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有哪些(通用8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MJ笔神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初三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有哪些(通用8篇)

通过审计,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运营效率。接下来是一篇分享工作总结经验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篇一

这部分知识包括:(1)分子动理论;(2)内能的概念及改变内能的方法;(3)比热容、热值;(4)热机,一般在19道选择题中,会占5道,分值10分,实验题会有2-3道题,5-8分的占比。

难点是内能、热量、温度,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常会在多选题中进行考查,要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我们来看“内能经典三角”:

二、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要求我们掌握:(1)公式及其变形式(2)电阻的测量方法(3)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一般在期末考试会占到20分左右的分值。

这部分的难点是对图像问题的理解,最常考的是i-u图像,也就是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图像:

三、电功率

电功率是初中物理电学知识中,占分值最多、最难的一部分,包括:(1)电能和电功;(2)电功率;(3)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4)焦耳定律。一般在期末考试中会占到30分左右的分值。

重点掌握两个实验、一个计算,两个实验:(1)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2)探究电流产生热量相关因素的实验。一个计算:实际电路的计算问题,主要涉及多档位的电功率计算,以及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计算。

四、电与磁

电与磁的知识包括:(1)磁现象;(2)电生磁;(3)电磁铁;(4)电动机;(5)磁生电。期末考试占20分左右的分值。

重点掌握三个原理:(1)电流磁效应:电流周围存在磁场;(2)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3)发电机的工作原理: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即电磁感应现象。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篇二

(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意思是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常用来比喻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5)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了的时候。

(6)媚上欺下:讨好巴结上级,欺负下级。

(7)登峰造极:比喻达到顶峰。

(8)恪尽职守:严格遵守,尽职尽责。

(9)荒凉、冷落的意思。萧索

(10)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瑟索

(11)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惘然

(12)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隔膜

(13)看不起。鄙夷

(14)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15)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16)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17)一事无成,连一样事情也没做成,什么事都做不成。

(18)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

(20)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推敲

(21)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创意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篇三

初中物理知识相对比较浅显,并且内容也不多,更易于掌握。再加上初三后期,通过大量的练习,通过反复强化训练,提高了熟练程度,可使物理成绩有大幅度提高。但分数高并不等于物理学得好、会学物理。如果学习物理的兴趣没有培养起来,再加上没有好的学习方法,那是很难学好高中物理的。所以,首先应该改变观念,初中物理学得好,高中物理并不一定会学得好。所以应降低起点,从头开始。

2、应培养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物理的潜在动力。培养兴趣的途径很多,从学生角度:应注意到物理与日常生活、生产、现代科技密切联系,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的物理现象,用到了很多的物理知识,如:说话时,声带振动在空气中形成声波,声波传到耳朵,引起鼓膜振动,产生听觉;喝开水时、喝饮料时、钢笔吸墨水时,大气压帮了忙;走路时,脚与地面间的静摩擦力帮了忙,行走过程中就是由一个个倾倒动作连贯而成;淘米时除去米中的杂物,利用了浮力知识;一根直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看上去筷子在水面处变弯折;闪电的形成等等。有意识地在实际中联系到物理知识,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我们明确:原来物理与我们联系这样密切,这样有用。可以大大地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

从老师角度:应通过生动的学生熟悉的实际事例、形象的直观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引入物理概念、规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结合教材内容,向学生介绍物理发展史和进展情况以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看到物理的用处,明确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的应用;根据教材内容,经常有选择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形象生动的物理典故、趣闻轶事和中外物理学家探索物理世界的奥妙的故事;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出一些趣味性思考性强的问题等等。老师从这些方面下功夫,也可以使学生被动地对物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激情。

3、在课堂上,提高听课的效率是关键

学习期间,在课堂中的时间很重要。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

(2)、听课过程中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不能开小差

全神贯注就是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若能做到这“五到”,精力便会高度集中,课堂所学的一切重要内容便会在自己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要保证听课过程中能全神贯注,不开小差。上课前必须注意课间十分钟的休息,不应做过于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激烈争论或看小说或做作业等,以免上课后还气喘嘘嘘,想入非非,而不能平静下来,甚至大脑开始休眠。所以应做好课前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

