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QJ墨客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还能给人以启示和思考。下面是一些写作比赛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文,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些精彩的文字。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一

熄灭了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光明;阻挡了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引用的一个观点,以形象生动的语言道出了生活中的普遍道理。犹如古人云:“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此言诠释了这一观点的内涵。

熄灭别人的灯,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正如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但有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这是一种狭隘的心理。这种心理不仅会阻碍与他人的合作,还会使自己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失去发展的机会。因此,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正如古人云:“独木难支,众志成城。”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

阻挡别人的路,也是一种不明智的行为。在人生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如果总是阻挡别人的路,那么当自己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不会伸出援手。因此,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帮助。正如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不如教给别人方法上的帮助。这样,别人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从而在困难时给予自己帮助。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话是说,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只有百花齐放,才能使春天更加美丽。这与“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如出一辙。如果只有自己一个人快乐,那么这种快乐是短暂的;如果与他人分享快乐,那么这种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总之,熄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变得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走得更远。只有帮助别人,才能使自己得到更多的帮助;只有与他人合作,才能实现共赢。因此,我们要摒弃狭隘的心理,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要乐于助人,与他人共同进步;要善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正如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让我们共同努力,以开放、合作、共赢的态度,迎接人生的挑战和机遇吧!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二

与2018年相比,试题在形式、结构上保持基本稳定,在素材、设问、图像等表达形式以及考查主题、角度和答案设置等方面保持了北京卷一贯的特色,没有偏题、怪题,关注学科主干知识,考查学生日常积累和课堂表现。如选择题图3、图5、图6,都选取了学生常见的图像形式,考查区域、天气系统和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基础、主干知识,让每一位考生感到亲切、熟悉,好上手,平稳中维护考试公平。

2.地理图像丰富,素材面广底深,提升试题的思想性。

地理选择题11道,运用了7幅图像,涉及手绘图、示意图、统计图、区域图、等值线图等,引导学生从图像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地理问题。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思想方法的掌握水平,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其中比较新颖的图像包括:图1,将学生手绘图和专题区域地图结合,一幅“点亮中国”的宫灯手绘图颇为亮眼,将地理实践力和学生的审美体验巧妙地融入试题,并通过组合图的形式承载了丰富的学科内涵;同时首次在高考试题中使用了竖版中国地图,渗透了国情教育。图4,结合生活实际,以“中国某机场空调变化示意图”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以及图像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图7“长江中下游某区域莫霍面的等深线分布图”,一改常规以剖面图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形式,以等深线的视角考查相关学科知识,充分体现了综合思维。

试题素材密切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和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体现国情教育,渗透全面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意志品质。

例如:选择题第1、2题,以学校开展的手工活动为素材,不仅体现了地理实践力与学科知识考查的有机结合,还体现了学生对劳动精神的追求。第1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背景,体现了建国70年的建设成就。第5题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为背景,引导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战略的整体意图,培养爱国情怀。

2.聚焦基础、主干知识,体现多年积累,提升思维品质。

围绕地理概念、原理与规律等主干知识,突出考生对地理的“理”的理解、应用与分析的能力考核。试题涉及如比例尺、中国疆域、气候影响因素、河流水文特征、简易天气图、等值线等诸多基本地理概念、基本原理。比如选择题第2、6、7、11题。这些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规律是解答地理问题的基础,也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是地理知识体系中的主干。

3.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际,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试题关注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学生发展素养要求,凸显核心素养考查,尤其关注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例如第1题,“点亮中国”的宫灯素材,渗透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现了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例如第4题,结合机场建设的实际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地理规律,同时在考查学生在图像信息分析处理的同时,渗透地理实践力的考查。

例如第8题,通过地租统计坐标图,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看待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国家通过政策保障农业用地,从而加深学生对人地协调观的理解。

(二)综合题。

1.试题素材选择视野开阔,彰显地理育人价值。

36题以“中国与东南亚山水相连,人文相通,跨境合作不断深化”为试题素材,从地理视角关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精准扶贫”等重大时政热点;40题以“古往今来,社会关怀是一个重大议题”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将所学地理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渗透学以致用的学习理念;41题以“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为情境素材,体现北京特色,绿色发展(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强化家国情怀。

基于试题素材的选择,综合题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用地理知识、地理思维等关注国际、国内的重大时政热点,关注身边的现实问题等,体现地理试题的思想性、时代性与生活性,彰显地理的育人价值。

