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雅蕊

教案的编写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和教学重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一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是个具有20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也是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桂林的旅游风景区范围较广,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绵延100公里之间,大体以桂林为中心,包括漓江两岸、兴安、阳朔一带。由于桂林地区的岩溶地形(即石灰岩地形)发育,在长期的风化侵蚀和雨水溶蚀作用下,地面形态发生奇妙变化,慢慢形成了奇山、秀水、美石、异洞等形态,构成了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正是典型的岩溶地形独特景观的写照。

桂林的山奇,就是山地大多平地崛起,孤峰矗立,奇峰罗列,气势雄伟,形态各异。看上去就如玉笋、翠屏、巨象、奔马、驼峰等等,形态万千,景色秀丽。在漓江两岸,山峰奇特,接连不断,比如西岸的象鼻山,好像一只低头饮水的大象,形态逼真;城西北的老人山,就像一位头戴风帽的老人,慢慢行走;人称“南天一柱”的独秀峰,好像一只巨大的玉笋,又像一座耸立的灯塔;阳朔东北漓江边的画山,在一块巨大平直的峭壁上,石纹色彩斑谰,浓淡相间,好似一幅巨型壁画,悬挂山间;市区偏北的叠彩山,因岩层断裂挤压,重重相叠,犹如一匹匹堆放整齐的彩缎,叠彩山因此而得名。

叠彩山是由越山、四望山、明月峰和仙鹤峰组成,它同南边的独秀峰相望,与东西伏波山相邻,三山鼎足而立于城市中心区,这是世界上城市中少有的奇观。桂林的奇山随处可见,如骆驼山、斗鸡山、七星山、书童山、望天山等等,都形肖神似,维妙维肖,活灵活现,自然成趣。如登上一座高峰,远远眺望,只见青山连续,重重叠叠,苍翠秀美,多彩多姿,真有“天外奇峰排玉笋”之势。这些山峰往往随睛雨、季节的不同,不断变换色彩;近看山郁苍翠,远一点青紫、灰褐,再远些灰白透亮,若有若无,变幻无穷,难怪有人曾说:“桂林山水之奇,当为天下第一。”

桂林的水秀,在大多数的江河中,要数漓江之水最为清秀,真可谓山青水秀。漓江之水清得一眼就能望到深达七八米的江底;桃花江、相思江,也都清澈明净,鉴映奇山;而且水随山转,水过山穿,山水抱洞,洞中有水,柔波碧浪,漫流无际。漓江是桂江中最为美丽的一段河流,乘船慢游漓江,江水清澈,山峰秀美,沿江两岸,风光绮丽。只见蓝天白云,楼阁村舍,绿色稻身,摇曳竹林,都倒映在碧绿的江面上;“几程漓江曲,万点桂山关”,好似一幅幅美妙的图画。船来水动,倒影摇晃,船过水静,倒影聚会、复原;随着两岸景色的变化,江水中的倒影、图画层出不穷,就好像向你展示一幅幅连绵不断的画面。漓江水美山也美,沿途景点很多,如象山水月、穿山洞、塔山红叶、仙人推磨、画山放马、碧莲叠翠等,每到一处必有人摄影留念。到了猪皮滩,江面开阔,只见右岸七座大小不同山峰,耸立岸边,姿态非常优美,好像7个少女在起舞,其中两座山峰逼近江边,峰影倒映在水中,随水浮动,奇妙无比。真是“一江流水,千幅画图”,美不胜收。

桂林的石美,主要是指桂林至阳朔间山石奇景,特别沿江两岸近百里的石形奇特,变幻多姿。例如,著名的月牙山,山腰处的岩石酷似一弯新月,所以叫月牙山;山北腰处立一石,端直挺拔,形似剑柄,叫剑柄石;另一山石形似莲蓬为莲房石。还有七星岩的飞来石、云呼石、翠屏石;象鼻山的垂钓石;南溪山的悬云石;叠彩山木龙洞前的龟石、龙石、蛤蟆石等。这里比较有特色还有普陀山的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西山龙头石林,好像龙头的龙角、龙叉、龙须、龙鳞。这些形状奇特的岩石,在光线明暗照映、云遮雾绕衬托反射下,更显得变幻无穷,形成一座座天然、抽象的雕塑画像。

桂林的洞异,可以说是“无山不洞,无洞不奇”,随处可见。目前,桂林地区发现的溶洞约有2000多处,千百个溶洞,相互套叠,形状各异,色彩不同。有人说,“桂林山水之奇,多半是洞奇”,许多岩洞确实各有千秋,别有天地;洞内有倒垂的石屏和石幔、石床、石鼓,有宽敞的溶洞地下大厅”,有迂回曲折的“长廊”,有波状起伏的“石桥”,有石笋众生的“竹林”等等。在众多的岩洞中,最为著名的要数芦笛岩,岩洞雄奇瑰丽,迂回曲折,游程长达500多米。芦笛岩位于桂林西北部光明山下,因深洞附近生长许多芦荻草,据说这种草可以做小笛子,因此把这里叫做芦笛岩。岩洞内有大量的、色彩缤纷的钟乳石、石笋、石柱、石幔、石床、石花等,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天然雕塑画屏。

这里景物多样,有宏伟宽阔的地下“宫殿”,有高峻的座座“山峰”,有擎天的高大石柱,有无边的“林海”……在这里还可以观赏到由石钟乳组成的景物:“狮岭朝霞”“石乳罗幔”“云台揽胜”“高峡飞瀑”“盘龙宝塔”“雪山倒影”“丰收小景”“狮子送客”等等。被称为“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真是“天生芦笛千般巧,欲写奇景笔下难”,为中外驰名的、令人神往的旅游胜地。七星岩也是比较著名的、别具特色的岩洞,它洞上有洞,洞下有洞,洞中有洞,洞奇数里,多彩多姿。比如,洞中有宽达43米、高达27米的地下大厅,可容纳万人;主要景物有石索悬鲤鱼、大象卷鼻子、狮子戏绣球、银河喜鹊桥、花果堆满山等,它们都是大自然千万年来的杰作,它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最为古老的岩洞。因而洞中传说也很多,比如,刘三姐与白马郎在此相会,日华、月华二仙出游,石仲运道士颂经等,这些都给这里增添了不少的奇妙色彩。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二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具准备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2课时。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

