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级数学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时间:2023-09-28 作者:琉璃最新小学级数学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说课稿(汇总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级数学说课稿篇一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54~55页“分桃子”。

1.探索并掌握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懂得算理,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引导探究。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猴山上有件喜事,猴王给小猴子们分桃子了,那么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展示48个桃子和两只猴子)

让生充分读取图中的信息,并说出要分的桃子的数量,为了公平要平均分等信息。

师:同学们请看,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我知道有两只猴子。

预设生2:我看到一些桃子。

师:那么有几个桃子?

生:有48个桃子

师:那么他们怎么分才公平?

生齐说:平均分

2、提出问题

师展示题目的一半: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

师:那么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师展示全题)

师:说的真好,请坐!

生齐读题!

二、探索新知:探究48÷2的算法和算理

1、动画激趣,引导分法

师:同学们请想一想,怎么把这48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呢?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桃子,在桌面上将这些小棒平均分成2份,现在动手分一分吧。

生汇报分法:

生: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两篮桃子,然后再分单个的每只猴子分4个桃子(生汇报师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他说的好不好?

师:那你们都同意先分整篮的,再分单个的,对吗啊?

生:对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师:那这道题目怎么列呢?

生:48÷2=(师板书)

师:同意吗?(同意)

师:为什么用除法呢?

生:因为除法表示平均分。

3、生用口算的方法表示出分桃子的过程

让学生明白口算过程正好与分桃子的顺序对应

师:那这个怎么算呢?会算吗?

生:会

师:赶快动手,看看谁的算法最多

生探究算法,师巡视,生解说自己的算法师板书

师:好了。算出来了吗?

生:算出来了。先40÷2=20(个)再8÷2=4(个)最后20+4=24(个)(师板书)

师:对吗?

生:对

师:她算的过程跟我们分的过程一样吗?

生:一样

师:他也是先分整篮的。再分单个的。然后再把它们合起来。

4、尝试探究列竖式

教师讲解48÷2=24的竖式计算过程及算理:

(在分析算理的过程中,合理地把分桃子(分两次)-口算(两步算式)-竖式(两层)三个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列竖式计算除法的想的过程跟分桃子、口算的过程是一样的。)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写竖式的方法

师请生说出写除法竖式的顺序(师板书)

生:先把除号写好。再写被除数。再写除数

生:先算十位,2商在十位。再算个位,4商在个位。

(竖式计算算法:先分整篮的,每只猴子分到2个10,,所以在十位上商2,接着分个位上的8,每只猴子分到4个,在商的个位上写4,2×4=8,全部分完没有剩余,所以最后写0。)

师:说的真好,太棒了。他把我们分的过程和口算的过程用什么记录下来了?

生:用竖式

师:竖式的计算过程有两步。跟我们分的过程一样的。

师:那么你们的竖式都是先算的十位再算的个位吗?

生:是

师:那么如果他们不告诉你分的过程,你们从竖式上一眼能看出先分的十位再分的个位吗?(能)

师:列竖式更能看出我们分的过程。不正确的同学请改正过来

师:答:每只猴子分24个桃子(生说,师板书)

总结竖式:孩子们。我们刚才用竖式计算了除法,那么竖式计算的时候先算什么位?(十位)商写在什么位上?(十位)。再算个位。个位上的数字对齐落下来。商写在个位上。

5、完成试一试,集体订正。

48÷4=69÷3=86÷2=

三、情境延伸,深入探究48÷3的算法和算理

1、根据情境提出问题

师:猴王正想按你们的方法把48个桃子平均分给两只小猴时候,这时候,又来了一只猴子,他也嚷嚷着要分桃子。猴王只好把桃子分给3只小猴。

师:每只小猴分多少个呢?想一想。他们每个人还能分24个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来分桃子的猴子多了一只。

师:那我们来研究第二个问题,出示第二个问题:有48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猴子,每只猴子分多少个?(出示题目)

师请生列算式:48÷3(师板书)

2、探索分法

师:那我们先帮猴子分一分。拿出你们的小棒代替桃子。想一想,怎么分。请开始。我看看那组的小朋友合作的。

生操作分桃子,师巡视。

师:分好了吗?

