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

时间:2023-12-08 作者:紫衣梦

导游词的语言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以便游客能够轻松理解和接受所介绍的内容。以下是一些别具一格的导游词,它们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融入景点所传达的文化氛围。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一

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20xx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川三星堆遗址的。

导游词。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本组陈列旨在粗略勾勒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说明时空框架及纵向关系。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

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迹了。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1.6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米。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仅此一件,堪称“边璋之王”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总的说来,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第四组化土成器(制陶)本组陈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陶器。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鸟头形把勺等。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传关系的。第五组烈火熔金(冶铸)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世界震惊了。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序展。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第一单元三星伴月——灿烂的古蜀文明。

第一组雄踞西南(古城、古国)。

其后,由一批能够反映时代序列的陶器组合和大量的辅助照片,图板和翔实的考古资料,雄辩地证明了这里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古蜀历史曾在这里展开过无比辉煌灿烂的一叶。

最后,陈列通过与同时代中原地区相比较,三星堆遗址规模之宏大,出土器物之精美,足以证实三星堆一带,是人类早期文明社会初始阶段在西南地区所建立的一座古城,乃至古代王国。第二组物华天府(农业、商业)。

本组陈列主要反映三星堆古蜀国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重要成就。在各位面前所展示的这一大批陶质容器,客观地真实地说明这一点。

大量的家养动物遗骨和塑造乖巧的家养动物造型,说明当时的家畜饲养业已具有一定的规模,而这正是农业发展兴旺的标志之一。而大陶盆、大陶缸、大陶罐等粮食容器和形制各异,用途不一的酒器,则直接表明了当时农业的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酿酒的出现,说明已经有了粮食剩余。

再从大量海贝、象牙的出土,雕花漆品的发现和衣饰繁复的青铜雕像等情况来看,当时已存在比较明细的社会分工,商品的生产和交换发展,达到了较高的程度。

第三组镂石琢玉(制玉)。

三星堆的玉石器群,与青铜器变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三星堆文明及其文化艺术的最高成就。各位观众,在你们眼前“矗立”的,由三块巨石垒成的这座“玉山”,请大家用手去感受一下上面这些清晰的切割痕迹,这便是三千多年前古代留下的手迹了。我们展柜里光彩烨然,晶莹剔透的玉石器,就是取材于这种原料。

现在,请大家浏览展柜中蔚为大观的玉石器集群。先请欣赏这件硕大无朋的边璋,它宽约22厘米,长度将近1.6米,上下端还有残损,估计应再加几十厘米。器身有镂刻的线条纹饰。这么大的边璋,目前仅此一件,堪称“边璋之王”了。

再请欣赏这件大石壁,直径约70厘米,厚近7厘米,重达百斤以上,两三个人搬起来也很吃力。这么大的石壁实属罕见,可谓“石壁之最”了。总的说来,三星堆遗址包括两坑出土的数以百计的玉石器,大致可分为礼器、兵器、用具、乐器、杂器、饰品以及人物及动物造型等类别,其中以礼器及具礼仪用途的兵器和属于祭祀用品的工具居多。

三星堆蔚为大观的玉石器群的发现,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中国的西南地区,引向了充满神秘色彩的三星堆古蜀国。第四组化土成器(制陶)本组陈列展示三星堆古蜀国在制陶工艺方面取得的成就。观众们,请仔细观看这一大批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陶器。无论是小型的动物造型,器皿盖纽,还是形体硕大的陶尊,陶缸等。都可以看到三星堆无名工匠们丰富的想象力和高超的制作工艺。

从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的意义上讲,陶器是测定年代和分期以及确定某文化体系的重要标尺。蜀地陶器的基本组合是高柄豆、小平底罐(包括尖底器)和鸟头形把勺等。专业人员就是依据这些典型器物及其基本组合来确定蜀文化内涵及承传关系的。第五组烈火熔金(冶铸)如果说三星堆玉石器群的发现已令世人瞩目,那么,三星堆伟大的青铜器群轰轰烈烈、洋洋洒洒地横空出世,则更令全中国、全世界震惊了。

中国青铜时代最为光辉灿烂时期,是商周时期。尤以商代后期的各类青铜器最为壮观、最有气势、最具魅力。而三星堆的青铜集团军,正属这一时期中国西南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本组陈列有流光溢彩的金叶,有虎虎生威的铜虎,有造型奇特的龙形饰,有气宇轩昂的大雄鸡,更有造型优美无比、林林总总的铜铃……请大家仔细观赏。三星堆的金器纯度高达85%左右。另外的15%是银,其它少许微量元素可以忽略不计。金器的铸造过程大致为:采用原始方法淘洗沙金,再使用熔融法冶炼成合金,经人工锤打和碾压而成金带、金皮、金箔等。三星堆青铜器的合金组成,可分为五个类型,其中以铅锡铜这种三元合金构成的青铜器最多。三星堆青铜器的含铅量普遍较高,古代匠师意在利用铅的易流动性和柔软性,追求青铜器造型的繁复和优美。

接下来,请朋友们凝神专注这一大堆铜眼睛和眼珠。众多的眼睛,可以列出一大阵势,这些林林总总的眼睛群像,或圆睁大跟,或闭目冥思,正清楚地表达一种意象——古蜀先民不懈地追求着对天地、自然、宇宙的认识。而在数千年之后,我们用自己的眼睛,透过这些青铜的眼睛,看到了古蜀先民的灵魂和精神,想象出他们对宇宙、人生的理解和思索。

第二单元众神之国——神秘的原始宗教。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打破了以往橱窗式单一陈列的传统手法,以全景式的陈列方式,设置了四个大型场景组合,意图揭示古蜀先民的社会结构和精神世界,再现一个久已消逝的上古社会的轮廓。请看:第一组两坑奇观本组陈列以两个祭祀坑初揭状态下的实景模型为主体展品。模型大体忠于原样,比例略有缩小。

一号坑呈长方形,坑有左、中、右三条通道与坑口呈“品”字形分布。坑内共出土铜器、金器、玉器、石器、骨器、象牙器等400余件。还出土了数百枚海贝和约三立方米的烧骨。闻名天下的金杖便出于此坑。二号坑与一号坑相比,不仅更大、更深,而且出土的文物无论在种类上还在数量上都要丰富得多,不包括数千枚海贝,总共出土各类文物800件左右。其中,神树、大立人像、大型纵目面具、戴冠纵目面具、太阳轮、金面人头像、人文玉璋等文物都堪称稀世珍宝。坑道的存在,两坑朝向的一致性,两坑器物的承传关系,两坑器物均遭到人为的破坏和焚烧,这种种因素,使我们能大致得出以下结论:两坑的掩埋是三星堆古蜀国同一王朝统治集团内部,在不同时期改朝换代的结果;在掩埋过程中毫无疑问地举行过带有浓厚祭祀意味的大型宗教活动,而器物所遭到的破坏和焚烧,正是在祭祀活动中应用了“碎物祭”和“潘燎祭”两种祭法的结果。两坑的性质应定为“广义的祭祀坑。”

第二组神巫群像。

本组陈列以三星堆文物中最大宗、最富有研究价值的三星堆青铜雕像群为主体,以全方位立体陈列手法,来表现三星堆古蜀国“政教合一”的政治体制及社会形态。两个祭祀坑共出土人头像50多件,面具20多件以及全身人像十余件,一个遗址,出土如此庞大的青铜偶像群,在中国乃至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这个庞大的青铜兵团中,有“王者之风”的青铜大立人像;有栗眉大眼、高鼻阔口的各类人头像;有呲牙咧嘴、形象诡谲的青铜兽面;还有形式各异的各型跪坐人像……。硕大无朋的青铜纵目面具有一双呈柱状外凸的“千里眼”和一对宽宽的“顺风耳”,俨然像一位威严的蜀人老祖宗,正率领着它的部众子孙,摆出这青铜军阵,欢迎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

这些雕像无疑是一批受人顶礼膜拜的偶像,既象征着天神、地祗、祖先等亦折射出人间社会的群体结构,代表着国王及巫师一类世俗领袖;而王、巫同时也是精神领袖。一般认为,大铜立人像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其他人头像代表的是统治集团的高级成员,所谓纵目面具等代表的是神灵,而具王者身份的巫师在下民眼中亦为神。总而言之,王与巫、人与神,在此复合交融,莫辩彼此.可谓王巫合一,人神一体。它们生动地反映了古蜀先民的原始宗教意识,形象地说明了古蜀先民的群体关系。

