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美术的感悟 美术课国培有感(精选5篇)

时间:2023-09-25 作者:文轩2023年学美术的感悟 美术课国培有感(精选5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你知道心得感悟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得感悟吧,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学美术的感悟篇一

经过这些天的培训,我收获了很多,感悟也很深,我深深感觉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不能停留在原有水平上纹丝不动。在培训中,能够得以聆听众多专家、乃至国内外的著名专家教授的讲座,倾听他们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理解,能够观摩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习他们的教学技能,对我来说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和理念的革新。

资料

这次培训主要是对新教材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技巧等逐一进行了解,通过讲座、研讨等这样的形式,我学的、听得都非常认真,而且感悟颇深,不仅提高了我的理论水平,而且也开拓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课堂教学和课下指导的最有效的方法。这也增强我继续把课讲好的信心。这次培训既充实了生活,又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课堂教学能力,还能在班级论坛里和同仁们自由无限制地交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困惑和难题。在这些真诚交流中,我发现自己的教学功底还很差,以后会通过扩大阅读量,不断丰富提升语言素养,决不能再裹足不前。再者,课堂教学方面,对课堂教学的把握,整体教学手段技巧方法的运用,欠缺很多,所以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借鉴、学会转化,以待新的进期步!

学美术的感悟篇二

正如高尔基所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在一生中会读很多本书,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本很有趣而又蕴含哲理的书,书名叫做《苏菲的世界》。作者是乔司坦·贾德。这是一本哲学入门书。

乍一看,内容跟哲学八竿子打不着。但实则该篇文章以一位名叫苏菲的小女孩不断接到来自哲学家的哲学课程信为背景,又以苏菲不断的探寻不断的解谜为主线,向我们介绍了世界哲学史和哲学的奥妙所在,逐渐地,一步步的让我们了解到他们活着的世界只是在一本书中。

哲学是什么?或许有人说哲学就是那些类似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一些深奥的宇宙终极谜题构成的。实际上哲学仅仅是跨过事物的表面而看清它的本质。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与好奇。

它向我们揭露了哲学的奥义。向我们介绍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众哲学家的思想与生平。在这些哲学家中,最令我记忆深刻的便要数达尔文了。

在我们的看法中,达尔文他是一名昆虫学家或是一名自然科学家。跟哲学根本没有一星半点儿的关系。但他提出的进化论大大的影响了哲学史。而且虽然他是一个生物学家,但他却和真正的哲学家一样,重在的是提出问题,而不是着急着解答问题。小心谨慎是一个哲学家,也是一个科学家应有的态度,这便是哲学的精神。

我认为达尔文他哲学的精神和他身为科学家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发现问题就着急的去探究,通常这时我就只看到了表面,而并没有看到事物的本质。这导致了我并没有小心谨慎地去探索问题,而是过于急躁的去妄下定论。当我了解到达尔文的态度、哲学的精神时便下定决心要去学习他。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看待事物时一定要像上文提到的寄生虫一样来到兔子皮毛的表面,

充满好奇心地去观察魔术师,也就是观察事物最真实的本质。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学美术的感悟篇三

去年年底在学校的倡导下,要求每位老师读一本书,我便心里在盘算着应该找什么样的书去读?思来想去还是找一本与专业相关的书籍吧,首先美术专业书籍对自己所从事的美术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其次美术书籍图多字少,看起来没有那么艰涩,图文并茂使人兴趣大增,何乐而不为呢?在众多的图书里最终选择了傅雷先生的《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作为这次读书的开始吧!

美术作品的赏析课是我比较喜欢的课,我喜欢听老师讲一些艺术史、艺术家创作中的趣闻和艺术作品背后的典故。当然我也很乐意把这些学习来的知识分享给我的学生,我的学生也很愿意听我讲艺术赏析课,有时候不知不觉一节课就讲过去了,也不觉得讲得累,学生也听得兴趣盎然,甚至个别学生会拽住我问:后面呢?后面呢?后面发生了什么?这时候我也会学着评书大师的模样,一脸神秘的说: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平时一到绘画课的时候,总有个别学生会各种理由说不会画!没带工具!但是一到赏析课的时候,学生会总嫌时间不够。有时候我就会思考学生为什么会喜欢听美术赏析课呢?当然欣赏课没有作业,只需要老师讲学生听,当然学生喜欢。另一方面如果老师把不会动的一幅幅名画、一座座雕塑、一张张剪纸、一处处建筑讲得“动”起来了,能出到学生的心灵,学生自然就爱听。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爱听呢?这就得使老师时刻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语言组织能力,才能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提前做功课,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说到艺术作品的时候,只能一句“你看!它多美!”结束,学生也只是看了个热闹,连门道都没有摸到,自然如同“鸡同鸭讲”。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组织能力,一肚子的知识编织不出“美丽”的“知识网”,那也自然“网”不住学生的心。