生:分好了

师:哪个小朋友上来跟大家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上前演示

师:听清楚了吗(清楚了)

生说过程,师(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每只猴子先各拿一篮。拿走了3篮。把剩下的一篮10个,和8个合起来再分。每个猴子拿6个。(课件演示)

3、研究算法

师:谁能把你分的过程用除法竖式写出来呢?

生汇报竖式步骤,师板书并解释每步的含义。

师:余数1是什么?(1用红笔描出)

生:表示1个10,余下的1个10和8合起来再分。

师:这样做的请举手。师评价(1在十位上表示1个10,)

4、巩固练习。

65÷5=84÷6=

四、总结竖式除法计算方法。

1.观察,对比48÷2和48÷3这两道题竖式的不同

提问:请生观察两个竖式,请问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个十位都除的尽。第二个十位上有余数。

2、小结竖式计算除法的方法

笔算除法时,应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被除数十位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

师小结:我们今天研究的是什么竖式呀?

生: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师板书副标题: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师:再看看这两道题448÷4=和726÷6=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师小结:今天我们不仅学会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也学会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补齐副标题: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其实他们的算法是一样的,只是位数不同。

小学级数学说课稿篇二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分别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7—78页的内容,是本单元“面积”中的教学重点。学好这一内容,对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等的公式推导及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与实际相结合,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据新课程标准,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经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定了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推导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

(一)心理特征:三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以形象思维为主,联系和模仿能力较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感受成功的快乐。

(二)认知状况: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理解,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加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鉴于本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确定了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法、设疑诱导法、类比法。

(一)组织小组合作探究:本课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比较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的操作实验,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的过程来学习。

(二)设疑诱导法:在讲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时,需要老师给予设疑诱导,深入浅出的帮助学生理解。

(三)类比法: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得出,是由一个长方形渐变成正方形,求面积的过程中得来的。

教具:多媒体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动手操作法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猜想”、“验证”、“概括”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学具:预习纸、学具盒中的1平方厘米卡片、直尺。

(一)复习巩固,情境导入

设计意图:让同学们通过复习,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这一环节是重点环节,将用时17分钟。有四个步骤:做一做、猜一猜、验一验、说一说。

首先做一做,让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解决例题1,在预习纸上写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1: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想办法测量出它的面积。

小组成员可能三种方法:(1)画一画(画方格)(2)摆一摆(两种摆法:一是全摆上,二是只摆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厘米))

同学们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用乘法计算最简便。

接着猜一猜,我将提问学生有什么样的猜想?有人可能会说出:这个长方形面积=长×宽。

我会肯定这一猜想是对的,然后提问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

然后验一验,学生自己根据预习纸上的3个图形(图a:2行6列,图b:4行3列,图c:1行8列),摆一摆填一填,之后再汇报结果。

图形长/厘米宽/厘米面积/平方厘米

图a

图b

图c

通过刚才的过程验证了这个猜想是对的,即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合作、讨论的方式,积极探索,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质量,逐步形成正确地数学价值观。同时也体现课堂中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的活动当中来。

(三)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这一环节将用时8分钟。

首先引导学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我把一个长7米、宽6米的长方形花坛,渐变成边长6米的正方形花坛的过程;让学生去猜想、发现其面积的计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接着让学生交流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否正确?

最后让小组交流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联系。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讨论中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就是两条相邻边长的积;只是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积只需要一条边长的长度。明确长方形与正方形面积计算间异同。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将用时10分钟。

为巩固本节学习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我设计以下习题:

活动一,求一张长方形餐桌的面积。(学生联系生活,练习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课本例3)

活动二,求出数学课本的面积。(学生自主操作,独立完成。课本78页下边做一做)

活动三,强化训练,提高难度。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外面长方形,里边正方形,剩余阴影部分)

(五)总结过程,突破重点

这一环节我将用时2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并引导回顾研究的过程。

设计意图:一节课总结必不可少,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掌握。

(六)作业布置

为巩固本节学习内容我布置以下习题:课本79到80页2、4、6(必做),8(选做)。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层次的习题,让水平不同的同学都能达到很好的练习效果。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行面积=长×宽7×6=42(m2)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6×6=36(m2)