第三组祭祀大典。

本组陈列试图通过模拟的祭祀大典场景,演绎古礼,揭示古蜀先民的精神世界,表现当时的时代特征。陈列借鉴成都羊子山祭台原形,制作了一座三级祭台,祭台四周摆放着根据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人物造型仿制而成的阵势浩大的拜祭人群,祭台正中放置的就是本组的中心展品——青铜神坛。这件神坛是根据原件放大六倍后的仿制品。神坛共分三层,第一层为圆座及两个怪兽;第二层是圆座及四面而向、双手持杖的立人;第三层,先是山形座,再上面是呈方斗形的神殿,神殿分四面,顶部四角饰有立鸟,方斗上额铸有人首鸟身像。整座神坛构思奇特、神异诡秘。它应是当时神庙中的重器。三千多年前的人们在这件神器面前该是何等的虔诚,怎样的膜拜!在那个相信万物有灵的年代,人们渴求丰产和丰收,希望神灵能赐福禳灾,他们通过巫师为中介,把祭品献给天地和诸神,祈求神灵的保佑。而统治集团也就是那些领袖兼巫师的人士,除了自己笃信神灵,也把“神”作为一种统治手段,藉神施法来统驭下民。祭祀成了第一等的国家大事。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政教合一的神权政体。而三星堆古蜀国,正是这种典型的神权色彩极重的早期政权之一。

第四组通天神树。

本组陈列将展品与博物馆的建筑相结合,在螺旋形结构的中央天井安置了三星堆文物中最为宏伟壮观和无比神奇的极品——神树。这神树是原件放大3.5倍后的精美仿制品。由底座、树及树上的龙组成,底座呈穹窿形。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一层的三枝是靠后一枝,左右两枝,呈对称布局。左右树枝上分别有二果枝,一果枝朝上,一果枝下垂。向上的果枝上各有一鸟,共九鸟。树干上嵌铸一条绳身马面龙,龙头有一对犄角,龙身有刀状羽翅,前爪匍匐于树座,身尾串连于树干,造型怪异,匪夷所思。全器结构合理,布局严谨,表现出炉火纯青的技艺和极高的艺术境界。

三星堆神树是中国“宇宙树”最具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伟大实物标本,是一棵代表古蜀先民宇宙观念的神树。它反映了古蜀人对太阳和太阳神的崇拜,神树枝头的九只立鸟,正是金乌——太阳的写照。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是人类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三星堆神树正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产物。同时,神树在古人的神话意识中,还具有通灵、通神、通天的功能,巫师藉此神树,连接天地,沟通人神。

第三单元千裁蜀魂——奇绝的文物精华。

在本单元陈列中,我们向各位朋友展示三星堆遗址所出全部文物中的精华之最。

单元标题“千载蜀魂。”我们藉“魂”字象征蜀人自古不泯的精神,又意指与世永在的三星堆文物。

第一组天降斯神——戴冠纵目面具。

完美的造型设计及制作,使它显得威凌四面,气盛八方,凛凛然有天神突降人间的感觉。在史书中,有蜀人始祖蚕丛“纵目”的记载,又有所谓天神烛龙“直目正乘”的记载等。很早以前,就有人解释“直目正乘”为“纵目”和“直目”。是否就是指的这种眼睛呢?一般人都认为这就是蚕丛及其蚕丛部族“纵目”、“其目纵”的形象化的实际写照。我们认为:它们与古蜀先民的太阳及太阳神崇拜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古蜀先民渴望认识人间世界、认识宇宙的精神需求。

第二组山陵之祭——玉石边璋。

这件边璋,通长54.5厘米,是三星堆全部玉石器中最具代表性的极品文物,珍贵之处在于它满身都是图案,其中有云气纹、太阳符号、山形物及人像等。这幅极为罕见、弥足珍贵的图案,总体内容表现什么呢?我们只能大体推测它与原始宗教的祭祀仪式有关。从每幅图案上各有四座山,山侧有主要用于祭山的璋,以及人像作拜祭状等情况来综合分析,大概正是“山陵之祭”吧。

第三组日照中天——太阳轮。

这种青铜太阳轮在出土时,与其它文物的命运一样,被砸碎并经过火烧过,根据残片可大致识别出六件。有关太阳的图案或纹饰,在我国早期岩画和各类文物中,多得不胜枚举。但青铜的太阳轮,目前只有三星堆遗址出土的这几件,所以极其珍贵。

第四组群巫之长器。

在三星堆的人物雕像群中,如果要找一个领袖人物的话,该是本组陈列的“群巫之长”——青铜立人像了。立人像分人像和底座两部分,通高达2.62米。其中底座高0.9米,人像高1.72米。人像头戴冠,身着三层衣服,脚戴足镯,赤足站立。人像的双手极为夸张,呈抱握状,似乎拿有什么东西。整座塑像构思奇特,精美无比,俨然如天神下凡,神威无穷。我们大致推测:大立人像代表的是国王兼大巫师一类人物。在下民眼中,它同时也是“神”。它是集神、巫、王三者身份于一体的、最具权威性的领袖人物。它是神权与王权最高权力的象征。

第五组登天之梯。

这一组展品是被称作“登天之梯”的大型铜神树。三星堆已出土了八棵神树,但均曾被砸烂并经火烧。大多残缺不全。这棵约四米高的是最大型的一棵,经修复后,也是最完整的一棵。有关神树,我们在前面已谈了许多,这里不再重复,请细细欣赏这珍品文物。

第六组凤鸟翔云。

这是第六组,展出青铜鸟及饰件等。

在三星堆全部青铜文物中,首屈一指的当然是雕像群。其次,作为集群展现的动物造型中,最令人瞩目的就是阵容强大的凤鸟一族了。

或许,有观众要问,三星堆何以有如此庞大的鸟群?简单的回答是:它反映了古蜀族的鸟崇拜。鸟崇拜也是古蜀族诸神崇拜中的主神崇拜,而鸟崇拜的实质是太阳及太阳神崇拜。

第七组龙蛇腾飞。

这件空前绝后的稀世之宝,我们在前面已较为详细的介绍过,这里不再多说。它的文物价值极高,内涵深不可测,我们只能大致推测,它是三星堆古蜀国某代王朝神庙中的国家祭祀重器,似乎有点“社稷坛”的意味。总体来讲,或者可以认为,这件神坛反映了古蜀先民的一种宇宙观,一种包罗万象的,对天地、自然、神祗、人世的认识体系。

第九组雄杰灵怪。

这一组陈列是三件精品文物的组合。这件顶尊跪坐人像,人像下面有一山形座,座腰上饰扉棱,座上有镂空花纹。人像上身赤裸,下身着裙,腰间系带,头顶一带盖的尊,双手上举护尊,通高15厘米。从造型上看,古代匠师的艺术夸张手法运用得极高明,使整个造像显得结构完整,比例匀称,美观耐看。

请看这件大象头冠人像,人像下部残断,仅存上半身。称它为“大象头冠”,是说这人像的冠饰很像大象的头部。这尊人像被刻画得仪态威严、盛气凌人,颇为生动传神,当是古蜀先民眼中的一位神像。

此组展示三星堆的众鸟之王——青铜大鸟头。说它是鸟,其实它更像鹰。请凝视这神鹰,它紧闭勾喙、圆睁大眼、精神抖擞、魄力万钧,充溢着无比雄浑壮伟的气势。

今天,当我们不经意地仰头注视西南航空公司在蓝天中飞行的银鹰时,我们突然发现,机身上的徽标,正是一只雄鹰。历史如此巧合,3020xx年似无时空界限,这种血脉的嗣承相连,精神的交汇遗传,正是蜀人不泯之“千载蜀魂”!

第十一组光焰万丈。

这是本陈列文物展的最后一组,我们为三星堆的金器专辟—室,特意展示令万众瞩目的金杖和戴金面罩的铜人头像。请看这金光熠熠、耀人眼目的“金面使者”,如同天神降临人间,何等尊严高贵,何等气度不凡!