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

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3.预习第三课《开国大典》。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三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读课文,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和优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4、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都游览过我国的哪些名胜古迹?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是的,这些景色确实都很美,你们还想不想再去一个景色更加迷人饿地方看一看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九课(板书:桂林山水)。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欣赏桂林的山水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本课要求认识的7个生字,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四人为一小组,互相正音,把课文读通顺。

3、桂林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认为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体现你的这种感受?(找出并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由这句话引入课文精读部分。)。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导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说:你觉得漓江美在什么地方?(板书:静、清、绿)。

(2)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画面,读出自己的感悟。

(3)小组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读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的?

(4)推荐小导游,给同学们介绍漓江水的特点。(要求:准确、有感情、声情并茂。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然后评价。

(5)齐读第二自然段。

2、引导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欣赏图片:桂林的山。

(2)自由读,把你看到的桂林山的美带入课文读一读。读后同桌交流桂林这一带山的特点。(板书:奇、秀、险)。

(3)指名同学朗读。

(4)根据课文内容,画一画你所理解的桂林的山。

(5)畅谈桂林山水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想像作者亲眼目睹桂林山水时的情感,过渡到第四自然段。

3、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

(2)自由朗读,找出描写作者游后感的句子,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3)讨论“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想像这种感觉。

四、整体回顾,自主质疑。

1、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小组交流。

2、读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

3、自由读课文,再次走进桂林山水。

五、拓展延伸。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让我们再次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1、全班交流:怎样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怎样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

2、自由朗读课文。

3、练习背诵。

师生共同回忆每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根据每自然段的内容逐段练习背诵。

三、指导写字。

1、把要求写的13个字按结构进行分类。

2、按字的结构分类指导书写方法。

重点指导“翠、拔、栽”的字形和“佛”的笔顺。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记准字形。

4、小组展示写字成果,互测记字情况。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四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组词和听写,并能正确读写“无瑕、兀立、嶙峋、波澜壮阔、峰峦雄伟、连绵不断”等词语。

2、背诵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掌握引用、对比、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能够模仿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感受桂林山水之美,学会用写景手法描写景色。

了解本文语言特点,掌握排比、比喻等写景手法。

:2课时。

桂林山水图片。

(一)激趣导入。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下搜集的桂林山水的图片、文字资料或歌曲。

通过对桂林山水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老师总结同学们的展示,导入课题。(同学们,大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我们忍不住想去桂林看看,并赞叹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果然名不虚传。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散文,跟随作者的眼睛,去一睹桂林的风采!)。

(板书:第2课桂林山水)。

(二)初步朗读、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标出生字在课文中的位置和本文出现重要词语;

2、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分排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3、引导学生概括每段主要内容:

(1)桂林山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

(3)桂林的山。

(4)桂林的山水。

4、攻克生字词:

请学生读出8个生词,并进行组词;

(三)深入阅读、攻克难点。

分段研读:本文每个段落的主题都很鲜明,整体形成总--分--总结构,进行分段研读非常适合。

1、第1段,统领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概括了每段的大意,第一段最主要的一句话就是“桂林山水甲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呢,接下来学习第2段。(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以这7个字为纲,统领整篇课文)。

2、第2段,漓江的水:

(1)请一名同学读第二段,教师重点讲解:波澜壮阔、无瑕。

(2)攻克重点:体会作者描写漓江水所采用的手法。

a.作者要写漓江的水,为什么先写大海和西湖?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描写手法?

b.作者写了漓江水的哪几个特点?具体是怎么写的?

(板书:漓江水:静、清、绿)。

静: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静啊学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清啊学生:清的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采用引读法,教师:漓江的水真绿啊学生:绿的仿佛那是一块翡翠。

这里,采用了排比法,突出了漓江水的特点;还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漓江的绿水比喻成一块翡翠。

(3)第3段,桂林的山:(板书:桂林的山:奇、秀、险)。

a.请一名同学读第3段,重点讲解: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奇、险、秀。

对比、比喻、排比。

(4)第4段,桂林山水:

a.请一名同学朗读,重点讲解:连绵不断。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本文先用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来总领全篇,又分别从漓江的水、桂林的山进行景色描写,最后写桂林的山和水汇成一副美丽的画卷,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2、作者在描写景色时,用了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桂林的语言跟美景一样,格外美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见到了很多美景,你能否可以模仿本文的写作手法“真静啊,静得……;真清啊,清得……;真绿啊,绿得……”,描写你所见的一处风景。

3、我们的祖国,大好河山真的很美,像画卷一样。同学们,如果你们可以,一定要多出去看一看,多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培养自己开房的胸怀。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五

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来观赏桂林的山水。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到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到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同学们,老师布置大家课前收集、阅读了有关描写祖国自然景观的文章,想一想:哪处景色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2.今天,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播放配乐多媒体课件或出示挂图,然后让学生谈感受。

3.导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提问:“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自读交流,感悟语言。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在头脑中浮现画面,读完后,同座交流,谈谈各自的感受。

2.组织交流,各自谈体会。

3.结合学生的感受,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观察图画、投影或录像中漓江的水;或者用多媒体课件,先后配乐展示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和漓江的水。问: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呢?(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水的静、清、绿。(3)齐读课文,提问:漓江的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那桂林的山又有什么特点呢?(1)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或录像,同时配乐教师范读;或用多媒体课件,先后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和桂林的山,并同步配乐朗读课文。(2)自由练习朗读,然后组织朗读比赛,结合赛前提建议、赛后评议,教师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桂林山的奇、秀、险。(3)指名配乐朗读。

