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薇儿

教学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学习成果评估和反馈的过程,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进行教学改进的重要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教案的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一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三)情感目标:

1.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2.帮助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四、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学具钟表、家用小闹表。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

放映课件(新年到,鞭炮声声,小孩子欢天喜地,午夜将要到来,春节联欢会上新年钟声敲响前全体倒计时的情景,镜头定格在运动的钟面上。)。

生:(情不自禁地高声跟着数)10、9、8、7、6、5、…。

(新年的钟声敲响)。

生:秒。

师:(用疑惑的语气重复)秒?

板书:秒。

(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是相连相通的,新年、鞭炮、倒计时…又是小孩子最喜欢、向往的情境,利用这些熟悉的情境,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兴奋起来,也让他们在不经意中调集自己平时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

(二)自主探索,合作求知。

1.认识秒针和1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生:时、分。

师:我们没有学过“秒”啊,你是怎么知道“秒”这个时间单位的呢?

生:钟面上有秒针。

生:…。

师:(放映课件,展示钟面模型)哪一个针是秒针?

生:最细最长的那一个。

师:秒针是怎样计时的,谁能给大家讲一讲?

生:(到前面)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

师:哦,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

(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

生:(笑)是!

(“秒”这个时间单位学生早有认知,几乎所有的大挂钟都有秒针,只是从前让学生有意去忽略它,但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不可能不注意到那个形状特殊的“高个子”。所以由学生自己引出课题,由自己传授知识。教师在这里扮演疑惑、验证的角色,吸引学生“帮助”教师解惑。)。

2.体验1秒的长短。

师: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你能做些什么呢?

生:拍一下手。(做动作)。

师:(跟着做)对,很好!

生:我眨一下眼就是一秒。

师:(跟着做动作)你没错,真棒!

生:我写一个1字就是一秒。

生:我跺下脚就是一秒。

生:…。

(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3.1秒的价值。

生:(没有人说话,面面相觑)。

师:(出示课件)。

飞机每秒约行250米。

火车每秒约行55米。

小汽车每秒约行20米。

喷气式飞机每秒约行500米。

卫星每秒约行7900米。

有的电脑一秒可以计算约3万亿次。

生:(惊叹)。

(增加知识积累。这些孩子年龄较小,家庭状况也并不太好,课外书很少,我预料到不太可能有学生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事先准备了大量资料,让学生通过课件自由选择获得和关注的内容,开阔他们的眼界,教案《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生:12秒91。

生:发射火箭的时候也要倒数10、9、8…。

生: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也是1秒1秒地算。

生:…。

(通过介绍,学生明确1秒虽然短暂但是用处也非常大,正是由那么多的“秒”才构成时间长河,使学生自己意识到要珍惜时间,并借机渗透做比较短的事情就可以用“秒”来记时。教师饱含激情的语气和刘翔闯过终点的精彩瞬间让学生也激情澎湃,为他取得的成绩而骄傲,也为祖国而骄傲。)。

4.认识几秒。

师:还有春节联欢晚会上,大家都在期待新的一年的到来,所以一起兴奋的数着新年钟声敲响前的最后几秒。刚才新年钟声敲响前的倒计时是几秒完成的呢?(重复播放刚才倒计时的情景图,学生又不自主地跟着数数)。

(再一次观看动画,让学生刚才散乱的思绪收回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直观演示“10秒”是怎样数出来的,而且是由学生自觉自愿地数,让学生经历10秒是由10个“1秒”组成的过程,学习计算几秒的方法。)。

生:(抢答)10秒。

师:你怎么看出是10秒的?

生:秒针从10走到了12,经过10个小格就是10秒。

生:秒针从1走到2经过了5个小格,就是5秒。

师:谁能象老师一样出题考考同学们?你做了一件什么事,秒针从钟面上的几走到了几?

生:我写一个“针”字,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3走到4经过了5秒。

生:我系红领巾的时候,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几秒?

生:秒针从5走到8经过了15秒。

(在给同学出题的过程中,学生同时也在思考几秒钟究竟能做什么事情,锻炼对较短时间的估计能力,以便能够把课堂学习的知识应用的生活中去。对学生提出的明显不能完成的事情教师及时指导,并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学生亲自体会一下,改善学生的错误印象。比如说脉搏的跳动,我就是让学生真的按照中医诊脉的方法找到寸关尺的部位,体验一下脉搏跳动的速度,并且为他们看时间,让他们了解10秒钟自己的脉搏大概跳动了多少下。)。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拿出你的钟表来考考你的同桌好不好?

(学生活动)。

(让所有的同学都有参与的机会,会拨、会认、会出题,充分认识几秒。学生在这时候争先恐后,十分高兴。手中的学具钟表可以拨时间,闹表可以计算时间,学生玩得不亦乐乎。)。

5.教学1分=60秒。

师:有没有被同桌考倒了的同学?

