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 扇形统计图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灵魂曲2023年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 扇形统计图六年级数学教案(精选13篇)

经典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和艺术表达方式,给人带来美的享受和思维的愉悦。学习经典作品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经典音乐发扬了人类共同的情感和精神追求,具有普世的艺术价值和影响力。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一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2.在具体情境中,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教学难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初次探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产生共鸣

喜欢踢足球或看足球吗?(播放足球比赛录像片断)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初次探究

刚才比赛中我们中国队的一名队员罚球球进了,你看到了吗?高兴吗?是啊,真是太高兴了,不光你们高兴,全国人民都高兴。

今天,我正好有一个关于罚球的问题想请大家帮忙(投影表格)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2

10号

18

13号

43

罚中次数多,他罚球的质量就一定是最高的吗?

如果学生说出应知道罚球总数,就出示下表。

罚球总数

进球数

7号

25

22

10号

20

18

13号

50

43

现在有了罚球总数,你认为让谁去最好呢?能一下子看出来吗?怎么办?动手算算?

各小组代表汇报交流。(学生口述,教师板书过程。)

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吗?这些分数各表示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分数。(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再次探究

1.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学39页,看你能获得百分数的哪些知识,不明白的可以小组讨论解决。还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我们全班讨论。

2.展示交流解决疑难再次探究

通过刚才的自学、讨论,你已经了解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展示交流通过自学、讨论所获取到的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如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写等,教师及时点评、鼓励,相机板书、讲解,适时追问、引导,组织讨论、释疑,帮助学生透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正确读写百分数。)

(1)百分数的意义。

根据学生的展示,教师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a尝试解释

你能说一说另外两个百分数90%和86%表示的意义吗?

b再次解释(课件出示教师课前收集的有关百分数的数据)

第七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0.36%。

20__年,某市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上一年的118%。

期末考试,我们班学生的及格率为100%。

山西名酒汾酒中酒精占一瓶酒总量的53%。

伊利牛奶的包装上写着:含蛋白质2.5%

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c交流资料

课前,大家收集了我们身边带有百分数的资料,现在请你们小组交流一下,看看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小组交流,教师参与)

小组推荐代表在实物投影展台上展示交流,师随机引伸拓展。

d百分数为什么又叫百分率呢?课件出示下题,组织学生口答。

下面哪些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来表示?哪些不能?为什么?

1、鸡的只数是鸭的75/100。

2、一根绳子用去的米数是总米数的51/100。

3、一堆煤重97/100吨。

为什么第一、二题中的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而第三题不能呢?

前面我们学过分数了,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意思,一表示分率,二表示具体的数值,而百分数呢,只能表示分率,不能表示具体的数值。所以说后面带单位的不能用百分数表示。特别强调它只能表示分率。

百分数还叫什么?百分比强调它主要是两个数的比较。

(2)百分数的读写

关于百分数你还知道些什么呢?(读、写法)强调:读作“百分之几”而不是“一百分之几”。师示范写出88%,重点强调%的写法。

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分,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这种带有百分号的形式。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请你到黑板上来写一个百分数,写你喜欢的百分数。

看了他们写的百分数,你觉得写百分号时要注意什么呢

那我们现在都来写百分数。课件出示下列题目:

写出下列百分数,比比谁写得好看

百分之十八百分之九十二

百分之三十百分之零点三

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百分之四

百分之一百百分之一百五十

百分之一点零二百分之六十八

我这里提供了10个百分数,你如果写完了呢,还可以自己出题目再写,这样算超额完成任务。

用刚学到的百分数,每人说一句话,让别人来猜一猜你写了几个。

四、回归生活应用提高拓展延伸

1、出示一张格子图让学生说一说其中蓝色的占整个图的百分之几?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用百分数来表示成语

其实百分数的知识不仅数学课堂上要学,语文知识中也会遇到。

(课件出示)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下面的成语吗?

