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曼珠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

讲述是将某种事实或现象用文字叙述清楚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通常包括主题的介绍以及事实、事件的详细陈述。小编整理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故事的写作灵感和创造力。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一

企业文秘工作是企业办公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服务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文秘工作对及时传达、贯彻各项政策法令,对企业实施科学决策,强化各项管理,搞活生产经营,疏通业务关系,增强企业生机和活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企业文秘工作能否搞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秘工作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

一、当前企业文秘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只要有领导工作,就离不开文秘工作,文秘队伍的能力素质决定了文秘工作的质量。当前企业文秘人员队伍素质总体上是好的,但与新时期企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上进心不够强。

造成此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方面,有的单位领导认为:文秘工作可有可无,工作简单,无非是收收发发,抄抄写写,谁都能干。思想认识上的不重视,形成文秘人员不被重视、更换频繁的局面。这种局面使部分文秘人员自己认为不受重用,提拔无望,晋级无路,工作没奔头,前途无希望,因此会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现象。二是主观方面,责任感、事业心不强。少数企业文秘人员片面追求个人实惠,图名求利,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出现偏移,或责任意识谈薄,抱着“混”的态度对待工作,上进心不够,工作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2、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企业文秘人员大多从基层管理人员选拔上来的,虽然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在文秘专业知识方面还没受过系统的学习,同时企业也很少开展文秘专业方面的培训。因此大多数文秘人员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工作完成靠同事的指点或自己的摸索,因此不能较好地胜任文秘工作。

3、学习力不够扎实。

现代社会,知识更新迅猛,企业外部环境变化迅速,对文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然而现实是,部分文秘工作人员知识更新慢,又不能参加系统的知识更新学习与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以不变应万变”,业务能力不能及时得以提升,不能适应文秘管理工作新形势的要求。

4、创新力不够足。

由于很多企业对文秘管理队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少为文秘人员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很少组织专门的工作培训,因此,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无法得到及时更新,服务效率持续低下,从而使企业文秘工作的创新举步维艰。

二、提高企业文秘人员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存在着数量庞大的`企业文秘人员队伍,其中不少人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文秘工作的要求,极大制约了企业文秘工作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如何提高企业文秘人员队伍能力素质已成为当下亟待面对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点做起:

1、要提高认识。

继续教育等方式及时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二是通过社会招聘等多种渠道积极吸纳高层次专业人才到文秘部门工作,不断充实专业力量。

2、要加强学习。

学习的进步是一切进步的基础,学习的落后是一切落后的根源。在新的形势任务面前,各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日新月异,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使企业文秘人员思维层次和知识水平适应社会进步的要求,适应企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能力素质是走向成功的“通行证”。要紧密结合实际,学理论、学业务、学法律、学习一切需要学的知识,要把学习当作第一位的任务、第一位的需要、第一位的责任。企业文秘人员,要立足本职,“苦练内功”,坚持干什幺、专什幺;缺什幺、补什幺,切实做到知识有所增长,觉悟有所提高,工作有所建树。

3、要做到“三勤”

企业办公室是机关的轴心,担负着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对外交往和后勤服务等繁重工作,处于协调机关各部门、连接领导和基层的枢纽地位,因而要求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具有较强的办事能力,从能力素质方面要做到“三勤”:

(1)勤于思考。办公室文秘工作人员在企业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连结点”作用。对上级,要领会、传达领导意图,对群众,要收集、整理、归纳和上报他们的意见建议。因此,要当好企业文秘工作人员,首先要养成一个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参照各方面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中发现和掌握本质的、深层次的东西。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坚持理性思考,运用综合分析,对问题作出定性、定量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2)勤于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成才,提高素质,离开实践这个环节。作为一名企业文秘工作人员要想有所作为,必须深入实际,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了解基层的工作,掌握基层的真实情况,这样做出的决定才能做到以事实为依据。

(3)勤于总结。善于总结,探索规律,是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实事求事,按客观规律办事,总得有个“求”的过程-即总结的过程。善于总结,不断地认识和把握规律,才能掌握工作主动权。总结出水平,总结出成绩,总结出战斗力。因此,企业文秘工作人员要想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必须养成善于总结的好习惯,通过不断的总结,切实把感性的认识理性化,把零散的做法系统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二

九十年代初期,在教育科学领域中形成了一种具有社会时代特征的新的改革思潮一一sts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强调了在教学中将学科理论和当前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紧密联系起来。我国推行这种教育模式,是对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之必须,它旨在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一代,造就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跨世纪人才。

为了更好地实施sts教育,采取课堂渗透的方法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仅有这还不够,有效和生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必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的辅助手段。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我觉得将其分布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我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了10多个。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了“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我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我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

每学期每班能收到学生完成的课外小实验报告和小结达100余份,对这些报告和小结我都给予了及时的批阅,从中还筛选出20余篇优秀报告和小结装订成册进行展览,然后存档。

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不无裨益。

近几年高考中,加强了对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这标志着今后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由于我重视学生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高考中,我所带的毕业班实验题得分率较高,平均分为15.2分,而实验题总分为17分。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物理学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

首先,我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在学完了“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

[1][2]。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三

本文对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有效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旨在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切实有效提高综合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分为: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人文素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法律素质及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有思想情感、思想认识、思想方法三方面,政治素质有政治观点、政治信念、政治立场三方面。思想政治素质是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道德及政治观的综合体现。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学习过程中形成和体现出的创造发明素养,以及运用所学所能将个人目标或任务付诸实践的能力。法律素质是其所具法律知识,法律意识,法律行为的综合体现。道德素质是其做人及行为实践过程中对其自身起规范作用的心理品质。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进,但实际情况不近人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难入人心。在这个价值观高度多样化的时代,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和相关课程内容差异大,施教者难以有效输入新的思想政治认知。2.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化,现行人文素质教育只达到人文知识教授层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无法遵循人文精神。3.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原动力,普遍只想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工作,缺乏高层次追求。4.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存在道德评价失准、道德价值取向混乱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们,我们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形成,解决高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一,用皮亚杰的建构学说中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建构认知结构的方式的理论来指导思政素质教育。思政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将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加强和丰富原有的结构,只是这一同化过程学生会过滤和改造施教者给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说,学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结构不一致,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思政教育在同化过程中受挫,但是我们可以在顺应过程中找到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因为受教者的认知无法适应客体要求时,就会创造新的认知结构来适应环境需要,这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学生在同化和顺应过程的中认知结构变化的节奏、时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可能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建构起大学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

其二,高校若能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那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实现由现目前学生仅仅是机械接受人文知识的层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层次转变。认知驱力是奥苏贝尔三大成就动机中最重要和最稳定的一项,此外还有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动机就是对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无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对实利的追求。而奥苏贝尔对认知驱力的重视本质是对认知和理解的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认知驱力,就能转变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现实意义的想法。

其三,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介绍给大学生,并引导学生追求较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创新意识的原动力。文献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可尽力引导大学生追求马斯洛理论的高层次需求,鼓励他们将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的终身人生目标。

其四,高校可在法律道德教育的课程中引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以唤起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以及对责任感的考虑。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分为六个阶段,而我们要重点引荐给学生的是第六个阶段,即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这一阶段的人确立起了一种用于社会治理的道德观,他们懂得德性的本质、以尊重人为目的而非手段为前提。执此道德观的人是推动社会道德发展的力量。具体可选用科尔伯格的“海因茨难题”这一经典道德两难问题作为课堂开放式讨论话题,了解学生的道德观和法律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而后,为其讲解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基本法律知识以激发和普及大学生的法律道德意识。

结论。

大学生素质的形成看似由外至内,其实也是一个内心变化引起外在行为表现变化的外化过程,是需要施教者带着潜移默化的意识耐心引导和培养的过程。因此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有效提高综合素质是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四

摘要:民族的未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建设,未来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高等教育要想为社会输送有用人才,必须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加强理论。

教学。

与实践的有机结合,采取多种模式的办学机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综合素质;培养方案;创新创业;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提出,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造就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这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总的要求之一。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瓶颈,如何培养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合格人才是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从上至下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提高高校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

首先,我们必须了解大学生综合素质涵盖哪些主要内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等组成。基础性素质主要指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也就是我们国家教育方针一直倡导的德、智、体、美、劳。道德素质主要是指人的文明程度、法律法规的遵守。智力素质主要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身体素质包括心理和身体健康两方面,他是保证其他素质完成的能力,是人类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条件。审美素质对社会文明的发展又进了一步,包括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劳动素质是指个人的实践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是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得已体现的必要条件。专业性素质是指能较好地胜任专业工作所需要的素质。创新性素质对人才的要求较高,是指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和能力,且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脚踏实地、勇于向前的精神和严谨的学风,只有不同程度地具备以上各点才能叫做具有创新性素质的人才。每个大学生只有当这三部分素质协调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能说具备了一定的综合素质。