请大家参观三星堆盖世无双、绝无仅有的极品文物——金杖。金杖出自一号坑,系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一根木杖而成。出土时,金皮内尚存炭化的木渣,可知内有木杖。金杖全长1.42米,直径2.3厘米,净重约500克。杖的一端,有长46厘米一段图案。图案分三组:靠近端头的一组为两个前后对称、头戴五齿高冠、耳垂三角形耳附的人头像,一副笑容可掬的样子。另有两组图案,皆是下方为两头相向的鸟,上方是两背相对的鱼,在鸟的颈部和鱼的头部叠压着一只似箭样的东西。目前对这幅图案的各种解释似乎都还不能尽如人意,金杖图案之谜是三星堆诸谜之中的又一大谜。而金杖的性质,一般都公认:金杖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标志,即王杖权杖,是王权的象征;应是集神权与王权于一体,政教合一体制下的“王者之器”。

第四单元三星永耀——三星堆的发掘与研究。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不懈地进行着探索工作。80年代中后期举世轰动的重大考古发现,使三星堆成为中国及世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丰厚深邃的文化内涵,使众多的学者为其倾心注力。“古城”、“古国”、“文化”、“文明”等课题早已引起学界的热烈讨论。围绕三星堆的研究已渐成一门显学,并吸引着更多的海内外学者。三星堆赋予学界的影响是广泛、深远和持久的,随着研究工作日益拓展深入,其学术价值将会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本单元是本陈列的学术展,设置了四个栏目,意图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目前有关三星堆的各方面情况,旨在为学术研究提供一些基本参考资料。

第一组名扬四海——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

公元1986年夏秋之际,三星堆大宗文物重器轰然呈世,向世界展示了中华古代文明的独特风貌。国内学术界给予了“全国首次发现”、“填补重要空白”、“前所未有”及“罕见的实物资料”等高度评价。海外更有世界考古“最引人注目”、“最惊人的发现”等盛赞之辞。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中国文物精华,三星堆部分文物曾几次在京展出并走向世界。三星堆文物初露丰采,即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艺术魅力,使海内外无数观众称奇道绝,叹赏不已。可以预见,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全面展示和遗址考古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三星堆在海内外的重大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展。

第二组心路历程——三星堆的发现及发掘经过。

本世纪20xx年代末,三星堆出土了一批精美的玉石器,引起世人对古蜀文化的关注。30年代和40年代,中外考古学人即开始在此地探幽发微并从事专题研究。以后50年代、60年代,四川考古学人踵武前贤,坚持不懈地在此辛勤耕耘。

从8年代初始,开展了10多年持续性的大规模考古工作,先后发掘10多处文物点,出土数千件玉石器和陶器,发现房址遗迹数十座,灰坑上百个。80年代中后期,两坑宝藏的出土及大型城墙的勘定,更属重大的考古发现。半个多世纪的遗址考古工作,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从“巴蜀文化独立发展说”,到“广汉文化”的提出;从“三星堆文化”的认同,到“三星堆古文化、古城、古国”的确证,正是几代考古学人在三星堆这块土地上前赴后继,抛汗洒血的心路历程。第三组辉映学林解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具有全方位认识古蜀社会及探索上古社会概貌的重要学术价值。三星堆“古国”的典型性,使其成为探索人类早期政治组织及社会形态演化的一个范例。“三星堆文化”这一考古学范畴的确立,历史文献与考古材料相结合,给重建古蜀历史及研究上古历史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星堆文明”的确认,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三星堆的学术研究,不仅具有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价值,还涉及政治、宗教、民族、神话、艺术等领域。三星堆从物质形态和精神文化双重角度,给人类文明发展史的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实物资料。

第四组千古之谜——三星堆及古蜀史之谜。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向学术界展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许多重大学术问题,如同千古之谜,尚待人们去上下求索、破译及获取其间宝贵的信息。迄今为止,尽管研究者甚众,著述颇丰,且多所建树,但应当说对三星堆的研究还任重道还。诸如:古蜀国的政权组织及社会形态将怎样定性?古蜀国何以兴亡?遗址居民的族属?文化的来源?两坑阶性质?两坑的年代?青铜雕像群及金杖等何以产生?古蜀国与周边政权之关系如何?三星堆遗址地下尚有多少宝贵埋藏;如此之类的问题,似皆有待学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栏目将各种不同的学术观点罗列于兹,旨在将学术问题社会化、公众化,以征得更多的有志者参与讨论。参观到此告一段落,欢迎各位留下宝贵意见!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蒲导。现在我们的大巴正在开往三星堆遗址的路上,你们可以稍作休息,等待下车。

下车啦!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面积有12平方千米,很吃惊吧?请大家紧跟着我,不要走丢,这么大的地方可是很难找到出路的哦!好了,现在我们到了一号开掘点。一号开掘点是在1920xx年开始挖掘的,是这四个开掘点中最早挖掘的。在这个一号里出土了23件青铜器,有青铜皿、青铜碗等。其他的几个点都各有特色:二号,挖出了一个青铜面具;三号,也挖掘出了一个0.9米的青铜立人;四号也开掘出了一个“千里眼”青铜人。

现在,继续走。我们又来到了最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青铜仓库。这里有最大的青铜立人像,高2.62米,宽1.02米。仔细一看,他的神态庄重,头是长方形的,嘴角旁有一道划痕,不知是怎么了。他的手围成一个圆,像是拿着东西。这里还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在展馆正中央,有一棵高达3.95米象征富裕的神树,十分美丽。

好了,参观完毕,我的解说也完了。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在半小时后到大门的模拟大立人像前集合。你们要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开心,有一个好心情!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0xx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

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

然而,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史载在蜀地先后称王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时期,鱼凫,即俗称的鱼老鸹,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两坑本为祭祀的产物,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筑的祭坛,三星堆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当商品流通媒介货币的海贝,象征财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话,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

三星堆文物魅力无限,内涵丰厚,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其后相继到法国、英国、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因而,我们毋需怀疑,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尽管三星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伴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不断的发掘研究,谜底终有揭开的一天,神秘梦幻的三星堆古蜀国亦终将再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将以其无穷的魅力,闪耀出迷人的光华。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缥缈的音乐。这里就是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20xx年至3020xx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xx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让人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

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怪诞诡异,为这类糅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二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xx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存。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三星堆遗址群的年代范围前后延续20xx年,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xx多年。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三

各位朋友:

大家好!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9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

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

然而,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史载在蜀地先后称王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时期,鱼凫,即俗称的鱼老鸹,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两坑本为祭祀的产物,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筑的祭坛,三星堆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当商品流通媒介货币的海贝,象征财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话,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

三星堆文物魅力无限,内涵丰厚,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其后相继到法国、英国、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因而,我们毋需怀疑,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尽管三星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伴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不断的发掘研究,谜底终有揭开的一天,神秘梦幻的三星堆古蜀国亦终将再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将以其无穷的魅力,闪耀出迷人的光华。

谢谢大家!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四

尼雅遗址位于民丰县卡巴阿斯卡村(大麻扎)以北的沙漠中,是一个以东经82度43分14秒、北纬37度58分35秒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东西向7公里宽,南北向25公里长,散布在尼雅河古河床沿线。近年的考古工作又将遗址区向北推移了几十公里。在1700年前的公元三世纪,发源于昆仑山脉吕士塔格冰川的尼雅河经此向北延伸,那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的绿洲。1700年以来,由于气候和地质的变迁,河床退缩,这里已经退化成为典型的流动沙丘地貌。百年之前,谈到在茫茫的死亡之海中曾存在着这样一片古文明,实属不可思议之事。但百年来的考古成果已经证明,这个“东方庞培城”的存在是铁的事实,留给人们的将仅仅是对于这个事实的来影去踪的考证。一般认为,沙漠周边居民群落的消亡总是伴随着河流的退缩、改道或其它自然条件的恶化。但对尼雅遗址的考古学,气象学、水文地质学的综合研究表明,尼雅文明的消亡极可能不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异,而是由于军事、社会或其他突变因素引发的结果。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五

各位游客,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六

四川广汉南兴镇北,古老的马牧河蜿蜒淌过,在三星堆村形成一月牙般弯道———月亮湾,河南岸是三个起伏相连的黄土堆与之相望,此即清《嘉庆汉州志》记载的“三星伴月堆”。这里就是古蜀先民生息繁衍之地———闻名中外的三星堆遗址。

三星堆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广阔,是四川境内目前所知一处范围最广、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纯属偶然,但对三星堆遗址的发掘研究却数十年持续不断。

1920xx年的一个春天,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掏水沟时发现一坑精美的玉石器,因其浓厚的古蜀地域特色引起世人广泛关注。1933年,前华西大学美籍教授葛维汉及其助手林名均首次对三星堆进行发掘,其发掘成果得到当时旅居日本的郭沫若先生的高度评价。由此拉开了对三星堆半个世纪的发掘研究历程。

以后40、50、60年代,四川考古界持续不断地在三星堆这片土地上辛勤耕耘、探赜索隐。

1980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联合对三星堆遗址进行大规模考古发掘,揭露出大片房屋遗址并进行了航拍。但真正使三星堆名扬四海的则是1986年7~9月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两坑上千件国宝重器的轰然显世,震惊了世界。英国《独立报》撰文说三星堆的发现“比有名的中国兵马俑更要非同凡响。”后不久,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亲临三星堆遗址考察并将其定性为“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前-长张爱萍将军在参观了三星堆两坑出土文物后,更是满怀热情地挥笔题下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的颂词。

