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八篇(大全)

时间:2023-03-31 作者:储xy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篇一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过去的教案手册中有建议用儿歌帮助学生读过难关的,如:“中心对顶点,底边对0线,他边看度数,分清内外圈。”这种儿歌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清内外圈”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一: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所有的角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

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变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穿针引线。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 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学生很聪明,立即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一直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在里面!”……

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

活动三: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慢慢展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0度而慢慢展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准确读出。

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说:“一定要从0度开始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发现虽然还是有些学生出错,但为数不多,而且只要面对面稍作指导也就懂了。聪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0开始,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相信熟练后就会快起来。

以上三个活动之所以能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凸显了量角的原理。首先,在上述每一个活动中,学生都把角从0度展开,这就帮助了学生确定0度的边,也就是找到了度量的起点和标准。再者,学生一直开口读数,并都是从0度开始往下读。不管0边在左还是在右,也不管是内圈还是外圈,只要从0开始,从小到大地顺着往下读,就一定不会错,这其实也是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本质化,利于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掌握。

二、克服了知识的负迁移。学生学过用直尺度量线段的长度,这一知识基础和本节课的度量,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操作起来,量线段时学生只要对好了0刻度,观察线段另一端的刻度就行了,并且都是从左往右数的,这恰好对本节课容易造成负迁移。通过以上三个动态化的活动,打破了学生在度量上的思维定势,重新建立起正确的度量习惯。

三、活动的层次性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活动都是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但体现了目标达成过程中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梯性。要让学生正确度量,必须建立刻度增加的动态表象,而动态的表象又有赖于直观的感受,因此从最直观的肢体语言到半抽象的角、最后到完全几何化的角,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自然轻松、清楚。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篇二

角的度量这一课,要求学生能达到会用量角器正确量出角的度数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会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顶点,并能根据角开口方向的不同,确定一条边为0度,选择量角器内圈(或外圈)数据,按正确的方向读出另一条边所指的度数。

这对于许多孩子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量角器中有两圈数字,且顺序相反,学生往往分不清该读哪圈,往哪边数。尤其那些非整十度的角,是超过整十几度还是差几度未到,方向不同则数法不同。过去的教案手册中有建议用儿歌帮助学生读过难关的,如:“中心对顶点,底边对0线,他边看度数,分清内外圈。”这种儿歌能朗朗上口,但对于难点问题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分清内外圈”只是目标,如何分清才是策略。

要找到解决难点的策略,必须分析造成难点的原因。我认为学生之所以分不清内外圈、找不对数的方向,原因是把角看作是静止的图形而非动态的过程,他们将角的两边孤立地量度,以为像量线段、看钟表一样,只要把一边对准0度,另一条指着几就读几。如果学生能把静态的角想象成从0度开始,慢慢打开,而度数随之增加的动态过程,我想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

由此,我认为应采取“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策略,并通过三个层次的活动来实现。具体实施如下:

活动一:伸展运动。我带着学生把两手臂伸开,当作角的两条边,把身体当作角的顶点。他们跟着我从两臂重合开始,一臂不动,另一臂慢慢展开,并一起读:0度、1度、2度、3度、4度、5度、10度、20度……到90度时停下来感受一下。然后继续:100度、110度……180度、……、360度。然后我引导说: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所有的角都是从0度慢慢张开的。

这个活动学生很感兴趣,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感受到角从0度张开的过程。虽然所指度数并不精确,但为后面在量角器上想象角的动态变化奠定了最直观的基础。

活动二:穿针引线。刚才的肢体动作只是粗线条的感受,而第二个活动则开始进入精细化的认识了。学生已经在课前预习了量角器的外部特征,汇报后我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出一条射线,再用一根带黑线的针从射线的端点处穿出。这样,纸上的射线和穿出来的黑线就能形成动态的角了。我把量角器摆在上方,在实物投影中大大地演示出来。从0度开始,师问:“这时角的边所对应的刻度有两个:0度和180度, 该读哪一个?往下数的时候数内圈还是外圈?”学生很聪明,立即回答说“读0度,该读外圈。”随着老师缓慢地拉动针线,学生从外圈0度开始,也逐一读出了相应的数据,一直读到180度。接着,我又换了一个方向,从另一边的0度开始,这回学生反应可快了,“读内圈,因为这次的0度在里面!”……

