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琴心月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掌握文体和语言特点,使我们的写作更具有风格和魅力。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指导。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一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定位准确、发展科学合理,实施有效……着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学校的凝聚力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09年,我校取得了工信部研究生教育优秀工程评估第一名的好成绩,评估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5年来,研究生教育坚持以质量为主线,以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一流创新人才为目标,建设学风严谨、业务素质高、热心教书育人的导师队伍;创建面向国际前沿、积极活跃的学术交流氛围;建立科学、规范、务实、高效的研究生教育管理体系;探索及实践适合中国国情并具有哈工大特色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人才,推进了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生教育进程。

深化改革,争创一流,导师队伍建设进步显著。

“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是研究生导师,研究生导师水平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杜善义院士说。近年来,学校通过实施聘任国际一流学者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允许优秀副教授申请博士生导师、严格进行博士生导师招生登记等措施,使我校的博士生导师队伍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目前,已有111位国际一流学者在我校挂牌招收博士生,正在我校培养博士生的境外兼职导师达到83人。

境外高水平学者担任我校博士生导师,一批博士生工作在学科的国际前沿。2007年,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制度改革成为我校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改变了过去只有教授才能参评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局面。目前已有73名满足条件的优秀副教授通过博士生导师遴选,为我校博士生导师队伍增添了新的活力。同时,学校每两年还进行一次博士生导师招生登记,建立起了导师能上能下的动态机制,成为保证导师队伍质量的重要举措。

加强课程建设,促进学术交流,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与课程的'水平息息相关。为保证研究生主干课程的授课质量,学校每年确定一批重点支持的研究生主干课程项目,5年来,学校已建成194门研究生主干课程项目,正在建设96门,为提高研究生的授课质量提供了保证。

为充分借鉴国际高水平大学在研究生教学中的经验,学校自2008年起实施“与国际高水平学者共建研究生课程”项目。来自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国际知名大学的高水平学者走进课堂,并与我校教授组成共建小组,全方位确定并实施课程方案。目前已有26门共建课程正在建设,部分课程已经完成第一轮授课,受到了研究生的广泛欢迎。研究生金家华在听完《信息系统研究方法》课后说:“这是一段充实的学习经历,作为一名硕士生,能接受这么先进的教学理念,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对我未来的学习充满了信心”。

同时,学校还通过举办博士生学术论坛、博士生模拟国际会议、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等种类齐全、覆盖面广的系列学术活动,大力支持双边(多边)博士生学术论坛,鼓励和支持研究生参加各类学术交流、科技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其学术水平与创新能力。近年来,学校有156名博士生获得专项基金资助,在境外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73名博士生赴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参加双边、多边博士生学术论坛;387名博士生参加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校内共组织35期博士生学术论坛,每年组织700余期各类讲座、报告等。我校还在近3年研究生公派出国工作中,超额完成了指标。留学基金委将我校2011年的公派指标提高到了253人,位居全国第一。

改革机制,满足人才需求,培养机制与培养模式改革初见成效。

培养机制改革也是我校在研究生教育领域实行的一次重大变革。2006年学校在全国率先进行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4年多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建立起了硕士生基本奖助学金体系,打破了原资助体系中的“大锅饭”,激发了研究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明确了导师的责权利,加强了导师对研究生的考核选择及资助力度,显著提高了博士生的待遇。教育部对我校的培养机制改革方案给予高度评价,并多次邀请我校在研究生教育系统的大会上作经验介绍。

2007年,全国高校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我校。这一年,我校率先在全国进行了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将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应用研究型进行分类培养,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到论文要求都按照不同的定位分别设置,将原来的以培养学术型研究生为主的单一培养模式,转变为培养学术型和应用型并重的模式。

目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进展良好,试点院系反馈说:“学生、导师比较肯定这种改革模式,在课程设置、做论文等方面更能突出学术研究型与应用研究型的培养特色,切实提高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截至2010年,我校已有14个学院、20个一级学科实施分类培养。首批试点分类培养的4个一级学科已经有两届硕士研究生毕业,就业情况良好。

同时,学校积极实施领军人才工程,推动先进典型不断涌现,发挥榜样的作用。学校积极实施以入学教育、主题教育、毕业及从业教育为主线的全程育人模式,通过开展党支部委员、社团干部、“三助”等骨干培训,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学校还通过开展研究生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工程、研究生“十佳英才”评选等,引导广大研究生学习榜样的力量与作用。“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张兴文、周彬,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高会军等优秀人物不断涌现。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我校研究生教育生机勃勃,研究生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培养层次和规模不断发展,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2005-2009年,我校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9篇;受理发明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的博士生人数占博士生总数的比例达到19.1%.5年来,学校共授予博士学位3599人、硕士学位22738人。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总数为13086人。如今,我校已经成为培养高水平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二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于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现在许多高校存在校外实习时间短,实践教学体系陈旧和教师缺乏工程经历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面窄和实践能力不足。为了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师专业素质能力,研究电路课程教学势在必行。

一、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培养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探索方法、工程设计等技术类能力,还包括沟通交流、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非技术能力。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涵展开教学设计,剖析重点和难点。注重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来讲解知识;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讲解知识的定义;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诠释知识,讲解公式及计算技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双向互动。

二、深化实验教学内涵发展。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和模仿实验,学生训练不足,难以做到创新结果。本实验提倡让学生先借助实验指导书自主学习,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搭建电路、教师作为指导。谐振现象是正弦稳态电流电路的一种特定的工作状况,在无线电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发生谐振时又有可能破坏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对谐振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1]。通过实验,让学生搞清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谐振现象,如何测量和判断谐振特性[2]。实验采用dvcc-dl5型电路原理装置单元,串并联谐振单元面板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参数学生可任意组成串、并联谐振电路。根据学生自拟电路参数,测量电路谐振时对应频率0、品质因数q值。在调频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源电压不变。测量对应0.7ur0(ur0为谐振时电阻r1或rw两端电压)、0.5ur0、0.3ur0各幅值时的频率及各量,以及测量当ul和uc实验结束后设计一些思考题,如理论上串联电路谐振时,电阻上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容、电感的电压有效值与实测结果有否区别?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每个人都要参与问题讨论,同时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考核学生的重点放在课内实践,综合考评为课内实验占30%,理论占40%,同时开设30%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每4人一组,学生自拟题目,调集资源,内容不完全局限于本课程范围,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同时设立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设计题目,教师负责选题把关,学生自主实践,自行管理实验室,为各种电子竞赛做充分的准备。

三、打造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部分青年教师硬件能力不强,缺乏对电路背景的了解,理论与实验教学研究不够,教学与科研不能相互融合。对电路的背景、特点、使用的技术与方法,对分析与排除故障,工程中考虑的相关问题不够准确。为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研究项目、专题研修班、经验交流会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企业学习、合作研发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科研相互融合、校外交流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综上所述,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导电路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证明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本身及其来源的多元性,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知识是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将个人的见解或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可深入探究的课题,在汲取外部知识的基础上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三