百发百中 百里挑一 十拿九稳 一举两得 半壁江山

我们上数学课把语文中的有些成语也巩固了一番,用我们刚才说到的成语就是?(一举两得)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结束本课

通过四十分钟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课上的表现吗?比如:我对同学们这节课上的表现的满意度为100%。

最后老师想用这句话来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天才是1%的灵感+99%的汗水”。一个人的成功是与不懈的努力和奋斗分不开的,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希望同学们都能付出100%的努力去创造你们未来人生100%的辉煌。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二

(一)课型定位:重点课(二)本课分析(从单元分析入手)本课在单元中的定位: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本课目标:

1-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会求比值;

1-2、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正确地写出比。

2、教学方法:比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了代数初步知识,具备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比时要联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实例的分析与归纳,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对一些已有的知识和常见的数量关系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的基础上揭示比的关系。在认识比的基础上揭示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通过揭示比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引出求比值的方法。比的性质是在学习了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进行的。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分数有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的读法写法。

(四)教学设计过程:

(五)板书设计:

比的意义

比和除法有着密切的联系,两个数相除,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60:21=60÷21==

前项后项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后相,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六)作业预设:

作业本:36页4题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三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课件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

80人68人74人56人23人

a用()统计图b用()统计图c用()统计图

2、练习一第5题。

品种合计黄瓜韭菜萝卜番茄

种植面积/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出示题目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四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小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案。

二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三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84公顷

棉花24公顷

油料作物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

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

20_年1月制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爱好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2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成份水蛋白质脂肪其他

占百分数68%20%10%2%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篮球;(3)羽毛球;(4)合理;

2.略

3.鹅:2500x18%=450(只)

鸭:2500x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五

1、使学生认识扇形统计图,进一步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习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信息。

2、使学生能根据绘制出的扇形统计图分析数据所反映的一些简单事实,能作出一些简单的推理与判断,进一步认识统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会各种统计图的特点,学会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一、基础训练,引入新知

1 、复习旧知。

提问:在简单的统计里我们学习过哪些知识,其中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2、引入新课。

呢?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二、探究体验,获取新知。

1、议一议。

出示例1的扇形统计图。问:这个统计图上都有什么特点?

出示讨论提纲:

(1)圆代表( );

(2)扇形代表( );

(3)扇形的大小反映( );

(4)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 )。

根据学生回答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晰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2、算一算。

出示信息: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

你能用计算器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吗?请算出,并填入中。

三、变式拓展,自主建构。

比一比。(练一练)

我国的国情,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和世界比一比,你有什么想法?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进行国情教育。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1、练习一第1题。

提问:每个统计图里的圆表示什么?各个扇形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对两个统计图中的项目进行具体的比较,再交流。

2、练习一第2题。

引导学生观察扇形统计图,并估计各扇形区域与花生米果盘区域的大小关系,用百分数表示各部分。

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扇形统计图有了哪些认识?扇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4、课堂作业

练习一第3题。

1.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2. 能根据每种统计图的特点与统计的目的和数据的特点进行分析,合理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相关信息。

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在选择统计图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一、复习导入

1、 通过复习三种统计图,让学生回顾条形、折线、扇形统计的特征。

出示三种统计图,你一眼就能看出什么?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 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有关统计图的知识——合理选择统计图(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初步理解

出示例2

引发学生思考。

统计图1要反应六一班阅读各种课外书与总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要用扇形统计图的统计;

统计图3只要统计六一班学生平均每星期课外阅读的时间,所以用了条形统计图。

进一步提问:今后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统计呢?(结合刚才的分析,巩固理解根据要统计的特点和统计图的特点两者结合来选择。)

2、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例2下面的3个问题。

全班汇报交流,并适时的总结。

3、巩固应用

出示第4页的练一练。

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统计图,并说出分别要统计的内容和统计的特点。再一次的归纳总结出三种统计图的特征。

引导学生回答下面的4个问题。

明确:统计图的选择可以不唯一,选择的关键是要根据我们想了解的内容和统计图各自的特征,作出适当选择,以达到清晰、直观地描述数据的目的。

三、巩固新知

做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先观察1、2两小题中统计表的内容和特征,再根据数据成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的观察和辅导)

根据刚才的统计,分析下面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你知道怎样选择统计图吗?

