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精选10篇)

时间:2023-10-02 作者:翰墨2023年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一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能够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及命运......那么,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让我们从她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2、板书课题,交流冰心的有关资料。

二、预习检测

1、检查生字读音。

2、认清生字字形。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纠正读错的字音和破句的词句。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透过学习课文,明白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理解读书的好处,让学生明确应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2、结合课文资料,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四、读识阶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一)

(1)、读读课文,说说冰心奶奶在这片课文里最想告诉我们什么。

(2)、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哪几方面的资料按什么顺序写的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liuxue86.答状况组织全班交流。

五、读议阶段:研读课文,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二)

(1)、自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冰心告诉我们读书有哪些好处,你又是怎样读出来的。温馨提示:自读自悟,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上体会,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再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说说有哪些好处。

(2)、读书好处多,应多读书,冰心奶奶是怎样做的她读过哪些书

(3)、多读书,还要做到读好书。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冰心奶奶对读书又有什么独到的体会。

温馨提示: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旁写上感受与体会,不明白的地方打个问号。同桌互相交流。积累四字成语,比如:索然无味,风花雪月等等。

(4)、选取自己感受深的不分反复读,体会读书的乐趣。

六、读升阶段:拓展延伸

1、讨论: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以“我和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

七、课堂小结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期望同学们多读书。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二

《谈读书》主要谈论了读书的益处。围绕这一中心话题,又谈了读书要与经验互补,要讲究读书的方法,要根据不同的性格和需要做不同的选择等相关问题。文章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谈读书的作用。开篇即以高度概括的格言式语句点题:“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然后从正面加以阐述,要言不繁。接下来话锋一转,从反面指出在求知上可能存在的误区,“读书费时过多易惰,文采藻饰太盛则矫,全凭条文断事乃学究故态。”

其次,谈读书的方法。他主张对不同的书分别采用选读、通读、精读等不同的方法,而且应当和笔记、作文相结合,学以高产致用,还要根据个人性情和需要分别对待。

最后,作者援引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的观点对读书的益处加以强调和提升使文章立论更为完整。

其文笔紧凑、老练、锐利,说理透彻,警句迭出。例如:“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狡黠者鄙读书,惟明智之士用读书”,这些话都充满了成熟的人生经验。

培根的随笔富有诗意,雪莱曾赞叹说:“培根勋爵是一个诗人。”《谈读书》多用简洁短句,虽然也有句,但每个句子几乎能独立,似并排而立。说理上,培根喜欢用对比论证,从一正一反两个方面来论证一个问题,于是就形成了对仗的平衡句式,其中还灵活穿插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热爱读书,你就会热爱生活;学会了读书,你也就学会了生活。

1、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感受读书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品质,陶冶高尚情趣。

2、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张扬学生个性。

3、引导学生积累、感受、体验语言意韵美和形式美,学会读书。

1、自主、感悟、体验成长的快乐。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自我解读和个性表达,让阅读的全过程自始自终都伴随着心与心的对话交流,并呈现出学生成长的轨迹,从中体验成长的快乐。

2、合作、探究,体验发现的快感。

给学生最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比较,在合作中质疑。

那我们看看几百年前的先哲对读书是怎样看待的。

培根,英国哲学家、作家。出身贵族家庭,培根小时候很爱学习,13岁便进入英国剑桥大学学习《随笔》是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著作。

1、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

藻饰狡黠诘难滞碍寻章摘句味同嚼蜡吹毛求疵

2、轻声读读课文。想一想作者谈了读书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文章的每一句话都充满了智慧,富有哲理。

1、合作编写《读书名言精语评》。

2、采用“诵读式”点评的方式全班交流。

先读出句子,然后再对句子进行点评,可以从修辞、内容、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点评。

例句分析:

(1)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人的天性是各种各样的,这其中有应继承发扬的,也有努力克服的,好比野生的花草,有繁茂与美丽的一面,也有疯长破坏美感的地方。要使花草只呈现出美丽的一面,就需要人们对它们修剪、移接,而人要克服自身的弱点,不断进步,就要不断地读书和学习,明智明理,并且不断改进,完善自我,努力趋向人性的完美。

(2)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这句话实际上告诉人们读书要有正确的心态。首先要明确,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成长,所以我们要善于从书本中学到知识,而不要用挑剔的批评的眼光看书,随时准备和书本辩论;但我们同时也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人云亦云,完全丧失自我,书本中也有不正确或偏颇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我们要勤于思考,坚持真理,不要轻易盲从。

(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1、课外你还搜集到哪些有关读书的名言?

