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

时间:2023-11-15 作者:LZ文人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

小学教案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用于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小学教案的编写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以下是一些经过精心筛选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一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二

第四关:金睛火眼。

教学。

目标:

1.回顾整理小学学过的古诗,进行归类,按类积累背诵、运用古诗。2.继续培养学生自觉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在形式多样的古诗词复习方法中复习古诗词,按类积累背诵、运用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古诗词的音乐一.音乐导入,激发兴趣。

课前播放《春晓》,要求学生仔细听,你发现了什么?歌词是首诗《春晓》是啊,诗可吟可诵,可读可唱,我们中国就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纷呈。老师相信,六年的小学生活中,你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词。今天,就让我们打开记忆之门,让优美的古诗词在我们口中吟诵,让诗情画意在我们心中流淌。

揭示课题:漫步诗林。

二.诗歌整合,梳理归类。

(一)诗中有画(山水田园诗)1.古诗万花筒。

诗中有春花秋月,有飞禽走兽,有历史典故,有山水名胜„„让我们走进古诗万花筒,你的一双慧眼能否发现其中的奥秘呢?(生在练习纸上填写,分组汇报,正确的得5分)。

(1)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它相关的名胜。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洞庭湖)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庐山)(2)给下列古诗填上表示颜色的词。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分组朗读两组诗句)。

(3)填写动物的名称。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小结:像以上我们复习的这些诗句多以描写自然风光、山野景物以及安逸闲适的乡村生活为主,我们把这类写景的诗叫做“山水田园诗”。山水田园诗起源于东晋的谢灵运和晋代的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诗人们吟咏自然山水、农村景物、田园生活,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自然景物当中,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出示,齐读诗句)代表诗人及作品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王维《鹿柴》、《竹里篁》、《鸟鸣涧》„„。

(二)诗中有情。

1.浓浓的思乡情(思乡诗)过渡:古人的诗词中不但有画,更有情。诗人把自己的相思别恨、喜怒哀乐、所思所想都化作了一首首充满情意的诗词歌赋。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他们把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之情融入到诗中,给我们留下了多少千古名句!

对张籍来说,乡愁是那一封写了又拆的家书——《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对纳兰性德来说,乡愁是那一个寒风朔雪中难成的梦——《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地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对杜甫来说,乡愁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而高适在《别董大》中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安慰朋友;

王勃更是乐观,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寄语远方朋友,表明只要心心相惜,哪怕距离遥远也会觉得近在咫尺。

(三)诗中有理(托物言志)咏物诗。

《梅花》、《墨梅》、《卜算子·咏梅》、《咏柳》、《画鸡》。

(四)哲理诗。

陆游的《游山西村》苏轼的《题西林壁》。

三.理解诗意,学以致用。

1.中国古诗词源远流长,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佳作,内容极其丰富。有的写景,有的写物;有的抒情,有的叙事;按内容来分,我们可以把古诗分成写景的诗(山水田园诗)、思乡诗、送别诗、咏物诗、哲理诗、边塞诗等。(指板书)把学过的古诗进行分类整理,可以使我们的知识更有条理性,那么背诵记忆起来就更加清楚明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先填空,然后再写出相应的诗的类别。

举头望明月,()。遥知兄弟登高处,()。——思乡诗。

海内存知己,()。洛阳亲友如相问,()。——送别诗。

(),为有暗香来。不要人夸颜色好,()。——咏物诗。

明月松间照,()。接天莲叶无穷碧,()。——写景诗。

(生答: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要求:抽选作答。听提示,按序号用诗句作答。(1)芳芳数学考了99分,有点得意,爸爸对她说:“取得好成绩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力争,好上加好。”

(2)初冬的早晨,小明走出家门,看到满树的雪花,不禁感慨地说:“”

(3)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金子总是会发光的”。不错,正如诗句“。

”所说的那样,美好的事物是任何禁锢也阻止不了的。

(5)中秋佳节,我手捧着香香甜甜的月饼,凝神眺望着皎洁的月亮,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家乡的亲人,心中多了几分伤感,这正是:“”。

四、吟唱词曲,课堂小结。

板书:

诗海拾贝。

诗中有画————田园诗诗中有情————思乡诗。

送别诗。

诗中有志————咏物诗。

边塞诗。

诗中有理————哲理诗。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三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一)、导入语: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

(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

美丽的花园。

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

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

我的书本。

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

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

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

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

读得好。

玩得高兴。

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

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

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

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

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同学们,只要你记住口诀: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相信你再也不会弄错“的地得”了!