学生在动态中进一步感受到角的度数的变化过程,并明白了当选择不同方向为0度时,读数方向也随之改变的原理。这一活动为学生度量静止的角奠定了表象基础。

活动三:笔尖指路。这一活动则是测量完全静止的角了,也是本节课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我在实物投影中呈现了一个完整的角,提出问题:“这个固定的角,你能想象出它是怎样展开的吗?”学生有两种意见,一种是把右面的边视为0度,慢慢展开;另一种是把左面的边视为0度而慢慢展开,同学们认为都是可以的。于是按不同的展开方向,我们共同确定了0度所在的圈,并从0度开始,用笔尖顺着数据增加的方向慢慢移动,边移动边读出整十、整五的数,直到接近角的另一条边,将度数准确读出。

结束了三个活动后,我问学生:量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什么?学生回答说:“一定要从0度开始顺着数下去。”是的,这正是量角的关键,他们学会了。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检查,发现虽然还是有些学生出错,但为数不多,而且只要面对面稍作指导也就懂了。聪明的孩子掌握原理后很快就能找到最接近整十、整五的刻度再进行加减;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则乖乖的从0开始,顺着方向将可见的度数一一读出。虽然速度会慢了些,但方法掌握了,相信熟练后就会快起来。

以上三个活动之所以能带来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原因有三点:

一、凸显了量角的原理。首先,在上述每一个活动中,学生都把角从0度展开,这就帮助了学生确定0度的边,也就是找到了度量的起点和标准。再者,学生一直开口读数,并都是从0度开始往下读。不管0边在左还是在右,也不管是内圈还是外圈,只要从0开始,从小到大地顺着往下读,就一定不会错,这其实也是在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本质化,利于学生对量角方法的掌握。

二、克服了知识的负迁移。学生学过用直尺度量线段的长度,这一知识基础和本节课的度量,本质上是一致的。但操作起来,量线段时学生只要对好了0刻度,观察线段另一端的刻度就行了,并且都是从左往右数的,这恰好对本节课容易造成负迁移。通过以上三个动态化的活动,打破了学生在度量上的思维定势,重新建立起正确的度量习惯。

三、活动的层次性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三个活动都是以达成教学目标为目的,但体现了目标达成过程中从浅入深、从感性到理性的阶梯性。要让学生正确度量,必须建立刻度增加的动态表象,而动态的表象又有赖于直观的感受,因此从最直观的肢体语言到半抽象的角、最后到完全几何化的角,是一个递进的过程。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学起来自然轻松、清楚。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篇三

《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处理好的重难点。我们两个班级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好提问,对新鲜事物有一种探究精神,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拟订了已下三条:(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度的符号“°”;(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3)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并理解量角的意义。教学难、重点定为: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知道怎样读出角的度数。为了突破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效果较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这里我制造了第一个问题冲突,设计了“比眼力”----比较角的大小的小游戏。课前我先让学生画角,并从中选择两组来比较角的大小。这是在课堂上寻找所需教学资源,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一组角的大小直接就能看出来,第二组是仅靠眼睛看是不易比较的,尤其是还要判断一样大那是多大,不一样大又大了或小了多少。问:“能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他们认为不能,从而产生学习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又通过复习测量长度、质量用什么工具量?怎样测量?计量单位分别是什么?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进行迁移,产生量角的动机,那认识量角工具----量角器、了解角的计量单位、掌握测量方法就水到渠成顺利成章了。

二、引入自学,重视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引入自学,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很有必要,当然学生自学能力并不是一日就能练成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更需要教师耐心的进行学法指导。本节课中关于角的相关知识,我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做学法指导----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等。然后提问:“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汇报落实:“角的计量单位是 “度”, 用符号 ‘ °’ 表示”;“ 把半圆分成 180 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1 度, 记作 1°”。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汇报时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处理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自学能了。

三、顺逆结合,促进思维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从总体上来说,我采取了“顺逆结合,纵横联系”的方法,这样处理减缓了知识的坡度,学生掌握起来也较容易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量角器上读角和找角。在教学认识量角器中,我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读角: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40°、60°、90°、120°),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读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重视0刻度线。(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125°)。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

(二)读角和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读角和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就切实可行。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说的不完整,也有学生量的方法讲得也很顺畅,总的来说,学生大体上能知道两重回一看数的步骤。

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篇四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而学生对“0”已有初步的感知。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本节课中力求体现:激发兴趣让学生乐学,联系生活使学生要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会学。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注,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同时,这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新生,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没有提炼为数学知识。特别对“0”表示起点知之甚少。所以这是一个难点。学生以无意注意为主,对生活中的事物或动态、有趣的事物特别感兴趣。所以力求从生活实例引入,找生活中的“0”。

好的方面:

1、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懂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理解数学含义,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明白“0”的含义及写法。

不足的方面:

1.在教学活动中,总是想把学生的思维定在自己设想的圈子中,使学生的思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2.在教学活动中,我不能深入的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以至于有些环节脱离了。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篇五