2.试题设问多角度多层次,强化学习过程方法。

36题以“中国与东南亚”这一区域为情境,设计四个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问题,突出描述与阐释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过程与方法;阐述区域合作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与方法等等,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与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的考查。40(2)题设问“描述德国老龄化人口密度的分布特征,例举人口老龄化对该国可能带来的影响”,强化获取和解读地理图像信息的过程与方法;描述地理事物分布特点的过程与方法等,突出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素养。41(1)题设问“概述沈阳和大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共同有利条件”,突出阐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条件的过程与方法、阅读文字信息的过程与方法等,突出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考查。

3.试题突出考查主干知识,关注地理学习积累。

地理试题注重对基本概念、原理等主干知识的理解及其应用能力的考查,注重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等,关注学生课堂学习所得,搭建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地理概念是地理学习的基础,也是考查地理其他内容的基础,突出地理概念的考查也体现了试题的基础性。综合题涉及到的地理基本概念有36题的地震、农产品,40(2)题的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41(1)题的高新技术产业等等。基本原理包括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高新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人口老龄化的影响等等,突出了地理内容考查的综合性、实践性等。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三

中华文化是各族同胞在长期的共存、交流、冲突中共同创造的。我们在试卷中设置了主题为“中华民族”的第37题,要求学生从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角度论述“多元一体”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引导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理解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文明区域不断扩大、民族联系不断加强、同时多元文化的内涵也不断丰富。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自信心,也有利于增强民族团结,巩固多民族国家。

2.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外交的潜在价值。

15世纪起,中国和欧洲国家先后出现了大规模的远航活动,即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在以往的史学体系中,往往强调后者在客观上的积极作用,即助推了资本原始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同时,地理大发现又使欧洲人借助快速发展起来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抢夺殖民地,最后,其结果,形成了以欧洲人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欧洲成了世界的中心。相比之下,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却没有为中国获取到即时的经济利益,错失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机遇。其结果,不仅没有让中国保持住明朝初年领先于世界的地位,反而为近代的屈辱历史埋下了祸根。然而,海外华人却并不这样看问题。近年来,不少西方学者也对郑和下西洋的课题颇感兴趣,继以前提出“中国人率先发现澳洲”的观点后,又提出了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船队发现美洲的观点。更重要的是,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变化已经清楚地展示,西方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在构建世界秩序方面已经显示出局限性,片面追求价值观输出,动辄以武力打击作为处理国际事务的手段,带来的往往是更大的动荡。多元的世界呼唤着多元的理念和行事方式。基于这些考虑,命题组把“大航海时代”定为试卷中具有“翘尾巴”色彩的末尾大题,通过补充大量阅读材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引导学生深挖中国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的内涵,强调郑和船队实际上向世人提供了一个范例。这个范例,不仅成为当代中国推行和平外交的一笔财富,其所展示的不同文明可以和谐相处、兼容并包的精神,也为当今世界新秩序的构建提供了中国理念和中国智慧。

3.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一,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如第19题《马关条约》,表达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决心;第35题漫画“在远东”,体现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作出的重大贡献;第38题“租界见闻”,发掘乡土历史资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怀。

其二,呈现中国人为追求国家富强的曲折历程。如第16、17、21题,第23题,第28题,分别体现了晚清时期、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与改革开放时期,为追求民族独立、实现强国之梦所做的努力。

其三,倡导依法治国、追求平等的现代理念。如第36“罗马法”一题,展现了古罗人马依法治国、追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第34题体现了近代中国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

4.注重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查。

突出命题的情境设置与问题立意导向,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是近几年来上海高考历史命题的一个重要思路。今年的第36题,以一个“问题意识”(古罗马的奴隶是否被排斥在对象法律之外,不具有任何权利?)为情境,引导考生通过对课外史料的分析,对教材的结论展开反思,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创新精神。此外,第39题,关于全球化这一当今世界的热门话题,至今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试题通过引导对这一话题的讨论,考查了学生从多角度、多元地、批判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四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20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增长39.30%,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1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10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25分。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流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图7。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候、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

——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10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苏德战争爆发后,开辟第二战场成为苏、美、英三国外交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英国极力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它的战略是首先保卫大不列颠的安全,维护其海上运输线。而只有控制住北非、地中海和中东地区,英国才可能实现其上述战略目的。这其中,北部非洲的战略地位极为重要。谁控制了北非、苏伊士运河和直布罗陀海峡,谁就掌握了地中海这条重要的海上航运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利比亚是意大利的殖民地,毗邻的埃及受英国控制。墨索里尼为实现其建立“新罗马帝国”的梦想,极力要把英国势力赶出北非和地中海。1942年6月,德意军队越过埃及边界,向亚历山大港和开罗逼近。由此,爆发了阿拉曼战役。

