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

时间:2023-11-08 作者:XY字客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这里有一些优秀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启发大家在写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一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形式,记录了历史、传承了文化、传达了思想。在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文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下面我将针对几个方面,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文学与历史。

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古人们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将历史事件、神话传说转化为诗歌,形成了最早的诗歌,也为后来的文学奠定了基础。在阅读《诗经》时,我不仅能够看到祖先们的生活、思想和价值观,更能够体会到文学与历史的密切联系,文学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我们学史的重要资料,而历史也为文学提供了灵感和素材。

二、文学与关怀。

除了记录历史,中国古代文学中还充满了文人们的思想和情感。在唐代,为了表达对青春年华的留恋和社会现实的批判,出现了以诗歌形式为主的“长安新乐府”,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这些作品中,充满着关怀、思索和情感,让我们感受到文学的力量和温度。

三、文学与美学。

中国古代文学的美学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传承。唐代的诗词和宋代的词曲尤其具有代表性。韩愈在文学上追求的是“文章合为时而著,语义通顺而辞达”的“文”学,而李白则在文学上突出了“道”这一思想,可以说是文章中的“理”,更注重思想和意境。至于宋代的词和曲,《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都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经典之作,具有强烈的审美价值。

四、文学与文化。

文学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文学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仁义礼智信”在诸多作品中得以充分体现。阅读《孟子》可知,孟子一贯主张“仁爱万物”,积极倡导仁爱之道,反对战争和压迫,终以其精神影响了中国后世。《红楼梦》则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绝世之作,其对封建社会的描绘、对人性的剖析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也为后来的文学和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五、文学与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不仅是一种文艺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体现。在书法、诗歌和绘画中体现的真、善、美思想受到了中国古代文人的高度重视。比如,唐代杜甫,其“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诗歌风格,既坚持了真实,也彰显了人性的善良。张九龄更是在他的诗中表现了人性和善良,他的诗歌中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高妙的艺术性,让人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史中涵盖着历史、思想、美学、文化和精神等多个领域,其中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文化、还有文学与精神的联系最为紧密。只有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理解,才能真正豁然开朗,让我们在文学中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我将继续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坚持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探索与创新。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二

中国古代法律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夏朝,经历了各个朝代的演进和变革。通过研究这段悠久的历史,我深刻认识到古代法律对于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的重要性。本文将从古代法律的起源开始,阐述古代法律的发展与变革,探讨古代法律所带来的启示和反思。

古代法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部落社会。在那个时候,社会规则主要依靠习俗和原始法来维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了解到需要一种更具规范性和稳定性的制度来管理社会秩序。因此,封建王朝逐渐出现,为了维护统治,国家开始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早期的中国古代法律主要体现在《尚书》、《礼记》和《周礼》等经典文献中,这些文献对于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规范作用。

古代法律的发展与变革是一个逐步推动的过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国家的更替,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更新。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秦朝的法家思想的兴起。法家主张一切以法律为准绳,以法治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通过颁布法令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这些法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尽管法家在秦朝和汉朝时期的统治中受到了批评和限制,但法律治理的理念却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中。

宋代是中国古代法律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阶段。在宋朝时期,法律的编纂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律历志补遗》、《宋刑统》等法律文献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法律的内容,也系统化了法律的体系。与此同时,司法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赋予了刑部、刑狱等机构更多的权力。宋代的法律制度非常注重程序正义和保护人权,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重要意义。

古代法律的发展历程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和反思。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稳定的重要性。法律的出现和实施,使得社会不再依赖于人们的个人意愿和自发行为,而有了一套稳定的规则和制度。其次,法律的发展也反映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迁。法律制度的更新和完善,往往伴随着国家的兴衰和社会制度的变革。最后,古代法律的经验可以为现代法律的发展提供参考。虽然社会发展和变革已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但古代法律所积累的智慧和经验仍然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法律史是一段悠久而精彩的历史。通过对古代法律的研究和反思,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法律对于社会秩序和人民安宁的重要性。古代法律的起源、发展与变革和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反思,都在提醒着我们应该珍惜和完善现代法治制度,为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三