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五、布置作业

做基础训练

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 )统计图,( )统计图,( )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 )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 )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 打球 听音乐 看小说 其他

人数 80 68 74 56 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2、练习一第5题。

出示题目

3、练习一第6题。

先观察分析上面的两个统计图,理解统计的内容与统计图的选择,接着算一算,画一画,完成下面的两个统计图。(体会扇形图和条形图既有不同,也有内在联系)

提问:表示同一组数据的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从中各能获得哪些信息?

4、练习一第7题。

先确定课题和设计调查方案;接着开展调查,收集信息、整理数据,制作统计图表;然后分析数据,评价自己班级同学的课外阅读习惯;最后拓宽研究课题,重新设计调查方案,开展新的统计活动。(如时间不够可作课外完成)

5、动手做。

4人一组进行活动,每人轮流做6次,根据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制作统计表或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六

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72、73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了解税收的意义、解决有关税收实际问题的过程。

2、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3、体会税收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依法纳税的意识。

重点难点:

会解答有关税收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学生课前去进行各种税种的调查,初步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对,这个餐厅知法、守法,开发票对谁有好处?

开发票减少了餐厅的利润,但却增加了国家的税收,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具有了纳税意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纳税的知识。

板书:纳税

二、了解纳税及其作用

1.你知道哪些纳税的知识?

2.那今天这节课你还想学习哪些纳税方面的知识?

(什么是纳税?为什么要纳税?怎样纳税?……)

3.要想更多更准确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可以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途径来学习呢?

(看书、查资料、上网、去税务局或向税务局的亲戚朋友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4、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纳税就是根据国家各种税法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纳税是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只要人人都有纳税意识,我们的国家一定会更加繁荣、富强!

5、说得很好,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了解了什么是纳税,为什么纳税,可作为小学生,光了解这些还不够,还应争当小纳税人,学会怎样纳税!

教师介绍上网查询内容,纳税有哪几个步骤?()

在这几个步骤中,哪个与数学密切相关?要运用到哪部分数学知识?

(百分数、百分数的计算)

究竟怎样运用这部分知识呢?谁知道如何纳税?怎样计算税款?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税率。应纳税额=各种收入×税率)

板书公式: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简单的'说就是指什么?(应交的税款)

各种收入呢?是一定的吗?税率是一定的吗?你了解哪些税率(不同的税率)

那我选这个3%的来还!为什么不行?(根据税种选择税率来还。)

那你会哪种税种的计算方法?(消费税、营业税……)

都会算了吗?看这道题会算吗?(例1)

板书:230×5%=11.5(万元)

230是什么?5%是什么?230×5%表示什么?

可能说,什么是应纳税所得额。

师:谁能帮助他?个人所得税怎样计算?

师:对,只要有工资收入的公民都有可能要交个人所得税!

(出示:个人所得税图表)

能看懂吗?什么意思?

帮我算算好吗?(猜猜我的工资收入?)

板书:2100+380-=480(元)

480×5%=24(元)

谢谢大家,我一定会依法纳税的!

三、练一练

练一练1—4题

四、总结

如果没有,那老师这有几个话题想和同学们一起探讨!

主题

1.你能为自觉纳税设计一句广告语吗?

2.如果我是税务稽查员,如何防止偷税、漏税行为?

3.我们能为纳税做些什么?

板书设计:

纳税

各种收入×税率=应纳税额

230×5%=11.5(万元)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七

1、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学会观察扇形统计图,能根据扇形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3、通过扇形统计图中数据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抽象思维的能力;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扇形统计图的价值,体会统计方法与统计思想。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作用和意义,会读扇形统计图

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多媒体

自主探究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法、练习巩固法、观察分析法

1、分析条形统计图

师:我听说咱们六(2)班上周五我们学校进行的体艺“2+2”展示活动中表现的特别出色,所以我想采访一下大家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采访)

师:看来大家的兴趣很广泛。这是韩老师调查后统计的数据,请看屏幕:(出示条形统计图)

(1)说一说这是我们学过的什么统计图?