1989年,四川考古部门对三星堆进行解剖,证明系由人工夯筑而成;1990年,发掘东城墙局部并获确认,同时发现3000多年前的土坯砖;1992年,试掘西城墙并获确认;1994年,发现并发掘南城墙。至此,确证三星堆古城的存在,其东、西、南被三面城墙包围,北以鸭子河为天然屏障,其面积超过3平方公里,这样大的古城在中国同时期文化中也是罕见的。

在三星堆的两个祭祀坑发掘中,还出土了共计80多枚象牙,它的来源和作用在学术界有多种观点,有的认为是通过贸易而来,有的认为在远古川内的生态环境适合大象的生存,其证物主要是在当地发现大量的半化石状乌木,单体巨大。但无论其来源怎样,都可以认为它是统治者财富的象征。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有造型各异青铜人头像,出土时面部均有彩绘,而且在耳垂上穿孔,用以挂戴耳环耳饰,看来我们的先人很爱美的。除了这些青铜造像外,还有许多用祭祀的尊、等,有形态各异的各种动植物造型,其中被誉为写实主义杰作的青铜鸡、有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出土的青铜太阳形器等一大批精品文物。它们皆与中原文化有显著区别,这表明三星堆文化不仅是古蜀文化的典型代表,亦是长江上游的一个古代文明中心,从而再次雄辩地证明了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

不仅如此,三星堆文物还填补了中国考古学、美学,历史学等诸领域的重要空白。使得世界对中国古代文明需重新评价,三星堆文物中,高达3.95米、集“扶桑”“建木”“若木”等多种神树功能于一身的青铜神树,其共分三层,有九枝,每个枝头上立有一鸟,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鸟,而是一种代表太阳的神鸟。被誉为铜像之王的青铜立人像、有面具之王美誉、作为“纵目”的蜀人先祖蚕丛偶像的青铜纵目面具,长达1.42米、作为权杖法杖的金杖,其器身上刻有精美和神秘的纹饰,两只相向的鸟,两背相对的鱼,并在鱼的头部和鸟的颈部压一只箭状物,同时有充满神秘笑容的人头像。器身满饰图案的玉边璋以及数十件与真人头部大小相似的青铜人头像,俱是前所未见的,作为集群展现的稀世之珍,而在青铜器冶铸方面,范铸法和分铸法的使用,以铅锡铜为主的三元合金的冶炼,表明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即已有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有力地驳斥了传统史学关于中原周边文化滞后的谬误。

的确,古史关于古蜀历史的记载如凤毛麟角,杨雄《蜀王本纪》也只是搜罗了一些关于古蜀历史的传说,难以勾勒出古蜀历史的大体轮廓。对今天研究三星堆文化及巴蜀文化具有重要参照价值的《山海经》鲁迅先生都视之为“盖古之巫书也”,因而,前人治古蜀历,大都只能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就连年代较为久远的唐代大诗人李白,也只能发出“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喟叹。

然而,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三星堆而成为信史,史载在蜀地先后称王的有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三星堆最为繁盛的时期大抵属鱼凫王时期,鱼凫,即俗称的鱼老鸹,三星堆遗址出土有大量的鸟及鸟形器,其喙部多有如鱼鹰者,很可能就是鱼凫的象征或其族徽。另外,三星堆除了没有发现可识读的文字,已建立了城市、产生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器,并有了大型的宗教祭祀场所,这些都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因素,已有研究成果表明,两坑本为祭祀的产物,三星堆的三个土堆亦很可能是人工夯筑的祭坛,三星堆盛行诸神崇拜并以太阳神崇拜为主神崇拜,如此大量的充当商品流通媒介货币的海贝,象征财富的象牙等等,都表明了在商周时期,三星堆古蜀国已具有较为强大的综合实力和相对稳定独立的政治地位。一句话,古蜀国的源头及其中心,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证。

三星堆文物魅力无限,内涵丰厚,极具吸引力和震撼力,1993年5月,三星堆部分文物首次到瑞士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展出,其后相继到法国、英国、丹麦、日本、美国等国展出,所到之处,人头攒动,观者如潮。因而,我们毋需怀疑,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属世界文化遗产范畴。

尽管三星堆尚有许多未解之谜,但伴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影响与日俱增,对三星堆文化的研究渐成一门显学,我们相信随着对三星堆不断的发掘研究,谜底终有揭开的一天,神秘梦幻的三星堆古蜀国亦终将再现于世人面前,三星堆文物也必将以其无穷的魅力,闪耀出迷人的光华。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七

各位游客,大家好!你们已经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广汉市的三星堆古文化遗址。现在我即将带领大家参观三星堆博物馆。“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为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一共有8个陈列单元,向大家展示了蔚为壮观的文物。

其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6米的青铜神树,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珍品。现在出现在你们面前的,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物――金杖。

三星堆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约1200公顷)。三星堆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金杖并不是一根纯金的手杖,而是由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的。它全长1.42米,净重500克,上端有46厘米长的纹饰图案,内容为鱼、鸟、人物等。这些到底代表什么意思,科学家正在研究。各位游客如果有什么发现,也可以在我们的游客留言簿上写下心得哟!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八

各位游客:

你们好!现在你们脚下的这块黄土地,便是3000多年前:古蜀国的都城所在地。而现在,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

在这个遗址中,近几十年来出土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文物,特别是1986年7月至9月,两个大型祭祀坑的相继发现,上千件地坑宝藏的出土,如平地春雷,石破天惊,震惊了全国,轰动了世界。

之后,我们在遗址的一角,建起了这座大型的现代历史博物馆,就是为了让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能够得到充分展示。让来自五洲四海、四面八方的朋友领略这批人类文化遗产的璀璨光彩。

现在,请大家随我步入这座融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于一体的艺术殿堂,去回顾一次古蜀历史,去作一次美的巡礼。

三星堆文物,是具有世界影响的文物。在中国浩如烟海蔚为壮观的文物群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且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之一,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应属于顶尖级别的范畴。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及三星堆文物的出土,确凿无疑地证明了三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使自古以来真伪莫辨的古蜀史传说,因此而成为信史。古蜀史的源头及古蜀国的。中心,亦因三星堆而得到确认。

三干多年以前的古蜀文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落后于中原地区,也有了确切的实证。本陈列的主旨便是发掘文物内涵,再现历史真实。序展则是陈列的前奏和序言。这里我们使主体展品“人面鸟身”青铜立雕造像和置于其后的三星堆遗址的巨幅航拍照片有机组合,来反映“土地与人民”、“人民与文化”的深刻命题。而以这个人首鸟身像作为典型器物徽标,置于开端,藉以表现万物有灵,人神互通,天人合一的古蜀时代特征。

博物馆陈列要表现的主题之一就是——人与神。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九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罍、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缥缈的音乐。这里就是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20xx年至3020xx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20xx年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让人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

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怪诞诡异,为这类糅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

各位朋友:

大家好!

中国西南地区的青铜时代遗址。位于四川广汉南兴镇。1980年起发掘。在遗址中发现城址1座,据认为,其建造年代至迟为商代早期。已知东城墙长1100米,南墙180米,西墙600米,为人工夯筑而成。清理出房屋基址、灰坑、墓葬、祭祀坑等。房基有圆形、方形、长方形3种,多为地面木构建筑。自1931年以后在这里曾多次发现祭祀坑,坑内大多埋放玉石器和青铜器。1986年发现的两座大型祭祀坑,出土有大量青铜器、玉石器、象牙、贝、陶器和金器等。金器中的金杖和金面罩制作精美。青铜器除、尊、盘、戈外,还有大小人头像、立人像、爬龙柱形器和铜鸟、铜鹿等。其中,青铜人头像形象夸张,极富地方特色;立人像连座高2.62米,大眼直鼻,方颐大耳,戴冠,穿左衽长袍,佩脚镯,是难得的研究蜀人体质与服饰的资料。祭祀坑的年代约当商末周初,被认为是蜀人祭祀天地山川诸自然神祗的遗迹。

在四川广汉市郊,有一幢类似太空飞行物的奇特建筑物,斜形椭圆底部,锥形主体,远远地就听到阵阵缥缈的音乐。这里就是为“世界上第八大奇迹”———三星堆遗址而建的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是一处距今5000年至3000年左右的古蜀文化遗址,面积达12平方公里,是中国20世纪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自20世纪代起至今,中外考古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发掘和专题研究,发现了城墙遗址和大量精美文物。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有力地证明了三四千年前古蜀国的存在和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1988年1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星堆遗址内存在三种面貌不同但又连续发展的三期考古学文化,即以成都平原龙山时代至夏代遗址群为代表的一期文化,又称“宝墩文化”;以商代三星堆规模宏大的古城和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为代表的二期文化;以商末至西周早期三星堆废弃古城时期为代表的三期文化,即成都“十二桥文化”。

