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琉璃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

读后感是我们对阅读体验的总结和反思,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上的启发和参考。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一

鲁迅曾说,“不读《老子》,不知中国文化”。这无疑是对老子高度的赞誉。的确,老子作为一代伟大的哲学家,用短短五千言,道出了世间万物的奥秘,展现了人生别有洞天的崇高境界。欲言其言,先言其人。同孔孟一样,老子被奉为中华文化史上的圣人,在2000多年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时至今日,他的一些思想还一向被我们实践着,追求着。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老子思想精华的凝聚体。它告诉我们,凡事要取法自然,仅有取法自然,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摆脱痛苦与烦恼;它告诉我们,“一”为万物之始,得“一”便可得所有;它告诉我们,祸福相扶相持,无中能够生有,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它告诉我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成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要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它告诉我们,“功成身遂”,应对成功,应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不要迷失自我?老子以其文约义丰的短短五千言,教给了我们道的哲学,教给了我们处世之道,教给了我们治国之道。

老子教诲我们要辩证的看待事物,宇宙间的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对立中存在,在对立中发展的。在必须条件下,事物是能够互相转化的。正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如果世人对于美、善的认识改变,那丑与恶的标准也就变了,正如难易相对、长短相对一样。所以,世间没有绝对的真善美,也没有绝对的假恶丑,有时,不好的事情不必须就是坏的,换个角度思考,也许另有一番天地。

老子还教诲我们物极必反,所以,强者要学会收敛光芒,以弱者居之,正如“将欲翕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自居于弱势、静态而坚持一种弹性,促使敌对一方向膨胀、夸张发展以至成为脆弱,即产生盛衰的对转,这也就是“强者下,弱者上”的道理,强者鹤立鸡群,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而弱者则不然,所以,人要学会收敛自我的光芒,学会韬光养晦。

老子还教给我们成功之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成就大事业,要先从身边琐事做起,持之以恒,向目标努力。即使困难重重,暂时无法到达目的,也别气馁,老子告诉我们“大器晚成”,再接再厉,终会成功。应对成功,要明白“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下之道”,不要迷失了自我。如果努力了,却没成功,没关系,老子告诉我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能够长久”,“知足之足,常足矣”,正所谓知足常乐。

老子还教诲我们,做事学会“慎独”。“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千万不要以为自我做坏事别人看不见就没关系,须知,大自然是公平的,不是不报,而是时候未到。

对于处世,老子还教诲我们要“不盈”、“不争”、“致虚极,守静笃”,“柔弱胜刚强”。做到“无为而无不为”,不特意去作某些事情,依事物的自然性,顺其自然地去做,做到取法自然。

关于《道德经》,老子还教给我们很多,如人际关系方面,告诉我们“善者,不善人之师。不善者,善人之智。不贵其事,不爱其智,虽知大迷,是谓要妙”,善者能够做我们的教师,不善者能够教给我们智慧,学会应对善者与不善者;做人方面,告诉我们“上善若水”,水孕育滋润万物,却不与万物争名夺利,拥有水的品德的人才是有最高德行的人;管理方面,告诉我们“知其白,守其黑”,立足一处,眼观全局,全面研究问题。

《道德经》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巨作,这些所感所想只可是是其冰山一角而已。仔细阅读《道德经》这部智慧巨著,反复推敲其中的奥秘,展此刻你眼前的风景将会别有洞天。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二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云: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段话,用此刻的话来翻译一下,那就是:具备最好的人的禀性好象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大家所厌恶的地方,所以它的`性质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坚持沉静,待人善于真诚相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处事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有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

这是一首对水的颂歌,歌咏的对象是具备像水那样品格的圣人。它以“上善若水”为提纲,指出一个人如要效法自然之道的无私善行,便要做到如水一样谦退守中的至刚、至净、能容、能大的胸襟和气度。

水,具有滋养万物生命的德行,它能使万物得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争利,如古人所说:“到江送客棹,出岳润民田。”只要能做到利他的事,就永不推辞地做。可是,它却永远不占据高位,更不会把持要津。

俗语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的人世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所以老子形容它“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以成大度能容的美德。所以古人又拿水构成的海洋和土构成的高山写了一幅对联,作为人生修为的格言:“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

水,与物无争,谦下自处。所以老子讲,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能做到如水一样,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居善地”;心境养到像水一样,善于容纳百川的深沉渊默——“心善渊”;行为修到像水一样助长万物的生命——“与善仁”;说话学到如潮水一样准时有信——“言善信”;立身处世做到像水一样持平正衡——“正善治”;担当做事像水一样调剂融和——“事善能”;把握时机能做到像水一样及时而动,随着动荡的趋势而动荡,跟着静止的状况而安详——“动善时”;再配合基本的原则,与物无争,与世不争,那就永远没有过失了。

在中国古代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中,水都是重要的体道之物。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为水总是处于一种变动不居的状态里。苏轼也说:万物皆有定形,惟有水随物赋形。”

老子讲了一连串人生哲学的行为大准则,如果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就是完整而完善,实在太难了。除了历史上所标榜的尧、舜以外,几乎难得有一完人,。可是,如果我们具备一项这样的美德,也就能够名垂千古了。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三

一个故事,如果能写出来,为什么还要拍成电影?如果要拍成电影,为什么又要去写它?这个双重问题看似无聊,其实不然,它正摆在我的面前。我产生写这些“故事”的念头时,还不知道自己会成为一个电影导演。如果说我拍了一些电影,那是因为我无法把它们写出来。如果说,我真的以某种方式把它们写了出来——如同你们将要读到的那个样子——那只是为了能把它们拍成电影。