(3)、特别注意老师讲课的开头和结尾

(4)、作好笔记

(5)、要认真审题,理解物理情境、物理过程,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就一定能举一反三,提高迁移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5、还要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来源于观察和实验。要认真观察物理现象,分析物理现象产生的条件和原因。要认真做好物理学生实验,学会使用仪器和处理数据,了解用实验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总之,只要我们虚心好学,积极主动,踏实认真,在对知识的理解上下功夫,要多思考,多研究,讲求科学的学习方法,多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注重知识的应用,是一定能够学好高中物理的。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篇四

1、金属材料:由金属元素或以金属元素为主制成的材料。

2、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玻璃、金刚石、半导体是常见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3、有机高分子材料:指以有机高分子为基础构成的`材料。

4、复合材料:将优缺点能互补的材料复合在一起,制造出的性能优良的新材料。

5、合金不是复合材料。

6、材料的物理性质:(1)弹性:材料受力发生形变,除去外力后,材料又自动回复到原状。(2)硬度:描述材料的坚硬程度。(3)延展度:材料具有的可以锻打成片、拉成丝的性质。

7、材料与社会发展:如何合理地利用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已成为人类关注的一个重大课题。

1、材料的导电性分类:(1)导体:容易导电(2)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3)绝缘体:不容易导电。

2、半导体二极管:单向导电性。

3、半导体三极管:放大电信号。

1、超导材料:电阻为零的材料。

2、超导材料的应用:远距离输电、超导磁悬浮、增加磁性。

3、纳米材料特点:空间尺度小,硬度高、强度大。

4、纳米材料的应用:使计算机运行速度加快,芯片体积减小。制造纳米机器人。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篇五

听讲是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首要途径。要注意老师讲解、演示、板书、表情、动作,纠正思想开小差的不良习惯。课堂上的内容都是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中考说明,并结合同学们的实际情况精心组织的,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认真体会老师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以及知识脉络,为将来知识形成系统化打好基础。

2.不懂就问的习惯

独立思考和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对我们的创造性思维以及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纠正懒于思考,依赖老师同学或单纯死记、模仿等习惯。

3.记笔记的习惯

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摘记工作,比如说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

4.独立做题的习惯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并且限时完成。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有时书写不规范等等,但这些都是正常的,在这个过程中,尽可能的暴露问题,这样才可以解决问题。另外,时刻关注自己作业和试卷中的正确率和速度。

5.整理学习资料的习惯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资料等等。作记号是把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阶段性复习,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6.珍惜时间利用时间的习惯

时间是宝贵的,没有了时间就什么也来不及做了,所以要注意充分利用时间,而利用时间是一门非常高超的艺术。比方说,可以利用“回忆”的学习方法以节省时间,睡觉前、等车时、走在路上等这些时间,我们可以把当天讲的课大致粗略地回忆,这样重复再现一次,能达到强化的目的。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篇六

二个班共有学生135人,其中一班65人,二班70人,通过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每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材是经教育部直接领导由课程标准研究小组反复的研讨而完成的,在使用这套教材时,就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在新的物理课程理念中倡导“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思想。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不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1—17章。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1、鼓励科学探究的教学

a、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科学探究。

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

b、使学生养成对所做工作进行评估的好习惯。

c、重视探究活动中的交流与合作。

在现代社会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内与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注意学生这方面良好素质的形成。

2、帮助学生尽快小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

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复制知识,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

3、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

a、以多种方式向学生提供广泛的信息。

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cai课件进行教学。

b、在阅读理解,收集信息,观察记录作为课后作业的一部分。

c、尽可能让学生得用身过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让物理贴近生活,让学生用物理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篇七

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8.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10.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11.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初三下学期物理教学工作总结篇八