生:没有。

师:同学们真棒!这样的题目太简单了是吧?

生:是。

师:又轮到老师出题了,老师出道难些的题,同学们怕不怕?

生:不怕!

师:我们知道1时=60分,因为分针主转动一圈的同时时针转动一个小格,所以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是60,秒是一个比分小的单位,它和分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用你手中的学具钟表转一转,或者观察一下你手中的小闹表,然后把结果跟小组成员汇报讨论一下,看看是不是一致的。

(学生活动)。

(教师板书1分=秒)。

师:谁把你们的观察结果向大家报告一下?

生:秒针转一圈,分针走一个小格。

生:它们之间的进率是60。

生:秒针走一圈是60个小格,是60秒,分针走一个小格,是1分钟,所以分等于60秒。

生:…。

师:大家观察到的都是这样吗?

生:是。

师:老师也观察一下。同学们跟我一起看好不好?

(放映:课件,钟表的秒针转动一周,分针移动一个小格)。

(板书:60)。

生:(齐读)1分=60秒。

生:30秒。

(1分=60秒是本课的难点。但由于有1时=60分的知识基础,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会感到非常困难。在教学设计中考虑放手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交流而得出结论,老师给予适当指导。要让学生先自己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看看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具有普遍性,是不是正确的结论,这样结论的得出水到渠成。小组汇报时候注意培养学生活动意识和交流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能力和习惯,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应当把学习方法的指导放在重要位置上。)。

6.体验1分的长短。

师:刚才我们同学说拍一下手就是1秒,半分钟需要拍多少下手?

生:30下。

师:1分钟呢?

生:60下。

师:好,咱们来做个拍手游戏。男同学拿笔,在练习本上写数字,从1开始写起,看女同学拍完1分钟后,你们写到了数字几。

(学生活动:男生写数字,女生拍手。教师带领拍手,掌握好节奏。然后交换。)。

师:(统计结果:最快的可以写到72,最慢的写到31。)一分钟的时间,我们写字的话可以写这么多,那我们还可以做什么呢?给同学们一分钟的时间想一想,然后,看看谁一分钟时间做的事情最多、最好、最别出心裁。

(放映课件,钟面滴答滴答的行进一分钟)。

(再次放映课件,学生自由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做了些什么事?

生:我写了35个字。

生:我把上衣脱下来再穿两回。

生:我系了三次红领巾。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二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一、通过对“一半”的认识,理解“一半“的含义。

1.说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学的一半。

(2)一组同学的一半。

(3)一个圆的一半。

2.说说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两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个数来表示呢?

像全班同学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组同学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们能说清它有多少: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会经常碰到类似这样一个圆的一半的情况,我们无法用所学的数说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数学上引入了分数,就象刚才这位同学说的可以用二分之一,这个分数表示这个圆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来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纸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动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吗?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学生对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认识后,对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顺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状也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过这一折,学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几个图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说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

1.折过了四分之一,你还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数表示吗?

学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们通过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数很兴奋。

2.折出了这么多的分数,你觉得谁折的分数大?

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三十二分之一最大,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还说了理由:32比8大,当然1/32大。一些学生发现越折越小了,觉得1/32是最小的。(这时教师也不表态)。

4.故事:

猪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猪八戒前去探路,谁知去了好久也不见回来。于是派孙悟空去找。原来猪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刚咬第一口,悟空就从天而降。孙悟空说:“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点,听了高兴极了,说:”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学生这时候就议论纷纷了,到底谁吃的多呢?这下大部分同学认为孙悟空吃的多,因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认为猪八戒吃得多。

课件演示:分西瓜(通过直观演示:大家一致认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学生发现:平均分的份数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纸时的分数比较,1/8和1/32的比较,这时候,同学们都笑了,原来不能直接用32与8的比较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认识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数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练习运用(略)。

反思:

一、找准学生学习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在大背景下认识分数。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二、加强直观教学,降低认知难度。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三

教科书p100总复习“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完成教科书p102第5、6题和p104~105“练习二十五”中第9~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对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回顾,初步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2.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思想,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牢固掌握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学生尺,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设问中揭示课题。

1.情境中设问。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0“成长小档案”第二幅图。

师:说说它和这学期学的什么知识有关?(角的初步认识)。

师: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到什么单位?这学期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和复习有关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的知识。(板书课题: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四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正确认、读、写几分之一这样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同时,了解人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有关知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4.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表达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教学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正确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直尺、米尺。

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需求。

谈话:夏天热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吃西瓜吧?

追问:怎么分,生预设;分成两块,追问:大小如何?生:一样大。

像这样分西瓜的情景,你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吗?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观胎儿图,引出一半。

谈话引入:看课本的情境图,猜猜那个最小?