所以说,这些文字不是从我的电影中“抽”出来的,它们在时间上先于电影,可我当时写的时候就有意不把它们写成“电影剧本”。因此,没有拍摄电影所需的提示,它们一开始就完全是文学的面貌。这些文字本身及其所承载的东西——人物、场景和言语——必须早于电影的拍摄,尽管只有电影才能完整地把它们展现出来,因为人们从来不会根据空气来拍电影,拍电影总要拍一些东西,无论是虚构的还是现实的。现实的东西越是虚幻,虚构的东西就越应该基础扎实。然而,尽管受“纪实电影”这种方式的诱惑,我还是要坦诚地说,情节剧或私人日记等形式不合我的口味。这本书中的“故事”,正如这个词所指明的那样,应该依靠自己虚构的力量来站稳脚跟,虽然它有时也会从现实那里借鉴甚至盗窃某些因素。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四

今日偶然读《老子道德经第八章》后有感颇深,便与之分享!

善为何物?难于言说,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说。

水乃平常之物,举目所及,比比皆是。水虽平凡,却蕴含非凡智慧和品性,远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为也,地球,亦水所为也,万物生长,皆赖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馈。水,恩泽万物而不事张扬,惠及众生而德行谦卑,总往低处流,总往底下钻。

水,不与万物争,不与人计较,你进,她退,你挤,她溢,能屈能伸,看开,大气,超脱,逍遥,故无诟病,少非议。

水,形易变而性难变。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状,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状,倒锅里而成锅之形状,外形虽成了别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我的品性,放弃该放弃的,坚守该坚守的,外圆内方,灵活自如。

水,看似无力,实则有力,表面软弱,内心坚强。坚硬易折,柔软耐久。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以柔克刚,以软胜硬。

低调,不争,适应,柔韧,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谓道,水即是。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五

老子的“道”,其实并不像很多人说的那么玄乎,它是指:物质世界及精神世界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自然规律。关于“道”是物质还是精神之争,是肤浅的,属于表象范畴。

所谓自然规律:它是自然界的运行法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运动形式。人们只能经过实践认识它,利用它,却无法改变它,否则,就会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如: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医生只能看病,不能救命,若能救命,普天下的医生岂不都成神仙了但有很多人并不明白这一点,或不愿相信这个简单道理。异常是很多古代帝王,迷信江湖术士,服用什么“灵丹妙药”,妄图长生不老,结果中毒身亡,反而枉送性命。

“对立统一”,是事物存在的自然规律,也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观点之一。所谓对立统一,不是单个事物的对立与统一,也不是事物简单的一分为二,而是无数对立的事物交织在一齐而相互依存、影响、变化、转换,构成了动态的、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基础。

“物极必反”,是事物运动的自然规律。是老子反复强调和证明的又一观点。如:钟摆,您说它是在左边右边中间不好说这是因为我们所看到的钟摆,只是它在某一时段的位置而已。事物如钟摆,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只是它在某一时段运动中的表象。由于事物受自身及相关因素的制约,只能在必须范围内运行,所以,——物极必反。人们由此误以为,不偏不倚,“中庸之道”才是至理,殊不知“中庸”只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某一时段的短暂现象。试问古往今来,有何人、何事、何物,能永远坚持或停留在“中庸”之上呢没有!也决不可能有!

“失衡而动”是事物动因的自然规律,是宇宙的原动力。大家明白:事物都是运动的,但为什么要动恐怕就很少有人明白其中原因了。近代科学研究发现:物质是无限可分的,我们今日所看到的物质,事实上是无数物质的复合体,从某一个体,到相近物体,乃至整个宇宙,它们相互依存、制约、影响、变化,小到元素周期,大到天体运行,甚至鸟儿飞翔,人类行走,汽车行驶等等,莫不如此:失衡——平衡,再失衡——再平衡,循环往复,构成了对立统一、五彩缤纷的美丽世界。失衡是永恒的、持久的,平衡是局部的、暂时的。物质世界如此,精神世界难道不是这样吗放眼世界:小到人际关系,大到国家政局乃至国际形势,概莫能外。

水往低处流,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水的一条自然规律。也是水在常态下的一种运动形式。但也有例外,如:水受热就会变成气体,会往高处跑;再如:水在太空能够悬浮,这是由于水脱离了地球的引力所致。上述两种现象,就不是水的一般规律所能涵盖的。由此可见:自然规律也是有条件的。同一件事物,时、空及环境改变了,规律也会随之而改变。这就是“规律”的规律了。

老子云:“道可道,十分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仅有经过自我的感官,全面认识和系统分析客观事物,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规律,而不违反自然规律,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才是人间之“正道”。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六

说到“道德”二字,真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老师和父母常常教育我们,要做一些有道德的事情,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这一点我很自豪,因为我相信我做到了。我做的道德事情是很多的,有些我不记得了,但有一些事情却让我终身难忘,记得前些日子,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和爸爸妈妈在公园里散步,我看见路旁边有许许多多的松树在那里,那些松树不怕寒冷,在这样寒冷的冬天毅然长的那样葱绿、那样茂盛。真是“大雪压青松,青松且挺直。”它们那顽强的生命力令我赞叹,令我佩服。这些松树原本长的好好的,可不曾想到的是却遭到了人为的破坏,上面出现了许多刀刻的字,我凑上去看了一番,大多数是“某某某到此一游”看着这些字我很气愤,觉得那些在树上乱刻乱画的`人都没道德精神,都是品质有问题。

