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

时间:2023-12-13 作者:纸韵

教案模板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用来规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文档。接下来是一些经过验证有效的教案模板示范,值得教师们学习和借鉴。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一

11月28日,参加了区小学新课程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研修班在东湖小学举行了第一次学习活动。

活动首先听了高桥小学郦老师执教的《一亿有多大》这节课,收获很大。

《一亿有多大》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学习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大数的认识后的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数学教学内容的四个领域之一,《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应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同时对各学段也做了具体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轻视这一内容,随便教、甚至不教现象都存在。仔细想来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受传统教学的影响,重基础知识、技能的掌握;其次我们在教学中试着寻找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但教学总是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从而忽视实践与综合应用;另外教师对教学内容是分块理解和教学的,整合的认识不够;还有教学准备要很充分,甚至有一定困难也是一个重要原因;最后还有教学目标、教学时间难把握。

反观郦老师关于《一亿有多大》的教学是非常用心并且合理的:

一、深挖教材,突出探索性,目标明确。

一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小学生的思维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因此对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说说:关于1亿我已经知道了,关于1亿我还想了解。在学生的回答中很快的激发学习兴趣和知识生长点,明确学习目标。接着通过:选择什么材料研究比较合适的讨论,创造了一个真实的实践环境。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出示a4纸展开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实例中利用可想像的素材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同时不忘对以往知识做一个简要的回顾,你能知道一张纸的什么?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郦老师对教材和学生水平是做足功课了的。接着问:一亿张纸你想知道什么?学生从纸的重量、铺开的面积、叠起来的高度来交流,强调综合。老师先让学生猜想、再到实验活动表的设计、对比、概括,然后开展小组实践,类推和对照,整个过程淡化了纯粹解答数学习题的感觉,营造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心理氛围。非数学信息和数学信息交织在一起,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锻炼。实现了《标准》提出的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他们获得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能力。

二、活动时间和空间充分和谐,学生获得了良好的学习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学的时间、空间充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允许走动,允许说话交谈,教师很好的扮演了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过程充满着操作、尝试、研究和争论,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生动的活动。郦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进行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同时尽量为不同学生提供展现他们学习成果的机会,为学生架设了应用知识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桥梁,同时郦教师认真的倾听、亲切的鼓励,对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也一定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素材收集十分充分。

在课的最后阶段教师呈现的学习材料可以看出,郦老师的课前准备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心收集了生活中的数据,如:每个成年人每日粮食的摄入量400克,小孩200克,1亿粒米够三口之家吃()。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大约1亿千米,汽车需行()年,步行要()年。

这些材料的呈现为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

思考:教学时间的安排,在实践、感知活动中,由于受到一节课的限制,给学生留的时间不是太充足。我觉得学习内容有点多,后面的素材可以以练习纸的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外自己去收集、研究,作为课外实践作业。这样学生通过不同材料的体验、分析对大数的感觉会更具体,也有利于学生数感的培养,同时真切体会各部分学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二

生活中常用的单位:

质量: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长度:1千米=1000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0毫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面积: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人民币:1元=10角1角=10分1元=100分。

11、小数的近似数(用“四舍五入”的方法):

(1)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是要把小数部分省略,要看十分位,如果十分位的数字大于或等于5则向前一位进一。如果小于五则舍。

(2)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把第一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二位,如果第二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3)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就要把第二位小数以后的部分全部省略,这时要看小数的第三位,如果第三位的数字比5小则全部舍。反之,要向前一位进一。

(4)为了读写的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向左移4位,即在万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万”字。改写成“亿”作单位的数就是小数点往左移8位即在亿位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在数的后面加上“亿”字。然后再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零去掉即可。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三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角的度量》。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线段、直线与射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后面学习画角、角的分类的基础。教材注重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必要性,认识量角的工具量角器的特征,在自主探索中体会、总结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对量角器有初步了解,但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测量角的体验,量角器虽然被拿在学生的手中,但学生对它的认识是陌生的,一条条放射状的线,不同的刻度,会使学生找不到量角器上的角,至于怎样用它测量角的大小,就更显得无从下手了。而且,在实际中,学生似乎没有度量角的需要,他们所掌握的完全是抽象的数学知识,很少能应用到生活中。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本节课的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