为全面了解河北省农业专利产出现状,该项研究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数据库为平台,检索—河北省申请的农业专利信息。按照国际分类法,选取ipc分类号为:a01(农业;林业;畜牧业;打猎;诱捕;捕鱼),共检索到3318条数据。由于专利涉及到多个学科,ipc分类号不止是一个,因次,对检索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只保留ipc主分类号为a01数据。专利申请数量逐年增长但发明专利授权量少统计结果显示,在2004—20间,河北省共申请农业技术专利2948件,每年产生的专利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趋势。从的267件,提高到年的541件,增幅为251.3%,年均增长率为15.86%。但最能体现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数量比较少,在2948件专利中,有实用新型专利2026件,占68.72%;发明专利922件,占31.28%。在发明专利中仅有323件为授权专利,占发明专利的35.03%。专利研发主体个人占主导地位从表1中可以看出,河北省农业专利中,以个人为第一专利权人的数量比较多,为1808件,占61.33%,其次为企业,占17.94%,研究开发机构以及大专院校,占的份额比较低,分别为11.56%及9.46%。进一步对专利申报主体分析,发现不同研发主体在各个领域的专利比例不同,个人申报主体在a01g,a01k,a01d类比较多,企业在a01d最多,以农业机械类专利技术占优势。科研单位和高校除了在a01g类外,在a01n类,即农药、植物生长调价剂方面呈现出较强创新能力。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四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校创新教育思想,培养创新型人才,努力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以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通过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内涵和运行机制的理解,运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总结分析本科生导师制下阻碍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对此提出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国内各高校不断研究实施大学生创新能力提高的理论与实践。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搭建密切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努力形成师生互动交流,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良好的人生观,让大学生融入到导师的科研之中,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是依据在校大学生不同年级的特点,为每名大学生配备专业指导教师。本科生导师制在运行过程中特别关注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导师为核心圈,制定奖惩分明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实行多方联动的组织模式。

(一)协同推进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有机统一。

大学本科生导师制是采取学校、院系、导师和辅导员多方联动,协同发展的运行模式。在此模式运行过程中,学校积极引导,制定指导性目标规划;下一级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制定导师聘用、定期考核等规章制度;导师则具有双重身份的特点,既教书又育人,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方法,懂得如何做人,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同步协调发展;辅导员在此运行模式过程中则起辅助作用,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构筑以导师为核心,学生为支撑的圈层结构。

本科生导师制构筑以导师为核心,学生为支撑的圈层结构。圈层结构包括内层和外围层,内层主要是指导师所负责的低年级学生,即大一、大二学生,外围层主要指导师所负责的高年级学生,即大三、大四学生,外围层的高年级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要起到引领和传帮带作用。以导师为核心的导师制,特别要求导师对每位学生都要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应该基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学生的知识水平、结构、能力和特长制定发展方向,导师与学生一起研究制定各阶段发展目标,并按计划目标稳步实施;导师的核心作用主要体现在整个指导过程之中,导师必须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既教会学生学习,又教会学生做人,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构筑扎实的内在品格,是学生的双重导师;导师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学生选修课程,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性教学实践,努力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活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

在整个导师制运行过程中,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程度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导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比如,建立奖惩考核的相关制度,并且具体细化到各项指标,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工作年度考核的依据,对考核优秀者给予奖励或在工作量上给于一定的学时工作量,对考核不合格者则下一期不予聘任或扣减相应学时工作量。

(一)高校管理体制落后的影响。

近年来,高校管理体制已经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仍然还存在着一些旧的管理思想,特别是高校管理行政化还比较明显,对于“以人为本”“专家治校”的理念虽有提及,但实际落实的并不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发挥,依然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的提高[1]。

(二)忽视大学生个性诉求的影响。

目前,高校还普遍存在重视群体诉求,轻视个性发展的教育思想,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创新发展。首先,多年以来,传统的教育已经使学生养成了单一的思维模式,究其原因就是课程问题的设置总是让学生努力寻求“唯一答案”,没有多种答案的可能,阻碍了学生多方探索问题的积极性,学生得到一个答案就结束思考,不会再研究其他可能的答案,更谈不到创新[2]。其次,教师和学生的情感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综合分析,一是教师对学生放的不开,过于低估学生的自觉性,认为对学生必须时刻监督管理,否则学生学习就会出问题。二是学生缺乏对教师的信任和友好。学生只注重考试结果,关心考试能否通过以及是否能正常毕业,缺乏对知识的进一步探求。三是忽视个性意识倾向性因素。目前大学生普遍缺乏远大志向和理想,对学习动机不足和缺乏足够兴趣,学生很少有成就感的体验以及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和满足。

(三)缺乏创新能力相关理论研究的影响。

要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其首要的就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近年来,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大学生创新性人才培养的研讨和实践,但大都过分地强调创新能力,忽视了创新精神对创新能力的支撑作用,没有把创新能力提高与创新精神密切相关的内在关系梳理清晰,使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完全独立开来[3]。创新精神的研究应该得到教师的极大重视,但目前关于创新精神重视程度还不够,欠缺对创新精神本质的把握。

(四)社会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欠缺的影响。

目前,社会上对人才的需求愈来愈多,并且标准也愈来愈高。针对目前高校大学生的需求,社会各单位企业在用人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主要表现在:用人单位只片面强调应聘者学历,不太重视应聘者的实际能力。本来是本科生可以担当的职位,却在应聘条件上规定硕士以上学历,这不仅可能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还会把高校大学生引入注重高学历、低能力的误区,阻碍大学生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另外,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虽然也出台了一些鼓励政策,但还缺乏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比如,社会上还没有设立像在职科研人员一样的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基金项目,也没有具体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奖励方案,这些都会影响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学生自身惰性和人文素质不高的影响。

目前,大学生实际创新能力水平还普遍比偏低,主要表现在:由于中学和高中养成的一切都依老师的计划来安排学习,一切按照书本来学习,习惯于死记硬背,懒于思考,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以至于在大学没有升学压力的环境中,降低了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更谈不到创新能力的提升。另外,有些大学生在人文素质方面也普遍缺乏,缺乏对人文情怀的追求,爱好单一,整天游玩于手机游戏之中,既浪费了大量时间,又没有得到人文素质的提高。

(一)进行制度创新,保障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

保障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就要研究探讨创新机制和体制。高校必须“以学生为核心”,制定有利于大学生潜能开发、个性发展以及促进思想创新的教育体制。“以学生为核心”特别要强调因材施教,给学生设定努力的目标和创新发展的方向,鼓励大学生积极独立思考,努力学习和不断探索,决不能千篇一律地规范他们的学习方式,阻碍他们的个性发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高校对此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另外,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高校要想有效地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就必须获得更大的自主权,政府不应该统得过死,管得过细,鼓励高校“教授专家治校”,制定合理的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管理体制。

(二)注重学生开放性思维模式的建立与培养。

大学生的创新主要取决于创新能力,同时又与创新精神密切相关。创新并不是简单易事,其受很多因素影响,只有在有利的影响因素影响下,创新才可能成功。一般而言,人的智力因素影响其创造性,智商高的人有助于更好的创新,但并不是唯一的因果关系,还存在着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比如,同样都是高智商者,但两者的意志、个性特征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差异很大,即创新人格特征的独立性和主体性不同,其创新结果会截然不同。多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重群体,轻个性的思想比较重,这种思维模式相对抑制了大学生的独立性与主体性的有效发挥,对此,我们应该既要重视培养学生聚合思维,还应该特别注重大学生开放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差异要受到尊重,为大学生积极营造自然、宽松和健康的学习环境,努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大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增强学生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基于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理论和实践,要特别重视高校教师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督促广大教师必须树立全新教育理念,努力营造师生平等、互相尊重和合作的关系[4]。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现自我,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和批判性;高校还要改变以往的重结果,不重过程,重讲授,不重学生主动性发挥的现状;改变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指导少讲授,多给学生探索和思考时间,使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得以充分显现。

(四)不能只谈创新能力而忽视创新精神。

创新能力离不开创新精神,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只谈创新能力而忽视创新精神,没有创新精神就谈不上创新能力。对此,作为本科生导师,更应该在教学科研过程中,兢兢业业,勇于创新,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创新典范。教师应该深刻理解和把握创新精神内涵以及本质特征,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在创新精神上的普遍欠缺,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塑造当代大学生在创新过程中的勇于探索、开阔思维的创新精神。只有具备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五)导师队伍建设对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很多,其中导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高校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主要是在基础理论知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积累程度,这些都对指导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发挥产生很大的影响[5]。导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缺乏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创新活动就会徘徊不前。只有导师的创新意识强,具有创新思维方法和创新性经验,才会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六)重视科研项目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高校科研项目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何体现,其中最主要的渠道就是通过研究课题的实践培养,以及参与各级各类竞赛活动。科研项目对教师来说是研究和创新的过程,对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学生来说本身更是一个很好的创新过程。导师吸纳大学生参与到科研课题研究之中,不断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水平。导师应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引导大学生进行科研强化训练。目前高校的科研实力和水平高低己成为衡量高校创新能力水平的标志。

