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时间:2023-09-29 作者:LZ文人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优秀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篇一

启发式教学是我国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首创。他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名言成为“启发”一词的最早来源。

一、启发式教学的本意在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总之,启发式教学的本质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认知更新、思维发展、能力提升和智慧的生长。教师在教育中只要发挥好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和启发,即“举一隅”,而“以三隅反”则由学生完成,如果不厌其烦地把所有知识一一告知,就会养成学生的依赖性,阻碍其发展。

二、启发教学的现实意义在于改变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地位

当然,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的是教育评价体制的改革。但从教师来讲,重新学习和领会孔子的启发式教育思想,改变课堂上学生的被动地位,注重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启发诱导,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练习和讨论、自己思考、探索和领悟知识,使得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充分享有自主支配自己学习时间、空间的权利,让儿童自己的大脑、眼睛、双手和嘴巴的作用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应该是必然和可行的选择。

三、贯彻启发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虽然启发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师所熟悉。但在教学中却常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为此,我们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启发教学成功的前提。综观孔子的一生他是把“仁者爱人”的思想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对学生怀着深厚的感情,与学生共同生活,接近学生,并关心照顾学生。接受学生的种种提问而善于解答,同时也容许学生反辩,养成了师生之间好学的风气和深厚的感情。教学常常是自由讨论式的。他和学生平等讨论、相互切磋,最后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所以,现代教学中更应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师生在愉快、平等、和谐的情境中学习,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思维能力。要通过有的放矢的提问,比如用设问、反问、追问的形式引发学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或者针对学生思维障碍和思考习惯,巧妙地设疑,灵活地变换提问方式,把新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新的情景中,从多个角度,不同层面,寻找问题的解答,探究钻研,真正体验思考的乐趣。

3.激发动机诱导学生热爱学习。在教学中不断提出新任务,以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比如孔子就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亲身体会和“朝闻道,夕死可矣。”等名言教育勉励学生,使他们“好学”“乐学”,始终感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处于“欲罢不能”的状态。

总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对改变被动的填鸭式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好比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习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必将使学生的思维之花,结出丰硕的智慧之果。

参考文献

[1]金良年.论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12月.

[2]王儒童.儒童讲论语[m].花山文艺出版社,4月.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篇二

篇一:启发式教学反思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改革课堂教学的关键 ,只有通过启发才能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黎世法教授说:“启发本身不直接解决问题 ,而是为解决问题提供必要的认识条件” 。启发应该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抓住时机,适时点拨,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认识条件。

笔者在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17课《捞铁牛》这节课上,关于怀丙和尚: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让水把它送回来。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启发:为什么铁丙和尚这样说呢?水真有这么大的威力吗?然后让学生自己读,回答这个问题。

在随后的学生回答中,我发现回答:浮力这个名词的非常多!学生大多通过复习知道了这个概念,但是还不能用口头直接进行解释。在接下来的回答中,同学们好象找到了灵感,发散性思维大大开放!问题越来越多啊!其中最多的问题是:如果船上的沙子已经用完了,铁牛还没被捞出来怎么办呢?这样的问题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但是从教学目标来看,是偏离了主题的!文中主要是讲捞铁牛的主要过程和浮力这个只需要简单明白的问题,没想到学生回考虑这么的问题!

我在想:启发式教学到底怎样最适中呢?这样看来把握“度”还是很重要的。但是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又是不能泯灭的。语文课文启发式教学是一门高妙的教学艺术,要根据具体的课文与教学对象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教师的创造性思索本身就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索,而学会这种创造性思索正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所在。

篇二:启发式教学反思

新课改后,打着素质教育旗帜,各种新的教学方法可以说是多如牛毛了,层出不穷。但我总觉的这些教学方法不是过“左”就是过右,总是在走向极端,或者更多的是在追求形式,而没有真正去讲究实效。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学等等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作用是新课改下最为流行的教学方式。归纳起来这些教学方法的特点就是由教师讲变成学生讲。以至于今天的课堂,大家一致认为只要是老师在讲而非学生讲就不是新课改课堂。

其实,这都是错误的理解了新课改,新课改并不是追求课堂形式,而在于探索课堂教学的本质,新课改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打破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并不是要去否定甚至废除教师的讲授。()教师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如何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如何去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这是新课改要探索的关键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中,我认为启发式教学法是比较现实和有效的教学法。所谓启发式教学法要求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提出一连串总是让学生思考作答,逐渐导向预定的结论,这样来促进学生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