本文作者在高校工作近30年,亲眼目睹了用人单位来校招聘大学生的原则更加科学合理。

总结。

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思想道德素质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专业知识与技能较好;学习意愿高,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强;团结沟通协作能力较强。实际上这几点与上面所说的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要求是一致的。共同点就是大家首先要考虑的还是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层面如果没过关,也就是说没有思想道德这个1,其他也就全是0了,如果没有这个1,有时对社会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可能不只是0的问题了。这也是我们一直所说的,要想学会做事首先要学会做人,德才兼备是用人之道。思想道德的培养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如果具备了基本的思想道德水准,对于大学生来说,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大学教育本身就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社会教学等各个方面来完成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目前,全国各高校实行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较好平台。

三、创新创业项目实施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内涵包括:创新意识与创造力;机会识别与利用;风险认识与决策;组织领导与管理,这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每一个项目都在不同侧重面体现了对学生以上内容的训练。本文对我校此项活动的开展情况调研发现,学校参与和举办的各种级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很多,参与的学生以二、三年级为主。因为这两个年级的学生学了一些专业知识,又没有马上面临就业找工作或准备考研究生的压力,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占总参与人数的80%以上。而参与大创活动的学生,我院统计的结果,占学生总数的20%,相对受众面较小,这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此先不陈述。从参与的学生的表现及这些学生后期做毕业设计情况看,他们的能力都比不参与的有很大提高。举一个项目实例,前年我指导多功能健身娱乐摇篮项目,这个项目由两名学生提出,找我作为指导教师。他们的主要创意是想利用人脚蹬自行车的运动带动一个小摇篮摆动。主要设计意图是为了减轻老年人照顾第三代的辛苦,同时又可以锻炼身体。想法很好,但我没有让他们马上动手设计,而是给他们二个星期时间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写出调研报告,此项任务目的是让其了解一个项目的实施的程序上首先应做适当的社会调研,同时也训练其与人交流的能力及把自己的理念或想法灌输给别人且让别人能够接受的能力,以及收集到改进意见,从中训练其能否合理接受客户建议的能力。通过调研他们在我的指导下结合调研时客户的建议进行改进,摇篮换成了摇椅,但这样增加了机械设计的复杂度。接下来的任务是他们要确定项目组成分块,每一块需要什么样的人及人数。选拔参与学生时,他们先到所需专业的班级发广告,面试时由他们主持,我旁听,最后讨论定人选,这一项任务主要训练他们选人要把握基本原则。确定好人选及各自分工后,他们又进行市场调研,确定开发成本,然后根据学院的经费支持情况调整设计方案。经过几轮的反复最后确定设计研发方案。在几次调整的过程中学生们训练了良好沟通能力及财务预算能力。通过这一项目的完成,我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这么多年指导下来,学生们在每一个项目中都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经验和教训是成长的最好老师,再加上教师的适时指导,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从对毕业生及在校生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高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下了很多功夫,提供了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学生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如何培养其创业能力,这方面各高校没有系统的训练,如何克服师资不足及教师在这方面训练不足,且各高校条件不一样,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培养模式。学校要有意识地将创新创业活动结合到一起,在较多的科技创新项目中主动加强学生创业理念的培养。首先,要提高学校、教师和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各校、学生及教师对这方面的训练还不够重视且也没有完全落到实处。如果在高校的培养过程中没有主动对其加以训练,将来他们毕业后走向社会既缺乏工作经验,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就更别谈创业的可能了,因此学生步入社会无论是工作还是创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就需要在高校学习期间由经验丰富、引导有方的教师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训练。但是很多高校这方面都是由专业教师兼任,学校对教师的考评机制也使得教师没有过多精力投放到对学生这方面的培养上。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其次,各高校应从培养计划上、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增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内容及训练。同时,引进或培训在编教师,学习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调整我们的培养模式,结合各高校的办学条件多种培养模式,多渠道地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院的经验是增加一门相关理论课程及综合实训环节。把毕业设计内容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各种专业比赛项目相结合,把毕业设计分块制,团队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训练受众面广,有目标、早准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同时,学院鼓励并支持教师分阶段带学生到企业实习,为此,学院支持并帮助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这有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教师的经验丰富了,课堂中的实例教学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身教大于言教,学生参与教师的产学研活动对他们了解专业知识应用及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只有教师的知识面和实践经验不断更新,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容跟上时代的步伐,因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更多的是检验他们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更多的需要教师言传和身教。所以,高校要重视对教师进行与时俱进的培养和训练,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摆脱教材的束缚,根据社会现实的变化不断充实课堂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能够在踏入社会后用的到、效果好的创新创业技能。

社会实践也是锻炼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良好途径。学校每个寒暑假都会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例如,走访社区帮助孤寡老人、义务为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献爱心、筹集善款善物寄送偏远山区和受灾群众等活动。这些活动增加了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社会责任感,培养了义务奉献精神。

总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我们高等教育培养的目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就是要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并重的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是时代进步之魂。要实现我国的科技强国、科技大国、自主创新、中国制造等伟大梦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远大理想、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大学生群体的重要使命,已成为时代进步的希望和灵魂。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五

摘要: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应以教育和培养学生成为自主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在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以人为本测评的关键在于建立激励机制、沟通机制,与市场需求接轨,进行发展性测评等测评机制。构建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完善测评方法。

关键词:以人为本。综合素质测评。测评机制。测评体系。

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和修正,其根本目的在于建立更为科学、有效的测评体系。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强调以尊重人、关心人和发展人为目的,“以培养自主发展的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确立以人为本为指导思想,对于促进素质综合测评体系构建的科学化,有着重要的理论导向意义,对实现学生个体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证学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素质综合测评的启示。

(一)以人为本的测评,应以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为基础。

以人为本,首先强调对人的尊重,维护人的权利。在素质测评实施过程中,学生既是接受测评的客体,也是进行测评的主体,确立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要义在于测评的实施不能伤害学生的主体感受。对于学生而言,是被动地接受外界评价还是出于衡量自身发展状况的自发性需求,将导致消极抵触或积极参与的不同效果。

(二)以人为本的测评,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素质综合测评自产生以来,就伴随着对“个性测评”、“共性测评”的反思。从其起源来看,进行素质测评的初始目的是为学生评奖、评优、选拔、就业等工作提供依据。因此,它一开始就是一种以共性评价为基本取向的选拔。随着社会、个体的多元化发展,只强调共性发展的测评模式,已不能够适应新时期高校教育培养人的要求,在素质测评中体现对个体个性化发展的尊重已得到普遍认同。

人本教育价值观强调教育要促进人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通过有效引导,实现自我发展。学生作为个体,社会化过程和个性化过程是统一的,外界的接受度和认同度对个体会产生强大的影响作用。以人为本的素质综合测评不能违反个体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正确发挥引导作用上有着不可或缺的功能意义,应将必要的教育规范和引导人的个性发展相结合。

(三)以人为本的测评,应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应当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学校的教育关注于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其中,学生素质的培养强调以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决定其今后能否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关键因素。因此,对学生的素质综合评价应体现倡导德、智、体等“基本素质”和创新素质、实践能力等“发展性素质”共同和谐发展的理念,通过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决定学生创新素质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其次,人的全面发展还包括健全人格的培养。大学阶段是学生心智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目前,将学生身心健康的测评纳入高校素质综合测评的目标体系已成为共识,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将学生的思想政治表现等同于心理素质评价的问题,如何将心理素质评价科学纳入测评体系成为难题。作为大学生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素质评价面临在操作中被边缘化的窘境。为此,需要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寻求理论突破与创新,在素质综合测评中融入心理素质评价,以发挥教育引导学生心智成长的作用。

二、实现以人为本,以建立有效的测评机制为路径。

(一)以发挥引导作用为基本功能,建立测评激励机制。

发挥导向作用是素质综合测评的重要功能之一。素质综合测评不以“测”和“评”为最终目的,而是通过在测评过程中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学生自我评价的需求上升为促进自我实现的成就动机,成为学生自我完善和自主发展的内驱力。通过发挥导向作用,不断强化学生主动进行自我修正的意识,最终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

(二)充分重视测评反馈环节,建立学生和学校之间双向评价的沟通机制。

反馈结果是测评工作流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将测评结果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另一方面,在每阶段的测评后,结合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测评的感受,不断完善测评工作。通过建立双向评价的沟通机制,增强学生对学校教育引导方向的认同感,促进教育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接轨机制。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学校的教育和培养是影响学生的素质、能力发展的主导因素。素质综合测评的指标体系应能够反应市场需求,引导学生向市场需要的方向发展。除在建立测评体系时汲取市场、用人单位的意见,学校也要及时关注在测评结果中处于不同位置学生的就业情况,为不断完善适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测评体系提供依据。