想到这里我真是越来越痛恨那些人,想到了以前看过的一片文章,讲了一个童话故事,一位树爷爷因为受到那些顽皮的小朋友在身上乱刻乱画的行为,决定要惩罚一下人类,便下了一个咒语:如果 有人在它身上乱刻乱画的话,那么那个人就立刻变成一棵树,直到受到别人也在他身上乱刻乱画之后,让他也受到刀刻所带来的伤痛之后才能变回人。

所以,树也是有灵性的植物,树也会痛,而人又是如何对待它们的呢。所以,我们坚决不能那个在树上乱刻乱画的人。我决定要制止这样不道德的行为,于是,我回家后和爸爸合作,做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树木也有生命,树也会疼,人何以堪,请爱护每一棵树!”我亲手把这块牌子竖立在公园里,希望能起到作用。可是世上有那么多的树,我这区区一块小牌子却保护不了那么多的树木啊,想到这不免对那些乱刻乱画的人感到悲哀。我们人类是有智慧的、有头脑的,我们应该做到爱护树木,这是我们人类的职责所在。

光说不练假把式,从现在做起,从这一刻做起,请爱护树木,请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吧!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七

今天我刚在外婆家吃完大餐后,独自一人往家走。

走到了一个拐弯处,我突然发现一个叼着香烟的人站在角落里。月亮高高挂,月光照亮了他的身影。赤橙黄绿青蓝紫,他的发色一样不缺呀,再加上一身怪装束,我断定他是一个混混。

于是我犹豫着不敢向前,就在此时,一个小学生出现在了我的眼前。那个混混拦住了他,一只手一伸,一脸奸笑的说:“小子,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吧,大爷我没钱花,接我点钱。”看着那小学生害怕的样子,我真想冲上去一脚把他踹到东门拣菜屑去。

可一想:现在的混混什么都干得出来,一会没把他干到,自己两眼一翻,两腿一伸,跑到西方游乐世界去了,那也太不换算了吧。我就绕到回家了。

又一个夜晚,同一个地点,同一个月亮下同一个混混。这回,他拦住了一个中学生。我想,这回再也不能放过他了。正好一个叔叔从商店里出来,我急忙拉着叔叔说:“叔叔,那有个混混正在抢钱。”那叔叔听完话丢下东西,对我说了声谢谢,就冲了上去。几下就把那个混混抓住了,只见那叔叔拿出一把手铐,铐住了混混的手。这时我才明白,原来这位叔叔是警察啊!

在回家的路上,我看着月亮,觉得今天的月亮特别美丽。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八

《中华美德》这本书是我喜欢的书之一。因为书里告诉了我们很多美德,而这些我都没有。所以,我从里面学到了很多,比如节约、尊老爱幼等等。但让我深受感动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人,家里很穷。除了妻子儿女需要照顾,还有一位老母亲。但是,他却把老母亲伺候得非常好,什么好东西都留给母亲,同时还教育孩子们事事都不能让奶奶生气。所以,奶奶身体非常健康,和他们生活了许多年,而他们的家庭也非常幸福,让邻居们非常羡慕。

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感到非常惭愧。因为有一次,妈妈买了一双新鞋,我见自己没有,便不高兴。可没想到,妈妈的鞋子早已坏了,而自己还有好几双好鞋呢!当我知道真相后,心里非常后悔,想到妈妈起早贪黑,而自己却一点都不为她着想,更不要说孝顺了,与书里的那个人相比,自己是多么的渺小啊!从那以后,我就开始懂得尊敬老人,孝顺父母了。

弟弟在我的带领下,也越来越懂事了。当我看见穷孩子被人欺负,有一个青年挺身而出保护穷孩子,自己却被打得遍体鳞伤时,我是多么崇敬那位青年人呀,我想对他说:“谢谢你,你是一位伟大的人!”当我看见有人对待花草非常认真,把它们照顾得像自己的亲人,真诚的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时,我多么像对他说:“谢谢你,因你的真情付出,花草会开得更加灿烂。你是大自然的使者。”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九

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读完道德故事,你会写什么感悟呢?来看看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道德故事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暑假里,我读了《曾子杀猪》一文,文章介绍了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到市场去卖布,为了使儿子不惹麻烦,所以她对儿子说:“儿子,你不跟我卖布,我回来后让你吃猪肉。”儿子一听有肉吃,就不闹着去了。妻子回来后,发现曾子正要杀猪,妻子很舍不得,便哭着求他不要杀猪。而曾子却坚定地说:“做人不可以言而无信,既然答应儿子要杀猪吃肉,就不应该后悔,我不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后言而无信,所以我今天要为儿子做个旁样。”于是曾子把猪杀了。他的儿子长大后也是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以前我经常说话不算数,答应别人的事也没有及时做到,为这事没少惹老师和父母生气。记得有一次,妈妈带我出去玩,我答应了回来后要写一篇。

日记。

的,可是我却没有写,一拖再拖,企图蒙混过关。现在想想多不应该呀,孔子曾经说过:“言必信,行必果。”一个人只有说到做到,才会赢得别人的信任,我决心改掉以前的坏毛病,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勤奋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道德,也是我们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具备的品德。我们在学习文化的过程中,要发扬孜孜不倦、勤学好问的精神,才能更好的学到知识,才能自强、自立,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书山有路勤为径”,我们只有艰苦跋涉,奋勇攀登,才能到达知识和品德的高峰!