苏格拉底说过:传授知识和道德的方法,不直接地向学生传授他认为是真理的科学知识,也不直接地向学生讲述现成的科学原理和结论,而是用“问答法”进行教育,启发听众自己去寻找正确的答案。他还说:“我不是授人以知识,而是使知识自己产生的产婆。”,苏格拉底的伟大学生柏拉图就是这种教学方法的产物,而且此后,柏拉图及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也坚持这种教学方法。可见,启发式教学法是由来已久并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已知去探索未知,既能够使学生克服对知识掌握的畏惧,又能使学生探寻知识联系,并能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提高学生的思绪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避免学生所谓自主学习,漫无目的,毫无效果的“热闹”的伪新课改课堂出现。

但启发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没有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课堂只能会是在预先设计的轨道上直行,而不敢有半点偏差。启发式教学的课堂中,教师需要在师生互动的交流中,不断引导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需要教师在课堂的美妙生成中把握学生的智慧灵感,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和知识的魅力。

只不过这种出现在古代民主盛行的希腊社会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中国古代的专制社会。与苏式启发式教学法相似的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在中国大一统的教育思想下,悄然消失几千年,直到现在也难以真正实现。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篇三

一、成教英语教学的特点:

1.学时较短。虽然英语是成人教育的必修科目,但是每学期的学时较短。英语语言学习,学的不仅仅是单词和语法,还应该涉猎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内容,对这些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利于掌握语言的深层内涵意义。短短的学时,很难对这些语言文化背景进行系统学习。

2.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的模式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很少,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传统教学模式的指导下,本就基础薄弱的成教学生,无法提起对英语的兴趣,英语能力很难得到切实的提高。

二、走出成教学生英语学习困境的`方法

1.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成教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成教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学习英语是为了增加求职筹码,拥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无论成绩好坏,都积极主动地学习英语;同时,也有的学生因为对英语完全没有兴趣,消极地应对英语课堂。而英语学习兴趣是影响英语学习效果的非智力因素之一,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为了使学生能自觉学习,必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灵活多样地施展教学技能。启发式教学就是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统一起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自觉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经过逻辑推理,得出正确答案,从而解决问题,能动地获得知识。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传递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多媒体利用现代科技将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传播媒介灵活地组合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传递信息。运用多媒体,可以使很多抽象的概念影像化。例如,课文中所提到的人物介绍、时代背景、节日情景等等,用原汁原味的影像来呈现,显得更加直观。它使成教学生能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掌握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也非常有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主动思考、独立思考。传统课堂上,大多是老师讲学生听,倾向于老师直接把知识点讲透彻,而这种方式的不利之处,就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有可能完全没有思考,只是消极接受,课后很快就忘记。再次,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传授一些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大部分成教学生没有掌握学习英语的科学方法,死记硬背单词语法,效率很低。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有意识的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单词方面,给学生讲新单词时,可以运用到词根词缀法、谐音法、联想记忆法等一些有效的记忆方式,进而让学生也学会自主运用这些方法。而在口语方面,除了在课堂上发言,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通过跟读英语有声小说、选取某个主题相互自由对话等方式,通过大量练习提高口语。成教的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其自信心和积极性的培养极其有益,科学的学习方式可以使英语学习者受用终身。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为教学中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脱离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成教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时自觉性。同时这种教学方式,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也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2.鼓励成教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合作性学习成教学生的课时较短,真正要提高英语,还需要合理安排课余时间学习。一旦教师在课堂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学生在课后进行合作性学习就更有效果了。这里的合作性学习主要是指让成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qq等方式进行活动。每次或隔次课后,教师布置小组作业,作业不必太复杂,由个人作业和小组共同作业组成。个人作业要求每个小组成员利用自己的时间自由完成,共同作业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这是考虑到成教学生时间不充裕的特点而采取的措施。同时,在实施合作性学习还要注意:

(5)强调小组的总体成绩作为激励,教师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这种做法可以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从而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己所能。只有真正利用好合作性学习,才会事倍功半。

三、结语

总之,为了走出成教学生英语学习的困境、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能力,需要从改变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促进学生坚持学习英语,才能切实的使成教学生的英语得到提高。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篇四

【论文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使学生“爱学、会学、学会”做了许多有益探索。“教有定则,教无定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或扩展的结晶。本文通过对基础教学模式类型的介绍,对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启发式、综合观的论述,阐释了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意义,对教学活动有提升理念、指导实践、提高效果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教学模式;启发观;综合观

1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

美国著名师范教育专家b乔伊斯(brucejoyce)和m威尔(marshaweil)在对自身及许多教师的教学实践进行研究之后,从100多种模式中总结出了25种模式,在1972年出版了《教学模式》一书,对规范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我国教学模式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体现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化学习;教学手段多媒体化。高校研究教学模式的意义大致在以下几个方面:有助于推动从单一教学模式向多样化教学模式转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学模式的正确运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有助于适应课程和专业设置的调整,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艺术性,体现育人本质。

2基础教学模式

2.1教学模式: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为达到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采用特定的教学程序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样式”。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评价阶段。教学模式既不是纯粹的理论,也不是纯粹的实践,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教学模式比教学理论具体,具有可操作性;比教学实践抽象,有理论特性。教学模式的结构一般来说包括以下五种要素: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教学目标、操作程序、教学评价、师生关系。

