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声声慢教案教学反思(精选5篇)

时间:2023-10-10 作者:LZ文人李清照声声慢教案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声声慢》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这一单元主要学习宋词。本单元主要选录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的词和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后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前后期作品的不同风格;过程和方法:诵读课文,鉴赏分析,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情感态度:感受《声声慢》的凄美以及词人深沉的家国愁情,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我的.教学设计从三个方面展开:即怎样入愁,如何写愁,为何生愁。首先课前播放安雯的《月满西楼》,这首歌化用了李清照前期的词作《一剪梅》,力求让学生早点进入课堂情境。导入我选择了李清照前期的两篇代表作《如梦令》和《醉花阴》,引出与这两首词风格截然不同的一首词《声声慢》。接下来是诵读,包括教师范读、名家范读,学生自读三个方面,力求让学生通过朗诵进入课程情境。整个教学设计的中心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首先探讨怎样入愁,即分析开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蕴含的情感基调。其次分析如何写愁,即探讨意象所蕴含的愁情,由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以及这些意境传递的情感。最后分析为何生愁,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以说本首词写出了词人的情愁、家愁、国愁,和《醉花阴》里的愁不一样,这是一种永恒的难解之愁。

总的来说,我这节课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实践了高效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采用了分组讨论探究这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讨。总体来说,课堂氛围活跃,教学效果较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诵读课文。导入的时候我就让学生齐读《如梦令》和《醉花阴》,让学生对于学习过的文本有所复习。开篇由我自己范读课文,然后再听名家朗诵,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快速的进入到学习诗歌的状态中来,在此基础上学生有感情的朗诵。

2、品读意象。意象在诗歌赏析中是重点中的难点,“愁”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如何在宏观层面表现愁,就是词人选取什么样的意象,意象的特点其实就是愁的特点。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诗人情感的意象,联系所学诗歌进行分析,这样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

3、小组合作探究有实效。将全班分成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最后将讨论结果汇总,由小组代表发言。这样能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能当堂反馈学习成果,能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第一、课程设计取舍不当,应变能力需要加强。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很多,但课堂上学生的答案千变万化,这就占用了很多分析引导的时间,导致教学时间不够,结尾处处理有所欠缺,日后定当有所取舍,详略有致。

第二、课堂语言应该精炼。语文课堂随机生发的问题很多,这就需要老师合理利用课堂时间,一个问题切忌重复多遍,语言要精炼准确。

第三、学生在班上交流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有些问题老师可以点拨学生就能完成的,教师尽量少讲,学生交流完的结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这次公开课的教学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作为一名青年教师,要学会在反思中成长,在同事的互助中成长。未来的教学生涯还很长,我会继续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声声慢》是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 ”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的婉约风格;过程和方法:诵读课文,鉴赏分析,比较探究;情感态度:感受《声声慢》的凄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回顾这节课,基本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从学生课堂的表现看,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也较好,但是自我反省,还有很多不足:

1、朗读不够 教读古典诗文,一定要以读带动教学的进程,“读”,不仅是老师的范读,还有学生的各种各样的读,但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读,必须让学生明白,“我读这一遍,要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也就是“带着问题读课文”,而我在讲课时,没有处理好这一点。学生读懂了,读透了,方可进入诗的意境,然后,学生们才可带着感情读出韵味来。

2、 在“缘愁选景”步骤中我要求学生从词中找出相关描写愁的意象并进行分析,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迅速把握作者宣泄“愁情”的切入口,在教学中更利于操作, 但却无形中削弱了对整体词句的品读,使词作的分析有些支离破碎,“愁”的深度和浓度都变浅、变淡了。因此我觉得诗词的赏析一定不要驾空,意象的品读要融入具体词句,边读边品,每分析完一个意象,应用精炼的总结性语言帮助学生提升对此意象的把握和其与全词的内在联系。不宜纯粹脱离感情基础去找一些景致。

3、课堂内容的安排还是有些多,使得以上环节不能充分展开。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共同学习李清照的一首词,先自由地出声读一遍。

(师板书课题、生朗读)

师:你读出了什么?

生1:这首词充满了愁绪。

生2:给人的感觉是女主人公特别的痛苦与感伤。

??

师:写“愁”的诗句能回顾一下吗?

