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

时间:2023-12-04 作者:笔砚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反复推敲和修订,以确保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教案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教学设计上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一

教学目标:

1. 学会8个生字,会认6个生字,正确读写“白茫茫、沉静、目不转睛、活蹦乱跳”等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读课文,背诵文中的古诗。

3. 对照1、2自然段以及古诗,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

4. 懂得机智的前提是博览群书、勤于动笔、善于思考。

教学重、难点:

1. 想象“秋江独钓图”的情景,体会诗的“绝妙”。

2. 体会纪哓岚的机智。

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收集纪晓岚的资料。

教师:课件

教学时间:

40分钟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学生背古诗,初步了解七言绝句的基本知识。

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初步了解他的聪明才智。

一、教师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借助《纪晓岚吟诗》这篇课文,去近距离接触这位从小就被称作“神童”的清代才子。一起读读课题。就题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认读生字词。

2、读好多音字,读通长句子。

出示句子:不久,水面上的鱼漂晃动一下,突然没入水中,老渔翁用力拉起鱼竿,钓上一条活蹦乱跳的金色大鲤鱼。

强调“漂”的三种读音,“没”的两种读音。

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合课题和课文预习)

三、学习3自然段,感受皇帝的故意为难

生自由读3自然段。

1、纪晓岚是在什么情况下吟诗的?

读第三自然段,抓住“当场、故意为难、必须”体会皇帝的刁难。

“故意为难”,说不好会有杀身之祸呀?在皇帝的眼里,纪晓岚能诗能文,如果当场做不出来,会有什么严重后果?(轻则让人耻笑,重则人头落地。)

2、如果是你,当场要完成这样难的任务,会有什么反应?而纪晓岚呢?

引导学生从“望着、来来回回、几步”体会纪晓岚用时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才思敏捷。从“悠然、吟唱”体会纪晓岚的自信从容、厚实的文学功底。

指导朗读,读出“悠然、自信”

师过渡:这首诗符合皇帝的要求吗?皇帝怎么评价?

四、学习4、5自然段,初步感受诗的“绝妙”

自由读4、5自然段。

1、皇帝觉得纪晓岚的诗吟得怎样?

“绝妙”“不但……而且……”(板书:诗歌绝)(体会绝妙之一:符合七言绝句和10个“一”的要求)

2、第五自然段中连续用了4个“好”和四个感叹号,皇帝为什么说这话?

五、学习1、2自然段,感受诗的意境

生自由读文章1、2自然段。

1、读过一、二自然段,你脑海中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从“红红的落日、一道道波浪、白茫茫的芦花、归巢的水鸭、沉静的大地”感受到“秋江美”。

从“目不转睛、静静地、一动不动”体会钓者的专注(心静——人静——江面静,老渔翁完全进入忘我的境界,静静地等待着),从“用力拉”感受老渔翁的钓技高超,从“拍、笑、”感受老渔翁的快乐、兴奋与激动(随着鱼漂的晃动,鱼儿上钩,刹那间水响鱼跃、鸟飞花扬,沉静被打破,也吸引了散步行人的目光)。

引导学生从老渔翁的“获鱼之乐”逐步体会他的“独钓之乐”。

老渔翁独占了一江秋,老渔翁又给秋江带来什么?(老渔翁在独享满江秋色时,自己又何曾不是江边行人眼中的一道风景呢?)

板书:秋江美 独钓乐

2、这段用201个字写出了秋江美、钓者乐,再读古诗,古诗只有28个字,从这两个数字,你有什么感觉?(绝妙之二:字字珠玑)

好好读读古诗,你还觉得诗好在哪?

教师引导:“一条鲤鱼一上钩”,对比“一人独钓一江秋“的绝妙。(绝妙之三:突出了钓者之乐。)

“一人独占一江秋”,秋景如何?给人无尽的遐思。(绝妙之四:写出秋江美,意境深)

再来读读皇帝的评价。皇帝仅仅是评价他的诗好吗?

板书:才子智

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吟唱《秋江独钓图》。

六、回归整体,熏陶情感

1、总结,课文从景入手,由景到人,以事写人,突出了纪晓岚的机智镇定,才思敏捷。

2、他的机智来自于哪里?通过课外资料补充,体会纪晓岚的机智来自于博览群书、勤写多思,善于观察。

七、课外拓展

收集纪晓岚的逸闻趣事,讲给父母或亲朋好友听听。

板书:

22 纪晓岚吟诗

秋江美 诗歌绝 :合要求 才子智

独钓趣 用字妙

意境深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二

《三顾茅庐》是一则历史故事,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二、说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流畅、有情感朗读课文,并能扼要复述课文。

2、领会抓住人物言行,情况陪衬以及通过人物间的相互烘托来表现人物精力品格的写作方法,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力和创新精力。

3、开端学习凭据典范互助编写课本剧,并举行演出,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

三、设计理念。

在传统教学中,对于汗青故事我们一向相沿着“情节分析+人物特点”的教学模式,老师精致入微的解说,学生有本有纲的分析作答,从而提示中央。这样的学习历程,我们说学生只滞留在浅层的语文知识上,至于学生的语文本领,情绪态度、代价观、互助探究的意识、创新精力等等,关注甚少。为此,就对于本课我的设计理念是:

(一)历程开放,表现探究性。

语文课程是开放的,有活力的课程,它的开放要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想开放,向学生的情绪开放,向学生的将来开放。在开放的学习历程中,老师要组织、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为此,为学生建立探究的景象,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精力。

(1)情境的建立。

我在《三顾茅庐》中开门设疑:谁三顾茅庐?为什么?效果怎么样?等等疑问,能使学生的心灵与文本孕育发生撞击,探求到孩子心跳与课本旨跳的合拍点,孕育发生移情效应。

(2)脚色的转换。

《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历程。”也便是说:阅读课堂是由这三者之间的互动情势的`,在《三顾茅庐》的教学中,课始情境设计,老师是引发学生思想的引导者,当学生就“刘备是怎样恳切至心约请诸葛亮的?”老师则是一个能欣赏学买卖见的谛听者;能积极到场探究的到场者;当学生出现探究结果时,老师又是果断学生了解正误的鉴别者,这实质上是一个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动态天生历程。

(二)感悟运用,突出本性。

阅读是学生的本性化举动,不该以老师的分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自动积极的思想和情绪运动中,加深明白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绪熏陶,得到思想启示,享受审美情趣,要怜惜学生奇特的感觉,体验和明白。

(三)综合训练,注意实践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偏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本领,而培养这种本领的重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以是不必刻意寻求语文知识的体系和完备。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打仗语文质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纪律。”如,本文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汗青故事,人物形象光显,故事背叛生动,深受学生喜好。因此,适于将课文编写课本剧举行演出,开展语文实践运动。

四、设计思绪。

凭据文本的特点,学生本性生长需求以及设计理念,本节课教学思绪为:

(1)建立情境,质疑探究。

(2)编写脚本,重组信息。

(3)演出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学历程。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三

教学目标:

1、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的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

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做记录。

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的周密、妥当,咱们就听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作好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习作

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的很具体,而有的同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30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录下来。可以选一处景物来写,具体写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经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学生完成习作

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的听写词语。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比一比,看谁背的多,背的快。

1、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2、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3、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4、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教学反思:

第二组

教学内容本组有四篇课文、词语盘点和语文园地三大版块。

本组4篇课文,四篇都是写人记事的课文,两篇精读和两篇略读。 是以“以诚待人”为专题编写的.除课文之外,还在“语文园地”里安排了“日积月累”“趣味语文”等栏目.

