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

时间:2023-11-10 作者:雨中梧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

范文范本是写作中的秘籍,可以提供给我们实用的技巧和方法。范文是学习和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参考材料,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一

1.要做好网站的功能定位和需求分析。

在对信息技术网站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广泛地进行资料的收集,同时仔细研究和调查已经在使用的信息技术课程网站的优缺点,对信息技术课程网站的日后发展方向开展科学的分析,从而确保所构建的信息技术网站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功能定位的时候,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首先要构建老师和学生使用的强大信息资源库。实践中在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的过程中,应该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构建丰富的信息库资源,以便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日常学习需求,使得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更高。其次,要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交流模块的构建。学习过程中,便捷的学生和学生、学生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平台是保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师生之间良好关系构建的基础保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网站设计的过程中,应该要实现论坛、聊天室之类的功能。第三要构筑信息技术课程完整的课程内容结构。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网站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重要场所,因此在进行网站的设计时就应当构建完善的课程内容,同时配以检测习题和评分系统,让学生可以乐学和好学,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愉快轻松。

2.做好网站内容的设计工作。

第一要对学习的资源进行扩展。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设计的时候,应该尽量结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特点和实际情况,注重对素材资源的额整理和收集,采取不同的学习工具和相关的`资源网站链接,对信息技术课程虚席资源的深度和广度进行扩展。第二要做好自我评价系统的设计。在利用网站开展信息技术学习的时候,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内容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对学生自我评价系统的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且有真强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自我评价,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率。

二、结语。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网站能够为学生提供十分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有效地对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进行培养,还可以对学生自身的交流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设计的时候应该注重网站的内容和定位,从而更好地保障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各项功能的有效实现,提升信息课程的教学效率。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二

一、课程编号:

二、课程类型:必修。

适用专业:信息安全;课程学时:16学时。

三、课程的地位、作用与任务设计内容。

网络安全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它不但是信息安全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必备的应用知识。通过网络安全综合课程设计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掌握ca认证的知识,并能够使用证书完成用户身份的认证和通信过程中的安全保密,为学生将来参与有关网络安全、信息安全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开发,奠定必要的知识基础。

四、设计要求。

熟悉计算机的加密和应用,掌握tcp/ip协议的c/s模式的网络编程;了解openssl的编译过程;了解ca如何申请、下载和安装。以及如何进行公私钥分割;activeperl工具软件的安装及运用;编译,搭建openssl开发环境;综合运用socket编程和openssl安全套接字编程建立安全通信通道;利用openssl开发包编写建立在ssl上的c/s程序,包含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程序。

五、课程安排与要求。

1.课程可以分组完成,每个小组人数不超过两名。

2.每个小组完成设计后需要提交设计作品与课程设计报告两份作业。

3.报告要求:设计过程及所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同组同学任务的分配,每人工作所占比例,设计过程中的具体内容;编程部分写出主要源代码。

六、成绩考核办法。

总成绩=考勤成绩(10%)+现场评测成绩(60%)+设计报告(30%)。

计算机学院专业实验中心。

2013-7-12。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三

在这个学期当中,我担任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为了更好的配合我校的工作,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的教学工作计划、德育工作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为了适应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为了提高我校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能力,为了信息技术工作的有序进行,对本学期的工作我做了以下计划:

一、教学方面。

1、培养目标。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为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备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基本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在七年级的教学当中,安排学习信息技术简介、计算机系统和windows操作、文字处理三个模块的内容,这些内容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规定的内容保持一致,为学生必修内容,教学时数为每周两学时,一学期完成。

3、具体措施。

本次教材主要是针对七年级的学生,由于是农村中学,大多数学生家里没有电脑,平时也很少接触电脑,有大部分同学在小学没有学过电脑,动手能力差,打字速度每分钟在3-4个字左右,所以在讲课当中,教师应适度加入一些适合本校学生的内容。让学生每节课都进行打字练习,熟悉电脑,加深学生的基础练习。在教学当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认真地挖掘教材,根据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认真备课,把每一课都认认真真地讲好,上课时,多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教学,让学生有大量动手操作的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信息技术领域有所收获,掌握一些计算机操作技巧等。

4、个人课堂教学。

课前认真进行备课,写好教案。无教案不进课堂,教案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教案包括题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手段学生练习时注意事项,课后及时小结,写好后记,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二、德育渗透方面。

1、德育方面严格按照教导处规定的德育计划来工作。

通过对本册书的学习,在学习当中,不要忘记对学生的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多给集体争光添彩;以祖国的信息技术发展而自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视培养学生对软件方面的学习能力和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优补差方面。

计算机的学习,现在很多的同学动手操作水平很不一样,有很多同学老师在给出任务后马上能够完成,而有的同学,很长时间内不能够完成本节课老师所讲授的内容,所以在本学期里,要更加注重差生的学习,使他们在动手操作上下大功夫,让好的同学来带动差一些的同学,多给差生机会,多给他们鼓励,让他们树立起信心。

三、个人提高和业务学习方面。

1、进行德育学习,多看一些关于德育方面的书籍,上网查找一些资料,通过自学《给教师的建议》《成功教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中国哲学智慧》等书籍,多看一些优秀教师的案例、经验交流文章,以榜样的作用来约束自己,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2、认真进行业务培训与政治学习,仔细做好笔记,使自己在本学期自学笔记字数达到1万字。多听课,完成学校规定得听课20节的任务,多听示范课、汇报课与教研课,自己上一节优秀的汇报课。

3、认真参加专科组内组织的活动,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认真参加组内组织的集体备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总结,提高备课质量;认真写好手记案例,在本学期写4个手记4个案例,拿出一篇优秀的经验交流文章,每周写一篇钢笔字与板书设计。

4、写一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论文,并且站制作方面的内容;充实我校的网站内容,网站内容包括:把学校教育方面的文件、要求、新闻等内容适时发布,上级机关对学校教务方面的要求、指令及其他方面的内容;组织教研组进行资料的上传。把一些学习资料传入自己的博客,充实里边的内容;争取制作一件教学课件。

5、在课余时间学习刘京海《成功教育》思想、《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并且按学校要求仔细络联盟知识,使自己完成县规定的过“三关”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6、认真进行继续教育学习。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的设备和资源,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让教师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利用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进一步实现自己设计、制作电子课件,提高教学水平。

6、在课余时间学习刘京海《成功教育》思想、《细节决定成败》等书籍,并且按学校要求仔细学习理论知识,使自己完成学校规定的过“三关”要求,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远程教育方面。

远程教育是本学期的一个重要的工作,也是一个十分繁重的任务。远程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涵盖了各个学科,各个教学方面的问题,只有认真做好远程教育的接收和使用工作,才能发挥出远程教育的意义,大力的推进本校的教学提高。

1、在远程教育方面,认真做好卫星的接收工作,每天按时开机,接收资料,接收完毕后,仔细做好接受记录。

2、接收到的资料,及时进行整理,下载,刻录出光盘,让每位教师进行使用。每学科教师合理进行远程教育资料的使用情况,及时做好使用记录。

3、远程教育设备按时进行保养和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耽误第二天的接收工作。

4、不准其他人员对卫星接收机器进行操作,不准进行随意删除、复制资料,不准私自修改和拷贝系统使用软件。

5、每月清理一次下载的各种ip节目内容,没有价值的东西要删除,以保证硬盘的足够下载空间。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四

6、严禁使用未杀毒的光盘、软盘、移动硬盘在接收卫星的机器上使用。

五、计算机室管理方面。

计算机室的管理严格按照上级文件、按照学校制定的对计算机室的要求进行管理。

1、微机室的设备管理到位。每周进行一次系统的维护,发现问题马上解决,不耽误教师及学生的使用。

2、学生上机完毕时,仔细检查机器使用情况,教师检查完毕后才能离开,课后仔细填写计算机室使用记录。

3、下班时,认真检查电路,把所有电源全部关闭后才能离开。认真做好机房管理,做好维护,及时更新系统、杀毒软件,切实保证网络、软件运行的安全。

4、计算机室的卫生方面工作要到位,每天进行微机室的卫生清扫,注意死角的卫生,在学校及各级领导检查当中不出现问题,不给学校丢脸,保证微机室的环境,使老师和学生有个良好的上机环境。

六、多媒体室管理方面。

1、多媒体室与远程教育接收设备在一个屋里,应严格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使多媒体室的使用量达到上级规定标准,每周达到20节。

2、认真执行多媒体室各种制度法规。合理调度多媒体室的使用情况,不让各个学科在使用时发生冲突。上完课后,让老师认真做好记录。

3、合理安排学生座位,在上课时不让学生带入各种小食品。课后,认真检查卫生情况。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4、认真进行多媒体室的维护,保证多媒体设备无损坏,多媒体室机器及时做好更新,杀毒,保证各位教师在任何时间使用。

5、未经管理教师同意,其他人不得开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和大屏幕投影仪。

6、认真进行卫生方面打扫工作,每天进行打扫,使桌面清洁,多媒体设备及其远程教育设备干净。

7、多媒体室的安全工作要到位,每天进行电源的检查,下班后及时断电,不使用其他设备。

七、教师培训方面。

1、认真学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完成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

2、对我校教师进行远程教育方面的培训,使每位老师都能运用远程教育进行上课备课。每台计算机上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

3、对教师进行微机与博客方面培训,使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博客,学会充实自己的博客内容,方便于教师教学的同时展示了自己的教学风采。

以上是自己对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学校微机室与多媒体室的管理与使用方面的工作计划。在本学期当中,严格按照制定学校制定的计划与自己的教学工作计划来开展工作,在制定计划时还有不周全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及教师及时提醒,使自己的信息技术工作计划更加完善,同时使学生信息技术方面与我校的信息技术及远程教育方面得到提高。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五