——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曼战役爆发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阿拉曼战役的意义。(6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刘源张(1925~),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20世纪50年代,留学美国的刘源张冲破美国政府阻挠回到祖国。回国后,他投入到工业化建设中,将所学的质量管理理论方法运用到生产实践,影响很大,被称为“工厂大夫”。1976年后,他倡导并积极推动建立严格的全面质量管理制度,在第二汽车制造厂等企业所取得的经验,经国务院采纳在全国企业推广,产生重大影响。1989年起他主持了“中国工业生产率管理理论和方法研究”项目,提出工业企业定额制定准则,在企业应用中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他提出的有关质量管理的理论曾获奖。他参与了国务院颁布的《质量发展纲要》的起草和定稿工作,该《纲要》明确规定:“推动建设质量强国”。

——摘编自方莉等《少壮常怀强国志华巅犹抱济时心》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源张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源张、李四光等先进人物体现的时代精神。(7分)。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五

高考化学试题已经露面,笔者看到试卷的第一反应就是选择题考查的比较新颖,但实际选项比较明显,大题的难度也很平常,没有明显的坡度。试题的难度与和相比较基本持平,试题整体特点分析如下:

1.选择题仍然以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但是考法新颖,例如:第9题考查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第10题考查缩聚反应及有机高分子材料。

2.主观题以考查能力为主要方向,同时在考查问题的方式上力求综合。例如:第25题仍然是有机推断题给出的信息有两个,第一个信息比较陌生,第二个信息是常见的羟醛缩合;26、27题主要考查无机原理综合,28题的实验探究考查背景为三价铁与碘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考查方向与一模、二模极为相似,学生得分并不算太难。

总体来说,这是一份有一定区分度的试卷,一份有利于考生发挥出自己正常水平的试卷。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孙一夫。

1、命题难度难度略降,难度分布与相似。

难度略低于14年,中等难度题目为主,高难度题目集中在非选择题个别考点。这样,基础薄弱的学生也能得到不错的分数,同时也能区分出特别优秀的学生。而从往年的生物高考分数段来看,30%以上的孩子集中在60-70分数段也证明了这一观点。

例如选择题方面,难度集中在第3、4题,第1题免疫学的基本知识、第2题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第5题基因工程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步骤,难度均比较低。

2、考察核心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不考察偏难怪,试卷大气灵活。近年来北京市命题的特点比较鲜明,内容的考察与考纲的要求相符,但命题灵活,综合性较强,死记硬背的孩子并不会得到很高的分数。命题侧重理论联系实际,应用型题目占比重大。例如29题探索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以实验探究为背景,又贴近生产生活实践。

3、考察灵魂四大能力的考察。

能力考察方面,理解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依旧是考察重点。14年的高考试卷理解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考察分数最多,但失分率最多的环节在获取信息能力,的高考命题延续了这一特点。

高考大改的前夕,整体追求的是平稳过渡,希望的考生能够夯实基础,注重能力培养,在16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物理短评。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赵玮。

今年北京高考物理卷具有以下特点:整体试卷稳中有升。试卷结构、题型与往年保持一致,考察内容仍然以力学、电磁学主干知识为主,但试卷难度有所提升,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要求有明显提升,问题情境新颖,紧密联系生活,设问角度更加灵活。如选择题的18题、20题、计算题23题和24题。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六

从卷面看,各模块的考查特点如下:

1.基本概念:分值比较稳定,考查仍然侧重基础知识,难度不大,考点主要集中在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

2.基本理论:较2016年分值有所下降,重难点的考查基本不变。在掌握核心知识点的基础上,熟练运用。

3.元素化合物:分值与往年稍有升高,知识较零散,在理综试卷中的考查综合性很强,是探究题的基础,为避免知识漏洞,需要形成知识体系并加强综合应用。

4.有机化学基础:分值提升较大,比往年多了一道选择,2道选择和1道推断大题,选择题与图像或者键线式有关,考法传统但是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图像信息的转化。有机推断难度较大,中间陌生信息学生比较少见,另外,最后一道有机合成嵌套进有机推断流程图且限定步骤考察,若反应物d和f推断不出来,则无法解题。

5.化学实验基础:实验的分值稳定,比重依然很大,素材常见,注重化学学科思想的考察。考察形式是选择题、流程题和实验探究题,需要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和一定的学科思想。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七