教学目标1.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讨论解决;

2. 初步了解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方法。

3. 本组课文是通过具体事例来讲诚信故事的,语文园地中

口语交际,要求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每一件事,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强调学习的迁移,读与说的结合。

4、另外,课文中的故事内容有一定的时代感,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认识,受到真诚待人、重诺守信、宽容理解良好品质的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充分感知故事内容,与文本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并通过揣摩、品味作者对人物语言、行动及外貌描写等词句,感受人物的思想品质,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一些真实的事例来交流怎样真诚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教学措施:按本单元教学搜集像片、课文图片、初步感知------课文具体解读-----读练综合运用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四

板书设计:

数量:漫山遍野…。

池颜色:光辉…多。

五彩池大小:亩、丈…。

形状:葫芦、…。

水来源相同:美。

颜色不同:

教学目标。

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12个;正确读写“腾云驾雾、漫山遍野、闪耀、拇指、镰刀、石笋、起伏、丘陵、折光镜”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及其成因,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了解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构想。

通过学生朗读,了解课文内容,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学生提出不懂得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情的朗读课文,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的文字美,蕴寓美。

教学准备。

投影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课,检查预习。

1、今天我们学习13《五彩池》。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出示投影,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你都读懂了什么?你哪些地方还不懂?提出来。

2、小组学习。将你提出的问题在小组中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待会我们一起解决。

3、全班讨论交流。

(1)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这一段写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感受?五彩池的形状有像葫芦的,有像镰刀的,有像盘子的,有像莲花的,还有像什么的?你能用手中的笔画下来吗?把你认为优美的句子读读背背。

(3)池水为什么能显出不同的颜色呢?朗读第四自然段。

(4)为什么说“五彩池的瑶池就在人间,不在天上”?(现实中的五彩池比天上的瑶池更美,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热爱。)。

三、总结全文。你对五彩持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作业设计。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二、四自然段。

板书设计。

数量。

颜色。

13五彩池大小。

深浅。

形状。

成因。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检查背诵。

1、小组检查背诵。

2、指名背诵。

三、反复诵读:体会作者的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文字的蕴寓美。

2、但是更美的是……(学生读池水的色彩)。

3、这么美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读)。

4、作者用优美的语句将五彩池的美景描写地淋漓尽致,犹如五彩池在我们的眼前。请你默读课文,画出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作业设计。

1、抄写描写颜色的词语和你喜欢的句子。

2、请你为五彩池写个广告词,吸引大家来旅游。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五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推敲”的含义,学习贾岛做学问的认真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

读好句子,读通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诗句,导入新课。

1、映示图画。师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一个和尚的敲门声打破了夜的静谧,惊醒了栖息在池边树上的小鸟。这便是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所描绘的情景。

2、映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1)指名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说说诗句的意思。

3、同学们通过预习,一定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吧?

4、课件出示全诗,师范读,学生齐读

5、简介贾岛

6、揭题:板书课题,齐读。

7、学生做一做“推”和“敲”两个动作,体会一下不同点。

二、轻声自读课文两至三遍,课件出示要求:

三、检查自读效果。

1、学生展示导学案第三题。

2、认读生字词或新词(出示课件):

3、指导读好下列长句:(出示课件)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结合上下文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见课件8)

四、作业

1、抄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导读课文。

第二自然段

1、映示图画,说说图意,看看课文中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 ”画出来。

2、自由朗读,说说读懂了什么?(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

3、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贾岛和朋友李凝的友谊非同一般?

4、理解重点句:(出示课件)

5、出示重点词语:夜深人静 月光皎洁,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当时环境之幽静、迷人。

6、小结,板书:发生 深夜访友 以诗相赠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贾岛骑着毛驴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分别用“--”和“﹋”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交流。

2、重点理解“妥帖”

3、比较分析:(出示课件,学生交流)

4、小结,板书:发展 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第四至六自然段

2、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

3、小结,板书:__ 冲闯仪仗 请求宽恕

第七自然段

1、自由朗读,思考:这主要写了什么?

3、出示韩愈说的话,说说“敲”字比“推”字用得好的理由。

4、小结,板书:结局 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学生自学第八自然段:理解什么叫“推敲”。

三、作业:

1、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2、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四、板书设计: 9、推敲

发生——夜深访友 留诗相赠

发展——一字斟酌 反复推敲

__——冲撞仪仗 请求宽恕

结局——韩愈表态 贾岛赞同

第三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推敲”这个故事非常感人,每个同学都应该会讲这个故事。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看谁讲得最精彩。

二、指导讲故事。

1、熟读课文。

师:要想讲好这个,先得反课文读熟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像放电影那样故事中的贾岛和韩愈在你的脑子里活起来。

学生练读课文。

2、提示讲述顺序。出示板书(略)。

3、学生练讲:

(1)各自练讲。

(2)分小小组练讲。

(3)各组推派代表讲。

(4)评选“故事大王”。

三、指导造句。

1、映示原句。

2、学生练读,说说上半句讲了什么,下半句又讲了什么。

3、练习:

(1)把句子补充完整:

即使明天下雨,你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学们也能自觉遵守纪律。

这次考试,____________________,也不应该骄傲。

4、学生交流口头造句,师生评点。

四、作业。

1、造句。

2、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六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历史故事。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相对于其他段落,这一部分写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没有细腻的刻画,没有动情的议论,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了刘备的几个动作:从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路就开始“下马步行”,到“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站在台阶上等候”,再到等诸葛亮醒来后“快步走进草堂”。然而,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就在这一段中表现得真实又真切。

如何让学生通过刘备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并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设计]。

一读:读出动作。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句。

2.交流(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二读:读出“诚心”

想一想: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预设: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刘备诚心诚意,渴求人才。)。