中国古代商业心得总结,是中国古代商人在长期商业活动中积累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商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心得体会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商人的聪明才智和商业智慧,也给后人带来了宝贵的经商经验。本文将从“诚信经营”、“资源共享”、“学习创新”、“文化塑造”和“社会责任”等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古代商人非常重视“诚信经营”。诚信经营是古代商人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他们认为忠诚和承诺至关重要。在商业交易中,商人们常常遵守许诺以维护自身的声誉,并将此视为一种信用传统。他们明白,只有与客户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才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例如,盛唐时期的李白曾写道:“诚至始则动,动止则祥”。这表明,对待商业伙伴要以诚实和真实的态度,方能在商业生态圈内取得长远的成功。

其次,古代商人重视“资源共享”。古代商业活动中,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商人间的合作和共享资源可以有效提高商业效率和降低商业风险。商人们通常以经营茶叶、绸缎和瓷器等特色商品为主,通过亲戚、朋友关系等社会网络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明代的文人墨客常通过婚姻、友情等方式共享资源,既深化了社交网络,又加强了商业合作。这种资源共享不仅实现了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也为整个社会带来了共同的繁荣。

第三,古代商人重视“学习创新”。古人有言:“业精于勤,荒于嬉”。在商业活动中,勤奋和创新是不可或缺的品质。在中国古代商人的心得体会中,一直强调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商业环境。商人们在日常经营过程中不断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商业机会,并不断创新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例如,宋代的文人商人黄庭坚,他在经营中重视宣传策划,不断创新商业模式,取得了丰硕的商业成果。这种学习创新的心得体会成为了古代商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第四,古代商人注重“文化塑造”。古代商人深知文化价值的重要性,他们积极塑造和传承自身的商业文化。商人们常常努力将品质优良、信誉可靠的商业理念融入业务中,形成固定的商业规范和行为准则。他们用自己的商业实践诠释了他们所追求的商业道德标准,使得这些准则在传承过程中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明代的苏州商人,以其勤劳踏实、承诺守信的作风成为业界楷模,他们注重传统、尊重文化,使得苏州商人成为了中国商业文化的代表之一。

最后,古代商人肩负着“社会责任”。古代商人常常意识到商业活动的社会影响力,并从商业利益中汲取力量,用以回报社会。中国古代商人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将商业成功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例如,清代商人茅盾为培养人才和帮助社会解决问题,设立了多所学校和医院。这种积极回馈社会、践行社会责任的做法,是古代商业心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商业心得体会是商人们在长期商业活动中积累的智慧,展示了他们在商业实践中秉持的价值观和处世智慧。这些心得体会不仅为古代商人取得了商业成功,也对现代商人具有启示意义。在现代商业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商人的经验和智慧中汲取力量,不断推动商业发展和社会进步。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四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和发展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在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二段:古代文学的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与中国的精神面貌、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思想道德等密切相关。古代文学作品不仅呈现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承,还记录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人们的生存状态,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社会意义。

古代文学源于民间,艺术风格多样,它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卓越的表现和强烈的情感打动着读者。古方琴经、唐诗宋词、元曲戏剧等代表中国古代文学不同形式的艺术成就。在艺术形式的表现上既有集中而简洁的古典绝句,也有广阔而复杂的长篇小说,各种的艺术特色都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多样性与卓越性。

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往往需要多方面的视角和思考,从社会环境、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进行解析,同时结合作品内部表达的思想,拓展多层次的阐释。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不仅仅是一首闺怨诗,还表现了女性的地位、政治制度、民族情感等多重文化元素。

第五段:总结。

中国古代文学虽然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但其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文化气息和艺术风格,为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不管是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都有非常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我们应该对古代文学进行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五