生(齐):能。

生1: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里有“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他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

生2: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出示目标:1.涵咏字句,感受本词凄美的意境。2.鉴赏意象。)

二.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凄美的意境

师:李清照这首《声声慢》“字字含愁、声声是愁”,现在请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味道。 (师为学生配乐、学生自由读,师指导)

师:谁愿意给大家朗读这首凄婉哀切的《声声慢》?

(每个组都有学生举手示意,师找了一个平时回答问题不太积极的同学朗读,让其他同学评点。)

生:朗读得字正腔圆,但感情不够饱满。

师:那你能朗读出感情吗?(学生笑)

生:试试吧。

(读后,学生鼓掌,其他学生评点)

生:有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感觉她就像李清照。(众笑)

生:真是“怎一个愁字了得”。

师:同学评点很好,是呀,我们要想读好一篇诗词,必须融入作者的生命。

三.冥想,品读愁情,解读手法

师:找出奠定全词感情基调的句子。

生:运用了许多的叠词。

生:这段文字中“寻寻觅觅”是一个“找”的状态,“冷冷清清”是有一种环境,一种冷清的气氛,“凄凄惨惨戚戚”是内心的感受,换位不足以清楚地表达意思。

师:这几个叠词很讲究顺序,“寻寻觅觅”是一个过程,“冷冷清清”是一个寻觅的结果,“凄凄惨惨戚戚”表现内心,“冷”在这里不仅指的是环境的冷清,而且也指“心冷”。现在同学们跟着老师再读一遍。体会叠词应用的效果。

生:有升华感情的作用。

生:起到强调的作用。

师:除此之外,叠词在形式上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因此叠词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升华、强化情感的表达;另一方面体现诗词的韵律美。

(学生再次读,教师板书:鉴赏词的基本方法 1.直接抒情 找词眼、明词情)

师:《声声慢》读后让人有一句一泪、满纸呜咽之感,是缘于意象词合理的选用,同学们试着找找这些意象词。

生:梧桐、黄花、雁、淡酒、细雨。

师:意象是古诗词的生命细胞,意象词准确的解读能使我们更容易走进作者心灵。“三杯两盏淡酒”里“淡酒”能换成“浓酒”吗?“梧桐更兼细雨”里的细雨能换成“大雨”吗? 生:不能,因为快乐时光已经远去,任何美味佳肴对李清照来说索然无味,何况酒呢。 生:“淡酒”来写作者的“浓愁”,酒的烈压不住作者情的愁。

生:我觉得这里的“细雨”给人一种连绵不断的感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惆怅。 师:理解意象词一定要找到意象词本来的意义,然后分析它渗透的情感,像这个“细雨”与“滂沱大雨”相比,如实如物,如梦如幻,表达了连绵不断的愁思,尤其是“梧桐更兼细雨”给人雨打梧桐叶的感觉,一声声,一叶叶,字字都是愁,可以说,作者把自己的愁融进了字里行间,融入了景物。剩下的几个意象词,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赏析,注意带着自己的思考进行讨论,不要当一个旁观者。

生:我觉得通过“窗儿”这个场景将作者那种浓浓的愁意散发出来,强调了那种孤独的氛围。 生:“黄花”我觉得写出了那种凄冷的环境,表达了作者孤苦的心境,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愁苦心情。

生:把自己比作黄花,如黄花一般凋零,表达了她亡国之恨的苦意。

生:首先我觉得第一个“黄花”是以花喻自己,愁得像“黄花”一样,第二个是比喻自己的愁多得可以“堆”起来。

生:这里的“黄花”并不是自己,这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了什么?史书记载,李清照当年也是一个爱美的词人,曾和丈夫有过一段非常幸福的时光,可以这样说,他们“诗书唱和,绣花捕蝶”,生活得非常有雅兴和诗意。

生:我鉴赏“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里的“雁”。因为北雁南飞,雁走了,只留下思念与期盼,由雁群看到悲愁,悲从中来,触景生情,勾起她对丈夫的思念。

生:因为雁属于候鸟,候鸟每年都随着气候而迁徙,过雁象征离愁,自己和丈夫生活在北方,因为一些原因迁到南方,自己看见大雁可以北归而自己却有家不能归,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师板书:2.间接抒情 找意象、悟词意)

四.潜入,知人论诗,解读作者“愁”情

师:李清照的一首《声声慢》融进了太多愁,那么到底为何而愁,真实的李清照到底一生有哪些经历呢?她又在寻觅什么?让我们一起欣赏中国传媒大学陈冰晶在cctv—3深情的朗诵《李清照》。