我坚信道德会被人们永远传承,会在这个流芳百世,会影响着千秋万代的中华儿女。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让道德永驻!

《道德故事》这本书,通过很多神话故事、诗篇、寓言、童话等丰富体裁,让我逐步的走向了光明美好的道德世界,让我从一个个有趣的故事中认识到了道德的所在和它的价值,使我展望人生的道德观。

道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精神文明的积累。中华民族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而着称于世。在中华民族传统思想文化和道德的宝库中,有许多我们应当继承的精神文化和需弘扬的传统道德: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苏秦每次读书到深夜,倦意袭来时,就拿起锥子狠扎自己的大腿,他发奋苦读,使学业大进,终于成功地说服六国君主,合纵攻秦。还有西汉大学者匡衡凿壁借光、元代大画家王冕痴狂学画、明朝文学家宋濂抄书苦读等等。

这些故事使我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勤学苦练,付出艰辛的汗水,才能获得成功。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

法律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也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但是,相比较于法律来说,道德,是我们应该从心里自觉地去遵守的。那么大家阅读了之后都有哪些感受呢?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道德小故事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好书可以洗涤人的心灵,坚定人的信念,锻炼人的思维,培养人的品质。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好书,名字叫《小故事大道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书的内容是分成一个一个小故事,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惩罚》这个小故事,短文的主要内容大约是这样的:“我”的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观察一种动物的习性,“我”决心做好这项作业,所以,“我”便选择了一种动物——老黄牛。“我”家虽然在农村,但却没有牛,“我”家有好几本科普动物书,便抄下来了几段。果然老师表扬了“我”,并亲自带同学们到“我”家看老黄牛,我心里很紧张,到了村口了,老师突然说不去了,我们只好返回学校,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从此,“我”再也不敢不诚实了。因为,老师严厉而温柔的眼神中,已经告诉我她知道了我在撒谎,但没有揭穿,没有伤害到我的自尊心。留住了我的颜面。

这篇短文对我的触动很大,师生之情往往就在细微的接触中。老师点到为止的惩罚,把说谎的错误牢刻在孩子心中。正确对待学生的成长,帮助他们塑造完美的人格,这是教师给予孩子最好的知识和启示。

看了道德的力量后,我感到在我们的身边处处有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精神,如舍已为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等。

在道德的力量影视里,一位普普通通的老师在面对飞弛而来的汽车前义无反顾的张开双智,用自己的生命换救了6名正在成长的中学生,看了这事迹我们都哭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一点舍人为已的精神,那我们的生活该是多么美好呀!

有一位村民在30多年里共照顾里10多位的老人,使老人都过上安详的晚年,在这些老人中,有一对夫妇已经准备好了两瓶安眠药,他们说到了他们都不能动的时候就每人吃一瓶安安静静的睡去,可他们夫妇在那位大姐的照顾下,交出了安眠药,他们说有了这孩子的照顾,我们干嘛还要它呀!有一天那大姐的妈妈病事在床,这时候有一位需要她照顾的老人,到做饭的时间,她看了看表,那时她母亲还清醒,就说孩子去吧!她真的不想离开妈妈,可是她妈妈已经离她而去了...看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呀!然而在我们生活中却有一些孩子他们父母老爱理不理这样对他,他那时会怎么想呢?我想换那些如此对待他们的父母的人,要对父母关爱多一些。你们也不想你们也这样对他们呢?多一点关爱就多一点幸福。

还有一位科学家,他为我国的水稻世界发展飞快,这就是我国的杂交水稻夫隆袁平,他这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在里研究水稻上了,他使我的杂交水稻上了,他使我国的杂交水稻产量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而有一些人恰恰相反,他们利用职务的便利给自己多赚一点利润,结果害人害自,有的饿还给国家带来损失!

让我们都来做一个讲道德讲信誉的人吧!!

法律是人人都应该遵守的,也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但是,相比较于法律来说,道德,是我们应该从心里自觉地去遵守的。林肯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美国伟大的领导人之一,他之所以能这么成功,我想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从小培养的道德基础,他的很多道德事迹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记忆犹新。

林肯从小家中就非常贫困所以她只好到附近的杂食铺打工,他对于自己的工作非常的尽职尽责。有一天,林肯在收钱的时候多收了顾客的一分钱,事后他发现了,当他告诉老板的时候,老板却说只是一份钱罢了,顾客才不会在乎呢。可是林肯却不这么认为,他想虽然这只是一分钱,但是我也不能归为己有,所以林肯决定把钱还给顾客,可是林肯只知道这个客人的样貌特征,连这个客人的姓名都不知道。没有办法,所以他只好边走边问,花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那位客人,终于把钱还给了对方。林肯后来成了美国总统,受到了世人的尊敬与爱戴。

这个故事看起来是很平常,甚至有些人会认为林肯是一个很傻的人,毕竟这只是区区的一分钱罢了,有那个必要挨家挨户的找人吗?可是我要说的是,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可能一分钱不算什么,但是当我们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看见那一张百元大钞,又有几个人可以作到拾金不昧的呢?所以说一个人的良好品质可以从小事中得到体现。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小处、从细微处、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处就培养良好的品质。

