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汇总11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温柔雨最新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 小学语文教案设计(汇总11篇)

编写教案是教师进行备课的重要环节,能够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和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小编精选的初二教案范文很有参考价值,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一

复习巩固所学生字、古诗,课后练习。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复习一、二类生字

二、处理课后练习

1.连一连

2.读一读。先读一读,再写一写

3.写一写。先读后写

4.说一说,你还知道那些是意思相反的字

针对学生反义词的训练。

5.背一背

作为知识的积累,初晓诗中大意,背诵全诗。

三、作业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二

教学内容:

神奇的计算工具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从身边算起,巩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3.适当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

认识并熟练使用计算器。

教学难点:

熟练运用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远古时代,都有哪些计数或计算的工具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可以用哪些计算工具来进行计算?

2、问: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见过计算器?

3、小结:可见,在日常生活中计算器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计算器这个神奇的计算工具,并利用它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题:神奇的计算工具。

二、展开。

1、认识计算器

同学们每人都带来了计算器,各种品牌的计算器,大小、功能都不太一样,我们来看一看,这个计算器的功能比较复杂,而这一个比较简单。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字区、加减乘除符号区和开关键、归零键这些基本的按键,其它按键以后再学习。今天我就想请你以推销员的身份来介绍你的计算器。试想,如果你是这个品牌计算器的推销员,你应如何介绍这个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和使用方法,使用方法可以举一个例子计算演示。

比一比谁是秀的推销员,优秀推销员的标准为

(1)声音洪亮,语言能够表述清楚

(2)能够有条理的进行介绍,两人一小组试推销,互相取长补短。

2、比赛

出示

第一组:15+23=

1000×5=

第二组:7861+3492=

35×21=

师问:那么,什么样的计算用口算比较快,什么样的计算用计算器比较快呢?

请你用合适的计算方式来计算下题:

4698+1836

0.5×60

1596÷38

汇报:每道题分别用哪种计算方式来算的?结果是多少?

不要所有题都依赖于计算器,同学们还是要勤于思考,善于动脑,这样大脑才能越来越灵活。3.环保问题。

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这些问题的数据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出示:“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天大约浪费16千克的水。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

现在我们把这些水利用起来:“把这些水装在饮水桶中(每桶水约重20千克),大约能装多少桶?”

你家每月要喝几桶水?

“算算这些水够你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

合作要求

(1)先想一想,再在本上试着进行计算

(2)如果有困难,四个人可以进行讨论,最后由一人进行汇报。

看到这个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小结:有句宣传词这么说:“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想想,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通过计算器的计算,使我们懂得了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资源。

3、身边算起。

那么你最想用它来算算身边的什么呢?

课前以同桌四人为一组,调查了一些数据。现在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最想算什么。(汇报)

四人一组,用计算器来算一算你最想知道的数据吧!

问:哪一组愿意来说一说你们计算的情况?

一人说题目,一人汇报,一人补充。

三、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总结

计算器发展到今天,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老师希望你们读好今日书,成为明日之才,去更好的完善计算器的功能。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三

1、认识对比色的组成及色彩原理。

2、能够运用对比色搭配规律设计贺卡。

3、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感受能力或丰富的想象。

引导学生认识色彩的对比。

录像、图片、儿童优秀美术作品。

一、导入阶段

课件播放马蒂斯,凡高的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欣赏,导入本课题。

二、发展阶段

1、从色相环上认识对比色。(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

2、让学生在色相环上找出对比色。

3、欣赏儿童优秀美术作品学习别人绘画优点。

4、了解对比色在生活中的.应用(衣服,工艺品,日用品等)

5、教师出示用对比色原理制作的贺卡,引导学生欣赏其造型、对比色面积的运用。

三、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合理利用对比色,做工精美。

四、展示作业,引导观摩互相交流评价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四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

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

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小组展示。

8.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

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上半月由缺到圆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由圆到缺亮面在左边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五

科学概念:

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液体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