同学们!你们学会了吗?学到这里,是不是对这三个“的”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课后大家还要多多练习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四

1.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2.提问:学习古诗的三个步骤是什么?

叶绍翁,宋代诗人。

题目大意:游园而没有见到要访的人。

第一句:大概是园主人爱惜苍苔,怕木鞋踩踏青青的苔藓。

第二句:轻轻地扣那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

第三句:满园春色关不住。

第四句:一枝红杏伸出墙头来。

侧面描写春景的艳丽及对春景的喜爱之情。

诗人:唐代诗人李白。

第一句:老朋友(孟浩然)辞别黄鹤楼。

第二句:在这花红柳绿,春光烂漫的三月乘船而去,去了杨州。

第三句:孤零零的船儿渐渐远去,最后连帆影也在蓝天中消失了。

第四句: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水,依旧不停地流向天边。

该诗表达了诗人对老朋友依依惜别的深厚感情。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五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并尝试背诵。

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情感。

利用课文插图及多媒体课件,借助想象,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习阅读古诗的兴趣。

怀乡思亲、孤独寂寥、

壮志难酬、

与友人依依惜别。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并描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难点:通过反复朗诵,入情入境地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四、【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2.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上课导入:

1、(播放音乐)平时大家积累了许多古诗,想和老师对对诗吗?

2、能记住这么多的古诗,你们真棒。知道我们刚才所对的古诗是谁写的吗?你们了解他吗?(课件作者画像出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感受一下??请看板书(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

二、解诗题,知作者。

1、你知道作者哪些诗或事?从题目中,你又知道了什么?

教师随机点拨学习方法:是啊,搜集资料,也是理解古诗的一个方法!题目中的关键词我们都知道了,你能连起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生试着说题目意思)。

2、以前学习诗歌,你有什么好方法呢?板书“读”

过渡:你看,这些都离不开读对于古诗学习,多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今天我们仍然用这个方法来学习(打开课本)。

三、“三读”知诗意。

1、趣读,体会音韵美。

(1)要你来读,你怎么读?

生:读出223的节奏停顿。

(2)能不能读得更有趣一些?

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节奏呢!想听吗?你能给它配上动作打出节拍吗?比如,轻叩桌子其实还有很多有趣的形式呢!比如拍手读,你会吗?(自己拍、同桌互拍、轻拍桌子)。

(3)练习趣读:可以加上诗里的动作读,摇头晃脑的读、还可以和同学合作读呢!只要想办法,读古诗是多么有趣的事啊!下面你可以选择刚才你喜欢的方法练一练,也可以自己想出新的办法读这首诗,尽量要读得有趣一些!下面四人一小组,练习一下待会老师看看哪组读得最有趣!

a自由练习趣读,师巡视指导。

b展示汇报:

谁愿意展示一下?(预设:读得怎么样?他们都喜欢你这种方式!大家也来试一试)。

你觉得谁读得有趣,推荐一下(预设:你读得真动听!大家都情不自禁的跟着你一起读了!老师发现一个有趣的,我来推荐他一起来!

2.听读,想象画面美。

过渡:这首诗不但是一首动听的歌,更是一幅秀美的画呢!来,请闭上眼睛。

(1)听读想象画面:

仔细听老师朗读这首诗,你透过诗里的文字去想象画面(配乐)。

(2)学生描述句子:

同学们,这个时候呀,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一个画面?