小学级数学说课稿篇三

1、通过观察年历,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大月、小月,平年、闰年,以及季度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的天数。

2、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运用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增强参与和合作意识。

本年级学生现阶段学习情况的调研分析以及教学注意事项:

有关时间单位和记时方法的教学,从一年级就开始了。一年级(上册)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二年级(上册)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秒,相邻单位间的进率,认读钟面上的整时或非整时的时间。三年级(上册)了解24时记时法,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改写,计算经过时间。三年级(下册)年、月、日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联系,平年和闰年。

年、月、日的有关知识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到的,与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三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等时间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之中,学生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但这部分内容知识点较多,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教学内容大致分成三段:

第一段教学年、月、日以及相关的大月、小月等内容;

第二段教学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

第三段是实践活动。

学科知识结构或单元知识点重点难点:

一、掌握年、月、日之间的换算关系,知道一年有12个月,了解各月的天数。

二、了解平年、闰年、季度等知识,会计算一年的天数及各个季度的天数。

三、看懂年历、月里表,了解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些纪念日和节日的日期,进行简单的有关时间的计算。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先借助年历卡等学具去自主探索,发现更多的与“年、月、日”有关的知识,再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相互补充,相互质疑,逐步完善相关的知识。这一过程必需教师有意识地引导,根据学生的发现,帮助学生有序、分层地归纳,使知识逐步形成体系,便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同时在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如何去探索、发现,进而提高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小学级数学说课稿篇四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91—92页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多种活动,如平均分饼子、折纸等,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1、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认识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分数,掌握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培养学生的动手、观察和判断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意识,感受几分之一的形成过程。

3、体验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观察分析合作探究法。

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

多媒体课件、师生各准备正方形、长方形等纸,水彩笔。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鼠妈妈分饼子的故事好吗?鼠妈妈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大毛,一个叫二毛,哥俩长得挺机灵的,又非常喜欢鼠吃妈妈做的饼子。有一天,鼠妈妈做了4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吃,要使两只小老鼠得到的饼子同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来帮帮鼠妈妈?第二天,鼠妈妈做了2个饼子,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也来帮帮鼠妈妈?第三天,鼠妈妈有点累了,这天她只做了1个饼子,还想要分给两只小老鼠一样多,应该怎样分呢?谁再来帮帮她?(半个饼子用数字怎样来表示呢?今天老师特意请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分数。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小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节好的数学课,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生的特点是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对于色彩鲜艳、离生活较近、有趣味性的故事感兴趣。本节课,我首先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为本节课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求交流,获取新知。

(一)认识二分之一。

1、鼠妈妈分饼子。

鼠妈妈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大毛连忙说:“我是哥哥,我吃小的。”二毛一听也连忙抢着说:“我小些,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鼠妈妈看见哥俩互相谦让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她说:“好了,孩子们,不要吵了,我来重新分吧!”鼠妈妈重新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她说:“这块饼子,你们一人一半,这种把饼子分成同样多的两份,我们在数学上把它叫做平均分。”

2、演示鼠妈妈分出平均分的饼子情境图。

指出,把一块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教师指导学生读、写1/2。中间的横线表示平均分,横线下面的2表示平均分成2份,横线上面的1表示其中的1份,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先写分数线,接着写分母、分子)

3、小组活动:用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折出它的1/2,并用彩笔画上斜线。把学生折出的1/2贴在黑板上。

4、演示教师折出的1/2。

(教学小结:本环节先让鼠妈妈把饼子分成不同的两份,引发哥俩的“争吵”——都要少的一部份,达到教育学生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华民族互相谦让的传统美德。然后讲解分数各部份名称,让学生对分数的了初步的'认识。最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动手折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1/2,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认识四分之一。

2、小结:像1/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3、刚才我们认识了1/2,1/4,认识了分数里的分数线、分子和分母这个大家庭里的3位成员,还有许多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教师课件演示1/3、1/6、1/8等。