(2)“轻轻敲门”。(怕惊扰诸葛亮;虔诚。)。

(3)“轻轻地走进去”。(怕吵醒诸葛亮,对诸葛亮尊重。)。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发自内心地求贤求才。)。

来,一起来写“恭”字。它是形声字,下面这部分是从“心”演变而来的,表示“诚心诚意”。“恭恭敬敬地站”是一种怎样的“站”呢?请同学们试着做这个动作。刘备就这样站在草堂的台阶下,这一等就等了半晌工夫再加一个时辰,相当于站了四节课。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求贤若渴。)。

三读:读出形象。

1.会读书的同学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读出文字背后的许多内涵。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动作。

(1)“下马步行”:刘备心中就是这么虔诚;

(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不要惊忧了诸葛先生;

(3)“轻轻地走进去”: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

(4)“恭敬等候”:对,就是这样诚心诚意地等待;

(5)“快步走进”:刘备心中是这般高兴;希望自己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等得太久。

3.“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恭敬等候”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尊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4.记住刘备这些动作,就很容易把这段话背诵出来了。(师生合作背诵)。

四读:读出写法。

1.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的这些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文字的背后是刘备的诚心,是对诸葛亮的尊重。而这一切,需要我们细细去读,慢慢去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读是读不出的。

2.除了写刘备的一系列动作之外,其他段落还写了他的语言。当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一(生读)“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当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高兴地说——(生读)“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你们看,求贤若渴的刘备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它能够把人物给写活,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对人才的“尊重”。正是有了这种尊重,才有了一段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七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领会刘备求贤的诚心诚意。

2、利用改诗、写信的形式,加深对“一顾”、“二顾”的内容的理解。

3、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教学重点:利用改诗、写信的形式,加深对“一顾”、“二顾”的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内容,领会刘备求贤的诚心诚意。

教具准备: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今天学课文前,先来听一首歌。(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滚滚长江东逝水》。)。

2、导入《三国演义》,简介之。

3、揭题:

(1)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三十八回。三国的故事很精彩,但是如果没有今天学的这个故事,三国的故事就什么都没有了。

(2)今天我们学的就是《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生谈话,检查自学情况:

(1)谁三顾茅庐?刘备是何许人也?(简介刘备)。

(2)茅庐为何物?相机出现茅庐、卧龙冈、隆中、南阳等词,图示。

为什么卧龙冈的草庐这样有名,因为茅庐里卧着一条龙,他是谁?(简介诸葛亮)诸葛亮有何才?(找出开头与结尾读一读)。

(3)“顾”是什么意思?说说课题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

1、引:刘备三次拜访草庐中的.诸葛亮,就能请出他吗?思考:刘备是凭什么请出诸葛亮?(诚心诚意、谦虚、耐心、人才意识)。

2、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课文中表现刘备以上方面的内容。

3、指名回答,读后说说是怎样理解的。

刘备上前敲门。

刘备叫人立即备马。

刘备斥责说:“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刘备说:“我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冷,自己回去吧!”(师:风雪之中见真情啊!)。

刘备大声斥责说:“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同我一起去。”

刘备说:“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师:皇宫前才下马步行,孔明在刘备心中的地位何等高啊!他多么怕马啼声惊扰卧龙先生啊!)。

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师:刘备这么诚心,他是在等着卧龙的腾飞。)。

刘备赶紧下拜说:“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师:终于相见了,欣喜中不忘真诚,他日的期待化作深深的下拜。)。

四、三读课文。

(一)、读课文,改古诗,理解“一顾茅庐”的内容。

1、让我们随着刘备,“一顾”茅庐。

2、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

3、师:听了你们的朗读,我想起了一首古诗,那就是唐代贾岛写的《寻隐者不遇》。教师板书古诗。

4、学生根据刘备“一顾茅庐”的内容,改写古诗。(这真是:隆中寻他千百度,先生不知在何处。他日再寻卧龙影,千辛万苦也不顾。)。

(二)、读课文,写信,理解“二顾茅庐”的内容。

1、刘备就这样失望地回去了,他要请出诸葛亮,还要再顾茅庐吗?

2、学生读课文第二节。

3、刘备“二顾茅庐”就这样怏怏而归吗?总要留点什么?

5、学生写信,教师巡回指导。

6、选部分学生的信读一读。(师:备久仰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

五、延伸。

课文除了写刘备,还写了张飞、关羽,还描写了环境,这些描写有什么用呢?刘备三顾茅庐结果如何?我们下一节课再学。

板书设计:

主板书:

刘备诚心诚意诸葛亮。

耐心。

人才意识。

谦虚。

副板书: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深入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详略,读懂重点句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以人物的言谈举止为突破口,研究刘备等人物形象,体会刘备的诚心诚意。

3.情感目标——学习刘备的诚心诚意、礼贤下士的品质。

4.发展性目标——学会学习(自读自悟)、学会合作(研讨交流)、学会做人(尊重他人以诚待人)、学会做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直接板书“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出山”,简述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作家作品简介。

三、导读。

1.一读——大声朗读。

学生大声的自由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理解。

2.学生朗读课文后,课件出示下列关联词:“……之所以……是因为……、……正因为……所以才……、……如果不是……就不会……”提示学生可以用上屏幕上出示的关联词,把自己的读后感表述的流畅、准确。当然,也要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

3.对学生的各种表述,教师不作点评,待学生充分表述个人的读后感之后,再引导学生对刚才的信息进行处理。

4.虽然大家的说法各不相同,但是每个人的话语中都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声音,看谁能够用一个词概括。

(诚心诚意)。

5.深入学习课文——默读。

(1)诸葛亮作为当今大贤,人人都渴望得到这样的大贤。也就是说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肯定有不少的人诚心诚意的邀请过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一直都没有出山。这就说明,刘备的诚心诚意是与众不同的。那么,刘备的诚心到底有何不同呢?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

(2)学生默读课文,课件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同时出示两个服务性的导读题:

教师设计的这两个问题,很有特色。引导学生学习的内容上具有交叉点,而学生在展开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其思维又是多向、的,只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才能立体的认识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及其特点。

6.小组交流。

经过刚才充分的默读思考,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强烈的交流,此时的小组交流,要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要提醒学生注意一下几点:

(1)发表自己的意见时,不要围绕某个小问题争论不休;。

(2)注意听同学的发言,学会从同学的嘴里获取信息。

这是课堂立体结构的进一步拓展,也是由个体学习过渡到小集体学习,个体智慧在谋求集体智慧的主体发展。小组学习,可以达到求同的目的,但是,小组学习绝不是为求同而合作学习,而恰恰是利用他人的智慧和成果来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和促进个体发展。

7.全班交流。

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后,这里的全班交流,不能停留在前面两个层次上,否则就不能获得个体有效的发展。这里就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协调学生之间的交流,点拨学生不太到位的模糊认识。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为:

(2)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原句,有感情的朗读好,做到读要到味。

8.引导学生整理板书。

集体的智慧汇聚在一起,加以整理,自然形成立体的认识结果。

刘备的诚心:

(1)轻叩柴门——真心;。

(2)巧妙利用天气——用心;。

(3)不达目的不罢休——恒心;。

(4)斥责张飞——齐心;。

(5)下拜谒见——尊心。

诸葛亮的妙计:

(1)利用书童作耳目——观察;。

(2)故意回避——试探;。

(3)聊天——面试。

刘备懂得“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以自己的真心和诚心打动诸葛亮的心,诸葛亮也以自己的妙计考察了刘备的诚心。

9.学了三顾茅庐,将来你做了老总,去招聘人才,对你会有何帮助?