非标准单位的测量会导致结果的多样,标准单位的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使用标准和非标准单位测量液体的体积。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比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对比较的方法进行分析和统一,有助于确立科学的标准。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能较规范地使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多少,明确用标准单位测量使信息交流成为可能。

【教学准备】

给每组的材料:3个塑料瓶(大小高低不同)、1个玻璃杯、1个量筒、1条纸带、胶水、记录纸若干。

【教学过程】

一、比较哪个瓶子水最多

1、出示三个不同的瓶子,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请学生猜测,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多,哪个瓶子里的水最少,并说明理由。

2、怎样才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并说明为什么这么想。(师可适当提示前面所学的关于水的特性,如会流动、有重量、有体积等,鼓励方法的多样性)

3、交流讨论,比较不同的方法,选择操作最简单的方法进行实践操作。

4、生实践操作后汇报结果。(如出现结果差异较大或不同,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原因)

二、比较水多多少

2、学生讨论测量方法

预设2:生可能一时想不出用什么办法,师可直接出示小杯子、瓶盖等材料提示、引导,交流这些材料可怎么用。

3、自制刻度线测量

1)如果我们要给一个杯子画刻度线,这些刻度线有什么用?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刻度间距要相同)

2)生实践:自制的刻度条,并贴到一个玻璃杯上,再次比较三个不同瓶子里的水,并将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3)交流测量结果,发现并讨论问题:

测量的结果相同吗?

你们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同呢?

我们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识并使用量筒

1、师介绍量筒,并提示“测量要求”,问:

量筒刻度上的一格代表多少?和我们自制的刻度比较,有哪些区别?

为什么量筒要平放?

为什么视线要与液面保持水平?

2、请学生用量筒测量三瓶水的多少,并汇报测量结果。(如果学生没有足够的量筒,或上课时间不够,可采用教师演示方式进行)

3、师:你们知道这样一瓶矿泉水、一桶食用油有多少吗?(出示食物或照片)这个数值就表示了一瓶矿泉水或一桶食用油的体积了。

4、师:5毫升水大概是多少呢?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六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大树的年轮知道自然界中的一些事情能够记录时间的长短。

2、经历一次运用各种方法寻找时间留下的各种痕迹的活动过程。

3、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事物正悄悄地发生着变化。

教学重点:会寻找时间的痕迹,知道时间的可贵。

教学难点:理解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事物所发生的变化。

教学准备:自己以前的照片、作品、旧衣物等,搜集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植物与动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揭示课题:寻找时间的痕迹

二、探究过程

1、能够记录自己生长过程的生物。

(1)请学生介绍记录时间的事物。

2、寻找时间的痕迹。

(1)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你能不能从你周围的事物中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

(2)小组讨论时间在哪些地方留下了痕迹,利用学生带来的物品,全班汇报。

(3)参观学校(或教室)并记录时间在学校(或教室)留下的痕迹。

(4)交流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七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流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学习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学习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学习流程】

一、导课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流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八

食物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最爱吃什么最讨厌什么,谈起来滔滔不绝。然而究竟吃什么才健康?这是学生所困惑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则采用卡片来记录,摆卡片来研究,最终得出对人的食物的一般认识。使之感到了研究的快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我们一天要吃很多种食物,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制作食物名称记录卡片,拼摆食物记录卡片,对食物进行数量的统计和类别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所吃的食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意识地关注所吃的食物。食物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别。

难点:通过记录一天的食物,发现问题和规律。会给多种食物组成的食品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进行食物记录的卡片纸(每人20张)、食物分类记录单(每组1份)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二、导入

2、你最爱吃什么食物?

3、你最讨厌什么食物?

4、提出研究的问题:我们究竟吃什么才健康?让我们通过这节课的研究来寻找答案吧。

三、讨论研究方法

1、交流研究方法。你觉得我们该怎样开始我们的研究?