本次英语卷所有语篇均取材于原版教材、书报,不仅语言地道,且尽可能还原英美国家的真实场景,使考试所用语言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用语相一致,最大程度保证测试的公平性与客观性。

同时,英语卷注重综合考察考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要求指向明确,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1、语法:为了充分体现语法知识的语用功能,全面了解考生活用语法知识的能力,在坚持“基础、常见、实用”的考核原则上,今年继续突出语法知识在语境中的应用。此举旨在避免语法知识考核中机械、孤立的考核方式可能带来的弊端,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并期望能够对目前语法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过繁、过细、过度的现象有一定的反拨作用。

2、词汇:今年的考题继续考核学生对于词汇的词义、词性的基本掌握,对于兼类词的灵活运用以及词汇在语境中的词性变化亦有要求,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关注一词多义,利用真实语境进行教学。

3、阅读:除了考核学生对文本的基本理解以及上下文内容推断外,今年的阅读语篇题材关注社会热点,紧靠日常生活。其中,展现母女亲情的诗歌阅读、对于全球气候变暖的深刻反思、使用社交媒体时的个人信息保护以及电梯左行右立反而带来问题等等话题都可谓相当地“接地气”,也能开拓学生眼界。这些阅读语篇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适当选用各种英语题材进行阅读教学,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焦点,鼓励学生进一步拓展课外阅读,增加阅读输入量的总体要求。

4、简答题:除了考核学生对基本信息的获取能力外,今年的考题继续注重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利于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阅读能力和归纳、表述等能力。

5、汉译英:除了常规考查学生的基本翻译能力之外,如单词拼写、词汇搭配、句型运用等要素外,今年的考题侧重关注中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英语的习惯表达,尤其重视中英文表达上的文化差异。有利于引导教师平时在教学中注重知识与能力训练的同时,特别关注汉英表达差异,使英语表达更地道。

6、写作:今年的图表型作文依托“研究性学习”的背景,不仅考察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也要求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有利于引导教师把测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品质结合起来,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展示舞台。

三、试卷讲求思想性、实用性。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八

第一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分为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三个部分。与2017年保持一致,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都是必考。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原文论证以及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阅读材料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一文,适合高中毕业水平考生的阅读和理解。3道题考点各不相同且指向明确,第1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第2题考查分析原文论证的能力,第3题考查综合文中信息进行推断的能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阅读材料是阿成的小说《赵一曼女士》。选择这篇材料作为高考文学类阅读材料,追忆了革命先烈,彰显了爱国精神,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导向意义。第4题作为客观题,考查的综合性较强,涉及到文章内容的理解,也涉及到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第5题考查文中关键句子的含意;第6题考查艺术特色的鉴赏。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为实用类文本阅读,它是包含图表在内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目的文本注重真实性和实用性,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目的性非常明确,文本材料总要基于一定的逻辑进行谋篇布局。学生在阅读时,应该认识到文本背后的逻辑架构,对其行文内容进行分析。

从2017年实用类和文学类阅读变成必答题的华丽转身之后,今年的实用类阅读题在保持去年面貌的基础上,又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分值上来看,虽然总分依然是12分,但却把5分的多选变为了3分的单选,多出来的两分加在了主观题上。和文学类阅读12分的主观题相比,可以看出实用类阅读的特色是主观客观并重,既要求学生能够了解文体的基本特征、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原文内容,也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论证和表达能力。

2018年全国卷实用类阅读在选材上和2017年相似,都具有实际性和科普性,变化在于去掉了图表,用的是文字材料,更注重学生的文字阅读功底。

总的来看,今年全国卷的实用类阅读题,仍偏重于对材料本身的分析和理解,材料本身清晰简明,总体上通俗易懂,不难把握。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九

我们现在常说“创新”,创新驱动、创新发展,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以创新为最高考核指标。那在我们的文学艺术领域里,我们的国粹瑰宝经典巨著《红楼梦》中,也有一场创新大赛。

说大姑娘元春要回家省亲,大观园斥巨资翻修整新,其中跃水而立的一个亭子需要招标冠名,有人想直接引用欧阳修名句“有亭翼然”中的“翼然”一词;元妃和宝玉的亲爹贾政,则建议借此亭“压水而生泻于两峰”的特质,取“泻玉”为名;但最终男主宝玉力创群英,以“沁芳”二字夺冠中标。