或许,人生是如诗一般的美好;或许,人生是跌宕起伏一般的有悲有喜;或许,人生如戏剧一般精彩;如曹雪芹笔下《红楼梦》一般,演绎着人生的起起落落,悲欢离合,让人荡气回肠。

对于人生的理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借贾府往事一一列举在读者眼前。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一生历尽沧桑,就因如此,才写出了传唱千古,震慑人心的《红楼梦》。以《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顶峰,给我们讲述了贾府从繁荣昌盛到抄家破亡的故事,从而又写出贾宝玉与林黛玉的凄婉爱恋,把人生旅途中酸甜苦辣,变幻万千都跃然纸上。

正是因为《红楼梦》这般精彩,所以让我们对人生有更多了体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更深的了解。

我们的人生,正是如诗如歌般的岁月,有过开心的笑容,有过伤心地泪水,有过真心的悔责…谁都有过失败,曹雪芹笔下的宁国公也如同所说。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小说,有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只不过作者是我们自己罢了。人生如戏,没有人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人生像一场旅途,正如我国伟大的思想家鲁迅说过:“上人生的旅途吧,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前面才有路。”对啊,虽然有难关,但不怕的人才能挺过去。《红楼梦》中,钟鸣鼎食的宁荣府,最终也一蹶不振。人生几何,何必留恋人世繁华,不如努力拼一生,潇洒走一回。以免来去匆匆,白白流逝人生时光!想必这正是《红楼梦》想告诉我们的道理。

读完《红楼梦》这部历史名著,我对人生的感悟有了更多,正因为有了这些让人震撼内心的经典名著,才会让这华彩美文滋养着我们的生命。在我们成长的道路上,想必经典诵读已成为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咱们国家这些古典文学,也让人为之赞叹,耳熟能样的四大名著,四书五经…都在人生长河里,如宝石般栩栩生辉,陪伴着我们一路远行,远行在如戏般的道路上。

就让我们在如戏般的人生中,尽情感受中国古典文学的熏陶!

提到《西游记》大家肯定能将其中的一些片段记得滚瓜烂熟,我也一样,拿着爸爸给我买的《西游记》,没翻开几页,随着吴承恩爷爷的精彩描绘,就被其中的情节给吸引住了。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孙悟空那种正义大胆、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本领高超是妖怪们的克星,他代表了一种正义的力量,表现出人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必胜信念。

猪八戒,他的.本事比孙悟空可差远了,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形象,他憨厚老实,有力气,也敢与妖魔作斗争,但他又满身毛病,如好吃,好占小便宜,怕困难,常常要打退堂鼓,他有时爱撒个谎,可笨嘴拙腮的又说不圆;他还时不时地挑拨唐僧念紧箍咒,让孙悟空吃点苦头;他甚至还藏了点私房钱,塞在耳朵里。他的毛病实在多,他并不是一个被否定的人物,因此人们并不厌恶猪八戒,相反却感到十分真实可爱。

师傅唐僧,虽说没有孙悟空的本领、猪八戒的活络、沙僧的勤快、白龙马的脚力,但他品行端正,会念真经,不怕“千刀万剐”,有坚定的信念;沙僧和白龙马虽说没有什么大本事,但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甘心当好后勤,不好出风头。

这四个人物形象各有特点,性格各不相同,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中我最喜欢的便是孙悟空,因为他神通广大、技艺高超,一路保护唐僧成功地取得了真经,他就成了我心目中的英雄。唐僧师徒经历的八十一个磨难让我想到了他们的执着、不畏艰险、锲而不舍的精神。这着实是一种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再想想自己经常半途而废、虎头蛇尾,我不禁惭愧自己为何不能像他们一样坚持到底呢?也许这就是我所缺少的,以后我一定把一件事情从头做到尾,不管我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只要我尽力去做了,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成功啊!