(3)感悟方法:

(4)再听读,强化画面:

请闭上眼睛,再来听一遍(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5)组内交流:

(6)汇报展示:

a.指名描述:谁来描述一下你想到的画面?还有谁也想描述这句诗?

b.齐读:带着你的想象和感受,一起来读这首诗。

3、背读,感悟情感美。

a.引导领悟情感。

b.背读: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大家一起背一下(配乐)。

四、【作业】。

1、课后积累作者诗句。

2、用你的画笔画一画这首诗。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夜书所见。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咏柳。

春日。

乞巧。

嫦娥。

题西林壁。

游山西村。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忆江南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七律长征牧童舟过仁安清平乐村居。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六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及《夜书所见》诗句字条。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理解“书”的意思。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要发散学生的思维)。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根据课堂情况可让学生写一写)。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方法:

(1)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老师点挂图上的'景物,学生读出对应的诗句。

2.字条连诗。

方法:老师出示某句诗的字条,学生接续后面一句诗(多连几次,让学生基本会背)。

3.情境背诗。

方法:学生可自由下位,把诗背给最要好的同学听。

五、识字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促、深。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六、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

一、课前游戏,复习导入。

1.说说自己知道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春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也可以以连线的方式出现节日、日期和习俗。)

2.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3.揭示课题《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理解“忆”的意思。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夜书所见》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自学基本步骤:

(1)自读:读准字音,并借助课后注释或工具书理解词义。

(2)自思:想想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自读中产生的疑惑。

(3)交流:读读、说说、问问。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说说读懂了什么,并提出小组学习时所产生的问题及解决的结果。

2.其他组的同学与老师参与其中,或讨论解决或补充己见。

四、感情朗读,启发想象。

1.指名朗读诗文。问: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引导以情促读。问:你能用读来表现出这种思想感情吗?

3.引导以读促发想象。问:同学们在读时头脑中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情景,能交流一下吗?

4.学生交流想象的景像,并再次有感情朗读。

五、趣味活动。

1.生字连词背诵。

方法:请学生把生字按出现的先后顺序在本子上或黑板上排列,再连起来,试着背诵。

2.诗句连对。老师说诗句意思,学生背相应句子。

3.情境练背。学生当小小诗人,或加动作或加表情,先自己朗读再上台表演,达到背诵。

4.赛诗会。

方法:(1)集体赛:每个小组背一、两首古诗,一首课内的,一首课外的,看哪一组背得既响亮又流利。

(2)个人赛: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看谁背得最有感情。

六、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写的生字,组词朗读。

2.观察生字,交流写字经验:怎样既正确又漂亮地写好这些生字?重点指导“异、插”的写法。

3.书写生字。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听。

2.有机会到公园或田野里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想想自己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七

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人的代表作品。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1、全面领会并用恰当的语言准确概括诗词意境及所用的艺术手法。

2、通过对古诗词分析鉴赏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让学生在阅读中将诗词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而陶冶情操,理解人性的丰富、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建构其精神生活的基本范式和人文底蕴。

涵咏、赏读、点拨、讲析相结合。

导入语设计:

走进古典诗歌,就是走进了一个神奇的境界。在古典诗歌的清芬中,我们的前人会从一张张薄薄的书页中立起,踏着秦砖汉瓦,穿越唐山宋水,衣袂飘飘地沿着字里行间向我们走来。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古典作品的解读和鉴赏总是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在我们眼中,古诗仿佛是一枚好吃的坚果,虽然我们知道那里面的果仁儿是有营养的,但我们却无法突破那坚硬的语言外壳。诗歌鉴赏真的就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么?是否有法可依?今天,我们以《山居秋暝》为例一起作个探讨。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八

教学目标:

1.能读懂三首古诗,并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展开联想,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能正确书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学重难点: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课前预习: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九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大体把握词意。

2.反复朗诵,品味用词的凝练,理解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词中所表现的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三词客”“八大家”分别指的是谁,大家知道吗?(“三词客”:苏洵、苏轼、苏辙;“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词人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苏轼又叫苏东坡,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他性格直率开朗,而政治道路不顺。他写这首词的时候便是因“讥讽朝廷”被贬官至黄州。下面我们看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二、初读诗词,扫清字词障碍。