“沁芳”之名好在哪呢?我想其核心要素均浓缩在这一“沁”字。

见文生义,三点水一个心。在宝玉心中,女人是用水做的,远比“须眉浊物”之男性更具神性、灵性与真情。而整部《红楼梦》就是一幅女性群像的壮丽画卷,以对女人不同特色真善美的讴歌来暗喻鞭笞封建男权礼教的假丑恶。

而提及群芳之首林黛玉,我们都知道书中描述她是绛珠仙草还泪而来。

《红楼梦》艺术创新的伟大之处也在此着墨,神瑛侍者、绛珠仙草、女娲补天留下一块无用之石,曹翁明暗之间,或恣意拈来神话故事,或隐喻表述因果哲意,这一切,都聚在一“水”中。

以水润群芳,以水沁真情,以水迎家姐,这是“沁芳”之一好。

其二,据原著所述分析,沁芳亭的位置介于怡红院和潇湘馆之间,又在蘅芜苑和潇湘馆之间,也就是说,它在宝黛钗的必经之路上,或者说它是红楼三主彼此相聚的核心路线图。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十

表盘上有三把旋转的剑。

时间的小脚丫。

跨越在滴答的声音里。

我看见。

马路上奔驰的公交车。

曳着长身躯划过清晨。

像一道闪电。

带走奔跑的四季。

还有一天生活的开启。

长椅上两位白发老者。

两个酒窝嵌在笑颜里。

晨昏到日暮相伴几春秋。

我看见。

他们的故事。

像一道闪电。

划开历史的门。

我发现他们的幸福。

很相信天长地久。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十一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关于大豆的记载。先秦时期,大豆栽培主要是在黄河中游地区,“豆饭”是人们的重要食物。《齐民要术》通过总结劳动人民长期的实践经验,认识到大豆对于改良土壤的作用,主张大豆与其他作物轮种。唐宋时期的文献中都有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备种的记录,大豆的种植推广到江南及岭南……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豆制品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

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最初作为饲料或绿肥。19世纪60年代,豆腐在美国开始被视为健康食品。19世纪末,大豆根瘤的固氮功能被发现,在美国干旱地区推广种植。至19,美国已经拥有280多个大豆品种。1931年,福特公司从大豆中开发出人造蛋白纤维,大豆成为食品工业、轻工业及医药工业的重要原料。1954年,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种植面积超过一亿亩。大豆在南北美州都得到广泛种植,美洲的农田和中国人的餐桌发生了紧密联系。

——摘编自刘启振等《“一带一路”视域下栽培大豆的起源和传播》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历史上种植利用大豆的特点和作用。(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豆在美国广泛种植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物种交流的积极意义。(5分)。

41题第一问,实际上有两个小问:种植特点和种植作用。

我们来根据标准答案来对答题要求来进行一个探究。

根据“猿题库”软件和百度题库软件及学霸等软件上提供的答案,41题第一小题标准答案有如下特点:

(1)我国人民最早种植、驯化。

(2)种植范围从中原推广到南方,种植范围广。

(3)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4)农书,对劳动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推广,政府的推动。

作用:

(1)民众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

(2)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是重要的备荒物资。

根据41题第一小题的标准答案,首先学生在做“特点”这一小问时要从材料中“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中就有大豆的记载”这一句中提炼和概括整理出答案所写的“我国人民最早培育,驯化”这一层的关键信息。

然后根据材料中“先秦时期,大豆种植主要在黄河流域和唐宋时期相关文献记载的江南岭南地区的推广种植”这一段话中提炼和概括出答案所给的“种植范围从中原到南方,种植范围广”这一信息。

继而从“《齐民要术》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总结……到朝廷调集大豆送至南方救灾……推广到”这一段话中提炼和概括出“中国古代大豆种植受到相关农业书籍的经验总结和政府的号召推动。”

从“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大豆制品都是中国人喜爱的食物”这一句可提炼和概括出另一条答案“开发出各种豆制品”。

学生在做“作用”这一小问时,也要首先从“送到南方救灾、备荒”等相关材料中提取出大豆在中国古代是作为“备荒和救灾用品”而发挥作用的,继而从“从古至今,各式各样的大豆制品……提供了人体所需的优质植物蛋白”这第一段材料的最后部分提炼和概括出答案所要求的“是中国古代人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更合理。”

材料所给的信息是充裕的,关键是要学会提炼概括和联想。这里面,当你看到材料中说到“中国是大豆的故乡,甲骨文就有大豆的记载”时,马上要能提炼和概括出:中国是最早种植和驯化大豆的国家,概括出之后还能要从脑中联想出相关史实论证:

比如“发达的中国古代农业”,还有“五谷”中的菽就是大豆,这两条相关知识来佐证材料。还有要从一般特征中归纳整体特征。

比如材料中提到“《齐民要术》通过对劳动人民的总结……到朝廷……推广”,这里要知道,《齐民要术》这本书只是一部相关农业的代表,因为我国古代的但凡是科学性著述,基本上都是对于当时和前代相关领域的总结,《齐民要术》这本书出现在题目材料中,其实是想说明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相关农业典籍对于材料中大豆种植的推动。还有,看到材料中的“救灾”,要的明白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豆是可以作为救灾备荒物品而大面积推广的。

另外,要注意问题中的主语和宾语都分别是谁,比如41题第一问的第二小问,问作用,这时候你得要知道:这里面有一个时间限定——中国古代,主语是大豆种植,宾语则是中国古代社会还有中国古代社会的人,所以它这一小问完整的问题应该是“在中国古代,大豆种植对于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的作用。”还有要注意答案与答案之间的一个相关逻辑性,人家标准答案里面是先指明了“大豆以及相关豆制品是中国人民重要的食物来源,使中国人的食物结构合理化”,然后才说明“是重要的备荒物资”,这里面是有一定的逻辑的,假设一个食物你连吃都不吃,你怎么指望储藏起来当救济粮,你怎么不储蓄干草给人吃呢?这就是:答案与答案之间的一个相关逻辑性,其实就是应该有的一个答案的先后顺序。

我们再看41题第二问,标准答案为:

(1)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2)大豆是一种优良的作物,适宜种植。

(3)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首先,作为一个古老的东方作物能被引入美洲,肯定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地理大发现之后,新大陆和旧大陆之间的物种流动,不要光记着从美洲来的草泥马,番茄、苞米棒子(玉米)、辣椒、烟草、梅毒,也要记着旧大陆也能把咱们这边独有的物种带到美洲,比如“流感”、“天花”、马匹、战犬,还有各人种以及他们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作物。

还有材料最后说道:“美洲的农田和中国的餐桌发生联系”,这明显的就是用世界市场还有全球化的相关知识来回答,我们知道新航路的开辟标志着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彻底形成,但是不管是新航路开辟还是现代全球化浪潮,我们都可以用一个世界市场的历史语言来予以回答,所以标准答案为“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世界市场的推动。”。

像这第一条的回答,就需要进行一个知识性的联想。大豆能从旧大陆的古老东方出发在陌生的新大陆落地生根并发展壮大,除了人类对于它的引入和种植也与其自身的容易养活的特性相关,容易养活,如果用专业术语就是答案中“大豆是一种优良的作物,适宜种植。”这个答案用的也是推理法,不好活根本不可能得到大面积推广。

第三条答案基本是出于对于材料的总结,是对材料中提到的“1765年,大豆引入北美,……做饲料和绿肥”,他表述的意思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大豆在北美做饲料和绿肥,随后材料中提到“19世纪60年代……做啥啥啥”,“19世纪末……做啥啥啥”一直到1954年,大豆在美国做啥啥啥,时间跨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别的不说,至少是科技在进步吧,所以第三条说道“科学技术的进步,大豆的用途得到广泛开发”。

总结:历史大题中,对于归纳材料式的答题,一定要有语言的概括性,史实的精确性,知识的发散性和联想性,还有段落性和分条性,如若不然,学生的答题是偏离高考要求的,当然,段落性和分条性好解决,这基本属于格式问题,不像前面的问题,属于思维问题,需要对学生进行一个长期的训练和持续的要求。

各位考生要切记:高考是有相应的答题要求的,切不可将自己平时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养成的不符合高考的答题要求带入高考答题中,否则,吃亏的只能是自己。从现在起,树立符合高考要求的解答历史大题的相关思维和模式,时间还来得及。

高中历史事件记忆小技巧。

高中如果你想要学好历史,找到一个好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学习历史并不是你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的,他需要我们各方面知识的综合并且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才可以把历史学习好。学习历史有很多知识也是需要我们去理解的,并不是死记硬背就可以学会的。

学习历史的时候,你上课的时候一定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笔记、然后对于老师已经讲了的知识你要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比如说学到了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了解,然后把我们要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和影响等,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方便了我们的记忆。