能力目标:在测量角大小的活动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情感目标:1、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大胆尝试,积极表达,使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应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学难点:在自主探索中逐步体会、总结量角的方法。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量角,是一种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事情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因此,本节课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体会量角的意义和量角的方法,形成度量意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我先设计了一个角的三兄弟比大小,怎样判断哪个角大的问题情境,即复习了二年级所学的内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进而展开新知的学习,然后设计几个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即找角和量角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量角的意义,探索、总结量角的方法,逐渐掌握量角的技能。最后,在研究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中,来体会角的大小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下面我分别说一说。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三个角兄弟比大小的视频,怎么办呢?你们能确定哪个角大吗?

引导学生在交流中明确,要知道谁最大,只要看它们两边张开的大小就可以了,在一条边及顶点重合的情况下,另外一条边张的越大,所成的角越大,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这时候出示的两个角开口方向相对,同时大小相差不多,学生们用肉眼猜测的同时会产。

在这里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形成抽象思维的能力。

同时,这样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活思维,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节课的知识。

二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体会用量角器的必要性。

同学们,我们怎样才能知道角的大小呢?

在交流中,引出量角器,同时使学生产生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愿望,为学习量角奠定情感的基础。当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时,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参与学习活动。

2、认识量角器。

请拿出准备的量角器,仔细观察,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这个问题使学生对量角器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

那量角器中隐藏了很多秘密,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只有认真观察的同学才能发现!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里面自由交流。

然后让同学到黑板上指出观察到得秘密!

老师总结认识量角器上的中心、0°刻度线、内外圈刻度、18个大格,180个小格。老师在屏幕上指,学生说出名称并在自己的量角器中指出。以此来巩固记忆。

学生拿到量角器后看到的就是这些,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量角器,同时可以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里,我先引导学生自由汇报,然后运用多媒体演示量角器量角的原理及各部分的名称。帮助学生形成较完整的认识。

一份格子所对的角是1°,那30份所对的角是多少度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四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是九年义务教育《实验数学》第八册第三单元“量的计量”中时间单位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时、分、秒等较短的时间单位之后,并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由于年和月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教材首先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年历,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内在关系,在初步掌握各月天数后,引出平年、闰年全年天数的计算,然后介绍平年、闰年的判断方法。

(二)、学生情况分析:

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世界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较大的时间单位。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掌握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认识,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本节课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一年、一日,知道世纪、年、月、日的关系,记住大月、小月分别是哪几个月。

2、知道平年、闰年的天数,知道判断闰年、平年的方法。

3、结合本节课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重点确定为:让学生获得较长的时间观念,即年、月、日的认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其中发现并掌握闰年、平年的判断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a)学生准备:各年份的年历表若干张。

b)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本课总体设计,本着“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教育理念,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力求让全体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气氛中参与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的显着特征是学习方式的转变。我采用以“主动、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围绕“经历学习过程”这一主线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集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遵守师生互动的原则,以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为主。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新课标赋予的教学任务,我对本课的教学过程作了如下的设计: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2、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3、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4、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演示:生活中的一组数)在导入部分,我用课件出示生活中的许多数,引出年、月、日三个时间单位,从而揭示课题。这样的引入,是通过生活化的情景,既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又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积极心态,为顺利完成本节课教学任务做了思维上的准备。

(二)、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本环节分以下几步进行:

1、认识一年和一日2、认识年历表。

3、记大月、小月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6、学习世纪。

1、认识一年和一日。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太阳、地球、月亮运动轨迹。同时配音说明: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是一日,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这样的设计,是想从浩瀚的宇宙中揭示抽象的数学知识。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起组织教学的作用,另一方面更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认识年历表。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自己去发现、探索、研究,因为这样理解更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真正的探究性学习中学会学习,不断发展自身的认知结构与智能结构。因此,我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去观察、讨论、发现年历表上所蕴含的数学信息。并把从年历表上发现到的信息记录下来,并展开比赛:看哪一组的小朋友观察、讨论得最认真。教师再根据学生的汇报,概括总结并板书。