1.自由读,借助注音读正确,读流利,读出节奏。

2.指名读,生评价。(注意读出节奏、情感)。

3.范读,齐读。

三、再读诗词,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词,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述其中的意思,小组成员间相互讨论帮助,然后请学生代表发言,大家共同补充完善。

(子规——杜鹃鸟;白发——代指老年人;黄鸡——代指时光流逝。)。

2.再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词的内容。

(参考:词人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感悟到人生需乐观的哲理。)。

3.交流对词意的理解。

(在蕲水的清泉寺游历,清泉寺面对着兰溪,兰溪的水向西流去。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谁说人生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你看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奔流!不要在老年时感慨时光流逝。)。

四、品读感悟,体会情感。

1.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1)词中有画,让我们轻轻地读读这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山下兰草初生的幼芽正浸泡在溪水之中,松林间的沙路干净没有泥土。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杜鹃的啼叫声。)。

(2)这几句话写出了清泉寺怎样的特点?(优美的风光和环境)作者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哀怨惆怅)。

教师结语: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

2.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师:“谁道人生无再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反问)。

(2)“白发”“黄鸡”比喻什么?(时光流逝)。

(3)苏轼写这首词时,正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而我们却从“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感受到了他什么样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师结语:这是不服老的'宣言,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指引我们积极乐观,奋发向上,对人生充满信心。尤其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应该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乐观面对。我们还应抓紧时间努力学习。

五、诵读和背诵这首词。

六、总结诗词,拓展延伸。

师:全词情景理交融,充分体现了苏轼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给我们以生活的启示。给了我们哪些生活启示呢?课下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写。

板书设计。

浣溪沙。

上片:写景浸溪兰芽——松间沙路——雨中杜鹃。

下片:抒怀溪水西流——老当益壮——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教学反思。

在讲授这首词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去感受词中的意趣,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导为主,自读自悟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效果。课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受到的启示和感悟,真正去理解词人的思想,从而更好地感受其积极向上的精神境界。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忄、木、矢、攵、尸”五个新偏旁。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

4、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自己热爱春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磁带、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画: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2、老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春晓)。

3、师解题:“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4、过渡:理解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师:上学期我们都已经把这首诗背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自读《春晓》。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感悟欣赏。

(想象画面,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后评议)。

3、师指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现在,让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四、学习生字“春、知、少、处”。

1、师范写,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师:课下,请大家再搜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们在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春晓》。

2、全班背诵。

3、教师导言:春天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季节,不仅我们喜欢春天,古代的诗人也喜欢,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优美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古诗。

4、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题意:村(农村)居(居住)。

二、认识生字,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从诗句中圈出生字。

2、学生汇报,教师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练习读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村居杨柳春烟儿童散学放纸鸢。

(4)引导学生结合挂图,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

(5)分句指名读诗句。

(6)全班齐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读懂古诗。

1、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认真看图想象图中所描写的景物。

2、说说你读懂了哪几行诗句?

3、学生反馈,练习朗读相对应的诗句。

4、指名将各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想象,读好古诗。

1、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中哪几行诗句是写景的,哪几行是写人的?

2、指名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五、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抽读生字:放、忙、居、村。

2、练习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4、学生逐字仿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两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古诗两首。

春晓村居。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一

1.能读懂三首古诗,并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展开联想,想象诗中描绘的画面。

3.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能正确书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1.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多媒体课件。

3课时。

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

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读熟三首诗。

2.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读、背三首诗。

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飞无影。

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

4.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

2.从诗中哪些地方看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

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君山比作青螺。

4.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

旧:过去胜:超过。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

(太阳升起的时候,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

——比较、比喻)。

4.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

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其它描写山水风光光的古诗。

参考篇目:《鹿砦》《望庐山瀑布》《滁州西涧》《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二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同学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三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2.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四