摘要: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行业迅速发展,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在工科类专业中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结合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特点,从实际教学出发,提出了一些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教学方法,对课程的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工业电气化程度不断提高,电工电子产品不断推陈出新,电工电子技术成为工科类专业都要开设的`一门课程,其内容不仅与物理和数学密切联系,还涉及电路理论、电工测量、电机与控制和电子技术等领域多方面的知识,是多种电类基础知识的综合。

由于这门课程是后续专业课程的基础,并且是学生面向企业就业时的必备知识。

开好这门课,无论是对学生的现在还是将来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和教学实践,对如何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以下就此谈谈个人浅见。

一、从学生实际出发,精选教学内容。

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更新,电工电子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不断扩充,同时,各个专业培养计划的总学时数在不断减少,电工电子教学学时也在相应减少,为了解决日趋减少的教学时数与日益扩充的教学内容这一矛盾,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开发电工电子类课程模块式教材,教材的编写除了结构上的模块化以外,最关键是要体现高职特色,既要方便老师教学,又要适合学生自学,还要体现技能训练,真正体现教、学、做合一的原则。

按照学科内容属性将电工学课程分为5个基本知识模块(电路基础、电机及电气控制、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lc及eda技术)。

各个模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针对专业培养需要和不同的学时要求,构建电工电子课程模块化教学内容,按知识模块进行统一教学要求的规范化教学。

二、开放式实验教学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

在模块化教材的前提下,结合开放式实验教学,教师授课方式应是:在实验课程前,教师可向学生做必要的辅导提示,把实验的题目、目的与原理、主要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讲清楚。

学生的设计性实验方案课前应交教师进行指导与审批。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引导学生优选实验内容,要求学生实验前应进行理论的预习和复习,由学生独立思考、讨论设计方案,查阅大量的资料,提出理论依据或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软件进行仿真,选择实验方法,确立观察内容,设想实践结果。

学生通过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从中得到启迪,提高工程应用能力。

对于一些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的内容,可借助于计算机仿真进行教学。

仿真教学包括制作仿真型课件供课堂教学使用,编写或利用具有仿真功能的软件进行仿真实验,利用计算机虚拟实验环境,在计算机上进行虚拟实验。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六

在我几年的教学中我总认为信息技术这门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上机操作,课堂上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结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乐观,反应快的学生教师还没有讲完,他就会操作了;反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你在讲什么,还有部分学生上课走神,压根没有听见你在讲什么,45分钟就这样过去了。这种教学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提高学生自身素质,尤其是利用计算机这一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反思:

一、改变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师生评价,生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以过程评价为主。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以有趣多样的评价激励学生的积极情绪,实现人机对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渴望更深层次的了解它,掌握它。希望有一天自己能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利用电脑绘画、制做自己的作品、上网聊天、购物等等。信息技术课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现在他们终于能够动手操作了,较多的实践机会为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空间,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但是,如果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跟着“教”走,只要“我说你做”就可以了。而信息技术是一门科学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教师仍按以前的做法,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我们应该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学会了本节内容。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信息技术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信息的广播者,为学生提供动态的,丰富的信息;尝试点拨的引导者,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创设空间;知识反馈的调整者,激活学生积极探索的自信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自主学习。

兴趣是推动人们认识活动的内部动力,它是构成青少年学习积极性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是自觉完成任务的力量源泉。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得出:“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力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信息科技的教学中,遵循学生兴趣发展规律,努力培养学生学习信息科技的兴趣,使学生能以饱满的情绪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最基础的问题入手,先对学生布置作业,让自己独立去完成,也使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有了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完成后在进行检查和讲解,对作出来的同学进行当堂表扬,对疑难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和谐学习环境,保持良好学习情趣。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让我懂得,鼓励和诱导相结合,排除学生学习中各种心理障碍,克服学生的抵触情绪,创设和谐的学习环境,是保持学生学习情趣的最佳手段。

我校现在每班学生都在三十人左右,绝大部分同学都有机子操作,但在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要一个一个教根本忙不过来,肯定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在分组的基础上,采用“学生教学生”的教学方法。让几位先掌握的、基础好一点的同学当“小老师”,把他们分到各组去辅导,这样即可以减轻教师逐个解除学生的疑惑,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惧怕老师现象。从而使所有学生不会的问题得到解决。在这种分组教学的情况下,教师的作用并没有失去,我们正好可以集中精力去辅导个别“特困生”,使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提高操作水平。同时,在同学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友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三、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法。

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建构主义认为,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真实的任务和学习领域内的一些日常活动或实践。这些贴近生活真实的、复杂的任务整合了多重的内容或技能,它们有助于学生用真实的方式来应用所学的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学知识的相关性和有意义性。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创造性、操作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这一教学法既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也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要学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只要我们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时时注意,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时了解新的动态,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学生,拿出一套切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我们的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发挥更大的潜能,提高他们驾驭计算机的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七

新的学期开始了,这学期我继续承担本小学三至六五年级信息技术课教学任务。为了能顺利圆满完成该期教学工作任务,有效推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使自己的工作有一个较好的成效,我计划将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材分析: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个性化发展,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交流、创造,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信息道德和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教材遵循全新的思路,形成自己的特色。

(二)在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上,/谢谢您的支持和鼓励!!!

(三)在学习活动的选择上,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反映人类文明的成果。

(五)教材非常重视“交流”活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六)教材提倡学生在自我欣赏作品的基础上,进行自评和互评。

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水平和生活经验,选择了常用的“画图、文字处理、声音、动画、网页”内容,穿插安排。在体系结构设计上,力求反映这些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使它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每课的基本结构是“情境引入(启发思考,引出活动或任务)――自主学习、自主创造(引导个性化学习、创造)――反思交流(促进提升、内化)。

这套教材在版式设计和图文编排上,突出板块化,栏目化的特点,尽量减少软件界面插图,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素材插图;教材力求图文并茂、赏心悦目,使图、文、版有机结合,恰当呈现教学信息,使学生对教材内容的呈现在美的感受。

这套教材栏目。

设计对较复杂的活动任务,教材提供了活动设计――“总体构思”,供学生参与。

我来做是学生基于“设计”需要下中步操作和创造的内容,栏目没有给出具体的创作要求,学生可以自主设计制作而创造出形式不同的作品。

想一想主要用于活动中需要思考的问题,鼓励学生去联想思考和探索,贯穿于活动始终。

试一试每一个新接触的工具、每一个解决问题的新方法,都出现在“试一试”栏目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尝试和探索了解工具特点,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提个醒是对同学们提示,帮助学生巧妙地运用技巧或逾越思维设计的难点。

找工具活动所需工具的途径,随活动需要出现。

[1][2][3]下一页。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八

如何把文化基础薄弱的中职生培养成合格的“汽车医生”,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调整和细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克服重机轻电、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从而达到真正的培养目的。

现代汽车是集机械、电子、通讯和液压传动为一体的高科技产品,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基础、是根本。

为把中职生培养成合格的掌握机电一体化技能的“汽车医生”,就要求我们必须更新原有的教学理念,不断调整和细化原有的课堂教学方式以适应其要求。

对此,不妨做以下几点初探:

一、正视学生基础、明确目标、因需施教。

由于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厚,而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理论抽象,专业性、实践性强,许多学生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上课听不懂而学不好,由于学不好而不愿学,学习动力不足,容易失去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在中职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教学培养中,应以理论为基础,以岗位职业技能为核心,有针对性地选择教本中的教学内容,突出为专业服务的特点。

1.在讲授时必须要做到主次分明,明确区分难点和重点,优化课堂教学设置。

比如在讲授电路基本概念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要学生掌握电路组成、电压和电流的正方向;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中则要重点掌握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代数运算以及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2.汽车中用到的知识点要重点讲、要讲透,汽车中根本用不到的知识坚决不讲或略带一下。

例如,发电机是汽车必配的元件,所以一定要讲透,而且要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直到弄懂、掌握为止。

再例如,基尔霍夫定律在汽车上很少用到,就可以略讲或不讲。

二、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在教学中也一样,在上电工与电子技术课前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我们把观看数控机床的控制电器电路作为学习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的第一节课。

首先带领学生察看实训场地,让他们自己动手打开机床,一开始继电器的吸合声使学生“吓”一跳,再次开动时就有了准备也有了兴趣。

又如在学习变压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时,通过实物以及学生自述其所知的变压器用途,引导学生了解变压器的结构、“变”什么和“变”的原理,积极思考,掌握要领和理解原理,从而让学生产生了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器官的互相协调作用,这样可以引起学生对电路与电器的学习兴趣,从而认为在职校学习不再是初中阶段那些乏味的理论与概念,能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求知欲望。

汽车电工与电子技术是一门高度抽象性学科,要让基础薄弱的中职生能从主观上充满兴趣地去学并完全理解及掌握,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将起事半功倍之功。

如多媒体、模块式一体化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电路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直观动感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能,也就是说:对pn结加正向电压是会导通的,那么它的电阻就比较小;反之加反向电压时,不导通,反向电阻就比较大的。

用flash制作动画效果,将整个实验过程通过模拟方法予以完成,这样不仅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了,学生易于接受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再例如,桥式整流电路,可使用挂图、模型等教具,使用幻灯投影、录像、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现代化手段,把结构、工作原理生动直观地显示出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发电机工作原理可以用电脑做成动画,这样一来,就非常形象化地显示了发电机各部分的结构、原理和内部运动关系,学生就好理解,就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达到了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目的。

四、理论联系实践、深化技能训练、增强动手能力。

技能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操作技能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掌握局部动作阶段、动作交替阶段、动作协调阶段和动作完善阶段。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课题的逻辑顺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整体、由慢速到快速地进行,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便于掌握和巩固所学的基本操作技能。

不可贪多求快,否则会欲速则不达。

本人认为整个汽车电工技能训练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安全用电常识及常用工具、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安全用电常识教育,使其了解电的`性能,熟悉电工操作规程,学会正确使用常用仪器仪表,为安全、有序、正确、规范的汽车电工技能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阶段,用常用仪器、仪表检测汽车电器各总成件。