跳出语文,联系学生生活,活学活用。真正实践了把语文学习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和发展之路上。

四、结课出示教师的对联。

五、作业。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九

-->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

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难点:

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教学时间: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再读课文“三顾茅庐”具体是怎样一件事呢?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再读读课文,同时完成几个任务。

(1)出示自读要求,指名读。

(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

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抄词。

(1)、齐读生词。

(2)、指导书写:茅、诸、葛、捆、尊。

(3)、完成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1节。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3)、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4)、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四、总结。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

《三顾茅庐》已经学习完毕,重点带领学生学习的第三顾茅庐的情景,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总结自己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效果,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可以探讨。

1、催发学生主动阅读的热情。

整节课上,我始终饱含着期待,满怀着赞许,用真诚鼓励与学生一起讨论、思考和学习,试图促成学生同文本、教师的主动“对话”,试图将学习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的过程。看着孩子们跃跃欲试的神情,愉悦兴奋的表情,求知若渴的态度,我相信他们一定和我一样,享受到了体验和再创造的快乐,蓄积起了投入新学习任务的热情。

同时,在教学中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读、思、议、看,也能使学生提高参与的热情。比如学生在找到并交流“刘备吩咐两个弟弟在门外等候,自己轻轻走过去,恭恭敬敬地站在房门台阶下等孔明醒来。”这一句话时,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说刘备可能会对两个弟弟吩咐些什么,又会用怎样的口气怎样的态度?学生想象的语言很丰富,模仿的口气也很像。有的说:“二弟三弟,你们且在门外等候,我先进去。”有的说:“三弟,你性情急躁,现在门外等候,莫要惊扰了孔明先生;二弟,你也一起等候。”一字一句,惟妙惟肖,可见,学生已经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对文章里生动的记述和描写也能产生强烈的感受了,已在脑子里唤起相应的形象,已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这样,学生就会被形象的言语所吸引,进入文章所描绘的境界;就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在阅读当中得到乐趣。

2.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文章中的关键性词语,是作者为表达主旨而经过反复斟酌推敲选定的。可指导学生利用工具书、联系文章上下文来品一品,读一读,当然还可以通过补充相关的知识辅助理解,等等。这些方法的运用,能使学生在阅读中较为准确地理解词语,领会中心。而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方法的教授,相信学生也会迁移至其余文章的学习当中,成为自己的东西。

而对文章整体的研读把握,我则侧重于那些集中表现文章中心内容的段落。《三顾茅庐》的最精华所在,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当属第三顾茅庐的情景,所以此段作者花了心思,花了笔墨来重点描写。孩子们便不仅能明白文章要有详略的意图,更知道应在哪个部分侧重学习,重点研读了。

3、在师生合作中适时引导。

这堂课中,学生和老师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孩子们自由找句子,自由合作,自由讨论,自由使用不同方法理解句子、领会中心,最后还自由组合汇报。但是在如此“自由”的情况下,看似形散但神却不散,因为孩子们始终围绕着“刘备诚心诚意”这一主线展开学习的',万变不离其中。

但如何使学生的发言、讨论、感悟更有深度,更有层次?这就使老师在孩子们的学习活动中“应变”、“点拨”甚至“周旋”等的引导工作便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在学生的交流反馈中,我经常会适时地追问一句,以期有更佳的学习效果:

s:“三人第三次到了隆中,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就下马步行。”“半里地的时候就下马了,这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t追问:“半里多地大概有多少米?”

s算:“250米。”

t继续问:“这么远,诸葛亮又看不到,为什么这时候就要下来呢?”

s们想了想,大声喊:“刘备下马步行不是做给诸葛亮看的,而是真心诚意地尊重他。”

t再问:“当时什么人才骑马?”

s:“将军。”“有身份的人。”

很多s马上领悟到:“刘备这样做是降低身份,和诸葛亮这一村民平起平坐,表示尊敬。”

而在教学“谒见”一词时,学生进能解释词语的意思,但我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提供了当时刘备和诸葛亮悬殊的身份地位,还告知他们刘备当时已经47岁,而诸葛亮年仅27岁,让学生领悟到刘备颠倒军臣之礼,颠倒长、晚辈的身份就是想让诸葛亮知道自己的诚心诚意,求贤若渴。老师抓住机会追问,提供背景材料,甚至是利用文本空白启发学生想象,都能起到很好的点拨作用,能促成学生思维的深入,理解的深入。

当然,本堂课中遗憾之处还有不少,最使我耿耿于怀的便是没有放手让学生来演一演:让学生体会刘备“赶紧下拜”的动作时,学生坐在座位上模仿动作,造成他们有表演的欲望,却没有表演的空间,“下拜”做不到位,感悟也不到位了。在刘备遇见诸葛亮时说的那一番有诚意的对话也可以让孩子们来模仿、表演,相信学生的兴趣会更浓,气氛会更热烈。所谓以演助读,可以将平面的文字“还原”为可感的场景,还原的过程即是感受体悟的心智历程。而我却恰恰忽略了学生的这一心理历程,心理需要。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一

学习要点:

有趣的汉字、词语超市、写字板、阅读欣赏。

教学程序:

一、有趣的汉字:了解汉字的一字多音。

1.学生读一读各组词,注意同一个字的不同读音。

2.查找工具书,了解多音字在词语中的意思。

3.积累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二、词语超市。

1.学生读一读与“勇气与正义”有关的成语。

2.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成语?