一个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这本《绝对小孩》。朱德庸,几年前,一本《涩女郎》红遍了海峡两岸,由此翻拍的电视剧《粉红女郎》更一时成为年轻人追逐的新宠。这次,其一反之前《双响炮》等作品的取材,将视角从婚姻、家庭,转变为身边可爱的孩子们,实在是令人眼前一亮,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奇异多彩的儿童世界。

这个世界不是绝对的,有这些小孩是绝对的。”这是《绝对小孩》的主要中心。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绝对小孩》是由著名的漫画家朱德庸先生创作的一部漫画作品,它用生动、天真的漫画把所有小孩在生活中的七情六欲表现得淋漓尽致,使所有大人明白“每个小孩都是智者,他们洞穿生活的本质,那就是‘快乐’。”瞧,六个古灵精怪的“绝对小孩”正向我们走来,他们就是不“正常”的小男孩“披头”、不想乖但总爱装乖的“五毛”、觉得自己并不讨厌的“讨厌”、满脑稀奇古怪念头的小女生“宝儿”、每天靠比赛生活的“比赛小子”和充满贵族品味的“贵族妞”。

美好的童真似乎与现实的社会显得那么格格不入,于是,我们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未来的方向,也再找不到回到童年的路。看着这些“绝对”的小孩,我总会想到生活中的我们,我觉得我很像故事中“五毛”、“宝儿”、“比赛小子”、“贵族妞”的综合体:在生活中,我很想好好地疯一次,但又希望像个小淑女;我喜欢像宝儿一样瞎想,“如果我多一条腿,将会是怎样?”;我虽然没有“比赛小子”一样逼他玩命比赛的父母,却还是有蛮大的学习压力;我在家里也喜欢当一回贵族妞,感受一下贵族的生活……有时我也会想,果世界上没有了小孩,那将是一幅多么死气沉沉的景象!

只有小孩有免于现实的权利、只有小孩的世界充满想象、因为他们用心看,而大人用眼睛不会用心却感觉。

我在假期中已经看了好几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它是我最喜欢的课外读物之一,其中有关人生意义的段落,我还能把它给背诵出来呢!

人应该怎样地活着才有意义呢?保尔?柯察金用行动回答了这一问题。保尔?柯察金残废后,自己毫不灰心,还坚持顽强地学习,努力工作,并且开始了文学创造。后来双目又失明了,这对于已经瘫痪的人来说,更是一场多么沉重的打击呀!可是他没有灰心,毅然拿起笔来,摸索着,坚持写作,每写一个字,他都需要付出极其艰苦的劳动,经过顽强的努力,他终于成功的写出了小说《在暴风雨里诞生》的前几章。读着、读着,我禁不住热泪盈眶,心潮澎湃。保尔?柯察金那坚毅的脸庞,仿佛就在我的眼前。像他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竟有比钢铁还要坚强的意志,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着他呢?我读完这本书,才在书中找到了最佳的答案,这是那最伟大、最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在召呼着他创造奇迹,这就是他顽强地与疾病作斗争的源源动力。

保尔·柯察金,一位可敬可佩的共产主义战士,他为我们树立身残志不残的伟大榜样。我原来也有一个同学是残疾人,他的名字叫张伟。从他生下的那一天起,就得了先天性心脏病,十几年来,病魔缠着他、折着他,使他不能像其他同学们那样活泼在操场上、球台前,参加集体活动,因为他稍微活动一下,就会脸色苍白,嘴唇发紫,上学全靠他爸爸用自行车来回接送。在学校里,他将张伟从一楼背到四楼,放学后再由四楼背到一楼,中饭由同学们送到教室吃。自从张伟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也就坚强地站了起来。

对我来说,我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智力并不差,也能够学好学校的各科文化课。我相信长大后,我一定比张伟强。虽然,我不能背起钢枪保卫祖国,也不能战斗在烈火熊熊的战场上,但我可以把我所学的知识,贡献给学生和人民,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一份力量,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学习的榜样,我相信我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可真好!我还要不断的学习,从这本书中吸取更多更大的精神力量。