1.说说自己可爱的家乡,抒发对故乡热爱之情。

2.想象古人离开故土后如何抒发思乡之情。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首诗。

(课件渐显第一张幻灯片课题——夜书所见)

(多媒体课件放映第二张幻灯片)

1.观察电视中图画,说说所看到的情景。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有重点地指导识记。

(放映第三张幻灯片,重点指导生字词)

3(放映第四张幻灯片,指导古诗朗读)

朗读节奏参考: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指名朗读,先指导读准字音,再读准节奏,让学生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4.借助字典和诗后注释,理解诗中词语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处。

1.老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边听边仔细看图、思考两个问题句诗的意思。

(放映第五张幻灯片,画面中出现两个问题。)

问题一 诗中描写了哪几种事物

问题二 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2.学生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各自对上面的问题发表见解。

3.老师重点点拨理解:(放映第六章幻灯片,画面飞入正确答案)

答案一 诗中描写了梧叶、秋风、儿童、灯明。

答案二 一是动思乡之情,二是勾起对童年往事的回忆。

4.有感情朗读。

1、还有哪些思乡的诗句

(放映第七张幻灯片)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杂诗》(唐·王维)

教后反思:中年级的古诗教学,要重视指导学生感受诗的内容,充分领悟诗人的情感,然而诗的语言是浓缩的精华,加之诗人的创作背景学生根本无法体验。所以,不能单单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行感悟。

在本节课教学时,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1、自己正确读古诗,注意诗的节奏、韵律;2、理解诗歌意思是体会感情的前提。让学生借助注释、幻灯片图画自己理解诗意;3、借助cai课件体会诗情、诗境。4、拓展阅读,用cai课件呈现意境相近的古诗,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课堂上,学生兴趣盎然,做到独立思考,激烈讨论,彼此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自己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五

1.利用教材注释以及课前预习所收集到的资料,通过自读自学,正确理解诗的意思。

2.通过反复地诵读、比读,清晰地感受诗的意象与情境;通过咀嚼和品评重点词句,深刻地感悟诗人“愁”的意蕴与情怀,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染与启迪。

3.在反复诵读、比读的过程中,感受诗人的愁思与景物交融、契合的写法,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初步领悟做人的哲理。

课件。

一、揭示课题,解字读题。

1.板书课题。

2.题解:(出示课件16)。

“泊”:停泊。

板书:枫桥夜泊。

二、初解诗意,读出韵味。(出示课件17)。

1.看能不能读出诗的节奏与新的感觉来。

2.学生自学自读。

3.指名生读。请大家认真听,听一听他的朗读停顿是否合理,节奏是否恰当。

指导:“到——客——船”,这节奏一放慢,声调一降低,就有一种余音袅袅的感觉。来,一起来读后两句。

学生齐读全诗。

三、感“眠”悟“愁”,“对”出愁思。

1.抓一“眠”字,进入情景。(出示课件19)。

(2)学生默读、圈画。

(3)停。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字眼看出张继的不眠?

月落。他看到月亮落下去了。

乌啼。他听到了乌鸦的啼叫。耳闻乌啼,所以未眠。

板书:乌啼。

板书:霜满天。

诗人看到了枫树和渔火。

板书:江枫、渔火。

张继因为未眠,所以听到了寒山寺的钟声响起。

板书:半夜钟。

(4)在这深秋之夜,张继目睹月落,耳闻乌啼,身感霜气的降临,他怎么睡得着呢?带着失眠者的心态读《枫桥夜泊》。

学生齐读全诗。

2.抓一“愁”字,感受愁意。(出示课件21)。

(1)旅途本辛劳,本应该早点歇息,张继却久久不眠,为什么?

学生回答。

一个字,愁。学生说带“愁”字的词语。

板书:愁。

是月落、是乌啼、是江枫……抓住这些词语读出感觉。

(3)学生自由地读、圈、想、读。

(4)交流:月落能带给人一种失落感,一种孤独感。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第一句。

板书: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3.抓一“对”字,感悟“愁”思(出示课件23)。

(1)读“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思考:这里的“对”字是什么意思?