(2)那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算百分数

师:看来我们六(2)班同学观察能力很强,从这个条形统计图能看出这么多有效的数学信息,那你们的计算能力又怎么样呢,你们有信心接受我的挑战吗?(有信心)

比赛:算一算喜欢各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总人数的百分比。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3、引入课题

师:好了,同学们,从条形统计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的多少。但是,如果我们想清楚地知道喜欢每种运动项目人数各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用条形统计图还能直观地表示出来吗?(不能)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的新朋友—扇形统计图。(板书:扇形统计图)

1、认识扇形统计图

师:根据刚刚同学们算出的这些数据,韩老师绘制出了六(2)班同学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扇形统计图。(出示)

(1)观察扇形统计图的组成:标题、制图日期、统计图

(2)猜一猜它为什么叫扇型统计图?

(3)观察这个扇型统计图由几个不同大小的扇形构成?

2、提取信息

(1)小组讨论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汇报:到前面来边指边说一说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3、提问题(有梯度)

(1)根据刚才获取的数学信息提一个数学问题。(提三个问题)

(2)同桌一问一答

(3)老师提问:(大屏幕出示)

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项目喜欢的人数,所有颜色合起来的这个圆表示(全班总人数),它代表(单位“1”)

小结:在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代表单位“1”,表示总体。

4、归纳特点

生:讨论、汇报

师:板书

1、圆代表总体(单位“1”)

2、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1、做一做:

(1)分析扇形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

(2)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2、练习二十五第1题:(出示:小明作息时间图)

(1)你能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你认为小明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合理吗?

(3)你的作息时间合理吗,与小明有什么不同呢?

小结: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些什么收获?

师: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用扇形统计图来统计的,

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们能够灵活地运用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扇形统计图

圆代表总体(单位“1”)

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踢毽:5÷40=0.125=12.5%其他:9÷40=0.225=22.5%

水:250×87%=217.5(g)

答:250克牛奶中含水分217.5克。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八

知识目标:

1、体会数据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相关决策。

教材分析:在小学已学过一些统计知识,并把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选择一个全班感兴趣的问题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展示数据,并作出决策。

地位和作用:

通过具体操作活动,使学生对数据处理的过程有所体验,在活动中学习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知识和方法(如统计表、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来更好的指导、服务于我们的生活。这正是本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从扇形统计图中获信息,并能作出决策、

1、情境导入:“我们班想在元旦购买一些大家喜欢的水果开一个联欢会,应该买一些什么样的水果,各买多少合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想到做一个调查,就产生了统计的必要,然后再思考具体的统计方法(具体的问一问每一个人的喜好,具体的数一数喜欢每一种水果的人数)。然后,学生自然会对统计的结果进行表达与交流,最后作出决定,进而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这样,从学习统计的那一刻起,学生们就逐渐的接触到越来越多的需要统计才能解决的问题。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我们需要收集数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作出合理的决策。

人们经常利用统计图形象的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你能从以下图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吗?

2、提出问题

出示下图,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获取信息。(让学生感受扇形统计图的特点)

(1)种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种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受欢迎的两种球类活动是什么?它们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4)图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了什么?

(1)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如何得到的?所有的百分比之和是多少?

3、分析问题:让同桌交流,还要让学生观察还有没有其它的信息。(数据的来源)

说明:(1)和(2)可以从扇形或图中所标百分比的大小得出。

(6)目的是使学生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根据调查数据,应组织观看乒乓球比赛。

4、引出概念:提问:请你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叫扇形统计图好吗?

(应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只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清楚即可,不要求学生背诵。)

强调:(1)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

(2)圆代表总体,各个扇形分别表示总体中不同的部分。

(3)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

5、应用反思:观察右图,并回答问题

(1)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总体,那么哪一个扇形表示总体的25%?

(2)如果用整个圆表示我班的人数,那么扇形b大约代表多少人?

(3)如果用整个圆表示3磅重的蛋糕,那么扇形c大约代表多少蛋糕?

(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总体,即100%,而非具体的数量)

6、拓展练习

从下列的两个统计图中,你能看出哪一个学校的女生人数多吗?