中国有这样一起巨额贪污案——上海社保案。

这是一个震惊全国的事。这个案子共有六人受贿,祝均一,吴明烈,韩国璋,李松坚,张荣坤和王成明,他们全部都是国家要员。但更可恨的是,他们光是贪污的钱就足足有3亿之多,虽然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但到了一定的境界,必须控制自己。赚钱的途径固然很多,但为什么一定要用贪污这种违背国家利益且很卑鄙无耻的手段来获得钱?这些风气败坏的出现在我们中国这个被称道德之邦的国家令我感到十分可耻----他们在自己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中选择了无视国家法律制度,为自己积揽不义之财。

这与林肯一分钱都要还的精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可以这么大呢?这很简单,这就是每个人心里的道德的比重不同罢了。

所以道德是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请同学们从小努力培养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一种品质吧。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一

纵观几千年来各家对道德经的了解可谓是百花奇放,从修身到治国,再到宗教的崇拜都有,种种的一切所言之道只不过是停留在人的一切现象学上,我对老子的道的解释用一句话来概括:静是相对的,动是绝对的。这即是道。

对道的了解首先不执着于道这个名字,老子起这个道也是不得已而为之,我能够打个比如:就我们生活的地球来说,人从现象去看地球它是静止,所以说是相对的,但是地球又是从白昼到黑夜再到一年四季之变化,所以说地球又是运动着的,循环不息,而且也是绝对的。有了这个绝对的动之后,地球展示给我们面前的并不以人的意志而刻意运动而是展示在我们面前是静,而这种静是人客观所发觉不到的。

我能够用风来比喻,风吹到你的脸上你觉得一丝的凉快,但是你看不到,摸不着,但是又存在着,看似无其实有,由于你不晓得它什么时分吹过来,这就是老子首篇道的宇宙自然观,而从人的角度上,要到达这种境地,是需求修行的,而这种修行是要让人理解万物变化开端,老子说过人的道就如婴儿的一样,人从生命降生开端,运动曾经存在了,而这种运动不断到人死为止,而老子的道并不是生也不是死。

它是对一个绝对运动着的生命要做到像风一样的静静的运动着,只要做到静你才干到达这个道,而我说的这个静不是绝对的静,而是运动着的静,老子的水就是一个最好的比喻,水是运动着的,而这种运动是如此的自但是不加修饰!

对如今所谓的唯心唯物强加给道是不适宜,由于道曾经包括了一切现象中的唯心和唯物。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二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传世之作。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首先,老子概括了当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变化,发现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向相反的方向变化。因此,他得出"物极必反"的通则,并警戒人们待人做事要适可而止,否则,会得不偿失。

现代人普通认为他的思想十分消极,其实他的思想更多地包含了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酷爱,崇尚安定、和谐的社会生活。他希望经过它的思想来影响统治阶级,让老百姓可以得到更多涵养生息的机会,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发挥主观能动性,顺其自然地向好的方向发展。而不是强加干涉,引起公愤,使人民不得安宁,国家不稳定,社会不和谐。

我以为"无为"包含着顺其自然不勉强去做的指导思想,因而能够浸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就比方说教育理念中也需要自创。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学习应是一件自觉自愿的事情,学生只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才能够学有所成,这就需要我们教育者在教育理论中引导学生快乐、轻松、自觉、自愿地学习。教育中的无为而治,不是不为,而是因势利导,绝不拔苗助长。不顺应自然规律,滥施各种生长激素,不尊重孩子的意愿生拉硬扯参加奥数,学钢琴,拉小提琴等培训常常适得其反。

同时老子的"物极必反"的思想似乎在预言今天的社会。人类所追求的所谓文化,所谓科技,现代化,都应该是为人类效劳的,但是环境污染,能源耗尽,消费率增长,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拉大等等不良现象的出现,不正充分说明了物极必反这一道理吗?在极度兴旺发达之后,人类当有所回归,以免走到极致事物向反面发展,最终走到无法挽回的地步。

老子不愧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好多观点和思想,对后人在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道德经》,我明白了做人首先要学会自知、知人、自胜;其次要贵身而轻名利宠辱;最后要牢记“谦受益,满招损”。做事要顺其自然,不强制,不苛求,因势利导,遵循客观规律。看待事物要用发展变化的目光,不能一成不变地用旧眼光看待新问题,因为贵贱美丑是非善恶种种价值判断都是相对的,而且随时间、环境的差异而变动。老子的许多观念主张值得我们去深深思索、去探究、去发现、去实践,以便指导我们每个人更好地去生活、学习和工作;使国家更稳定、更团结、更繁荣、更兴盛、更强大;使社会更和谐、更融洽,远离战争,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使自然界不再遭受人为的破坏,让我们人类能跟自然友好共处,和谐发展。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三

求而得之,必有失焉;为而成之,必有败焉。爱无偏私,亦有不济;名虽美甚,伪亦必生。仁德之厚,行义之正,礼敬之清,皆载之以道。弃其本而适其末,虽盛其美,必有患忧,岂足处也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是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因物而全物之真,柔弱所以克胜刚强也。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为无为,事无事,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知人者智,未若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未若自胜者强。强行者有志,用志于内,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是故,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亦为奇。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守强不强,守弱则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禅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代天施杀者,希有不伤手矣。夫燕雀有匹,鸠鸽有仇,自然以足,益之则忧。续凫之足,何异于截鹤之胫畏誉而进,何异畏邢是非同门,美恶同根,不可得而偏举也。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万物生生之厚,是以轻死,则更无生之地焉。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天下不足贵,贵在其母。四时成运,功成则移,以子知母,知易而行难。物壮则老,兵强则亡,道非常道,玄之又玄。形质承违,同乎于玄极。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昼。孰为此者天地。天地亦不能久。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其名曰大。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忽,忽兮恍兮,其中有相;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道者,万物之奥。处卑不动,守静不衰,无形无影,无逆无违;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以道莅天下,物守自然,则神无所加。神无所加,则不知神之为神。是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若能守,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四