大多数教学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是一定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在不同的理论指导下,对教学过程中各阶段、环节、步骤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教学模式。

2.2基础教学模式介绍。“

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在以下常用的基础教学模式中升华产生的。

2.2.1讲解――接受模式。

这是一种传统的理论教学模式,目前被大多数教师应用于课堂教学,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该模式的内涵较以前更为丰富。但由于学生客观上处于接受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的地位,不利于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教师需要研究、采用多样化的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优越性可以使传统的讲授法有机地贯穿启发式教学原则。教师在讲课时,如果能够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多媒体设备为载体,师生互动,结合讲授进行思维能力、组织能力的训练,实施德育教育等,就能收到其它教学手段很难达到的成效。这种启发式的讲授法更具发展性、适用性。

2.2.2示范――模仿模式。

该模式是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进行模仿练习,以培养学生技能、技巧为目的的教学模式。这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教学模式之一。该模式对形成技能非常有效。该模式的成效取决于教师所发挥的作用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学生自主练习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启发其创造性思维。

2.2.3环境――模拟训练模式。

环境模拟训练模式充分利用具有仿真的职业环境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在的智能,通过模拟训练,要求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和素养,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具体职业岗位的基本技能和管理要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模拟训练阶段,教师应起到教练和裁判的作用,适时对其指导、启迪、评价。这种教学模式适合于专项技能训练和综合能力形成训练课程的教学。

2.2.4体验教学模式。

其理论基础是通过将学生置于特定的职业环境中,使其获得职业体验,培养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毕业岗位实践大多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般运用于顶岗实习期间。从实践效果分析,这是目前“校企合作”的成功典范。这种教学模式在“双赢合作”的基础上,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2.5任务教学模式。

任务教学模式是通过明确而具体的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养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运用学校或社会现有资料的习惯并形成能力。教师在实施教学时的关键之处是培养学生兴趣。该模式以任务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特定的能力。

2.2.6观察教学模式。

在教学见习、实习中得以应用,目标是要使学生通过观察学习,验证所学知识,在此基础上巩固、扩展专业知识,获得特定的行为模式。观察学习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一些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工艺手段,有助于开拓视野,了解专业背景或某些特定的专业知识。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技术、图片、影像、动画制作等,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集中其注意力。

2.2.7范例教学模式。

范例教学模式是一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以某一真实的典型事例为基础,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学习者完成特定的知识和能力的建构。范例教学通过具体范例的讨论和思考,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师生互动性强。专业课程中许多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这种模式。

2.2.8合作学习模式。

该模式是在学生已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由学生或教师提出一个小组学习目标(可以是某一专题,也可以是一项设计或探索性实验),学生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合作、协调与沟通的过程。该模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根本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系统整体协调的力量。

2.2.9项目教学模式。

是在基本完成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学习训练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独立或相互合作完成某一系统的相对完整的项目或课题,完成新的知识体系的建构,完成综合职业技能的训练。在这个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查阅相关资料,请教教师、工程技术人员或其他同学,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对教师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再学习的过程,并能有所收获。该模式注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对具体学生的个体评价着重其通过项目教学后能力的提高、情感发展的评价。学生是模式中的教学主体,有很大的个人发挥空间,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以上主要介绍九种基本教学模式,这些模式所能达到的教学目标有些部分相近或相同,选择时可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对象。没有一种模式适用于所有的教学对象,或优于其它模式,也就是说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用与否。每种模式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使用这些模式时可以根据实际加以改进,使之更具针对性。掌握和熟练运用模式的.关键是更有效地将其用于教学实践并总结提高。作为一个教师,如能集中研究和使用其中2至3种模式,就能提高教学技能。“教有定则,教无定法”,“启发式综合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模式不断完善或扩展的结晶。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篇五

启发式教学是党校函授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怎样在函授教学过程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本人在教学实践中有三点体会。

一、启发的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启发问题,在于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激发学员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员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应该是学员进行知识探求的启发者、合作者、指导者。教师的态度、价值观、理念必须以学员的求知欲为本,教师和学员间要彼此启发,共同探索和研讨。

启发问题的提出,是学习的核心要素。没有问题,就不存在学员的思考和探究。启发问题要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就是说教师在设计启发问题时,必须充分考虑学员的学习内容、学习环境、学习材料,以及学员已经具备的知识储备和具有的社会实践经验等因素,由教师或在教师引导下由学员自己提出一个符合学员解题能力的问题,最好是处在学员知识“边缘发展区”的问题,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够解决大部分,又不能全部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经济管理专业《中国区域经济管理概论》这门课中,对“经济增长点的功能和选择增长点的原则”这个问题,让学员进行思考,各自提出自己的观念,以及对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基本涵义和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找出内在的区别、联系和规律,让学员带着问题进行探索和交流。在学习中扩大涉猎面、交流面,使学员把实践中碰到的问题用掌握的理论来论证和解决,从而获得思维的碰撞与自己发现规律的能力。