平时我们也可以多阅读一些课外书,做到理解记忆。有时候书本上的知识并不是全部,所以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些历史课外书,这样可以更好的增长我们的见识,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历史课文。

其实学习高中历史还是需要我们来记忆的,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的对已经学过的知识不断地记忆和思考,这样可以增加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还可以锻炼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我们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涉及历史,我们就可以马上想起他是有什么历史知识有什么背景。

我们也可以针对历史问题里面会出现的一些比较多的问题,做一个合理的整理,我们可以把教材中哦哦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整理出来,这样会更好的方便我们去消化去学习和记忆。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十二

他因上谏而得到男人的最大耻辱——腐刑,他已不是男人,可他却以男人的执著,拖着耻辱之身,探陈胜之兴衰史,访秦王的音乐,踏遍神州五十载,抱定“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执著,以屈辱之身写了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在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史上留下灿烂辉煌的一页,发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

“忠诚”的季节。

他因家破人亡、国家沦陷而沦为亡国之人,他的忠诚面临巨大的考验,金兵的威逼利诱煎熬着他的忠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验证了他的忠诚,他懂得“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他以一颗忠诚之心,著成了零丁洋畔一座不朽的丰碑,千百年来仍叩着人们的心灵!

先人的答案让我心潮涌动,当代人的答案也同样让人心血来潮、风起云涌。

“爱”的季节。

她是一名普通的医师,可她的爱让一间四壁漏风的竹屋成了全天下最温暖的医院!她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她在偏僻的小山村入不敷出,十年如一日地播散着爱的种子,奏响着爱的乐章,面对大城市的高薪与村民的“您走了,我们怎么办啊?”,她毅然选择了后者,她牺牲小我,成全别人的爱感动中国,永垂不朽!

“无私”的季节。

她是蝉联、世乒赛、奥运会、世界杯女单冠军的大满贯得主,世界第一的宝座也已坐得“生疮”,她本可以光荣退休,以免自己状态下滑,但她没有,她知道国家还需要她,她留了下来,随同其他选手一起前往萨格勒布,她已28岁,却用无私普(谱)写着神话,尽管曾经的釜山让她失望,让她跌入低谷,备受非议,但她仍用一颗无私之心,为祖国的荣誉而战,倾尽心血,为祖国大厦添砖加瓦!

雷(鸣)阵阵,吓不倒我追求真理的执著!阴雨绵绵,浇不灭我心中的热火!青山寂寂,锁不住我万里爱之梦!江水澌澌,淘不尽我无私千行泪!

愿春风无限,吹绿“执著”“忠诚”“爱”“无私”的季节!

现场评分:内容14分+表达18分+发展7分=39分。

误区警示:

这是一篇“看上去很美”的考场常见失误作文。

从结构上看,作者采用“总—分—总”的形式,开头即开门见山地点题:“绚丽多彩的春,奔放热烈的夏,深沉内敛的秋,冷静严谨的冬,你会挑选哪一个季节?”接着分别以小标题的形式分四层逐层展开:“执著”的季节,写司马迁以“屈辱之身”“发出永不低沉的生命绝唱”;“忠诚”的季节,写文天祥“以一颗忠诚之心,著成了零丁洋畔一座不朽的丰碑”;“爱”的季节,写“感动中国人物”“她”“牺牲小我,成全别人的爱”;“无私”的季节,写大满贯得主“她”“用一颗无私之心,为祖国的荣誉而战”。文章最后以“愿春风无限,吹绿‘执著’‘忠诚’‘爱’‘无私’的季节”一句收束全文,呼应开头。表面上看,文章似乎处处扣紧了题意展开,还给人一种符合题意、中心突出的印象;但实际上,这篇文章却是典型的牵强附会、骨肉分离、经不起哪怕是稍微推敲的失误作文。

所谓“牵强附会”,是指司马迁诚然“执著”、文天祥诚然“忠诚”、“她”和“她”也诚然“爱”和“无私”,但可惜的是,这四人的个性特征与“季节”并没有必然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就“季节”的题意而言,无论写自然之四季,还是喻指人生、社会之“四季”,都要考虑到“季节”的本质特征是否合理,否则,任何不顾“季节”本质特征的引申和拓展都是牵强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

所谓“骨肉分离”,是指即便作者对“季节”的解读(“执著”“忠诚”“爱”“无私”)能够成立,但仅仅简单地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将自以为成立的观点粘贴切标签式地“突显”出来,然后生硬地拼凑出所谓的事例,这种写作方法是不足以将文章的观点与材料(事例)合理、完整地合二为一的,相反,只会带给人“骨(观点)”“肉(材料)”分离的感觉。

