生马铃薯和熟马铃薯,两小块生鸡肉(或猪肉),酒精灯、支架、石棉网、水、烧杯、镊子。

演示实物:大米、黄豆、苹果、葡萄、黄瓜、豆角、土豆、草莓、鸡肉、猪肉、鳝鱼……。

1.出示一些食物的实物:

2.揭示题目。

3.小结:有些食物经过烹饪后对我们的健康有利,而有的食物生吃更富有营养。

说说哪些可以生吃?哪些要熟吃?

举例说说生食和熟食。

1.教师提供切开的生、熟马铃薯。

2.从生到熟,食物发生了变化。食物烧熟了,与生的时候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分组观察它们的变化。

a.看看马铃薯的颜色变化。

b.摸摸马铃薯的软硬异同。

c.尝尝马铃薯的味道。

汇报:马铃薯的营养会变化吗?

讨论:把马铃薯烧熟了吃有哪些益处?(熟的马铃薯和生的马铃薯一样富有营养,但熟的马铃薯含有的营养成分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1.操作指导:

放在水中煮。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装置,练习使用酒精灯。(将石棉网放在支架上部—烧杯里倒入水,置于支架的石棉网上—打开酒精灯灯帽—点燃酒精灯—置于支架下部—用外焰加热—使用完毕,用灯帽灭火)。

2.实验要求:注意安全;注意观察和记录。

(1)观察生鸡(猪)肉。

颜色、气味、用镊子夹住撕扯……。

(2)预测:鸡(猪)肉从生到熟会有哪些变化?

(3)分组实验:用清水加热鸡(猪)肉。

分组实验,教师巡回随机指导。

汇报:将观察到的现象尽量用语言描述出来。

讨论:烧熟的鸡肉与生的鸡肉有什么不同?生的鸡肉为什么不适合直接食用?

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在加热后会发生变化,变得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而且熟的食物比较松软,也容易被消化。但是食物在这样的加工过程中,营养会有一些损失。生的食物会保留自身的营养成分,特别是维生素不会被破坏。所以采用生食的方法能够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三

2、知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有关昼夜对动植物产生影响的图片或影像资料,电脑制作有关幻灯片等。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喜欢鲜花和小动物吗?现在,老师就带大家到花园、到动物园里看一看(放录像)。

[让学生一开始就在轻松氛围中学习,这样,可以让他们对本次活动产生兴趣。]。

3、学生讨论交流。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探究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观察郁金香、合欢树、牵牛花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媒体出示)。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交流。

3、你周围有哪些植物也像郁金香一样会随着昼夜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多媒体演示昙花、丝瓜等植物夜晚开花的动画。)。

5、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

6、学生讨论并交流。

7、小结:每种植物和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24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生物钟。

(多媒体介绍昼夜对植物影响的相关内容)。

8、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瑞典生物学家卡罗拉斯·林奈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多媒体介绍有关花钟的详细内容)。

9、调查你周围植物的开花时间,看看是否能根据调查的结果编制一个花钟。

10、我们能不能得用昼夜对植物的影响规律来改造植物,比如,让昙花在白天能开花。

11、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12、小结。

(三)、探究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1、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2、让学生讨论交流。

3、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让我们想办法了解一下,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把调查到的活动记录下来。

5、让学生各抒已见。

[让学生在交流中主动的探究活动。]。

6、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答案?

7、学生讨论、交流各自的研究方法。

8、师生共同确定研究方法。

9、交流调查访问结果。

(四)、探究蜘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1、蜘蛛、蚂蚁等动物哪些是在白天活动,哪些是在夜间活动。

2、我们可以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

3、学生讨论并交流研究方法。

4、学生探究。

5、交流各自研究发现。

6、总结。

(五)作业:

选择一种夜间开花的植物,把它的变化写下来;又选夜间活动的动物,查资料了解它为什么喜欢在夜间活动,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四

在第一节课的研究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材料有着丰富的特性。本课的研究是以学生们常见的布料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衣服制作材料的防水性、吸水性以及透气性方面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了解不同功能的衣服选用不同的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对布料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

二、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不同的布料在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用来制作不同的物品。

2、科学探究:设计、完善简单的模拟实验,探究不同布料的防水性;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能科学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布料不同特征的研究,能够对物品的细微差异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布料的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能根据布料的特征做出合适的选择。

四、教学准备。

1、每组装有棉布、丝绸、毛料、雨伞布的信封一个。

2、小喷壶12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12个。

3、雨伞架一把。

4、实验记录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雨天打伞的图片。

3、揭示课题。

看来,这里面还有许多奥秘值得我们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雨天中的布料”

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

学生好奇地进行猜测。

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二、活动一:观察布料。

2、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提出汇报要求,并板书。

学生分组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三、活动二:设计实验方案。

2、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案。老师提出具体要求。

(2)如何让布料淋到相同的雨?