三、写字板。

1.学生发现写字板中六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写的时候应该重点留意的笔画。

2.学生汇报发现所得。

3.学生写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写字情况。

四、阅读欣赏:《儿童和平条约》。

1.学生自学短文,了解短文的内容。

2.学生通过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等方式了解难字词的意思。

3.学生交流阅读体验。

4.写一写自己最深的感触。

5.完成词语库的积累。

第二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关注世界儿童)。

学习程序:

一、提前布置。

学生准备:分组搜集反映世界儿童生活和命运的文字、视听资料。

二、主题班会或出板报。

1.分组推选口头或书面汇报的学生,完成任务。

2.其他同学可以提问质疑,展开互动。

三、活动小结,布置习作。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习作写信)。

学习程序:

一、明确习作要求:

1.回顾活动过程。

2.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把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二、学生习作。

教师巡视学生习作情况,随时评价,并及时指导困难生的习作。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

语文生活(讲评习作)。

学习程序:

一、引导学生自评。

将你的习作读一读,重点修改不通顺的句子、标点符号,还可以增减一些内容,对文章进行润色。

二、引导学生互评。

同桌之间或者好朋友之间交换习作,互相评价。

互评重点:发现对方习作的优点;帮他提建议,如错别字、内容方面等。

三、教师点评。

1.教师评介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

2.教师以两三篇不同程度的习作做范本,引导学生共同点评,教师作引导讲评。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二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1.掌握本课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借助字典等多种方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一、谈话导入

1.(板书:塘)你们知道“塘”是什么意思吗?

2.(板书:荷)加上一个字,是什么意思?

3.(板书:野)一个“野”字又传递给你什么信息?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野荷塘》,看看作者描写的和饿你想象的是否相同。

二、初读感知

1.自渎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

3.学习生字、词。

4.区别形近字,指导书写。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出示三段的段意,找一找哪个自然段可以放在一起。

参观野荷塘之前的所见所闻。

白天见到的野荷塘的美丽景色。

野荷塘夜晚的美丽景色。

2.小组交流,划分段落。

3.自由练读。注意标点的使用。

4.指名读文。

四、作业

1.写生字。

2.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塞北 心驰神往 晶莹剔透 心血来潮

嬉戏 气喘吁吁 沁人心脾 拍手称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野荷塘的美,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散文的景和情。

3.了解野荷塘的特点,感受野荷塘的美,体会作者对野荷塘景色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教具准备:

小黑板生字新词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齐读课题

二、分角色朗读,再现参观前的对话

1.指名读,回忆课文内容。

2.默读1—6自然段,看看写了什么?

3.分角色朗读。

三、抓住重点句子,了解野荷塘的美

1.作者几次去荷塘?两次看到的景物一样吗?为什么?

2.默读找一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出了白天荷塘的美丽景色。

3.自渎第七自然段,把你认为写的最美好的句子画出来,结合重点句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朗读,再现荷塘的美

1.边谈理解,边指导朗读。

2.根据提示试背。

3.读最后一段,体会,说说自己的理解。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五、作业

1.写会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野荷塘

水珠 荷叶 野荷花

晶莹剔透 大大小小 粉红色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三

《三顾茅庐》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深受学生喜爱。对于学生来说,故事情节不难理解,因此,我把整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抓住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上,引导学生通过“琢磨课文、推敲言行、体会情感”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读,并给予学生提示,带领学生一遍遍地读刘备到诸葛亮家后种种行为,一次次地深入,一次次地诵读,一次次地体会,一次次地升华,将刘备的求贤若渴跃然纸上,刻在心中。

刘备的诚心换来了诸葛亮的感激,反之用诸葛亮的.感激更能衬托出刘备的诚心。在课上,我出示了诸葛亮的《出师表》,让学生找出文中写三顾茅庐的句子,虽然是文言文,学生不易理解,但写三顾茅庐的句子一眼就能看出。考虑到学生的学情,我没有一味地拔高,让学生更进一步地理解《出师表》,最终也为学生感悟“尊重带来感激”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整堂课下来,也存在着欠缺。学生学习积极,课堂虽活跃,但有四份之一的同学可能还不能集中到课文的学习中。一了解才知道,有的孩子根本没读过《三国演义》,因此上起课来,头脑一片空白。由此我想到我们应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引导学生加强课外的阅读。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简捷的方法,谁能把学生引导到书的海洋中,久而久之,书的无穷魅力自会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后进生,应让他们起点于课外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越是后进生越要引导其多读书,而不是重复性的枯燥的练习。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四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重点:感受句子,从中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三)讲读课文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你想把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吗?谁来试试?)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镶透染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xx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代表作品:《家》《春》《秋》《雾》《雨》《电》《憩园》《第四病室》《随想录》等。

荣誉奖项

1982年意大利“但丁国际奖”

1983年法国“荣誉军团勋章”

1984年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1984年5月,作为世界七大文化名人之一,应邀参加了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四届国际笔会大会。

1985年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1990年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特别奖”

1993年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资深作家敬慰奖”

1998年上海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20xx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称号。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五

《三顾茅庐》这篇课文是根据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成的,课文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文中着力刻画了刘备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赞美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课文第四节通过“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短短一句话,诸葛亮的奇才便可略见一斑。本课语言通俗易懂,适合小学生阅读,细节描写是本文的重要特色。另外,环境描写和对比、比喻等修辞方法的恰当使用也是本文的一个亮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强化写作技巧的一个很好的素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我们农村的孩子对里面的一些小故事也能略知一、二,但毕竟只是支离破碎的知道一点,不够全面,对人物的性格特点及课文的背景了解得更是不够透彻。根据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结合我们农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特色,第一课时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5、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6、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7、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8、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中年级段学生的接受与理解能力的特点,我将目标3、4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学思路。

以上教学目标,我将通过如下教学过逐一落实:

(一)、谈话导入,投石问路。

由于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面比较狭窄,家长与老师对孩子课外阅读的都不是太重视,所以导致孩子课外阅读材料的匮乏。为了了解孩子课外知识面,我先以“知道中国有哪四大名著吗?”这一问题引出《三国演义》,从而引入我的课题。这样,既了解了孩子课外知识的接收信息,又使本课的导入水到渠成。四年级孩子处在中年级的末尾阶段,识字教学上强调的是自主识字,所以为落实课标的这一教学目标,我在识字环节上采用的是放手识字:即课题中的“顾”与“茅”是一类生字,板书课题时随机就完成写字教学,在检查读文中就可了解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这样,生字教学板块在老师的扶与放相结合中巧妙完成。

(二)、质疑导读,理清文意。

提纲挈领,百毛皆顺。文题是文章的眼,紧扣这个文题,展开教学,课堂教学流程就会有一条明晰的流线。故此,我先要求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并要引导学生清楚知道“是谁‘三顾茅庐’?怎么‘顾’的?”由此,为下面刘备诚邀诸葛亮出山的教学埋下伏笔。而且,第二个问题很自然地把学生由对课题的理解上引入到正文的教学中来。课文中的第一节“诚心诚意”一词便是回答这一问题的。下面的教学就紧扣“诚心诚意”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自读的基础上自己感悟刘备的这份“诚意”。