这个最小的叫胎儿,你看有什么特点?

预设:头大,很小…….

2.引入一半。

提问:(1)你估计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多少?

预设:1.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多一点。

2.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少一点。

3.胎儿的头长约占整个身长的一半。

小结:当胎儿生长8周时,他的头长约占身长的一半。

提问:怎么样是一半,你能举个例子吗?

老师这里有一个苹果,你能找到它的一半吗,来试一试?(出示苹果)。

学生边操作,边讲解。教师帮助补充。

提示:把苹果分成的这两半,大小怎么样?生回答预设:一样大小。

像这样我们把它叫做“平均分”也就是平均分成了两份,一份就是一半。

3.发挥想象,创造符号先动手创造一半。

刚才大家找的很高,那么一半怎么表示出来呢?你想怎样表示,用你喜欢的方法表示一下?可以画图,也可以用符号。

(1)学生自由想象,进行创造。可以小组交流。

(2)反馈交流、说明创意。

4.引出分数。

过渡谈话: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相处了这么多的方法,在数学上统一用1/2来表示,像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也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板书分数的初步认识)。

引导学生从胎儿图中发现:胎儿身长平均分成2份,每一半都是两份当中的1份,用1/2来表示。

演示分数的写法,

(一)操作学具,认识分数1/2。

1.动手折,拿出圆形纸片折一折,找到它的1/2,可以简单地涂一下表示。

2.作品展示,师生共同评价交流:

3.你能找出长方形的1/2吗?

(可能出现的情况)。

情况一:横着对折。

情况二:竖着对折。

情况三:沿对角线折。

注意:在交流过程中,不要漏掉“平均分”三个字。

3.深入思考:

把一张圆形或长方形纸,同一张纸,尽管折法不同,但都是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可以用1/2表示。

(二)判断对错,巩固1/2,引出1/3。

明确要求:现在老师要变个魔术,魔术当中会出现几个图形,如果涂颜色的部分能用1/2来表示就说对,不能的就说错。

魔术一:平均分成两份的圆形。

魔术二:平均分成两份的长方形。

魔术三:没有平均分成两份的三角形。

学生阐述理由,进一步感悟平均分在分数中的重要性。

魔术四:平均分成3份的正方形。

让学生说一下原因,由此分析,可以用什么表示。为什么?

这个图形对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力求学生在辩论中获得对1/3的理解。

(三)观察图片,自主认识1/4。

提出问题:我们已经知道胎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1/2,那么婴儿的头长约占身长的几分之一呢?(看第二幅婴儿图)。

(1)学生估计。

(2)你怎么看出来的?谁来说一下。

(3)概括提炼:

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可以用1/2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可以用1/3表示;以此类推,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可以用1/4表示;如果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n份,每一份就可以用1/n表示。

(四)利用材料,探索其他分数。

1.初步感知:除了1/2、1/3、1/4,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让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分数是无穷无尽的。

(1).涂一涂,创造几分之一。

拿出正方形纸片,折一折,或者画一画,把其中的一份用彩笔涂上颜色,然创造出你喜欢的是几分之一。

(2)作品展示,反馈交流。

渗透:1.通过交流体会不同的大小的正方形表示的分数可能相同,大小可能不同。

2.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图片,分的份数越少,一份就越大。

小结:不同的图形也能表示相同的分数,但表示的大小可能不同。

(六)巩固分数。

练习:

读写分数:

1.1/21/41/51/8读一读说说各部分名称。

2.出事自主练习1题。

三、回归生活,找出分数。

1.联系生活,寻找分数。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对分数的应用。

2.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啊?

【板书设计】。

分数。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五

认识几分之一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练习,在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的过程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活动,感知数理。

1、教学例1。

(1)认识1/2。

师:同学们,过几天就是我们的中秋佳节了,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做一些什么事呢?

生:吃月饼,赏月。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六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局部的名称。

2、使同学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使同学通过了解小数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谈话:星期天,小明和好朋友小红一起到新星文具店购买文具,文具店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课件出示文具店的情境,图中标明四把三角尺或直尺的价格,分别是:2角、5角、8角、3角。)。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1、教学整数局部是0的小数。

(1)提问:小明想买一把尺子,猜猜他可能买哪种价格的尺子?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2角、5角、8角、3角。

同学回答的同时,对应着上面的价格板书:2/10元、5/10元、8/10元、3/10元。

提问:你能分别说说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表示的意思吗?

引导:像上面的2/10元、5/10元、8/10元、3/10元,还可以用小数来表示。(边讲解边板书)如:2/10元可以写成0.2元,0.2读作零点二(师生齐读)。也就是说,把1元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2份既可以用2/10元来表示,也可以用0.2元表示。

提问:你能说说0.2元表示什么意思吗?会写这个小数吗?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5/10元呢?