(3)怎样观察比较四块不同布料的透水性和吸水性?

4、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方法,师问:如何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思考问题。

小组共同探讨,得出方案。

再次明析实验的方法和目的。

让学生明白科学必须经得起实验检验。

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目的。体现以生为本。

四、活动三:模拟实验—毛毛雨下的布料和中雨下的布料。

1、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

2、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师安排学生一半做毛毛雨一半做中雨实验)。

3、小组汇报。

4、比较毛毛雨和中雨下布料的不同,及同种雨量时各种布料的特点,总结适合做雨伞的布料是哪种。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试验。

学生通过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提出实验要求,可以节省时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五、拓展研究。

说说其他的布料适合做什么?

学生根据所学探讨其他布料的用处。

让研究延续,体现科学课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五

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型的太阳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活动内容。

实验太阳灶。

活动准备。

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

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用硬质泡沫塑料或木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为宜。在圆柱一端横向钻一个细孔,穿入一根直径相当于孔径的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折90°,各留5厘米,减去多余部分。

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或木质底板上。拿一根细竹签,削尖两头,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装置放在太阳下,调节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竹签长度要耐心调节,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要不了多久,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发出香味。

后记。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了解太阳灶的初步原来,学生的探究热情十分高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六

《测量力的大小》是全国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第四课时的内容。本课处于单元的中间阶段,在此之前,教材安排学生感受几种生活中常见的力,建立起力的初步概念,而本课是让学生学习测量力的大小,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由此对力和运动展开深入的研究,在本单元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一、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像科学家一样经历制作过程,初步认识测力计的原理。二、认识弹簧测力计,这是使用测力计的前提。三、在认识的基础上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测量技能。教材设计是把“制作橡皮筋测力计”放在课后拓展部分,而本课设计时把这部分提至第一部分,是为了让学生先知道原理,后学会使用,而且学生在使用过橡皮筋测力计后会发现,这样的测力计存在很多缺陷,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工具,此时再引出弹簧测力计将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力有大有小,并且可以使用工具来测量。弹簧测力计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学生在使用前是感到新奇的,虽然学生具备阅读图片和文字的能力,可以按照文字图片的示意及温馨提示进行实验,但对于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是偏向于更直观的指导。五年级的学生经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具备比较强的合作意识,但组内仍然存在部分“不敢说”“怕说错”的学生,这些学生会依赖于老师或优生的指导,如何引导这些学生勇敢积极地参与合作,体验探究的过程,是本课设计需要关注的点。另外,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量程测量不同的物体时会存在困难,因此本课对这个难点的教学要有所涉及。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通过对比与弹簧测力计的不同来认识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像科学家一样经历探究和制作测力计的过程,得到成就感,发展持续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制作测力计并测量物体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知道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不同量程的弹簧测力计若干,被测量的物体,拉力器,橡皮筋,刻度纸板,钩码若干。

过程设计。

分别请两位学生上台演示拉力器的使用。

提问:

1、刚刚两位同学谁的力气更大一点?你是凭什么来判断的?

2、如果想把弹簧撑的更长,要怎么做?——用更大的力。

3、如果我想知道使用的力有多大,有什么办法?

引导学生说出做标记、刻度,思考能否用被拉长的距离来表示力的大小。

板书:受力大,伸长长。

1、展示材料:橡皮筋,刻度纸,回形针,钩码。

提问:你能否用这些材料来制作一个测力计,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2、小组研讨两分钟,教师指定由组内2号位置同学汇报小组讨论结果,其他组员补充。

预设:在橡皮筋上一个一个挂上钩码,用尺子量出刻度,并标记在刻度板上。

活动一:制作橡皮筋测力计和使用。

用所给材料完成刻度标记,并用自己制作的橡皮筋测力计测量小车,记录下小车重力的`大小。

3、汇报交流,根据数据进行分析。

(1)为什么大家测得的数据不太一样,甚至有很大偏差?

