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教案通用(五篇)

时间:2023-03-31 作者:储xy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课前活动 故事接龙游戏

学生拍手打节拍,教师背诵故事,若有会背的,学生也可跟背。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它具有独特的语言美、韵味美和意境美,饱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天张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古诗《送元二使安西》。

板书课题,作者。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一幅图画,聆听一段话语,体味一份感情。齐读课题。

二、知诗人,解诗题。

1、师简介诗人背景。

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画成就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元二是王维的好朋友,有一年,他奉皇帝的旨意出使安西守卫边疆。王维就从长安赶到渭城为他送行,于是就有了这首著名的送别诗。现在,你能告诉老师题目的意思吗?(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

2、师范读古诗,学生听准多音字的读音。

3、学生练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4、指名读,更正读音。

5、采用多种方式熟读古诗。

三、抓字眼,明诗意。

我们把诗读的字正腔圆了,还要读出感情,这就要求我们理解诗意。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结合课下注释)

1、除了书中课下的注释,你还有哪些词不明白它的意思?提出来解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诗意。(师巡视,重点知道两三个组的学习)

3、交流汇报。(板书完成:朝雨新柳图 临行劝酒语)

四、想意境,悟诗情。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与“留”谐音。

(3)一个“柳”字你能读懂王维的心吗?这仅仅是在写景吗?读出景中的情。学生练读,展示,师指导。

(4)多美的景啊,多深的情啊!在这伤别离的时刻,千言万语化作这一杯送别的酒,来,让我们一起端起酒杯对元二说:劝君——(生接读)

2、从地域上的距离和差异感受离别之情。

(2)出示两组词语对比,学生选择。

(3)老师引读:

(1)朋友啊,你这一去我们再也不能一同喝酒吟诗,讨论国事,怎能不让我悲伤呢?(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元二离去的第二年,王维就去世了,没想到他们这次离别竟然是一次诀别。来,把悲伤融入这杯酒,让我们对元二说一声:劝君——)

(2)元二啊,我会记得我们在一起的时光,我会想念你的。(出使西域,张骞用了13年,苏武用了15年,元二呢?这杯酒中怎能不盛满了浓浓的思念?引读:劝君——)

(3)朋友啊,此去安西,路途遥远,我祝你一路平安!(是啊,西出阳关荒漠绝域,安知千里之外,不有风兼雨。朋友啊,保重。这酒中分明有一份祝愿,千种语言万重情感汇成这么一句:劝君——)

4、从这杯盛满了悲伤、思念和祝福的酒中,你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板书:依依惜别情)

5、总结学法:想意境,悟诗情。

6、练读,指名读,指导朗读。

五、激情背诵。

这首诗写出了每一个送别人的心情,后来它被谱上曲子,作为送别曲广为传唱。因为每次唱的时候,都将这首诗唱三遍,所以它又叫《阳关三叠》。同学们快点把它别背诵下来吧。

六、拓展诗句。

在古时候,由于交通和通讯的不便,送别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方式。送别的人不同,景不同,可是那份依依惜别之情却是相同的。

出示送别诗句,学生读,积累。

七、作业布置。

背诵古诗,收集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教案篇二

三官寺完小 李志芳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会写“舍”、“君”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意。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一、(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找地名,初读解题。

1、课前播放李叔同的《送别》,板书:送

是啊,从古到今,“离情别怨”可以说是永恒的旋律。人们在离别时总是特别的落寞惆怅,伤感难过。刚才,我们欣赏的乐曲是《送别》,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

1200多年前,也有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在抒写离情别怨的诗文中尤其脍炙人口,传唱千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见证这段深厚的情谊吧!