2、启发学生在科学研究中应注意选取样本。我们就以昨天的一天的食物为样本来研究。

四、记录与统计

1、下面我们就把昨天吃的食物记录在卡片上。(投影出示以下提示语来指导填写卡片的方法)

2、一张卡片只记录一种食物名称。

重复的食物要分多次分别记录。

多种食物组成的食品要用多张卡片记录食物名。

3、学生根据记录表填写卡片。

4、初步统计。

五、整理与研究

1、小组内将重复的卡片钉在一起。

2、把卡片平摆在桌子上。这么多食物我们怎么研究呢?启发给它们分类。

3、如何分类呢?讨论确定分类方法。(如,可以生食的食物与熟食的食物;主食与副食;动物类与植物类食物)

4、分组用不同的分类方法将食物分类。

六、总结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九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三、总结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后天呢?一个月内我们杭州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十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掌握字形、字义。积累文中好的词语。

2.学习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4.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准确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中心,理解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查询关于作者顾拜旦及奥运会的相关知识;准备与课文有关的多媒体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奥运会画面。

提问:这些画面都与什么有关?谈谈从这些画面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的讴歌过体育。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先快速阅读课后信息窗。

二、学生展示自己在课前查阅的有关奥运会及顾拜旦的相关资料并做简要的介绍。

点勾画出生字、生词。

猝然(c):突然;出乎意外。

晨曦(x):晨光。曦,阳光(多指清晨的)。

畸(j)形:生物体部分发育不正常。

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

继往开来:继承前人的事业,并为将来开辟道路。

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

有朝一日:将来有一天。

五、感知文章内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说说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文章高歌了体育所蕴含的伟大精神)

六、作业结合你平时对体育的了解,为文章第3、4、5、6自然段所表达的意思补上相关例证。

第二课时

颂体育的,写出内容提要。(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从以下九个方面赞颂体育:

1.体育是生命的动力。

2.体育能塑造美。

3.体育能体现正义。

4.体育能培养人的勇气。

5.体育能使人赢得荣誉。

6.体育能给人带来乐趣。

7.体育能增强体质。

8.体育可以推动进步。

二、理解课文内容

反复朗读课文,将未能理解的段落或句子提出来,全班讨论解决。如:

球和全人类带来希望的阳光,带来生命的活力)

(2)体育“向暮年人微笑致意”的含义是什么?(同上)

族振兴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以读代讲,加深感悟(结合课堂实际情况,从以下形式中任意选择)

1.学生自由地朗读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反复品读,并在班级中交流自己的体会。

情。(课文应用高昂、激越、赞美的语调,才能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感情。)

3.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感受文中的写作手法

1.文中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画出相关语句,自己练习读一读。

2.文章运用了第二人称的表达方式使文章亲切而热烈,情真而意浓。

五、总结文章通过热情洋溢的文字,讴歌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六、板书

体育

一、生命的动力。

二、你就是美丽。

三、你就是正义。

四、你就是勇气。

五、你就是荣誉。

六、你就是乐趣。

七、你就是培养人类的沃土。

八、你就是进步。

九、你就是和平。

备课参考

关于第一届奥运会

希腊首都雅典,位于希腊南部的阿蒂卡半岛西侧。希腊曾是欧洲文明的摇篮,雅典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也是重要的竞技场所之一。在距雅典西南约300公里的地方,有一块丘陵地带,这就是驰名世界的古代奥运会的发源地――奥林匹亚。在古代奥运会沉寂了1000多年以后,第一届现代奥运会于1896年4月6日至15日在希腊首都雅典隆重举行。

1894年6月16日,是奥林匹克运动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父――皮埃尔.德.顾拜旦的倡议下,人们期待已久的“国际体育运动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召开。大会通过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批准了顾拜旦制订的第一部《奥林匹克》,选举了希腊诗人维凯拉斯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顾拜旦为秘书长,还选出了14名国际奥委会委员。会议规定法语(现为英、法两种语言)为国际奥委会法定语言,并决定每4年举行一次运动会。原拟第一届奥运会于1900年在巴黎举行,后来考虑到希腊为古代奥运会发源地,在希腊举行比在巴黎意义更为重大。大会最后决定把会期改在1896年,鉴于古代奥运会会址奥林匹亚已成了一片废墟,会址改在希腊首都雅典。至此,熄灭了1000多年的奥林匹克圣火,终于得以重新点燃。