预设:刻度不够精确;橡皮筋松紧程度不同;人为操作误差……。

(2)科学家为了测量更精确,设计了弹簧测力计,也叫弹簧秤,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活动二:观察弹簧测力计。

1、这个测力计与我们自制的测力计有什么不同?这样设计的好处是什么?

2、重点引导研讨以下问题:

(1)测力计的单位是什么?

(2)测力计每一大格和每一小格表示多少?

(3)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多少?

3、出示微视频,讲解如何使用测力计。

活动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每个小组分别有1牛、2.5牛、5牛的测力计,请选择合适的测力计测量物品力的大小。

展示几个小组的数据,集体研讨。

预设:

(1)原珠笔会出现0牛的现象,追问这是怎么回事?

(2)3种测力计都可以测量电池盒的重力,哪一种最合适?

1、检验自制测力计的准确性,并尝试改进。

2、如果换成两根橡皮筋,刻度有什么不同?

用拉力器引出本课主题,用直观的现象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概念。

先让学生体验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过程,对学生理解本课核心概念,突破教学重难点大有裨益,这也是本课对教材的优化处理。

指定人员汇报能促进学生参与组内研讨,平时不敢说和不会说的学生会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一人汇报完再由组员补充,实现小组合作。

学生在经历了制作橡皮筋测力计的过程后,会明白这样测量的方法存在较大误差,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工具,由此引出弹簧测力计则水到渠成,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是一步步发展的过程,这样的设计也是立足于教学目标的。

用微视频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简洁明了,解决学生使用上的困难。

学生对于选择合适的测力计测量物品存在困难,该记录单的设计旨在希望学生能关注到不同的量程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以往学生拿到新的测量工具,往往忽略估测,直接使用,而这样的记录单能让学生做到按顺序先估测再选择最后测量,不会盲目地使用。

课外是学生探究的大天地,不要让学生的探究活动局限于课内。

作业设计。

1、检验自制测力计的准确性,并尝试改进。

2、如果换成两根橡皮筋,刻度有什么不同?

测量力的大小。

受力大,伸长长。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七

1、通过观察,了解蚂蚁的身体特点。

2、能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3、爱护小动物,珍惜生命。

不断改进观察的方法,解决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对观察方法的探究。

放蚂蚁的瓶子、白纸、放大镜、水、水槽、三、四块塑料泡沫、昆虫观察盒、毛笔、水彩笔、玻璃片(投影片)、沙、绳子、几条硬纸条、记录纸和笔。

一、揭示课题。

1、你们带来了什么?

2、出示课题:蚂蚁。

二、激发探究欲望。

1、说说你是怎样捉到蚂蚁的?

2、学生画一只蚂蚁。选几幅展示。

3、比较。为什么有的会画错?

三、引导探究。

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分组自行探究。

教师不时穿插到每个小组的旁边观察学生的活动。密切注意学生在做什么?说什么?争论什么?扯得太远要帮助他们回到主题上来,钻进“牛角尖”得要帮助他们跳出来。

四、开展研讨、说蚂蚁。

1、把材料从学生处拿开。

2、说说刚才的研究中你们遇到了那些问题,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有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让我们一起解决。

通过刚才的研究,你们发现了什么?

每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小组发言,研讨中发现的事实有另一个学生记录下来。

教师把学生的观点板书下来,即使错误的发言如果全班同意也要先记录下来。当学生的发言出现矛盾时,当场讨论解决。教师要注意把握方向,对于怎样更好地观察蚂蚁,蚂蚁身体的特点这些问题一定要讨论。

五、课外延伸

1、刚才我们初步观察了蚂蚁,实际上还有许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你们想不想继续研究?下课后,每个小组继续研究蚂蚁,下节课我们举行一个蚂蚁信息报告会。

2、看蚂蚁的反应,猜测蚂蚁的想法,送蚂蚁回原来的地方。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八

能主动与同学交流各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用途。

能设法查阅各国人造卫星的资料并能按一定标准分类;能游根据的对所研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假设;能设计模拟实验证实自己的假设。