参考文献: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五

社会往往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学生也会认为“当老板、赚大钱”就是创新创业的成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一些学校的视野,导致部分学校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仅仅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创新创业实质,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只能成为“纸面工程”。

2.1以建立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课程为本,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如美国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体现了对创业者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要求。

其中的核心课程就设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其选修课程则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等领域[1]。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六

大学办学理念具体包括办学目标、办学思路、办学定位、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科研理念、教师理念、学生理念、治校理念等。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各种教育理念中最基本的理念,是引发或构建其他理念的基础理念。大学办学理念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办学理念经过不断的扩展、吸纳和融合,形成大学精神,甚至于大学文化,构成一所大学的文化价值体系[2]。从大学办学理念的属性来分析,大学办学理念是高校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历史与时代的结合,更是大学精神的内核。先进的办学理念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是一所大学办学的理想和信念,是大学办学的灵魂和指针,大学理念具有导向、约束、凝聚、激励及辐射等作用,为大学凝心聚志,整合资源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既是大学专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生课外活动的重要活动形式,也是学校科研活动的具体内容,是学校管理理念、教学理念和科研理念乃至学生理念的综合展现载体,活动决定于理念,大学的管理理念、教学理念、科研理念等服从并支撑于大学办学理念,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参与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在在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坚持与大学办学理念相统一。

二、活动设计要坚持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相统一。

开展大学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活动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符合人才成长要求。规律是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反映事物内在的东西,具有客观性、普遍性、重复性等特点,反映了事物的本质与必然。掌握规律就可以使教育主动。从高等教育学理论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设计需要坚持与创新人才成长发展规律相统一[3],实现三个结合。

一是认识已知和探索未知结合。学生在进行知识学习时,表现为施教者已知而受教者未知,具有信息不对称,体现为已知和未知的统一性。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设计中,施教者如果没有关注到这一特点,就会在活动设计中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基础教育之上的专门教育,是学生进入专业领域从事生产、科研和建设的准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一项实践性很强大教学活动。施教者在设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时,应尽可能地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

三是专业性和综合性结合。高等教育是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将来从事专业工作为目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是一种综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活动,除了要教会学生专业必备的操作规程和技术外,还要让学生以科学为基础,了解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在变化的环境中对事物做出有效分析和采取适宜行动,这就要求活动设计者在活动设计中注重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三、活动项目要坚持自主选题与特色办学引导相统一。

自从199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实施以来,以“挑战杯”为龙头的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不仅大大促进了高校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蓬勃发展,更大层次上引领了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组织实施,促进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联动发展,为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发展起到了牵引功能。在以“挑战杯”竞赛为龙头的牵引下,高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基本按照以专业学科支撑为基础,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导师制为技术指导保障,以基地孵化为手段,以竞赛参与为牵引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模式。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项目是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关键,是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最终载体,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科技创新活动在项目选择上要处理好两个问题。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七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力量,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人才,现代农业人才包括技术服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缺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高等农业教育是农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为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是其面临的重大主题。

二、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与看法,主要是指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教育观念具有层次性。高等农业教育观念,是人们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认识,高等农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也就是指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育观念同样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农业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与农业大国的需要不相适应,受重视程度不够。在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上,科学发展、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新观念还没有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理念还没有全面树立和落实到学校的育人制度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素质教育发展机制。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来看,由于青年学生在高考时报考高等农业院校的志愿不强烈,多数传统农科专业学生都是以服从志愿的方式调剂过来的,因此学生对于农科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专业兴趣不高,学习愿望不强烈。

2.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专业条件建设受限。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行政化色彩强烈,农科专业大都是以传统农业形态分类设置,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因此,一些农业高校采取了“专业改名”的措施来吸引生源。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型人才要求不适应,未来的农业人才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水平和跨领域的工作能力,成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单一专业性的种植、养殖或者农业经济管理类人才,人才培养知识基础不扎实,复合程度不高,对未来社会和职业的适应性不强。

3.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脱节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落后于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在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车间、场所不让学生进,而校内又因资金缺乏建不起来,实践实习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造成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脱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1.教育观念的更新。

更新教育观念是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也是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导。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来抓。这样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就能够以此为抓手,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优化育人的流程,丰富育人的渠道,充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其次,要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础,个性化发展更是新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性要求。最后,要根据院校的不同层次和服务区域面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人才培养的特色。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培养模式改革上,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加强通识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是国内外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共识。我们要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要大力推进学分制、三学期制、第二学科专业等制度的改革,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个性学习成长创造条件。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专业教学与学科科研的协调。科研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教学是“流”。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发挥学科的龙头功能,突出科研对于教学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坚持科研成果进课堂,结合现代农学学科发展基本趋势,扩大交叉型和前沿型课程,力求达到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协调、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协调、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比例协调。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坚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协调。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创新人才的思维方法、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尤其需要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要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研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3.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农学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是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实践技能历来是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农业高校要统筹协调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大力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教学中心-独立课程实验室”协调互补的本科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就校内而言,要整合资源,理顺机制,建立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实验课教学的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扩展农业实验基地的保障功能。就校外实践基地而言,要选取具有示范效应的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形成校内校外合力育人的协同效应,提高大学生对于现代农业的认知程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要着眼于农学学科实践性强、季节性强的特点,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保证实践课程进度。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力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和课题完成效果,从而使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

4.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血脉,是大学的标志和精华所在,是实现大学职能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文化创新是大学创新的引擎,大学的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创新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内涵。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而且要创造一种鼓励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陶冶创新情操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氛围,要提倡自由包容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倡包容的文化氛围,就是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包容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好奇心。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包容的呵护。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八

评选指标体系在内的一系列指标。形成了一个较规范合理、涉及范围广、类型多样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保证各级各类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各类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还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影响了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作用和功能的有效发挥,进一步完善现有指标系统,是科学评价,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一、我国当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一)指标体系体现共性的多,个性的少,整齐划缺乏针对性。

我国目前所开展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中,由于评价目的过多地强调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统一集中管理,忽视了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学科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内在发展的需要,因此,在指标体系上体现出重视共性、忽视个性的趋势,不同学科、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针对性不强。有些评价指标体系中虽然按照不同学科进行了分类评价,但没有考虑学校所处的层次和类型的不同,所在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有的属于研究型大学,有的属于教学型大学,有的处于沿海发达地区,有的处于内陆、西部地区,因此其发展的条件和资源必然会有所不同,例如国家重点学科数、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数、有博士学位的导师所占比例、总经费等指标受学校层次和学校所在地区的影响比较大,如果统一指标,并不能反映出客观的办学水平,并且还会对他们今后的办学方向产生误导,使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出现趋同现象。

(二)指标体系过于繁琐,有些指标不明确,未能真正抓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本质属性。

从目前设计的评价指标体系来看,评价要素十分纷繁复杂,多达几十个,就二级指标来看少的也接近二十几个。例如,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院评价中,指标要素就多达33个,二级指标要素也有16个;在全国一级学科选优评价指标体系中,二级指标就多达20个。而这些指标中,有的并不能直接反映所要评价的问题,或者往往是实际上并不重要、甚至是无关的因素;例如1995年对全国普通高校33所研究生院的评价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研究生院机构建设”下设的二级指标“办公自动化的水平”用两个指标要素:计算机台数以及3000元以上其他设备数来评价,这与要评价的对象关系并非直接相关的,也不必然反映办公自动化水平的高低。如用日常管理多大程度使用计算机管理来评价办公自动化水平则较为合适。