出示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诗(板书:王维)

2、自由读题:谁送谁?去哪里?“使”?你怎么知道的?(真会学习!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3、师介绍“安西”及元二:安西是当时的朝廷在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境内设立的安西都护府,来统领西域各国的,元二------王维的好朋友,奉命出使安西,为国家守边重镇,在当时可是一大壮举啊!王维从长安赶到渭城。第二天为元二饯行,以酒相送。

4、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齐读课题: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5、你知道王维吗?生交流。总结出示: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善画人物、丛竹、山水。今存诗400余首。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也很精通。王维大约在40岁后就开始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在山水田园之间弹琴赋诗,过得悠闲自在。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与孟浩然并称“王孟”。其中以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成就最高。

二、读

3、写“舍”、“君”字,引导把字写美观,并引导找寻笔画规律,让学生学字学得有趣、有效。

4、把生字、多音字放进诗文里再来读读看

5、古诗除去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七言绝句的一般停顿是这样的,(出示节奏诗)自己打节奏读读看,注意字断音连。

6、生自由读。

7、合作读:一生读前四个字,余生读后三个字 女读一句,男读一句。

8、带着这种感觉齐读全诗。

三、释

1、师:“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到这,整首诗在你的脑海里一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大家结合注释和书上的插图,看看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同桌交流)

除了这朝雨、新柳图,你的眼前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劝酒 师:同学们,你看---读着读着,我们把这首诗读成了一幅幅的画,这叫---“诗中有画”。

看着这幅画,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两行诗(男)---你读(女)---你仿佛看到了哪两行诗(男)---你们看到了(齐)“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叫“画中有诗”。

1、悟“西出阳关无故人”

2、师:我听出了你们的惊叹!同学们,不仅仅是路程远啊,出阳关就是塞外,这是怎样的塞外哪---课件配乐展示“荒凉戈壁图”及诗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生读诗句)那又是怎样的“安西”呀,看:出示自读:安西(新疆库车)地处荒远,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是中原人眼中的蛮荒之地。

元二孤身一人,在这样的路途上行走半年多,他可能都会感到……?(孤独、危险、艰难……)

2、悟“劝酒词”

一杯又一杯,一杯再一杯,---引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王维,你说吧---这是一杯()的酒。(再尽一杯)师:王兄,今日一别,再见无期,这是一杯()的酒。(更尽一杯)师:此时的千言万语、千叮万嘱,都化作两行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升华:四读全诗

(唐)王维 朝雨

新柳 友

劝酒 情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下来,会写“舍”“君”两个生字。

2、通过朗读,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大意。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能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写下诗人对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一、配乐引入,话说送别

(播放《送别》曲子)师:同学们,人间最可贵的是真情,“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抒写的是离别情。人生自古伤离别,离别也许是朋友心中的泪水,也许是默默地目送,也许是一杯香醇的酒。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学习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

二、板题解题,了解作者 1.板书课题(送元二使安西)。2.师生交流课题。

预设1:引导学生根据板书读好课题。预设2:交流讨论课题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1)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王维送元二到安西去)

(2)使:出使。古代出使,一般是皇帝的圣旨,当时元二奉命出使安西,是为国家守护边陲重镇。

(3)元二: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有个人姓董,在家里排最大,他的好朋友就称他董大,高适就写过一首送别诗--《别董大》。3.简介作者。先指名说,再出示资料。

出示资料: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他擅长写优美的山水诗和抒情小诗,被苏轼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代表作有《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4.学生带着理解再读课题。

三、初读古诗,说说大意

1.出示要求,自由读诗。

①给“朝”、“舍”注音,想一想它的意思。

②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看插图,说说诗歌的大意。2.指名读诗,读准字音。

(1)“朝雨”的意思是什么?请用“朝”字组一个词。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有一句诗“朝辞白帝彩云间”,诗中的“朝”指的也是早上。

(2)“客舍”的“舍”为什么读“shè”? 3.指名汇报,说说诗歌大意。

预设:早上渭城下了一场蒙蒙细雨,雨滋润了地面上的泥土,客栈旁边的柳树显得更加新鲜嫩绿。王维劝老朋友元二再喝完一杯酒,因为向西走出阳关这个地方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4,了解“柳”的含义。

渭城的景色美,诗人只写了“柳”,因为“柳”与留谐音,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表示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李白有一句诗就是这样写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5.了解“故人”的含义。