家长应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这是我最近在《父母课堂》杂志上看到的,能引发我在对待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深入思考的句子。

有人说,好父母不是靠学出来的,而是靠悟出来的。把总是用眼睛盯着孩子变为不断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注重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才是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要素。作者在文章中提出了这样鲜明的观点。是的,做好家长的关键就是要自觉地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去感悟,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历程,父母必然也要有个不断进步不断学习的过程。

把眼睛盯着孩子变为注重提升自己。如何教育好孩子是不少父母平常需要绞尽脑汁的事情。平日里,大多数父母都有一个共通的地方:从孩子的饮食、言行、礼貌等都是用一副挑剔的眼神去审视孩子,总想把他们规范到自己的理想状态中。可很多的事实又不争地告诉人们,孩子在家庭中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得到的批评多、收到的表扬少。一味地盯着孩子的缺点、总是依赖与外力矫治孩子的言行和品德修养是很难见效的。家长应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目的是告诉我们父母要不断地去反思和改变自己的教育行为,更多的是要通过学习提升自己,找到解决孩子学习和成长问题的钥匙。

现实生活中,孩子的问题大多都是因父母缺乏对孩子的了解造成的。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特征和心理变化,孩子依赖父母的程度、看待父母的教育方式也会有很大的差异。向孩子学习、读懂孩子这本书。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学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向孩子学习,了解孩子的特点和真正需要,才能与孩子产生心灵的共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贴心人和助推者。

最后作者还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在家庭中建立学习团队,与孩子共同学习。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可以说是人的一生中最初的学习场所,也是渗透力最强的学习环境。为孩子营造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譬如:对知识的追求,对科学的崇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家庭中的民主空气,生活中的沟通,知识的分享等,这种氛围的营造是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愿我们每一个家长都做一个明智的学习者。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六

中国古代史是世界上最为悠久、最为丰富的历史文化之一,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脉络,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通过读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我们的民族、文化与历史。下面是我对中国古代史的一些感想心得体会。

一、深深的敬畏与自豪感。

中国古代史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国人民的文化根基。历史上我国在许多领域都曾领先于世界,如中医、农业、造纸术等等,让人赞叹不已。在阅读中国古代史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知识,更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和自豪感。我们是拥有丰富历史文化的民族,更要以古为鉴,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发掘和传承中华民族瑰宝,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发扬光大。

二、不断探索与思考。

中国古代史是一个极为广阔的历史体系,充满着无数的变革和发展。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大量的阅读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书籍,并通过学习中华文化遗产找寻和探索自己的价值和位置。同时,我也不断思考这段历史对中国人民的启示和影响。深入研究,虚心探讨,可以不断丰富我们的思想,开阔我们的视野。

三、明晰国家的发展历程。

通过深入研究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了解一个强大的国家是如何从最初的渔村到站在世界人民的前列。我们不断扫清各种障碍,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并将回报给人民,不管发展中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人民总是勇于拼搏,攻坚克难。中国政府所采取的开放和改革政策,不仅促进了国家经济增长,也赢得了世界的赞誉。明晰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的方向。

四、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经历了3000年的纷繁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而深远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史的开端,我们可以感受到很多历史文化传承的痕迹,如:《易经》、《论语》、《大学》等等,这些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国古代的最高智慧,具有极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在现代社会,我们也需要传承发扬这些传统文化,让逐步走向更加和谐的文明社会。

五、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古代史长达4000年的历程中,几经兴衰、更新换代,但是,它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我们要感谢古老的先辈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而奋斗过的时代,我们要以中国古代史为更好地认识、了解中华民族的耐力与勇气,学习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加强自己的自学、自觉。我们要通过学习中古乃至现代的历史及各个时期所发生的事件,来认识到我们是一个伟大而古老的文化瑰宝,更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道德规范视为生命和生活的常识。

总之,中国古代史是中国的宝藏,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和钻研,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掌握中华文明的独特之处,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世界,共建人类文明的未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七