此外,在《我国理工类研究生院评估指标体系》中,对研究生院管理水平这一指标的提出就不明确。另外,武书连小组关于人才培养的一级指标下所列出的关于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指标仅有三项,即博士生培养、博士生创新环境和硕士生培养等,这些指标都不明确且很笼统。另外,在有关社会声誉评价的指标中,由于参与评价者对被评对象的熟悉程度及评价标准的不明确,评价的主观性很大。

(三)对效益指标的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虽然近年来已经逐渐开始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重视效益指标的重要性,但总的来说,重视的程度还不够。反映在现有的指标体系中,对质量的评价更多的使用规模指标来反映,例如1995年一级学科选优评价指标体系中,把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国家级奖项数、省、部级奖项数、国内重要期刊发表论文总数、国外三大检索收录论文数等反映规模数量的指标作为评价的重点,而对效益指标的反映仅博士生在校期间人均发表论文数一项;同样,这种现象也存在于博士、硕士学位点基本条件合格评价等其他类型的评价中。它实际上没有考虑到不同类型、不同地区的学校研究生教育的资源、科研经费投入、生源、师资等水平受到国家投资政策以及地区教育投人不同等条件的影响而存在的较大差异,如果以绝对规模总数的指标去衡量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及发展水平和办学效益,其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合理性就会受到削弱,不利于鼓励和引导有关学校和地区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四)条件指标、过程指标与成果指标的关系处理不合理。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高等教育活动是一个由条件输入、过程、成果输出三个主要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作为高等教育最高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也是这样一个包括输人、过程、输出工作流程的系统。那么,以研究生教育质量为评价对象的评价指标体系也由这三种指标,即条件指标、过程指标和成果指标组成。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对于这三类指标都有反映,但总的来说,较重视对条件指标的反映,而对过程指标,尤其是成果指标的反映较少,容易造成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诊断和控制仅从条件、资源输入方面进行改善,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过程指标以及对反映研究生教育最终成果的质量的成果指标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样的评价指标体系就不会真正发现研究生教育质量所存在的问题,并且有效地采取措施进行改善。

(五)客观指标与主观指标、定霣指标与定性指标失衡。

从已经开展的各类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来看,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呈现出重客观性评价、轻主观性评价,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的特点。从199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研究生院的评价指标体系[1]可以看出,由3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22个与级指标所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中,生源状况及在校生规模、效益,重点学科点及学位授权点,科研经费等具有客观性,属于定量的-级指标就有12个,占整个一级指标的75%,客观评价指标所占权重为70%,在三级指标中表现更为明显,22个三级指标中有21个是定量指标。此外,在一级学科选优评价指标体系中,也存在这种倾向。m20项末级指标体系中,有博士点数、硕士点数、国家级重点学科数、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等15个二级指标属于定量指标,占整个末级指标的75%。而相反,在国外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占有很大比例的主观性指标,如学位授予单位或学位点的声誉这一类的主观性指标却比较少,由此可见,在我国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价中,是相当重视客观评价、重视定量评价,而忽视主观性评价,定性评价的。

二、改进和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若干建议。

正如前所述,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成功进行教育评价的基础,是评价活动的重要依据,它决定着评价活动的效果和效率,因此,要改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工作,真正发挥其功能,保障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从而促进新时期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改进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个性化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性成果和创新人才产生的重要保证。因此,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上,要避免用大一统的指标体系来统一评价不同类型的学校或学科的质量,应充分考虑其发展的特色,在指标体系的设计上,体现统一性与特色性相结合的原则。这样既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与公正性,也能维护和鼓励学校或者学科发展特色,提高质量。

首先,研究生教育是建立在大学本科教育基础上的高度专门化的专业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必然有所不同。例如,在研究生教育的科研条件评价上,自然科学对科研条件,包括科研仪器、设备、科研经费等的依赖要比社会科学强。因此,在办学资源评价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标准必然不一致。另外,在对科研成果的评价上,由于人文、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的科研成果具有更强的滞后性,也更隐性,对其评价标准也应不一致。此外,在科研队伍的要求方面,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也是有差别的,不能简单地用自然科学的科研队伍要求来统一评价。

其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必然不同。综合性大学与单科性大学、重点大学与一般大学、教育部直属大学与地方大学在发展研究生教育上政府投人的起点及支持力度不同,各自发展的方向、服务对象不同,不能用同一标准对其进行评价,既不科学,也容易使各大学之间的发展趋同,而忽略了不同类型大学的个性与办学特色。

其三,我国不同地区研究生教育发展也不平衡。东部地区大学在办学资源、外部环境等方面普遍优于西部地区大学,且各地区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需求也不相同。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不同地区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同时促进研究生教育更好地为当地经济及社会发展服务,也不适宜在全国范围内用统一一套指标体系来评价不同地区大学研究生教育质量。

然而,研究生教育所具有的客观规律决定了其质量标准在宏观上具有统一性。因此,在制定研究生教育指标体系时,要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在一级指标体系这样原则性指标的设计上要体现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方面的共同要求,从而具有某种统一性,而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地区的学校来说,研究生教育评价微观指标设计方面应该有针对性,表现在:能体现学科特性的指标权重应该随着学科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不同的末位指标也应该随着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研究生教育不同而有所不同。此外,由于研究生教育评价主体的不同,其所分别代表的利益关系人关注的焦点也不同,因此,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开展的评价活动,也不能用一套完全相同的指标体系。

(二)抓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本质特征制定明确且简单易行的指标体系。

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评价,就是要把抽象的、复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细化为具体的、可以观测到的一组指标。由于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复杂而综合的概念,如果把其分解得过细,指标体系过于烦琐、复杂,从而带来实际评价活动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方面的大量投人,不仅信息收集方面会有困难,而且评价程序也会十分烦琐,也无法得到科学的评价结果,从而使得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效率和效益低下。因此,必须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利用因子分析法、模糊数学以及灰色系统等相关理论去确定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因子,筛选出关键指标,剔除无关或相关性不大且不易收集的指标,形成科学简单易行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是通过输入、过程、输出成果等一系列的状态量和过程量组成的一个整体,因此,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就应从输人、过程、输出成果这几方面来综合考虑。我们可以把研究生教育质量分解成资源质量、过程质量以及成果质量。资源质量主要包括投人研究生教育中的资源,它包括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两部分。具体来说,物质资源包括进行研究生教育必需的硬件设施,例如图书资料、仪器设备以及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手段等等;人力资源质量主要是指师资、管理人员以及学生生源质量以及同行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资源。过程质量主要是指体现在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过程中各关键因素上的质量,如课程的质量、教学的质量、科学研究的质量、论文的质量、管理的质量。成果质量主要体现在毕业研究生的质量、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质量上。由此可知,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个十分复杂的概念,其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必须全面,能体现出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但又不能过于庞杂,必须抓住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最本质、最主要的指标,且必须是可测量和观测到的明确而具体的指标。研究生教育质量指标体系就是由这样一系列层次分明,彼此独立又有着密切联系的简单易测的指标有机结合而成的指标系统。

一个合理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该处理好规模指标与效益指标,条件指标与过程指标、成果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之间的关系。

对研究生教育质量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不仅要重视规模指标,更应重视效益指标。只评价规模而不考虑效益,无法客观地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例如两个博士学位点师资水平、科研经费水平都不相同,就不能够单纯以培养人才和产出成果的绝对数量来评价该博士学位点质量的高低,这种以规模来评价质量的方法既不科学,而且还会给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带来误导,从而不能真正促进质量的提高。因此,我们在设计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必须重视效益指标,例如把研究生培养规模总数、科研成果总数、科研经费总数以及课题总数等反映规模的指标用人均数这样的效益指标来代替,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真实水平,同时能够有效地促进培养单位树立效益观念,更好地提高研究生教育的效益。