(四)尊重大学生的自身发展规律,建立测评的发展机制。

个体的发展是动态、连续的,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发展水平的基础之上。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水平、能力素养都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测评体系本身要尊重并符合这种发展规律。发展性的测评应实现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在测评结果中体现出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定位的依据,具备后续发展导向的功能。

三、落实以人为本,以建立科学的测评方法为保证。

(一)以开放性为原则,结合学校实际,构建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

社会环境和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决定了素质综合测评体系不可能是统一的。构建科学的测评体系,关键在于建立科学的测评指标。达到测评指标体系的科学化,必须坚持测评体系的开放性原则,寻求理论创新,不断修正和完善已有的测评体系。我国高校的测评体系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发展,主要基于以下几种框架:

1、以国家发布的文件、法规为指导思想和依据。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为基本框架,增加、强调某一些(种)素质和能力。

2、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对学生的知、情、意、行等方面进行评价。

3、引入新的理论,如以“才质容积论”、“价值人假设”等作为理论构建基础,建立新的测评指标框架。

我校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包含学业成绩和素质拓展两部分,前者反映学生的学业水平,素质拓展部分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主要组成项目,引导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在实施过程中,允许各专业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指标细则项目和所占权重,以适应综合、全面测评的要求。此外,允许针对不能穷尽的学生个人发展表现,则通过额外加分项的方式予以认可。

在一个测评体系中,项目指标和所占权重是其中的关键部分。对指标细则进行修改,如果变动随意性较大,可能导致整个测评体系悖离原始的测评框架。可以通过具备数理、统计原理等知识的专业人员给予指导以规避这一风险。此外,学校还需要跟进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相关项目,以其记录作为测评打分的主要依据。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与素质测评相结合,既使测评有记录可寻,也为学校的相关工作提供依据,形成培养和选拔人的系统性工程。

(二)倡导柔性原则,将“质”的评价和“量”的评价相结合。

长期以来,素质测评主要以量化打分的方式显示其客观性,测评结果以分数论优劣,这种方式可能会挫伤部分同学的积极性,有悖于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理念。量化的测评结果有助于学生找到自己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定性的评价以“客观描述”和“特征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自我评价,同时感受到尊重、鼓励,促使学生优良的个性因素得到尊重和张扬。

(三)改进测评实施方法,促进测评实施的网络化。

建立网络操作平台和进行计算机信息管理,是近年高校素质综合测评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交叉学科研究的兴起,心理学、计算机技术、人力资源等学科的介入,能够促使素质综合测评体系的构建得以长足的发展。开发使用计算机软件,实现素质综合测评信息的自动化操作和管理,有利于节约人力资源,规范测评实施程序,规避测评过程中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影响,实现测评过程和结果的客观、公正。

四、结语。

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以“唯人为贵”的思想指导大学生素质综合测评,不囿于旧有的工作思路,在具体工作中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增强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的立场,探索构建科学的测评体系,实现正确的育人导向。把素质综合测评作为载体,激发和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为社会培养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解伟。人本理念对现代大学教育的启示[j]。经济师,20xx,(10):133。

[2]扈中平。“人的全面发展”内涵新析[j]。教育研究,20xx,(5):6。

[3]虞丽娟,孟宪明。大学生才质模糊评价系统的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xx,(7):4—8。

[4]李晖,李正刚。基于价值人假设的人才综合素质三维测评体系研究[j]。商场现代化,20xx:457,227—228。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六

(大连海洋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辽宁大连116023)。

摘要: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实行历史还很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虽然有许多成功的实践案例,但受重面小,还没有真正地体现出此活动的目的和作用。另外,社会对大学生创业还没有深刻认识,社会支持不够;学生从小所受的教育在这方面培养的很少,基础准备差;走向社会后没经验且可借鉴的经验较少,成功的困难较大。今后还需要积累经验,多向发达国家学习,总结抽象出完善的系统理论和可行性方案,更好地融入到大学生培养模式改革中来,为国家培养出较好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质、能力强的技术人才。

关键词:理论体系;基础准备;可行性方案;培养模式改革。

作者简介:丁晓非(1966-),教授,博士,从事一线教学工作20余年,发表科技及教改论文近70篇,撰写论著7部。主持及参与科研、教研项目多项。指导研究生多人。参与企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多项。作为大连市沙区人大代表及市建言建策专家提出并参加多项议案。

根据高教1、2号文件,全国各高校全面组织和实行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实践等创新活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文化素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说是为了更好地走出传统的教学以课堂灌输为主,尤其是工科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差,走向社会难于适应以及目前的就业压力等提出的一个较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措施。从国际发达国家的经验也可以知道,大学生自主创业是社会的需求,是缓解就业压力、鼓励创新的有效途径。

二、我校机制专业如何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是一门研究机械制造理论、制造技术、自动化制造系统和先进制造模式的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目标很明确,就是将机械设备与自动化通过计算机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一系列先进的制造技术,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fmc(柔性制造系统)等等,最终形成大规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使传统的机械加工得到质的飞跃。我校除了在培养模式上注重实践环节,如加大实践环节的学时数,多设置实验课中综合训练项目等。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及学校每年都会拨出专项资金用于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对院级优秀的作品推荐到学校参赛,对校级优秀的作品参加市、省级机构创新大赛、为老服务等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积极性,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促进了教师间的合作。以前普遍认为,高校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大家知识储备大,技术能力强,个性也强,不好协调,合作起来困难。但当集体为了学生能力的提高上,所有老师目的是一致的,这反而让教师们更好地将知识专业特长用到一件事上,达到了非常好的优化效果。例如,我院的太阳能制冷背包用到了机械专业的知识,同时也用到了制冷、热动专业的知识。再例如,我们学生设计的海底贝类苗播种机,既用到了水产养殖的知识,又用到了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机械手以及电信专业的水下信号意别等等。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让我校多个学科专业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合作渠道。学校在多次举办类似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后,也不断总结经验,现已形成一套良好的机制。从教务处到学生处针对不同的群体都设立的相关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中心为全校各专业有想法的学生服务。可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正逐渐走向成熟。但仅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的`高校培养计划在这方面考虑得相对较全面,但实施起来还有许多困难。社会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接纳在校大学生实地实习。这些都制约了大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提高。

三、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毕业就失业已成了社会上的普遍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这也为高校培养模式方案的提出指明了方向。各地也纷纷出台开展一系列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虽然高教部实行这一措施是为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但由于时间不是很长,各学校都在摸索探讨最优的方法,这一活动依然还有侍完善的地方。一是受众学生数少。这有许多原因。大部分高校还没有把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纳入到培养计划中来,各高校还是较注重学术型、研究型模式的培养,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还没有一个较完整系统的体系,学生还没有主动就业的想法,基本上还是被动者居多,就不了业被动创业为主,所以没有良好的基础准备,成功率不高;对教师和学生的激励机制不建全或没有,学生和教师完全凭个人爱好,投入的主观能动性差,政策上的想法是好的,但实施起来,教师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因为在高校中尤其是在各名校中,带学生做大创活动成了科研能力差、不入流的工作,跟进级、升职不挂勾,自然教师的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也就谈不上投入和敬业了。还有学校的实验条件限制包括设备和场地及专职人员,这也使得大创活动受众面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二是学生有功利思想,各高校对待大学生参加的市省部级的各种比赛有特殊的奖励方式,比如对于有违纪行为的学生,如果能够拿到以上的奖励可以取消处分。另一个思想就是有这种比赛的奖励对就业有益当然这是一个积极正能量的想法。总之,如果能够从学生和教师思想深处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让学生从动手完成一个零件一个机构中找到兴趣点,从被动到主动;学校对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激励措施,效果会更加显著。三是从我们对每年对毕业生就业的调查统计看,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案例较少,通过走访毕业生,有几点值得学校、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思索。

没有启动资金是一个方面,主要的是找不准行业和市场,没经验也无所借鉴,且职能部门给予的优惠政策较少办事还过于烦琐。纠其根本原因一是中国的教育在这一块还与发达国家差距太大有待学习和提高。二是政府和社会对大学生自主创业从认识上到行动上还没有充分的信任和支持。虽然任何事业都不会轻易成功,大学生创业也是一样,但只要我们踏实地一步步去改进,总结经验,逐渐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会越来越深入到社会每个公民的思想中去,相信我们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出现“比尔,盖次”、“乔布斯”级的人物。