能用自己的话解释人造地球卫星的飞行原理。

查阅资料获得卫星用途方面的知识。

用模拟实验研究卫星的运动规律。

1、课前查阅有关资料。

2、相关课件。

1课时。

老师、今天我们来聊聊人造卫星的.话题。我相信大家已经查阅了很多的资料,现在我们分小组整理自己的资料,并按照你们自己的标准给他们进行分类。

学生、活动。

学生、交流各自的资料以及分类结果。

老师、适时用课件进行说明。

学生、猜测。

老师、我们用一个实验模拟一下。

学生、实验。

学生、交流以上问题。

老师、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与乒乓球作圆周运动是同样的道理,只不过这时的拉力不是绳子而是地球引力。

学生、活动、交流。

设计一个实验来解释地球同步卫星的运动原理。

板书:人造地球卫星。

人造卫星的种类和用途:

人造卫星的飞行原理:地球引力。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九

1、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重视精彩句段积累、仿写。

3、体会对比描写的作用。

1、反复朗读,积累优美词句,体会文章精彩之处。

2、赏析精彩句段,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准备预习本,采用“预习,发现问题”的学习方法,将预习时的整体感受、精彩积累和提出的问题以及对问题的猜测回答写在本子上,供老师备课参考。

教师:在看过学生的预习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认识状况的前提下备课。准备投影、电脑及相关资料。

法语中有“文如其人”或“文即其人”的说法,它是从布封的名言“风格是属于个人的”引申而来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法国博物学家布封的《马》,就体现了“文如其人”的风格,让我们大声地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化的科学小品,去感受人性化描写的艺术魅力。

1、自读。

两人或四人一组,互相读、听找感觉。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进行指导。

学生谈读的感受。

教师总结朗读全过程。

积累、仿写、感悟。

背诵你最喜欢的三句话,仿写其中的一句。

记住你最喜欢的一段,说说理由。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

我国是水力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所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认识水流有力量,我们可以利用它是本课的重点。

让学生认识到水力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自然资源还有很多很多,都是可以被我们人类改造和利用的,从而意识到从小要热爱自然,关心自然,做大自然的好朋友是本课的难点。

1、 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知道水流有力量,认识人类 对水力以及对风力、太阳、矿产等自然资源的利用。

2、 认识到水力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是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是可被改造和利用的。

3、 意识到从小要热爱自然,关心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树立正确的自然观。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目标检测

一、观察导入 激活思维

1、 出示小水轮的模型,演示小水轮转动的实验,提出观察要求:“小水轮是如何转动起来的。”

2、 出示“木排顺流而下”及“洪水冲毁树木、房屋”的投影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3、 引导学生针对实验和投影片上出现的现象展开讨论,议一议自己的感受,说一说自己的看法,谈一谈小组的共识。

4、 小结学生发言,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 学生仔细、全面地观察实验及投影片上的景象。

2、 小组活动

3、 通过小组交流认识到水流是有力量的。

4、 认真倾听老师小结。

1、 学生能仔细、全面地观察实验和图片,并在头脑中形成初步的认识。

2、 能主动地、热烈地开展小组活动,各抒己见。

3、 大部分同学通过小组互动,知道水流有力量,并能积极争取发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观察讨论 深入理解

1、 利用看录象、投影出示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利用水力的相关资料,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看了这么多资料,你有什么想法?在小组中议一议。

2、 巡回了解学生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以帮助和指导,尤其应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明水力的利用。

3、 组织学生把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及时捕捉闪光点,给于鼓励;抓住分歧点,激起矛盾冲突,引导他们进行争辩。

4、 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人类对水力利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1、 学生看录象及投影呈现的资料,了解资料所体现的内容。

2、 针对这些内容,小组展开讨论,各自发表看法。

3、 每组选一名代表总结小组发言,并在全班展开讨论、交流、评价。

4、 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针对同学的发言及时补充或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

5、 通过讨论交流和倾听教师的总结,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较完善的认识。

1、 学生能认真仔细地观看资料,能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记录下来。

2、 能在组长的组织下协作学习,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小组内讨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3、 结合老师同学提供的资料和信息,能简要阐述人类对水力利用的现状。并初步构建这部分内容的认知体系。

4、 能从老师的总结中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认识。

三、激活思维 深化认识

2、 利用录象资料创设问题情境:现在你想说什么?先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3、 巡回了解小组讨论情况,及时加以指导。