此外,研究生教育质量不仅依赖于物质资源与办学条件,而且依赖于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以及出口的控制。因此,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条件指标、过程指标以及成果指标三者的综合。条件指标为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形成提供入口保障;过程指标体现了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过程质量,而成果指标则是研究生教育产出质量最重要的评价依据。只强调条件指标而不重视过程指标就无法有效监督与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形成性教育质量评价对提高质量最有效;而忽略成果指标就会使得研究生教育只重视投人而不重视产出。因此,任何一种指标都不能忽略,这样才能够全面反映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质量。只不过由于评价主体的不同,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关注的重点也不同。政府是研究生教育投资的主渠道,政府主体更强调加强条件控制与保障,优化政府资源的配置,控制研究生教育的最低质量;以高校为评价主体的高校自我评价则应强调过程指标,因为高校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生产者,直接控制研究生教育质量形成的全过程,对过程指标进行评价是高校评价的责任,也是其优势所在;而社会是研究生教育产品的主要消费者,对研究生教育产品的质量最具有发言权,因此,社会评价应更强调研究生产出的成果满足社会需要的程度,即更加重视对研究生教育产品质量的评价。总而言之,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应该是条件指标、过程指标以及成果指标三者的有机结合,只不过不同的评价主体对不同类型的评价指标与信息收集有各自的优势,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来选择不同的评价主体,制定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

另外,制定完善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还必须重视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由于教育评价建立在教育测量基础之上,定量的评价方法被视为科学、客观的方法而受到极大关注。这种“过分依赖科学的范式,使评价过于重视数的测量,而不是质的探究”[2]的评价方法也受到了以古巴和林肯为代表的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倡导者的抨击和批评,这是因为教育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片面的追求定量分析往往会导致在教育评价中忽略那些难以定量分析的因素,从而无法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在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中也是如此。研究生教育质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概念,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因素也是复杂多样的,他们并不能完全量化,例如毕业研究生的素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研究生师资的敬业精神以及关于研究成果创新程度等就不能完全用定量指标来进行评价,如果强行量化,则会割裂与僵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本质。因此,我们在制定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要注意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有机结合,以便全面准确地评价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高低。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九

研究生教育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阶段,创新能力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我国研究生在科研的基础能力方面可以满足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在一般工作能力、信息加工能力、运用现有科研方法的能力以及成果的表达能力等方面进步较快,但在杰出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创新能力方面还有明显不足。

创新基础能力不足。

创新基础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研究能力的不足。

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不足。我国研究生缺少主动追求创新、推崇创新、乐于创新的意识。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存在不足。我国研究生对相关知识和信息进行批判、综合、组合,并形成新的思维、新的观点、新的理论的能力较弱,发散、直觉、归纳、形象与抽象等思维能力较弱。

研究能力不足。目前培养的研究生有较强的记忆力,但缺乏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发明新技术的能力也存在不足。

在选题和方法上缺乏自主探索。

在研究的选择上,理论深度不够,自主探索不够。学术创新主要是在自然科学理论和人文科学理论上取得突破。然而,从近些年我国研究生的论文来看,对国民经济或工业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的实用型和跟踪型的研究较多,而从实际需求出发并将问题一般化而进行的有深度的系统的理论研究较弱,因而难以在学术理论上取得创新。

同时,我国研究生自由探索课题少,围绕导师课题的研究多。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是自主探索的过程,而选题体现了自主探索,是创新的首要环节,换而言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首要便是选题能力。学生在选题上思考不够,甚至无需思考,这在无形中减少了对选题能力的培养,进而造成学生在选题上的创新短板。

借用现成方法和手段多,自主探索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少。方法和工具的开发是创新的重要方面,现有研究手段的缺乏恰恰提供了创新的机遇。研究手段与方法的创新,常常决定了研究的'创新水平,目前的问题在于我国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手段和方法都较为陈旧,且基本上是国外开发的,很少有自己创新的手段、方法甚至仪器、设备。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限制创新。

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新。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对创新的限制体现在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忽视了创新所需的积累过程,二是降低了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创新是以学术积累为基础的,各学科的研究,特别是人文社科类的研究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形成优秀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用一段时期的论文发表数量来对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进行定性评价,这种“工具理性”的量化管理机制往往会形成片面追求数量的导向性行动指南,使得研究生忽略了学术积累的重要性,继而降低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艰苦而长期的过程,而研究生的学制并不长,如果过分量化的评价机制与毕业、评优等培养管理行为相结合,就会导致学生不愿意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创新上,转而选择那些容易出成果的研究,这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统一的研究生管理和评价机制,也无法充分照顾与尊重学科、学生的个性,继而可能抹杀他们的创造性。

介于此,在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中,应当鼓励研究生自主选题,加强理论创新的研究;引导和激励研究生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并对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经费支持;改革评价机制,量、质结合,特别重质;加强理想教育和责任教育,提升研究生的研究品质和研究积极性。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十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影响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质量,还对提高我国医疗科学的整体水平有重要影响。随着医学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医疗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加强对医学研究生培养更是至关重要。怎样促进和提高内科学研究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和课题研究素质,以更好补充社会对高层次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并且对内科学医学事业的发展亦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教育教学经历和科研中发现的问题,关于目前内科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近况和不足,对提高内科学研究生的科学研究创新能力作一简要总结。

1内科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现状和存在问题。

1.1研究生生源质量良莠不齐,临床能力水平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我国正进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医疗纠纷不断增加,而且研究生无执业医师资格证,因此无法单独管床及进行临床诊治操作,从而使临床技能培训机会大大减少;此外由于面临就业困难的压力,部分内科学研究生在本科实习阶段开始忙于考研复习准备,很少参加临床转科实习,造成临床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1.2研究生人数与教学之间矛盾突出导师指导力度不够。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由于大多数普通医学院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困难,考研队伍不断壮大,造成临床研究生人数大大增加。但医院各科室导师人数有限,故导师单独指导研究生的时间相应缩短;部分导师由于工作繁忙,不重视科研意识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1.3理论知识教育存在不合理之处。

目前内科学专业研究生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不足、学习效率不高,很大原因还是由于传统的理论教育模式对新时代的学生缺乏吸引力,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不够,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尽管近年来各高等医学院校引进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更为生动,易懂,但却未能从根本上改变固有的教育模式。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十一

时光匆匆而过,幡然醒悟时毕业的季节已悄然而至,回首两年半研宄生学习与生活,心中的感慨万千,曾经的壮志雄心,也慢慢变为心中的那一份稳重和踏实。这两年多时间里,我真的成长了许多。

首先要感谢我敬爱的导师李怀政教授,您不仅是我求学道路上的恩师,而且还是我生活中的益友。每当我在学习上或是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您会毫不犹豫地帮助我;当我犯错误时,您总是循循善诱,耐心开导。您的博学多识让我崇敬,您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钦佩。在教会我如何去做事的同时,您还让我领悟到了如何做人的真理。总之,从您那儿,我学会了很多很多。这篇论文无处不渗透着您的心血,在此,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老师,谢谢您!