四、未来的发展。

我们国家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还属于初级阶段,理论研究很少,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近几年来,教育专家们更多地关注到这方面的问题,在慢慢地丰富和完善。但目前研究较多的还是从教育培养模式上如何体现这一活动,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从校内到校外的各种可行性方案。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绩,比如最著名的德国,以及美国、法国、英国、瑞典,还有韩国,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美国大学生的“创业计划”大赛是一种成功模式。创业计划,又名“商业计划”,是让参赛大学生就某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或服务撰写创业可行性报告,并由学术界和企业界名流当评委,选出优胜者。在企业界积极参与下,一些获胜的可行性报告最终能获得风险投资。创业计划在美国高校中由来已久,自1983年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举办首届商业计划竞赛以来,美国已有包括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在内的20多所大学每年举办这一竞赛。此竞赛之所以成功,美国教育专家认为,每个高校在利用自己的“名校效应”为年轻学子们创造创业机会。各个高校请企业届、学术届、社会名流作为评委目的就是宣传学校,宣传他们的学生,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被投资的机会。同是亚洲国家的韩国,这方面就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亚洲金融危机前,韩国的大学生的就业想法跟我国基本相同,毕业后想去名企、大企业,将来的目标为高管和ceo。但金融危机后,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得韩国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韩国成立了“创业支援中心”,一方面缓解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减少大企业垄断市场的弊端。又一个值得学习的国家就是瑞典,瑞典的创业教育涵盖一生,从小学到大学直至研究生,他们从小就会开设创业课,请成功的企业家进校讲座,从“小小企业家”、“年轻企业家”一点点培养。综合起来,有几条可以学习的地方,一是政府支持,如美国政府建立的中心企业创业中心,为大学生减免税、免费咨询、简化手续等;再如,英国王子创立的“青年创业计划”,法国的“十大青年项目”,法国大学生创业可领取政府补贴等都反映了政府对此的重视。二是利用社会资金力量,为创业者提供资金保障。三是学校开设创业必修课和实践课程。四是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活动。总之,无论是政府重视、学校训练及社会支持,目的都是以“创业促就业”,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七

幼儿教师不但要管幼儿的吃喝拉撒睡,还要开展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工作。而且,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使得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状况下,教师的身心越来越疲惫,如干涸的溪流,没有了轻快的跳跃,更无法滋润孩子的心灵,还会不由自主地把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如对幼儿的提问不予理睬,神情严肃,甚至莫名其妙地发火等。相信,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有过这样的体会。

二、从语言开始注重儿童全面发展。

语言,是沟通的器物,是思想传递的使者,是心灵的呈现,是爱的表达。因此,从幼儿时期就强化语言训练,促其良好的成长,意义极其重大。因此,我把和幼儿一起生活和学习过的美好岁月录下来,并经过细心的剪辑,在闲暇之余给幼儿播放出来。这样,幼儿就能看到自己的行为,听到自己的声音,惊喜之余,还会看到了自己的成长。我还把这些视频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播放,不仅使家长们笑逐颜开,也使他们对幼儿园产生了充分的信任。这样,大家一起分享幼儿成长的快乐,充分感觉到这个大家庭的温馨与和谐。

三、读书拓展视野,丰实大脑。

(一)读书吸收营养,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

教师应多读书,不断取长补短,提高自身素质。如《与幼儿教师对话——迈向专业成长之路》是国际著名儿童教育专家丽莲凯滋博士的一本书。凯兹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儿童教育专家,从事幼儿教育、教师成长研究多年,对儿童发展与教育、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乃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具有丰富而深刻、独到的认识。她的这本书是与幼儿教师职业对话的一本书。凯兹教授对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教师在与儿童交往过程中,应处理好情感和理智的关系,和幼儿保持适度的疏离,进行了客观、中性的观察分析。在教师专业发展问题上,凯兹教授尤其强调作为幼儿教师所应遵循的伦理规范,认为这是幼教人员专业发展的—个极其重要的方面,体现着幼教事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同时,她还密切结合幼儿教师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情境,深入、具体地探讨了专业幼儿教师的有效、适宜的行为。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始终会有一种畅快和惊喜,因为能时刻感受到凯兹教授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思考,会了解到丰富的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研究的理论成果;会时刻看到儿童甚至是自己的影子,会不停地反思、审视实践。因此,这本书是每名幼教工作者必须要读的。

(二)丰润自己的心灵,提升智慧。

教师爱好读书自然有助于摄取更多的信息和思想养料,有利于创新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智慧。而且,教师的读书人格可以感染、熏陶学生人格的积极成长。这种心灵和精神上的以读书及其人文趣味为纽带的“读书育人”,是教师追寻生命价值的支撑,是智慧和人格力量的共生共荣,即双向度的成长,而非单向度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所谓在读书对话中成长,其真谛是促使教师和学生的精神发育和人格的共同成长。

(三)培养幼儿读书的愿望。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在读书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一是不要浏览,而要细读精度,多次反复读,汲取书中的精髓。二是和实践结合起来。即把理论结合当下出现的问题,处理问题。三是把读书的意识灌输给幼儿,培养他们从小读书的意识和欲望,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指导他们在书中与美和善良对话。这样,教师读书的目的才能达到。并且,你也会发现书籍就是那条你寻找了许久的静静流淌不息的小溪。这是条会说话的智慧的溪流,在与它的一次次对话中你完成成熟的蜕变。

四、运用信息技术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幼儿年幼,活泼好动,难以久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要使用良好的教学手段,让教育有声有色、趣味浓浓,让幼儿在欢声笑语中接受教育。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只要教师引领得体,就能使幼儿轻松做到安静快乐的学习,并能做到“好学、会学、想学和学会”。教师应谨记再好玩的游戏,时间一长,幼儿也会感觉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特征,教师应细致观察,知机识变,及时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新知。教学应灵活多变,让幼儿感觉不是在学习,不是在幼儿园上课,接受教育,而是像在家里看动画片一样其乐无穷。这样,新知识就会像一缕春风在课堂上飘荡,就会使幼儿感受到学习的愉悦,认识到知识的美妙,学习起来欢声笑语,你追我赶,乐此不疲,积极性高涨。因此,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可以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加深幼儿对知识的印象,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明白做人处事的道理,而且还可以让幼儿拥有成就感,在精神文化里畅游,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让幼儿在人生的起跑线上迈出了矫健、扎实的一步,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我利用多媒体设备将和幼儿一起生活和学习的美好岁月录下来,然后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让幼儿在其中寻找自己的形象。这样,幼儿不仅能看到自己的行为,听到自己的声音,还可以回忆起当时愉快的时光,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加游戏活动。此外,我还将这些视频资料传到了班级空间里,让家长知道孩子在幼儿园中的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并在家中进行连续性教育,真正实现家园合作。

总之,幼儿园教师要黾勉惕厉,兢兢业业,带领幼儿踏上新的征途,让他们亲近教师,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喜欢学习新的知识,成为建设祖国的不平凡的一代。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八

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文章内容。

简历。

注水;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究其原因,除了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还与目前高校对德育重视不足、约束和激励机制缺失、不良学术风气的负面影响有关。因此,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可从以下多方面入手。

首先,要将道德教育提高到与文化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应改变高校目前“重知识和技能传授、轻道德和素质教育”的跛行局面,对学生的德育建设,特别是诚信教育予以高度重视。可借全社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之良机,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教育主题活动,比如讲座、征文、团会等,在学生中确立诚实守信的意识,将其作为为人处世的第一准则。强调从作业不抄袭、考试不作弊等小事做起,将诚实守信贯穿到学习、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还可在试点推行“无人监考”等制度,激发大学生的诚信意识。

其次,配合地方征信及信用评估活动,在高校大力开展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推行大学生诚信档案制度。个人诚信档案,是大学生走向社会的“通行证”。应从学生入学开始,为其建立个人信用档案,使其了解到诚信对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极端重要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数据、事实和行为来记录大学生的诚信度,对其信用状况实行动态管理和实时监控。充分利用信用记录,与银行、企业等展开合作,对学生拖欠贷款、工作违约等失信市场行为形成有效制约。

第三,在高校建立有效的诚信约束和激励机制。一个人的诚信问题,自意识固然重要,但有效的监督机制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将德育建设列为对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不守信用的行为予以惩罚,比如取消其助学贷款和评优评奖资格等。有约束必有激励,可于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和主题丰富的大学生诚信评比活动,对优秀者给予表彰,树立诚信典范,进行大范围宣传、推广。

最后,要严抓师德和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古语有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甚大,为人师者的榜样作用不容低估。高校学术造价、学术腐败等投机行为时有发生,这些丑恶现象的负面效果往往比普通失信行为有过之而无不及,可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严重破坏。而推行教师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诚信为学的典范,对大学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功效。同时,对损害学术道德的失信行为予以曝光和惩治,用诚信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城墙。