教师小结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前景的广阔性,以及保护自然的重要性。

1、 学生展开设想,各抒己见

2、 针对录象结合自我认识,积极开展小组讨论。

3、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4、 对他人发言作评价并可提出异议。

1、 能积极动脑大胆发言。

2、 通过录象资料倾听他人发言,初步了解自然资源。

3、 能从老师的总结,同学的看法中,深化对自然资源的认识。

四、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1、 教师课堂小结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一

电不是自然存在的能源,而是由其他能源(风能、水能、热能等)转换来的二次能源。

本课共有三个活动:

1、了解各种各样的电池。教材中列出了干电池、光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以帮助学生了解他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了解它们把哪些能量转化成了电能。

2、我们来发电。教材中安排了用电动机模拟发电的活动。教材中的用电动机来发电,难度很大,小电动机很小,露出来的小螺丝口很难拴住绳子,为此,我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详见教学过程,活动一。

3、了解发电真的电能从哪里来。

在上一课中,学生认识了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磁能,这一课认识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这就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的互相转化。

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能够制成电流检测器。学生对于电转化成磁有了直观感性的认识,这一课将磁铁也缠上线圈,移动起来,反过来,就产生了电,可以用第一课的电流检测器来检验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电池是把化学能或者光能转化成了电能。发电的方法有多种。

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来的。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实验和阅读资料认识电能的来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的贡献。

重点

第二个活动,我们来发电,将磁能转化成电能。

难点

电能都是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来的。

本课采取,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完成对“电能是哪里来”的理解。

1、借助第一课和前几课对电产生磁,引出电能转化成磁能,进而通过分组实验,探究磁能转化成电能的过程直观看到电磁之间的互相转化,转化的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发电厂的电是哪里来的。

2、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解剖一节电池,让学生观察电池的内部构造,理解电池作为有毒垃圾的特殊处理方法。

做一个浓盐水电池和水果电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教师准备:

1、解剖好的一节1号电池

2、铜片、锌片,导线,浓盐水

为每个小组准备:

1、电流检测器(罗盘和线圈组成的)

2、条形磁铁

3、导线一米长

4、手摇发电机

实验记录单一份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1分钟

出示做好的电流检测器,说说构成和使用方法。

复习旧知识,引出新知识。这里面其实也包含着,可逆性这一认知。比如,我们可以从一楼走到三楼,那么反过来,我也能从三楼下到一楼。

新授

活动一:我们来发电

分组实验

(20分钟)

1、每组一块条形磁铁,将导线缠到磁铁上,和缠到铁钉的方法一样,注意两端留出线头,以便和电流检测器相连。

2、观察各组的实验情况,适时停止实验,进行小结。

3、教师小结:

这个实验说明了,电能是从磁铁晃动来的。磁能可以转化成电能。

手摇发电机,也是利用摇把摇动使磁能转化成了电能。

那么电能都是从磁转化来的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书:63页各种各样的电池。

1、各小组按照老师要求,做出简易发电器,然后,开始实验如何证明这个发电器发出了电,如何和我们前面做的电流检测器连在一起。

2、讨论交流实验发现:

a、电能产生磁

b、磁铁来回移动产生了电,电流检测器里面的小磁针摆动起来了。

c、……

3、给每组下发手摇发电机,让每个学生进行操作,观察小灯泡是否亮了,进一步了解发电机的原理。

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引导做出简易发电器,再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通过动手操作,真正理解磁能是如何转化成电能的。

新授

活动二:各种各样的电池(演示实验)

(10分钟)

提问:教材中列出了哪些电池,说说是将什么能转化成了电能。

大家一定对电池很 感兴趣,下面请大家看看老师解剖好一个一号电池,看看它的内部构造。

1、教师解剖一个一号电池,让学生观察里面的化学药品。

2、浓盐水电池:

将铜片和锌片(废电池外壳)插入盛有浓盐水的杯中,用导线连接在“电流检测器”上,可以看到产生了电流。

3、水果电池

做一个水果电池,将铜片和锌片插入水果中,也可以产生电流。

请学生思考回答:电池为什么不能乱扔?

同学们感兴趣,可以回到家里,也可以做一个水果电池。

新授

活动三:(5)

发电站的电是哪里来的?