此外,还要感谢我的师姐,感谢我的同门,感谢我的好友,在我论文的完成过程中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与鼓励。感谢我家人的支持与理解,感谢经济学院12届研宄生的全体同学,是你们陪伴我度过了快乐而又充实的研究生生活。

最后要向各位评审专家和老师致以真诚的谢意,感谢您们为本文付出了宝贵的时间。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十二

本论文的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余宁副教授,从论文的选题、框架的构思到成文,余老师一丝不苟,悉心指导,为我论文的顺利完成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没有余老师三年来对我学术上的指导以及在本人撰文过程中的帮助,很难想象我可以顺利完成这个题目。余老师以其在电子商务领域的深入研究、敏锐的洞察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论文的写作是我在课堂之外的又一次学习过程,这一切将使我终身受益。至此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对余老师三年来的学术上的指导以及生活上的关心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在此感谢几年来所有给我上课的老师。他们在这三年中,言传身教,无论在课堂,抑或在课余,我从他们身上都学到了很多的东西,让我终身受益,我衷心感谢工商管理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他们在我三年的研究生学习过程中给予的教导和帮助!他们先进的思想、专业的精神和对科研的热情将永远激励着我。

在此我还要感谢和我同窗三年的同学们,感谢他们在平日的共同研究中对我的帮助和启发,感谢他们对我学习生活的关心和照顾!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亲和母亲,是他们的爱给了我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也是我完成论文的动力!感谢他们这些年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使我的学业得以顺利完成,再次感谢他们无私的付出!

硕士三年,我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也学到了人生中很多宝贵的东西,他们将是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在此,谨向所有给予过鼓励和支持的朋友们致以衷心的感谢,祝愿大家共同进步!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十三

有些学生不大愿意写提纲,喜欢直接写初稿。如果不是在头脑中已把全文的提纲想好,如果心中对于全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步骤还是混乱的,那么编写一个提纲是十分必要的,是大有好处的,其好处至少有如下三个方面: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

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

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

毕业论文。

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编写提纲的步骤可以是这样: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简单提纲可以写成下面这样:

一、序论。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三、结论。

详细提纲,是把论文的主要论点和展开部分较为详细地列出来。如果在写作之前准备了详细提纲,那么,执笔时就能更顺利。下面仍以《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为例,介绍详细提纲的写法:

一、序论。

1.提出中心论题;。

2.说明写作意图。

二、本论。

(一)培育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前提条件。

1.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产生创造了宏观环境;。

2.建筑产品市场的形成,对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培育提出了现实的要求;。

3.城乡体制改革的深化,为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4.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建立,是建筑行业用工特殊性的内在要求。

(二)目前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基本现状。

1.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

2.有市无场的隐形市场;。

3.易进难出的畸形市场;。

4.交易无序的自发市场。

(三)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对策。

1.统一思想认识,变自发交易为自觉调控;。

2.加快建章立制,变无序交易为规范交易;。

3.健全市场网络,变隐形交易为有形交易;。

4.调整经营结构,变个别流动为队伍流动;。

5.深化用工改革,变单向流动为双向流动。

三、结论。

1.概述当前的建筑劳动力市场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2.呼应开头的序言。

上面所说的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都是论文的骨架和要点,选择哪一种,要根据作者的需要。如果考虑周到,调查详细,用简单提纲问题不是很大;但如果考虑粗疏,调查不周,则必须用详细提纲,否则,很难写出合格的毕业论文。总之,在动手撰写毕业’论文之前拟好提纲,写起来就会方便得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二)从中心论点出发,决定材料的取舍,把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材料毫不可惜地舍弃,尽管这些材料是煞费苦心费了不少劳动搜集来的。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一块毛料寸寸宝贵,台不得剪裁去,也就缝制不成合身的衣服。为了成衣,必须剪裁去不需要的部分。所以,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材料只是为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服务的,离开了这一点,无论是多少好的材料都必须舍得抛弃。

(三)要考虑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学撰写论文的人常犯的毛病,是论点和论据没有必然联系,有的只限于反复阐述论点,而缺乏切实有力的论据;有的材料一大堆,论点不明确;有的各部分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逻辑关系,这样的毕业论文都是不合乎要求的,这样的毕业论文是没有说服力的。为了有说服力,必须有虚有实,有论点有例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论证过程有严密的逻辑性,拟提纲时特别要注意这一点,检查这一点。

1.先拟标题;。

2.写出总论点;。

3.考虑全篇总的安排:从几个方面,以什么顺序来论述总论点,这是论文结构的骨架;。

5.依次考虑各个段的安排,把准备使用的材料按顺序编码,以便写作时使用;。

6.全面检查,作必要的增删。

第一,编写毕业论文提纲有两种方法:一是标题式写法。即用简要的文字写成标题,把这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简明扼要,一目了然,但只有作者自己明白。毕业论文提纲一般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编写.二是句子式写法。即以一个能表达完整意思的句子形式把该部分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写法具体而明确,别人看了也能明了,但费时费力。毕业论文的提纲编写要交与指导教师阅读,所以,要求采用这种编写方法。

第二,提纲写好后,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不可疏忽,这就是提纲的推敲和修改,这种推敲和修改要把握如下几点。一是推敲题目是否恰当,是否合适;二是推敲提纲的结构。先围绕所要阐述的中心论点或者说明的主要议题,检查划分的部分、层次和段落是否可以充分说明问题,是否合乎道理;各层次、段落之间的联系是否紧密,过渡是否自然。然后再进行客观总体布局的检查,再对每一层次中的论述秩序进行“微调”。

第三,毕业论文写作一般要求提纲拟到以下层次。

在毕业论文中,最常见的安排层次的方式有三种:一是层进式,即论文的各层意思之间是层层推进的关系。各个分论点作为中心论点的论据,呈现出一种纵向联系的层次关系。二是总分式,即采用“总题分述”的方式,先总括起来说,然后分开说;或者先分开说,最后再总结。三是并列式,即论文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各分论点的段落相互平行,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各个分论点呈现出一种横向的内在联系。

正文中的各个层次如果用数字表示,一般要用不同类型或种类的数字。第一层次为:一、二、三、四、……;第二层次为:1、2、3、4……;第三层次为:(1)(2)(3)(4)……;第四层次一般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或首先、其次、再次、最后等序列词,以标明几层意思、几个方面之间的联系,或者用词语的重复来表示思路的层次。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十四

四年的学习生活在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来说却仅仅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新的征程的开始。本研究及论文是在我的导师xx的亲切关怀和耐心的指导下完成的。伟人、名人固然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迫切地想要把我的敬意献给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xx老师。也许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但您却是我所最尊敬的老师。您是如此的治学严谨,学识渊博,视野广阔,思想深刻,您用心为我营造一种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的论文更加的严谨。

同时,我还要感谢一下一起完成毕业论文小组的同学们,如果没有你们的支持和倾心的协助,我是无法解决这些困难和疑惑,最终能够让本文顺利完成。

至此论文付梓之际,我的心情无法保持平静,从开始选择课题到论文的顺利答辩,有无数可敬的师长、朋友给了我很多的帮助,在这里请您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最后,再次对那些在论文完成过程中,关心、帮助我的同学和朋友们表示衷心地感谢!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十五

目前,我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从深层次和发展取向上看,它正在面临着一个教育模式构建的课题.这种模式的构建是适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的需要,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高职学生存在的带普遍性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有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未来抱有很高的理想,由于高考失利未能被本科院校录取,而进入高职院校,而感觉低人一等,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产生怀疑和动摇.还有一部分学生来自于农村的贫困地区或城市低收入家庭,沉重的经济压力,使他们徘徊于痛苦的边缘――欲学不能、欲罢不忍.

以扩展和提高自己.由于就业的压力,学习的务实心理,也使学习的心态变得浮躁,难以坚持.

3.困惑心理.高职院校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性生理基本成熟,他们渴望与异朋友,迫切想得到异性的友谊以至爱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和生活经验的欠缺,对于如何进行异性之间如何交往、如何恋爱在观念上是模糊的,导致在实际生活中与异往困难、单相思而苦恼、失恋而痛苦、陷于多角关系而不能自拔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另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充满,富于幻想,但因认识偏差、阅历较浅,对于当前社会现实中的问题和现象不能正确、客观地认识,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较大偏差,产生心理的不平衡,导致迷茫、失落和困惑等心理问题.

