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陕西历史博物馆 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有感(优秀16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XY字客2023年陕西历史博物馆 观陕西历史博物馆有感(优秀16篇)

青春,是塑造个人特点和品味的阶段。青春是如何处理恋爱和友谊的复杂情感?青春是无限可能和无畏挑战的阶段,如何在青春中找到人生的方向?以下是一些青春励志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感受它们的力量。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一

今天,我乘公共汽车去上海博物馆,参观了夏商时期的青铜器。

刚到里面,环顾四周,“哇!这里有这么多青铜器!估计有几百块。”走着走着,老师给我们介绍了这些青铜器,它们是用来喝酒、做饭、煮肉、洗手和制作武器的。

印象最深的是《达丁》。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这个丁原来是一个厨师的,他的名字叫柯。这个三脚架高931cm,重201.5kg。里面有290个字。真的很壮观!这么大的三脚架,厨师恐怕搬不动。接下来,我们还听到了最完整的侧钟敲出美妙的音乐,看到了动物图案和鸟类图案的立体雕刻工艺。

青铜时代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我们被当时人类的智慧所惊叹!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二

今天我和妈妈和张怡宁去丝绸博物馆抓鱼。

当我进入丝绸博物馆的垂钓区时,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草尖绿得像玉,从远处看像绿色的地毯,从近处看像一个僵硬的士兵。树已经发芽了,它们似乎是出来探索春天的。

我们不得不悄悄地走到水边,“华,耶!”我们抓了一条大鱼,然后二十只虾落入我们手中。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三

三秦大地是中华民族生息、繁衍,华夏文明诞生、发展的重要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曾在这里建都。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则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是“4a”级旅游景点。

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四

大家好!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一座综合性历史类博物馆,是国家是aaaa级旅游景点,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的小寨东路91号(大雁塔西北侧)。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的外观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馆舍由一组“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仿唐风格建筑群组成。馆舍布局呈“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结构特点。把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相结合,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

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中国历史上强盛的.周、秦、汉、唐等王朝曾在陕西西安附近建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文物数量多、种类全,品位高、价值广,其中有精美的商、周青铜器,千姿百态的历代陶俑,以及汉、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堪称陕西悠久历史和文化的象征。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华夏珍宝库”和“中华文明的瑰丽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五

游客们大家好!我是您们的导游员小刘,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参观游览。

这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20日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它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庞大、设施最先进的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它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0平方米,用于展览的面积为11000平方米,馆内现有收藏品37万件。这座博物馆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生前遗愿建造的。那是1973年,周恩来总理来陕西视察时,有感于陕西丰富的地上、地下文物资源和已有博物馆小而简陋的状况,提出应该在陕西建一座新的博物馆的指示。后来由国家计委和陕西省政府共同投资1.44亿人民币,建成了这座艺术殿堂。这座博物馆的设计是由中国建筑学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担任的。建筑的外观为仿唐风格,着意突出了盛唐风采,反映了一个辉煌时代的风貌。布局上借鉴了中国传统建筑“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重楼”的结构特点,突出了古朴凝重。并创造出一种帝宫与传统园林相结合的氛围,象征着中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陈列可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今天我们将要参观的是基本陈列,也就是常设陈列。为陕西古代史。系统的展现了陕西自蓝田猿人至战争的发展过程,突出了周、秦、汉、唐等封建社会的盛世和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序言大厅。这里的序言不是文字,而是三副巨型照片: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既有古代陕西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陕西历史文化孕育、产生和不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这两幅照片的背后,陈列着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轩辕皇帝陵墓的巨照,标志着陕西古代文明、中华文明的开端。这些用照片构成的无言之序,通过宽广浑厚的场面,象征着陕西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绵延久远,以及具有世界影响的人文传统精神。大家现在看到厅中央的这尊巨狮,它原来位于唐代女皇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的顺陵前。我们可看到它雕刻精美,造型雄伟,堪称“东方第一狮”。中国古代狮子及石狮的艺术是从阿富汗传入的。因此,这座石狮不但是陕西历史文化的反映,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