5.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出现第四自然段的文字,教师由“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导读课文。或者多媒体课件展示游客乘竹筏畅游桂林山水的动画,同时出现文字。(1)引导学生质疑。(2)引导朗读、感悟、解疑。重点理解“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3)再读第四自然段,引导读出陶醉之感。

三、自主质疑,拓展延伸。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

2.分小组交流,然后小组代表汇报小组内还没有解决的问题。

3.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一般可采用以下三种处理方法,一是利用集体交流,即时解决;二是存疑,第二课时相机解决;三是引导学生阅读有关课外书籍(如为什么桂林的山会如此奇特)。

4.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你喜欢的词语在书上画下来,抄在本子上;(2)阅读有关描写“大海”“西湖”“泰山”“香山”的文章,并把你最喜欢的一段摘抄下来;(3)阅读其他有关“桂林山水”的文章。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整体导入。

2.让我们也走进这连绵不断的画卷,畅游桂林的山水。

二、自由选择,品读课文。

2教师组织集体读议交流,结合学生的朗读,相机品赏,抓住重点指导品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品读第二自然段。(1)朗读这段的第二句话,然后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引进其他有关描写漓江的片断。(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以下三点: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静”;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清”;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突出漓江的水绿的纯净可爱。(3)出示挂图,放映投影片或录像,以“漓江真美啊!”作为总起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说段写段。(4)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怎么背下来,然后指导背诵。

品读第三自然段。(1)朗读课文的第二句话,然后引进有关描写桂林的山的资料。(2)比较阅读,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想象的丰富,用词之精妙。(3)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选一座山峰,发挥想象说话。(4)比较二、三两段,找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感悟比较衬托的写法并注意分号的用法,然后指导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朗读全文,整体背诵。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第二、三两段分别描写漓江水、桂林山,并抓住了水静、清、绿的特点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最后将桂林的山水联系起来,突出桂林的山水美如画。)。

2.练习背诵。

3.提示线索,全班背诵课文。

四、转换角色,运用语言。

1.同学们,桂林山水如此美丽,大家都很喜欢吧,游完了桂林山水,我相信你一定也想赞美桂林山水。

喜爱书法的同学可以把赞美的话写在书里的插图上,也就是题词,别忘了签名;喜欢说说的同学可以选择图上象鼻山这一景点,练练怎么做导游;喜欢创造的同学可以给桂林设计旅游广告词。

2.组织交流,选派代表汇报,师生共同评点。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重视朗读,能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个性张扬,享受阅读教学的无限乐趣,从而使语文学习变得生气勃勃和灵性跳动。朗读一旦进入充满情感的表达状态,它就会不断超越学生原有的认知经验、智慧水平、想象能力,形成积极的创造精神,从而促进学生语感能力发展。

《桂林山水》这一课,用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呢?首先我用图片展现了桂林如诗如画的美景,激发了学生对桂林山水的喜爱,接着让学生找出描写桂林山水特点的句子,结合看到的图片,说说对桂林山或水某一个特点的感受,以此引导学生主动体会,形成读的见解,并通过读表现出来(即自我体会的情感朗读);接着在品读、评读、诵读、挑战读、引读、配乐读……中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在学生对朗读的评价中,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确定重点词语进行品析与体会,或结合语境理解,或积极启发想象,或对照图像认知,在读中感悟意思,用感悟促进朗读;同时,朗读吸引了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法特点。

1.本课的教学思路是: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也就是先“整体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层渗透”,最后“再现整体,深化中心”。

2.教给学生“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以及抓关键词学句的方法。

3.采用先扶后放,扶放结合的方法。第二节的教学由教师“扶”,第三节“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要充分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主要步骤: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水。桂林,是我国广西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为什么呢?因为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称。

二、直接揭示学习课文的方法:“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

1、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说说作用。(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并划出中心句)。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写出桂林山水的秀丽,也抒发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围绕中心句,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一步一步写的?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总的介绍“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体描写漓江的水是怎样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山,最后写游览桂林山水总的印象和感受。(据此给课文分段,理清思路,按“总起—分述—总结”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围绕中心句,学习词句,领悟感情。

读后讨论交流,明确:

(1)大海的水“波澜壮阔”,很美;西湖“水平如镜”,也很美。可作者说“从没见过漓江这样的水”,说明漓江的水胜过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独特,更美丽。是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漓江的水“甲天下”。

(2)漓江的水有“静、清、绿”三个特点。写“静”,是通过人的“感觉”来写的——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写“清”是从“视觉”的角度写的——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写“绿”是用“比喻”把内容写具体的——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结合教学比喻句,知道句中把漓江的水比作绿色的翡翠。)。

(3)个别读,引读,要读出感情。(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静啊nga.真清啊nga,真绿啊ya)。

(4)书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一题的第一张表格。

三、指导学生用学习第二节的方法自学第三节课文。

自学后讨论,教师引导,结合进行朗读指导,明确:

(1)作者先用“比较”的方法写出桂林的山胜过泰山和香山,说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动的比喻描写出桂林的山“奇”。(结合看图,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并理解“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词意。)。

(3)同样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描写桂林的山“秀”。(结合看图解释:翠绿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险”,抓“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领会山势之险。

(5)结合学习比喻句,分别说出在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么比作什么?