《角的度量》这是单元中的一个重点,它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为后面利用量角器画角作准备的。学生学习这个知识常见的问题有二个:一是量角器的摆放,二是利用内外圈的刻度正确读出角的度数,这两个问题其实就是教师在本节课中要处理好的重难点。我们两个班级的学生上课比较活跃,好提问,对新鲜事物有一种探究精神,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我拟订了已下三条:(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度的符号“°”;(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骤和方法,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3)通过一些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度量角的技能,并理解量角的意义。教学难、重点定为: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骤和方法,知道怎样读出角的度数。为了突破重难点,落实教学目标,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效果较好。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这里我制造了第一个问题冲突,设计了“比眼力”----比较角的大小的小游戏。课前我先让学生画角,并从中选择两组来比较角的大小。这是在课堂上寻找所需教学资源,目的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第一组角的大小直接就能看出来,第二组是仅靠眼睛看是不易比较的,尤其是还要判断一样大那是多大,不一样大又大了或小了多少。问:“能用过去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吗?”他们认为不能,从而产生学习新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需求。又通过复习测量长度、质量用什么工具量?怎样测量?计量单位分别是什么?促进学生对知识、方法进行迁移,产生量角的动机,那认识量角工具----量角器、了解角的计量单位、掌握测量方法就水到渠成顺利成章了。

二、引入自学,重视学法指导。

四年级的学生,其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引入自学,我觉得对他们来说很有必要,当然学生自学能力并不是一日就能练成的,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和锻炼,更需要教师耐心的进行学法指导。本节课中关于角的相关知识,我就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并做学法指导----划出重点词句,做标记等。然后提问:“通过自学,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汇报落实:“角的计量单位是 “度”, 用符号 ‘ °’ 表示”;“ 把半圆分成 180 等份, 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 1 度, 记作 1°”。这一过程中学生积极性较高,汇报时人人都有成就感,这样处理既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使学生获得独立学习的机会,提高了自学能了。

三、顺逆结合,促进思维发展。

本节课的设计从总体上来说,我采取了“顺逆结合,纵横联系”的方法,这样处理减缓了知识的坡度,学生掌握起来也较容易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量角器上读角和找角。在教学认识量角器中,我重点放在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上,分以下三个层次来学习的:(1)读角:在量角器上出示下列角(40°、60°、90°、120°),问学生这是多少度的角,你是怎么读出来的?目的是让学生重视0刻度线。(2)读一个刻度上没有标数的角(125°)。此题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注意,不仅要会读有标上刻度数的角,而且要会读没有标刻度数的角,要认真地看清楚量角器上的刻度,才能正确地读出量角器上的角。(3)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并指出它的顶点和它的两条边,想一想有没有其它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读角的经验,再在量角器上找大小不同的角就容易了,课堂上学生的表现也证实了这点。

(二)读角和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学生有了以上在量角器上读角和找大小不同角的经验,用尝试的方法来探求量角的方法就切实可行。课堂上有的学生会量但说不出来,有的说的不完整,也有学生量的方法讲得也很顺畅,总的来说,学生大体上能知道两重回一看数的步骤。

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情况来看,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得到了落实,但还是有一少部分学生没有能够掌握正确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和技能。经过反思,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准备不充分,本课需要学生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度数,课前布置学生购买量角器时,没有强调量角器的质量、规格等要求,课后发现很大一部分学生所使用的量角器不规范,这些不规范的量角器对学生测量角的度数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二是考虑不周全,对于少部分学生而言,量角的过程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顶点和中心重合简单,而要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同时重合,另一边在刻度内却非易事,内外刻度要分清更是困难。如果步骤改为先把零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再通过平移使顶点和中心重合,这样操作过程可能会简单些,学生也更容易掌握。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篇六

《师说》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也是韩愈散文中一篇重要的论说文,文章论述了从事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斗争精神。文章不长,按照学生的理解程度和一般的讲课进程,利用两个课时完全可以完成教学任务。

传统教法中文言文课堂教学其主要课程内容有二:一是古汉语知识系统;二是以作者简介、时代背景、篇章结构、写作特点、主题思想串联的五段式教学模式因此这一篇传统文言名篇的教案基本上都是以“论证结构层次的梳理”“论证方法”“中心论点分论点”等等组成。但我们的传统散文尤其是《师说》中的精华部分难道是那些所谓论证方法、中心论点、分论点么?我觉得不是。平心而沦,当我重新再看这篇《师说》时,印在我心灵深处的是那些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不过时的精辟名言。所以在教授这一篇时,我将所谓 “论证结构、中心论点、分论点”放到了一边,而带领我的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那些闪烁在中国人身边的名言警句。于是我在课堂中引入了我最近的一些感悟。