课文的第二、三节内容都是写刘备邀请诸葛亮“诚意”,尤其是第三段后半部分,我把这一部分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来品味、感悟刘备的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这一环节,要注重引导学生读读议议,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真正做到向全体学生开放,向学生的思维开放。在本节的重点词句的品读中,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体会,落实课标中“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是语文实践,不应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正因语文的学习在大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以使学生逐步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所以我们语文教学,尤其是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教学要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提供一个语文实践的场,让学生有锻炼语言运用的平台。那么写体会、写感受是学生对语言实践的最好的锻炼,所以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就要求学生把对重点的词句的理解写出自己的感受与体会,哪怕是一句话都行。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更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课文的第四节是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的,第五节写的是刘备得到诸葛亮这一旷世奇才真是如鱼得水,本节教学中只一笔带过,只要通过这两节让学生感受到诸葛亮的是军事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奇才就行,不必做过多的解释。

本课词语很多,特别是一串又一串的四字词组,有些词语可在第一课时解决,如“三顾茅庐”、“蜿蜒起伏”、“秀丽宜人”;而有些词语必须得结合课文仔细深入理解如“恭恭敬敬”“茅塞顿开”、“如鱼得水”这三个词语在课文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切不可一带而过,需放到第二课时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了(为了突出我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于是我把“恭恭敬敬”一词的理解放在了第一课时)。

(三)、赏读拓展延伸:学完全篇课文,为了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明晰的思路,我要求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再次感觉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出辅佐自己成就立国大业诚心诚意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对本节课所学重点有所巩固,我的作业布置的第一项就是描红、仿写生字各两遍;为有效拓展学生学习空间与知识积累面,我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尤其是把《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的用意。这样作业的安排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空间,使学生通过对课外资料的阅读更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还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生活,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六

1、谈话:同学们,作家王宜振把我们们带进了一个美妙的诗歌世界,使我们喜欢上了这首文字,韵律都很优美的诗歌《小草之歌》,让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

2、板题

3、齐读课题

4、结合上节课学习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你谈谈小草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生答)小结: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小草。

5、师:老师很想倾听你们美妙的读书声,愿意展示一下吗?(老师走到谁面前,谁就读一小节)(伴乐)。

小结:字字入眼,句句入心,声音真好听。

6、上节课,同学们提出并解决了两道自探题,我们来复习一下(出示)。

1)小草之歌中的“之”相当于什么?(生答)师:那小草之歌,也就是——小草的歌。让我们再一次饱含深情地读课题。

2)看第二题:按结构、内容,诗歌可以分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生回答)。

师小结:上节课同学们收获不小,老师真高兴。

(一)学习1~3小结

1、设疑自探

1)请同学们朗读1~3小结,并根据内容提出你的问题。

2)生提问。

3)师:老师归纳了几道自探题,找同学谈一谈。(出示)(自探题下写有自探方法),学生在下面边读边自探。

2、解疑合探

1)这一部分写了小草什么特点?回答、板书:索取很少。

2)修辞方法:拟人。

小结:把小草比作人进行自述,显得生动、亲切、易懂。在写作时,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文章具体、生动、形象。

3)“我向大自然索取很少。”什么意思?(生答)师: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含义,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小草不渴求什么,只有阳光、雨露就能茁壮成长,为人们带来绿意。

3、找2组女生读1~3小节(一组三人)(要读出对小草的喜爱)。

师小结:小草是渺小的,他却那样乐观、自信;小草是弱小的,他却那样勇敢坚强。让我将小草的喜爱融入到课题朗读之中,齐读课题。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了解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的经过,感知刘备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2、教学难点: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作用,尝试仿写。

课堂流程。

一、诵读名言: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二、明确目标,教师引领。

1、提问:谁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谁还看过小说《三国演义》?

2、研讨题意:

(1)“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茅庐”呢?

(2)“三”指的是刘备他们拜访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还是特指第三次?为什么?

(3)作为课题来讲,“三顾茅庐”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4)作为成语来讲,“三顾茅庐”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

三、自主学习,帮扶训练。

1、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思考刘备为什么要诚心诚意地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呢?(可用文中的一句话作答)。

3、反复读,分角色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交流: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最最要紧,最最关键的是要懂得什么。)。

4、读读、想想、画画、议议。(按“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说说在刘备第三次去隆中邀请诸葛亮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具体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十分尊重。)。

5、仿照第三自然段描写景色秀美先整体后部分的写法,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四、分享提升,穿插巩固。

1、谈感悟,从张飞与刘备的对话中,从三请诸葛亮的过程中感悟到什么?

2、品析人物特点。(提醒学生抓关键词、句分析,相机追问)。

3、分享所仿写的句子。

教后反思。

《三顾茅庐》一文通过写刘备三次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表现了刘备对贤才的虔诚和渴求,反映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同时,赞颂了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亲密友情。

上完课之后,我感觉有四个方面比较成功:

一、思路明白,设计清晰。

设计本文的教学,我以刘备责怪张飞的话----“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为突破点,教学时紧扣“尊重”这一中心词,依循“出发前”、“将到时”、“到达后”、“出山后”的顺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突出了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和诸葛亮的“隆中决策”,使刘备尊重人才和诸葛亮确为奇才相映生辉,学生在领悟文本的过程中思维敏捷、自信而活跃,整个课堂气氛融洽而愉悦,效果良好。

二、采用多媒体教学,趣味性强。

我为了避免教学时枯燥、乏味,采用了多媒体教学,精心制作了14张幻灯片,有教学目标、有重难点、有重点句段、有三国时期群雄纷争图、有三分天下三国鼎立图、有古隆中图。既使学生清楚直观、又增强了趣味性,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

三、导入课文,简捷自然。

导入课文时,我避免了繁琐的介绍,而是联系电视剧及古典小说,由学生看过、读过导入课题,水到渠成,简捷自然。

四、抓住细节描写,品析人物性格。

本文关于刘备的语言、动作、心态等在文中作者都刻画地非常好,引导学生抓住这些细节描写品析刘备的性格特点,从而引导学生在写作中运用。

但是也有三点不足之处:

预设不足,时间紧迫。

本文最精彩描写景物部分,并用“来到……只见……”仿写比喻句,由于我设计课文时,预设不足,没想到学生会在理解课题“三顾茅庐”中的“三”是写刘备三次去隆中还是写刘备第三次去隆中这个问题卡壳,耽误了时间,所以在最后仿写比喻句时时间紧迫,没来得及让学生展示,没有收到预设的效果。

重点字,领悟不透彻。

在品析第二自然段中关羽和刘备对话部分,关于“嚷”到的“嚷”时,没有让学生真正“嚷”出来。

今后,在课文设计时,一定要给自己的课堂留有一定的“空隙”,应付可能出现的“意外”,同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与别的老师沟通交流,多听专家讲座,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使自己的课堂更有高度、更有趣味性,使学生更感兴趣、更喜欢,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八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本课重点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难点:

1、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喻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2、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哪四大著作?你知道《三国演义》里哪些人物的故事?