在翻书之前先简单的了解一下本书的作者傅雷先生的背景吧,傅雷(194月7日-1966年9月3日),字怒安,号怒庵,生于原江苏省南汇县下沙乡(今上海市浦东新区航头镇),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的重要缔造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巴黎大学。他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20世纪60年代初,傅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吸收为会员。其有两子傅聪、傅敏,傅聪为世界范围内享有盛誉的钢琴家,傅敏为英语教师。从简单的几行介绍可以看得出傅雷先生不仅对美术深有研究,而且对文学、翻译等各个方面都是行家,而且影响到子女也成为了艺术家或资深教师。这就是现在经常讲的耳濡目染、渗透、家风。

最近网络上很流行一句话:“美盲比文盲更可怕”这句话往深了说是艺术家们对社会的不满,一种鄙视,也是呼吁社会对关注下一代的美育教育。

著名绘画大师吴冠中老先生曾说:“我母亲是文盲,但却不是美盲。文盲在中国的定义是指没有受过九年基础教育的人,可是美盲则从来没有一个规范,更没有任何的定义。

我经常跟学生说,我们现在上体育课并不是让每个人成为奥运会冠军,而是培养你强健体魄的习惯;让你上音乐课并不是让每个人成为歌唱家,而且扩大音乐视野,培养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鉴赏能力。那么我们上美术课也不是让每个人成为画家,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主要目的,具体体现为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保护美等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个刚刚读完的人,对傅先生的情怀和文学艺术修养所深深折服。他的一句“做艺术家前先做人,艺术没有止境,我们应该时常进行自我批判,自我进近。”哪怕再过几百年,也让我辈人钦佩不已。另外字里行间。最最最让我敬拜的是傅先生对于音乐,文学,甚至是感情的研究与解读,就算放在当今社会也是振聋发聩。秉持老先生所说的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认认真真的治学,勤勤勉勉的针对自己的工作。

学美术的感悟篇四

读完《苏菲的世界》后,我的思维总是浮想联翩,想要跳出世界,去探寻它的本质。

猫食鱼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问猫为什么吃鱼就等同于问地球为什么会绕太阳公转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就是在吃鱼的困惑中萌发,且一发不可收拾!

猫爱吃鱼,这仿佛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从有猫这个生物开始论起吧!但猫怕水,生平连河边都不敢去,摄取食源的途径又是什么?弟弟回答道:“还可能是河岸上浅水区抓呗!”这似乎有些不合逻辑,鱼儿,难道会放着资源丰富的深水区不去,会游到浅水区候着猫吃不成?小猫钓鱼的故事,也许只会出现在童话故事里吧!

仔细想来,或许还要往后再推移,人类开始从业后吧!也许有两种可能:一是人类自己主动喂它,二是它自己去鱼市偷。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两个可能殊途同归,其本质是相似的,必须是在捕鱼的基础上。

要不怎么说鱼是猫喜欢的食物之一呢,既然是之一,那另外的之一是什么呢?老鼠?对啊,是老鼠。那更大的,更寻常的食物便是老鼠。这么一想,一切仿佛就合乎常理了。老鼠泛滥,因此人们会喂养其天敌,便是猫。作为奖励,人们会喂养忠实的宠物一条鱼。而鱼肉鲜美,是鼠肉所不及的,这样一想,心中的谜团总算理清些。这只不过是我的一种跳脱局限的想法,也许经不起推敲。但至少是打破“理所当然”的思维吧!

这是《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带给我的宝贝!就算苏菲存在与虚拟世界之中,但当她听说“我思故我在”后,便努力寻找支点,敢于打破,撬动世界,然后超然于一切。

学美术的感悟篇五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于1934年完成的著作,评述欧洲自文艺复兴时期至19世纪浪漫主义画派兴起期间的著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作者解构这些绘画及雕塑佳品的构图、线条、色彩,更深入分析艺术家倾入其中的情感与思想。

文艺复兴艺术占了本书一半的篇幅,从先驱乔托,到文艺复兴三杰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读者仿佛望见那个经典的辉煌时代,它属于欧洲,属于意大利。

1、文艺复兴艺术先驱之乔托

乔托被誉为“欧洲绘画之父”,他的壁画多为基督教圣者方济各所作。圣方济各的教义仁慈博爱,给人以亲切的安慰。这种情绪,为过去的宗教绘画难以表现。乔托开创出新的艺术形式,以“简洁的手法,无猜的心情,最足表彰圣方济各的纯真朴素的爱的宗教”。