追问:0.5元表示什么意思?

同学回答后练习读、写0.5。

再让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小数表示8/10元、3/10元,并读、写0.8和0.3。

谈话:小数在我们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我们再来看一些例子。

(2)课件出示例1的情境图。

提问:图中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量得的结果是多少?

再问:你能用米作单位分别表示课桌面的长和宽吗?(同学分别用5/10米、0.5米表示课桌面的长,用4/10米、0.4米表示课桌面的宽。)。

(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尺子图。

课件出示相应的填空,谈话:你能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吗?先想一想怎样填,再在书上第101页的第1题中填一填。

同学练习后,指名汇报。

(4)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课件出示题目,指名口答。

提问:仔细观察这些分数,分母都是几?

小结:十分之几用小数表示都是零点几。

(5)游戏:对口令。

教师说一位小数,同学说表示几分之几,或教师说几分之几,同学说小数。同桌相互做游戏。

2、教学整数局部不是0的小数。

提问:你能用小数表示圆珠笔的价钱吗?自身先试一试,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

全班交流,并读、写1。2元。(着重让同学说一说自身是怎样想的。)。

再问:怎样用小数表示笔记本的价钱呢?

小结:用小数表示几元几角,可以把几角表示成零点几元,再和几元合起来就是几点几元。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的小数和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

讲解:我们以前学过的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是自然数。0也是自然数,它们都是整数。像上面的0.5、0.4、1.2、3.5都是小数。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小数点的左边是整数局部,右边是小数局部。(相机板书:小数点、小数局部、整数局部)。

提问:你能写出两个小数吗?读给同座位同学听听,并指出小数的整数局部和小数局部。

指名汇报。

三、应用与拓展。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课件出示)。

让同学做在课本上,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课件出示)。

先读出这些商品的价钱,再说一说是几元几角。

3、找朋友。(把分数和相应的小数用线连起来,题略)。

4、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同学独立练习,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延伸。

提问: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延伸:今天我们学习的都是一位小数,以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位数更多的小数,更全面地认识小数。假如感兴趣,同学们可以自身找一些资料看一看。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七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建立联系。

1、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教师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2、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1、同学们,观看过体育盛事——奥运会吗,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学生思考回答。

2、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学生列举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000米、1500米、3000米等。

3、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试跑过这些长度的锻炼吗?在跑步比赛中最长的运动是什么项目?——马拉松(ppt展示)。

5、学生推想: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切身体验,感受长度。

2、估想: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

(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200+200+200+200+200+200=1000(米)。

4、那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操正好是5圈,也就是1000米的真实长度,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四、分享感受,继续探究。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先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然后教师组织班上交流。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教师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200米一圈得15圈才能完成3000米。

那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呢?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3个。

4、算一算。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

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小结:

整理板书: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巩固练习。

1、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八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万一内数的认识和加、减运算,以及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教材首先初步认识小数的含义,仅限于一位小数(小数点的右边只有一个数位),而且和买东西、量长度等具体事件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习其中的数学内容。教学内容包括一位小数的意义、读写方法;比较两个或几个一位小数的大小;一位小数加法和减法。在这些内容中,小数的意义是重点,它是比较大小和加减计算的思考基础。教材编排比较小数的大小与小数加减计算,也是为了加强小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小数,不给小数下定义,不揭示比较大小和加减计算的法则,都是联系实际情境和现实问题的体验积累。

全单元内容分四部分编排。第100~101页教学小数的意义,第102~103页比较小数的大小,第104~105页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06~107页单元练习。

(二)、确定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特点,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结合具体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能认、读写小数部分是一位的小数,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小数作出解释,学会运用小数来描述有关的现象。

2.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了解可以用小数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我们班学生的特点,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教学方式多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学习,个性得到发扬)。

本节课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与同学交流比较,对生活中有用的信息有用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主动进行探索,获得知识。在本节课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活泼,适合学生情感体验、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环境。本节课上,教师一定要把握和发挥评价的作用,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火花闪现之时,教师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尽可能使师生、生生间的评价“目标多元、方法多样”。

(2)、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感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就是小组合作。合作交流成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图中找信息”、“提问”,学生的互相提问,增强了学生的互动交流。《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一节和学生生活实际有联系的新授课,例如买东西,找零钱,测量等生活,因此在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学习的形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言语去与学生交流,在交流中比较和选择,去收集对学习有用的信息。在探索知识时用心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最终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三、说教学程序。

我分为四步骤来教学:激趣导入新知,探究新知,练习巩固,课堂小结。: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