运动家的风度罗家伦

提倡运动的人,以为运动可以增加个人和民族体力的健康。是的,健康的体力,是一生努力成功的基础;大家体力不发展,民族的生命力也就衰落下去。古代希腊人以为“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全的身体”。这也是深刻的理论。身体不健康,心灵容易生病,历史上、传记里和心理学中的例证太多了。

这些都是对的,但是运动的精义,还不止此。它更有道德的意义,这意义就是在运动场上养成人生的正大态度、政治的光明修养,以陶铸优良的民族性。这就是我所谓“运动家的风度”。

养成运动家的风度,首先要认识“君子之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这是何等的光明,何等的雍容。运动是要守着一定的规律,在万目睽睽的监视之下,从公开竞争而求得胜利的;所以一切不光明的态度,暗箭伤人的举动,和背地里占小便宜的心理,都当排斥。犯规的行动,虽然可因此得胜,且未被裁判者所觉察,然而这是有风度的运动家所引为耻辱而不屑采取的。

有风度的运动家,要有服输的精神。“君子不怨天,不尤人。”运动家正是这种君子。按照正道做,输了有何怨尤。我输了只怪我自己不行;等我充实改进以后,下次再来。人家胜了,是他本事好,我只有佩服他;骂他不但是无聊,而且是无耻。欧美先进国家的人民,因为受了运动场上的训练,服输的精神是很丰富的。这种精神,常从体育的运动场上,带进了政治的运动场上。譬如这次罗斯福与威尔基竞选,在竞选的时候,虽然互相批评;但是选举揭晓以后,罗斯福收到的第一个贺电,就是威尔基发的。这贺电的大意是:“我们的政策,公诸国民之前,现在国民选择了你,我竭诚地祝你成功。”这和网球结局以后,胜利者和失败者隔网握手的精神一样。此次威尔基失败以后,还帮助罗斯福作种种外交活动;一切以国家为前提,这也是值得赞许的。

有风度的运动家,不但有服输的精神,而且更有超越胜败的心胸。来竞争当然要求胜利,来比赛当然想创纪录。但是有修养的运动家,必定要达到得失无动于衷的境地。运动所重,乃在运动的精神。“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是重要的运动精神之一;否则就要变成“悻悻然”的小人了!

有风度的运动家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运动会要举行宣誓,意即在此。临阵脱逃,半途而废,都不是运动家所应有的。“任重而道远”和“贯彻始终”的精神,应由运动家表现。所以赛跑落后,无希望得奖,还要努力跑到的人,乃是有毅力的人。

运动家的风度表现在人生上,是一个庄严公正、协调进取的人生。

文档为doc格式

小学猫课文教案十分钟篇十一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物体的基本特征。

2、能比较出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方面的不同。

二、科学探究

1、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的外部特征。

2、能观察、比较物体的不同。

3、能简要描述探究过程、陈述结论,并与同学们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常见的物体的观察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的物体。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和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基于对物体外部特征的初步认识,了解物体的不同特征对人类有不同的用途。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铅笔盒、作业本、词典、橡皮、铅笔、乒乓球、网球、海绵、木棒等物体。

学生准备:《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出示准备的材料,让学生说说这些物品是什么?建立简单的物体的概念。

2、提出要探究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呢?”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观察物体

1、明确任务。观察前要有明确目的,这样观察时就有了针对性,能有的放矢,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今天我们先从外部形态上找找它们的不同。

2、掌握方法比较的方法

与学生交流,你想怎么观察,观察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3、观察比较。

4、汇报交流

5、得出结论。物体在轻重、薄厚、颜色、表面粗糙程度、形状等很多方面不同。

6、反思评价。

三、应用与拓展

1、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比较其他物体。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