现在我们了解了电池里的电是哪里来的,那么发电厂的电呢?

我们使用的绝大部分电是来自发电厂,发电厂都是用发电机来发电的。发电机和我们刚才做的简易发电器类似。

煤电

是用煤烧锅炉,化学能变成热能,并把热量传给水,高温、高压的水蒸气带动蒸汽轮机转动,热能变成动能,蒸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动能变成了电能。

风力、水里发电就是靠风力和水流动的力量,推动涡轮机,涡杆转动磁铁产生电流。

填写:64页表格

课堂小结

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电是哪里来的,请同学们用一句话,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

1分钟

做一个水果电池

阅读课外读物,关于电学知识。

板书设计

电从哪里来?

来回移动缠着线圈的电磁铁

铜片和锌片 放入浓盐水

产生了电流

电流检测器里的小磁针转动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二

1.能够做出正确的预测并用测量的方法掌握水位变化的规律;2.能够采用先说预测依据后说预测结果的方式表达自己对事物的预测。

4.懂得即使有根据,预测也会有错误。

1.保持对现象的好奇心,愿意进行预测;2.关注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

重点:懂得预测就是有根据的推测。

难点:初步学会对事物或现象进行科学预测。

乒乓球、漏斗、纸、烧杯、食盐、塑料袋、粉笔。

1.观看幻灯片,你能解释地上的鸡蛋为什么打破了?师生小结:当你在做地上鸡蛋破碎原因的解释时,你就在进行推理;在科学探究中,推理是对已经发生的事件和正在发生的事件作出合理的解释;板书:推理。

3、学生找出推理与预测的不同。

你能找出推理与预测的不同吗?(让学生说出推理是已经发生,而预测是没有发生)。

(1)往烧杯中放入钩码,烧杯中的水位会上升吗?学生判断会上升。学生做下。

这个实验。

(2)吹纸实验提问:往两张纸之间吹气,纸片会怎样呢?还有没有其它的预测。

(3)用长颈漏斗吹乒乓球实验,提问:乒乓球会怎样呢?学生汇报预测结果。实验验证。在漏斗口吹气,乒乓球不是掉下去,而是吸上去了。

看来经验对预测很重要。(已有经验与预测的结果有时会不一样,要有真凭实据,必须要实践。

珍妮通过长期的艰苦的观察,获得了一些经验,对黑猩猩非常了解。因此她能通过黑猩猩的表情等预测黑猩猩的行动。

你能通过观察来预测吗?下面考考你。谈话:我们也学着珍妮预测一下粉笔落地的实验,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做。

1、提问:在下面情况下粉笔掉地不容易碎?为什么?

情形1:站立,将手中的粉笔掉在硬地面上。

情形2:取一枝粉笔,用纸将其包起来,让包裹好的粉笔掉在地上。

情形3:取一枝粉笔,放在充气的塑料袋里,让袋子掉在地上。

2、教师演示三只粉笔大家预测的结果是什么?预测的根据是什么?

(1)学生预测。

(2)汇报预测的结果、根据。

(3)学生实验验正。

2、学生进行预测。

3、小组实验进行验正。

4、汇报实验结果。

5、小结,由此看来,只是根据正确,预测才可能正确。

6教师小结:科学的预测不是随意猜测,而是生活经验的推测。要想知道预测正确不正确,必须要经过实践。但是,如果根据只是个人经验,未经科学证实,也是经常要出错的。

1、师:看来预测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例让学生预测。

(1)傍晚时分,聪明的小狗纠缠着主人,这是小狗表示??

(2)冬天住冰冷的玻璃杯中,杯子有可能会??

(3)过度开采城市地下水,可能带来什么危害?

(4)乌云从天边飘过来,天气可能??

4.师:生活离不开预测,更离不开科学的预测。生活中科学预测的事有哪些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预测的事例还真是不少呢。

谈话:其实生活就是科学,只要你经常关心身边事物、关心重大事件,关心社会发展,你会发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希望每名同学认真观察都能成为生活中的科学家。

让学生预测掉光叶子的植物的生死情况。你认为生活中哪些情况下需要我们作出预测?