2、自拟一条读书名言。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三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许多多高尚的人谈话。”读书可以让我们了解古今中外的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品味成长过程的烦恼、困惑,体悟作品中的人物的性格及命运......那么,我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冰心又是如何看待读书的呢?让我们从她的《忆读书》中去寻找答案吧!

2、板书课题,交流冰心的有关资料。

二、预习检测

1、检查生字读音。

2、认清生字字形。

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重点纠正读错的字音和破句的词句。

4、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冰心少年时代是怎样读书的,理解读书的好处,让学生明确应多读书,读好书,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

2、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平时读书的实际,谈谈读书体会。

四、读识阶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提示(一)

(1)、读读课文,说说冰心奶奶在这片课文里最想告诉我们什么。

(2)、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作者围绕这句话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按什么顺序写的?

2、答情况组织全班交流。

五、读议阶段:研读课文,品读感悟

1、出示自学提示(二)

(1)、自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冰心告诉我们读书有哪些好处,你又是怎么读出来的。 温馨提示:自读自悟,边读边在自己感受深的句子旁写上体会,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再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说说有哪些好处。

(2)、读书好处多,应多读书,冰心奶奶是怎样做的?她读过哪些书?

(3)、多读书,还要做到读好书。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冰心奶奶对读书又有什么独到的体会。

温馨提示:在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旁写上感受与体会,不明白的地方打个问号。同桌互相交流。积累四字成语,比如:索然无味,风花雪月等等。

(4)、选择自己感受深的不分反复读,体会读书的乐趣。

六、读升阶段:拓展延伸

1、讨论:你是否做到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以“我和书的故事”为题写一篇短文。

七、课堂小结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冰心能成为一个作家,与她的多读书是分不开的。只有“多读书”,“读好书”,你才会体会到“读书好”。希望同学们多读书。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四

活动目的:

1、以读书月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

2、通过开主题班会――小小故事会,构建有特色的书香校园文化,在浓郁的读书氛围中真正地多读书,读好书,体会读书的乐趣,领悟读书的真谛,推动校园文化,提升小港实验学子的'文化品味。

3、引导实验学子广泛阅读书籍,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明理益智。帮助他们从小树立学习的观念,努力养成主动学习、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不断提高学习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一个故事在小队中讲一讲

2、每队选出2――3人在班中讲一讲,可配上动作、表情等。

活动过程:

一、 唱队歌。

二、各小队上报参赛队员

三、 当场抽签,确定讲故事的先后顺序

四、依次上台来讲故事。

五、选出你认为讲得最棒的队员,以及你认为讲得最好的故事并说出好在什么地方

六、当场表扬,发放奖品

七、辅导员讲话并作活动小结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五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 忆读书 第一课时

设计者 周节

1、通过朗读课文,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目标设定

2、通过默读、速读,概括事例,理清记叙的顺序。

3、通过与冰心老人“对话”,激发读书兴趣,引导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冰心资料 学生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自学)

教师导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新课 导语:

【板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冰心的语言,去结识一下这位爱读书的女子吧!

齐读课题。,你从课题中知道

二次备课

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词语,查什么?通过预习你了解到什字典,正音、释义。

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顺文,能够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3、读懂意,指文章大意,并能够指出不同在学案上给出方法,实效指时期的不同书本带给作者的影响。

导。

课前观看学案,总结、发现、梳理问题。

合作交流:(互学)

小组长检查,汇报学案的内容。 展示点评:(群学)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阅读后完成:

1.读准字音;

2.注意句子通顺、连贯 思考:

小组展示字词学习的情况,展示课文的朗1.梳理文章结构 :理解了文章的顺序,我们看一看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