选择题对考查学生掌握物理概念的准确性有较强的鉴别作用,在中考试卷占着相当比例。选择题中的选项常会对同学选答有迷惑、干扰作用,因此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因考虑不周、对概念记忆不清楚而出错。所以要答选择题除了平时对物理概念掌握清楚牢固外,还要懂得在选答时应用选择性推理的方法来判断答案的正确与否。反过来,对于物理选择题,在初中物理学习当中,首先要牢固掌握物理的基础概念,平时的学习中要养成对一个问题进行反思的习惯,必须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所学知识进行全面掌握、透彻理解。

02填空题:定期归纳知识规律和错题,系统化学习

填空题是物理命题考试中最常采用的一种形式。常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直接填空:比较容易掌握,因为它可以根据自己对物理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熟记程度直接填题。

2.推理填空:比直接填空题难。它必须根据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物理规律,经过分析、判断,才能填题。

3.计算填空:这类填空题在这几年中考试卷中,在填空题出现都比较容易。

因为填空题覆盖面广、涉及知识点较多,学习过程中应定期归纳所学物理基本知识、规律,最好能统一记录到笔记本上,方便随时翻阅、反思,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系统化,多培养自己的理解能力。另外在日常的作业中,计算时要注意正确的值的代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做好与复习和错题总结工作,提高学习效率。

03简答题:不要死记硬背,多留意身边的物理问题

随着课改的深入,简答题要求同学们进行对物理问题的全面表述少了,这类型的题目主要来源于我们身边较为熟悉的物理现象和物理相关问题。题目中用到的知识一定是平时已学过的知识。

针对这类型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初中物理学习中,多结合身边的物理现象进行学习,而不是单纯停留在课本里死的知识上,争取多留意身边的一些物理问题,结合学过的知识,进行探究思考。

实验探究题:课本实验内容的重要性,吃透课本

实验探究类题目在中考物理中占的比例较重,所以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当中,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验类题目,主要考查实验内容和实验探究能力,其题目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强。

针对这类型的题目,因为考查的大多数实验均与课本中已学过的实验有关,所以在学习时,对课本里的实验应进行详细的记忆理解。初中物理学习中,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做些偏题难题,但这一切都是以吃透课本知识为基础,最重要的还是课本上的知识。学习物理实验部分的内容时,需要从实验用到的仪器、涉及的物理量、相关的规律和公式、课本上的图片或电路图几个方面去了解,注重实验过程。

04计算题:知识点的实际运用,注意解题过程

计算题是物理中考五大题型中的最后一题。它主要考查的是大家对公式的掌握及理解和应用能力。其实,在其它4个题型中也要涉及到对公式的理解和运用。只不过计算题更注重解题的过程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

近几年的中考命题中,物理题更加注重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考查方式更灵活,更加注重对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这就需要大家在学习时注重思考知识点有哪些实际运用,并形成良好的解题运算习惯。

最后介绍下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重要考查点,涉及到的有信息材料、磁、声音的应用、家庭用电,多选题中的实际问题,实验题和简答题,考试中最容易出现的失分点往往也集中在这几点上,大家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要尤其注意。下面对这几类题简单分析一下。

信息材料、磁、声音的应用部分:没有捷径,要把相关的概念背下来,再加上一些典型题的练习,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

2.家庭用电:家庭用电常考的就是安全用电和电路故障。这个部分要理解火线和零线的概念,牢记测电笔的用法,插座、灯泡、开关的正确连接方法。

家庭电路故障原因是短路或断路,考查点有零线短路、用电器或插座短路、电路总功率过大。

3.多选题中常见物理量的估算,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识记课本上举的例子,比如学力的时候,课本上“1牛顿相当于托起两个鸡蛋的力”;第二就是估算转化。比如一个中学生两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你可以根据公式p=f/,再估算下脚的大小,就能知道压强了。

4.实验题:其中电学是必考的,另外重点的实验有光学(凸透镜、平面镜)、力学(浮力、压力压强、摩擦力)、密度、热学、电磁,就需要大家把这些实验考查的点研究一下。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