1心理承受能力。社会与学校相比,生活环境、工作条件、人际关系都有着很大变化,这些变化难免会使那些心存幻想、踌躇满志的毕业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强烈冲突,这时,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碍,使自己在心理意识上与外部环境取得认同。

2独立生活能力。参加工作后,往往要自己处理衣、食、住、行等全部事务,对独立生活能力要求较高,这是毕业生无法回避的一种能力素质训练。

3人际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岗位后,人际交往能力的发挥是适应环境的关键。不善于与人交往,就难以与人沟通,就难免将自己封闭起来,以致带来诸多烦恼与痛苦。

4应变能力。毕业生不可能在学校学到工作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识和能力,只有随时调整自己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思想行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终处于主动地位。

要使自己真正成为生活的强者,还需要有创造能力。创造能力素质包括:

1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工作实际中,善于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这即是实际工作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毕业生本人顺利成长的基本条件。

2动手操作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文字、图表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理工科毕业生这种能力要求更突出。这也是检验一个毕业生创造能力优劣的重要手段。

3组织管理能力。把工作岗位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要素科学地组织起来并有效地完成所担负的任务,这种能力不仅领导干部应具备,毕业生作为高层次的人才也应具备,这是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必备的能力素质。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九

小小的一片茶叶,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如氨基酸、茶多酚、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它们是人体必需并具有一定营养及功能的物质。茶是一种健康的天然饮料,喝茶有益健康是很多人越来越认同的事情,随着茶文化知识的普及,许多同学越来越认识到喝茶的好处,认识到茶叶中的咖啡因可以振奋精神,兴奋中枢;强化思维,提高工作效率;强心活血,帮助消化等;茶多酚物质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有解毒、抗辐射及防癌抗癌的作用;茶叶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绿茶中含有的维生素c,能有效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茶作为一种古老而传统的饮品,具有很好的保健和药用、养生价值,对人体的健康有着积极作用。[1]喝茶是一件优雅的事情,经常喝茶之人身上都有一种恬静泰然的气质。可见,茶人受到的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很大。另外,茶文化还涉及到一些戏曲、小说、诗词等等,其中可以学习的内容十分广泛,这极大的丰富了大学生知识面,同时也潜移默化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茶道的文化功能体现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发扬传统美德等方面。茶道“五谛”的内涵:廉-清廉自律;美-崇尚美德;和-和睦相处;敬-敬人爱民;勤-勤劳朴实。通过学习茶道文化,达到弘扬廉洁自律、勤劳朴实、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和睦相处等传统美德。中国的茶道,为茶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茶文化中蕴含的知识和精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和品位,让大学生在茶文化的熏染下,感悟到茶的清静之美,理解了今后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时都要泰然处之,才能正确的解决。同时通过学习茶文化,大学生会渐渐地提高自身的修养,自觉地远离低俗和暴力,综合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提高。

茶的礼仪中,包含了儒家思想的“温、良、恭、俭、让、孝、悌”。通过对茶礼仪的学习,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礼仪,引导学生知礼、习礼、重礼,进而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通过茶中蕴涵的丰富思想和道德观来辐射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倡“茶味人生”,茶味入口时先苦涩而后甘甜,启示人生像茶一样,不会一帆风顺,总会经历风雨,人生如茶,有甘甜亦有苦涩,茶味不管有过怎样的甘甜与苦涩,终将归于平淡,正如人生,无论有过怎样的辉煌,终不失质朴与平凡。

进一步探索和丰富校园文化内涵,能够帮助大学生完善品德,提高内心素养,学习茶道、茶艺,能够让大学生更为系统地领略到祖国茶文化的内涵。茶德所倡导的“廉、美、和、敬”精神,[4]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启示大学生要遵循自然规律,不要“急功近利”,才能形成良好的价值观。茶,犹如君子,君子性情高洁,重情重义。品茶,就像和君子对话,学习君子的性情。我国从古至今十分崇尚君子的风骨,因此茶文化也推崇君子的高尚品德。大学生在接受茶文化的教育时,自然就会领悟到茶文化中所蕴涵的高尚品德,所以说,茶文化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过程中,可以增进大学生的修养。

三、

弘扬校园茶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茶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开展不同形式的“茶文化”活动,构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可对大学生起着多方位的教育作用。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与健康”宣传活动,可引导学生科学饮食,喝健康饮品,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二是定期邀请茶学专家开展“茶科学、茶文化”的专题讲座,可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茶文化、茶历史,以及茶叶对人类的贡献等,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三是开展系列的茶艺、茶道表演及“以茶会友”活动,帮助学生增进友谊,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以茶艺社为载体,通过举办讲座、开展丰富多彩的茶艺活动以及开展茶艺技能大赛等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加强同学间交流、协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展示自我的平台。茶文化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密切相连,通过茶文化的学习和茶事活动,大学生感到提升很大、受益匪浅,同时学校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育人环境也不断得到优化。

普及茶文化知识,增强大学生对茶的了解。茶文化包含的知识内容十分丰富,从古至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茶文化的内容也在不断添加,其中包含的内容,总是某个时代最推崇的、可以传承的文化。茶文化主要包含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精髓。尤其是儒家思想,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人应该学习的。茶在被赋予了这些文化知识以外,还保存着自身的文化,即茶本身的知识。比如茶的原产地,茶的种类,以及每种茶本身带有的故事等。因此,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普及茶文化,开展茶文化课程,可以加强大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了解,同时对提高他们的人格魅力和思想道德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总之,文化素养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素质体现。茶文化所包含的知识是十分丰富的,涉及到很多的领域。茶作为传播祖国文明的载体,在高校通过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可达到以茶敬客,以茶会友,以茶示礼,以茶联谊,增强同学之间友谊,增强团队和协作精神,建立和谐人际关系。通过茶文化可以培养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把茶文化渗入到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中,对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和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十

第一:利用多样性的绘画材料进行启发与指导。多样性的绘画材料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之处和用途,当然幼儿所用的绘画材料是要无毒无害的产品,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材料,比如筷子啊棉签啊什么的,材料的丰富性可以增加幼儿的兴趣,使美术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第二:老师要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对于美术的教育,首先课堂要有创新性,老师不能照本宣科,要采用多样的课堂模式,激发幼儿的兴趣,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户外写生,用形体或者实体物体让学生观察,然后在绘画,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三:给学生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美术教育的想象力是非常重要的,这和美术的属性有关。培养学生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发挥其思维去构思去绘画,要给学生的想象给予一定的肯定,并提出意见。培养学生打开思维,培养学生进入美术的思维。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十一

近几年来,针对教师年龄层偏高的现状,我校教师培训的内容以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加强教育科研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同时加强了信息技术培训。我们的目标是:通过以上内容的培训,让中老年教师观念得到更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让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有进一步的提高,并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从而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是我校在教师培训工作上的一些做法:

一、立足课堂,积极开展教学展示活动。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我们要求教师要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轨,倡导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效益型”的而不是“时间型”的,通过培训彻底改变那种“高耗时、低效益、重负担、低质量”的现象。

学校规定,学科领导首先执讲示范课,然后学科组长执讲立标课,并认真评课,教师听课观摩,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达到了“听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另外,教师的课堂授课面向全校所有教师公开,即每位教师都可以随时推门去听其他教师的课,以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同时,青年教师也得到了边学边教、随时都能提高自身授课水平的机会。

1.重点开展“过关课”活动。学校对新上岗教师制定了三年培养目标,即“一年熟悉教学业务,二年教学出成绩,三年教学成骨干”。为使新分配的教师尽快适应课堂教学,学校重点开展了“过关课”活动。活动过程中,新教师认真准备,全教研组人员分头听课,然后学校组织评委对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量化评估。课堂教学过关的,度过“试用期”,课堂教学不过关的,限期进行整改,进行二次过关,直至课堂教学过关为止。

2.积极开展“汇报课”活动。

为充分发掘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学校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老教师为“导师”,规定老教师要定期听青年教师的课,审查青年教师的备课。一个学期后,青年教师举办“汇报课”,学校组织评委评出不同的奖次。青年教师受奖的,帮扶教师同样受到学校的表彰和奖励。

3.适时开展“优质课”评比。为迎接市优质课的评比,学校每年举办优质课评比活动,从全校各个学科组中层层推举出课堂教学突出的教师参加,并将优质课教案装订成册,供其他教师参阅。

4.努力开展“研究课”活动。学校定期举行研究课,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观摩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录象带、光盘等,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或模式。公开执教后,对于成功的案例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对于先进的教学模式,邀请市教研室人员进行论证,并在全市推广。

二、创造条件,全面打造教育科研人才。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的龙头,它是学校可持续发展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是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必然选择。为深化我校“科研兴校,科研强师”的办学理念,积极引导广大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学校积极创造各种条件,全面打造教育科研人才。