傅雷先生特别介绍了乔托的《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他写道:“小鸟们从树上飞下来,一行一行地蹲在他面前,仿佛一群小孩在静听“基督教义”功课。有的,格外信从地,紧靠着他;有的,较为大意,远远地蹲着。一切都是经过缜密的观察而描绘的。笨拙的素描中藏着客观的写实与清新的幻想。圣者的手,描得很坏,小鸟也画得太大,飞鸟也飞得不行。十八世纪以来的动物画家可以画得比他高明十倍。他的树,像纸板做的一样。但是我们看了圣者向小鸟说教,小鸟谛听圣者布道的情景,我们感动到忘了它一切形式上的笨拙。原来那些技巧,只要下一番工夫就可做到的。”

乔托《圣方济各向小鸟说教》

作者又提到保罗·韦罗内塞(paoloveronese)的同题材作品《圣安东尼向鱼类说教》。我特意找来这幅画比较。“圣安东尼”较之“圣方济各”,色彩和气氛都重一些,非天真之所在。

保罗·韦罗内塞《圣安东尼向鱼类说教》

2、迷之达·芬奇

达·芬奇着实是位传奇的人物:他既是画家、雕塑家,也是建筑师、工程师,他还是歌者,甚至发明过乐器!他的一些笔记是反写的,以防泄密。他像是未来的人类穿越到文艺复兴,他本身就是个迷。

达·芬奇对于艺术创作秉持着严谨的学究态度。仅一副《最后的晚餐》花费了他四年之久。这幅著名的壁画绘在意大利米兰的一所寺院食堂里。一位修士对达·芬奇的工作效率颇有微词。达·芬奇辩护说,艺术家并非普通工人,应有充分的创作时间,并淘气地暗示,叛徒犹大这个人物折费心思,修士的面相倒是可以做犹大的模特呢。

正是这等煞费苦心,达·芬奇的画作并不多,留存至今的真迹就更少了。那副《最后的晚餐》被毁得不成样子,幸而有尺寸相当的临摹版安身在卢浮宫中。

壁画《最后的晚餐》在1970年代的样子

达·芬奇在他的《绘画论》中写有:

“当作品满足判断的时候,表示判断是何等薄弱。作品超越了判断,那是更糟。判断超越了作品,才是完满。如果一个青年觉得有这种情形,无疑的他是一个出色的艺术家。他的作品不会多,但饱含着优点。”

盛名之下,依然沉着。

3、苦闷的雕塑家之米开朗琪罗

“睡眠是甜蜜的,成了顽石更是幸福,只要世上还有羞耻与罪恶存在着的时候。不见不闻,无知无觉,便是我最大的幸福;不要来惊醒我!啊,讲得轻些罢!——米开朗琪罗”

米开朗琪罗的一生多是苦闷。他是位天赋异禀的雕塑家,正雄心勃勃地筹划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委托的墓地工程。不料遭嫉妒者使坏,工程取消,米开朗琪罗被调去西斯廷礼拜堂绘制天顶画。本不待见绘画亦未曾学过绘画的米开朗琪罗不得已爬上高高的台架,仰躺作画,一画即是五年。五年的台架创作诞生出一幅壁画杰作,但也大大折损了他的身体。

尤里乌斯二世去世后,米开朗琪罗得到机会重拾教皇墓地的伟大工程,却又半途被新任教皇勒令调去负责美第奇墓。可叹天意弄人,这项工程最终也没能全部完工。一位伟大的雕塑家,怀揣着宏大的愿景,然一生忙忙碌碌不得所愿,留下的雕像只是胸中宏愿的只言片语罢了。

虽是只言片语,每一座雕像亦被注入满腔的情感与理想。傅雷先生写到:

“米开朗琪罗永远坚执他的人体至上、雕塑至高的主张,故他竟欲把建筑归雕刻支配。屋子的采光亦有特殊的设计,我们只须留神《思想者》与《夜》的头部都在阴影中这一点便可明白。”

洛伦佐·美第奇墓,上为《思想者》

4、艺术之于我

嗯,对于绘画、雕塑的精妙与深度,粗人如我着实是门外汉。但是,在傅雷先生的牵引下,木讷的门外汉似乎也触到了艺术作品之上的情感与温度。虽然,我对艺术品不通,但我想这种情感应是来自同一种本源。我有好多次被家中的小臭宝萌到,那一瞬很想把他的可爱劲给画下来,在白纸上一笔一笔地呈现。这样的心情,跟画家、雕塑家在创作时的心情该是相似的吧?愿如此认真地触摸每一寸肌肤,亲吻每一缕发丝,擦拭每一片树叶,珍惜每一道光彩,成就自己心中的永远。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