(6)反复诵读课文,特别注意三个“啊”的读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险啊(na)。读后完成课后第一题的第二张表格。

四、学习课文第四节,重点领会句子的意思和作用。

1.学习重点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先学懂词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绿的波浪;画,画卷;游,游览。再学懂句意:小船行驶在碧绿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丽的画卷中游览。句子形象地写出桂林山水的无比秀美。也抒发了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

与开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应,并有总括全文的作用。

五、听全文录音。

再次领略桂林山水的奇丽体会课文中所描绘的意境,领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赞美之情。

六、板书设计:

桂林山水甲天下。

山:奇秀险。

水:静清绿。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七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通过学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八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

3、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

4、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1、领略和鉴赏桂林山水特有的清奇峭拔的神态,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2、欣赏祖国山河的优美、懂得珍惜现代的美好生活。

重点

1、品味文章诗意美。

2、学习本文严密的结构和准确的用词,品鉴文章的诗意美。

难点

1、学习和尝试运用间接材料:来丰富作品内容表现事物的方法。

2、理解作者以写景散文来反映时代侧影的努力。

1、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在反复吟诵中体会文章的诗意美。

3、通过对课文中景色描写的欣赏提升学生对自然风景的审美能力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3、讲解:接下来就让我们来学习杨朔的散文《画山绣水》。板书课题,并引起学生注意。

4、讲解: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画山绣水”,同学们知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吗?指出,题目揭示了桂林山水的特点。

5、等学生回答完后,出示板书:褒贬,攒聚,玲珑剔透,恍惚,圩子,袅袅,黑黝黝。点名让两三位学生注音或解释。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示: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我们何不一起来朗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色呢?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自由朗读。

2、巡视课堂,等学生渎完课文后,提问:大家读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感想呢?

3、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我们接下来看看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开头引用了唐人赞美桂林的诗句,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文章中去了。作者带着我们一路欣赏桂林的山山水水,娓娓道来,文章过渡相当自然。

4、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给文章划分层次。

5、巡视课堂,不时给以指导。并提示: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游人的行踪来写的,本文也不例外。

6、鼓励学生:大家做得很好。最后归纳出:第一部分(第1―3段),总写桂林山水的特点;第二部分(第4―15段),写桂林到阳朔江上的景色和山的来历的种种传说;第三部分(第16一17)段,面对极美的江山,牢记过去,畅想未来。

7、引导学生明确第二部分的两个层次。课文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这部分是分两个层次来写的。让学生一齐回答,并指出这篇课文结构的严密。

8、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体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结合课后第二个思考题,体会课文语言特点。

三、朗读小结

1、这篇课文语言十分优美,让我们来朗读课文,比比看谁读得好。点名让几位学生朗读,每位学生读1一2段。

2、读完后作比较评价。然后小结:杨朔散文的语言使用很考究,对景物总是极力描绘,写得很细致。优美的语言让文章产生诗一般的意境。

3、引导学生思考课后第一题。

(第2课时)

一、诵读课文,进入新课

1、让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并要求读出感情。

3、同学们做得很好,大家读书的时候都非常用心。我们接下来就对其中的一些问题来讨论交流。

二、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鼓励。然后指出:在作者所见到的景色中,也有重点,如水色只写了不多的几句,山石重点写,但是也只挑选了几个有代表性的来写。

3、讲解:从材料的选择上就可以看出,杨朔的散文工于构思。他在动笔写散文时,“总是要像写诗那样,再三剪裁材料,安排布局,推敲文字,然后写成文章”。请大家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

5、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引导学生思考两者是怎样结合起来的。提示:这些故事和传说,是借船家指点江山叙述出来的,边欣赏边听故事,景与故事两相比附。

6、指出本文的写作意图:作者这样写就是要人们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景时不要忘记阶级压迫,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三、总结全文

2、让学生交流学习感想。

本课总结

本文是一一一篇描写桂林山水的优美散文。通过本文的学习,学生领略到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到了x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通过反复的诵读练习,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并有所感悟。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九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品读文字语言,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悟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2、通过录像等想象手段创设情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领会作者具体形象地描绘景物的方法。

探究桂林山水的美,品读体验。

1、启发谈话:今天,我们一起去广西著名的游览胜地桂林领略一下那里的山水风光。

2、课件演示。学生观看。

1、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的一段话。

2、读一读最后一句话,理解甲的意思。理解整句话的意思。说说为什么这段话最能反映作者的感受。

3、提出目标。

1、学生提出问题。

2、讨论筛选。

(一)、提出学习方法。教师指导方法。

(二)、小组合作讨论。

(三)、交流:探究词句,品读体验。(研究桂林的水)。

1、小组交流:桂林的水:

(1)、抓住水的特点静,清,绿来概括说说桂林的水的特点。

(2)、感悟出自己最深的地方,可以抓住一个方面具体来分析。看课件同时感受。(与大海,西湖进行比较。)。

(3)、同时指导朗读。

2、积累语言,美读欣赏。

(1)、教师引读。学生接读。注意读啊。

(2)、熟读成诵,尝试配音。自由练习。看课件配音诵。

3、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宣传桂林的水。

(四)、按照以上方法学习研究桂林的山。

1、学习说一说学习方法。

2、学生自学。

3、交流。

(1)、抓住山的特点进行交流。(结合泰山,香山来比较。)。

(2)、读一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同时进行分析。

(3)、可以用简笔画一画最喜欢的形状。同时想象。看课件。进行朗读。并积累语言。

(4)、通过学习多种形式宣传桂林的山。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看看作者从“桂林山水”这一背景中分离出哪些事物来写的?体会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感受。

2、学习作者感受事、物的技巧并由物展开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通、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优美语句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句,体会作者游览美景时的舒适、惬意和心旷神怡的感受。锻炼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培养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相结合的良好习惯。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作者游览美景的亲感实受中,体会作者对祖国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爱人类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中的分离来理清文章机构思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作者形象的比喻句和优美的排比句的运用技巧,从而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游览观赏美景是人人所向往的。为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因为美景使人愉悦、使人欣喜、使人心旷神怡等)对,优美的景色会使人神清气爽,使人陶醉、使人留连忘返。那么优美的景色是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因此,我们要感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下面,让我们大家共同欣赏作者笔下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的美景,从文章和图画中来领略一下优美的桂林山水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示范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学生注意读准生字读音,了解大意。