三、 学生展示交流、

1、本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题目中思师归纳讲解。 考)冰心奶奶读书的体会是什么?(或她 对我们少年儿童的读书有怎样的建议?)课文重点写了这句话的哪个内容? 明确:

2、冰心奶奶介绍自己读了哪些书?觉得怎么样?(请同学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明确:

课题

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 忆读书 第二课时

设计者 周节

1、通过朗读美文,了解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品味平实、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目标设定

2读好书”有比较透彻的理解。

3、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义,交流读

学习重难点 学习准备

教师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学生学习过程

复习导入:

1.指名有感情朗读。 2.提问:上节课我们听冰心老人给我们讲了她读书的感受,哪位同学说一说这个感受是什么?(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前面我们已经整体把握了文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怎样做到多读书,读好书? 互学:

1、通读全文回答:作者之所以喜欢读书,是因为读书好。读书

有哪些好处呢?请你试着概括。作者说“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明确:

大的快乐!”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引导学生结合课题,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2、“多读书”表现在哪些方面?明确: 明确:

3、细读12-13段回答:

品味语言

本文的语言平实自然,如话家常。作者

作者说要“读书好”,那怎样才是个对书非常有感情的人,你从文中哪能得到一本好书? 明确:

些词句能感受到这种感情?

例:“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一……就……”好处:

比较之后,作者喜欢读哪一类的悲惨。) 书?(请从原文中找句子来朗6.指导朗读 读)

总之,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一本好书呢? 明确:

1、请你搜集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2、迁移活动:有感情地齐读、享受冰心的美文。 冰心妙语录一: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板 书 设 计

有助于写作 读书体会

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多读书:从七岁开始读书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会挑选、比较

教 学 随 笔

读书好 能扩大知识面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六

ppt展示冰心图片,引入本课。

二、作者介绍

ppt展示,介绍冰心其人其作。介绍“爱的哲学”。介绍本文写作背景。

三、研读课文

(一)预习检查

给字词注音及解释

(二) 快速阅读并解题

1. 从题目看,哪个字是行文的线索?

3. 哪几段是文章“忆”的部分?

(三) 找出主旨

冰心在文中想告诉我们什么?(板书)

(四) 以读带思

1.齐读课文,感受“冰心体”的语言魅力

2.划分文章层次,了解作者行文步骤

文章的结构是?请你试着划分文章层次并归纳大意(提示:用简单的语言) 第一部分:总说(1节)

第二部分:多读书、读书好(2——11节)

第三部分:读好书(12——13节)

第四部分:概括全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14节)

3.分析这三点各自的侧重点:

读书好:侧重于读书的作用、价值

多读书:侧重于读书的数量

读好书:侧重于对书的选择

4.思维训练

(1)读书有什么好处呢?(陶冶性情、增长知识、有助写作、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些书?(在文中划出,回答后ppt展示,同时做文学常识巩固练习)

(3)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书才是好书?(在文中划出,注意对比)

(4)文中哪一句话集中抒发了作者对读书的喜爱?(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5)你能不能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5.请用三个成语对这三个读书心得做一个注解

教师提示其一:读书好,可以说成是“开卷有益”,引导学生说出之后的“多多益善”和“择善从之”。在此做阅读指导,分析后二者。

(五)拓展迁移

1、“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是指哪三个人?

2、《三国演义》中“三国”指哪三国?

3、“岳母刺字”的故事你可能知道,你知道岳母在儿子背上刺下了什么字?

4、“哪吒闹海”出自哪部书?

5、“倒拔垂杨柳”的好汉是谁?他是哪部书中的人物?