前几日在松花江边看到一位退休的老者,以水为墨,在人行的方砖上信笔由缰,从《道德经》的部分选章到《滕王阁序》,从行书到隶书,挥洒自如惹得行人频频驻足称赞。想起小学二三年级时,我也是有过这样的经历,拎着小水桶,拿着大大的毛笔在楼下的方砖上依照老师的要求练字,大约有两年的时间便放弃了,现在看到这位老者习字,不免对自己当时的决定有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想继续提笔的手痒。于是,一直留在老者身边观其笔法和内容。

笔下《道德经》的一段话,引起我的深思。继而又重温了这本书。

《道德经》众所周知,通篇虽只有五千余字,却是字字珠玑,内容包罗万象,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军事哲学、人性修养等等。我无法将书中所有的道理一一感悟,就将我在老者笔下看到的这段话,拿来与大家分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是说最美好的品格,高尚的情操,应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造福万物却与世无争,水总是处于人们所不愿处的地方洁身自好,故达到美好境界,符合自然法则。我认为,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却不求回报。

说水为道,水,大千世界最普通又最神奇的存在,它可以纯净的清澈透明,亦可污浊的混沌黝黑。“上善若水”经常听到这个词,来到我们统计调查队,我常想,我们的工作性质,即为水,不出假数、符合趋势可谓“清水”,而捏造、编造数据可谓“浊水”。作为我们统计人,“上善若水”,也定是那一水清泉,能够滋养万物。

但是,孔子的一段话,让我对“上善若水”有了更广阔的理解。水,如是也。

孔子说:水有五种完美的品德,因它常流不息,能滋养一切生物,好像有德;流必向下,不倒流,或方或长,遵循自然规律,好像有义;浩大无尽,好像有道;流向几百丈山涧毫无畏惧,好像有勇;安放没有高低不平,好像守法度;量见多少,不用削刮(不会隐瞒正确的观点,违心地趋附别人),好像正直;无孔不入,好像明察;发源必自西,归宿必处东,好像立志;取出取入,万物就此洗涤洁净,又好像善于变化。水有这些好德行,所以君子遇水必观(观察、体会、感悟、效仿)。

如此有德、有义、有勇、守法度、正直、明察、立志、善于变化的水,又何惧它洗涤万物后自身污浊不堪的外表呢。何况,普通和平常,才是世间最主流的方向。

就像每一次看完《感动中国》,每一位都是普普通通的百姓,他们简简单单的.生活,却散发着无限光辉和正能量,他们的事迹是可敬的、他们的精神是高尚的,所谓“上善若水”定是如此,他们把中华民族乐于奉献、助人为乐的光荣传统简单直接的传承,感动在霎那间汇聚在一起,散发一股无限的力量,强烈的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冲击着我的每一根神经,直到了感动泪水的落下,而后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会使我们也要这样简单、无畏的生活,其实我们统计人追求的不也是这种简单的执着么。

如果说“上善若水”是志士仁人崇尚的道德境界,那么“厚德载物”就是对品行的最好诠释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美好的品德像水,而伟大的胸怀则像大地一样,能够承载和包容万物。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一个“滋养”,一个“包容”。具体到我们个人的身上,如此美德赋予了我们柔中带刚,坚不可摧的强大生命力。无论在哪里,无论做什么工作,只有把重品行放在生命中的重要位置,恪守道德底线不动摇,才会安身立命。这种“上善若水”的平和,“厚德载物”的敦实,让我们的内心充实和沉稳,让我们的道德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五

哲者以其洞悉天道,军者以其参透兵机,政者以其安邦定国,勇者以其建功垂名,静者以其养生延年。故曰:《道德经》,如不竭之井泉,汲桶,自然人道皆唾手可取之。

传之言曰,老子欲隐,及函谷关。守将尹喜悦之,欣然留之以问道,遂留五千余言,上曰《道》,下则谓之《德》。道,万物之本源,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德,乃道之行及果。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德窥道,无所不包,周行不殆,亦辩证矣。盖云: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或,重为轻根,静为燥君。

养一己之身,小德也;养一国之民,大德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后世称之民本。即天下初定,则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盛世太平,辄体恤民生,取法天道,宽待百姓,无私无欲。

至于为人处世,老子视之乃后生所不及。一词赋千意,十言有万思。譬物极必反,或曰人事莫尽,或曰反其道而行,事半功倍。将欲废之,必先兴之;将欲夺之,必先与之。或曰勿过人而忘形,是何异于鸱鸮待腐鼠?或曰详虑周思,可避急风晦雨。八方睹,八玲珑。

言语咀之,甘之如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有之以为利,物之以为用。是美学巅峰者,慧达之致者。通读之,细品之,非艰涩,皆凝练,富诗意。韵语排比,参差错落,朗朗上口。

《道德经》集智慧于大成,融精神于血脉。浅尝高深莫测,深掘无处不在。会创新时之际,顺乎大道,随德而行,固有所广益。吾辈肩复兴重担焉,应求承文化根基,振华夏威名,似大鹏扶摇万里,御风击浪,须秉德继道,烙“道”“德”于脊梁,弘“道”“德”以兴邦。