陕西古代史的第一个段落是史前史,时间范围是距今约115万年前至公元前21世纪。这一时期的每一段落都有重大发现,文化高峰迭起年、并首尾相连,在全国突出地位。首先大家所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的头像。她是1964年在蓝田县公王岭发现的,是一位年纪约30多岁的女性。蓝田猿人距今约115万年,是迄今所知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在距今约20万年左右人类就已经发展到了智人阶段。陕西地区的大荔人便是其中的一个代表,在距今约80xx年左右,人类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老官台文化是陕西境内已知最早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

新旧石器时代区别主要有三个重要标志:一是学会了制造陶器;二已经定居并有了原始农业;三是出现了磨制石器。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发展的一个阶段。这类文化遗存由于是19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因此得名。又因为在这类文化遗存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所以叫“彩陶文化”。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繁荣阶段。

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男子取代女子,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人类就进入了父系社会时期。龙山文化就是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典型文化。这类文化由于是在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省章丘县的龙山镇,因此得名。又因为发现了大量的灰陶,因此龙山文化也被称为“灰陶文化”或“黑陶文化”。龙山文化之后,我国历史进入了传说时代,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军事民主制时期”。黄帝就是这个时期一位杰出的领袖,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每年清明,海内外的炎黄子孙来到黄帝陵寻根问祖,认同中华文化,爱国之情在这里升华,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黄帝之后,人类历史上又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他们是尧、舜、禹。后来,大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于此,中国便进入了奴隶制王朝的统治时期。夏王朝的政治中心在河南,陕西境内主要是周族的发生、发展与兴盛。周族实际上经历了周民族、周方国、西周王朝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文物叫做“鼎”,它是奴隶制王朝鼎盛时期西周的一个青铜器。青铜是指铜和锡的合金,因颜色青灰而得名。而鼎呢,它本来是一种炊具,即煮肉的锅,后来随着礼乐制度的强化,鼎也逐渐成为一种权利和等级的象征。传说夏禹曾制九鼎,代表天下九州,作为政权的象征。以后就把取得天下叫做“定鼎”。春秋时,五霸之一的楚庄王就曾遣使询问周朝九鼎的大小轻重,以后“问鼎”就成为企图篡夺政权的代名词。我们现在所说的成语“逐鹿中原”,“鹿死谁手”,“孰人敢来问鼎”等都与这件文物有关。鼎,一般可分为圆顶和方顶。圆顶一般为鼓腹,双耳,三足,整个造型给人以稳定、威武的感觉。所以,人们用狮胸虎足来形容它。而成语中的“大名鼎鼎”,“三足鼎立”,则是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它的造型特征。青铜器上的纹饰是研究青铜艺术的重要内容,也成为中国艺术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青铜器上的纹饰可分为两大类,即:动物纹和几何纹。总的特点是神秘怪诞,很难看懂。这是因为作器者本意是为了用它祭祀天、地、鬼神和祖宗。一般人看不懂正说明他构思成功。在陕西境内迄今发现的西周青铜器达3000余件。就一个有限的地理范围而言实属罕见。