四、作业

1、请阅读一首冰心的诗歌并摘录你喜欢的诗句

2、请选择一部本文中提到的名著进行长期阅读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七

1.了解冰心及其代表作品。

2.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印象深刻的语句,感受作者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3.通过学习本文,使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引起读书的兴趣,能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1.理解文中的主要观点。

2.了解文中提到的众多作品。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冰心极其作品的资料。

2、摘录有关读书或书的名言。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纵览古今,横观中外,许多名人都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诗人汪国真说过:最优秀的读者,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作家,最优秀的作家必定是最优秀的读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冰心的《忆读书》。

(一)检查课前准备情况

1、有关书或读书的名言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人谈话 歌德

2、作家作品介绍:

3.自由朗读课文,学习字词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指名读文,思考冰心奶奶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是什么?可用文中哪句话概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课文紧紧围绕着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内容来组材、选材的,请同学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圈画作者回忆了幼时、少时哪些读过的书。

3、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请默课文,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同学汇报:(1)按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读书书目,并能指出每本书的主要优点或对自己的有益影响。

(2)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冰心作品。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忆读书》,感受读书带给人的美好。

读好书

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看:

(1)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人的各种感情,让人获得多种美的享受;

(2)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3)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4)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2.读书有这么多好处,所以作者一谈到读书,话就多了! 朗读第1段,思考文中关联词一就的表达效果。

读好书

作者告诉我们,她从七岁开始读《三国演义》,直至晚年仍在读万卷书。

读好书

作者说,她会挑选、比较。

3.文中还有一句能表达作者读书情感的句子?(我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的读书经历、感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四、总结提升

读书,是人获得人生经验的不竭的源泉。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而人生中从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是有限的,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其他途径,用别人的、间接的经验来弥补缺失,丰富心灵,完善自我。所以,我们要:(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

只有:(生齐读)多读书,读好书,我们才能感受到(生齐读)读书好。

附:板书设计

忆读书

冰心

能感染人、陶冶人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八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难点: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一、检查预习情况

分小组比赛,检查积累材料的情况。要求每小组派代表把整理好的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名人读书的趣事讲出,以多者为胜方。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xx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xx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xx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三、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把握内容: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培根在其作品中往往采用这种手法,显出其文笔老练,说理透彻。又如:“德行犹如宝石,朴素最美。”“声名犹如大河,空虚无物者浮,实学有才者沉。”……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四、讨论与交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五、总结、归纳:

六、布置练习:摘抄有关“读书”方面的名句扩大、写作素材库,积累、写作经验。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九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

2、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明确:这篇随笔写法不同一般,它论述的范围相当广泛,语言十分简练,几乎一句话就是一个观点。

2、理解文章内容: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

提示:要理清作者的思路,运用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

明确:文章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去理解: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过且过知”)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从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学生集体回答)

重点阐述了读书的好处。

(2)后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

并论述读书和经验的关系:

(学生通过看书迅速作答)

(3)最后指出,只有明察事理的人才能够读书、用书,而用书的智慧是在观察生活中得来的。

(4)提问体会句子含义及作用。

文章开头的第一句话,运用的是排比说理。

(5)提问体会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

体会:

这种比喻的运用,使其文章更显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第二层:(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始能无知而显其有知)

阐述读书的.方法。

(1)本层第一句,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这一句指出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公限于文字推求。

延伸: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2)对不同的书,作者又主张怎样?

明确:学生找出语句,明确作者主张采用的不同的读书方法。

(3)找出文中作者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的那些句子。

明确:

第三层:(读史使人明智—结尾)

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各种缺陷。

分两个小层理解:

(1)作者在这一层举了一系列的例子,目的是论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体会其说理方法。

明确:排比说理、归纳说理。(正面指出)

(2)作者进一步指出,人的精神上的缺陷,可以用读书来弥补,就像身体百病,可以用运动驱除一样。(反面指出)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

(1)学习本课后,对议论文的写作的认识体会。

(2)本课中出现的名言警句很多,以小组为讨论单位,谈谈对这些内容的看法。

四、总结、归纳:本课就读书问题,谈了为什么读书和怎样读书。语言精练、生动、富有哲理意味。

谈读书教案谈读书板书设计篇十

(6)第13自然段: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比较)

(7)文章末尾: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过渡语:看黑板,这里作者用了一个什么写作手法来表达作者对一些书的评价?(对比)

情节对比、人物形象塑造的对比、语言风格的对比,表达作者对书的好坏的评判。

过渡语:那怎样的书才是好书呢?

情节要精彩,人物形象塑造要如生,语言要质朴,饱含情感——这也是作者评价好书的标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