2、学生齐读课文,找两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指正。

三、熟读课文,深度感知课文内容。

1、通过预习和听、读课文后,你知道了课文中的什么内容?(包括大意、排比句、比喻句等)(学生各抒己见)。

2、请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及联想和想象句来画出桂林的山水图画。教师适当提示、点拨,再与文中的图画对照。(不要求尽善尽美,锻炼联想、想象思维)。

3、小组讨论:依据作文三步法分想思维的分离方法,编写文章的结构提纲,理清作者的思路,然后找学生回答:

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漓江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桂林山水美如画。

四、重点研读赏析。

1、找出你喜欢的精彩句段,并说出符合作文三步法中的形象联想和再生联想句来,体会作者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

学生找出并说出体会:

课文第二段的形象联想句:把漓江的绿水比作“一块无暇的翡翠”。

第三段的形象联想句:把桂林的山奇比作“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第三段的再生联想句:说桂林的山秀由“翠绿”联想成“屏障”、“竹笋”。

把桂林的山“危峰兀立”的险,说成“会栽倒下来”。

课文第二段的排比句: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时一块无暇的翡翠。

第三段的排比句:桂林的山真奇啊,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桂林的山真秀啊,像屏障,像竹笋;桂林的山真险啊,好像会栽倒下来。

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形象的比喻句、优美的排比句,让人有身临其境、如见其景之感,形象、生动、感人!

五、设疑解疑、谈感受(学生各抒己见,教师鼓励、肯定)。

1、学生自由提出疑问,师生共同解答。

2、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

六、教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作者记录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亲身感受,来抒发热爱自然、热爱山水的思想感情。

学习本文,我们要懂得:爱自然、爱生活、爱祖国、爱人类的重要性。同时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及优美语言的运用,把语文学习与写作技巧结合起来,以便为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服务。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一

《桂林山水》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了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的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教学要求]。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尝试通过“研究朗读”加深理解课文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二、三自然段,了解漓江水和桂林山的特点。

2、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景象。

[教学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复合片)。

[教学步骤]。

一、激情导入。

师:万里长城雄伟壮观,它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是人类文明的见证。然而千万年来,神奇的大自然也在缔造着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奇迹。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就是大自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就去一睹它迷人的风采。(板书课题)。

二、观察图画。

师:(投影出示桂林山水画面)看,这就是桂林山水的部分景色,青山绿水,非常美丽。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景色?(学生介绍时,教师引导侧重于观察有顺序有重点,叙述的语言要生动。)。

过渡语:如此秀美的风光,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写它呢?

三、初读课文。

1、看画面,听录音,整体感知课文。

2、简单介绍“啊”的音变:在普通话中,“啊”在句子末尾时,读音会受它前一个字的读音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在本课中“啊”就这样读:真静啊(nga);真绿啊、真奇啊(呀);真秀啊(哇)真险啊(哪)。

(注:学生了解“啊”字读音这一特点即可,为什么这样变化不必讲。本课出现的让学生读准,读对。)。

3、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字音。

4、检查朗读情况。

过渡语:“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就与作者一起荡舟漓江来观赏这天下第一的山水美景吧!

四、图文结合,研究朗读。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投影出示画面)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结合画面,想一想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2、讨论: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把特点说具体,并与大海、西湖的水比较,理解“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静——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清——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指导朗读。

采用研读法,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让学生真正做到由感而发。描写漓江水特点的句子,读时语气要缓,要轻。“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读得稍重些即可,不要过分强调重音,以免使得整体不和谐。“静”字读得稍慢,“清”略显示轻快,“绿”读得更加明快。读这一段,整体感觉轻缓,富有起伏。

指名读——师生评价(可问:这里为什么这样读?怎样读更能体现漓江水的这一特点呢?你认为他哪里读得好,请说说理由。你能试一试吗?评价中穿插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等形式的朗读)——自由读想象体会漓江水之美。

4、总结学法:结合图画读课文——找特点——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先通过观察、比较领落桂林水的独特,然后再从语言文字的具体描写中进一步体会,最后通过研究读使学生感悟、表现桂林水的特点。此时,学生随着有声有色的朗读,身心会进入那风景如画的自然景色之中,进一步领悟大自然的美韵。

(二)运用第二中学到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三)检查自学。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

奇——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秀——色彩明丽。

险——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结合画面,理解“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等词语。理解“奇”这一特点时,可补充以下内容,帮助学生想象体会漓江两岸的奇峰,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摆开架势啄斗的公鸡。碧莲峰的山体像一朵含苞欲放的莲花,书僮山很像一个古代捧书而立的书僮,螺蛳山周围有一道道盘旋的螺纹,活像一只尾巴朝天的大田螺。还有一处山景叫“罗汉晒肚”,像一个敞胸露肚的罗汉坐在江边休息。也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接下来山峰像什么。

2、指导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把学到的学法紧接着运用,使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投入到学法的运用之中。这样便于学生掌握学法,起到了学以致用的作用,长期坚持一定能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自由读,想象山绕水,水映山,山中有水,水中有山的美丽画面。

2、说说你想象到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舟行碧波上,人在面中游”的感觉。)。

3、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

边读边想象,既能够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又能够使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对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促进学生能够直观地、创造性地理解语言文字。

五、感情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象,再次体会“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含义,并试着背诵课文。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二

1、品读桂林之“山”的段落,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用课文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赞美桂林的其他美丽的景象。

3、拓展积累课外自然风光图片的词句说明。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语言引入。

咱们读一读,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姜波同学认为:这样一改,意思到连贯了,但是不如书中的原句有情趣,不如书上的句子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高鹏飞同学则结合他们两人的意见,对课文作了这样的变动:我们来读读感受感受。