2、板书课题,指导写好“顾”、“茅”,齐读课题。

二、质疑导读,理解词意。

1、自由读文,文与题对照,思考用一句话解释课题的意思。

5、(1)指名读第三节中描写卧龙山岗景色的部分,体会第一句话的描写所采用的手法。通过偏旁,引导学生理解“蜿蜒起伏”词意;通过文中句子,引导学生理解“秀丽宜人”意思。

6、学生第四自然段,引导学生体会“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了云雾见到了青天。”比喻手法的运用。

7、齐读最后一节,引导体会“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三、赏读回归整体。

1、自由朗读全文,再次感受刘备邀请诸葛亮的虔诚态度。

2、总结延伸:《三顾茅庐》的故事从遥远的三国走来,走过了千年,多少风流人物已经淹没在历史中了,但在这个时代它给我们又留下了什么呢?从而归纳到“尊重人才”这一主题上,最后老师做简短发言:同学们,要想赢得尊重,从现在起让我们首先努力做一个人才吧!

四、作业布置:

1、把本课生字认真描红后再每字临写两遍;

2、练习感情读文,这篇课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有改动。课后请把原著找来读一读,比较课文与原著的异同,体会原著的语言风格以及编者用意。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十九

1.通过学习课文,感受伟人因偶尔的愚钝而带来的这份幽默,体会女儿的天真、聪明、顽皮。

2.会写5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卡片等。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共5个,可针对字的特点分类记忆。如“坦”“镜”“掉”“诉”都是左右结构的形声字;“递”可联系以前学过的“弟”字进行记忆;“诉”字是平舌音。要引导学生读准确,写时不要把最后一笔“点”丢掉。

2.朗读指导

朗读的基础是很好地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这样才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情感。课文中有两处人物的语言,读好要以揣摩好人物的心理为前提。读爱因斯坦的话,要抓住“谢谢”这个词,加以引导,同时要读出十分感激的语气;读女儿的话,要活泼、轻松,以表现出女儿的调皮。

3.阅读教学

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进丰富的课程资源,使教学更加开放。同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补充文中空白点,把短文读长,使故事更加具体生动。这一过程,易于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学生会同文本进行更加深入的对话,故事所蕴含的幽默效果也会淋漓尽致地得以彰显。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是对本课生字的复习、巩固。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这

些词语读熟,然后再练习书写,还可加强合作学习,同桌互考,以加深印象。

(2)“试着搜集小幽默或画幅幽默画”。这个练习旨在拓宽学生的阅读渠道,培

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幽默感。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搜集、整理,教师可为其提供各种方法,并积极搭建平台。第二步交流展示,并进行评议。

第三步鼓励学生自己创作幽默故事或幽默画。

5.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这篇课文篇幅不长,内容似乎不够充实,学生也会觉得没有什么可学。如何把短文讲长便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反复读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体会文字背后的潜台词,填充文字中的空白。例如,爱因斯坦的眼镜弄掉了,他会想些什么?当向小姑娘致谢时,他又会怎么想?听了爸爸的话,女儿会有怎样的表现?车上的其他乘客会说些什么?等等。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地想象当时的情形,也易于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由此,教学难点也迎刃而解。

相关资料

爱因斯坦,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879年3月14日生于德国的乌尔姆,1955年4月18日卒于美国的普林斯顿。爱因斯坦1900年毕业于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毕业后即失业。在朋友的帮助下,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工作。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1909年任苏黎世大学理论物理学副教授,1911年任布拉格大学教授,两年后任德国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长、柏林大学教授,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32年受希特勒迫害离开德国,1933年10月定居美国。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领域都有贡献,比如研究毛细现象、阐明布朗运动、建立狭义相对论并推广为广义相对论、提出光的量子概念,并以量子理论完满地解释光电效应、辐射过程、固体比热,发展了量子统计。并于1921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二十

1.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多幅图片,准确把握图意,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短文,再现当时的情景。

2.学习能及时地用文字或照片,把生活中捕捉到的能打动心灵的真实情景和当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准确把握图意,并展开合理的想象,写一篇短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你的印象中,燕子是一种怎样的小动物?

二、整体观察,初知事件。

1.描述事件开头。

2.出示一至五幅图,引导观察。

3.说说图意。

三、细致观察,述说感动。

1.选择最打动自己的画面仔细观察,展开想象,同桌互说。

2.交流:哪些画面最打动你?

四、练笔、评议。

1.学生练写片断。

2.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1.修改自己练写的片断。

2.注意观察生活,及时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积累习作素材。

板书设计:

打动心灵的画面。

看到……。

想到……。

第二课时。

(书面习作并评点、修改,略)。

最新小学四年级语文三顾茅庐教案(实用21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认识鲁迅笔下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培养学生提问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整体感悟能力和词句分析能力。积累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

教学难点:

片段精读。

教学步骤和内容:

第一课时。

课前组织教学:

猜谜(二选其一):1,山东快书(打一名人,谜底:鲁迅)。

2,眨眼之间,就到了峨眉山的东边(打一名人,谜底:鲁迅)。

导入(1分钟):

你读过鲁迅那些文章?(鲁迅的文章是有质量保证的。“鲁郭茅,巴老曹”,在现代文学大家排名中,鲁迅位列第一,当之无愧,也无争议。中国至今仍无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但我所知道的,有两位作家被提名,一个是王蒙,一个是鲁迅)。语文第2册选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单元第1课,选自朝花夕拾)和社戏(第四单元第16课,选自鲁迅全集第1卷)。

破题(4分钟)。

默读(15分钟)。

带着诸多疑问默读。浏览,规定时间。勾划批注。

练习(15分钟)(板书):

1,本文在体裁上属于(b)。

a,散文b,小说c,诗歌d,戏剧。

2,什么是社戏?(看p111注释)。

3,本文写了哪些人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4,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吗?