在三星堆二期文化中,青铜文明的自身文化特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其影响范围也超出了传统的古蜀国分布的成都平原,扩散到陕南地区和江汉平原等地。同时,青铜文明也受到了中原夏商文明及长江中游地区、陕南地区文明的强烈影响,表现出古蜀文明强烈的内聚和外衍的两面性。

三星堆遗址及其出土文物有许许多多的神秘之处,世界各国的考古专家争论了半个多世纪,仍有许多千古之谜至今难以破译,不少外国媒体称三星堆遗址是来自“外星人”的文化。

三星堆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将辉煌的古蜀文明真实而又让人匪夷所思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其中最神奇最令人惊叹的,便是众多青铜造像了。这些青铜像铸造精美、形态各异,既有夸张的造型,又有优美细腻的写真,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的神秘群体。

在众多的青铜人面像里有三件著名的“千里眼、顺风耳”造型,它们不仅体型庞大,而且眼球明显突出眼眶,双耳更是极尽夸张,长似兽耳,大嘴亦阔至耳根,使人体会到一种难以形容的惊讶和奇异。而它们唇吻三重嘴角上翘的微笑状,又给人以神秘和亲切之感。其中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宽138厘米,圆柱形眼珠突出眼眶达16.5厘米。另一件鼻梁上方镶嵌有高达66厘米的装饰物,既像通天的卷云纹,又像长有羽饰翘尾卷角势欲腾飞的夔龙状,显得无比怪诞诡异,为这类糅合了人兽特点的硕大纵目青铜人面像增添了煊赫的气势和无法破解的含义。

谢谢大家!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一

三星堆遗址位于中国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是一座由众多古文化遗存分布点所组成的一个庞大的遗址群,1988年1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遗址群年代上起新石器时代晚期,下至商末周初,上下延续近20__年。

三星堆遗址群规模巨大,范围广阔,古文化遗存大多分布在鸭子河南岸的马牧河南北两岸的高台地上,遗址群平面呈南宽北窄的不规则梯形,沿河一带东西长5~6千米,南北宽2~3千米,总面积约1200公顷,是四川古代最大最重要的一处古文化遗存,是四川境内目前探明的范围最广、发生时间较早、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古蜀文化遗址。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三星堆遗址群的年代范围距今约5000年至3700年间,前后延续20__年,前后共出土文物4000余件,所出的了大量陶器、石器、玉器、铜器、金器,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征,自成一个文化体系,已被中国考古学者命名为“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遗址是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4世纪世界青铜文明的重要代表,对研究早期国家的进程及宗教意识的发展有重要价值,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中国西南地区一处具有区域中心地位的最大的都城遗址。它的发现,为已消逝的古蜀国提供了独特的物证,把四川地区的文明史向前推进了20__多年。已确定的古文化遗存分布点达30多个,其中以南部的“三星堆”,中部的“月亮湾”、“真武宫”,北部的“西泉坎”,东部的“狮子堰”,西部的“横梁子”,以及向西延续的“仁胜村”、“大堰村”等遗址最为重要。

1988年1月,三星堆遗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考古学家将该遗址群的文化遗存分为四期,其中一期为早期堆积,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二至四期则属于青铜文化。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蒲导。现在我们的大巴正在开往三星堆遗址的路上,你们可以稍作休息,等待下车。

下车啦!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鸭子河南岸,面积有12平方千米,很吃惊吧?请大家紧跟着我,不要走丢,这么大的地方可是很难找到出路的哦!好了,现在我们到了一号开掘点。一号开掘点是在1920xx年开始挖掘的,是这四个开掘点中最早挖掘的。在这个一号里出土了23件青铜器,有青铜皿、青铜碗等。其他的几个点都各有特色:二号,挖出了一个青铜面具;三号,也挖掘出了一个0.9米的青铜立人;四号也开掘出了一个“千里眼”青铜人。

现在,继续走。我们又来到了最著名的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可以说是一个青铜仓库。这里有最大的青铜立人像,高2.62米,宽1.02米。仔细一看,他的神态庄重,头是长方形的,嘴角旁有一道划痕,不知是怎么了。他的手围成一个圆,像是拿着东西。这里还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在展馆正中央,有一棵高达3.95米象征富裕的神树,十分美丽。

好了,参观完毕,我的解说也完了。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在半小时后到大门的模拟大立人像前集合。你们要注意安全,祝大家玩得开心,有一个好心情!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三

朋友们你们好!

今天我为各位介绍的是沈阳市的著名景点之一:新乐遗址。

新乐遗址分南北两个区,它以中间的马路为界。路南为展览区,路北是新乐遗址和仿古原始人的建筑。新乐遗址发现于1973年6月,1982年被沈阳市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在遗址的南面成立新乐遗址文物管理所,建展厅。从而为沈阳市的旅游业又增添了一个新景点。并成为对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历史敦育的基地和对外窗口。新乐遗址的发现,对沈阳乃至全国的文化、科学、艺术、历史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七十年代初,考古工作者发现沿沈阳市北郊西起塔湾,东至东陵天拄山的黄土岗上有新石器时代原始人的遗物。1973年6月又发现了五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堆积。在新乐电工厂家属宿舍院发现了厚到一二米的文化堆积,证明了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曾在此居住过。在挖掘中发现了大量文物。这些文物经过整理研究,具有独特风格,构成了一个独立的文化体系,被命名为“新乐文化”。因此,把这次重大发现地称做新乐遗址,并在此修建了展览馆,称这些原始人为“沈阳新乐人”。

新乐遗址占地总面积17.8万平方米,重点保护地2.5万平方米。展览馆的屋顶,它呈三角形状,回头看北区几十幢茅草顶和土房子。它们的屋顶也都是尖顶呈三角形状,是模仿原始人的房屋而建造的。我们来看院中的这座雕像,这上面共有六个成年人和一个男孩子。看这个男子,他左手按在磨石上,身子蹲着,右手拿着刚磨好的石器在瞧着。左边一个女子长发披肩,脖子上挂着项链,上穿一件用树叶和兽皮制成的短裙。右肩上扛着一个小男孩,男孩双手高兴地举着,在孩子的右手里,我们看他拿的分明是一个果子,是什么果子,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她的左侧还有一个女子和她穿着差不多,在翩翩起舞。看得出非常高兴。是什么原因使她这祥手足舞蹈呢,大家可以尽情地去猜想。我们看磨制石器男人右侧的女子,她身边放着一个淘米用的陶罐,她半跪在地上右手捧着一个尖尖的陶碗,目光在看碗里的食物。在这个女子的右侧是一个男子在用力拉弓,仿佛在弹射着天上的猎物。身边放着一只刚刚被捉到的小鹿和一只被射杀的大鹿,这可能是母子俩。在这个男人身后有个女人,她在石头上磨黍。黍是一种粮食,一会儿我们进展厅可以看见。现在她身边放着的就是黍,黍磨好后就放在这个斜口的容器里,最后来看看这座雕像上这个高大的东西。它像古时人们头上用的簪。它是木雕制品。上面雕刻的据说是一只大鸟,可能是只大鹏鸟。它意味着什么?请大家想想看:整座雕像,就是“沈阳新乐人”的一幅生活缩影,请大家进展览厅。

(观看墙上的这帽璧画)这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沈阳新乐人的一幅生活画卷。请看中间部分,下面是一个三角形和一只大鹏鸟。这是沈阳新乐人房屋的屋顶和崇拜的图腾,一会儿我们会看到制成的木雕艺术品。中间部分是小孩和女人,周围是一群跳动的人们。它说明沈阳新乐人生活的这个时代是母系氏族社会。看左边一男人在拉弓射箭,一男人手捧着一团火,一男子在石头上磨制着石器,还有两个女人,一个梳妆打扮,一个肩上扛着陶罐在行走,这标志着新的时代已经开始了。请看左边是清一色的女子,一个小孩拿着自己采到的果子给正在用石棒在石磨上磨米的母亲看,她的身旁一个女子用泥做着陶罐,另一边,一女子左手高举一个我们刚才门前看的那个木雕艺术品一一图腾。在她的身边有一个女子扛着一捆黍。那绿的是草地和森林。请看最后这一条浅蓝的地方,这是一条大河,它就是沈阳浑河的古河道。古代,人们以河为界南为阴,北为阳。沈州在浑河北岸,故称为沈阳。这也是沈阳这个名字的来历。河的上方是碧蓝的夭空,鸟儿在飞翔,森林树木茂盛,空气温润新鲜。河面上碧波荡漾,人们过着幸福芙满的生活。