出示: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船浆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水中的鱼儿在欢快的游泳,才让你感觉到你置身水边,真令人心旷神怡;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巨大的宝石,熠熠闪光好一幅清幽恬静的画面。

这三位同学的创造性读书的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咱们学语文,就是学他人的语言,形成自己的语言。

(语文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的言语学习和实践活动。语文课的根本宗旨是要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言语能力的发展。利用学生中出现的对课文原有言语的评价这一契机,组织欣赏学生自己创造的言语,可有助于提高言语感受能力)。

二、桂林之山语句的品读。

1、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描述“桂林之山”的这部分语言。

出示:选择学习。

1、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细细品味哪些语言写得特别有魅力。

3、可以是其他的`学习方式(如导游介绍等)。

(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无论选择哪种学习内容,均围绕语文的学习目标――学习言语来进行。)。

2、反馈学习情况。

(1)哪些语言写的特别有味道呢?在学生的品味词语中教师版图。

出示:桂林的山真险啊,一座座把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奇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到下来。

(2)在学生展示朗读情况时结合具体的指导。

朗读的形式可以是想象情景读、找个对手比赛读、配上音乐美美的读、无论是何种形式强调的是读书的质量有没有提高。

(3)学生展示除朗读、品词品句外的学习情况。

3、学生背诵课文的“山”之内容。

(一个优美生动的排比句,通过一次又一次饶有趣味的品读,让学生品出味儿来,读出情来,并熟读成诵。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体现“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三、读最后一段。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2、指导读。用读的好的同学介绍经验等方法进行读的指导。

1、背诵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

1、这么美的“山”,这么美的“水”,另多少文人,心驰神往。怪不得伟大的诗人贺敬之看到这奇妙的景象由衷的发出感叹:

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

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

水几重啊,山几重?水绕山环桂林城……。

是山城啊,是水城?都在青山绿水中……。

……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此来关山千万重。

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桂林山水甲天下……”

2、最近,我也去了趟桂林,我记下了这样的话语。

音乐响起时展示图文并茂的桂林山水图。

画1――一水遥伸万山间;

画2――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zan);

画3――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

画4――无数青山浮水出;

画5――山在虚无飘渺间;

画6――青山耸翠白云飞;

画7――神秘风彩诱人醉;

画8――兴坪晚霞瑰丽景;

画8――浓淡相间景有致;

画9――江峰回转玉水带,悠悠闲处有奇峰。

画10――青峰倒影山浮水,漓江渔火唱晚归。

3、学生写话。你们想到桂林看一看迷人的山水吗?

放一小段录象,用你们的笔抒你们的情。可以用课文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可以像贺敬之一样写一首小诗,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一样写一句诗。

4、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内容)。

(一个个典型的画面,融言语的意义蕴涵、形象内涵,情感内涵于一体,是教师在言语作用下调用自己库存的表象进行心灵重构的结果。除了能把学生带进一个美好的山水世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悟言语的丰富性,体会同一种景象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学生在吸收课文语言、贺敬之语言、教师的语言的基础上不断的生成新的言语。)。

四、课外学习。

收集有关祖国自然风光的图片,给图片写几句说明,参加班里举办的图片展览。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三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教科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中的第1课。本单元以写景为主,《桂林山水》是开篇的精读课文,描绘了桂林山水的旖旎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按“漓江水—桂林山”的顺序展开,用饱醮激情的笔触直抒胸臆,在一连串的对比与排比中,通过众多的比喻,巧妙地勾勒出桂林山水的独特风貌,可谓情景交融,形神兼备。本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学生借助课文感受祖国山河和祖国语言的美;二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品读积累大量的优美词句,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认识排比句,领悟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并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对桂林山水独特的美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感。体会蕴含在词句中的热爱之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的精神。

(3)能力目标:

在多元的教学环境下,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和学生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来领略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一番独具特色的美,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表达、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教学重点与难点。

课文第二、第三两个自然段分别具体描绘了桂林水、山的特点,是全文的主体,也是重点。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及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最后一段是一个比喻句,中间又夹着一个排比句。(教案)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的山水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山水是画的主体,空中的.云雾迷蒙,山间的绿树红花,江上的竹筏小舟则是点缀。多美的一幅山水画!大自然这位雕塑家以鬼斧神工,雕刻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画卷,作者简直入迷了,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感觉到自己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沉浸在桂林山水的幽静美之中。作者这种对桂林山水热爱的感情的流露,是学生入境动情的难点所在。

4.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精读二、三自然段,理清思路、品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第三课时:整体回顾,检查背诵,布置课外阅读。

5.教具准备。

相关的课件。

二、说教法。

教法设计意在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设计思想,围绕学生各方面及其潜能的发展这一核心,合理统合课程各方面的因素,采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与方法进行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采用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方法开展学习。采用“以读代讲”安排教学环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整个课堂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自主探索、发现新知的过程,对知识整合、建构的过程,更是学生进行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的过程。

三、说学法。

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体验感受,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对本篇课文的教学设计如下:

整个教学过程按“创设意境,感知桂林山水——合作自学,掌握文章写法——品词赏句,激发情感”渐次展开,向课文外围拓展,介入生活,走入学生内心。这样组织教学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客观规律,使学生在循序渐进基础上加深认识。

教师当导游,让他们通过课件“桂林山水游”,来领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丽的风光。然后请同学们说说他们浏览之后的感受,想法。这样做,就创设了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二、合作自学,汇报交流,掌握文章写法。

让学生小组合作,运用“读、找、品、诵”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文。

对于小组活动,教师提出要求:先初读课文,默读并思考:关于桂林山水,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再着重围绕桂林的山水有什么特点,组织各小组拿出他们课前收集到的,他们认为最能反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图片或文字资料,向全班交流、汇报,介绍桂林山水的特点,在汇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补充,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充分了解桂林的水“静、清、绿”,桂林和山“奇、秀、险”。