文以载道,行以育德,道德千年,万世安康!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六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万物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环境使万物生长起来。因此,万物没有不尊敬道而重视德的。道之所以受到尊敬,德之所以受到重视,就在于它不加干涉而顺其自然。所以,道生成了万物,德养育了万物;使万物生长发育,使万物成熟结果,使万物得到抚养和保护。(它)产生了万物却不据为已有,养育了万物却不自恃其功,导引了万物而不做万物的主宰。这才是极大极深远的“德”啊。

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出生于周朝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物极必反之理。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著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大道生成了万物,但是不把万物据为已有;抚育了万物,但是不自恃有功;引导了万物,但是不强加干涉,不以万物的主宰自居。大道深厚无私,是人类行事的楷模。人们追求礼尚往来,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这其实是不合乎大道的,也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大道遵循自然,无欲无求,即便在付出的时候也从没想过要得到回报。大道没有分别之心,所以也就没有付出和回报的分别了。当大道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回报的时候,它也不会感到烦恼和怨恨。人类却不同,一旦我们的付出多于回报,或是欲望得不到满足时,我们就会感到烦恼和怨恨,有的人甚至还会做出极端的事情来,这样不但伤害自己,也会伤害别人。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人都无法躲避别人有意或无意的伤害。如果我们因为怨恨曾伤害过我们的一个人而怨恨起整个社会来,就会变得愤世嫉俗、心胸狭窄起来。以充满仇恨的眼睛看社会,势必会影响我们的判断力,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不是完美的,谁能保证从未伤害过人呢?既然我们也曾伤害过别人,又怎能奢望不被别人有意或无意地伤害呢?因此,当我们的付出和回报不能划等号时,就一定要冷静地看待得与失,不要因为得不到足够的回报而心生怨恨。老子在这一章中,阐述了只知付出不求回报的思想,这一处世哲学充满了智慧,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益的教导。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七

一、看作者,老子是周朝的史官,史官是整理和编纂史料史书的职位,所以老子博闻强识,在写书的过程中有大量的文献积累和对名著的毕生研究。

二、看哪些人研究过《道德经》并且取得了些怎样的成绩?

这里以曾国藩和马云先生为例。

曾国藩在他告老还乡、在老家湖南修养的时候,因为经历了亲人去世,又感慨自己不得志、效力朝廷时上下关系总处理不好,终日苦闷、哀愁。一天,他偶遇一位老中医,告诉他,你肝火太旺,去读《道德经》!

看完道德经的他连连感慨,这本书如此的宝贵,原来我的答案就全在这里面!于是他为了将书的内容吃透,就随身携带,一遍一遍的朗读,一篇一篇的背诵,书不离身。

曾国藩获得什么样的成绩呢?他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并且,在晚清的动荡复杂的时期,曾国藩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善终的官臣。

第二位成功人士,马云,他创造了一个非常伟大的互联网帝国,阿里巴巴系,让大家足不出户就能完成购买,以及帮助了那些在偏远地区的人们解决农产品滞销的问题。马云先生走到哪里都一直揣着的一本书,就是《道德经》。

其实中国的领导人无不是老子的粉丝,他们都无不是《道德经》的虔诚的学生。

所以《道德经》对于国家、和企业领导人来说都是必取之经。

三、要看他的同类人怎么评价他。

老子是哲学思想家,那么同类人是如何看待他的呢?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哲学也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发源。在他的眼中,老子是他唯一承认的中国千年来的思想家。这是在他研究了中国数千年古代的、当代的思想家之后所给出的一句评价。当然中国也并不匮乏像老子一样伟大的思想家。

四、看发行量:

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就是《道德经》,在德国,道德经的地位仅次于《圣经》,在西方国家,一个出版物能够与圣经的普及度相媲美,足可见它的重要程度。

五、看这部作品的思想发源。

道德经的作者老子,毕生研究《易经》,《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易经》认为天地万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发展之中,其阐述的就是这个“自然而然”的规律。而老子的道德经共81章,用了37章都是在说「道」,道法自然,意思是道遵从自然的规律,由此可见,道德经是多么的用心在研究和学习易经。

《易经》是研究所有宇宙元素的特性的著作,阴阳二元论是这本书的主导思想,而老子的《道德经》则是从二元论的阴的层面去帮助解决怎样达成一件事情,以无为的思想去成就一个人的梦想,解决怎样才能使其长盛不衰。这是从阴的方面去看待事物。

尝试做一个能够真正让《道德经》为您所用的人,而不是只知道这本著作的名字的人。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八

时间总是在忙碌中悄悄溜走,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这个月过得很充实,因为除了正常工作之外,还读了一本很有意义的书—《道德经》彩色图解。在此感谢院里能有这样让大家读书的机会!