板书:对(出示课件24)。

学生回答。

(2)张继到底在愁什么?此时此刻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

生带着“愁”来读。(出示课件25)。

教师范读。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这里有的只是——。

学生齐读《枫桥夜泊》。

板书:愁。

四、钟声叩心,释放愁怀。

1.钟声响起,述说情怀(出示课件26)。

请问,这午夜的寒山寺的钟声似乎在向张继述说着什么呢?请拿起笔,写下你的述说。

2.交流评析,释放情怀。

学生述说着钟声的述说。

学生在钟声的伴奏下齐读全诗。

五、总结拓展,人文关照。

推荐《不朽的失眠》给大家阅读。

六、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枫桥夜泊。

月落----失落感、孤独感。

乌啼---凄凉。

霜满天-----寒冷。

江枫、渔火---半夜钟。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六

1、教学《静夜思》,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

2、背诵并默写《梅花》一诗。

理解诗句的意思。

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静夜思》一诗中体现出来的意境。

一、简短谈话,引入课题。

1、齐读课题。

2、释题。

3、介绍诗人生平。

二、自由读《静夜思》

1、学生字。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特点。

3、读通诗句。

三、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评议。

2、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

3、跟录音读课文。

4、试读、评议。

四、讲解诗句。

1、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

2、学生试解。

3、教师补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4、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

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

1、诗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感觉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静夜是深夜,为什么深夜诗人还没睡?

3、诗人这样想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该怎么读出思乡之情呢?

4、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

5、背诵全诗歌。

六、总结。

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词义。

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3体会梅花的风格

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

一、启发谈话

二、听课文录音

三、理解诗义

1、学习12两句。

2、正确朗读两句。说说带点字的意思:数 凌

3、说说两句的诗意“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因为正毛着严寒独自开放”

4、学习34句。

5、正确读。

6、理解带点字“遥 为 暗”。

7、试说两句的诗的意思“远远就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

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五、指导背诵。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理解整首诗的意思,认识冬日江雪的壮丽,感悟诗人孤傲不屈和不愿同流合污的个性。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感受到诗歌美的意境。3、会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懂得古诗的写法,理解江雪的意境。课前交流:

1、之前没见到老师前,有没有想过老师是什么样子?现在看到了,有什么印象?

2、现在是什么季节?说到冬季哪些词语跳到你的面前?喜欢冬天吗?说说喜欢它的原因。课堂流程:

一、激趣导入,初读诗句。

1、(课前聊“钓鱼”)刚才,我们聊到了钓鱼。谈到钓鱼,我想起了一本书,想到了一个人,这本书就是——《封神演义》。书中有一个特别聪明,特别令人敬重的人,他就是姜太公。有这样一句话: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根据这个故事还创作了一首诗《渭上偶钓》:昔日白头人,亦钓此渭阳。钓人不钓鱼,七十得文王。

2、简介《渭上偶钓》。

3、过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中也有一个老渔翁,他又在钓什么呢?

4、板书:江雪。自读诗歌。

5、指名读诗,相机讲解“蓑、笠”。

6、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7、学生齐读。

二、想象画面,解读诗意想象画面:

1、板书: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精巧的画)。

2、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生活,发挥想象,将诗读成一幅画!

3、指明全班交流。

4、想象画面,齐读。体会环境寒冷凄凉:

1、说说看,这幅画面让你产生了什么感受?

2、诗里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受到寒冷和凄凉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聚焦。

一、二两句。

3、引导理解“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引导理解“绝”“灭”的表达效果。

4、通过朗读读出理解。

三、知人论诗,体会情感。

1、诗读到现在,有什么问题想问问这位孤独的老人吗?

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并联系生活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

2、老师还有个问题,是真的有这样一个老渔翁独自一人在这样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吗?如果有,他是谁?他又在钓什么?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生平,相信大家有新的见解。

3、老师讲柳宗元的生平,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刚才的问题。

4、师小结,揭示“诗言志”,引导学生感受柳宗元坚韧不拔的精神。

四、品析诗句,领悟表达了解藏头诗的形式。

1、你觉得诗中什么地方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诗人内心无限的孤独?