要求学生了解汽车电器各总成件的结构与作用,熟悉它们的技术性能和主要参数,掌握各总成件质量的判断方法。

第三阶段,综合性技能训练。

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实践能力,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

通常一个技能训练课题中用到几部分内容。

例如:当同学以学过全车线路的有关基础知识,掌握电源系、启动系、点火系等概念后,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对车辆电路故障进行检测,教师对技能训练的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然后引导同学按步骤进行检测。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九

通过上个学期的学习,使我懂了许多许多的道理,真可谓是“受益匪浅”啦,按图安装一些简单的照明电路。原理谈不上很复杂,但是真正要安装起来那得费一把劲,通过学习中我更了解到,最重要的是双方协作精神,这一点我体会最深。

整个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这项工作需要特别的细心,弄不好的话很容易让自己做的一切从头再来。首先,必须把安装的器材清好检查是否完好,再次就是要运用巧劲把每副夹子上好,牢固,一下午下来人累得是筋疲力尽,但看到自己安装的效果,还是感到很欣慰的,再过一年半我们就要步入社会,踏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但我感觉到一周的学习期就是以后生活的写照,我会运用自己的书本知识和实践能力去撑稳,那在江中的风帆。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产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如果说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使现代的科学研究得到了质的飞跃,那么可编程控制器的出现则是给现代工业控制测控领域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在现代社会中,温度控制不仅应用在工厂生产方面,其作用也体现到了各个方面。本学期我们课后还学习了单片机这门课程,感觉是有点难呢。也不知道整个学习过程是怎么过来得,可是时间不等人。时光飞逝,一转眼,一个学期又进尾声了,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尽管上的选修课时间不长,但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对就是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一步一步的去探索,是完全可以解决遇到的一般问题的。本次实习的目的主要是:使我们对电子元件及电路安装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使我们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充分地结合,作到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为以后的顺利就业作好准备。本次的选修课对我们很重要,是我们机电子信息工程学生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在以前我们学的都是一些理论知识。这一次的实习正如老师所讲,没有多少东西要我们去想,更多的是要我们去做,好多东西看起来十分简单,看着电路图都懂,但没有亲自去操作,就不会懂得理论与实践是有很大区别的。看一个东西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就是有许多要注意的地方,有些东西也与你的想象不一样,我们这次的上课就是要我们跨过这道实际和理论之间的鸿沟。不过,我坚信自己的是有一定能力的。

实训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我们学到的比我们在学校一年学的还要多,以前我们光只注意一些理论知识,并没有专门的练习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次的实习使我意识到我的操作能力的不足,在理论上也有很多的`缺陷。所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需要更努力地读书和实践。

通过合作,我们的合作意识得到加强。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上大学后,很多同学都没有过深入的交流,在设计的过程中,我们用了分工与合作的方式,每个人负责一定的部分,同时在一定的阶段共同讨论,以解决分工中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积极发言,和提出意见,同时我们还向别的同学请教。在此过程中,每个人都想自己的方案得到实现,积极向同学说明自己的想法。能过比较选出最好的方案。在这过程也提高了我们的表过能力。

我们期望通过我们的学习能够设计出我们想要的电路图,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相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们懂得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能在设计中,我们学到以前不懂的知识,于是图书馆和internet成了我们很好的助手。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优劣、取舍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便会使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希望自己这一次能去工院为期一个月的培训,而这个名单已经确定下来了,我也是其中的一分子,我感觉到非常的荣幸能有这样的机会来进一步的学习与研究。我也希望我们电协越来越好,更希望我们在这一次的国家竞赛中我们能代表学校拿到相应的荣誉。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位于深圳高新技术基地所在的南山区,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技术实验学校。这所规模并不大的学校却拥有规模庞大的小学计算机教学实验楼。

1997年,南山实验学校在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启动了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开始了新型教学结构下创新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改革与探索。

2001年11月,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南山实验学校举行。南山实验学校推出的10个优秀实验课赢得前来观摩的每一位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的赞叹。

学生是最大的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资源。

年轻的南山实验学校时时有惊喜。青年教师余虹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综合课《脱险的叶形鱼》,其新颖活泼让很多观摩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的学生那样率真自然,她的课堂那样活跃热闹。在她的`课上,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了许多资料,然后给全班同学朗读;学生不时地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提些千奇百怪的问题。余虹微笑着,不断地夸孩子“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棒!”

可在最初,围绕这堂课展开的争论最多也最激烈。没有专门的识字练习,这还是语文课吗?学生那么活跃,课堂纪律如何保证?……但实践很快证明,孩子们上互联网查资料,认识的字非常多;孩子们爱提问,脑子转得飞快,学习效果非常好。

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专家靳家彦听完这堂课,兴奋不已。他说,儿童就是天生的学习者、提问者。如果课前孩子有10个问题,下课时这10个问题都解决了,于是没有问题了,但这节课也许不是最好的课。余虹的课不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还突破了传统的孤立式教学,将识字、阅读、作文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1][2][3][4]。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一

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整合出一条创新之路。

燕山小学李小平。

深圳市南山实验学校位于深圳高新技术基地所在的南山区,是广东省一级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这所规模并不大的学校却拥有规模庞大的小学计算机教学实验楼。

南山实验学校在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启动了小学语文“四结合”试验开始了新型教学结构下创新教育的改革与探索。

11月,全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现场观摩交流会在南山实验学校举行。南山实验学校推出的10个优秀实验课赢得前来观摩的每一位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的赞叹。

学生是最大的教育资源。

年轻的南山实验学校时时有惊喜。青年教师余虹的小学二年级语文综合课《脱险的叶形鱼》,其新颖活泼让很多观摩教师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的学生那样率真自然,她的课堂那样活跃热闹。在她的课上,学生通过互联网搜集了许多资料,然后给全班同学朗读;学生不时地把小手举得高高的,提些千奇百怪的问题。余虹微笑着,不断地夸孩子“你真聪明!”“你读得真棒!”

可在最初,围绕这堂课展开的争论最多也最激烈。没有专门的识字练习,这还是语文课吗?学生那么活跃,课堂纪律如何保证?……但实践很快证明,孩子们上互联网查资料,认识的字非常多;孩子们爱提问,脑子转得飞快,学习效果非常好。

教育专家靳家彦听完这堂课,兴奋不已。他说,儿童就是天生的学习者、提问者。如果课前孩子有10个问题,下课时这10个问题都解决了,于是没有问题了,但这节课也许不是最好的课。余虹的课不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还突破了传统的孤立式教学,将识字、阅读、作文等教学环节有机地结合了起来。

南山实验学校校长李先启常说,师生是共同学习的伙伴。在新的时代,学生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中的被动者,而是学习的主体。要牢固树立“生本理念”,使学生成为最大的教育资源。多年的“四结合”试验正在证明,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整合入手,创造新型教学结构,实现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的根本变革,正是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创新教育的理想切入点。

技术不再是计算机教师的专利。

南山实验学校教改的步伐快而坚定。小语“四结合”试验启动后,多功能计算机室、校园信息网络系统相继建立。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走入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可是,我们学校的计算机专职教师很快就要‘没有饭吃’了”,南山实验学校副校长张鹏不无遗憾地说。南山实验学校不是在就在全校各年级开设了计算机课程,由专职计算机教师来授课吗?原来,在试验中学校发现,由学科教师应用计算机和网络,围绕学科知识的一个主题组织学生学习,学生在包括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计算机能力等许多方面的'能力,都明显高于信息技术课单列的班级。于是,这启发了学校逐渐将信息技术课单列转向把信息技术课时直接安排给学科教师中的计算机“高手”,由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直接进行整合,以期获得更好的效果。

和深圳这个新兴城市一样,南山实验学校的教师也是朝气蓬勃的。他们大多30岁以下,来自大江南北,对新事物有很强的学习和吸纳能力。经过几年的打造,全校教师对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掌握得游刃有余,能够在网络环境下办公、查询、阅览和利用智能化平台备课。有90%的教师会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会在网上进行学术研究。教师们的课件在省市乃至全国的比赛中频频获奖,其中余虹的课件《公鸡与狐狸》还取得了全国ciete教学软件评比大赛一等奖的好成绩。

[1][2][3]下一页。

课时的上机时间,他们学会了用计算机绘画、编辑电子小报,会做个人主页、班级主页。这些学生不但具有和同龄人相比较强的信息技术能力,而且,他们的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和独立做事的能力,也明显超过对比班的学生。

7岁小学生的《新编三国演义》。

如果告诉你,一个不到7岁的小学生就写出了万余字的文学作品,你会相信吗?在南山实验学校的校园网()上,记者就看到这样的景象: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在网上发表内容多样的日记、杂感、科幻作品和童话故事。其中有一位叫汤天的一年级小男孩,写了一万多字的《新编三国演义》,其文笔之流畅、想像之丰富,很难相信是出自于一个孩童之手笔。

其实连教师都没有想到,孩子们面对计算机会有那么强烈的写作欲望。起初,学生只是写出一句话、两句话的读后感,到后来平均每个孩子每天可完成100字到300字的写作练习,有些“高手”可一次完成近千字的习作。更可贵的是所有的写作活动都是学生主动、自觉地完成的。

internet资源环境和交互工具,为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表达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支持。孩子们最喜欢到校园网的童话频道、成语故事频道去阅读,然后利用网上的留言板,将自己想说的话、想写的内容随时贴到网上,教师可在留言板上对学生及时回复并加以鼓励。学生在公布自己作品的同时实现了自我展示,很有自豪感和成就感。

在南山实验学校,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推动,“发掘”出了很多像汤天那样在某方面有专长的孩子。李先启提出个性化教育“上不封顶,下保底”,允许有条件、有特长的孩子超前发展,同时也鼓励、带动一时还落在后面的孩子。