道德经原著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博大精深,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值得我们所有人去读。原著读起来深奥难懂,这次读的有图解的感觉很好。本书共八十一章,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道乃万物本源,先天地而生,至虚至无,世间所有事物都要遵循于道,德就是道发生作用的方式和成果。

本书涵盖面甚广,无论修身养性,还是写诗作文、为人处世,甚至治国理政,都能令人受益匪浅,如沐春风。以前很多富含哲理的句子都是人们受老子思想的影响,比如致虚极,守静笃、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物极必反、功成不居、宠辱不惊、戒骄戒躁、自知之明、福祸相依、以柔克刚、哀兵必胜、无中生有、大器晚成、以德报怨、满招损谦受益、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仁者爱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上善若水、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等等,很多朴素的辩证思想影响了后世无数人。真不愧是道家鼻祖,难怪世间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

当我拿到书的那一刻起,就被书中内容所吸引,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看到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时,整个人的思想仿佛瞬间再次得到升华,那种感觉只能用“玄之又玄”来形容。书中虽然说的是自然法则,教人修身治国,但竟然让我看到了气功的影子,就像万物遵循道一样,人身体内同样存有一种“气”,我们如果能按照周而复始的气的自然走向来运转身体,甚至能引导气的走向,那么我们就会赶到身心舒畅,反之则气血不顺,经脉受阻,身体不适,借用中医思想就是不通则痛,痛则不通。“道冲,而用之或不盈”,道就像一只肚内空虚的容器,无形无象,只能依赖意识去感知,但它发生作用时却永无止境,让我想到了武侠片中的人修炼内功时要用意识来引导气进入丹田,储存起来,然后再由丹田顺着经脉以拳掌或其他方式发出体外,产生神秘的效果。“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天门开阖”,意思是灵魂与肉体融为一体,当然也能用意识去分开(不是物理意义上的分离),那种灵魂思想凌驾于肉身之上的感觉很玄妙,我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当时整个人仿佛看透万物,仿佛身体透明一般,后来我想到个词去形容——顿悟。聚集精气,达到柔和,像初生婴儿一样,疯狂吸纳自然之气,口鼻自然的开闭,呼吸吐纳,绵绵细静的雌守,让我想到了武当山的道士们,清晨在山上宁静处呼吸吐纳,就是传说中的采气,吸收自然之精华。书中还有一些类似练气的地方,甚至长生之道。感觉思想有点跑偏了,这只是从书中感悟之外的感悟,我们本身还是以老子的自然法则和处事方略为主。

道德经不愧是“万经之王”的奇书,用学校里分科来说能分为哲学、商学、政治、军事等诸多学科,可用于为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宝典,包络万物,涵括百家,博大精深,玄奥无极,值得我们每个人用一生去解读。道德经影响世人两千多年了,相信还会一直影响下去,为后世提供玄妙的智慧。

道德小故事读后感范文(19篇)篇十九

老子所著的《道德经》是一部蕴藏着丰富人生哲理的经典著作。千百年来,人们无不从这部人类文明史上的智慧宝典中汲取治国安民、修身养性、立人处世的精髓。当今时代,“物质第一”的浪潮无情地冲击着每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人们原有的价值观念逐步失去了重心,大家普遍讲求效率,追求成功,其衡量的尺度变得非常物质化和金钱化。对于一名人民警察来说,如何去面对物质时代的各种诱惑,全心全意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个人以为,就是要按照《道德经》一书中所倡导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努力做到守静处世,清静自省,坚忍不拔。

一、致虚守静是安于本职工作的根本。

《道德经》十六章云:“致虚极,守静笃。”这句话强调了致虚守静的工夫修养和复归之理。所谓“致虚极”,就是“致极虚”;“守静笃”,就是“笃守静”。这是修道的基本方法。“致虚极”是说,自己如果想修道的话,要努力使自己达到极端空虚的境界。极需指心灵一尘不染,近于真空。《周易》把这种境界叫做“洁净精微”,叫做“洗心”,就是要去除世俗的妄念杂欲。“笃”是敦厚,笃守就是坚守。“守静笃”就是坚守静寂。动与静是互为因果的,自己静才能感知外界的动,自己动就无法知道外界的真实。孔子说:“人皆鉴于止水,而莫鉴于流水。”就是说,人都是到平静的水面上才能照见自己的相貌,没有人能在流动的水面上照见自己。心灵如水一样,静下来才能观照真实,观照真实才能入道。总之,人们的心境只有达到虚静的状态,才会时刻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才会在工作中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

二、净心寡欲是保持清正廉洁的源泉。

三、坚忍不屈是全力履行职责的保证。

总之,细细品读《道德经》,大力挖掘其有利于提高我们的道德修养,对于一个人民教师来说,只有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时刻保持无私的关爱学生、满腔的工作热情,才能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相关范文推荐

    甲醇化验心得体会(实用1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它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现在,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相信会对大家的写作技巧有所帮助。近期,我有幸参加了

    银行安康杯心得体会(专业17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所经历和学到的东西进行思考和归纳的过程,可以促进我们的成长和进步。8.通过这次讨论,我明白了倾听和尊重他人意见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不同观点的价值

    班级进步的心得体会高中(模板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对经验和收获的总结和反思,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提升。以下是一些很有价值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抗洪疫情心得体会(通用14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疫情和洪灾是两个常常影响

    毕业收获与体会(汇总14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不断提升自己。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得出的一些重要经验和感悟,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

    医院药房加薪申请书(优秀14篇)

    在申请书中能够准确表达我们的意图和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是申请成功的关键之一。以下是小编根据各个领域的经典案例,为大家整理的更多申请书参考范文。尊敬的领导:您好!

    PHP实验报告总结(优质18篇)

    报告是一种系统性的书面材料,通常用于对某一特定主题进行全面、详细的陈述和分析。报告不仅可以为读者提供相关信息,还能够促使我们思考和理解观点。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

    礼仪团结心得体会及感悟(优质20篇)

    通过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我更加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心得体会范文6:我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意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市场活动心得(热门16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建立自我的过程,通过总结我们的体会,我们不断完善自己。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市场活动是企业推广

    考察水库的体会(优质21篇)

    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理解和传达自己的想法。在这里,我为大家精选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