4.交友上的障碍:面对新同学、新老师、新舍友、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很多刚入学的学生不善言辞和存在自卑心理,不知如何去与人交往,如何去寻求新的知心朋友.久而久之,就学会了压抑自已的交友,学会了孤独,习惯了独来独往,从而造成了性格上的怪异.

二、影响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

1、社会因素.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教育在一定范围内还被误认为“次高等教育”,部分用人单位也认为,高职学生在理论水平上不及本科生,在职业技能上无异于职中(高)生,在职业操守等方面其可塑性不及职中(高)生.社会评价体系与就业等多方面的影响,容易导致高职学生心理问题.

2、学生自身的心理因素.高职学生处于青年中期,是其行为和情感处于复杂与矛盾的多事之秋,且大多存在“心理闭锁”的倾向,想与人交往又害怕交往,渴望接触异性却又缺乏勇气与方法,心理上感到孤独,寂寞,看问题主观、片面、偏激、敏感且多疑,经常有不由自主的破坏性冲动.

3、学校和家庭因素.学校的条件不尽人意,课外活动适合自己参加的很少等原因,也会使学生感到失落、空虚、无聊,乃至心理失调.而学生的家庭状况,教育的方式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单亲家庭、纠纷家庭等使学生经常处于敌对、苦闷等情绪之中.

4、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生只是过分的重视学习成绩,对学生的心理与精神方面的需求却疏于引导,当学生独自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时,就必然会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

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需要新的模式。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的教育转型,高职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对正处于发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若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就难以发挥其在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方面的内容,这是现代学科教学理论写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表明,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某些心理素质的`内容,如思维、记忆、想象能力的心理训练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感知力、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以及科研动手的能力等;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课外教育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多种媒体的广泛宣传,强化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专题心理讲座、主题心理报告、心理沙龙,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以及自我心理健康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和心理自我调适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教育所不能替代的,不能用德育教育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学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要走出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化的误区,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指导,有赖于教育的网络――校级心理健康机构、院系级心理健康组织、班级学生心理健康小组的完善.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事实上,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因此,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必须积极倡导主体自我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意启发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在课外教育指导中,辅导员老师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加“个人成长小组”等多种社团活动,使学生自我生存、自我调控、自我激励、自我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促进心理健康的自觉意识不断得到增强,并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消除负性情绪的心理困惑,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活的变化,以一颗平常心面对自己、面对集体、面对社会.从而把“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的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高职学生追求健康心理的自觉行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探索思路、总结经验、开拓创新外,还应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素质发展的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使不同心理健康需求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和发展的能力.还要发扬合作精神,不断扩大不同区域间、不同校际间的学术交流,在互助互补中,基本掌握高职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探索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解决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努力实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个体素质和这支队伍整体水平的进一步专业化,推进中国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朝着系统化、科学化、整体化和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张大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理论的探讨北京心理学20068;

[2]王希永田万生编著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开明出版社20033;

[3]周家华王金凤主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

[4]徐晓芳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模式的构建教育科学20065.

最新研究生论文创新点(优秀16篇)篇十六

撰写论文是检验研究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你想知道研究生论文。

评语。

怎么写吗?接下来就一起分享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论文评语吧!

1.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

毕业论文。

要求。

2.选题较具时代性和现实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观点表达基本准确。全文内容紧扣行政管理专业要求来写,充分体现出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查阅的相关资料较多。但不足之处主要是属于自己创新的东西还不多。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3.研究-------为题,充分的体现时代特色性。能为中国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价值。全文结构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明显。在论证过程中能教好的将论证与案例论证结合起来。不足之处是部分论点的论据还缺乏说服力。

4.以-------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要调整基本概念提出问题,然后在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为------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5.本文以……为主题,重点探讨……问题,选题基本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范畴,充分体现出专业特色。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也较合理,但创新点不够,部分观点论证不充分,格式还不是非常的规范,真正属于自己的思想不多。总体上基本合格。

6.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比较紧密,观点表述也基本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在论证过程中基本上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文中的主要问题,但参考的资料还欠充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少数观点论证不深刻和全面。

7.本文以官员问责制为题进行研究,能为解决我国官员问责制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作用。在全文结构中,首先对官员问责制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然后再对我国官员问责制的困境进行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化解困境的有效建议。全文体现专业特色要求,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观点与主题的需要,实践论证还不够,但,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8.论文思路比较清晰,语句基本通顺,层次清晰,观点表达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党内监督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并针对党内监督的现实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好的解决建议,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与主题结合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和有说服力,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部分内容与主题结合的还不是很好,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9.论文主题明确,语句基本通顺,层次基本清晰,观点表达基本准确。作者比较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基本原理知识与邓小平关于行政改革的思想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格式基本规范,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要求,但查阅与参考的文献资料太少,部分论证内容与主题结合不紧密,逻辑结构也存在一点小问题。总体上说,基本达到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

10.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能较好地综合运用社会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写作态度认真负责。论文内容教充分,参考的相关资料比较充分,层次结构较合理。主要观点突出,逻辑观点清晰,语言表达流畅。但论证的深度还不够。

11.本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又充分反映出社会现实的需要性。全文结构安排合理,思路清晰,观点正确,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与要分析论证的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该文在写作的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不仅充分而且与主题结合紧密。但格式欠规范,案例论证不够。

12.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4.全文结构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较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5.研究内容具有现实性和可操作性。选题社会热点问题,逻辑结构严谨。观点表达清楚,论述全面。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在论证过程中也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原理与现实问题结合起来。但论据还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该同学在设计过程中,多次与指导老师交流沟通,悉心听取老师的建议,并把它融入到自己的作品创作中。整个过程均自主完成作品。作品整体效果较好,体现广告主题要求。

2.该论文选题正确,结构合理,内容丰富,数据资料充分,分析方法先进,写作进度安排合理,结论和建议具有区域现实意义,建议推荐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3.论文题与论文的内容基本相符,结构完整,语言比较流畅。即或在初稿中除了分段过细外,也没有发现多少严重的语法或拼写错误。作者试图从列夫•托尔斯泰和曹禺的作品中寻找其小说中某个人物的关联。从内容看,作者对原著比较了解,也收集到了相关的资料,如何通过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论文写作应达到的目的,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作者下了苦功夫。

4.论文结构完整,各部分基本符合xxxxx论文的写作规范。论文的选题很好,有创意。为了写好这篇论文,作者作了一定研究,特别是斯坦贝克的原著。从作者对原著的引用情况不难看出,作者对原著的内容是相当熟悉的。语言也非常犀利,论文条理清晰说理充分,观点具有独创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5.论文选题有意义,在吸收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自己的。

心得体会。

提出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论述观点正确材料比较充实叙述层次分明有较强的逻辑性。文字通顺流畅。行文符合学术规范。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音乐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音乐教学教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6.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今后要进一步总结经验,对德育教育模式进行比较,这样可以把德育教育工作得更好。论文能按时交稿,经过认真修改,已经达到本科论文的要求。

7.本论文选题有很强的应用价值,文献材料收集详实,综合运用了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得数据合理,结论正确,有创新见解。另外论文格式正确,书写规范,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8.该论文选题合理。区域经济问题是经济界研究的热点,而农业经济增长问题亦是当前讨论的焦点,近几年来国内外不少专家对此已有许多较为成熟的论述,在xx也有专家学者对xx区域经济问题做了较深入的研究,但对xx农业区域经济及其增长问题的结合研究,尚未发现有专门的论述。如何认识xx农业区域经济差距现状及未来的走势,促进农业经济健康持续增长,是经济现实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该论文选题意义所在。

9.论文选题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够达到综合训练目标,题目有一定难度,工作量一般。选题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10.该生查阅文献资料能力一般,能收集关于论文的资料,写作过程中基本能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一般。