5,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一,人物形象个性鲜明。

本文塑造了一群淳朴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如双喜,阿发,桂生等。这些小伙伴聪明活泼,胆大心细,热情友爱。“我”看不成戏,“他们都叹息而且表同情”;开船时“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以防万一;看戏时桂生殷勤地为“我”买豆浆舀水;回家的路上阿发以“我们的大得多”为由,建议去“偷“自家的豆,这些都是他们纯真童心的突出表现。双喜是小伙伴中“最聪明的”,好象小伙伴的小领袖一般,他的性格也表现得最为突出。

二,景物描写生动传神。

作者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了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色彩如豆麦的“碧绿”,远山的“淡黑”,月光的“皎洁”,渔火,灯光的“红”,航船的“白”;气味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等;声响如航行的“潺潺”声,孩子们的笑声,横笛的“宛转,悠扬”。

运用比喻,拟人,衬托等手法,化动为静,如表现船行之快,“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蹿”。

发作业本。当堂完成,当堂评讲,学生自己打等级。规范作业格式(把题目写起,要抄题,不空行)。强调书写。

小结(4分钟)。

布置课外作业(1分钟):去找鲁迅的朝花夕拾、呐喊、彷徨来读。写点读后感。

第二课时。

课前组织教学:

板书:鲁迅,原名,人,中国现代伟大的家,家,家。代表作有。(周树人,浙江绍兴,文学,思想,革命,朝花夕拾、呐喊、彷徨)。

导入(5分钟)。把你喜欢的词语圈出来(圈在下面),把你喜欢的句子勾出来(用“~~~~~”)。

听写(30分钟)。

带上书笔,草稿本,找一个合作伙伴,结成对子,听写。本着对自己,对他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听写的方式,用自己所圈的词语,所勾的句子来考对方的积累和听力。

又如:我念“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只念两遍,考对方能否一字不漏地记下来,且标点无误。对方也可以请他谈谈喜欢的理由,或,也念一个句子。

争取听写20个词语,5个句子。在合学过程中遇到困难,讨论解决。可以举手求助老师。不认识的字就。听写完后,交换检查,打上等级。必要时加以小结。

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给全班或个别对子念些词语或句子。

如:极偏僻,很悠扬,最惹眼,太怠慢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偏正短语),写包票,中状元,吃炒米,掘蚯蚓(动宾短语),这十多个少年,委实没有一个不会凫水的,而且两三个还是弄潮的好手。(复句)。

方位还原。

小结(4分钟)。

布置课外作业(1分钟):回去把课文朗读一遍,家长签字。

第三课时。

课前组织教学:

导入(1分钟)。

给你一篇短文或一段文字,你觉得有那些阅读步骤?

请学生把自己宝贵的阅读经验介绍。然后引出老师的经验之谈,隆重推出阅读第一法——质疑法(提问法)。

学法指导(30分钟)。

问题包含在一篇文章的哪些地方呢?

一,题目。

学会提问,首先要选好提问的角度。还要注意提问的表述方式。

二,作者。

鲁迅是文学家,那么科学家、政治家呢?

三,喜欢或重要词句(喜欢的句子用“~~~~~~”重要的句子用“————”)。

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这个词语写什么?山。什么山?“淡黑的起伏的连山”。“淡黑的”写山的什么?(色彩。“起伏的”写山的形状;“连”写数量。)为什么看见的不是青山,而是淡黑的山?(暗示时间是晚上。)如果把“起伏的”删去,表达效果会受到什么影响?若把“起伏的”提到“淡黑的”前面,可以吗?(不可以,不符合我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填空:的峨眉山。

如“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还以为船慢”。在文中找到勾出,读一遍,背一遍。男生读一遍。

你能用四个字来概括这个句子的主要内容吗?(山跑船慢。)什么山?怎么跑?山真的在跑吗?(山是静止的,不动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化静为动,更形象生动。)船真的慢吗?(no,船慢是我的感受。)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受呢?(看戏心情迫切。船已经开得很快了。作者没有直接写船行之快,而是通过写山跑来衬托。)。

喜欢这个句子的,举手。谈谈理由。(用了比喻,拟人,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把“连山”比做“兽脊”,把山当成人来写,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看戏的迫切心情。)。

四,开头。

朗读〈〈社戏〉〉开头第一段。

有无悬念?“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我在这里得到了什么优待?“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是什么当中的句子?什么意思?不看注释你知道吗?难懂,费解。而旧时孩子总是念〈〈诗经〉〉之类难懂的书。

还记得鲁迅小时侯在三味书屋读书的情景吗?p9朗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拗过去,拗过去。”

注意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文体对开头,结尾的影响。

五,结尾。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是否照应开头?我吃了六一公公送的豆,为什么觉得没有昨夜偷的豆那么好?偷的豆好在哪里?(豆是一样的,只是偷豆这件事让我难忘。结尾照应了开头,双喜等许多小朋友陪我去看社戏,在看戏回来的路上还发生了偷豆这样有趣的事情,这不是我得到的优待吗?免念枯燥的书本,那我干了什么呢?不正是看戏和偷豆吗?)。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皇帝的新装小学生读书心得(通用16篇)

    读书心得是对作者思想和观点的深入解读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本知识。请大家仔细阅读以下这些读书心得范文,试着从中找到与自己共鸣的部分。

    最新公司设立租房协议大全(17篇)

    租房使得人们可以在不同的住房之间选择,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做出决策。小编已经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租房实操技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设立有限公司合同。依据《公司法》的规

    2023年新年工作会议主持词(通用14篇)

    各位朋友们,大家好!我将担任今天的主持人,并为大家带来一场盛大的活动。为了更好地组织今天的活动,我们安排了一些互动环节,请大家积极参与。同志们:区委、区政府召开

    最新商场营业员工作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工作心得的总结,让我对工作中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下文中,你将阅读到一些优秀的工作心得体会,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

    2023年我的委屈事(优质19篇)

    写一篇优秀的作文不仅可以展示个人才华,还可以锻炼思维能力。通过模仿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加深对优秀作文的认识和理解,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在我的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最新大学入党申请书介绍人意见(实用20篇)

    入党申请书是党员选拔的重要依据,是对入党者过去一段时间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有力概括。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入党申请书,小编搜集了一些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与大家

    最新端午节的有趣事(精选15篇)

    优秀的作文是语言的艺术,它能够通过文字将想法和情感传递给读者。这些作文通过巧妙的结构和生动的语言,将各种主题和观点进行了深入而细腻的表达。在端午节的时候,有哪些

    2023年与美同行小学生(精选21篇)

    优秀作文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表达能力,我们应该积极培养写作能力,争取写出更多的优秀作文。以下是一些备受好评的优秀作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最新学校教师停课不停学教学心得大全(20篇)

    学校组织各类实践活动,让我们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范文中的学校总结反映了学生在各个学科、课堂、社团活动等方面的优势和努力,是学习好榜样。线上教学是特殊时期

    2023年乡镇班子成员意见建议大全(21篇)

    意见建议应该以客观、中肯和理性的态度表达,既要关注问题的本质,也要考虑到实际可行性。对于提高工作效率的问题,我建议加强团队建设,通过培训和技能提升来提高员工的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