展厅共分两部分,第一展厅展出的是新石器时代沈阳人的下层文化。第二展厅展出的新石器时期沈阳人的中下层文化。先看一展厅,这里展出的是距今6800年至7200年的下层文化,它们与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半坡文化一样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骨针、细石器、网坠、玉器、在原始社会玉器除了用来做工具以外,还用来做装饰品,在门前的雕像上那个女人脖子上的项链,手腕上的手链,其中就有玉珠。而细石器的出现又标志着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的到来。那些是陶器。呈红褐色全都是手工制品。最大的有四五十厘米高,全身有压纹,划纹、“之”字纹。它与河北武安、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文化有着承接关系。进一步说明了新乐氏族社会已进入到繁荣时期。因而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期,沈阳新乐文化并不落后于中原文化。相反有些地方还要比中原早许多年,如这里出土的石制斜口器,是移植火种和去谷皮壳用的,各位看它还像什么?一会我们还会在北区见到它。这些都是三足器。因为它有三条腿实心的叫鼎,三条腿空心的叫,底部有许多小孔,可以透蒸汽,在它的上面可以放食物蒸,好象现在的蒸锅,它叫做甑。上加甑的这个就叫。它是专门用来蒸食用的,可见我们的祖先早就有了蒸食的习惯了。请看,这是炭化谷物、石墨,据考古专家发现,就在这块石墨上面有原始人的唇印,据分析,这些石墨可能是用来做化妆涂料用的,也可能是画笔,这些是煤精制品。有煤精球、小碗、耳挡、煤精泡。煤精又叫烛煤是煤的一种。它主要产在辽宁的抚顺。它乌黑发亮,晶莹可爱,而且硬度高于煤,细腻又无杂质,用它做雕刻术品还是在近代,我们今天能够看以7200年前的煤精雕刻艺术品,说明我们的祖先善于发明创造,就地取材,显示了辽宁和沈阳地方的独特之处。并将我国的煤雕历史提前了七干多年。这个发现,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同时,也说明新乐原始人对美已有很高的追求。它是一件木雕,那是放大后复印的图案。它的形状似大鸟,方才我们在展厅前群雕上看到了它。在进门的走廊里又看到了它,它与庄子《逍遥游》中神话提到的大鸟相符。它头大尾长,形体浑厚,威严。大嘴象征气吞山河之势,背长使人有“鹏之背不知几干里”之感。是原始新乐人的图腾一一一只大鹏鸟。雕刻的手法流畅,细腻,连鸟身上的羽毛都可以看得清楚。在7200年前有这祥精湛的雕刻艺术,这个惊人的发现在中国和世异考古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请进第二展厅。二展厅展出的是新乐石器时期的中晚期文化。壁画上男耕女织,打鱼狩猎。原始新乐人的生活已由单一的打渔狩猎生活向多元化发展。生活开始变得富裕。氏族社会进入了一个繁荣的时期。这是黍、黍皮、黍壳,为了让人们知道黍是什么东西,工作人员特意从外地购进一些来,供前来参观的人们观赏。这是偏远堡的陶罐、石器、石刀、石斧、石锤、石杵,它们体现了北方原始农业的特点与中原晚期文化类似。它又比中原的仰韶文化早了1000多年。如我们前面提到的石刀。它叫瓮棺,原始人除了用它盛放物品外还用它来做葬具。人死以后就用它装尸体。人这么高大,一瓮棺是装不下的,于是人们就用两个瓮棺,一个装上身,一个装下身。我们可想而之,在新石器时代亲手烧制这么大的容器,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后我们来看一下纺织器具。这是纺轮。它的上面还有小孔是用来穿麻,纺织器全部是用石头磨制而成的,那是麻线。纺织技术在7200年前就已经诞生了,新乐人有了自己的纺织产品,可见新乐的源远流长。文物部分到此我们参观完了,纵观整个展厅里的文物,我们了解到,沈阳和全国一祥,则在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代,人们就发明了精湛的木雕雕刻艺术,煤精雕刻艺术,创造了磨制石器采用的切割法。沈阳新乐人勤劳勇敢,有着高度的智慧。

下面我们去北区参观。这是一块象征新乐文化的石碑,请看中间部分,它叫斜口器是沈阳新乐人用它移植火种和去黍皮壳的。今天,人们为什么又将它做为一种象征而立在这里呢?答案是不是和母系氏族社会的某些特点有关呢?请看这两边的这两个石球,它们是仿造我们刚才看到的煤精球制成的。它告诉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新乐文化和中原文化一佯是我国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我们现在去看出土文物最多的二号房址。二号房址和这里仿造的四十多座原始人建筑一祥,都是半地穴式,下面深约有40厘米,房址全都面朝东南,地面是不规则的圆角长方形。房子中间由圆木做支柱,支撑整个房顶。屋顶呈三角形,茅草覆盖,屋与屋相隔不过三五米,却都在不到五千平方米的见方内,它是我国木结构最旱的建筑之一,为什么房子会挨得这样近又这祥集中呢?从屋址内堆积的情况看,专家认为沈阳新乐人已在此定居了许多年。房子在使用一定程度后已经破烂不能使用,便把它遗弃了,改做了“垃圾箱”。请各位随我一同进入里面去看一下。二号房址占地面积约有95.64平方米,由50根立柱支撑。屋子这么大是氏族开会、议事的扬所,在这里一共出土的540件文物,有陶器、煤精制品(包括玉器,用玛瑙制成的细石器)、石器、骨器、碳化谷物(黍)、石墨、赤铁矿石等,全部是7200年前的原始人的遗物,中间大坑呈椭圆形是原始人用的大火膛。前面那个小坑是小火瞠。西北角还有个洞穴与地面垂直,长约50厘米,深约15厘米,宽约40厘米,里面装有陶器,在西南角还有一片烧土,这就是原始人倾倒的垃圾。到此各位不禁要问:这洋多的丈物又如何保存的呢?屋子里面的人又都跑到哪里去了呢?答案却是一场大火。据考古专家考证,是一场大火毁灭了他们的家。房倒屋塌,森林毁灭,所有的人都逃了出去。于是便将这些物品埋葬了7200多年。沈阳新乐人也不得不背井离乡,另寻出路去了。1973年6月,在大规模的挖掘中这些文物才得以重见天日,供来这里的游人观赏探讨。它再一次向人们展示了中国历史深远博大,它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们沈阳人的骄傲。在这里还要提一下是我们脚下的黄土岗,它与我们的城市地面垂直高度9.6米,相对高度为五到十米。就在这条长约几公里的黄土岗上,矗立着沈阳乃至全园、世异闻名的景点:北陵和东陵公园,还有著名的无垢净光舍利塔。为什么这么多的景点会在这条土岗上呢?传说这里是“龙兴之地”。意思说真龙天子是从这里兴隆起来的。大清王朝的皇都在沈阳,努尔晗赤的坟在这条土岗上。他的儿子皇太极在北陵狩猎时也看好了这条土岗,并将自尽的墓址选在了这里。由此看来大清朝几百年的历史是不是和这条被称为“兴龙之地”黄土岗有关系呢,目前还无从考证。下面,大家可以随意观赏浏览,半小时后在门口集合。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四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你们来到河姆渡遗址。我是导游阮琳云,我愿陪同大家度过这一段美好的时光。

大家对河姆渡遗址也许还不怎么了解,那我就先概括地向大家介绍一下。河姆渡遗址总面积为4万平方米,它是在1973年被发现的。经两期挖掘,共出土文物6700余件,距今约有7000年的历史。这些惊人的数字,相信大家都很好奇,肯定都想去亲眼目睹了。那好,接下来咱们就去“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一饱眼福。

现在,在我们眼前的这座造型别致的建筑物就是“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大家瞧,这个馆名还是江泽民总书记题写的呢!