1.全员参与:为教科研配备“精兵强将”。

搞教科研不仅仅是学校领导的事,也不仅仅是教科室几个人的事,广大教师必须全员参与、全程参与。

学校要求以个人名义或所在教研组、备课组名义申报一个校级应用型研究课题,要人中择优申报县级以上课题。我们把选择研究课题的空间与权利充分还给教师,力求让教师将教学实践中的疑难问题课题化,主动去研究自己实践中遇到的真实问题,研究、改进、提升自己的教学实践。

2.搭建平台:为展示研究备好“打谷场”。

(1)开辟业余“碰撞台”。根据实际情况,学校全力为教师搭建形式各样的教育科研平台:学科教研组长牵头;组织各种教研活动,轮流讲课,全员评课;交流案例,百家争鸣;采集信息,共享收获;热点研讨,思维交融;读书汇报,升华理论……这种师师互动、横向沟通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人人受益匪浅。

(2)创办校报《校园风》。为及时报道教师开展教科研的情况,我们创办了《校园风》,栏目有“理论研讨”、“经验交流”、“聚集课改”、“评价视角”等,及时刊登科研中的好做法、新点子,让广大教师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把“科研强师”落到实处。

(3)举办教研年会。学校每年举办一次教科研年会,教师带着各自的研究成果参与活动,进行汇报课的评价,反思教育教学的研讨,或是师生健康心理的研究,教师各显其能,学校在评比的基础上,将优秀论文、教科研成果推荐参与国家、省、市、县评比。

3.健全机制:为参与研究“改良土壤”。

学校不断加大教科研工作在教师业务考核中的力度,在“考核细则”中明确规定了课题研究、论文发表、执教优质课等项目所应得的奖分。

几年来,通过校本培训,我校教师的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尽管校本培训有着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如资金短缺、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科研工作缺乏有力有序的指导等,但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校本培训是提高教师素质的绿色平台,它将以无可比拟的优势为学校打造一批批素质高、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始终与新课改同行。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十二

多年来,思想政治课成了枯燥、乏味的代名词,尤其是在中等职业学校里面,一些学生甚至教师都认为没有必要开设政治课,因为政治课跟专业挂不上钩,学那些东西没用。其实在中等职业学校里开设这些课程,并不是简单的让学生死记硬背书中的一些条条框框,然后去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此,任课教师就不能千篇一律采用满堂灌的授课方式,而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做法。

教学是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传统教学偏重于“教”,轻视学生的“学”,极大地制约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造成学生缺乏灵活性、创造性,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学无外乎两种情况:一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二是学生在课外独立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这两者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后者无论对学生的现在或是将来都更为重要。因为一个人的知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上学到的。

因此,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件有深远意义的工作。一个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才能掌握不断更新的知识,适应社会的需要。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是他们在学习道路上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那么,如何让学生获得这笔宝贵的财富呢?我在实践中的做法是:先跟学生说明提高自学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指导学生自学,着重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如在学习“生产力的含义及其构成”这一内容时,我给他们10分钟的时间,要求他们一边快速阅读课文一边思考:要掌握这个知识点,用哪种方法比较好?同时作好笔记。10分钟后,我再简单的解释生产力的含义,并配合图示把生产力的构成写在黑板上,让他们比较:自己的方法和老师的方法是否一致?通过比较认识到:自学的内容不一样用的方法也应该有所区别。像“生产力的构成”这个内容用图示的方法就比用大标号小标号一层层列出来容易记。而如果要我们记住两个比较相近的概念时,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那用表格的方式就比较合适。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分析、比较、概括的思维能力,并掌握了一定的自学方法。

有些教学内容,理论性并不强,但要学生理解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点把它付诸实践,光靠教师讲效果肯定是不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一般会安排讨论课。让他们各抒己见,联系自己身边的实例来说明问题。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大小组,每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展开讨论,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组长做好记录。讨论完后,四个组长分别代表本组的同学上台作总结发言,看哪组的同学总结得最好,并把它和平时成绩挂钩。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

当时第三组的组长是这样总结的“生活消费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人的消费行为,跟别人和社会无关,实际上健康、合理、文明的个人生活消费,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我们宿舍就有这么一个同学,家里每个月给300块作为她的生活费。每个月初拿到这笔钱时,她就跑去超市买回一大堆零食,然后就去网吧玩通宵,两三天后就把这笔钱花完了。后面的日子怎么过呢?刚开始时四处借,可是久而久之,同学们了解这个情况后,都不愿借钱给她了,对她唯恐避之而不及。有时候看见她由于没钱吃饭躺在宿舍里喝白开水,觉得既可怜又无奈。同学们,当你们听到这里时,难道还认为个人生活消费仅仅是个人的问题吗?像她这样消费,不但降低了自己的生活质量,影响了自己的学习也影响了同学的关系。所以我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她的总结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

我认为从这位同学的总结中,可以看出通过讨论她们不但理解了书本上讲的理论知识,而且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真正认识到“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及怎样做?”这样也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在平时与学生相处中,我还发现有的同学,当几个要好的朋友在一起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可要他在陌生人或是人多的地方讲话,他就结结巴巴,词不达意。通过采用讨论这种授课方式,一方面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让他学会了怎样和别人合作、沟通。这些能力的获得对他们以后走上社会将受益非浅。

三、坚持问题教学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在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去上学,不只是为了获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学习能力,学会思考。”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的重要措施。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具体要求是一方面教师要把书本上的理论教给学生,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还要把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使学生不仅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步由“学会”到“会学”,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学习“价值规律”这一内容时,就要求学生要正确认识价值、价格、供求这三者的关系。于是我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1)价值和价格的关系怎样?(2)供求关系会出现哪几种情况?它们分别对价格有什么影响?(3)价格变动对供求关系有何影响?供求关系是否决定商品价格?然后结合实际例子进一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为什么我们去商店买商品,有的贵有的便宜,同样的商品为什么在不同地方不同时间价格不一样?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掌握价值、价格、供求的关系:价格以价值为基础并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种教学方法,既帮助学生解决了学习的难题,又启发了学生掌握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如在以后的学习中,针对比较复杂的问题就可以采用这种分解的学习方法。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无疑是一个有力的促进。

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只有灵活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让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十三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艺术教育也逐步随着国家发展、全民素质的提高,越来越受到重视,成为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重心之一。从本质上说,艺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通过培育人们的审美修养和审美心理,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审美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都沿袭着传统教育的方式,以书本知识传授为主体,尤其是美育一直都是作为副科来辅助教育,从观念和本质上并没有受到重视。然而,高校的艺术教育,一方面要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艺术教育的各种形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新一代人才,而不是像机器批量生产似的,培养出模式化的“产品”。通过艺术教育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通过艺术审美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一、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也走过了大半个世纪,从最初的艺术类课程只在艺术学院开设,到艺术类公选课走入高校,再到学生在4年的大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完成至少2门艺术类的选修课,虽然有了变化,但是并没有突破性的发展。一方面,大多数学校的艺术教育还是以艺术课的技法、技能训练为主,尤其是一些艺术院校,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仍然是从技能入手,很容易把学生培养成为“匠人”或者“艺人”,和过去社会的“师傅带徒弟”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致的。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创造力的培养相对比较忽视,并且对相关的艺术类理论课程不够重视,重心偏向了“技”,这就偏离了艺术教育最初的功能和目的。另一方面,艺术教育没有真正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很多学生只是为了修到学分而随意修选,尤其是一些理工科的学生。由于我国之前的教育一直存在重理科轻文科的现象,很多高校的学生在选修艺术类课程时都是抱着随便听听的态度,没有从根本上重视艺术教育的功能,这对现在所倡导的促进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当前,我国只有一些比较顶尖的高校(如北京大学、上海大学等)在推行艺术教育时,真正地把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予以明确。希望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充分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启发学生的灵感和创造能力,把理智和情感贯通起来,辐射到各个学科,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在我国高校的硬件建设中,很多高校还缺少多媒体音乐厅、展览馆、音乐广场等设施,这样不利于实施艺术教育,也无法提供交流的场所。另外,在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中,经常要受到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束缚,很多老师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教育方式集中化、程式化授课,使得课程枯燥、单调,使学生们失去了兴趣。同时,由于场地和设施的限制,很多艺术类的课程都只有艺术院校的学生才能接触到,作为选修课面向全校的话很难实施,这也限制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艺术教育要融入创新理念,转变教育模式。