从语文到英语、数学……。

小语“四结合”试验为探索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提供了最佳的时机和空间,低年级识字教学模式、阅读教学模式、作文教学模式等全新试验取得了理想的收益。敢于探索的南山实验学校又不失时机地将语文教学的经验推广到了其他学科中去。

教师们把互联网引进了英语教学,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接触活生生的英语。同时,又突破了“课上听讲、做笔记,课外复习笔记、写作业”的固有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在课外把英语当成一种娱乐和交流的工具来掌握。在学生眼里,英语课堂是轻松活泼的。教师徐阳杰在上《animale-mails》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上雅虎英文网站,然后选择“greetings”(贺卡),再查找“anyoccasion”(各种场景)中的“animals”(动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动物卡片,整理自己搜集的资料并充分发挥想像,再制作成英语电子贺卡发送给同学。这个学习过程,使得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既启发了创新意识,又提高了信息素养,培养了交际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异,开发出数学计算机随机习题库,使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相应的训练,很好地解决了“吃不了”和“吃不饱”的难题,学生的个别化学习得以实现。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品德、音乐、体育等学科教学中也得到了运用。音乐课不再局限于教师的一把琴、一张嘴、一台录音机,学生也不再被动地接受枯燥的音乐理论、无休止的唱歌和听那些似懂非懂的音乐,而转变为主动参与体验、创造音乐的过程。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上一页[1][2][3]下一页。

南山实验学校是年轻的。因为年轻,没有负担,充满锐气;也正因为年轻,缺乏经验,少有积累。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试验的开展,推动着南山实验学校初步实现了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这所年轻的学校增添了开拓进取的底蕴。正如信息技术教育专家何克抗所言,南山实验学校的成功在于,在曾被喻为“火车进站――声音很大,速度很慢”的信息技术教育初始阶段,南山实验学校的教师们就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功用有了正确的定位,将其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而不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通过学科教学改革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南山实验学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在很大程度上更新了教学者的观念,发挥了网络对教育的支持功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乐趣,使学生爱学、乐学。45分钟的《脱险的叶形鱼》之所以让很多教师都为之感动,就是因为在那一刻,他们好希望自己能重新当一回小学生,坐进这样的课堂。

上一页[1][2][3]。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二

以多媒体为载体的交互式微课程的微视频内容设计与开发创新,符合泛在学习理念下的学习方式,它注重课程的内容分解设计和微视频设计两大部分。

3.1课程内容的分解设计。

它是对课程结构的系统分解设计,包括分解设计和关联设计两个层面,注重知识的连贯性和内容的完整性,可以在课程内容分解设计的同时,保证学习内容的连贯性与思维的逻辑性统一。它可以利用灵活多样的工具或菜单实现作品的设计,是对课程知识点的深化和升华。例如:在《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中的“幻灯片交互效果设置”中,就对动画设置和幻灯片切换效果进行了设计,在课程知识内容模块分解的基础上,保证了微课程开发的整体性与流畅性。

3.2课程内容的微视频设计。

微视频设计在与课程知识整合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微脚本设计、知识模块设计、微视频展示设计等不同模块,这些课程内容的设计体现了微课程的诸多要素内容。其中:微脚本设计是微课程的关键和摘要,知识模块的微视频设计则融入了课程知识内容,以此为基准进行教学过程的实现。而微视频的展示方式则要运用屏幕录制软件,进行微课程的效果展示。如:缩放、剪辑、音量大小等。以《msoffice高级应用》课程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动画设置与制作为例,进行交互式微课程的开发与设计。

3.2.1导入动画对象设置。

采用prezi演示文稿软件,以系统化和结构化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演示,在这一软件应用下,实现物体的拉动、旋转等动作,将动画对象设置微课程知识进行细化和分解,设置五个不同的知识点内容,即:添加对象的动画内容、自定义路径动画、动画效果设置、动画窗口设计、动画设置的复制,这些知识点的背景和主题等都可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进行调整设计。

3.2.2动画对象设置的微课程制作。

对powerpoint演示文稿动画对象设置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程制作,要进行具体而详细的脚本设计,脚本设计包括主题、课程内容及目标、教学课题的引入与教学过程的展示与评价等,下面以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题目《采一朵玉兰花》为动画主题,进行具体的微课程制作。

4结语。

交互式微课程开发与设计要以多媒体为载体,对课程知识内容进行多资源的整合和开发,以学习者的不同需求,进行教学资源的创新设计,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将课程知识模块进行细化和分解,并在这一过程中保持课程知识模块的系统化和连贯性,利用多媒体软件,引入课程知识教学,以相关知识点为素材,进行脚本设计,然后将课程脚本内容与微视频资源整合,实现微视频的录制、编辑、作品展示等内容,提升交互式微课程设计与开发的创新应用效果,实现微课程资源的交互、深化。

参考文献。

[1]栗春璐.微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的分析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

[2]菅春叶.国内外微课程的比较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4.

[3]张霞.微课程的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4.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三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础性特点。在当今的社会当中,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人们必备的基础技能之一,其在学习当中以及工作当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信息技术是目前小学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素质教育以及技能教育的完美体现。第二,实用性特点。在现今的小学教育阶段的课程当中,信息技术是其中应用性相对较强的课程之一。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计算机进入到人们的家庭当中。对于多数家庭而言,信息技术是其日常生活中的必需技能之一,其在各个方面的作用较为明显,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得到承认。第三,整合性特点。对于现今小学教育阶段而言,其主要的基础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而信息技术课程的展开,则能够将上述的主要基础课程进行深度整合,把各个学科内的相关知识融入到信息技术的日常教学当中。第四,趣味性特点。对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在对数学等自然学科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其常常会有吃力的感觉,对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大。相对于较为枯燥的自然学科的学习而言,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该类学科对于学生而言,是较为新鲜的学科之一,加之其趣味性相对较强,因此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2、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建议。

笔者所在的学校所使用的教材为苗逢春编的河北大学版信息技术,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以及教材的特点,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教学建议。广大小学信息技术的任课教师,应首先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特点进行充分的认识,因此在对日常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时,应尊重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规律以及信息技术课程的基础性特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教师在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安排的过程中,应充分建立在目前信息技术发展基础之上,并应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准确的把握。相对而言,在对小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其侧重点在于基础知识的运用,且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生活以及学习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应对此进行充分的认识,加强对相关基础理论部分的教学。第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实用性教学建议。对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而言,实用性是该类课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对日常的教学案例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尽量选择贴近生活的实例,并将其中所包含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充分的讲解,再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实际案例为载体,要求其对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如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用任务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应根据所安排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合理的制定相关学习任务,使得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均围绕该任务进行,使得学生将学习的过程视为解决任务的过程。第三,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整合性教学建议。在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与信息技术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得学生能够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对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学习。同时,在对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将教学布置的任务同知识的学习相结合。而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共同协作的方式进行学习,使其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根据相关调查研究的结果显示,在运用加强教学的整合性之后,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对自然知识、语言知识等方面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够增强其对知识的收集能力。

第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趣味性教学建议。出于对信息技术的新鲜感,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为浓厚。一般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学习兴趣对其日常学习行为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大。因此,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课堂的趣味性,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途径之一。笔者在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提升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演示法、游戏法、竞赛法等。具体而言,在运用演示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充分的借助学生对陌生事物的新鲜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且通过计算机相关功能的演示,则能够最大限度的消除学生对计算机的陌生感,增加其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动力。而游戏教学法,则是运用小学生生性好玩的天性,将相关知识的教学融入到游戏当中,一方面可以将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变得具体化,降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难度;另一方面则可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积极的投入到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

3、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是现今社会当中的重要技术之一,也是考量人才的关键指标。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进行充分的把握,并应结合先进的教学理念,配合合理的教学方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四

现代中药质量控制及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的结果。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如煎煮法、回流法、浸渍法、渗漉法等)在保留有效成分、去除无效成分方面,存在着有效成分损失大、周期长、工序多、提取率不高等缺点。近年来,在中药提取分离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方法,如分子蒸馏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法、半仿生提取法、高速离心分离技术等,这些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使得中药提取既符合传统的中医药理论,又能达到提高有效成分的收率和纯度的目的。现将近年来几种新方法在中药提取过程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概述。

中药提取新技术。

1分子蒸馏技术。

分子蒸馏分离纯化是基于在一定的温度和真空度下不同的分子平均自由程差异,即液体混合物各分子受热后会从液面逸出,如果在离液面小于轻分子平均自由程而大于重分子平均自由程处设置一个冷凝面。使轻分子不断逸出.而重分子达不到冷凝面.从而打破动态平衡而将混合物中的轻重分子分离。在分子蒸馏过程中。物料处于高真空、相对低温的环境,停留时间短,损耗极少,故分子蒸馏技术特别适合于高沸点、低热敏性物料。对于一些热敏性极强的物料(如二十八烷醇和三十烷醇的分离)、天然维生素e等分子蒸馏均取得了良好的分离纯化效果。由于有关分子蒸馏基础理论的研究还极少,分子蒸馏器的设计还缺乏理论指导,主要依靠经验,而且仅局限于对降膜式分子蒸馏器和离心式分子蒸馏器液膜内流动状态、传热、传质及汽相分子的运动状况的研究,因为很多情况下降膜式和离心式分子蒸馏器内液膜的流动状况可以看成是稳态层流。而刮膜式分子蒸馏器内的液膜流动为非稳态的湍流流动。国内对分子蒸馏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较弱,现在还处于消化吸收及小试验研究阶段。分子蒸馏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扩大应用领域,尤其是对一些分离难度大的天然药物的应用。