谈话:你们喜欢游公园、逛超市吗?那你们喜欢。

买什么物品呢?今天老师陪你们一起逛超市,好吗?(播放课件)。

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请选出你最喜欢的,并说说它的价格。

揭示课题: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数都是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和小数交个朋友,一起来学习、认识小数。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通过生活情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兴趣,并且为今天学习新的知识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这部分内容,我又分为三步骤来教学:教学例1;教学例2;区别分类、揭示概念。

1、教学例1。

这部分我主要运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首先通过提问,把学生注意力集中到思考“5分米和4分米如果用米做单位分别是几分之几米”上,然后告诉学生呢感,这两个分数可以写成另外的形式,并指导学生练习这两个小数的读写方法。

2、教学例2。

这部分我主要运用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我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如“能不能想刚才那样,把几元几角写成以元作单位的数?”同时可以启发学生先想2角是多少元,再想1元2角是多少元。在学生认识这个基础上再想3元5角是多少元。

3、区别分类、揭示概念。

这部分我主要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我先让比较例1的这些分数和小数的区别,说说他们的不同,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并回报交流结果。接着让学生在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注意区别哪些是整数,哪些是小数,最后总结揭示小数的概念。

(三)练习巩固。

这部分内容我主要运用练习法,让学生巩固小数的认识,以及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然后再汇报自己的想法,交流时教师应强调平均分。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可以引导学生想分数来过度,最后在全班校对,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思考过程,要说清楚,强调每组的分数和小数是相对应的。

四、评价总结,激励进步。

在今天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如果100分表示满分,你会给自己打多少分?

小数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处处可见,同学们要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

3.5。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九

本节课为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我采用了小组合作、测量、探究发现等多种方式,在巩固练习阶段,采用了学生喜欢的一些形式,如:判断、儿歌,既检验了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

分米的认识也是通过实际测量、动手操作引出,向学生渗透分米也是从实践中产生的,直观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通过练习培养和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练习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发展,在练习中比较,在比较中练习,强化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与应用。

在教学中通过估一估、量一量、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做一做,让学生建立起分米和厘米的表象,进而发展空间感。通过测量身边物体的实践活动,学生对1分米的实际长度有一个初步的直观印象,并且通过手势帮助学生形成1分米的表象,接着通过看一看、数一数,使学生的直观的认识到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在这节课中,通过动手操作来感受1分米=10厘米,再次通过推理得出1米=10分米,同时,为了能让学生充分感受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他们的长度观念,用手势分别进行了表示。在练习中学生能够根据这些表象的认识迅速的判断出物体长度所用的单位。但在后面的练习中,学生对这些进率混淆了,看来要多练习了,毕竟学生刚学习了这些进率。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十

《秒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

此前,学生已对时、分具有一定的感性体验,能正确认读几时几分。我拟定了以下三方面的目标:

1、知识目标:能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能力目标: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体验并发挥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想像力,在探索交流活动中,逐步培养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其中: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分与秒的进率以及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是教学的重点。

这个阶段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听说过秒,但很少用到秒,学生从时、分到秒的过度,需要一个体验的过程。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直接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验时间单位秒。根据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认知起点,我认为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以及探索分和秒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要有效地冲突重难点,本课,我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主要采用了创景激情、观察探索、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等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变静态的文本教材为动态的学习资源。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快乐的学习氛围。学生通过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议一议、做一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观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秒,体验秒,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设计。

下面我谈一谈本节课的设计及想法。

这节课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我重点谈一谈自己在为有效冲突重难点的的设计:

1、自主体验,感悟时间“秒”和“分”(分为两个层次:认识秒和体验秒)。

认识秒:我从电子时刻上的秒入手,引入新课的学习,接着让学生自主认识秒针,引导生总结出最细最长的是秒针,让学生观察秒针走动留下的阴影认识1秒和几秒,其中秒针从12走到差2格到6时,让学生说不同的看法,可能有的学生是一格格数的,有的是先数5个大格再加3小格,有的是先数6大格再减2小格等,体现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方法进行优化。整个秒针走到的过程中都同时配有“滴答”声,让学生在看其形并听其音中,亲历1秒。

体验秒:让学生听“滴答”声,想一秒钟能做些什么?让学生用自己想的方法跟着课件里的“滴答”声试一试,有时也可以全班跟着做一做,一起做动作一边跟着“滴答”声数,在观察、倾听、模仿、数数等多种活动中,充分地体验时间单位“秒”,“我是小闹钟”的游戏更是让学生兴趣高涨,主动参与活动,尝试估老师规定的几秒。我想,这些活动对于“秒”的概念建立应该是有效的。

2、观察、探索、体验分与秒的关系。

因为分与秒的关系是本课的一个重难点,所以我采用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汇报总结的方式来解决的。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也有利于培养他们初步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3、实践活动,体验1分钟。