随着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犬戎族入侵,使西周走向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但周王朝实际上已名存实亡了。中原大地上先后出现了“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战争持续了200多年。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秦王嬴政“扫六合而荡天下”,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维护其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法律、车轨和度量衡等。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货币就是秦统一六国之后的通行货币——秦半两。上面的这些货币就是统一前六国的货币。货币的不统一大大地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方孔圆形的半两钱便应运而生。古人讲“天园地方”,并且是天包地,所以秦半两就意味着“圆以象天,方以则地”。这种精神为以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者所接受,并一直保持到清末。古书上也因此把钱称为“孔方兄”。秦半两的制作很科学,中间有小孔,可用绳子穿起来便于携带;外围为圆形,则不易产生磨损。中国古代有三大货币,除秦代的货币秦半两外,还有汉代的五铢钱和唐代的通宝钱。秦始皇号称“千古一帝”,但同时他也是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暴君,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人们的反抗。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随后四年的“楚汉相争”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公元前2xx年,汉高祖刘邦登基,汉王朝就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汉朝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历史朝代,它的各项发展对中国历史上以后各朝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也是在这个时候正式形成。中国懂得方块字也是从这一时期起被称为“汉字”。汉王朝成了当时世界最强盛的一个国家。所以,今天世界上许多国家还把“汉”作为中国和中国人的代称。现在请大家看这副“丝绸之路”示意图。它中国最古老的一条贸易通道,也是横贯欧亚大陆的一条贸易通道。它为东西文化交流、通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沟通欧亚大陆的这条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开通的。张骞是我们陕西城固人,他于公元前138年应政府招募出使西域。经历了十年时间和种种磨难,熟悉了西域的政治、军事、地理、风俗民情。沟通了汉与西域各国的关系。因此史书上把张骞的这次出使、也称为“凿空”。公元前1,汉武帝又先后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丝绸之路”全长7000多公里,在中国境内4000多公里。“丝绸之路”开通后,商队往来不断,经济贸易十分活跃。促进了农业和科学技术交流,为中西文化开创了新纪元。由于这条路最先主要过往做丝绸生意的商人,所以把这条通道也称为“丝绸之路”。通过这条道路,我国的丝绸不断输出。在当时的罗马,中国的丝绸与黄金等价。因此,丝绸又被称为“软黄金”。从此,西域的葡萄、苜蓿、石榴了、黄瓜、蚕豆、核桃、芝麻、菠菜、黑米、猕猴桃等物产传入我国。我国的种茶、凿井、冶炼等生产技术也传入西域。“丝绸之路”就好像一条绚丽而坚韧的纽带沟通了亚欧大陆,也使世界上出现了两颗明珠。从此,世界上就有了“东有长安,西有罗马”之说。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六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西安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有一句话这么说,“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具有“古都名珠,华夏宝库”之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作为国家715重点工程而建,由张锦秋女士设计,是一座仿唐建筑,再现了大唐时期恢弘大气的时代特征。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中央殿堂、四隅重楼、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特点,整体给人以古朴凝重、典雅大气之美。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大部分。馆藏各类文物37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59件,国宝级文物18组,主要有青铜器、历代陶俑、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四大主题。

我们今日参观的是它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以时间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展段。系统地展示了陕西自蓝田猿人到鸦片战争的发展历程。

进入序言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唐代的走狮和一组黄河、黄土高原的巨型雕塑。眼前这座走狮,既有东方的雄浑厚重,又有西方的瑰丽神奇之美,堪称东方第一狮。衬托狮子背景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土高原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是陕西人和陕西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个序言大厅以无言之序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古代史陈列的第一个展段—史前史。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它是1964年科学工作者在蓝田公主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约有115万年,蓝田猿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人类就是由此蹒跚站立起来,书写了属于人类的文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距今约5000-60,人类进入了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最为典型和较完整的一处遗址,半坡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器,这些器皿的形状、色彩和用途各异,著名的有人面鱼纹盆、尖底瓶等。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史前史展段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以农兴国、以礼定邦的周文化展段,这里的周包括周民族、周方国和西周王朝。

周人的先祖姓姬,名弃,他曾在关中大地上教民稼穑,数艺五谷,开创了中国的原始农业。公元1046年,西周定都陕西,由此开创了陕西作为中国14个王朝都城的序幕。周人依托富饶的关中平原和改良的政治制度创造了奴隶社会最鼎盛的时代。琳琅满目的青铜器是这一盛世的重要见证。

五祀卫鼎为国宝级青铜器,内壁铸有铭文,记载了西周中期一件土地交易事件,铭文中还有确切纪年,五祀卫鼎是西周中期青铜器断代的标准器。

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顶峰,但是“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褒姒一笑失天下”,西周最终走向了灭亡。

到了公元2,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秦。为加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法律、车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个虎符是古代调集军队的凭证,它为虎形,分铸两半,两半吻合,方可调兵,现代汉语“符合”一词就来源于此。虎身有错金铭文,铭文内容表明50人以上的军事行动必需有国君的命令,这是我国古代用兵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秦之后,汉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顶峰时期,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在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中国的方块字也从这时候起也被称为汉字。汉几乎成为中华民族一个文化符号,“汉字”“汉语”“汉人”都是汉曾经辉煌的印记。

大家先来看看这件国宝级文物——皇后玉玺。玉玺上方凸雕螭虎钮,底面篆书“皇后之玺”四字。质地为蓝阗羊脂玉,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汉朝灭亡后,进入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战争纷乱、社会动荡、民族融合的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文物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和军事色彩。

大家请看这件“多面体煤精组印”。它由26个面组成,其中14个正方形印面上刻有文字。这枚印章的主人是鲜卑族上层人物独孤信,因为官职太多,公务繁忙,所以特制此印,以便签署公文。值得一提的是,独孤信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皇帝级的人物,因此他有“中国古代第一老丈人”之称。