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是指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物理性质介于气体与液体之间的流体。这种流体兼有气体和液体的特点,它具有和气体相当的高渗透能力和低粘度,又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和对许多物质优良的溶解能力。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以超临界流体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目标组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与传统的提取分离法相比,其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在近常温条件下提取分离不同极性、不同沸点的化合物,几乎保留中药中全部有效成分,无有机溶剂残留,因此,其中药有效成分提取的纯度高,而且收率高,操作简单、节能。葛氏等[1]研究了超临界c02萃取柴胡挥发油和皂苷的工艺,大大提高收率,缩短提取时间,而挥发油的组成一致,只是各成分的含量有差异。黄氏等[2]研究了超临界co2萃取当归中藁苯内酯,确定了工艺条件:萃取温度40℃,压力35mpa,co2消耗量6oml。郁氏[3]对单味当归、川芎及复方当归和川芎在不同的工艺条件萃取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复方产物的提取率明显高于单味产物提取率之和。

3大孔树脂吸附法。

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可用于多种药用成分的分离纯化,还可用于含量测定前样品的预分离。应用大孔树脂富集药物有效成分,具有分离度好、专属性强及重现性好、无杂质干扰、灵敏度高、易于实现规模化等特点。大孔吸附树脂是不含离子交换基团的由许多微观小球组成的多孔球状交联聚合物,是由有机单体加交联剂、致孔剂、分散剂等添加剂聚合而成。其理化性质稳定,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不受无机盐类及强离子低分子化合物存在的影响,依据其表面性质的差异可分为非极性、极性和中性大孔吸附树脂。大孔吸附树脂是吸附性和筛选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它具有的吸附性是由于范德华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大孔吸附树脂具有的筛性原理是由其本身的多孔结构所决定。大孔吸附树脂根据孔径、比表面积及构成类型被分为许多型号,一般根据所需分离纯化物质的分子大小及极性强弱,选用与之相适应的大孔吸附树脂.才能取得较好的分离效果。影响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效果的主要因素包括比表面积、孔径、粒径、强度、溶胀系数、孔的三维结构等。在实际应用中,要达到满意的分离效果,必须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并综合条确定适宜的分离条件。

大孔树脂吸附分离技术是以采用特殊的吸附剂从中药复方煎液中有选择地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除去无效成分的一种提取精制的新工艺。此外,大孔吸附树脂还可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样品组成含量测定前的预分离。该方法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省能源、成本低、产品纯度高、不吸潮等优点,因此,大孔树脂吸附法在中药研究和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果。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法已广泛地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麻氏等[4]用大孔树脂分离银杏叶黄酮取得良好回收率。陈氏等[5]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银杏总内酯,得到质量合格而稳定的银杏叶提取物。芦氏等[6]利用大孔树脂法分离绞股皂苷得到良好收率。耿氏等[7]用大孔吸附树脂对三七叶中的总皂苷进行分离纯化,工艺流程已基本成熟,并进入日处理茎叶40kg的中试阶段,所得三七叶苷含量达95%以上,提取率6%以上。

4半仿生提取法。

半仿生提取法[8]是指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模仿1∶3服药物及其在胃肠道的`转运过程,采用一定dh的酸水和碱水依次连续提取,其目的是提取含指标成分高的活性混合物。它与纯化学观点“酸碱法”是不能等同的又因为此种提取方法的工艺条件要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实际.不可能完全与人体条件完成相同,仅“半仿生”而已,故称“半仿生提取法”。半仿生提取法的主要特点,一是提取过程符合中医配伍和临床用药的特点和口服药物在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特点;二是在具体工艺选择上,既考虑活性混合成分又以单体成分作指标,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混合物的综合作用,又能利用单体成分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三是有效成分损失少。总之,它可以提取和保留更多的有效成分,能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

在对多个单味中药和复方制剂的研究中,半仿生提取法已经显示出较大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有研究以阿魏酸、苦参碱、苦参总碱及干浸膏为指标,采用半仿生提取法和水提取法对当归苦参丸的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研究,经4个指标综合评价发现,半仿生提取法优于水提取法。但目前半仿生提取法仍沿袭高温煎煮方式,容易影响许多有效活性成分,降低药效。因此,有学者建议将提取温度改为近人体温度,在提取液中加入拟人体消化酶活性物质,使提取过程更接近于药物在人体胃肠道的转运吸收过程,更符合辨证施治的中医药理论。林氏等[9]以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总生物碱、总黄酮的含量、干浸膏得率等为指标,采用半仿生法提取法对黄连解毒汤的最佳药材组合方式进行筛选,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以黄连、黄柏与栀子合煎,黄芩单煎的提取方式最佳。

5酶工程技术。

传统的提取方法如煎煮、有机溶剂浸出醇处理方法等,提取时温度高、提取率低、浪费乙醇、成本高、不安全,而中药制剂的杂质大多为淀粉、果胶、蛋白质等,针对杂质选用适当的酶,可以通过酶反应温和地将植物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选用相应的酶可将影响液体制剂澄清度的杂质如淀粉、蛋白质、果胶等分解祛除,也可促进某些极性低的脂溶成分转化成糖苷类易溶于水的成分而有利于提取。酶提取法在药物提取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但该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酶提取法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高,为使酶发挥最大作用,需先通过实验确定,掌握最适合的温度、ph值及作用时间等。王氏等[10]研究用酶提取法提取银杏叶中黄酮,发现银杏叶经纤维索酶预处理后浸提,总黄酮得率可提高到2.01%,其酶解过程的最优参数为:料液中酶的质量浓度为0.125g/l,酶与底物配比为1∶1200,酶解温度45℃,自然ph值,酶解时间2h。

6超微粉碎技术。

粉碎是中药前处理过程中的必要环节。通过粉碎,可以增加药物的表而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超微粉碎就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能把原材料加工成微米甚至纳米级的微粉。尤适用于纤维多的植物类中药材的粉碎,从而提高药物吸收率、生物利用度,增强靶向性。超微粉碎主要应用于一些贵重药材及稀有药材的粉碎,如人参、珍珠、三七、天麻、全蝎、羚羊角等。但应针对具体品种,确定其最适粒度,才能更好地发挥超微粉碎的作用。有些药材则不适合用超微粉碎,如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的药材,这些无效成分会因超微粉碎大量暴露而被释放出来,影响有效成分的释放与吸收。

7高速离心分离技术。

离心分离是通过离心机的高速运转,使离心加速度超过重力加速度的成百上千倍,而使沉降速度增加,以加速药液中杂质沉淀并除去的一种方法。结合运用多级过滤法,注射剂生产中的预滤,可以大大提高滤速和效果,省时省力,且能提高注射剂的澄清度。高速离心作为一种物理分离技术,在其分离过程中能有效地防止中药中有效成分的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药物的活性成分,且还可缩短工艺流程。它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水提液澄清分离。

8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不用任何载体或支撑体的液-液分配色谱技术。由于该技术分离效率高,产品纯度高,不存在载体对样品的吸附和污染,具有制备量大和溶剂消耗少等特点而尤其适用于制备性提取,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医学、药学、化工、食品等领域,应用该技术研究生物碱、黄酮、蒽醌、香豆素、萜类等成分的分离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不仅适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也适用于极性化合物的分离,还可以应用于进行中药粗提物中各组分的分离或进一步的纯化精制。该技术有望成为中药有效成分质量标准研究、分析的一种新方法,也会成为中药制剂生产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

9分子印迹分离技术。

10超滤分离技术。

小结。

除上述新技术外,微波辅助萃取技术、分子精馏和短程精馏、中药絮凝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液泛法、空气爆破法等,都已在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得到了应用。这些现代新技术对于推动中药现代化步伐将起到深远的影响。因此,运用新提取技术研究中药,是实现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必将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注入新的活力。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五

摘要: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为前提,我们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进行开放式的设计研究,探讨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

沐浴着新千年的春风,人类跨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浪潮向人们宣告,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已成为现代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基础,掌握和熟练使用信息技术将成为劳动者素质的一项基本要求,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为了适应这种需要,当务之急是全面深入地开展对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

1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目的首先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此开放式的教学目标为前提,信息技术课教什么?如何教?笔者在教学活动与研究工作中,及在我校计算机特长班的对比教学实践中,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任务和教学评价进行开放设计,探讨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开放设计。

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体现在,以《指导纲要》为纲,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设计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和单调的技术性说明。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信息技术课不是教学生某一种工具软件的具体用法,而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一)淡化教材。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开放设计首先应体现在淡化教材上。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新型学科,其教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可以说没有哪一门学科的教材像信息技术教材那样频繁更新。因为信息技术始终在不停地发展,其教材也应不断更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以一定的教材为依据的,教材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材料和主要信息来源。因此我们尊重教材,但尊重不是意味着照本宣科,在实际教学中,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列举的是word,但实质上为何一定要区分word和wps呢?《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用word和用wps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但由于教材的局限性,使学生千篇一律地会用word而不知wps为何物!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淡化教材,教会学生文字处理的实质性技术,而不必大讲特讲word的功用,教学中可以辅助学生尝试wps的操作,从而让学生领会各种文字处理软件对字处理的主要方法都是相近的。还可以组织学生对两种软件开展研究性学习,比较不同点,进一步理解技术的实质,这样又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让学生理解信息处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拓宽情感教育内容。

情感教育内容不像信息技术知识那样在教科书中得到具体的体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制订情感教育目标,挖掘能进行情感教育的各种因素。例如,通过有关计算机史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产生责任感和义务感;通过发掘计算机的自然美培养学生的美感和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通过计算机和计算机专家的趣闻轶事,难题、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深入研究的兴趣,甚至于献身信息技术的决心。

(三)教学内容趣味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保证知识科学性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增强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学生才爱学,乐学。教学中侧重实用创作而避免教条式的说教,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例题、任务的选择要有趣并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选择灵活风趣的语言,避免呆板的照本宣科,尽量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感觉理论其实并不枯燥。

使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美,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学生对多媒体计算机的快速、准确、简单、奇异、严谨等方面的观察和体会,在计算机知识变化中使学生体会多样式的统一,体会美的乐趣。