通过学生观察年历卡,小组研究获取知识,这样留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和创造学习的机会,充分体现开放式教学的思想,遵循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不仅使学生学到新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3、记忆大、小月(演示:拳头记忆法、歌诀法等)。

(1)教师提出疑问:以上这些知识都是小朋友们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发现的,要求记住这些知识,怎样很快地记住31天的大月有哪几个月?学生汇报并演示这些方法。

(2)游戏记大、小月。

为了学生进一步记住大小月的月份,我采用了游戏记大小月的形式:老师说到大月时男生站,说到小月时女生站,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的环节安排,既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又可以加深学生的认识。

4、计算平年、闰年的天数。

出示:平年31×7+30×4+28=()天。

闰年31×7+30×4+29=()天。

提出问题:31×7、30×4、28各表示什么?

5、学习平年、闰年的规定。

质疑:那么平年、闰年又是怎样规定呢?指出:答案就在书上。鼓励学生看书81页中间的一段文字,读一读并划出来。学生通过自学、交流,了解平年闰年的规定。然后,课件出示:

(1)规定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是闰年,不是4的倍数的是平年。

(2)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不是400的倍数的.年份是平年。

由此得出四年一闰的规律。

6、判断平年、闰年。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根据四年一闰的规律,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讨论、自学课本等手段来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计算这些年份是否是4或者是400的倍数来判断是平年还是闰年。这时,出现了一段小小的插曲,一个孩子非常激动、开心的说:“老师,我想向大家介绍一个能很快判断一个数是否是4的倍数的方法,如果这个数的末尾两位数是4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4的倍数。这样,我就能很快地用口算判断一个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这个孩子的表现,是我课前完全没有预想到的,但我立刻肯定了他的想法,并向全班同学推广。这段小小的插曲,引起了我深深的反思,这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的备课过程中,要提高对学生的研究,充分了解、信任学生,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吻合于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学习材料。

7、反馈练习。

为了避勉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我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作到有张有弛,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所以在认识了平年、闰年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对号入座:

19xx年19xx年19xx年。

20xx年18xx年20xx年。

闰年平年。

()()。

8、认识世纪。

紧接着有针对性的进行反馈练习……。

接着对零乱的知识进行有序的整理,便于更好的有意记忆。

总结质疑:今天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对这些知识还有什么疑问吗?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关注不同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为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练习的趣味性,我把不同层次的练习,设计成几个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独立版块,让学生自动选择练习,使各类学生的能力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1、我显身手。

2、我当包公。

3、走进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4、欢乐总动员。

学生制20xx年()月的月历表,并提醒学生好好珍惜和利用时间,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评价,拓展思维。

为了提高学生喜欢数学,主动研究数学的情感态度,我提出:请同学们充分利用网上资源,走进网络世界,上网查一查有关年、月、日的更多知识。这样的教学,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引入纵深。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学习习惯,达到“曲散意未尽”的效果。

(五)板书设计。

它简洁名了,用精炼的语言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引申谈话:

总之,本课从“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理念出发,在整堂课上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力求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来。我相信,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和实际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五

我上的天平游戏是北师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91页的内容。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性质解简单方程。

3、根据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方程。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教学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简单的方程。

下面将我本节课的设计程序进行说明:

第一个环节:我利用天平这一直观教具,让学生观察天平两边都加上相同质量,天平仍然平衡,引导学生发现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接着让学生推测如果在天平两边同时去掉相同质量,天平会怎样?学生推测以后,然后通过天平去验证学生的推测,由此得出结论,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第二个环节:利用等式的性质和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本节课只用到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并且只要求解简单的方程,但解复杂的方程时用等式性质进行解方程就比较麻烦。我们组在备课时考虑到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做铺垫。本节课把运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解方程也要讲到。学生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解方程不做要求,但一定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还有在解方程时要强调解方程的格式。但在讲课时发现学生书写习惯还是有点不熟悉,可能是刚接触到解方程,也有可能是强调的不够。