11.结合数学知识用计算机技术来处理地质问题,对方法原理掌握透彻,论文有比较好的创新。对快速傅里叶和小波变换图的结果分析到位,处理结果良好,计算机基础素养好。答辩中主要问题回答准确深入。论文中变换的指标若有对比会更好。

12.论文陈述清楚,讲解简单明了,存在不足在于缺少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多为套用他人研究成果,论文格式方面应多规范。

13.答辩的准备工作充分,对老师的提问能详实回答,并对设计过程中所遇困境能反复探讨研究,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法,专业技术比较好。若能结合专业改进使静态的网页成为动态的则更好,不足在于数据库中表的描述方式不太对,望改进。

14.论文陈述清晰明白,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对老师的提问能流利作答,思路清晰,但对论文中的部分代码解释不楚,有少量语言错误,望今后的研究中多创新。

15.该生能在规定时间内陈述论文的主要内容,但答辩中回答问题不是很流畅,对设计的细节技术不太熟,回答问题不够切题。

1.该实习生实习期间认真负责,能独立处理教材,备课完整。课堂教学组织严密,应变能力强,能根据学生反应及教师指导调整板书内容,教态自然,优秀稳剑批改作业仔细正确,并能注意学生共同的错误,晚自修期间能下班辅导,具备了一个教师应有的素质。经验。通过担任助理班主任,使我们认识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辛苦,也了解和积累了一些班主任工作的方法和经验。通过与学生的接触,对现今中学生的思想和观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体会,对今后从事教师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2.在做硕士论文期间,其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科研活动,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认真阅读教材和查阅学术资料,大大提升了其教学水平。同时他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并参与了导师的多项课题,使自己的理论与实践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其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学习以及工作都是优秀出色的,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希望其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将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4.该生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思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顾三年来的学习工作以及生活,做总结如下:

5.在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注重政治理论学习,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刻牢记担负的社会责任,政治立场坚定。在专业课程学习上,认真学习了软件工程的核心课程,所选课程全部达到国家要求。在科研实践中,广泛阅读有关博士硕士论文和大量的外文文献,实践动手能力比较强,参与了导师多项课题的研究。在学习之余,该生注重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曾代表学院参加了武汉大学足球赛并获得第一名的成绩,平时也经常和同学一起参加课外活动,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身心,还加深了同学之间的友谊。相信这些经历和积累都将成为胡光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望该生继续保持并发扬严谨治学的作风,兢兢业业,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6.该学生在攻读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认真刻苦,成绩优异,掌握了仪器科学与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了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在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积极参与相关课题研究工作,能够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和关键技术提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了较高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具备从事电子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能力。

7.本文立意新颖。全文以-------为线索,结合各地的准规较全面的分析了------的问题和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内容论证也教科学合理。全文充分体现行政管理专业特色,格式规范。但创新点不够。

8.本文符合专业要求,反映社会热点问题。因此,该主题的研究有利于推进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全文首先-------的问题,然后分析--------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又分析出相关的------。全文结构恰当,思路清晰,观点基本正确。

9.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能很好的调查--------存在的问题。作者对于论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思路清晰,层次清晰,逻辑结构合理。观点表达准确。研究原理采用恰当。在论证过程中能有效的将专业原理与要研究的主题结合起来。个别地方论证的观点不是很明确,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10.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出--------的问题,然后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思路清晰,论据较充分,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教合理。参考的资料与主题结合紧密。

11.全文以-------为题。重点探讨分析--------的问题及原因,然后针对问题提出一些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全文选题新颖,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全文结构符合要求,逻辑结构严谨,思路清晰,观点鲜明,论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论证方法合理,了大量的数据来论证,更增加了论证的可靠性。能综合运用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但不足之处主要是语言不是很精炼。

12.该文参考的文献资料充分且符合论题的需要。该文以--------为例,重点探讨--------。该文选题符合行政管理专业要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格式规范,能较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运用来分析现实中的行政管理实践问题。但个别观点论证还不充分。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3.该文选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结构安排科学合理,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各部分之间联系紧密,观点表述准确,论证内容比较具有说服力,但文章缺乏自己原创的内容。

14.本文以--------为题,重点探讨--------。选题符合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目标与专业特色,而且选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文章结构安排合理,层次清晰,写作时参考的相关文献资料与主题联系紧密,而且参考的资料较新,在写作过程中作者能较好地运用行政管理专业基本知识原来来分析行政-------,在论证过程中,主要用理论论证和事实论证。但文章不足之处在与部分语句表达不清晰,论证还不够深刻充分,创新点不够。总体上符合毕业论文要求。

15.全文以-------为题,选题具有较强的新颖性和实用性。全文结构科学合理,逻辑性强,思路清晰,查阅的参考文献资料符合论文要求。论证方法较合理。论证内容较有说服力。对问题的分析比较透彻。该生在论证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原理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无论从选题上还是观点论证上都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但创新点不够。

16.本文以--------为题,首先对---------的论述,然后在重点分析-------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对策。因此该文在选题上紧扣专业要求,文章结构科学合理,文章观点表达准确,用词正确,语句通顺,思路清晰。部分与部分之间联系非常紧密,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事例论证与案例论证。查阅的资料充分合理。不足之处解决问题的对策还缺少可操作性。

17.该文以--------为主题,充分体现出时代性和现实的社会价值。全文分------个大部分。首先对-------进行了论述,然后重点分析---------。全文基本上都是紧扣主题来展开论述。在论述过程中该生较好的运用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语言较流畅,但观点不够精炼。在论证过程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理论论证方法与实践论证方法。观点表达准确,思路清晰,文章整体性较强。整体上符合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要求。

19.全文结构基本合理科学,逻辑思路清晰,观点表达准确,语言流畅,论证方法较合理,参考的文献资料符合主题要求,从主题到内容符合专业要求,部分与本分之间衔接的比较紧密,但个别引文没有标著出来,真正属于自己创新的内容还不是很多,个别概念比较模糊,总体上达到毕业论文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消防纠四风树新风心得体会(模板17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炼出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宝贵的参考和指导。手里有一份珍贵的心得体会范文,那么,你就拥有了无穷的学习和思考资源。

    2023年项目合伙合同协议书(优秀17篇)

    合伙协议可以确保合伙人之间的信任和合作关系,为合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法律保障。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撰写合伙协议的经验和建议,供大家参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最新管理手段心得体会(热门14篇)

    在解决这个难题的过程中,我触到了自己的局限性,并学到了新的解决方法。来看看下面这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帮助你更好地写出一篇完美的心得体会。视觉手段在我们的

    最新读黑洞心得体会一点(通用15篇)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为今后的改进和提升提供指导。接下来是一些普通人的心得体会,可能并不出名,但由衷地分享自己的成长心得

    2023年美育心得体会文库总结范文(18篇)

    总结有助于我们回顾过去的经验,吸取教训,为未来的发展制定更好的计划。这是一些成功人士的总结范文,他们对于总结写作有着独特的见解。“美育心得体会文库”这一主题,本

    最新招生考试工作总结报告(专业24篇)

    月工作总结是一种对过去一个月工作情况的总结,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小编搜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月工作总结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

    最新语文试卷申请书(热门16篇)

    在我了解到某个基金会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资助计划后,我决定写一封更多申请书,来争取获得这个计划的支持。这些申请书范文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写一份成功的申请书。

    2023年学生假期劳动实践总结(汇总16篇)

    为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在下司开展了一次以“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电器义务维修活动。此次活动得到了院领导、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大力支

    2023年电气plc课设的心得体会报告(精选19篇)

    写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进行反思和总结的一种主动行为,有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希望以下这些范文能给你写心得体会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近年来,电力行业迅速发展,电气工程成

    最新课后感触与心得体会篇(汇总17篇)

    写心得体会也是对自己成长过程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式。以下是一些写得很细腻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感触在生活中无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