之情,体会漓江水的独特美。最终使学生既体验到语言之美,掌握直接表达、间接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方法。

三、品词赏句,激发情感。

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尤其是重点语句,读读议议,体会作者此时此刻入迷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并在此基础上完成背诵,做好语言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水清。

绿

甲天下舟行碧波上。

奇人在画中游。

山秀。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四

1、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形四边形的底(),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用字母表示是()。

2、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2厘米,面积是156平方厘米,高是()厘米。

3、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6米,高是2米,如果每平方米钢板重13千克,这块钢板重()千克。

4、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都()。一个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46厘米,一边的长为14厘米,另外三边的长分是()、()、()。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五

一、创造自主学习的课堂空间,让学生在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中自学自悟,自得其乐。

二、通过领悟桂林山水的特点,陶冶爱美情趣。

三、学习作者细致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感悟文章中优美词句的内在美。

发挥个性,自主学习;“像”“文”对照,多向导读。

1、播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

2、学生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谈谈感受。

3、学生自由读课文。

1、自由小声读课文,学生质疑问难。

2、换词练习:区分“观赏”与“欣赏”。

3、指导朗读,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1、观看投影或录像中的漓江。

2、读课文,同桌交流: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找合作伙伴,结成学习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现大海的“波澜壮阔”和西湖的“水平如镜”。

4、读课文,抓排比句,找出漓江的特点。

5、引读自悟,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6、指导学生用声音的变化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第二课时。

一、朗读第二段,表达自己对桂林的水的特点的感悟。

二、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自学第三自然段,分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1)伴读、轮读或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词句。

(2)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3)学生在小组中观察自备的图片或照片,感受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每组推选“优秀小导游”发言。

2、学生汇报学习情况。

(1)请学生上板演桂林山“奇”“秀”“险”这三个特点。

(2)请学生汇报两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相似之处。

3、请学生自由发挥想像,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

4、指导朗读,体味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等词句。

2、自读自悟作者的感受。

4、自主运用多种朗读开工,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陶醉的情感。

一、朗读、背诵最喜爱的段落。

二、朗读课文摘抄的文章或段落。

三、自拟题阅读作业。

例:

1、找近反义词;

2、划出一个比喻句,写出本体、比喻词、喻体;

3、分层(写句序),写出层意;

4、“这样的水”指的是什么?“这样的山”指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水静水清水绿。

山奇山秀山险。

舟行碧波画中游,

桂林山水甲天下。

教学后记:

对于这类写景美文,主要还是引导学生多读,特别是多读有关句子。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六

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初审稿)的要求,自读课文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阅读,培养自学能力。课文的自读提示,作学生的自读指导,所提及的问题不要求学生回答。课文后面的练习,要求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独立完成。有些生字词,由学生借助工具书自查解决。本课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这首诗的教学重点是指导学生在自读中理解作者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祖国新貌的赞扬。这首诗是以“信天游”民歌形式写的,句式匀称,音调锵铿,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可以使学生有较深的感受。要求学生体会想象的作用和诗句中词语的深刻含义。

这首诗的内容可分成四个层次。

第一层,开头4节,传神而又含蓄地道出了桂林山水的美。在写法上,诗人避开了前人对桂林山水以实写实的手法,采取了独特的以虚喻实的方法,在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内发掘出新的美。让我们看到的不是桂林山的具体形象,也不是漓江水的具体样子,因为桂林山漓江水给人们的印象是难以具体描绘的。如“神姿仙态,如情似梦”都不是如实描写真山真水,只是让学生进行想象,神和仙都是我们没有见过的,但云雾中绰绰出现了仙女的形象,由此而引起想象,神仙有多么美的姿态,桂林山水就有多么美的姿态;情爱和梦境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桂林山水就有多么深沉多么美好。

第二层,5—10节,由写景转入抒情,联系个人的感受抒发热爱桂林山水的真挚感情。浪涛、风沙、马鞍、沙盘,是具体景物的描写,再现了诗人和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迎着黄河的浪涛、塞外的风沙,走向马鞍上梦见、沙盘上画过的锦绣河山之中,并为之而浴血奋战的悲壮情景。

第三层,11—14节,这是全诗的转折之处,从这里开始,《桂林山水歌》在对客观景物作了概括的描绘之后,转向主观心境的抒发。诗人紧紧抓住对桂林风景的特点的描写,含蓄地概括了桂林从历史到现代的巨大变化:借老人山的形象,慨叹历史上的祖国一直愁云笼罩;借还珠洞的神话,抒写对于光明和解放的幢憬;面对鸡笼山、屏风山,联想到雄鸡高唱,屏风开放,山河放出异彩;又从穿山景状,表明大地洗尽愁容,面对明洁的喜悦。

第四层,最后12节,由赞美桂林山水扩展到对祖国美好山河的歌颂,对沐浴在社会主义阳光下的祖国的歌颂。这一层是主题的升华,由桂林山水的可爱,概括到祖国江山的美丽,由普通的吟咏山水之情,而发展成为爱国主义的颂歌。

四、指导学生在自读过程中理解诗句和词语的深刻含义。

1.最后一句“桂林山水——满天下!”,“满”字是前人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字巧妙点化,写出了诗人对祖国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念和祝福。一字之易,把境界推到了新的高度,展示了一代新人的抱负和理想,含义深远。

2.“人间天上大路开,要唱新歌跟我来。”写诗人对伟大祖国充满了信念和热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五、把这首诗的写作特点寓于听、读、析、说中去让学生加以体会,教师只是稍加提示。

1.这首诗在写作上的特点是以神姿仙态,如情如梦来表明桂林山水的美妙。它没有如实的描写山水,这种以虚喻实的写法,着眼点是激发人们想象桂林山水之美。读者不是通过作者的具体描绘去欣赏桂林山水之美,而是按照诗人的点示去想象它的美,并且想得多么美就多么美。虚写的结果,反而能获得最具体的效果,更使人感到桂林山水的美妙动人。

2.短语和句子多用对仗,形成了全诗节奏均称而音调铿镪的音乐美。如开头四句,“云中的神”和“雾中的仙”相对,“神姿仙态”是一个巧妙的复沓,“情一样深”和“梦一样美”相对,“如情似梦”又是一个巧妙的复沓。这两节诗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对偶诗节。这就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余音索绕的音乐效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七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2课时。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八

(出示句子: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师:这段话该怎么读?请你从中选择一句,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

师:谁来读读描写静的语句?