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任何时候,不论是从事哪种学科、哪种工作,都需要时刻有创新的理念。联想公司贴着一句话:“每一年每一天都在改变。”由此可见,不论是艺术学科,还是科学发展,都时时刻刻倡导创新,只有创新才能谋求发展之路。大学生是高校教育的主体,高校承载着培育综合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在进行教育时要注重综合培养,通过艺术心理学、艺术鉴赏等课程,在内容上走向综合化。作为高校受教育的群体,任何专业的学生在选修任何一门艺术公选课时,都应该通过艺术类课程的学习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而艺术教育正是承担了这个任务。首先,艺术教育能激发人的想象力,从而增强人的创造力。爱因斯坦曾表示:“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初期可以通过具体的事物、理论等让学生有个感官的认识,然后逐步发散学生的思维,发挥他们无限的想象力,通过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增强其创新能力。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书本上所讲授的内容,而是要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创新的理念,增强创造力,这样才不至于说我们的高校教育是批量生产,生产出来的.人才都是单一而非多元的,不能真正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其次,现代教育是人生的整体教育,不能仅仅重视科学教育,而忽略艺术教育,高校里的教育一直强调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一种素质教育,我国很多高校的艺术教育在整体上已经忽略了“素养”,而进入狭隘的“艺术”层面,使得艺术在很多学生的概念当中是神秘而又另类的,有非课程化的倾向。而这其中重要的艺术教育渐渐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教育,在西方发达国家,艺术教育被纳入终身教育的体系。艺术的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审美愉悦,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塑造着我们的思想,改变着我们的世界观,从而激发我们改造世界的创新能力,这是其他教育所不能替代的。[1]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缺乏的就是创新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艺术教育时,创新是最重要的理念。高校应当在管理机制上、课程设置上、师资培养上以及校园艺术活动等多方面进行改革,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真正把创新的观念纳入高校的艺术教育中。

(二)高校艺术教育要转变传统的观念,更新理念。

传统的高校艺术教育是以老师传授,学生接受,统一机械地按照教学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填鸭式”的讲授,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记住的东西几乎为零,不过是走马观花地看一遍、听一遍而已。高校的艺术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以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根本,使学生成为艺术教育的主体。教育需要科学的方式,科学教育当中也蕴含着人文精神,就像北大物理系教授王义遒说的:“科学工作者在科学探索中至少表现出浓浓的人文精神;人对知识的追求;人的自我完善;科学中充满着美。”[2]我们应当发掘科学当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在进行教育时,把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相结合,采取合适的、新颖的、更易接受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从真正意义上重视艺术教育,体验艺术教育带来的创造力的培养过程。此外,我国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大部分偏重知识的传授,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偏重知识体系,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而在大多数高校,公共艺术课和其他课程在比例上非常不均衡,导致很多学生有意无意地就会有倾向性,限制了学生修读艺术类课程的选择。转变高校艺术教育的传统观念,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在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中,要积极调整一些专业性过强的课程,将人文艺术教育更广泛地深入到教育中,形成美术、音乐、舞蹈、诗歌、建筑、历史等多学科的综合,加深学生们对艺术教育课程的理解和消化,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从而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真正使他们从艺术教育的课程中获得精神的升华。艺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而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正是承担着这个任务。[3]另外,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当中,启迪和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的过程当中采用发散思维和联想思维的形式,通过具体的事项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如,通过画一个圆,让学生进行联想绘画,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的艺术表现冲动,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氛围当中逐步走进艺术的殿堂。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背景,设定一个相关的主题,使得学生能够产生兴趣投入其中,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即兴的创作和表演,不设置任何的形式限制,通过想象扩散思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在艺术教育中,可以把文、理、工、艺术等等学科进行交叉,找出它们之间的一些联系,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制定教学方案,把艺术与科学、艺术与人类文化等等融入一个领域当中,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逐渐地理解艺术,提高艺术素养。在我国很多综合性大学中,艺术教育黯然失色、没有地位的背景下,艺术教育沦为“附庸”和“奴婢”,似乎它仅仅是为了人们的娱乐消遣而存在于世间。[4]在综合性大学中,本身艺术类课程对于很多学生而言只是上完主课之后的一道点心,处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学校的重视不够,学生的意识也很淡薄,如果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质量再不高,随时处于尴尬的局面,因此要加强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培养。在大学的公共艺术教育课堂中,一方面缺乏高水平、有创新性的优秀艺术教育工作者,这些艺术教育工作者缺乏对艺术教育体系的深入研究,他们已经习惯于按照传统的、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去实施课堂教学,不及时更新教学方案、教学课件,也不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不探索发展新的思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难以真正体现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致使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遭遇夭折,或是毫无效果。

(三)加强公共艺术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

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承担者是教师,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分析知识的方法,举一反三,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由“填鸭式”“统一式”的应试教育转变到“创新式”“发散式”的大众教育,这就十分需要高校教师队伍的正确导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他们的潜能。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吸收新鲜的知识,拓宽自己的视野,高校应当给公共艺术教育教师提供更广阔的平台让他们出去学习交流,把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等吸收回来再传授给学生,与时俱进,最终切实推进艺术教育的发展。大学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课堂教学当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启发和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传统的教师讲和学生听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教与学的角色转换,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当中,积极思考,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凡为教育必期达到不须教。教师职务唯在启发引导,使学生增益其智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5]艺术教育不是独立的,也不是只能针对文科的学生,艺术教育和科学教育是可以相互融合的。泰勒曾说:“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大学里多学科的优势,利用学科之间的共通性和互补性进行创造力的培养。例如绘画艺术和光速产生的效果,通过对光速产生出来的效果进行创造,运用绘画的技法表现出光的效应,这都能体现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再比如数学符号和艺术设计的结合等等,通过多种学科知识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高校周围的艺术资源,更新艺术教育理念,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

艺术教育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不能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要走出课堂,走进校园,走入社会,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起来。在这当中,校园文化是进行艺术教育普及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校园当中的文化艺术节、音乐会、艺术社团等给予大力的支持,同时也应该举办一些免费的艺术培训活动,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够真实地接触到艺术,进行艺术体验与实践。另外,要充分利用高校所在地以及周边的博物馆、展览馆、美术馆、音乐厅、歌剧院等艺术教育的阵地,跳出课本,切实地走入社会中的艺术场所,真实感受艺术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享受。各个国家的博物馆、美术馆、歌剧院等都承担着进行艺术教育的任务,而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应该扩宽思路,将艺术引进校园,同时也让学生接受直观的艺术教育。通过参观、学习、讲解等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进行艺术教育,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创造力,营造出良好的艺术教育的氛围。因此,高校的艺术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有的培养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独特的功能,使得它在高校的教育当中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艺术教育的投入、效果等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艺术教育的理念随着教育的发展也在逐步进步,在传统的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下,在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下,加强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高校艺术教育任务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做好两者的对接与融合,拓展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从而全面推进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使之与世界接轨。

作者:樊珂单位:河南科技大学。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十四

[论文摘要]地理科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但包括自然科学,而且包括人文科学。特别是当前地理学更趋于深入研究国家建设和解决社会问题,凸显人文科学重要性。中学地理课中包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本文在主要在对中学地理教学当中所富含的人文内容进行了充分挖掘,对中学地理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方面的渗透培养进行了研究,旨在教学中不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论文关键词]人文精神综合素质。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要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中国著名的吴传钧院士曾谈到:“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的问题,更主要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对人的品格形成十分关键,要培养全面的品格就应该从这一时期着手塑造。中学地理教学的内容决定了地理教学跨“自然”和“人文”两个领域。地理科学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理性的完美结合,地理教育应该为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作出贡献。而传统的地理教仅局限于学科知识的讲授和教学目的的实现,这种偏重单纯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自我发展和人文教育的教学模式,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课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培养,把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到和科学知识的培养同等重要的地位。中学地理课的教学,应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把人文精神与地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加强对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既符合学生个体发展要求,又能提高全民族素质。

二、浅析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就是人类的文化精神、人类的文明素养。人文精神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最根本、最主要的标志。具体来讲,人文精神,是指人对自然、人对社会、人对他人、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地理人文精神是指有关“人对自然的基本态度”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全球意识、“尊重自然、人要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人口道德”意识、“资源道德”意识、“环境道德”意识、国家意识、地理美等内容。人对自然的态度,是指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可持续发展战略就是由之而来的。人对社会的基本态度,其实质是一种人生观和价值观,如何引导人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社会;人对他人的基本态度,属于道德观的范畴,关键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竞争是必然的、必要的,但竞争应当是公平基础上的竞争,而且是竞争的'同时更要提倡合作;人对自己的基本态度,核心是正确认识自己和控制自己。

地理学科本身以其特有的学科体系及紧密结合生活实际的特色,所内涵的人文精神则是不言而喻的,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青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他们肩负着历史的重任。而作为一个具有稳定的学习能力并将之内化为自己良好素质的跨世纪的接班人,进入社会后,他可能会遗忘曾经学过的地理知识,但是能够较快、较准确地认识观察客观事物,并对一些棘手的人地关系问题,会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置,这正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意义所在。