走过动荡的魏晋南北朝,让我们步入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代——隋唐。这一时期是陕西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空前繁荣,对后世影响深远,至今一些侨居海外的华人仍被称为“唐人”,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也被称为“唐人街”。

这里有一件国宝级文物——兽首玛瑙杯,它做工精湛,堪称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杯选料精良,用极为罕见的缠丝玛瑙制成。器形如同号角,兽眼向外突出,显得炯炯有神,兽角自然弯曲为螺状,兽嘴镶金,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是当之无愧的唐代艺术精品。

这幅是出土于章怀太子墓的《迎宾图》,这幅图形象地再现了唐代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面,反映了唐代活跃的外交活动。最后,让我们进入宋元明清部分看看,我们重点关注一下青釉提梁倒灌壶。它为国宝级文物,壶把上雕刻着一只精美的凤凰,壶嘴上是一只仰卧的母狮和一只正在吸吮乳汁的幼狮,壶面雕刻着牡丹花,壶盖、梁、身连为一体,注水口在壶底中央,是一个梅花形小孔。注水时将壶身倒翻过来,水从壶嘴中流出为盛满,这时再把壶身翻正,壶嘴正常出水而壶底不漏水,这运用了连通器的原理,反映了工匠的睿智巧思。

各位游客,徜徉于陕西5000年文明之后,我们可能已被灿若繁星的精美文物所折服,更为先祖们的创造与智慧而骄傲,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感受文明的独特魅力将是你在陕西最美的旅程。

开放的陕西欢迎您再次走进陕西参观游览。

谢谢大家。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七

就在周五,我参加了一个出国访问的活动,受益匪浅。

首先,我参观了广东省博物馆。博物馆的外观令人震惊。当我走进博物馆时,我首先参观了历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生动的画面——由泥娃娃、婚礼组成的历史画面——抬轿子给父母敬茶,一张纸上滑稽的面孔,栩栩如生的动作,让我一下子进入了充满文化气息的旧广东时代。由此,我感受到了浓郁的广东文化,我为这种有趣的文化感到骄傲。这证明了广东有多么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然后,就是自然了。有巨大而震撼的恐龙模型骨骼,大小不一,但也有巨大的。虽然恐怖,但也有侏罗纪世界的味道。他们庞大而聪明,可怕而神秘。就像打开了我们心灵的一扇门,走进去听恐龙讲故事。

我迫不及待地想解开谜团,打开未知的大门。

参观完博物馆,我走进了美术馆多彩有趣的大门。

其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创造——保鲜膜迷宫。巧妙地分成各种小孔,让心灵产生无限遐想。节点交织在一起,形成有趣的东西。让每个人的心都纠结在这个有趣的世界里。啊!多精彩啊!好梦!还有一个我记忆犹新的创作——报纸堆。贴一些报纸组装成一堆纸堆,很有新意,很有创意。有一种强烈的艺术气息蔓延到我的内心。被艺术包围,陶醉。有各种画——《花鸟》。有古诗词,鸟语花香。人们也想进去闻闻香味,听听鸟叫,看看风景。人在画前,心却早已飞到画中遨游人间。艺术面对面的精神对话让我明白了艺术的美好和艺术更深的概念。

回到中山,我收获了知识,收获了心中最感动的篇章,收获了一次难忘的心灵之旅!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八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1.44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11.3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珍藏:馆内珍藏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37万件,游客可欣赏到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自115万年前到公元1840年间的陕西历史文物。

结构:展室总面积达11000平方米,分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大部分,其中陕西古代史陈列、陕西青铜器珍品展、陕西历代陶佣精华展和唐墓壁画真品展最具吸引力。

进入博物馆大厅,迎面巨幅照片向人们展现出奔腾咆哮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这是孕育诞生陕西历史文化的地理环境。陕西的历史是黄土地文明的历史。昂首屹立在大厅中央的巨狮是这种文明的标志。它造型雄伟,气势澎湃,石刻之精美,气魄之弘大,堪称东方第一狮”。这头石狮来自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母亲杨氏的顺陵。中国古代的狮子及狮子雕刻艺术由阿富汗传入,中亚的浪漫奇特与东亚的深沉浑厚在这里如此完美地融合为一体,集中体现了陕西历史文化的基调。近1500米的展线由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陈列三部分组成。位于博物馆中央上下两层的基本陈列荟萃了陕西出土文物的精华,展出的3000余件稀世珍品从陕西出土的几十万件文物中精选而来,许多珍贵文物在这里首次公诸于世,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古代历史,并使人们了解陕西一些重要考古遗址的基本面貌。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九