第三个环节:通过一组练习题讲解检验方程的方法、方程解和解方程。可能大家在这里有点疑惑为什么要把检验方程放到练习题当中,刚开始我也是把检验方程设计到解方程这一环节,但后来吴老师建议我把这部分放在后面,因为这样使重点就分散了,这样学生也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

最后,加了一道提高题。这样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拓展,也使整节课有层次。但我在最后一题讲解的不够透彻。

本节课上下来看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说在讲解方程x+8=10利用等式性质解的时候,两边都减去8,没讲为什么要减8,能不能在两边都减2或其他数,没讲到。备课时考虑学生不够。再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自己更快成长起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六

一、说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第一课时。

二、说学习目标:。

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

三、说学习重点:。

让学生发现植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说学习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五、学习过程:。

一、初步感知间隔的含义。

1导入:我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做操,上体育课都少不了要排队,你会不会派队呢?

现在老师请三位同学到前面按照老师的要排队,谁愿意来?

出示要求:1面向老师排成一路纵队。

2每两位同学之间相隔一米。

告诉学生: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叫队伍的长,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叫间隔.

2过度语:其实,这样的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仔细观察,你发现植树棵树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4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两端要栽时,植树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植树棵树-1。

小结:同学们不仅会观察,而且还能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真不错,那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数学广角运用这些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吧!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七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天安门广场》。

这部分内容是“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是在一年级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和二,三年级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们为学生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做好了有力的知识支撑。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发展他们观察物体的直接经验是相辅相成的,学好这部分内容能为五年级进一步学习从一个方向观察由五个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积累知识经验。

学生已有的能力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材给学生提供同一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判断这些画面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知识目标。

让学生能说出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2.能力目标。

让学生经历想象、猜测、判断推理的过程,通过亲身体验,感受位置的变化导致的图形或物体的变化,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想象的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根据画面的变化想象位置的变化。由于这是让学生透视二维的画面解决三维的问题,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我采用教师创设情境法,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受,比较,讨论,实际操作等活动来完成对知识点的突破。

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空间能力,由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我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是教学法,主要通过创设情境、小组讨论探究、班内交流分享、评价质疑问难,总结概括升华、拓展应用达标等六个环节展开教学的。

我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景:教师出示一个汽车玩具,教师展示从教室的门口平移到对面窗前。

师:你观察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一方面巩固以前学习的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另一方面是借此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多媒体出示课本58页的上半部分。

1.师:你发现了什么?

2.你能提出那些与观察有关的问题?

3.让学闭上眼想象从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天安门广场的样子。

教师出示58页下面的四副图片。

4.让学生讨论分别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5.汇报交流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出判断的依据和方法。

6.评价学生的回答,生评或教师评。

7.验证猜想;和你前面的猜想有什么不同。

8.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的中应用,通过猜测、想象、判断推理建立空间想象的意识,培养想象能力,正真体现“做数学”的理念。

1.举例说明生活中你见到过或感受到的因位置不同而画面不同的现象。

2.谈谈你的收获。

1.课本59页的第一题。

2.课本60页的第二题。

让学生说出是如何判断的。

3.游戏:教师出示一个长方体纸盒,让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动手画出草图,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交到教师的手里,让学生判断大概是那位同学的作品。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八

《旋转与角》是北师版数学第七册第24-25页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钝角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出平角和周角。为下一步学习角的度量打基础。

1、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能说出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2、知道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形成过程,理解各角之间的关系。