好,下面就随着我进博物馆参观。整个博物馆有三个展厅,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是第一个展厅。这个展厅总的介绍了河姆渡先民当时的一些活动情况,具体的大家可读读墙上的文字说明。大家快点看,这里有许多动物的骨骸,特别是鲨、鲸等海生鱼类骨骸的发现,证明河姆渡先民已经把活动范围扩大到江河及近海地区。真是够厉害吧!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二展厅,这个展厅的主题是“稻作经济”。你们瞧,这里的稻谷可都是7000年前的先民种植出来的,别看它现在灰灰的很不起眼,可在当时出土的时候,却都是金灿灿的。大家看这边,这里陈列着的则是当时的农作工具,有磨石块、骨箭头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农具就数这种骨耜了,这是当时最主要的农作工具,一共出土了170余件。

游客们,第二展厅我们已经参观得差不多了,接下来我们就向第三展厅进军。大家注意,第三展厅的主题则是“定居生活”,那里展出的主要是一些古人的生活用具,先请大家自由参观。

看过以后,是不是是觉得这些用具很熟悉呀,有些物品自己家里不也有吗?对,早在7000年前,古人就开始用这些锅、碗了。大家可看这里,这是一枚骨针,样子跟我们现在在用的针差不多,只稍大了一些。大家可别小瞧了它,从这一枚针中,我们就可以知道河姆渡先民在当时已经开始纺纱织布。

鲁迅祖居导游词·宁波市导游词·杭州市导游词·大慈岩导游词·岳庙导游词。

好,各位朋友,河姆渡渡遗址博物馆参观到此就结束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浙江省余姚市小曹娥镇中心小学601班阮琳云。

(指导老师:许奇峰)。

注:此文发表于全国发行的杂志《优秀作文名师点评》(2006.1—2)期上。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五

半坡遗址位于西安市以东,是一个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于仰韶文化。这类遗存仅在黄河流域的关中地区就发觉了400多处,因此,黄河流域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发源地之美称。

半坡遗址是1953年春在灞桥火力发电厂施工中偶然发觉的。现存面积约5万平方米,分居住区、制陶区和墓葬区3个部分。发掘面积为1万平方米,共发觉房屋遗址46座,圈栏2座,贮存物品的地窖200多个,成人墓葬174座,小孩瓮棺葬73座,烧陶窑址6座,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向我们生动地呈现了6000多年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富强时期的半坡先民们的生产与生活情景。

1958年,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建立了我国第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半坡博物馆。半坡博物馆现有2个陈设室和1个遗址大厅。第一展室主要展出在半坡遗址发觉的生产工具,有石器、渔具、纺轮、骨针、鱼钩、鱼叉等,我们可以由此了解半坡人生产活动的各种场面。其次展室展出的文物反映出半坡人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和各种创造制造。

人面鱼纹是半坡彩陶画的典型作品,这一生动的形象反映了半坡人丰富的艺术想象力。人面鱼纹线条明快,人头像的'头顶有三角形的发髻,两嘴角边各衔一条小鱼。此图反映了半坡人和鱼之间的亲密关系和特别的感情,可能是半坡氏族崇奉的图腾。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它是奇妙运用重心原理的一种汲水器。详细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由于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简单漫出。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六

在西安的其次天早晨,我们就去了半坡母系氏族遗址馆观看。在第一个场馆里,我见到了原始人的生活用具,也听导游说到了原始人的风俗习惯。有原始人放食物的窑洞;有原始人装水的尖底瓶(尖底瓶它的瓶口小,底瓶尖这样水不会洒);还有原始人的骨灰(原始人认为,人走后上西天,所以就把头面对西)。

不仅有这些,还有一些原始人还吃的生物,有鹿、竹鼠、鸟儿……还有一些原始人的饰品。

走出半坡遗址馆,我思绪万千:6000年前的人们就这么聪慧,可见,我们人类是多么的聪慧啊!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七

暑假里,我参观了6000年前的直立人———半坡人的遗址,因其发觉于半坡村而得名半坡遗址。

我们先来到第一站———半坡人展馆。展馆里摆放着半坡人制造的生活用品和各种陶罐。半坡人奇怪地观看着整个世界,并把他们所看到的雕刻在了陶罐上。有的像鱼,有的像鹿,还有的像树叶。

我最喜爱的陶罐是尖底瓶,它是用来装水的。先把麻绳绑在柄上,“扑通”一声把瓶子投入水中,大约装了三分之一的水之后,瓶子会自动立起来。这时候把它拉向岸边就装好水了。6000年前的半坡人就能想出这样的好办法,而我这个现代人,却想不出这种方法,古人真是金点子多多啊!

看完了陶罐,我们转身到了遗址大厅。一进大门,我就见到一个高度到我小腿的陶罐,我左看看右瞧瞧,正面再端详端详,怎么也没想出来它是干什么的'?原来,它是用来盛装死去的孩子,这一举动表达了半坡人对孩子的疼惜。

假如让你造一间小房子,怎样才能既省材料又结实耐用呢?半坡人是这样做的:先从地面对下挖一个圆形或方形土坑,用坑壁做墙壁,然后在地面上搭一些一米多高的木棍,上面捆在一起,再披上草皮,就大功告成啦!

半坡人用他们勤劳的双手制造了陶罐,用他们的才智制造了房屋。我鄙视半坡人的才华和才智。我带不走陶罐,也带不走房屋,就让我把半坡人的才智藏在心里带走吧!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八

大家好,欢迎到草庵摩尼教遗址参观。

距泉州市区南门外19公里的晋江余店苏内村,有一座万山峰,又名万石山、华表山,为我国仅存完整的摩尼教遗址。因古用草构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纪波斯人摩尼所创始,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伦安息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为信仰基础,吸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伦的宗教思想,创立了摩尼教。其教于唐代传入泉州,称为明教,崇拜光明,提倡清净,反对黑暗和压迫。现代遗址为元代建筑物,据考古发现,宋代摩尼教已在这里活动。明代禁绝,此处乡民仍以佛教崇拜,保存完整。摩尼教寺紧依华表山麓,内有僧尼住持,原来庵前还有一座佛教寺,已废,近年又重建,焕然一新。花木、果树相映,风景十分优美清净,为一番别致景色。草庵寺依山崖傍筑,建筑形式为石构单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阔三开间,间宽1·67米,进深二间3.04米,屋檐下用横梁单排华拱承托屋盖,简单古朴。其中最为珍贵的是庵内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圆圈浅龛,直径1.68米,坐像身长1.52米,宽0.83米,头部比较特别。呈现辉绿岩(青斗石)颜色,长方形面孔0.32x0.25米,背有毫光射纹饰,呈现花岗岩石质,散发披肩,端坐莲坛,面相圆润,眉弯稍为隆起,嘴唇薄,嘴角线深显,形成下额圆突,显得安祥自如;身穿宽袖僧衣,胸襟打结带,无扣,结带用圆饰套束蝴蝶形,而向两侧下垂于脚部,双手相叠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神态庄严慈善,衣褶简朴流畅,用对称的纹饰表现时代风格。这是目前世界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佛龛的左上角阴刻一段文字“谢店市信士陈真泽立寺,喜舍本师圣像,祈荐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记”。五行楷书,34字,字径2.5x2.5厘米。在右上角还有阴刻比较粗糙的文字“兴化路罗山境姚兴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荐先君正卿姚汝坚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继母黄十三娘,先兄姚月涧,四学世生界者。”这些文字价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唯一摩尼光佛造像和庵寺建筑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证,非常可贵,同时也是研究泉州明教的一手历史材料。

在这草庵遗址前端的20米处,曾经出土一块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残瓷片。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径18.5厘米,高6.5厘米,碗内底部在烧制时便刻有“明教会”三字,字径6.5厘米左右,其他残瓷片同样分别刻有“明”、“教”、“会”三个字样,这是当时泉州明教会活动情况的重要发现。宋未元初时烧制这种黑釉碗,在晋江磁灶为数较多,泉州市区近郊也有同类型的发现,说明罗山草庵摩尼教遗址的文字记载与黑釉“明教会”的瓷碗相印证。泉州的摩尼教活动于元代是比较公开性的。说明泉州的明教是以佛为崇拜而盛行的。据传有泉州十八位读书士子住于草庵勤奋读书,常于此显现佛的形象,说是文殊菩萨的显影,因此在摩尼光佛坐像两侧有弘一法师手书木刻对联“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显影”,“史乘记载于此有名贤读书”。

明朝太祖朱元璋依靠明教夺取政权,并采用明教的“明”定国号,但是又担心明教威胁他的统治,即所谓“又嫌其教门上逼国号,寅其徒,毁其宫”。所以明初明教极盛一时又转入秘密活动,融合于道、佛教的民间崇拜。但仍于明正统年刻摩尼教的教义信条(称“四位-体”)于摩崖上:(第一·范·文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劝念。

清净光明,大力智慧。

无上至真,摩尼光佛。

正统乙丑九月十三日,住山弟子明书立。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泉州还有两位著名诗人游览草庵题诗于此:黄克晦(公元1524一1590,号吾野,惠安崇武人,能诗善书画,著有《吾野诗集》等)。