2、把这首诗每句第一个字连起来读,你们有没有新的发现?

3、读出诗人的孤独。体会入声的表达效果。

1、再看看句尾,这里我要告诉大家一个知识——“绝”“灭”“雪”这三个字在古音中读“入声”,这首诗押的入声韵。诗中三句的结尾用入声,正是要表达诗人孤独、悲愤的感情。

2、三次引读《江雪》。欣赏吟诵。

播放《江雪》吟诵调。

五、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1、齐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

2、了解诗的大意。

3、小结:人的一生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当我们身处逆境时,我们该怎么办呢?希望柳宗元和李白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4、齐背《江雪》,再次感受柳宗元内心的孤独寂寞。

六、作业(略)。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八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隐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课前准备。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的大略位置.)。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a.“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俺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络绎不绝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

b.而“京口”不只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持久,千里共婵娟”,(if-件展示诗句.)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同学用自身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俺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俺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俺还”.)俺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齐读.)。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5.指数名同学说.

6.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想象.

7.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8.听了同学们的描述,俺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

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协助的.

9.指名答.(在江岸两边大面积出现的是草地、树木、青山……)。

10.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

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高山.(同学口述)。

11.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2.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

13.指名答.(感受到春天里的“绿”有着层次关,远近各不相同;“绿”还写出了春天景物的变化……)。

14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生赛读.

15.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引导阅读“资料袋”,介绍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6.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名答.)。

17.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俺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8.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俺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俺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置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同学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同学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何时照俺还”这些词句理解.(指名答.)。

7.练习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俺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3.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经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身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俺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第二课时。

1.播放歌曲《故乡的云》.

读入情。

1.读一读《秋思》和《长相思》,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

2.指数名同学读,正音.(注意读准“意万重”“聒”.)。

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

4.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

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任选一首说.(指数名答.)。

品悟情。

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乡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

2.指名答.

3.“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4.同学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

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满腹难过、心事重重的感觉.

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

7.你能用自身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

8.引读“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9.这一次又一次的封信、拆信、封信的过程,让俺们深深感受到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挂念.

10.就让俺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

1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13.全班交流,师引导注重体会“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议深情。

1.同学任选一首配乐背诵.

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

3.总结:读诗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画面就不同.俺们不可能到诗人生活当中去,不可能看到那个朝代诗人面前真实的景色,但是,诗人们那份浓浓的思乡情,俺想无论是谁都能感悟得到!因为诗中的字字句句无不包括着对故乡的想念、对家乡的思念.让俺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感人的诗词吧.

记生字。

1.找到本课四个生字,读读相关句子.

2.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们?(指名答.)。

3.指导书写: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注意写得左窄右宽.

4.同学练写.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十九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诗,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并背诵这三首诗,默写《枫桥夜泊》。

3.体会诗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

4.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情感。

1.会认“浣、聒”等6个生字,会写“孙、泊”等6个生字,掌握“更”这个多音字。

2.掌握这三首诗的意思。

体会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的方法。

第一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掌握这首诗的意思。

2.体会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3.认识王维诗歌中流露出来的隐逸倾向。

课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件2)。

1.今天,我们来学习王维的一首诗《山居秋暝》。

板书:山居秋暝。

2.作者介绍(出示课件3)。

王维(约701-约761),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似浅而实深,似淡而实腴,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他又精通绘画,擅作平远之景,擅绘人物、丛竹等。有《王右丞集》。

二、诗歌朗读指导。

1.听朗读。

2.结合注释,读懂全诗。

3.诵读全诗。

诵读指导(出示课件5)。

诗的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可用叙述口吻读。

颔联、颈联是诗的主体部分,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感情,当用轻快的调子诵读。

尾联出句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慢读出,表现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心情。