通过教学操作活动,认识平角和周角。会辨认生活中的平角和周角。

课程标准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这种新的学习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促进其经验的积累,发展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本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以游戏引入,教师发指令,一学生按指令旋转活动角得到相应的角来,这不仅帮助学生复习了学过的角,也让学生初步感知旋转可以得到角,从而引出课题。接着还是通过活动角旋转得出平角和周角,进而介绍他们的特征和画法,探讨它们和直线及射线的区别,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角。得出结论:通过旋转,可以得到好多种角,其中平角和周角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在认识完平角和周角之后,我安排了让学生用身体的动作摆一摆角,我出示卡片让一名学生做动作,其它同学来猜角的名称,在点子上画角,分析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给学过的角排队等课堂活动。通过让学生观看画面,亲身模仿运动,结合讲解,初步感知平角和周角。再让学生说一说生活的平角和周角,以拓展他们的视野。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这两种角的认识,体会平角和周角的不同特征,感受它们的普遍存在。

在学生认识了这些角之后,让学生找出各种角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区别各角。最后,完成一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印象。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九

二、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说教具准备: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五、说教学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在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直线段的基础上,主要解决平行的概念问题。

四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平行这样的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他们理解概念中的同一平面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数学活动中,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平行现象充满好奇心。

(2)感受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平行美。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含义。

1、教学方法。

以实践观察总结归纳运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平行的概念,最后以课堂与生活联系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平行的理解。

2、学习方法。

本课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观察、实践、分析、总结、运用等手段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所用教具学具:课件、木棍。

一、目标展示。

1.我们学过哪些线?它们有什么特点?

2.拿出准备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二、目标感知。

课件出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讨论: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说出分类的理由.。

2.小组汇报。(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4.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平行线)。

5.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平行线?

7.师生进一步概括平行线的定义(给重点处加标记)。

学生讨论:平行线应具备哪几个条件?

三、目标达成。

课件出示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

四、目标累积。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目标检测。

课件出示检测题,师生共同完成。

1.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也找到了很多的平行线。你还能找出什么地方有平行线吗?

2.你会画平行线吗?需要什么工具吗?预习79、80页借助工具自己尝试画一组平行线。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一

分数混合运算(二)是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习了分数混合运算(一)的基础上,继续通过情景分析,利用分数混合运算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理解“增加几分之几”或“减少几分之几”的意义,充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中“三维一体”的教学目标要求,焦老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景解决具体问题,并学会分析解答两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2、通过知识的迁移,经历观察,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构建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会画图分析题意。

3、注重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说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焦老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焦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确算式的意义。

四、说设计理念。

1、注重新课程理念的体现,主动让学生参与。

2、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并且让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收获。

3、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己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

五、教学程序。

1、学情调查:

让孩子回忆已学知识,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质疑探究:

焦老师在该环节不是枯燥传授知识,而是靠学生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构建,根据学生的画图思考,交流汇报解决关键问题,分析出数量关系,然后利用知识的迁移,突破教学难点。

3、达标检测:

以教材练习为依托,通过认真练习,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真正向40分钟要效率,要质量。

4、拓展延伸:

通过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相结合方式,进一步升华教学效果,真正理解在解决有关分数实际问题中的“量”与“率”的问题。

以上就是我对焦老师所执教内容不成熟的说课,恳请各位评委赐教,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二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3.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掌握直线、射线和角的含义;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三角板、小组讨论表单。

师:孩子们,现在的你们已经了解了许多的数学知识。大家都知道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知识都是从生活中发现的,现在我们来看看今天的知识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请孩子们看大屏幕:出示一幅生活中图片(有明显的太阳光,建筑物的线条很明显),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图是从生活中拍摄的,很美吧。我们今天探究的数学知识就藏在这些图里面,画面上藏着许多的线,大家找找看,用手比划一下你找的线。(生比划)

师:你比划的是哪些线?(请2-3名学生说)

1.复习线段

出示有线段图,从图中抽象出线段。

教师:刚才有孩子找到了这些线,这种线的名字叫什么?线段。

教师:孩子们认真看看,线段是什么样子的呢?

学生;有两个端点,是直直的,有的线段长,有的短等等。

2.学习射线

板书射线,认识射线的特征

3.学习直线

出示直线,动画延伸。

在自己本子上画一条直线。

4.线段、直线、射线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师:现在我们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他们之间有着什么联系呢?