预测。

推理。

预测。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三

在第一节课的研究中,学生已经认识到材料有着丰富的特性。本课的研究是以学生们常见的布料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衣服制作材料的防水性、吸水性以及透气性方面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了解不同功能的衣服选用不同的布料,是因为它们具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对布料的研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材料的多样性。

1、科学概念: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到不同的布料在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可以用来制作不同的物品。

2、科学探究:设计、完善简单的模拟实验,探究不同布料的防水性;能根据研究的需要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工具;能科学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运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汇报。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布料不同特征的研究,能够对物品的细微差异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意识。

认识布料的吸水性、渗水性、防水性。能根据布料的特征做出合适的选择。

1、每组装有棉布、丝绸、毛料、雨伞布的信封一个。

2、小喷壶12个、透明的一次性杯子12个。

3、雨伞架一把。

4、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课件出示雨天打伞的图片。

3、揭示课题。

看来,这里面还有许多奥秘值得我们研究。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雨天中的布料”

为后面的研究做准备。

学生好奇地进行猜测。

这样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调动了学生的兴趣。

2、组织学生汇报观察的结果,提出汇报要求,并板书。

学生分组观察。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观察。

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2、小组交流讨论实验方案。老师提出具体要求。

(2)如何让布料淋到相同的雨?

(3)怎样观察比较四块不同布料的透水性和吸水性?

4、师生共同总结出实验的方法,师问:如何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学生思考问题。

小组共同探讨,得出方案。

再次明析实验的方法和目的。

让学生明白科学必须经得起实验检验。

提出要求使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目的。体现以生为本。

1、提出实验的具体要求。

2、学生分组活动并进行观察记录(师安排学生一半做毛毛雨一半做中雨实验)。

3、小组汇报。

4、比较毛毛雨和中雨下布料的不同,及同种雨量时各种布料的特点,总结适合做雨伞的布料是哪种。

学生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试验。

学生通过过实验观察和比较,得出自己的结论。

提出实验要求,可以节省时间,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说说其他的布料适合做什么?

学生根据所学探讨其他布料的用处。

让研究延续,体现科学课的开放性。

小学科学课教学设计(模板14篇)篇十四

2、国外科学课程标准对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有何启示?第二次作业。

1、如何实现多种课程资源的合力作用?

2、为什么要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次作业。

1、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种理性假设。

具体要求:

(1)字迹清晰,书写认真。

(2)要点准确,内容充实。

(3)统一用学校大的作业纸,分开写,每次作业单独存档。

(4)不做或整篇抄袭的,0分。

二、副卷作业。

任意选择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并编写教学设计方案。具体格式见教案模板,先把教案模板打印出来,手填具体内容;“教师意见”不用填。

三、期末考试。

题型: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

友情提示:所有作业的提交时间截止20xx年1月9日下午5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年级下学期班级安全工作计划(通用20篇)

    班级工作计划还可以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以适应班级的变化和需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班级工作计划样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一、继续养成良好纪

    高一英语备课组学期工作总结(汇总21篇)

    学期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设定新的目标和计划。在以下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学生的总结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我们写总结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

    学校篮球比赛活动方案策划(通用21篇)

    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进行监督和评估,以确保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些策划方案范文,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和思路。一、活动主题:增进友谊,展示风

    初中教师第二学期个人工作计划大全(21篇)

    教师工作计划的编制应注重目标导向和评估,明确工作目标和达成标准。以下是一些成功教师的工作计划分享,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德育管理是一个整体系统,继续建立完

    法制宣传策划活动方案(优秀24篇)

    在进行任何事情之前,我们都需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策划方案,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精选的策划方案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20xx年“12.

    初三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表(精选15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根据课时和教学进度,有计划地安排和实施的一种教学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新的学期开始了,这是一个紧张的学期,因

    外联部部长工作总结个人(汇总19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个月工作的总结和回顾,可以帮助我们反思和改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月工作总结实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写作思路和参考。从激烈的外联部职务

    听家庭教育讲座的心得体会(热门19篇)

    在书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所学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时的灵感和参考。10月21、22日我有幸参

    幼儿园教研组工作总结报道大全(19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应当突出工作亮点和创新探索,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工作成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

    幼儿园保育员工作计划和总结(实用14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能够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帮助他们全面发展。若想编写一份优秀的幼儿园工作计划,以下范文或许可以为你提供一些创新的思路。根据园里关于保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