在课前,我布置了让学生由家长计时1分钟,看自己能做些什么,然后课堂上交流。课堂上,学生在1分钟的口算比赛中又体验了1分钟。我设计时是这样考虑的。首先,口算是我们数学课堂一项基本的训练,把它作为1分钟的体验内容,可以让我们活动的数学成分更。而且,课堂也只有短短的40分钟,而学生课余时间是比较充裕的,让学生回家体验与课堂体验结合起来,就可以让学生对1分钟有更充分的体验和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分”时间概念的建立。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公园路线图、公交车站牌、城市平面图等活动中,认识路线图,并会运用方向描述行走路线。

2、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3、在观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运用生活经验帮助思考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路线图,会运用方位词语描述行走路线。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综合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如学会看城市交通图、平面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坐过公交车吗?有没有独自乘公交车去公园玩过?没去过没关系,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试一试,有没有信心?走,那我们就出发吧!

二、教学公交路线图。

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动物园,瞧,这里是一张1路公交路线图。

提问:

1、1路公交车是从火车站开往哪里的?经过了哪几个车站?

2、王老师要从火车站到医院,有几站地?

小结:我们在乘车的时候,首先要了解车的行驶方向,然后根据需要,正确的选择乘几路公交车和下车地点,现在你知道我们改乘哪路车了吧!

三、教学公交站牌。

四、动物公园平面图。

这一段旅途还算顺利,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动物园,不过我们可不能没有计划的去玩,那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出现走冤枉路的情况,所以在游玩之前,必须好好地计划一下,你们看,公园的入口处有一张动物园的平面图,这样便于我们更加合理的安排行程。

1、辨认平面图。

师:看图时首先要找到图中的方向标志,找到了吗?点分别在艺术广场的哪一面吗?

2、认识游览路线。

师:根据不同的.需要,说说我们去不同的位置怎么走,全班交流。

小结:我们在说行走路线的时候,要用上我们学过的方位词语,这样就可以说的很清楚。

3、试一试。

小结:一般我们到某个地方旅游的时候,总是要先看看游览的路线图,要游玩什么景点,怎样走才能不走重复的路线,路线图都会告诉我们,因此认识路线图十分重要!

五、总结评价。

通过这次游园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吗?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十二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千米”不像厘米、分米那样看得见、画得出,所以学生对“千米”的感知相对较少,这就为学生认识“千米”带来了困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灵活运用教材,是解决这一困难的有效途径。

根据上述内容的分析,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其中,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这一内容,我大胆走出教材的约束,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亲身体会,加深对“千米”的理解。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以下教学过程:。

一、以一次旅游出发初识“千米”

同学们去过北京吗?你是怎样去的?去北京,哪种出行方式最合适呢?

暑假里,我们全家开车去了北京,路途上需要多长时间?请大家猜一猜。有人说是两小时,有人说三小时,这是我记录的时间,请大家来算一算吧!

我们的行程足足用了4小时,看来呀,北京离我们这里真的很远。我查了资料,大家请看:北京离我们这里大约是300——(千米)。

引出长度单位——千米(板书:千米的认识),并告诉学生: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千米用字母“km”来表示;“千米”也叫“公里”。

设计意图:去北京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是对学生生活积累的考查,探讨路途上用了多长时间,对第一单元“时、分、秒”进行了复习,将时间的长短与路程的远近联系起来,加强了知识间的融合。

二、从操场跑道出发感受“千米”

1千米有多长呢?出示第一幅情景图: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400米,几圈是1000米呢?

结合跑道,同学们能够有条理地分析出跑道两圈半的长度就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板书:1000米=1千米)。

观看动态视频,感受1千米的产生。

第二幅情景图就是一项实践活动,我把这项活动安排在了课前。在我校操场的北端有100米的跑道,我以做游戏的形式组织学生沿百米跑道走一走,并记录所用的时间、步数。

课堂上,我组织大家交流:

如果沿着百米跑道,走一个来回是多远?怎么走能走出一千米呢?

如果100米我大约要走200步,大约用了2分钟,1千米呢?

通过推算1千米要用的时间和步数,理解了(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事实上,我校操场上的跑道,一圈是300米,利用圆形跑道,怎样走出1千米的路程呢?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熟悉的运动场跑道示意图,说明1千米有多长;结合课前的实践活动,推算出步行1千米要用的时间,是对“1千米”的感知,从而加深了对“千米”的理解。

三、从校外旅游出发体会千米。

有两名同学想去校外寻找“1千米”的路程,他们来了一次校外旅游。

他们从海港一小出发,都到过哪些地方呢?这就是他们的路线图,这是他们记录下来的数据:1千米、700米、1500米、2千米。

首先请同学们将各数按一定顺序排序,然后将这些数据放到合适的位置上,这是在考查学生对长度的理解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路线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图上哪两个地方的距离是1千米?我们发现从学校到信达的距离是1千米,通过计算还能得知从信达到医院的距离也是1千米。