接下来就需要大家一起认真观察,讨论找一找他们三线的区别和联系,活动之前请大家听清楚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

请每个小组分工合作把报告单上的填完。

填好后小组团结探索找出三种线的区别和联系。

报告单:

关于角,你已知道了什么?(找角、试画角等)书本是我们最好的老师,我们再来深入探究角的秘密吧!

3、看书36页自学。

(1)自学,可以说一说、画一画、比一比。

(2)小组探讨,确定交流内容。

4、集体交流。(视学生交流情况,老师及时引导)

(1)学生概括得出角的概念。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吗?(出示没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你也来画几个角。

画角(先自由画,再一生实物投影演示)说说你是这么画的?(定点,引出两条射线)

1 p36做一做

2 练习四1、2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知道了哪些知识?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感受数学的价值,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初步培养学习发现规律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3、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培养学习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发现图形循环排列的规律。

二、教学策略。

设计理念:

在变化无穷的课堂里,到处充满着课改的气息,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灌输,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使学生主动发展。本节课我就从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出发,变教师角色由单纯的指导者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情感距离,给孩子一个自主发现与创造的空间,使他们体验成功,体验快乐,产生不断学习的内心需要。

学情分析:

鉴于学生对周期排列规律的了解,我充分为学生提供猜想、活动交流的机会,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描述、思考和讨论交流活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图形循环的规律。

教学方法:

对于二年级学生而言,要彻底理解图形中的循环规律不是易事。因此我在教学方法的思路体现是:

教就是为学服务的,教法应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动、好奇、思维具体形象等特征。

我用游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说学法:

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配合现代教学手段等,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快乐地学习氛围。

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各抒几见,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我的教学理念:让每一位孩子在我的课堂里找到自信。

三、教学程序。

1、游戏激趣、回顾旧知。

回顾旧知,感受生活中的规律,便于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延续学习。

2、游戏激趣、引入新知。

注重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给学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

新课开始,我就以学生们喜爱的小动物引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排列顺序,并让学生进行排列表演,使集中精力,自然地进入学习境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利于大面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情绪、注意状态等,使教师的授课能象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的心魄。

3、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这些图案都是内容色彩丰富,都是同学们平时喜欢的。使学生在“玩中学”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

使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让他们尽快进入课堂角色,成为学习的主人。出示小东家墙面、地面问题,这一活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使学生在观察思考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提示规律。

4、自由设计、深化新知。

我为学生营造了大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设计的氛围。

我希望学生在课堂上能设计出不同的循环排列规律。

反复实践、巩固新知。

“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欲望。

感受生活中的数学和转盘游戏。设计有趣、形式多样的活动,效果绝对是事半功倍的。

总之,这节课是根据低年级儿童趋乐性理特点设计的,师生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各有所得。课虽尽,味犹存。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四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的想象能力。本课时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基础之一。教学中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充分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在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直线段的基础上,主要解决平行的概念问题。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尚不丰富,仍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虽然平行这样的几何图形,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头脑中已经积累了许多表象,但他们理解概念中的同一平面永不相交比较困难;再加上以前学习的直线、射线、线段等研究的都是单一对象的特征,而平行线研究的是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位置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学生还没有建立表象。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解决。

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数学活动中,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了解互相平行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两条直线的平行关系,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对平行现象充满好奇心。

(2)感受平行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平行美。

(3)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感知在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

以实践观察。

总结。

归纳运用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归纳、总结出平行的概念,最后以课堂与生活联系来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平行的理解。

2、学习方法。

本课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观察、实践、分析、总结、运用等手段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本节课所用教具学具:课件、木棍。

一、目标展示。

1.我们学过哪些线?它们有什么特点?