三、地理课堂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首要渠道。

地理课教学拥有丰富的人文知识内容,在地理教学中渗入人文精神教育,具有其它学科所没有的独特优势。中学课堂中的地理人文知识主要包括人口、聚落、语言、种族、民族、民俗、宗教、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如:自然地理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怀,让学生学会欣赏和感受自然之美;人类社会的各类经济活动和风格各异的民居、民族服装等人文现象,可引发学生了解人文社会的兴趣,提高尊重各民族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意识;全球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有助于学生国际意识、国际观念的培养和确立。因此,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不能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更不能将人文精神教育从地理教学中分离出去。

现代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让学生既掌握现代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形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又加强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熏陶。从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角度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应有尊重和对人类社会的人文关怀,突出思想感情、道德观念、人格品质的培养,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以高尚的伦理观念、道德情操和人文关怀意识处理人地关系和社会发展。

总之,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必须对学生言传身教,长期熏陶,滋养心性,提高修养,外化为一种生命的力量和动力。把学生培养成有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把他们培养成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赵荣。《人文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魏青。《教育学》。西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

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8)。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十五

版画是图画和手工劳作结合的绘画。小学教材中的版画,特别是纸版画拙朴而自然的造型、灵活的构图、纯朴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学生稚拙的美感特点天然吻合,教学时更易于唤起其绘画灵感,发挥个性,大胆构思,发展其绘画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纸版画教学过程富有游戏意味,更能满足小学生的游戏心理,易于培养其勤动脑、巧动手的良好习惯,并养成一定的意志力和工作的条理性,从而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因而,以纸版画为主的小学版画教学应该加强。

一、困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灵活性。

备材料难是忽视纸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实践中滚筒、油墨、硬纸板等材料往往较缺乏,可采用替代、集体购置、个人自制等方法及时妥善解决,以避免材料难准备的麻烦。如,油印中滚筒大而难以人人具备,可由小布锤取代之,教学生以塑料薄膜裹棉花团并用细线扎紧自制,便于印制时上色;摩拓用具可用学生各自表面光滑的`圆珠笔壳或钢笔壳代替;油墨可由老师统一准备;硬纸板可从废纸盒中选取;吹塑版画用纸则可集体购置。

二、因材施教,突出课堂教学的科学性。

教学中应重视教材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注意承前启后,?避免“突然”和“断层”而增加学习难度。有个班级由于低年级没有进行版画教学,学习第八册《油印纸版画》时,范画一出现,学生感到陌生而突然,轻叫版画人物是“机器人”怪物,对黑白用色不理解,影响了教学。教学时还要注意材料中剪贴彩纸画向剪贴纸版画底版过渡,拓印向油英彩色向单色再向套色的过渡,做到循序渐进。横向联系时注意结合创作、记忆画等教材鼓励学生用版画形式表现,自觉加强版画实践。

要突出版画特点及教材中各课的特殊性进行教学。如从《放牛娃》等三幅范画中可让学生认识油印版画特点,重点让学生对“版味”“纸味”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中美育与德育要结合进行,加强教材与生活联系,根据题材进行德育渗透。

由于生员特点不同,教学中要注意针对性。如,三年级学生用手剪、贴的能力有所提高,对版画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趁热打铁,进一步讲授知识、传授技法,并让学生对“黑白灰”有初步的认识。同年龄不同程度的生员,也要因人而教。

三、寓教于乐,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

如拓佣盘子里的水果》可编个小动物请客人吃水果的故事,生动有趣地让学生认识到拓印水果应色彩鲜明、美丽,才能使水果新鲜,绘制时学生有了激情,就能带着愉悦的心情,自觉拓印出鲜艳的水果。提问题、留悬念引趣,创设情境激趣,都能活跃课堂,让学生快乐而学。又如《活动人物》(纸版拓印)一课,则可在学生剪出人物部件时,让其在底版上自由拼摆人物动态,创造美的动态于游戏中。再如拓印技法的介绍可联系学生日常摩拓硬币的游戏经验进行突破,把“摩拓”技法的机械性与游戏联系起来,化难为易,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美术语言表达、评论、欣赏及表现创造等多种能力都得到提高。

四、因势利导,加强教学的延续性。

仅靠课内教学是不够的。在普遍提高学生素质的同时,我们坚持把涌现出的优秀学生吸收到校课外美术兴趣小组,提供相应条件,因势利导,给予及时培养,鼓励版画创作。举办校版画专项展览,作品评奖等活动。课内课外结合还有利于学生联系生活,真正认识版面的用处,深化教学。

在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加强版画教学的实践中,学生的版画技能普遍得到提高。有不少学生作品还受到相应奖励。有油印纸版画获省二等奖,彩色拓印纸版画获省三等奖并被送挪威展出,彩色水印纸版画获省二等奖,并有多人次版画作品在儿童刊物上刊登.

最新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论文(优质16篇)篇十六

1.做好导师和项目的遴选工作为保证stitp能切实有效地开展,项目指导教师一般为各专业的骨干教师,且有在研项目,学院则在科研资源的利用分配、评优、工作量等方面给予指导教师倾斜,以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项目选题主要是以学生自主选题和教师根据在研的科研项目组织选题。这些项目大部分为教师在研项目的子课题,保障了stitp项目来源的稳定性,促进师生科研学术工作良性发展。

2.确立导师负责制项目和指导教师确立后,学生要和导师签订协议,导师向学院负责,同时负责指导学生进行负责项目的立项、实施与完成。如引导学生选题,撰写项目申请书、立项书等,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团结协作和组织实施等综合能力。5.建设合理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为保证学生科技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搭建金字塔型的学生科技活动梯队尤其重要。一年级是学生打基础的时期,可以通过开展不需要太多专业知识的科技活动来提高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在二年级第一学期,要在广泛参与一年级学习活动的基础上,选拔、挑选部分优秀学生开始参与科技创新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二学期使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项目,并开始项目申报;三年级开始科研试验与结题,并将可继续深入的项目发展成毕业论文。

1.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科技创新训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在科研实践的过程中,大学生需要利用学校的各种有利条件对不同学科进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在探索、研究、创新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提出自己的观点与见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大学生精力充沛,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富有进取和探索精神,在教师的指导下,可能在科研工作中取得突破,对其以后的研究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本科生科研训练可以服务校外,将社会提供的服务和课程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参加服务的活动中满足社会需求并形成社会责任感。

3.有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大学生在参与科研的过程中,其项目从论证、立项、实施到实验结果的分析都要进行全方位的权衡比较,得出最优化的决策,需要与老师、同学以及其他人交流协作,单靠一人力量很难完成。有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提高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有利于塑造学生独立精神品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应该成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把大学塑造成创新者的精神乐园。在整个过程中,逐步形成健康的道德品质、顽强的意志力以及思维和行动的独立性与做事一丝不苟的品质。

5.有利于提高学生创业、就业的竞争力科技创新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了拓展空间。也是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大学综合英语课文翻译(优质16篇)

    学好英语可以加强我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文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嘿,你们这帮家伙!可别忘了下个

    最新中小学教研讲座心得体会篇(汇总2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小编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近日,在南京市教育局的组织下,一场名为“教

    最新班主任工作教学总结与反思范文(19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一事件或某一主题进行归纳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写总结有所帮助。今年夏天,我有幸参加了国培计划—

    2023年武警部队转正申请书(精选14篇)

    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可以提高申请者的竞争力,吸引招生委员会或用人单位的注意。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更多申请书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发和参考。尊敬的领导:您好!

    最新阳光乐跑培训心得体会(优质20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参加培训活动后对所学知识和经验的总结和归纳,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应用所学内容。我觉得写一篇培训心得体会很有必要。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培训心得体会的案

    2023年为民服务活动心得(实用17篇)

    服务月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段,更是一种文化,是一种坚持持续改进的态度和行为习惯。通过组织志愿者到孤寡老人家中进行探访和慰问,我们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

    2023年中班健康快乐的猴子教案反思大全(20篇)

    中班教案能够确保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达到并且教学内容全面。以下是一些中班教案的案例分析,希望对中班教师的教学工作有所指导。活动目标:1、观察小脚丫,了解脚的结构和作

    2023年大学寝室申请书(优质17篇)

    制作一份精美的申请书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能够让招聘人员对你的简历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家不妨一起来看看以下的更多申请书范文,或许能够让你找到一份完美的灵感。

    最新店与店合作协议书(实用16篇)

    合作是指多个个体或团体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努力,相互配合的行为。以下是一些关于合作的名人名言,让我们一起来领悟其中的合作智慧。甲方:乙方:。项目名称:业主:协议

    最新人教美术三年级教学计划(热门19篇)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前准备解决方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实践中经过验证的优秀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部分的学生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