(目的在于使学生体会到扇形统计图表明的是部分再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一般不能直接从图中得到具体的数量)

更多练习

7、归纳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应掌握什么或有什么体会?

a组:习题6.3第1题

b组:就“父母回家后,你会主动给他们倒一杯水吗?”这一问题调查你们班的同学,并用统计图表示你的调查结果,或动手试着把买水果这一活动的数据制作一个扇形统计图,或另选问题调查。

我对这一知识重视,加上学生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这一知识没有任何问题。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九

我奉行的还是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更利于学生思维发展。再回顾一下自己一节课的教学,总体感觉还是过的去,基础知识点都落实到位,三维目标也贯穿始终,也给了学生思维想象的空间,重点突破虽有点欠缺,但还是层层递进,先是条形统计图(可以)---折线统计图(不可以)---还能用什么。进入电脑演示阶段,直接将条形统计图转成一个分开的扇形统计图,此处第一次让学生体验每块扇形代表谁,然后电脑自动显示图例来检验一下学生的猜想。能将这些扇形合并吗?合并会成什么图形?电脑演示,再追问这个圆代表谁。此时揭示主题扇形统计图。再追问扇形统计图特点学生就体验到了是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特点,课堂上让全体学生互相说说,深入地体验这一特点。从学生课后作业反映来看,效果还不错,课后作业除了几名差生其余都掌握了。由此看来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非常重要,但怎样提高课堂四十分钟效率感觉又是挺难的,但我感觉是要充分地准备好每堂课的教学,激发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不再畏惧学习,给学籍一个宽松愉悦自由想象的空间,更好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十

扇形统计图

教材第68—69页的内容,小学六年级《扇形统计图》教案。

二教学目标

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意义、作用;会看扇形统计图,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三重点难点

会制扇形统计图,会分析。

四教具准备

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是用整个图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数)

例如:下图的扇形统计图反映了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参加各种小组的情况。

问:在这个统计图中,用整个圆表示什么?(全班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什么?

(参加文娱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30%;参加体育小组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60%,参加美术小组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10%)

量一量:用量角器量一量图中每个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

想一想:扇形统计表的特点?(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

(二)如何制作扇形统计图

例5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下:

粮食作物84公顷

棉花24公顷

油料作物12公顷

根据以上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

制图步骤:(1)先算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最的百分之几。

(2)再算出表示各部分数量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取适当的半径画一个圆,并按照上面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在圆里画出各个扇形。

(4)在每个扇形中标明所表示的各部分数量名称和所占的百分数,并用不同的颜色或条纹把各个扇形区别开。

(5)名称、单位、制表时间,,

板书:(1)84+24+12=120(公顷)

粮食作物:84÷120=70%

棉花:24÷120=20%

油粮作物:12÷120=10%

(2)粮食作物:360°x70%=252°

棉花:360°x20%=72°

油料作物:360°x10%=36°

和桥村20_年各种农作物种植面积统计图

20_年1月制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李明问班上的每个同学:“你最喜欢哪—项球类活动?”根据同学们的回答,他制成了右面的扇形统计图。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项球类活动最受欢迎?

(2)哪两项球类活动受欢迎的程度差不多?

(3)最爱好哪项球类活动的同学大约占总人数的

2五年级一班上学期期末的音乐成绩,得优的有12人,得良的有16人,及格的有10人,不及格的有2人。各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制成扇形统计图。

3、右图是一个养禽专业户去年养的鸡、鸭、鹅的扇形统计图。如果这个养禽专业户共养鸡、鸭、鹅共2500只,算出三种家禽各养多少只。

4、一种牛肉的成份如下表。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扇形统计图。成份水蛋白质脂肪其他

占百分数68%20%10%2%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设计

1、(1)乒乓球;(2)足球篮球;(3)羽毛球;(4)合理;

2、略

3、鹅:2500x18%=450(只)

鸭:2500x30%=750(只);

鸡:2500x52%二1300(只)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十一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112页“总复习”单元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内容及相关练习。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的方法,并能精确地描述位置和简单的路线图,以及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数学。

综合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运用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

教师:本学期,我们学习了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相关内容(板书课题: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复习课)

教师:十一黄金周,灿灿一家去国外旅游啦!乘坐的航班于北京时间8:30从北京起飞,预定16: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经停(经停:不需要下飞机,只是飞机加油或上下乘客)。

【设计意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可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1、复习扇形统计图

教师:这是灿灿一家所在航班的乘客统计情况(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

(1)从统计图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作答:中国的乘客最多。

教师:我们并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乘客,你怎么一眼就看出来中国乘客最多的?