二、启发的过程要具有发散性和层次性

发散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每个学员思维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当启发问题提出后,学员就可以针对这个问题顺着自己的思路,享有最大限度的自由,从而能充分调动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解决问题的创造潜能,使不同的学员都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探索途径,收获到不同的探索果实,享受到探索的乐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员提供一个思考的平台,以及重组知识,解决新情况和实际问题的过程,自始至终使学员的思维处于积极的探索之中。

在启发式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要有递进台阶,引导学员进行思考、猜测,提倡尝试、讨论、合作的学习方法,不定条条框框,鼓励学员用多种思维方式思考问题、解答问题,并注重对学员进行三个结合、四个突出和五种方法的`思维训练:即进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相结合的训练,突出对比思考、分类思考、想象思考,转化思考的训练,掌握分析与归纳、演绎与综合、猜想与论证、探索与发现、观察与对比的探知方法,使学员的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近及远,让学员展开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员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三、启发的途径要具有多元性和反思性

多元性在教学中,就是关注学员的个性、特点,尊重学员的经验在启发教学中的应用。在启发的问题提出后,首先要让学员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充分挖掘每个人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学员个人的想象力。其次是合作探讨,可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将问题内容细化,每人承担其中一部分,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果,培养学员的合作能力。

启发途径的反思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反思,二是学员的反思。教师的反思体现在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的预计与实际的吻合状况、学员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课堂生成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都进行认真总结,找出规律,以便下堂课发扬和改进。学员的反思主要是要求学员在课后写课堂总结。写课堂总结实际上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知识反刍的过程、探索的过程、反思的过程、总结提高的过程。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设计篇六

万州外国语学校

高中英语

【摘 要】素质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启发式教学正是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以及在应用这一教学原则时应当遵循的原则。同时,谈了在实践中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高中英语 启发式教学 理论与实践

一、启发式教学理论的特点

(1)启发式教学不是方法,而是教学思想。启发式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组织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探究热情,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品质和创新能力。

(2)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过启发式教学的教学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启发式教学不等于减轻了教师的负担,相反,它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师在课下要做的工作,要比传统教学多得多。

(3)启发式教学重在灵活。灵活是启发式教学的灵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结合学生的具体实际,灵活的进行授课,运用多种手段和多方面的知识来引导和启发学生。

(4)启发式教学要求实事求是。“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要有实事求是的、严谨的、科学的教学态度。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要从教材出发,科学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既不能低估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不能超越学生的现实状况。既要有宏观的教学方向,也要有微观的细化的具体方法。

(5)启发式教学应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应当作为一个长期机制,而不是解决一时问题的应急手段,因此教师务坚持不懈,循序渐进并且不能半途而废。

二、启发式教学应用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启发是教学特点的分析,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启发式教学应当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

(1)互动原则。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活动“控制者”的形象,而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充分地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使教学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跨度不能太大,应当遵从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规律。

(3)理论联系实际的额原则。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多举实际生活中一些鲜活的实例,通过实际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这样才能真正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英语课堂的效率。

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几点体会:

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运用好直观的启发式教学

广泛利用实物、图画、动作等直观手段,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促使他们用英语和客观事物直接联系,增强运用语言连贯表达思维的能力。特别是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广泛使用,能给学生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on the go”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要运用好设疑式的启发式教学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下课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要运用好讨论式的启发性教学,使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鼓励学生相互交谈,大声议论,从而积极展开思维活动,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要运用对比式的启发式教学

它是现代外语教学法都引用的基本方法之一。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尽力启发学生去找出英语中音与音,词与词,句与句以及英汉两种语言之间的关系和联系,使学生进行联想,建立起英语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并使学生在大量的陌生的语言材料中找出多种联系,加深理解和巩固记忆。例如:我在讲到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再如学there be结构时,就将它与 have(has)进行比较,明确指出there be 的地点性和have(has)的所有性,使学生能更好的区别它们的意义和它们的不同用法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在语法教学中,英汉两种语序比较也很有启发性。因为在很多句子中,英语语序与汉语语序不同,甚至相反,当然在很多情况下也是一致的。每当碰到这种情况时,就给学生指出两种语言的异同之处,尤其是不同点,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以上几种启发式教学的运用也要靠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必须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所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切不能照搬照抄。特别要注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施以正确的启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在启发式教学时也应当与其他的科学方法相结合,使之更趋完善和提高。

启发式教学是适应时代要求,适合新教材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不仅符合唯物辨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内因的观点,而且符合人类认识的辨证运动过程。因此,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