教学内容的趣味化还表现在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方面。如word中的文章可结合语文课本中的短文;excel中的数据分析可结合数学中的统计初步知识,尽量淡出信息技术课的形象,淡入其他学科形象。

增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也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结合学生的演讲比赛设计演示文稿;设计以“申奥”为主题的电子报刊,绘制“环保”题材的宣传画等,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又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注入新的“血液”。

教学策略是以一定的教学观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或教学任务,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对影响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系统化的总体研究,并最终形成可以具体操作的整体化实施方案。与传统教学相比,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应该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现代教育强调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过程中主动学习,学习如何组织和建构自己的想法,思考问题,提出假设,寻找资料,这个学习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也是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

教学策略的开放设计,既可体现在教材中,也可以体现在拓展练习中,甚至可以体现在课外活动中。关键在于要能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勇于打破传统观念,开创新的信息技术教育理论。

(一)任务驱动式教学策略。

《指导纲要》中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任务驱动教学策略对主体性教学,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创造性能力具有积极性作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应当注意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例如:为让学生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可设置一些具体的任务,规定一定样式的墙纸、屏保程序、机器日期等让学生设置;学习字处理软件时,组织学生结合环保宣传活动,制作一份电子报刊,让学生在制作的活动中,掌握和熟悉文字处理软件的编辑、排版功能及图像、表格的处理技术。

(二)研究式教学策略。

研究式教学策略更能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发展学生的信息能力,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工作和探索。如:学习word中的美化文档内容时,让学生研究对文字进行不同的字体、字形、字号、字色等设置方法,研究各种效果的差异,发现、归纳出“设置文字格式”这一操作的具体方法,从而掌握处理信息的技巧。

研究式教学策略也可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如学习excel时,让每个学生统计自己在本年度历次考试的各科成绩,结合图表分析成绩的波动情况,研究过程中不强调必须掌握哪些知识,而是让每个同学在分析的过程中,根据具体的需求进而研究具体的方法,结果分析出来了,表格的处理方法也探索出来了,培养了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又将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发现自己各学科学习的变化情况,从而调整学习状态。

(三)个别化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学生的个体能力差异往往造成好学生“吃不饱”,差学生“吃不了”的现象。丰富的信息资源是学生开展个别化自主学习的基础,学生可利用网络或多媒体等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的途径有多种,既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cai课件进行个别化学习,也可以利用网络自己查阅有用的学习资源,根据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四)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不同于传统的个别化交互学习。个别化交互学习强调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强调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学生之间的交互活动,学生利用网络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进行互助互教互学、小组讨论和小组解决问题等合作性学习活动。这种协作学习可由多个各有专长的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完成共同的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协同、帮助、分工等形式,达到对学习内容的领悟和理解。如制作班级网页,成立网站制作组,各有擅长的同学完成各自的分工工作,制作过程中,大家共同协商,共同工作,共同进步。

协作式学习所提供的技术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用电子白板让学生共同学习;在服务器上提供公共的讨论区,让学生公开发表意见,进行讨论;通过个人主页链接到学校主页上,在主页上留言等形式。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要求学校必须具有一定的硬件环境,若仅仅是机房内的小型局域网,可开展在同一个班级内的协作学习;若已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学校,可尝试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学校间的协作学习。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式教学策略,将是在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之后,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一个热点。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公式化、模式化、绝对化,以一种教学方法作为惟一不变的教学方法的倾向是难以成功的。我们应根据实际需要与可能,灵活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在开放式教学策略的驱动下,实施教学过程必须要有相应的开放式教学方法。其中,“任务驱动”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教学方法的开放设计关键在于“任务”的开放设置,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创设真实开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设计和编排开放式的“任务”,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培养学生信息处理的方法和操作能力的目的。

(一)符合学生特点的“任务”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的情感需求,因此“任务”设计要注意学生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的任务。对于良莠不齐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差异。设计“任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以及个体差异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因此,在教学中可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基本任务和一个创新任务,保证绝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基本任务,而能力强的`同学又可以在创新任务中发挥自己的特点。这种开放式的任务体现在既保证了基础,又发展了个性,避免了以点代面,以个体代替全体的局面。

(二)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

设计开放式的“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防止思维的绝对化和僵硬化。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大量疑问,不受固定模式约束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学会大胆猜想、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逻辑推理的一种形式来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同时,在培养能力、领会思想方面应重在“渗透”和“潜移默化”。因此,教学中让学生完成的“任务”要注重讲清思路,理清来龙去脉,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处理问题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掌握了基本方法后,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加完成类似“任务”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产生学习迁移。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他们求知欲和好奇心旺盛的时期,因此,很多学生喜欢独立地获取知识,设计“任务”时要注意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探索和自我开拓的余地,培养学生用探索式和研究式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探索、研究、创新,利用各种资源,通过不同渠道,方法收集各种素材,再用不同的工具软件制作具有个性特色的作品。

(三)创设教学情境的“任务”设计。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此,学习者带着真正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能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综合处理图形、图像、动画及文字、符号等多种信息的功能,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任务”,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实践证明,学生在完成一个感兴趣的“任务”时,会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因此,教学设计的“任务”不应拘限于教材,应当切合实际,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计出开放式的,能令学生感兴趣的“任务”。

(四)激发学生求和欲的“任务”设计。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引导学生进入生疑、释疑的情境,使其生理上处于悱愤状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永不满足、不断进取的积极心理状态。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出任务后,不是平铺直叙地介绍完成任务的每一步操作过程,而是分析任务,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与当前所面临的任务之间的差异、矛盾和冲突,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兴奋,激发学生积极投入的强烈欲望。探求欲被激发出来,思维便会更敏捷,联想也会更丰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解决任务的乐趣。

(五)能与其他课程整合的“任务”设计。

《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表现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如:学习画图程序可结合语文课文,设计绘制课文插图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用;用excel图表分析研究数学问题的任务,是综合分析能力的运用;用powerpoint完成一个项目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融合于多学科中。设计与其他课程相整合的“任务”,是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进行整合的有效途径。

课程评价在课程体系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既是教学的最大制约也是教学的最大动力。《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学评价必须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进行,教学评价要重视教学效果的及时反馈,评价的方式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这就提出了构建开放式的评价体系。既要关注评价结果,更要关注整个信息技术课程教与学的过程,注重对学生信息意识和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对信息科学技术常识和信息能力的全面进行评价,评价的中心仍然是技术评价,但形式、内容和方法应体现多元化。

(一)创作能力的评价。

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测评,是评估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技能用于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创作能力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学科的重点培养目标,也是将信息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和重要途径。

创作能力可随学习不同的工具软件分别进行培养和测评。如学习了字处理软件后,让学生设计一份电子报刊,不命题、不限题材,给学生自由创作的空间,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作品,提醒学生信息的多元化,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中所要体现的多元化思想,让学生们感到获取信息的途径和处理信息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创作测评的结果也应是开放的,肯定能独立完成基本要求的作品,鼓励有特色和创新的作品。在不同的创作中,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不同的应用技巧,另一方面也逐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

信息技术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只有落实到将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迁移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才能真正达到信息技术教学的这一目标。综合应用能力的测评是激励学生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信息处理能力的方法。

如学期即将结束时,要求学生做一个专题演讲,演讲的主题是介绍自己制作出的作品,可以是报刊、网页、动画等,甚至是程序设计。测评时,要求学生展示作品的同时向全班同学做讲演,此时,信息技术仅作为讲演的工具,学生成绩由现场全体学生为其打分,这样,学生既是受测评者,又是测评者,在评分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

开放式的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教学中的激励导向,不仅要服务于教学中的教,更要服务于教学中的学;不仅要注重学生全面信息能力评价的结果,更要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励作用。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开放式准确地说,其实就是体现一种灵活性、创新性和多元化思想。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开放式设计,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首先要做的,应是开放思想、开放视野,开放工作。以人为本,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现代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信息技术教育才能真正地革故浊清,才能真正体现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趋势。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六

课程设计是学生即将完成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对本门所学知识的全面总结和综合应用,又为今后走向社会的`实际操作应用铸就了一个良好的开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各种电路都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次对调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了解了设计电路的过程,也让我了解了关于调频接收机的原理与设计理念。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不可能与理想情况完全一致。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这次课程设计使我明白要设计一个成功的电路,必须要细心,耐心,认真。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电路稳定工作。课程设计过程中很多步骤在设计时需要反复实践,其过程很烦琐,有时花很长时间设计出来的电路还是需要重做,那时心中会很急躁,就需要我们静下心,仔细查找原因,然后作出相应的改动。整个过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可当做完时才发现做这个实验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有时无法找出错误便更换器件重新接线以使电路正常运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把理论中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并在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电路的连接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在设计中独立解决问题,也包括怎样去查找问题。在整个课程设计完后,总的感觉是:有收获。以前上课都是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而现在却可以将以前学的东西作出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确学得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以下是我实验时这门课程觉得应注意的问题:

(1)多看资料书,再试着组装,由易到难,由小到大。

(2)思路很重要,不能盲目,首先要有一条主线,再以主线为基础分支。

(3)这门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要多动手。

(4)独立思考很重要,但同学间的相互帮助比较是很有益的,我平时还是喜欢和同学讨论,和同学一起不但可以相互查错,还可以相互学习,体验别人的错误,增长自己的经验,扩展自己思路。

通过这次课程设计,让我对各种电路都有了大概的了解,所以说,坐而言不如立而行,对于这些电路还是应该自己动手实际操作才会有深刻理解。

理以及哪种更加可行。在老师的指导下,整个电路稳定工作。课程设计过程中很多步骤在设计时需要反复实践,其过程很烦琐,有时花很长时间设计出来的电路还是需要重做,那时心中会很急躁,就需要我们静下心,仔细查找原因,然后作出相应的改动。