以她特有的细腻与敏感感受着丈夫深沉炽热的爱。此刻,这份柔情蜜意支撑着她的生命,充实着她的灵魂。“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靖康之乱,风云突变,国仇家恨,霜雪共寒。一个在平凡中受难却在不平凡中抗争的女子,忠肝义胆,铁骨铮铮。)

(动情的朗诵感染着学生)

生1:因为后来她流落到南方,所以我觉得她在寻觅依靠,寻觅家的感觉。

生2:她在寻觅一个可以给她生活安慰的人,可到最后才发现依靠已经没有了。

生3:李清照先寻,寻不见继而觅,觅不见继而发出感慨,她寻找的是她温暖的港湾和甜蜜的回忆。

生4:李清照与丈夫曾经共度欢乐时光,谈古论今,花前月下,约定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而今丈夫已死,她寻觅感情上的慰藉。

生5:李清照不仅寻觅一个温暖的小家,而且还在寻觅一个温暖的大家。

师:《声声慢》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此时,诗词包含的感情已经从简单的儿女情长上升到国家失去中原的一种忧郁,词里的愁已经是一种沉甸甸的深沉的愁了。

(师板书:3.联系词人生平和写作背景 4.多读、经常读、反复读)

中国的文学作品是讲究含蓄的,像《声声慢》整首词,没有一滴泪,却一句一泪,满纸呜咽,为了让学生更深刻体会作者文字里的愁情,我主要采用了由意象词的解读到意境的理解,通过读、听、赏、悟,最终达成目标。我感觉有几点成功的做法:

1.对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巧妙整合。本节课,我把多媒体手段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如学生朗读时的配乐以及《李清照》朗诵视频的欣赏,使情境创设比较丰富。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知能力。这样做不仅有效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的联想,而且渲染出浓重的情感氛围,从而自然而然的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

2.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语文教学尤其是诗歌教学都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过程的流畅性,为了达成既定目标,我围绕《声声慢》这首词“情感是什么,如何表达情感、为什么有这样一种情感”三个主问题合理设置几个支问题进行教学。这样凸显了教学的`重点,不仅品味了诗歌的语言、学习了手法,而且让学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方法。

3.替换法的应用。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的方法很多,但我感到替换词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在替换比较中更容易使学生发现语言应用的差异性,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妙。例如,淡酒换成浓酒,细雨换成滂沱大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换成“惨惨凄凄,清清冷冷,觅觅寻寻”等,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语用能力。

高飞鹏,语文教师,现居内蒙古包头。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声声慢》是婉约派女词人李清照晚年时期的作品,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词中展现的家愁国愁,身世飘零之悲,令人动容。词人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可以说整首词都紧紧围绕词眼"愁"字展开。

因此,授课中,我把握住“愁”这个关键字,将“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1、作者前期创作与后期创作变化比较大,她的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比较突出,学习本课时先让学生了解词人的身世经历,使学生在理解词中“愁”的由来时更深入,学生对愁的诸多内涵的把握较准确。

2、课前开始播《声声慢》歌曲,营造凄惨愁戚的诗词气氛,引发了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学习情境创设得较为成功。

3、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按照“怎样入愁、怎样写愁、因何生愁”的思路引领学生进行了分析探讨。

4、鉴赏诗词主要是把握感情、体会意境,不要让学生纠缠于某一个文言词语的字面意思上,而应注意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以及词句中凝聚的感情。

5、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质疑是主线。本节课可以说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的充分的发挥,让学生自己品读意象,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到了让学生个体直接与文本对话。老师的点拨也十分到位。

当然,教学中,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1、在听过名家的朗诵,且配乐自读之后,学生对朗诵明显有了兴趣,但却因为时间的缘故,未给学生更多的时间。

2、板书虽在课前有所设计,但因为黑板所留位置不足,而未能很好的表现,以致学生没有一个深刻的印象。

3、小组讨论前,由于教师没能放手让每一位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导致小组活动中少争辩,少合作,结果小组的发言便成了小组代表“个人”,即能力较强的学生的发言。

鲁迅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说"存在缺憾的课堂是向上的动力"。尽管本堂课仍有不足之处,但是我相信通过自我反思,自我修改,下一堂课会更好。