因此,一篇成功的考场院作文,除了要对题意进行正确的把握之外,还应当充分注意的就是“牵强附会”和“骨肉分离”:即一方面要紧扣题意确立自己的观点或写作中心,另一方面还要让所列举的材料(事例)与自己的观点或写作中心有机地的结合、融合,而不是相互游离,互不相干。

高考及评析(优质13篇)篇十三

“请同学们以‘翅膀’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在40分钟内完成,马上开始!”语文老师的话音还没落,教室里就嘘声一片。翅膀?要怎么写呢?我顾不上其他,大脑飞速地旋转起来。

“唉,平时看了那么多,怎么全都记不住了?”只听见同桌在唉声叹气。望望其他的同学,大家都差不多嘛,有的不是在‘抓耳挠腮’,就是在‘低头思乡’。”我呢?一点进展也没有。

“……翅膀,可以让鸟类飞上蓝天,不过光有一对翅膀是不够的,还要有……”不好,生物老师的话怎么冒出来了?这个到底要怎么写?我脑子里一片混乱。

“对了,就写……”“‘飞翔’的‘翔’字怎么写?”同桌那该死的声音飘进了我的耳朵。“不好!灵感没啦!”我瞪了他一眼,那一眼一定瞪得他毛骨悚然,不然他怎么会连眼睛都没来得及眨一下就把头缩回去了?不过事已至此,灵感是找不回来了。

后记:其实,每个人都因有一双翅膀,可以换一个角度,来看世间万物。思路也一样——所以,我写了这篇作文,这一定换了一个角度,因为我给了自己一双翅膀!

【误区警示】。

误区点击:。

本文是一篇三类偏下的考场作文。作者能围绕“翅膀”来写作,且用一个后记来再次明确扣题,所以文章扣题还是比较好的。文章按时间顺序写作,结构清晰,有头有尾;文中对人物的神态、心理描写也还具体、生动。总之,本文符合三类作文“中心基本明确、感情较真挚;层次清楚、结构较完整”的要求。

但是,这篇作文的问题也是突出的、典型的,其主要问题是:

1.立意的高度不足。文章虽然是围绕“翅膀”写作,但只是表面扣题,“翅膀”是什么,含义为何,从文中却看不出来。

2.内容较空泛。因为作者对“翅膀”理解不到位,文章的写作重点显然偏离题目要求,写作者及其同学关于“翅膀”这个作文题目选择什么来写,似乎与题目要求揭示“翅膀”的比喻义、象征义相去甚远。这就跟“万能造句公式”(老师叫我用xx词造句)犯了同样的错误。

此外,还有个别语病。综合各种因素,最后判为三类作文的下档分。

点石成金:。

修改这篇作文,一是要提高立意,写明“翅膀”是什么,含义为何,让读者一目了然;二是言之有物,选择典型有说服力的材料来揭示“翅膀”的比喻义及象征义,并加以总结提升;另外,在语言表达上也要适当润色,使文章富有文采。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计划(模板23篇)

    教学工作计划不仅是教师的工作规范,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方针。只有合理的教学工作计划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请大家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这些教学工作计划范

    产后康复师个人工作总结(精选16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进而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1.女人爱美,就找舒美。2.要美丽,

    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心得体会(专业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优劣势的反思,可以提高自我提升的效果。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案例。经过两年多的教学,不断的参加不同培训和听

    货物买卖合同标准版(热门16篇)

    买卖涉及到信息的传递和市场的竞争,买家和卖家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意识和谈判技巧。在买卖中,我们应该理性消费,避免冲动购买,以免造成浪费。甲方(卖方):合同编号:

    生物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大全(22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加深对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改进和优化。小编整理了一些有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学生学期的自我评价大全(20篇)

    在进行自我评价时,我们需要思考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的敏捷,以及与他人的相处等等。希望下面的自我评价范文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路。

    九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电子书范文(16篇)

    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九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本

    调查情况报告(优秀14篇)

    通过情况报告,可以全面了解某个情况或事件的发展经过,进而制定相应的措施和计划。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情况报告,我们在这份报告中详细介绍了最新的情况和进展。

    人教版初一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22篇)

    教学工作计划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时数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材使用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考试成绩好演讲稿(热门16篇)

    演讲稿是演讲者在演讲前准备的重要内容,它包含了演讲的主题、结构、论据等要素。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演讲稿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用言语影响和感染观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