《万石峰草庵得家字》。

结伴遥寻太乙家,峨峨万石映孤霞。

坐中峰势天西侧,衣上梦阴日半斜。

风榭无人飘翠瓦,云岩有水浸苔花。

何年更驻苏杭鹤,静闭闲房共转砂。

诗人黄凤翔(1538-1614,号仪庭,止庵。泉州市区人,名士名宦)。

《秋访草庵》。

琳宫秋日共跌登,木落山空爽气澄。

细草久湮仙峡路,斜晖暂作佛坛灯。

竹边泉脉邻丹灶,沿里云根蔓绿藤。

飘瓦颓垣君莫问,萧然一榻便崚嶒。

以上两位诗人都把草庵当作道教宫庵看待。其诗中还出现“太乙仙人“和“丹灶”的词句。

好了,今天我们参观摩尼教遗址到此就结束了,欢迎大家再次光临。谢谢!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十九

今天的第一站我们先参观位于西安东部浐河沿岸的半坡,这里有一座大型的考古发掘遗址——半坡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

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进入大门,我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荷花池。荷花池里有一座雕像,是一个妇女拿着一只瓶子正在舀水。她手里拿着的瓶子可不是现在咱们平常用的瓶子,那是只尖底瓶。尖底瓶瓶头很小,两边有两个把儿能穿线,底也很尖,所以称之为“尖底瓶”。尖底瓶不但容易打水,而且水不容易溢出,所以这个尖底瓶的制作非常令我们现代人惊讶,谁都不会想到古人竟然有那么大的智慧。再看一下那拿着尖底瓶的是一位妇女,说明那时是母系社会,妇女地位非常重要。

继续往前走,我们进入了进入发掘遗址现场,远远就看到大门的上端“半坡遗趾”四个字,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趾”偏旁不是土,而是足,为什么呢?写错了吗?后来经导游介绍才知道,原来不是写错了,而是表示这是古人在这留下了足迹的意思。

步入这座建于考古发掘遗址,好似穿过奇妙的时光隧道,回到了距今6000多年以前,我们可以近距离、直观地一窥史前时代先人们的生活。往里面看,当时那些房子已经不见了,只留下一些地基。房子分为三类:一类是小圆形的,一类是小方形的,还有一类是大圆形的。大圆形的房子一般是用竹竿和草编织而成的,有点像洞穴,这是穴居人从洞穴逐渐进化成房子的一种过渡。在小方形房子里,还有门槛,那是为了防止动物进家来偷食东西而建造的。

我还看到一个瓶罐,瓶罐上有盖子,盖子上穿着一个洞,这不是用来保存食物的,也不是用来盛水的。而这是他们的孩子在不幸夭折后,母亲对孩子的二次埋葬,那么二次埋葬是什么呢?就是把孩子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等皮肉腐烂,留下骨头摆整齐,塞进罐子里。那上面的盖子为什么留一个孔呢?据说是让孩子的灵魂升上天堂,所以这个孔叫做出魂孔。这个瓶子也是尖底瓶,尖底瓶既可用来装水,也可以用来埋葬孩子的尸骨。在门槛的后面,看到了一个锅灶,它只有边框,说明那时候人们能用火来取暖了。再往前走,有一个墓葬,这是两人合葬。你肯定会猜想是夫妻合葬,不过那时候是不会有夫妻合葬的,因为那时妇女的地位更优先些,孩子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于男女地位不一样,埋葬就自然不能再一起了。一般都是姐妹、兄弟一起合葬。我再往中间看,有许多尖底瓶摆放在一起,那就是早夭孩子们的尸骨。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做呢?因为为了代表母亲对孩子的思念之情,想孩子永远陪伴在身边,她就把孩子放进瓶子里,每天都去看一下。再往前走一走,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墓葬,墓主人是一位族长的小女儿,她非常小,不幸夭折了就葬在这里。在出土墓葬时,发现了一些玉坠、玉镯等非常珍贵的陪葬品,说明这个小女孩的地位非常高。再往前走,我来到了一个展厅,展示了墓葬中的骨头。我看到了一副骨架,她的手是弯曲的,脚也是弯曲的,好像是被捆绑着,这说明她可能触犯了族里的规矩,从而被捆绑活埋了。我往旁边看,看到一位女性的尸骨,她的膝盖上有几件随葬品。在新石器时期,母系都有六至七件随葬品,而男性只有三至四件随葬品。

半坡遗趾向世人展示了古代妇女地位的重要性。

2023年三星堆遗址的导游词(模板20篇)篇二十

这个展柜里展出的狩猎工具有矛和弓箭,还有一种很厉害的工具石球索。弓箭具有射程远,射速快,推进力大,准确度高,杀伤力强等特点,是当时最有效的工具。弓箭的出现避免了人和野兽进行面对面的搏斗,提高了远距离杀伤野兽的准确性,弓箭延长了人的手臂和腿,大大增强了们祖先同自然界斗争的能力。半坡人在狩猎中的另一件法宝就是用石球做成的“飞球索”,用它来狩猎大大提高了命中率。使用时手抓一球对准野兽的方向猛力旋转,遇到障碍物会自动缠住,这样便可以捕捉到逃跑中的野兽。飞球索这种古老的狩猎工具,在今天美洲印地安人和非洲一些原始民族中依然使用。在原始社会,人们不放弃一切可以捕杀到野兽的方法,为了获取肉食也会使用斧头,锤头,木棒等工具,甚至用设陷阱,网罗,围猎等方法来捕猎它们。

这里展出的是半坡人的捕猎工具,有鱼叉,鱼钩,鱼网,石网坠,陶网坠等。捕鱼是半坡人一项主要经济活动,浐河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鱼场所。

围沟北边为墓葬区,这里主要是埋葬成年人的公共墓地,埋葬的形式有仰卧伸展葬,伏卧葬,屈肢葬等各种形式,但头部一律朝西。另外还有5例为集体改葬的二次葬。这个有名的墓葬遗址说明当时人们非但已经有了比较复杂的灵魂观念,而且已经有了葬礼这种宗教行为。

现代战争中的铁丝网体现了人们对某种外来危险的防卫。那么在数千年以前的人类社会是否也采用过防御外来侵扰的防卫措施呢?回答是肯定的。

6000年以前的氏族村落中不但有这样的防卫措施,而且规模宏大。在半坡遗址的村庄周围,环绕着一条全长300米,宽6—8米、深5—6米,河底宽约千米,而且还可以看到有木柱的痕迹。类似于这种大围沟在其它一些同时期的遗址中也有发现,除有排水、防水的作用外,它还起着避免野兽侵扰,防止各部落之间氏族成员因复仇而发生冲突的作用。

在原始社会,人类与大自然斗争的能力极为有限,人们要生存,就要与大自然作斗争。大围沟便是这一斗争的产物。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祖先的勤劳和勇敢。计算结果表明,半坡遗址大围沟总出土量为万平方米,如果用载重量为3吨的卡车可载装3666辆。如此艰巨的工程却是我们的祖先在6000年前用简陋粗笨的石器工具完成,真是一大奇迹。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开展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的通知(优秀20篇)

    通知的发布可以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信息传递的混乱和偏差。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各市(州)妇联:xxx年12月1日是第xx个

    最新幼儿园小班科学浮与沉教案(模板15篇)

    幼儿园小班是让幼儿迈出家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理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充满温馨和感悟的幼儿园小班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2023年英语自我评价带翻译大全(21篇)

    通过自我评价,我们可以客观地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做出相应的改进和提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我评价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我本人适应性强,责任心强,勤勉

    最新幼儿园年教学计划(优质13篇)

    教学计划应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保证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知识内容。希望以下这些教学计划范例能够帮助你更好地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学前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师通过组织幼儿

    大班科学教案纸的力量(优质23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需要遵循教学的原则和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有效。接下来是一些大班教案的编写经验分享,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指导和参考。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源于

    最新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心得体会(汇总17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物或经验的深思熟虑后的理解和归纳。接下来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今天,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罗尔德?达尔的《了不起的狐狸

    最新我的青春我的梦高一我的青春我的梦大全(16篇)

    青春是一个人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时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青春是闪耀的光芒,以下是一些青春的成功故事,让我们一同欣赏。

    最新防雾霾倡议书防雾霾倡议书(精选19篇)

    范文范本是我们进一步提高表达能力的关键,通过学习范文,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这是一份多样性的范文范本集合,涵盖了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作品,希望能够满足

    最新幼儿园冬至的国旗下精彩讲话稿(通用19篇)

    在国旗下举行讲话是一项庄重而隆重的仪式,它代表着对国家的忠诚和敬爱之情。请大家共同欣赏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精选国旗下讲话记录,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共鸣。

    2023年残疾人技能培训实施方案(精选18篇)

    实施方案要有详细的时间安排和责任分配,以确保各项任务按时完成。实施方案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以下是一些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和具体指导。六)配套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促进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