案例一:这一段时间,我负责将学校老师的德育论文汇编成册,在编录的过程中,我发现引用率最高的名言即是本课的名句“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案例二:在讲授《过秦论》时,我犯了一个错误讲到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我当时由于一个思维惯性将“瓮”字的用法讲成了名词作状语,课下一个同学来问时,我才反应过来应该是名词做动词,所以老师也不是什么圣人,只不过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罢了。

案例三:办公室一帮老师突然有一天说到一句话“独乐乐不如众乐乐dú lè lè bù rú zhòng lè lè”这时就有另一个老师说这句话不应该读成“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么?于是爆发一场争论,最后拿给所谓的权威——语文老师来判断,但语文老师们的观点也是对半分,最后还是上百度查询了一下,确定其读成dú yuè lè bù rú zhòng yuè lè。所以,无论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都会有不明白的地方,这就是“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从这些鲜活的案例出发,学生会发现,文言文其实离我们的生活不远,在学习时也能调动起积极性,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老师有着较强的课堂掌控力,有极富感染力的教学语言,这正是我缺乏的,所以在7班上这一课时,学生的参与度并不高。

课后我又进行了思考,那些案例都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是不是也可以引导学生讲讲他们的故事,谈谈他们对这些名句的看法,毕竟教这一课的目的就是让他们感受中国传统散文的魅力。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篇七

《爱什么颜色》是北师大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主题课文,是一首小诗。诗歌语言简练,相同的结构段式勾勒了三幅绚丽的色彩画面,抒发了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

教学这课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读中理解课文。通过师生接读、男女分读、同桌互读,小组比赛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们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了“我的心”,明白了“我的梦”,知道了“我的理想”。同时也在朗读中无痕地记忆了诗歌。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受知识经验情感等因素的局限,又以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所以,模仿是他们的一种心理需要,也是儿童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在学完诗歌后,我还让学生自由地讨论交流自己喜爱的颜色及原因。在学生畅所欲言中相应指导,为读写小诗做好铺垫。在学生理解、体会诗歌内容意境的基础上,我让学生仿造本课诗歌再编一段。我指导学生在充分想象,充分“说”的基础上再去“写”,并指导学生选择有意义的、鲜活的事物去描绘。虽然学生的思维局限在“金黄”,“白色”,“粉色”,“黑色”几种颜色中,但发言充满童趣和想象力,一首首充满童真童趣的小诗便诞生了。

我喜欢洁白的颜色,

因为——云朵是洁白的,

鸽子是洁白的,

将来,我要当一名医生,

为病人解除痛苦,

我穿的那身神圣的衣裳

也是洁白的。

我爱洁白的颜色,

因为——白云是洁白的,

雪花是洁白的,

我生活在农村,

我的心灵也是洁白的。

黒格尔曾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能使眼前的形象得到延伸、充实、丰富,是一种生动的审美再创造。语文是科学的,是学生的思维之剑,那么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无疑是培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让学生仿编小诗,既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以发挥,又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不同形式的仿写,可以让学生领悟到许多实用的写作方法,写作技巧,丰富学生的语言,为他们今后的构思提供材料和模式,从而打下比较扎实的写作基础。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100字篇八

本次活动由谈话引入,幼儿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梦中的情景。在学习诗歌时候,我采用分片段的学习,小草—小花—白云—小朋友的梦。本诗歌相对来说句式结构简单、对称,幼儿基本上都能朗朗上口。配上动作,一起来朗诵诗歌。最后,请幼儿对诗歌进行了仿编并且把仿编内容来朗诵。但还是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环节上基本流畅,但整首诗歌句式过于简单,对于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应该提升难度。

2、在仿编中只是说出了事物的一种颜色,比如:葡萄,不仅仅只有紫色也有绿色的。局限了幼儿的想象力。

3、活动中一直都是用____爱做梦,梦是______的句式进行创编诗歌。目标有些偏离。

调整:

1、选材应该注意年龄段,多考虑。

2、目标三应适当调整:发挥想象力,初步尝试用____爱做梦,梦是______的句式进行创编诗歌。创编时不要局限幼儿想象力。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郑人买履的教学设计七篇(通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

    2023年语文出师表教学反思简短8篇(精选)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语文

    电流和电路教学反思不足之处优秀(八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陶罐和铁罐》课文教学反思与改进 《陶罐与铁罐》教学反思(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

    2023年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计划 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方案3篇(通用)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

    2023年白杨教学反思简短优秀(四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中班语言儿歌家教案与反思(大全六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

    家教案与反思(汇总6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

    《九寨沟》教学反思优缺点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九寨沟》教学反思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300字(八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