2.拿出准备的小棒,每根小棒代表一条直线,每两根为一组,请你用这些小棒摆一摆,看看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你能摆出几种情况,在练习本上画出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预习成果)。

二、目标感知。

课件出示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1.讨论:你能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给它们分分类吗?说出分类的理由.。

2.小组汇报。(当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出现交叉一词时,教师随即解释:也就是说两条线碰一块儿了。在数学上我们把交叉称为相交,相交就是相互交叉。在分类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弄清看似两条直线不相交而事实上是相交的情况。先想象是否相交,再画一画,从而达成共识。)。

4.教师讲解:

这两组直线表面不相交,延长后也不相交,这才是真正的不相交,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行线.(板书课题:平行线)。

5.学生尝试概括:什么是平行线?

7.师生进一步概括平行线的定义(给重点处加标记)。

学生讨论:平行线应具备哪几个条件?

三、目标达成课件出示找一找生活中的平行线。

四、目标累积。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目标检测。

课件出示检测题,师生共同完成。

六、目标预览。

1.我们认识了平行线,也找到了很多的平行线。你还能找出什么地方有平行线吗?

2.你会画平行线吗?需要什么工具吗?预习79、80页借助工具自己尝试画一组平行线。

七、板书设计。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说课稿(优秀15篇)篇十五

本课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有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1、结合买文具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2页的情境图;第2页试一试。

剪下课本附页中的人民币图样。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都买过些什么?

生1:买过盐。

生2:买过铅笔。

生3:买过瓜子。……。

师:那么你能说出它们的价格吗?

生1:铅笔1角钱一支。

生2:一包瓜子5角钱。

生3:本子3角钱一个。……。

师:可见,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好吗?

生:好!

(师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文具商店里:铅笔0.5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水彩笔16.85元)。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们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互相说一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铅笔0.50元,也就是5角;尺子1.06元,也就是1元零6分……。

2、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一下,价格标牌上的数与元角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生:不同,因为有个点。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

4、师:小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1)自学课本。

(2)指明回答,师适当补充。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特别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

1、填一填,相信你能行。

2、出示投影。

(1)学生独立解答。

(2)指名说,师总结。

3、说一说。

统计年本学期教科书的年价格,并与同伴说一说。

例如:数学7.40元,也就是7元4角。

4、游戏。

用附页1中的人民币游戏,同桌一组,一个说元角分,一个用小数表示。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小数。

生2:我学习会了小数的读法、写法。

生3:……。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法制宣传活动方案(热门18篇)

    活动方案可以帮助我们合理规划活动的时间和资源,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通过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

    孙悟空游洞庭湖小学生范文(20篇)

    优秀作文是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需要坚持和反复练习。这里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写作热情。孙悟空成为“斗战胜佛”以后,在天上闲得发慌。于

    高三英语小短文(通用17篇)

    英语是一种连接世界的纽带,它能够让我们与全球的人们建立起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友谊。看看下面这篇出色的英语学习总结,或许它能给你带来新的认识和思考。(一)加强复习的计

    钢结构质检员年度工作总结(通用21篇)

    月工作总结对于团队来说也非常重要,可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提高整体的工作效能。写月工作总结时,可以参考一些范文,下面是一些范文供你参考。xxxx年已过

    最新我美丽因为我努力(精选18篇)

    作文并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我们用心去写,总有一天会写出一篇优秀的作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不一定要努力。只要你快乐,这也是你学习

    2023年初三毕业个人鉴定大全(18篇)

    范文范本是对写作经验的总结和分享,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让我们跟随下面这些范文范本一起学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吧。我自上初中以来,在学校领导

    公仪休拒收礼物说课稿(热门13篇)

    教案模板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在教学备课过程中,教案模板的编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主备人。孔国娟。所

    最新商业银行自我介绍(实用16篇)

    在求职和面试过程中,自我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以让面试官对我们有个初步的了解。在写自我介绍时,一篇好的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

    ·国家公祭日国旗下演讲稿(模板15篇)

    在国旗下,我们要传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道德观念。这里有一些国旗下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希望能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启示。各位老师、家长、同

    物流专业应届毕业生的自我评价(汇总20篇)

    自我评价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客观反思和总结,有助于我们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现在,我们来看看一些优秀的自我评价范文,通过学习他人的写作经验和技巧,提升自己的自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