(教学小结:分数里只有1/2吗?于是我又利用课件演示长方形纸的1/4,告诉学生这也是一个分数。学生兴趣来了,噢,我认识两个分数了。于是我趁热打铁,说:“还有好多好多的分数想和我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和它们见面吗?学生兴趣空前高潮,为下一步教学的发展奠定非常好的基础。于是接下的1/3、1/6、1/8等,学生一点就会,课堂效果非常好。)

三、巩固练习,小结本节课内容。

这节课我们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认识了分数,明白了怎样读写分数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现在老师出一些练习题考考你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练习区1、3、4、5、7)

(教学小结:一节课上到这,学生大体都会了,为了防止他们产生自满情绪,又让他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于是我又设计一系列练习,让学生在完成这些练习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发展。)

四、智慧园:实践探讨,课后想一想。

(教学小结: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尝到了成功的甜头,但是仍然不满足,于是我在最后的教学中,带学生到智慧园去闯一闯,给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让学生能在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中解决学习中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几分之几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五、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我利用课件鼠妈妈分饼的故事创设了以下的情境,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思维活跃、学习积极性很高。小学数学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折出分数,学生的好胜心理强,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重视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也真正上达到了预设目的。不过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在折分数时没有放开手让学生去折,而是不时的去指导,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小学级数学说课稿篇五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能用点子图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并理解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本节的教学内容,学生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就能掌握,所以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色:

1.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点子图上操作,给学生足够的思考和探究时间与空间,使他们经历完整的探究的过程,体会探究的乐趣,从而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自信心。

2.注重对算法的展示和理解。在探究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多种计算方法,也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展示自己想法和算法的机会,激发学生探究和思考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队列表演(一)(课本第32—33页.)

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正确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点子图。

学生准备: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

1.出示阅兵仪式的队列图片,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2.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行,每行有14人(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展示算法

2.引导发现:这个算式和前面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板书知识性课题。

3.估一估:乘积大约是多少?

4.引导学生利用点子图算出14×12的结果。

师:还记得我们学过的把整体分块求积的方法吗?请你们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看看能否算出14×12(或12×14)的得数。

(1)学生独立思考,利用点子图圈一圈、根据圈的过程写出算式。

(2)小组交流。

(3)展示学生的想法:(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例1)

师:你们算出得数了吗?能说说你们的算法吗?

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把圈点子图的过程和算式对应说明。

方法一:把12拆成6乘2的形式进行口算,转化成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连乘计算。

方法二:把12拆成10和2,再进行口算。

方法三:把14、12都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口算。

5.出示p32表格,引导学生理解。(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例2)

(1)这个表格你能看懂吗?说一说。

(2)讨论交流:表格中的数据是怎么得到的?

(3)能看出表格中的数与点子图及算式之间的联系吗?在学生充分交流自己的想法后,归纳与指导。

三、知识归纳、精讲点拨

1.归纳提升,引出转化法:

师:面临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这个新问题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个乘数分成两个一位数,用连乘法计算。或者把其中的一个乘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用另一个乘数分别与这两个数先乘,再把积相加,都是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

2.完成算一算:(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的算一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2)指名汇报学生的想法。

四、拓展应用

完成练一练第1题。

鼓励学生独立地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

五、课后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学级数学说课稿篇六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学习了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教法: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时,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一)课前铺垫:在计算三位数加减法时注意什么?

一个简单的问题引起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回忆,同时也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做了铺垫。

(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达标检测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题(“练一练”第1、2题),促使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四)拓展延伸、回顾整理。

这一环节中先设计了课后的第3题,可以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然后让学生通过回忆本节所学内容,对知识进行了梳理、总结。

1、提出数学问题环节学生可能出现谁比谁多或少的问题。

2、本节课容量较大,学生计算量及数字大,可能会完不成学习任务。

板书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加深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复议申请书(优秀10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最新幼儿园工作指导纲要心得体会(优质5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

    中秋祝福语(优秀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2023年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5篇)

    心得体会是对一段经历、学习或思考的总结和感悟。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袁隆

    最新军人学车介绍信(汇总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

    客服工作的阶段性个人总结(通用5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

    最新减少污染的具体措施 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建议书(优秀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

    2023年实习生转正申请书(实用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2023年环保项目合作协议(通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最新护士长个人工作述职总结(通用8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