(指名读。)。

师:找到静的感觉了吗?

(学生点头示意。)。

师:从哪儿找到的?

生:他把静字读得很轻,拖得很长,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师:你听得真仔细,体会得也不错。那你能读得更静吗?

(这位学生读得很投入。)。

师:现在,感觉更静了吗?

(学生连连点头。)。

师:(播放录像。)你们瞧,这就是漓江的水。你们看得见它在流动吗?(生齐:看不见。)听得见水流的声音吗?(生齐:听不见。)多静啊!

(学生齐读描写静的语句。)。

师:谁来读读描写清的语句?

(指名读。)。

师:刚才,我听你在读清这个字时,读得特别短促。这是为什么呀?

生:因为漓江的水很清爽,没有拖泥带水的感觉。

师:你真会读书。其他同学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漓江的水可清啦,我们已经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师:(播放录像。)看,漓江的水多清啊,江底的沙石清晰可见。

(学生齐读描写清的语句。)。

师:现在,谁愿意来读描写绿的语句?

(指名读。)。

师:怎么样,读出绿的感觉了吗?

生:有一点。要是声音再放开些,会更好。

师:那你来试试,行吗?

(这位学生读得挺有激情的。)。

师:这回,感觉满眼是绿了吗?

(学生纷纷点头。)。

师:你能不能说说是怎么理解的?

生:因为漓江的水很清,桂林的山很绿,青山倒映在清水里,水变得很绿很绿,感觉是很明快的。所以,我读得比较响亮。

师:(带头鼓掌,然后播放录像。)瞧,放眼望去,一片绿色,漓江的水真美啊!

(学生齐读描写绿的语句。)。

师:(播放乐曲。)让我们一起伴着优美的乐曲朗读这句话,再次来感受一下漓江水的独特美。

(学生读得声情并茂。)。

生齐:(响亮地)有!

生齐:(更响亮)有!

师:那就试试吧。

(学生根据录像自由配音。)。

师:谁愿意来当一回配音演员?

(学生纷纷举手,指名配音。)。

师:怎么样,像个配音演员吗?(生点头。)谁也愿意来试试?(学生跃跃欲试。)既然大家都愿意,那么我们一起来过把瘾吧!(学生全体起立,配音。)。

师:挺不错。说不定xx年后,我们班还真出了个著名的配音演员呢。

(学生脸上洋溢着微笑。)。

小学五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案(通用19篇)篇十九

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边读边悟:

这两段文字,第一段是写桂林的水,由大海和西湖引出漓江,突出它与众不同的特点,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描绘了漓江之水的三种景象,一是静,从感觉上来写;二是清,从视觉上来写;三是绿,运用比喻,从想像上来写。这三个句子,都是表现漓江的静态特点,构成排比,整齐匀称,节奏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段落的结尾一句,是写漓江的动态特点,将船的前进与岸的后移进行比较,并统一起来,富有韵味。

第二段是写桂林的山,也是先由泰山和香山引出桂林的山,然后描写这里的山一奇二秀三险的特点,而且,每一个特点之中都运用了比喻,增加了形象的美感,很有吸引力。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绘成了一幅幅多么令人神往的图画啊!

相关范文推荐

    图书馆管理员工作计划(专业18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可以让我们清楚了解自己的工作重点和目标,有利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编写的工作计划书范文,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规划和思路。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英语教案大全(17篇)

    教案是教师向学生展示教学设计的重要工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优秀的三年级教案。

    我想有个任意门(实用15篇)

    优秀作文是才情的流露,每一个字句都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和才华。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启示和指导。天,蓝蓝的,太阳很好,这是少有

    初中之我的十六岁(实用19篇)

    优秀作文往往能够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共鸣。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十六岁的笑,有涩涩的内容,有

    学校突发饮用水污染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范文(19篇)

    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都是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的关键,它对于国家和个人都至关重要。小编整理了一些应急预案的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思考

    装修策划方案装修策划方案(实用20篇)

    策划方案是一种系统性的安排和组织,能够帮助我们达成预期的目标。了解其他人的成功经验对于编写策划方案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下范文可以为您提供一些有益的指导。

    投标售后服务承诺书标准版(优质18篇)

    在服务月期间,我们可以通过义务劳动、捐款等方式,回馈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服务月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总结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

    护士简历自荐信有工作经验护士简历自荐信(热门23篇)

    护士工作的性质要求他们具备耐心和细心,他们需要经常照顾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希望这些护士总结范文能够为大家在写作护理总结方面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尊敬的领导:

    国旗下演讲稿珍爱生命安全出行(热门13篇)

    安全演讲稿可以是一种有效的工具,让我们能够集中讨论和强调安全的重要性。下面是一些成功的安全演讲稿的精彩片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演讲稿。仅供参考。各位尊敬

    专项行动工作报告范文(21篇)

    在写工作报告时,我们需要准确地描述自己的工作内容和取得的成绩,以便其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我们的工作情况。在下面的工作报告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部门和岗位的工作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