学生:因为中国乘客在扇形统计图中所占的百分比最多。

教师小结:是的,扇形统计图的优势就在于能清楚地反映出各部分数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课件出示小结内容)

(2)算一算中国乘客的人数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12÷5%×63.75%=153。

答:中国乘客的人数是153。

【设计意图】

问题(2)是扇形统计图中涉及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因为根据扇形统计图首先要算出总量是多少,再根据中国乘客所占总量的百分比算出中国乘客的人数,这对一般的学生来说还是较为困难的,教学时要细致分析并强化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2、复习位置与方向

教师:航班于北京时间8:30从北京起飞,预定16:25在马来西亚吉隆坡降落,中途需要经停(经停:不需要下飞机,只是飞机加油或上下乘客)。

学生独立完成并回答。

教师小结:在解决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的问题时,我们要看清楚是以哪个点作为参照点,然后再以参照点作为标准,讲清楚方向与距离。

(2)飞机大致在北京西偏南40度1800千米处经停,请你画出飞机经停的位置。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结果。

教师小结:在画位置时,我们根据图上的线段比例尺可以算出1800千米在图上的对应距离是4cm。然后以北京为参照点,画好方向和距离,并标好度数即可。

(3)达到吉隆坡后,灿灿他们第一天的旅游行程是环岛游。他们从吉隆坡出发,先向东行675km,再往北偏东30度行540km,最后往北行450km,请你在图上画出环岛游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并展示作答结果。

教师小结:当我们画路线时,参照点是不断变动着的,我们应该找准参照点,准确画出方向和距离。

【设计意图】用三个问题把位置与方向的三部分内容串联在一起,问题(1)是强化学生精确地描述位置以及两个点位置的相对性,后者对学生来说是难点,所以在复习课的时候需要再一次巩固;问题(2)和问题(3)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方向和距离来表示平面上的位置,并能画简单的路线图,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完成教材第114页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2)说一说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以及在雾霾天的防护措施。

2、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7题。

(1)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交流。

(2)明确根据扇形统计图所给数据,算出石油总消费量是关键。

3、完成教材第117页第14题。

(1)四人小组合作说一说四个小动物的位置。

(2)鼓励学生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并互相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设计,一方面再一次巩固了位置与方向、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素材中解决较为复杂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师生共同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位置与方向和扇形统计图的哪些内容?(课件出示重要知识点)

【设计意图】位置与方向和扇形统计图这两部分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知识之间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教师在课堂初始环节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把相关复习内容进行串联,到课程结尾再进行知识点小结。如果说复习的过程是“画龙”,那么最后的小结就是“点睛”,让学生对这两部分知识有了整体概念和脉络的清晰梳理和认知。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十二

通过《比例尺》一课的学习,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以下为您带来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比例尺》教案,欢迎浏览!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二者进行互化。

3、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目标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融合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板书课题)一起来看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正确说明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二者进行互化。

3、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同学们,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吗?为了能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请看学习指导。

三、自研共探

1、看一看(自学探究)

认真看课本第48和第49页的内容,看图,看文字,重点看各色方框里的内容并思考

(1)什么是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2)看课本48页右图下面的线段比例尺,想:怎样把它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比例尺一般写成什么形式?

师:生认真看书自学,师巡视,督促人人认真看书。

2、议一议(合作交流)

主要交流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先对子之间互说,最后小组内交流,统一答案或记录下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备下一步的展示。

3、说一说(汇报展示)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学成果的汇报。针对自学探究中的.问题,可以口答、板演、或提出问题。组间可以补充或质疑,教师尽可能的引导或解疑。

4、小结归纳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求比例尺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同时,比例尺是一个比,不能带单位名称。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师:通过刚才的展示,老师发现各个小组的自学效果的确很好。到底同学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怎么样呢?下面请看检测题,比一比谁发言最积极,谁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强!