李清照声声慢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声声慢》编排在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在这一单元中,编者主要选录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的词和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和李清照的词作。《声声慢》是李清照经历了王朝更迭后晚年的代表作,相比柳永的词更多了些国仇家恨在其中,意境更为开阔,赏析这首词对理解李清照的一生有很大的帮助,对婉约派词风的把握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声声慢》也是李清照晚年的重要代表作,是一篇千古绝唱,词情凄清,催人泪下,是一篇写 “愁”的名作,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其艺术表现方式是独特的,李清照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她独有的寂寞心境。结合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我把教学目标定为:知识与能力: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的婉约风格;过程和方法:诵读课文,鉴赏分析,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感受《声声慢》的凄美,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我的教学设想是: 首先播放《一剪梅》这首歌曲来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应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出浓重的情感氛围,让学生得到细腻的情感体验,从而自然而然的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其次,引导学生自己鉴赏本词,培养自己独特、细腻的情感及审美体验。通过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背景、身世经历以及他的思想感情,做到知人论世;品味意境美,“一切景语皆情语”,“万物皆着我之色”,对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的“情“”景”有全面的理解;最后,在拥有细腻情感与审美体验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整体按照读、辨、品、背、写四步进行。 设计亮点:

分析课文时视野广阔,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多元化,注重学生参与的热情。

1、初读课文。开篇我就请一名同学初读课文,叫另一位同学评价,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快速的进入到学诗歌的状态中来,通过出示多媒体了解李清照的身世,理解了李清照晚年饱受的颠沛之苦、丧夫之痛、亡国之恨后,感受着李清照低吟的名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他们积攒在心中的情感在此刻的朗读中倾泻而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对李清照愁情发出感慨。

2、再读课文。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真正走向《声声慢》的更深处。此处是本课的重要环节,通过探讨《声声慢》中的一句千古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让学生明白,这句是李清照的大胆创新的体现,她不但在填词方面非常独特,而且在诗赋曲中也绝无仅有的,从而更进一步的加深学生对李清照的钦佩之情。

3、品读意象。从宏观层面拓展了意象,扩大了视野,探究了愁如何成了秋的文化象征符号,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体现诗人情感的意象,联系所学诗歌进行分析,这样既复习了所学知识,用激发了学生学习诗歌的浓厚兴趣。

4、小组合作探究有实效,能让同学们畅所欲言,能当堂反馈学习成果,能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

5、小组讨论环节,小组展示诵读成果,由全班同

学做大众评委,以掌声的分贝决定名次。这既是个人的展示,又是群体的分享。充分调动了同学们参与的热情,特别是赏析第二组意象时,课堂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学生在对“憔悴损”的理解上,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有的说“憔悴损”指的是“菊花”,有的说指的是“李清照”,而且都言之有理。直到我对他们的理解都给予了肯定,他们才停止了争论,并都不自觉地鼓起掌来。

通过以上几个教学环节,本节课我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想,这主要得益于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讨论-探究这一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分析:

总的来说,这堂课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但是,我也得正视自己的不足: 第一、课堂不够紧凑。教学环节是精心设计了,但因听课的老师和领导比较多难免有些紧张,有疏漏,因而上完后感觉课堂不够紧凑,由此看来,自己的 个人素养还要加强。

第二、课堂应急机智不够灵敏,课前自己设计的教学课件在操作时由于一些因素出现了一点小问题,影响了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介绍,导致学生不能更好的了解作者的凄凉处境,从而影响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导致学生总是局限于作者的丧父之痛,对于国家之痛、家亡之痛理解不到位。

第三、学生在班上交流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有些问题老师可以点拨学生就能完成的,教师尽量少讲,学生交流完的结果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置,在课堂上注意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等,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早日做一名优秀的教师。

相关范文推荐

    反洗钱宣传活动总结报告(实用8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

    2023年弘扬五四精神活动方案(实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范文,

    教师专业化发展计划(通用6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

    最新小班学期活动计划(汇总7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

    最新珠宝销售总结与计划书 珠宝销售计划书(优质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什么样的计划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计划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珠宝销售总结与

    2023年奇妙的光线教案(实用7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

    2023年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反思(优秀9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2023年幼儿园小班语言小饼干教案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数熊山含反思(大全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

    生产计划主管工资待遇 生产计划主管岗位职责(优质10篇)

    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

    最新幼儿园中班教学活动设计(优秀6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