这张路线图中还藏着许多数学信息,小组内互相交流并汇报。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的意图是让学生感知“1千米”的实际距离,这比一圈一圈的跑道更加直观,更加接近孩子们的生活,更能加深对“1千米”的理解。

四、学以致用。

我设计的练习如下:课件出示。

这些都以答题卡的形式发给大家,完成这些练习之后教师进行订正。我认为一节数学课必须留给孩子安静的时间,让知识静静地融化、静静地沉淀。

最后,我给孩子们布置一道实践题:和爸爸妈妈来一次小小的旅游,寻找“1千米”的路程。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三

1.结合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播放故事情境:今天是鸡婆婆的生日,公鸡兄弟俩给外婆准备了两盒礼物,一盒大的,一盒小的。哥哥拎着小盒的礼物,弟弟拎着大盒的礼物,走在路上,弟弟走得很轻松,而哥哥却越走越吃力。

提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你能猜一猜两盒礼物哪一盒重吗?

谈话:今天老师把这两盒礼物带来了,我们也来掂一掂。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两盒礼物到底有多重呢?(用秤称)。

二、动手操作,建立概念。

1.认识秤。

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都见过秤吧?谁来说一说你见过哪些秤?(学生自由说)。

多媒体出示各种秤的图片。

谈话:今天我们先来研究盘秤(多媒体演示),上面的盘子叫做托盘,把要称的物体都放在托盘里,下面的圆盘叫做刻度盘,上面的刻度用来表示物体的重量是多少。仔细观察刻度盘,你看到了什么?(有10个数,一根指针,字母kg)。

讲解:称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千克也可用字母kg表示。(板书:千克kg)称物品的时候,指针指到1就是1千克(多媒体演示),指到几就是几千克。

多媒体出示用盘秤称西瓜、白菜的图片,要求学生分别说出它们的质量。

2.掂一掂。

谈话:刚才我们用秤称出了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一样重,都是1千克。1千克的物品掂在手上有什么感觉呢?在小组里试一试。

小组轮流掂一掂两袋盐和一袋花生仁。

指名分别掂三个盒子,找出其中1千克的盒子。

3.称一称。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给外婆过生日,小白兔也想给外婆过生日,它想准备苹果、黄瓜、土豆各1千克,你能帮助小白兔称出这些物品吗?(把课前准备好的苹果、土豆、黄瓜分发给各个小组)。

反馈时,各小组汇报,师生共同完成下面的表格: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1千克苹果的个数。

5

6

7

4

1千克土豆的个数。

10。

8

7

6

1千克黄瓜的个数。

3

3

3

3

启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各小组称得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1千克的同一种物品,由于它们大小不一样,数量也可能不一样。

4.估一估。

提问:(拿出鸡蛋)能估一估多少个这么大的鸡蛋大约重1千克吗?

验证:1千克鸡蛋到底有多少个呢?怎么办?(称一称、数一数)。

谈话:(拿出1个鹌鹑蛋)掂一掂,比较一下1个鹌鹑蛋和1个鸡蛋哪个重。

提问:1千克鹌鹑蛋的个数和1千克鸡蛋的个数哪一个多?1千克鹌鹑蛋大约有多少个?

三、综合练习,发展思维。

1.估体重。

谈话:谁愿意来称称自己的体重?(称两个学生的体重并告诉学生)。

提问:(指一个体重约在前两个学生之间的学生)你能根据前两个学生的体重,估一估这位同学的体重吗?(利用“轻一些”“重一些”等语言来引导学生估计,并称出第三个学生的体重进行验证)。

提问:你能根据刚才几个同学的体重,估一估自己同桌的体重吗?

请一个学生来验证同桌的估计。

要求:知道自己体重的同学,直接告诉你的同桌他估对了没有;如果不知道自己的体重,课后可以用秤称一称。

2.找体重。

多媒体播放情境:公鸡兄弟俩去了外婆家,那里有很多动物,他们来到一座小桥边,发现一个牌子(限重300千克),看桥的小松鼠拦住了他们:“要想过桥,你们必须去称体重!”于是他们一起去称体重了。

提问:限重300kg是什么意思?

出示:

老虎2kg。

大象70kg。

公鸡40kg。

小狗200kg。

小鹿900kg。

学生对数据和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断。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提问: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完成板书:认识千克)。

谈话:我们要想真正结识“千克”这个朋友,还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

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千克”录像片断。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

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美好人生。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十五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明白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本事。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2.出示教师制作的第一块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某路口6千米的含义,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适宜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十六

1、通过练习活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和分数大小比较的算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7/8-7/8=10-4/4=14/30+5/30=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几分之几?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妈妈吃了六分之一。

(1)他们一共吃了这张饼的几分之几?

(2)还剩下几分之几?