昨天,我父母带我去了厦门历史博物馆。上帝给了我们一个阳光明媚的旅行天气。天空湛蓝,海风习习。

走进博物馆,这座建筑真的很美。在这里,我看到了20世纪的厦门,21世纪的厦门。哦,我的上帝!才一个世纪,厦门就变了这么多!狭窄的沙路变成了宽阔干净的柏油路。低矮的瓦房变成了高层建筑......

在原始时代,人类懂得“转木为火”、“击石为火”。后来人类把陶土做成瓷器。原来的`瓷器表面比较粗糙,但是经过几个朝代,瓷器越来越好,慢慢的,表面变得越来越光滑,就像我们现在的瓷盘和瓷碗一样!这次厦门历史博物馆之行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历史在前进,中国一定会越来越强大!厦门也会越来越美!”看来这次旅行真是不虚此行!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十

今天是国庆节,天气非常晴朗,万里无云,我想趁今天来了解一下深圳的历史,于是妈妈带我坐地铁去参观深圳博物馆。出了地铁站,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物,它由两根巨大的“擎天柱”撑起,这就是深圳博物馆。

我们首先参观的是“古代深圳展厅”。刚进入展厅,就看见在玻璃柜内放着几块石头,样子看起来非常锋利,走近一看,原来那叫锥,是一种很厉害的捕猎武器。往前走,就可以看见各种的瓷碗和瓷器。刚开始见到的瓷碗显得非常古老,但越往后走,瓷碗就变的越好看、越漂亮,它充分的体现出深圳人们造瓷器的智慧和进步。瓷器的.旁边,就是“青铜时代”,只见那里摆着生锈发绿的铜剑和一些很锋利的铜器,这些青铜器都是在纯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才冶炼出来的。铜剑发绿的地方就像青苔一样光滑,拿着它,好像一不小心就会从手中滑下来。过后,我还看见几台大炮,仔细一看,才知道,那是模仿明代第一场反侵略战争―屯门水战的大炮而建造的,别看这大炮没什么特别,但却体现了我国人民卫国的决心呀!

我们还参观了“近代深圳展厅”和“改革开放展厅”。临近下午,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博物馆,这次的博物馆之旅让我了解深圳的古代、近代,丰富了我的知识。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十一

今天我和妈妈和张怡宁去丝绸博物馆抓鱼。

当我进入丝绸博物馆的垂钓区时,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草尖绿得像玉,从远处看像绿色的地毯,从近处看像一个僵硬的士兵。树已经发芽了,它们似乎是出来探索春天的。

我们不得不悄悄地走到水边,"华,耶!"我们抓了一条大鱼,然后二十只虾落入我们手中。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十二

今天我和妈妈和张怡宁去丝绸博物馆抓鱼。

当我进入丝绸博物馆的垂钓区时,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草尖绿得像玉,从远处看像绿色的地毯,从近处看像一个僵硬的士兵。树已经发芽了,它们似乎是出来探索春天的。

我们不得不悄悄地走到水边,"华,耶!"我们抓了一条大鱼,然后二十只虾落入我们手中。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十三

今天,我们穿上萧山日报小记者服装,乘车来到杭州下沙中国计量大学,参观全国高校首家计量博物馆,该馆成立于20xx年10月18日。

走进博物馆,看到很多实物、图片等,向我们展示了计量文化的发展。我们参观了古代的测量器具,有龙纹铜尺;有白牙尺;还有鸳鸯青铜砝码等古人用来计量重量、时间、湿度的东西,让我大开眼界。

回去的路上,我一直在遐想,慢慢地,我迷迷糊糊地觉得自己在坐的车好像不是大巴车,而是神奇的自动驾驶汽车。

这次小记者参观活动,让我学到了不少新知识,可谓受益良多。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十四