四、巩固提升

要求

1、独立完成,对子讨论。

学法指导:先自己独立完成题目,然后举手示意对子,待对子完成后小声讨论。

2、组内交流,整合答案。

学法指导:待组内成员全部完成后交流各自答案和理由,最终形成统一答案。

3、分工合作,板演展示。

学法指导:由组长分工:板演、检查、预展(讲解者)

4、汇报讲解,补充评价。

学法指导:各个小组按抽签顺序讲解展示,讲解时可以组内补充,也可其他组补充或质疑。展示后,其他组或教师给予评价。

操作指导:教师在预展时巡视各小组,指导并帮助小组快速分工,让每个学生尽快参与其中,没有得到展示机会的小组安排课后自改或小组对改。

五、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比例尺,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呢?

首先根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单位;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又对又快,字体又工整。

六、当堂训练

1、必做题:课本练习八的1、2、3题

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比例尺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扇形统计图说课稿人教版一等奖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表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由1格表示1个单位到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过程,并能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解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体验确定1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合适,渗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思想。

教学重点:

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合适的数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什么体育运动?小红、小芳、小奇他们喜欢踢毽子,瞧,这是他们一年级时踢毽的成绩。(出示统计表)

2.小红跳了多少?小方小齐呢?为了让他们的成绩更清楚直观,老师把他制成了一个统计图。大家仔细看。(课件演示整个统计图的生成过程)

3.谁来告诉老师,在这个统计图里,1格表示的是多少下?

学生:1下。

教师:也就是1格表示1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1个单位)

4.为什么纵轴上要分12格?

学生:因为最大的数据是12个。

根据最大数据来确定纵轴上分多少格,你说得真好!

二、引起冲突,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1。

1.现在,这三个小朋友已经上四年级了,我们来看看他们现在的踢毽成绩(课件演示前面的.部分。)

2.把它们现在的成绩也画成统计图!如果1格表示1下,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学生齐答:120格。

3.好,请同学们在卡片上试着分一分。

学生尝试。教师在巡视过程中提醒:“在分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问题,有什么感受?

学生1:120格太多了,画不完。

学生2:分得太细,密密麻麻。

学生3:纵轴上的数据看不清楚。

学生4:太浪费时间!

4.正如同学们刚才所说,在纵轴上分120格,要么画不下,就算是画下了……也是密密麻麻的,看不清楚,还浪费时间!

5.那怎么办?

学生:可以1格表示10下。

6.你为什么会想到用1格来表示”10下“呢?

学生:我看到这些数据都是整十整百的。

7.你真聪明,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了1格表示10下。如果1格表示10下,在纵轴上至少需要分多少格?出示课件,我们一起来分一下。那纵轴的数据怎么标呢?谁来指着大屏幕说一说。注意,数据应该对准刻度来写。

那怎样用直条来表示他们的成绩,应该怎样画?

8.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今天学的这个统计图和我们以前学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在小组里议一议。

学生1:以前,我们是用1格表示1个单位,今天,我们是用1格表示10个单位。师:以前统计的数据很小,可以用表示1个单位。今天的数据比较大,如果还用1格表示1个单位就很麻烦,所以要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板书:1格表示多个单位)

9.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2

2.(课件出示上未完成的统计图)在这个图里,1格表示1千克、10千克合适吗?

3.那这些为什么不合适?学生:画不下。教师:你怎么知道画不下?

学生:……(可上台来指着课件说)

4.你认为: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

5.打开课本,自己试着在书上完成统计图。

6.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

学生1:我选择图一,因为他画起来好画些。

学生2:我也选择图一,因为他看上去要清楚一些。

学生3:图一要美观一些。

1格表示kg时,重点处理7500的直条。把6000~8000这一格平均分成4份,取3份就可以了。

1格表示3000kg时,重点处理4000的直条。把3000~6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取13处就是4000。相同的道理,我们可以找到5000。8000是把6000~9000这一格平均分成3份,从6000往上数两份就是8000。

8.看来,要想画出合适的统计图,我们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

9.那大家能不能根据这个统计图来预测一下的柑橘产量会怎么样?

学生1:我想到20产量还会增加!我看到前面几年的产量都是一年比一年多。

学生2:我觉得会下降。今年高温干旱,柑桔会减产。

教师:你真了不起,还能够结合实际来分析问题。

三、应用知识,练习巩固

1.游戏:大家来找茬

2.动动手

你能在这个图里,把每年的粮食产量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吗?

自己在卡片上完成统计图。

制完的同学看看和老师的一样吗?

四、总结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