三、诗中有画。

(一)题解(出示课件6)。

标题:“山居秋暝”,“山居”即其隐居的别墅,点明了地点;“秋”点明了季节;“暝”,傍晚,点明了具体时间。整首诗所写的景物即秋天傍晚在山居所见的景物。

(二)诗中有画(出示课件7)。

诗人用淡淡的几笔就勾画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图,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这里犹如世外桃源一般。

板书:诗中有画。

(出示课件8)既然说“诗中有画”,我们就把诗还原为一幅古典的卷轴画。

1.我们首先找出诗中的写景部分。(出示课件9)。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首联写出了什么样的意境?(出示课件10)。

明确: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清新,景色美妙。这给全诗创造了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

板书:寂静,清新,幽雅。

首联与诗题有什么联系?(出示课件11)。

明确:首联紧扣诗题,点出了时间、地点、季节。

3.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都是写景,有什么不同?(出示课件12)。

明确:颔联用了“明月、松、清泉、石”等意象,表现出山村的自然美。颈联用了竹、莲、浣女、渔舟等意象,表现出了山村的生活美。颔联侧重写物,颈联侧重写人。

板书:山村生活美。

颔联与首联有何联系?(出示课件13)。

空气清新方可见月光之皎洁;新雨之后才能显清泉之声响。

4.颈联写得十分热闹,这与作者要创造一个寂静,清新,幽雅的环境是否和谐?并说说原因。(出示课件14)。

明确:是。写浣女、渔舟的热闹,正是为了烘托出山村环境的寂静、清幽。如同“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一样。人们从这些热闹的景物中,很自然地体味出一种和平恬静,体味出恬静中的一片勃勃生机。这里有动有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5.六句写景的句子,哪几句可以作为画面的主体?学生概括。(出示课件15)。

明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6.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把画面具体地描绘出来。

四、拓展延伸。

网上搜集王维的其他诗,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背诵下来。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这首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预习。

山居秋暝。

诗中有画。

寂静,清新,幽雅。

山村生活美。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二十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小学古诗教案(通用21篇)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二.初读古诗,想象画面。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三.品读古诗,领悟诗意。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学生自主学习)。

2.。

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四.再读古诗,陶冶情趣。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三.品读全文,获得美感。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四.再读全文,升华情感。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配乐朗读或背诵。

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练习设计: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总结报告范文(20篇)

    通过写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过去的一个月,在经验和教训中汲取经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份优秀的月工作总结范文,看看别人是如何概括和总结他们的一个月工作的

    正风肃纪活动个人心得体会(通用20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借鉴。20xx年2月22日以来

    餐厅演练心得体会(汇总14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记录自己成长轨迹的一种方式,也是对自己所走过的路的回顾。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第一段:引言(150

    贷款申请书跟贷款申请书区别范文(18篇)

    在申请书中,要突出申请人的动机、个人背景、与申请事项的相关经验和能力。如果你正在准备申请书,不妨参考以下范文,提高写作能力。尊敬的xxx领导:我是xx村委会xx

    新疆两会心得体会(汇总18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对经验的积累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改进和成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新疆两会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

    珍惜生命关注安全心得体会(精选21篇)

    心得体会是个人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自我总结和感悟,是对经验和教训的理解与反思。阅读这篇心得体会让我对某一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考给了我很多新的思考

    高中退学申请书因个人原因(实用22篇)

    良好的申请书可以增加申请者与评审者之间的共鸣,提高申请成功的机会。不同的行业和职位对于更多申请书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请谨慎选择适合自己的范文进行参考。

    学会成长演讲稿高中(模板22篇)

    演讲稿要具备说服力和感染力,能够引导听众思考和行动,因此我们需要在写作过程中注重情感的渲染和逻辑的推理。掌握优秀演讲稿范文的写作技巧,对我们的演讲能力的提升有着

    教育警示片得心得体会大全(13篇)

    心得体会可以记录下我们的成长轨迹,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提升。小编特意搜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大家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指导。在这次激励警示双

    供电所投诉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8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路,让我们更好地向前迈进。下面是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激发你们对总结的兴趣和创作的灵感。投诉是指对于不合理、不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