哪句诗句也曾出现“故人”?(“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除了“故人”,诗句中还经常用哪个词来表示好朋友?(知己)就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6.师生合作读诗,初步读出离别之情。

四、想像画面,体会诗情

早晨,一场小雨过后,空气

柳树

2.诗人给我们勾勒出一幅清新的“朝雨新柳图”。(板书:朝雨新柳图)景色虽美,但分别在即,这柳、这雨也蒙上了一层淡淡的伤感。(再读一读这两句诗)。

3.前两句诗勾勒出一幅朝雨新柳图。下面这两句诗又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板书:饮酒临别图)

4.这首诗提到了三个地点,看地图、资料。

出示地图及资料:

渭城:指秦时的咸阳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汉代改为渭城。

阳关:在甘肃省敦煌县,是古代出塞必经的关口。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

5.看了这些资料你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6.出示图片及词语,师生合作读。渭城

3000多公里

安西

(路途遥远、艰险)山清水秀

黄沙满天 生机勃勃

人烟荒芜 甜甜的故乡水

举目无亲

浓浓的家乡话

乡音不再有

师生合作读:渭城,安西。

7.小练笔:(配上音乐)

。”

(预设:(1)王维举起第 一 杯酒,深情地对元二说:“

王兄,你的情意我会一直记在心中的。(作喝酒的动作)让我们饮下这一杯——(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预设:(4)喝下这最后一杯酒,元二就该起程了,让同学们站起来举起酒杯,再一次送送他吧!(配乐)全班深情共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五、感情朗诵,深化诗情

1.这是一杯离别的酒,这酒里装着友情,装着无数的祝福。多情自古伤离别,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用深情的朗读送元二起程。(配乐《阳关三叠》)全班朗读《送元二使安西》。

2.元二多想回来和王维再喝一杯酒,可是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走后几年便就去世了,这渭城一别竟成了永别!“十年生死茫茫。”让我们背诵《送元二使安西》,记下这份浓浓的友情吧!

3.这份友情感动了后人,有人为这谱写了一首曲子——《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4.小结学法。

本节课学古诗的方法是:解题,简介作者——朗读,说大意—想象画面——感情朗诵。

5.试着默写。指导生字“舍”“君”的书写。

六、课外拓展,学习积累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七、作业设计,培养习惯

1.用毛笔抄写这首古诗。

2.试着把这首诗改写成一篇小短文。

朝雨新柳图

依依惜别情

饮酒话别图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教案篇四

牛蹄镇高田小学 吉艳妮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

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1.指名读题。

刚才两位同学读了课题,你认为谁的读法是正确的。为什么? 生:因为元二是一个人。

师:元二就是姓元排行第二。排行第二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明白了吗? 我们再来读题?元二去干什么?生:出使安西。

“出使”指什么?生:出差。

师:出使,到某个地方,到安西。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题? 2.简介作者。

谁送元二? 生:王维

师:谁了解王维?我们有没有学过王维的其他古诗呢? 3.出示王维简介。

王维(公元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永济人。他少年聪慧,9岁以文才出名,他通音律、绘画,长于书法,开创中国文人画画风,他的创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他过着退隐生活。

三、初读诗歌,掌握节奏。

了解了王维,咱们来读读王维的这首诗。

1、生自由反复地读。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

2、指名读。教师纠正字音。

3、有味道了。我请你来推荐一个你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看!