通过这次对调频接收机的设计与制作,让我了解了设计电路的过程,也让我了解了关于调频接收机的原理与设计理念。实际接线中有着各种各样的条件制约,不可能与理想情况完全一致,。所以,在设计时应考虑两者的差异,从中找出最适合的设计方法整个过程花了我不少时间,可当做完时才发现做这个数字钟是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主要是在调试时花了不少时间,其间换了不少器件,有的器件在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运行中就无法看到效果,所以调试花了我不少时间,有时无法找出错误便更换器件重新接线以使电路正常运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能把理论中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起来,并在调试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电路的调试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在设计中独立解决问题,也包括怎样去查找问题。似乎所有的事都得自己新手去操作才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个小小的课程设计让我可以熟练的操作multisim软件,也了解了不少器件的功能的应用,也加深了对数字电路认识和理解。

本次课程设计主要是用软件仿真,如果是实际加工电路板就更加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了,因此,我们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勇敢的去面对,积极的去解决,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他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成功。通过亲自动手连线,试验,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巩固了书本的知识,同时也学到了新的学问,明白了实践的可贵性。动手能力的提高,细心与耐心的培养,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是我们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最大的收获。

在整个课程设计完后,总的感觉是:有收获。以前上课都是上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而现在却可以将以前学的东西作出有实际价值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确学得到很多在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如:如何利用现有的元件组装得到设计要求,如何找到错误的原因,如何利用计算机来画图等等。但也遇到了不少的挫折,有时遇到了一个错误怎么找也找不到原因所在,找了老半天结果却是芯片的管脚接错了,有时更是忘接电源了。在学习中的小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犯,在动手的过程中却很有可能犯。特别是在接电路时,一不小心就会犯错,而且很不容易检查出来。但现在回过头来看,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这次课程设计,加强了我们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次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很多元件的功能,并且对于其在电路中的使用有了更多的认识。而且还记住了很多东西。比如一些芯片的功能,平时看课本,这次看了,下次就忘了,通过动手实践让我们对各个元件印象深刻。

在制作pcb时,发现细心耐心,恒心一定要有才能做好事情,首先是线的布局上既要美观又要实用和走线简单,兼顾到方方面面去考虑是很需要的。另外就是制板和焊接,在这方面问题不是很大。

最后就是调试了,出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比如发现有部分功能没有实现,仔细检查了一遍,才发现有根线接错了,而且有些地方存在虚焊现象。改正了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此次课程设计,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内学不到的东西,比如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出现差错的随机应变,和与人合作共同提高,都受益非浅,今后的制作应该更轻松,自己也都能扛的起并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感谢老师的指导,也同样谢谢其他各组同学的无私帮助!

经过了近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查找资料,我终于完成了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这篇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设计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和同学完成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从对模拟电路的粗略认识和对相关软件不很了解的状态,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试验,查看相关的资料和书籍,让自己头脑中模糊的概念逐渐清晰,使自己非常稚嫩作品一步步完善起来,每一次改进都是我学习的收获,每一次试验的成功都会让我兴奋好一段时间。

虽然我的论文作品不是很成熟,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我可以自豪的说,这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有我的劳动。我相信其中的酸甜苦辣最终都会化为甜美的甘泉这次做论文的经历也会使我终身受益,我感受到做论文是要真正用心去做的一件事情,是真正的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能力,没有自己的研究,就不会有所突破,那也就不叫论文了。希望这次的经历能让我在以后学习中激励我继续进步。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七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关键在于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是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研究中一直探索的核心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教师通过利用教学媒体、改进教学方法,或者改进评价方式和课堂管理等来提高教学质量,但这些单一方面的改革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教学设计的问题,并借鉴认知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技术学等新成果;从更为系统的角度探索问题,以找到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效益的突破口。所谓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id)就是利用传播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学习理论,把教学原理转换成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计划的系统过程,是指为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而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计划的过程,是教什么(课程和内容等)与怎么教(组织、方法、策略、手段及其他传媒工具的使用等)的过程。

教学设计是连接教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实践的桥梁,研究教学设计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学实践趋于科学化。事实上,我国大部分的信息技术教师由其它学科转岗而来,没有接受过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系统的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特点来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其其它学科的教学经验占主导地位,以自己熟悉的方法指导信息技术的教学实践,凭自己的主观来考虑和安排教学活动,无法知道自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使教学效果、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得不到优化处理,教学也不可能取得整体优化的效果。教师有了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能使他们科学的总结自己教学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指导自己下阶段的教学。例如:教学目标分析是否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学生的认知心理;教学内容的选取是否符合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对重点和难点内容的掌握而不是照本宣科;教学媒体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教学组织是否合理等等,通过教学设计,教师的教学实践更加科学化,使教学活动有章可循。

其次,研究教学设计能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并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由于教师把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需要掌握和消化过程,因此,普遍的现象是学习理论是一回事,教学实践又是另一回事,许多教师谈起理论一大套实际却做不到,有些甚至不懂教学理论,这就是我国教学改革不能加快进程的原因,也是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困难所在。根据教学设计的发展,有什么样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设计,如:以行为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第一代教学设计、以认知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第二代教学设计和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第三代教学设计,即教学设计渗透了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如果教师掌握了教学设计并能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标志着教师掌握了教学理论,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教学活动。

再次,教学设计发挥了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教学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媒体等构成的多要素系统。在实施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分析、综合后制定出教学方案,对教学信息进行选择并用一定的教学媒体呈现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接受教学信息,并通过问题解决、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练习、实验、问答等形式对所学的知识作出反应,教师则根据反馈信息进一步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进度,以改进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就是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完善而达到教学最优化。

最后,教学设计能使教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既然教学设计需要分析学习者的需求分析和学习者的特征,根据整门课程确定教学目标,然后利用教学目标分析整门课程的内容来确定某节课的教学内容(单元),利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技巧、道德情感等,教师就不应该成为教材的奴隶,不能在课堂上照本宣科,现在我国现行的信息技术教材多种多样,良莠不齐,所以需要教师认真思考教材,做教材的二次开发者,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能动的对待教材。

(一)备学生--因人施教。

备学生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步骤,尤其在目前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布卢姆认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每个人得到发展,主要任务是充分培养与发挥每个学生的能力,而不是一种筛选功能,不是预测和淘汰大多数人和选拔少数英才,教育必须日益关心所有学生的最充分的发展,而学校的责任是提供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他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条件。面对学校教育中教师按大多数人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教师只满足大多数人的教学要求,抛弃差生的做法,布卢姆认为“这是教育体制中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一面,它压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力,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破坏了相当数量的学生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观念”,布卢姆认为绝大多数甚至90%以上的学生都能很好地掌握教学要求所规定的内容。如果教学是系统的切合实际的,如果学生面临学习困难的时候和地方能得到帮助,如果学生具有足够的时间达到掌握,如果对掌握能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达到很高水平。

所以备学生包括以下内容:

l        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来确定教学内容,设计与之相关的任务。

l        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确定每个学生的最临近发展区。

l        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适应学生的学习。

l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确定不同的教学设计策略。

为做好这种需求和特征分析,我们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测验、谈话、观察等任何可以反映学习者特征和需求的技术方法,当然问题可以是特定的、也可以是开放式的,利用这些结果来帮助我们决定教学策略。但是我们要注意,我们所谓的备学生是指教学过程发生前的静态的学生的特点,尤其要注意那些不随外部环境变化而变化或变化缓慢的特征要素,许多特征要素会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师生(生生)的交流,不断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策略需要不断的改变,而课前的分析为预见学习中的状态变化提供依据。

(二)备教材--因材施教。

l        首先是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的目的和归宿,它使我们明确学生需要通过我们的教学活动获取什么,可以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或道德目标(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等,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符合整个学科的教学目的,又要符合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l        其次确定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需求、特征分析来确定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遵循最临近发展区理论),使学生通过学习转化成为其个人的知识、能力、技巧、道德情感等。首先要分析本科目的全部内容,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把知识分成若干单元,确定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教学策略设计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把各单元内容(可以采用支架式)转化成为学生的知识、能力、技巧等。不能照搬教材的章节规定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某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是教材的二次开发者,是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设计主要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特征来开展,不能武断的采用某种理论一刀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l        备环境。确定本节课所需的信息资源,从而做好准备。

l        备师生(生生)交流。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都需要师生或生生交流,教师尽可能完善的给以设计,有效的利用教学时间。

如word中邮件合并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设计:

(1)对于学生学习能力较差的班级。

第一,设置任务(有一定的层次),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任务是这样的:每学期结束学校都要发成绩单,而学生的成绩都在excel表中,抄到成绩单中费时费力,如果能在word中设计一张空白的成绩单,并调用excel中的成绩,自动生成成绩单,这是非常美妙的。(较高层次:对成绩单的设计和输出有不同的要求)。

第三,教师做,学生看。教师先在word中制作一张空白成绩表,然后利用邮件合并调用excel中的数据,自动生成学生成绩单。

第四,学生模仿做,教师释疑。

(2)对于学生学习能力强的班级。

第一,  设置任务(有一定的层次),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1)。

第三,  介绍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邮件合并。

第四,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释疑。学生单独做,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完成早的学生可以做教高层次的练习。

(3)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的班级。

第一,设置任务(有一定的层次),创设问题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1)。

第二,信息资源设计。excel中设计好各科成绩表,并设计四个cai课件,分别是如何在word中制作空白成绩单、如何在邮件合并中创建主文档、如何获取数据源、如何合并数据和文档。

第三,介绍任务及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邮件合并。

第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释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单独做,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可以相互讨论,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边看cai课件边做,遇到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完成早的学生可以做教高层次的练习。

(四)课堂学习效果的评价。

评价的方法可以利用相对评价模式,即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所达到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与原有的水平相比较,看看是否有进步,如果仅看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来评价,则对那些知识水平暂时低下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而评价的内容为:

(1)知识目标。

学生学习的目标最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并掌握每节课所学的内容,它并不仅仅局限于对一些概念、原理的机械记忆,或者对教师规定的任务、作业的机械模仿,或者占有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是灵活的知识,能与以前所学的知识建立关联,达到同化和顺应,成为学生自己知识体系的内容。评价内容为:

l        能否用自己的话去解释、表述所学的知识。

l        能否基于这一知识作出推论和预测,从而解释相关的现象,解决有关的问题。

l        能否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变式问题,即保持关键特征不变,而改变非关键特征,从而使原来的关系体现在新的形式中,这要求学习者概括地把握知识的真正含义。

l        能否综合相关的知识解决问题,真正的问题往往并不是单凭一个知识点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综合几方面的知识,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知识的整合是与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密切相关的。

l        能否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实际问题中去,学校学习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而灵活的迁移,依赖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的深度。

(2)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课堂中学生有充分的实践机会,教师的教学不再是满堂灌,先讲概念和原理及例子,然后让学生模仿,大多采用自主学习法、基于任务驱动的教法、抛锚式教法、支架式教法、随机进入教法等教学方法,教师根据本节课学生的学习任务设计出一个主题(任务),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具有研究价值的有意义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而所用到的知识就是学生已学的知识和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的知识,当任务完成的时候,学生也就学完了(建构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教师只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以帮助,促进学生完成任务并达到知识的建构。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应该结合过程和结果,评价内容为:

l        对完成任务的积极的态度,激发自己的内在动机,乐意去做。

l        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即学生能否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确定与该任务有关的所有知识点。

l        获取、筛选、利用与任务有关的信息与资料的能力。

l        控制并诊断自己所做的决策的能力。既能诊断已学知识是否牢固掌握并能灵活应用,又能在不同的解决问题策略中进行选择、确定解决任务的最佳策略等。

l        建构新知识的能力。既然完成任务需要用到没有学过的知识,学生能否独立思考、通过查阅教材或帮助材料,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社会环境中)对所学知识理解的正确性加以检验。

l        完成任务的速度、效度(创新性)。

(3)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任务常常是单个学生所无法完成的,小组成员拥有相互依赖的资源来完成共同的任务,而且任务的结果、完成的过程不唯一,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结果完全依赖于小组的共同努力,从而更能引发学生的深层次的沟通。判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需要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评价内容为:

l        收集有助于完成任务的资料的多少。

l        资料的分析能力和应用能力。

l        对所给任务提出的假设和推论、有用观点(创新思想)的多少。

l        师生之间或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l        聆听、理解、接纳小组其他成员的观点。

l        动手参与制作的贡献(互助)。

l        自我诊断和反馈的能力。

教学设计中各个环节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直线式的过程,而是非线性的,需要随着教学进程不断的调整,所以教学设计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课前的教学设计的结果并不是对教师教的方案进行描述或规定,而是对学生、教师、教学资源等对所教内容的方案进行支持的描述,课前的教学设计不是教学过程的精确化描述,而是为了教学过程的开展中遇到问题的应变做准备,真正有效的教学设计发生于课堂教学过程中。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八

20xx年工作即将结束,机械机械制造系在学院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教研科研、训练部本科合格评估等各项工作。

我们机制系围绕学校"以学为宗,以师为主,以生为本,以创为能"的指导思想,培育同学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力气为重点,有力地推动了教学工作。现将一年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全体老师认真、按时参预学校、学院和系内的各种会议学习,基本做到了集中与分散、理论与实际多形式的学习,并且以实际行动来执行会议精神,从而在确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上的坚决性、行动上的自觉性和工作上的缔造性。

20xx年以来,全体老师都担当了大量的教学工作,平均每人年课时在400学时以上,在教学与工作中,全体老师都能按时完成教学方案的制定,认真争论教材,仔细备课,充分做好课前预备,准时上课,从未有人上课迟到。上课都能尽心尽力,留意引导性和启发性,教学效果良好,同学测评较高。课后认真批改作业,准时登记成果,加强课后辅导、答疑。

1、学期初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方案,并据此组织实施。

2、加强老师到课的.检查,准时了解各学科的教学进度。

3、选择实行听课、座谈会等方式把握老师教学质量与效果。

4、组织期中教学检查。在学校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对理论教学进度、实践教学进度、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秩序、老师理论授课状况、实践教学活动、教学工作的规范性进行了检查。通过检查,发觉了一些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达到了预期目的。

针对学校今年进行训练部本科合格评估工作,要求系内老师将工作做得更细更认真,重点留意理论教学、审查一年以来的本科试卷和毕业设计。

机制系现有10名老师,老师队伍的职称、学历和人数水平得到了提升,职称方面:正高级职称1人;副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3名;助教职称3名。学历方面:今年引进了1个博士,8个硕士学历,1个本科学历。从以上所列明的师资结构中看,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各方面占比基本趋于合理,职称、学历结构有望连续加强。

1、科研相互沟通:本年度教研室主动组织学术相互沟通、研讨活动,我们熟识到,学术相互沟通是提升不同学科组老师科研水平的重要形式,通过研讨、相互沟通,能够起到激发思想火花,凝练科研方向,达成思想共识的目的。为此教研室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术相互沟通、研讨活动,鼓舞系内老师省报省级和学校的教学争论项目。

2.09级机制本科教学文件的汇编:本学年主动组织老师编写教学大纲、试验大纲和考核大纲,并且顺当完成学院的任务。

3、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的实践课在不断的摸索中,利用黄磊老师作为就业辅导员有利条件,支配09本科机制、08专科机电、机制、模具400人的实习任务。此外,教研室全体老师还在努力探究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同学的课程实践,综合实践。

教研室依托重点课程—院级精品课《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的建设和进展,在强化科研与课程建设,科研与教学协调进展方面,取得了确定的成果,学术气氛的形成方面,团队精神的培育方面都有了自己的特色。老师在科研方面已完成了一系列争论成果,共发表文章近15篇,课程建设也得到了很大进展。

由于机制系选题不慎重,缺少可行性,没有被学院省报上。这对为系内后期工作做了很好的阅历。

xxx组织07级本科机制2名同学和08级本科机制2名同学参预的3d动力作品大赛,获得了一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

总之,在这年我们作了一些工作,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们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争取更好。

网络安全技术课程设计(优质19篇)篇十九

土地开发整理三种类型:土地整理、土地复垦以及土地开发。下面针对这三种类型进行分析。

1土地整理。

土地整理包含农用地整理和建设用地整理。一是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通过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调整、改造、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二是建设用地整理,是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为主要目的,采取一定措施和手段,对利用率不高的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包括村镇用地、城镇用地、独立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以及其他建设用地的整理。

2土地复垦。

土地复垦包括工矿企业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也包括因自然灾害或人为因素造成损毁、荒芜、闲置的农田和其他成片土地。土地复垦工作在我国并没有完全展开。据相关资料统计,国外土地复垦率可以达到70%~80%,而我国复垦率还没有达到2%。这样说明我国土地复垦价值是非常大的。对于土地资源相对贫乏的我国而言,加强土地复垦工作,可有效缓解人地之间的尖锐矛盾,改善被破坏区的`生态环境,对促进城乡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3土地开发。

土地开发是指对未利用过,但具备土地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的土地,采取工程或其他措施,把荒山、荒地、荒水和荒滩等改造为可供利用的土地。土地开发整理是补充耕地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耕地随着人口增加是逐渐减少的,人均占有量也持续走低。耕地面积减少加之土地质量不断下降,导致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土地开发整理对促进新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农村要发展经济,那么用地就不可避免。通过土地整理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农村土地利用集约化,从而有效缓解经济发展与耕地之间的矛盾。土地整理措施的提出,不仅满足或缓解了当代人对土地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对后代土地利用产生不良影响。土地整理所创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土地生产所创造的价值。

二、新土地整理技术的应用。

随着土地资源整理开发,一些相应技术也应运而生,对土地资源整理与开发产生了积极效果。土地整理项目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需要新技术作为支撑。但是从整体情况而言,技术仍是我国土地整理开发的短板,需要更多高技术成果研发应用。1月15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田修复和土地整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子项目《土地整理与质量检测专用装备》技术评审会在北京举行,对研究成果lcgr-m1型土地整理工程质量快速检测车载雷达系统、1ky-40型液压驱动智能开沟机、1sgl-200型受损农田改良机进行了技术评审。最终这几项技术得到了专家的认可。这些技术将更加有效地帮助土地整理项目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年度营销工作计划表(精选16篇)

    工作计划表是一种记录工作安排和规划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合理安排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我觉得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工作计划表。我们整理了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计划表,希

    植树节教育活动方案总结与反思(优秀20篇)

    活动总结是对参与者在活动中所体会到的思考、感受和收获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表达方式。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优秀的活动总结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对写作活动总结的思考

    开展群众工作心得体会(优秀13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工作中各个细节和经验的凝练和提炼,有助于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请大家关注以下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对工作的新思考和新理解。

    社区主任述职报告德能勤绩廉(热门20篇)

    进行述职报告不仅仅是对工作负责的表现,更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种投资和规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通过学习这些范文,大家能够写出高质量

    党校课后感想(模板17篇)

    范文是一种学习和进步的工具,通过模仿和创新,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如果你对范文范本的写作感到疑惑不解,那么不妨看看以下这些范文范本,或许能给你一些思路和启

    永不放弃演讲稿(汇总19篇)

    演讲稿是一种以口头形式表达思想、观点和想法的文学形式,它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思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参考。各位老师,各位

    今日所学心得体会(精选23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加深对自己内心感受和情绪的认识,提升情商和情绪管理能力。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实用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今天是一个充实而

    教师的监考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21篇)

    写教师心得体会有助于教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教育界有很多杰出的教师,他们的心得体会总结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五天前还觉得略微恼人的

    物流客服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15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一段时间内的心路历程传递给他人,让他人从中获得启示和感悟。以下是一些真实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技巧。

    小学教师智慧课堂培训心得范文(18篇)

    培训心得是对培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我们在实际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