4、分数计算。

5、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块,两个共吃了这个饼的几分之几?

6、有三个苹果四个梨。

苹果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梨占全部水果的几分之几?

苹果占的分数比梨少几分之几?

7、阴影部分是这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8、(1)参加跳绳活动的共有几人?

(2)男同学占总人数几分之几,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9、数学故事。

10、实践活动:制作七巧板。

这是个具有实践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数的知识。七巧板又变成了研究分数加减法的学具了。

一定要鼓励学生亲手制作七巧板,这不仅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更能使他们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问题。

11、做一做。

(1)拿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剪下来。

(2)用剪下的正方形纸,按下面的顺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颜色。

11、想一想。

(1)1号图形是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2号呢?它们共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2)3号、4号、5号、6号、7号图形分别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三、小结。

课后反思:通过练习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有关实际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秒的认识教案(精选17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会读写几分之一,能用分数表示图中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

2、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使之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建立分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受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在家里或者学校,你们分过东西吗?这节课,老师也想请你们帮忙分一分月饼。

出示课件:

(1)有4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2)有2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引出平均分的概念,板书:平均分。

(3)有1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个人得几个?

师:这半个月饼该怎么表示呢?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表示吗?

师: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到的二分之一是一种新的数,而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动手操作,逐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认识1/2。

(1)指导认识(课件)。

师:像这样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课件)。

(2)教学二分之一的读写。

师示范:先写横线,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在线上写1。

(3)追问:在这个月饼中有几个二分之一?“它”指的是谁?

(4)说一说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的?

(指名说2到3个,同桌说,全班说。)。

2、找一找,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课件出示题目,看一看,哪些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

指名平均分是表示分数的前提。

3、动手实践,折1/2。

a、折一折:让学生用各种的纸片动手折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折出你喜欢的图形的二分之一,并涂上颜色。

b、展示学生的几种典型折法。

c、从操作过程中凸现思考过程。师巡堂,生操作。

(1)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样表示出图形的二分之一的?(指名说)生汇报。

(展示不同的几种折法)。

(2)师:这些涂色部分都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吗?为什么?

师:折法不同,形状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二分之一。

(3)师出示不同大小的圆形。

师小结:把一样大的图形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二分之一,这样的二分之一才是一样大的。

4、认识其他的分数。

(1)师:看来呀,第一次的折纸游戏难不住大家,我要提出新要求了。(课件出示要求)。

师巡视指导,找相同图形,不同的份数。

(5)师:你还能举出几个分数来?

(6)师指出:像1/4、1/8、1/3、1/6??都是分数。

5、看书质疑。92页,看一看,填一填。全班读一读。

6、出示课本103页,“你知道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93页做一做。第一题。

(2)完成96页。1到2题。

(3)拓展练习。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故事。

《吃西瓜》,为学习分数的大小比较设疑。

五、全课小结。

相关范文推荐

    我的同学仲可欣范文(20篇)

    优秀作文运用恰当的修辞、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动的想象力,让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备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希望能给大家写作带来一些灵感

    我的路小学(优质21篇)

    优秀的作文常常能够体现作者的独特观点和思考,引起读者的思考和讨论。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不知是怎么了,今天上课的状态

    农村申请房屋翻新申请书范文(24篇)

    更多申请书是指向机构或个人提出请求、申请或申述的书面材料,它需要包含明确的目的、理由和表达方式。若想了解更多优秀的更多申请书范文,敬请关注以下内容,或咨询相关专

    童年的烦恼大全(13篇)

    优秀作文不仅能够表达出我们的思想和观点,还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优秀作文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考层面展开,能够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童年的烦恼在我成长的高速公

    入党申请书版简单个人入党申请书(专业13篇)

    正确撰写转专业申请书可以提高申请成功的几率,因此需要认真思考和准备。在参考范文时,我们应该注意保持独立思考,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改动和调整,以确保申请书的个性化

    少年的天空(优质20篇)

    优秀作文是在固定主题下,通过合理的结构和文笔流畅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和句子,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借鉴和思考。我的世界,青春

    医院工作计划(精选21篇)

    医院工作计划的编写需要注重与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整体工作的顺畅进行。下面是一份医院工作计划的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提供一些启示。儿科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增强自

    写公司年度工作计划(汇总19篇)

    过去一年的工作无论成绩如何,都值得我们进行总结和反思。我们来看看下面这几篇经典的年度总结,或许能从中汲取灵感。在这06的一年里,凭借前几年的蓄势,已具备步入了快

    贼日子读后感(精选16篇)

    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加深对书中情节、人物和主题的理解,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对文学艺术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经典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

    生命的故事(实用18篇)

    优秀作文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感情表达,给人以鲜明的形象和感受。此处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人生的旅途中,我们背负的太多太多,有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