4、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边读边划节奏。我们一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四、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师:读诗,不仅要读出节奏、读出味道来,更要读出感觉、读出情绪来。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表达你读完这首诗的感觉,你想到的是哪个词语?(伤心、难过、惆怅、依依不舍、痛苦、忧愁)

五、品读诗歌,入境悟情。

(一)感受送别景。

1、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读课题。生读题:送元二使安西

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二句,谁来读读有关诗句? 2.出示第一、二句。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讲解字词,说说这两句的大意。分析诗句。3.我们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那么读读王维的这两句诗,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4.指名汇报。5.指导朗读。

这幅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用一个词来说。

(清新

生机勃勃

清爽

明丽

欣欣向荣)

谁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二)体会送别情。

1.课件出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读诗句,解析诗句。2.了解安西的荒凉。

(1)王维要去的地方是哪儿?。生:要到安西去。(2)在你的想象中,安西是个怎样的地方?(3)出示安西图。

这里是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那儿的生活习惯和风俗和我们大不一样,说话也听不懂。4.体会渭城的繁华。

安西满目荒凉,人烟稀少。而王维和元二喝酒的渭城又是怎样的呢? 5.体会路途艰险。

(1)从渭城到安西有多远呢?(2)出示唐朝疆域图。

从渭城到安西有3000多公里,古时候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就是用上最快的交通工具骑马去也要用上半年时间。

从渭城到安西要经过阳关。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的西南。它和玉门关都是古时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

(3)出示阳关图、沙漠图

阳关以西就是安西的范围了。这一路上云山浩渺,大漠茫茫,黄沙漫天,举目无亲,陪伴他的是无尽的戈壁和满目的荒凉。

(4)读了这四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背诵古诗。

七、总结谈话,布置作业。

1,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不管是怎样的送别,都书写着同一个字——情,人间最美是真情。除了友情,还有亲情、师生情等,如果你的爸爸妈妈要出差去很远的地方,或者你的好朋友要转学了,又或者你最喜欢的老师要调走了,不能在给你代课了,以后很久都见不到了,对此你可以送给他们哪些诗句呢? 2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听课反思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认识和会写2个生字: 舍、君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一、找地名,初读解题(李叔同的《送别》引入古诗。)

(播放课件。)

2、读题,你从诗歌题目中明白了什么? 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使:出使。

安西:地名,唐朝的安西都护府,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

3、初读全诗:(古诗幻灯片。)

请大家大声地读读诗歌,注意把生字读准。

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这几个地名跟送别有什么联系呢?让我们细细地体味这首古诗。

二、知诗人,以画解诗

1、师:是谁送元二使安西?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

2、课件显示王维简介: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

板书:雨

客舍:客中送客。

板书:客舍

柳:“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板书:柳

我们来读一读王维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三、品诗意,三叹“故人”

1、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

板书:故人

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

师:(板书:酒)(播放课件)“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的酒,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引读这是一杯()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雨)

师:女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透过客舍的窗外,他们看到了──(指板书:柳)

师:男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指板书:客舍)王维为送友人,从长安一路送到离长安城三十里外的渭城,在此地的客舍摆上一桌酒席为朋友饯别。客舍,本来只是旅客的暂留之地啊,自己都漂泊在他乡,却要在这里送别朋友,怎能不伤感别离──齐读“劝 2 君„„”。

4、师:真的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真的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安西在远离中原的新疆,那时的安西时局常常动荡不安。)

渭城又在何处?(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阳关呢?(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一样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

(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

(切换到幻灯片。)

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

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切换到古诗课件。)

想到朋友即将远去塞外荒漠,孤身漂泊,前途渺茫,这种难分难舍的情绪化作──生读“劝君„„”。

5、师: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朋友之间就说最后几句话吧!快快把它写下来,可以是元二对王维说的,也可以是王维对元二说的。

(背景音乐。)

板书:依依惜别

6、指名朗读依依惜别的话。

四、明古风,体会别意

师:你在课外还搜集了哪些送别诗?

(课件别诗欣赏。)

人生自古伤离别──配乐诵读别诗。

相关范文推荐

    《送元二使安西》的教案(四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仅供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实用十三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

    最新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实用十三篇)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的经验方法以及结论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

    语文检讨书500字左右(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

    最新语文的检讨书1000字(四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13课罗斯福新政教学反思(8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最新大班教学反思(十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大班教学反

    2023年井冈山道路的教学反思六篇(精选)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最新《井阳冈》教学反思 井冈山教学设计模板(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2023年初中音乐教学反思50字 初中音乐教学反思周记(优质十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