-----红钢城小学四二班郭腾俊xx年的暑假到啦!经过我的请求,说明要去参观一下博物馆,长长见识,学点知识,爸爸妈妈同意了。一个炎热的上午,爸爸带我来到了中国首家钢铁博物馆——武钢博物馆。中国武钢博物馆座落于武汉市青山区红钢城,是中国首家钢铁博物馆,集展示、科普教育和接待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据悉,武钢博物馆由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采用了“非线性的建筑外部形态”、“超三维的室内空间理念”等当今国际上比较先进和比较超前的设计理念。武钢博物馆造型雄奇,气势恢宏,设有冶金史、“汉冶萍”史、武钢发展史、钢铁生产仿真等展厅;其丰富的藏品和声光电器等现代展示手段,使我领略源远流长的冶金文明,感受钢铁的博大、凝重与神奇。首先在讲解志愿大学生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一层展厅,走进去参观的是铁,国之脊梁,“今日武钢”缩小许多倍的沙盘模型,四代领导人与武钢,武钢大事计部分。冶金简史,近代钢铁工业摇篮,从古代走到现在,一步一步的历程。再是走进二层展厅,有第一钢都,钢铁先锋,创新之路,武钢发展壮大的过程,精品名牌,自主创新的产品。最后在讲解志愿大学生的带领下,来到了三层展厅,那些大学生向我们一起来参观的人员讲解,武钢企业文化,钢城变迁,武钢历来部分劳动荣誉奖。最有神秘感的“钢铁这样炼成”仿真区展厅,就是把我带到了真正的钢厂一样。印象给给我很深的是,中国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彭真、周恩来、邓小平………、李鹏、吴邦国、邹家华、……….好多次亲来武钢检查指导工作。毛泽东说;“我们一有了粮食,二有了钢铁,什么都好办了。”让我牢记于心。据了解所知,多年来,武钢产钢为国家建设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力量。目前,武钢累计开发出好多个系列、许多个品种,形成了按用途分类的“桥、船、管、箱、容、军、电、硅、车、线”十大类“双高”精品名牌产品。武钢的产品在杭州湾大桥、滨州黄河铁路桥等国家重点项目中广泛应用。年产量接近三千万吨。来到武负博物馆,让我知道武钢有这么多,中国武钢博物馆开馆,是对武钢多年建设、改革和发展历程的庄严纪念,也是对历史的尊重,对未来的展望。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十五

今天我和妈妈和张怡宁去丝绸博物馆抓鱼。

当我进入丝绸博物馆的垂钓区时,我看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草尖绿得像玉,从远处看像绿色的地毯,从近处看像一个僵硬的士兵。树已经发芽了,它们似乎是出来探索春天的。

我们不得不悄悄地走到水边,"华,耶!"我们抓了一条大鱼,然后二十只虾落入我们手中。

杭州是一个美丽的`城市,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陕西历史博物馆篇十六

周日,我们在中国水利博物馆举办了“专家带你走进水的世界”的小记者活动。

我们最喜欢的水晶老师给我们发了一份关于水的报纸,馆长在大厅里热情招待我们。他在大厅的大屏幕上向我们讲解并展示了关于水的知识和一些大坝水利工程的照片。他们还时不时地问我们问题,孩子们回答得很热情。

然后老师带我们进了水利博物馆。当我们第一次进入时,迎接我们的是墙上雕刻的壁画。进入第一个展厅,我们看到了各种关于水利知识的古代工具。穿过一个小峡谷后,进入第二个展厅——一个黑暗的山洞,里面有大禹治水的雕像和人工高科技合成膜,非常像真实的河流。片段讲的是大禹治水的感人故事,三遍过门,没进。

然后进入第三、第四展厅,讲水利、旱涝的故事。

最后老师用电梯带我们到了十一楼,参观了塔顶。我迫不及待想出去透透气,

塔顶的空气真好。站在玻璃做的地上很开心。看到围栏也是玻璃做的真好看。从塔顶往下看,景色很美,远处钱塘江和湖泊尽收眼底。附近的高层建筑都变得这么小了。偶尔有三两只白鸽掠过湖面,湖水在阳光下波光粼粼,美不胜收。3322个湖泊中的岛屿被树木遮蔽。在母亲的催促下,我不情愿地离开了塔顶。

我们带着额外的奖品回到一楼。

这是一个小记者的活动,让我知道我们应该珍惜水源。世界上经常有干旱和洪水,这要求我们积极应对。我们应该节约每一滴水,不做任何对水土有害的事情。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