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贯穿几千年的时间。从夏、商、周的殷墟考古到秦朝的统一天下,再到唐宋的文化繁盛,中国古代历史留给我们无数的感想和心得。本文就从历史学习的角度出发,对中国古代历史做一些个人的感想和总结。

首先,中国古代历史是我们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古人们的智慧、思想、礼仪、文化等等,都在古代历史中得到了完美的诠释。中国古代历史是支撑中国现存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基石,只有从历史的角度了解和掌握,才能准确地理解和研究中国的现状。同时,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如今的中国人根植于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而这种文化沉淀正是源于中国古代历史。

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

中国古代历史作为中华文化的祖业,其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意义重大。中国五千年文明历经兴衰,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优秀的文化传承也凸显出丰富多彩的文化魅力。古代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等思想家,他们在古代思想和文化上所做的贡献不仅影响了中华文明,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文化。文化的传承不断的进展着,在现代人的眼中,具有高度的赏识价值和人文意义。

三、人类智慧的印记。

中国的历史何以长远、悠久,人们对历史的传承与留存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古代历史不仅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也记录着人类不断进步,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秉持开放、包容、进取的思想,不断吸取外来文明的营养,在交流互通中实现了向上跃升。古代的旅行家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将中华文化传递到丝路上的国度,积极拓展交际范围。古代的文化大家杜甫、白居易,他们的诗歌被世人传唱,感人肺腑;科技大师李时中、郭守敬和王羲之等,他们在古代科技、文学、艺术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中国古代的文化、科技和思想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财富,也是全人类文明的宝库。

四、历史悠久的文化沉淀。

中国古代历史的悠久,让人们在翻看晦涩难懂、过于古老的《易经》时,感受到的是一种庄重与深邃;读到唐宋诗词时,感受到的是艺术美感与文学气息;看到明清小说时,感受到的则是声色、幽默的味道。这么多的文化沉淀,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虽然语言表达的方式各有不同,但都是永久存在的伟大。

五、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

历史是一面镜子,给予后世一种心灵寄托和认同感。在当今时代,我们要彻底认识历史的深沉、宽广、博大和悲凉之处,从而增强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以古史今讲、以古为鉴,弘扬中华文化,挖掘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精神,more能够使国家的软实力不断增强,在整个世界舞台上达到融合进步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去学习,去了解,去花费自己的努力去积累知识,从而广泛地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将自己的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怀融为一体。

总之,学习和认识中国古代历史,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中华文化的深度和博大,更能够提升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我们应该继承先辈们的爱国精神和文化自信,去承担历史赋予的责任,让中华民族的文化走向世界,为全球文化做出贡献。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八

中国古代法律历史源远流长,横跨两千多年的时间,留下了丰富而庞大的法律文献。通过学习古代法律史,我深刻认识到了古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对古代法律的发展与演变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从古代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实践以及法律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古代的法律制度在巩固社会秩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古代中国的法律制度包括刑律、诉讼程序、家族私法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法律的规范和制度的明确,确保社会秩序和人们的权益得到维护。作为社会的基石,法律制度在古代的中国南北朝时期达到了高峰。当时,《南齐书》和《北齐书》等历史文献中收录了大量的法律制度,对于研究古代法律变迁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对这些法律制度的学习和分析,我认识到古代法律制度对于社会秩序的巩固和维护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次,古代的法律思想在法律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古代中国的法律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价值观,主张以仁道来治理国家和平分教,强调尊重和保护个体权益。这一思想贯穿于古代的法律体系中,为古代法律的制定和执行提供了理论支持。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的代表人物孔子提出的“仁者爱人,爱人者恶人”的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法律的实施。通过学习古代法律思想,我深刻体会到法律制度的建立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价值观念,只有基于仁爱和公正的法律才能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再次,古代法律实践的研究使我认识到法律的现实意义和有效性。古代中国的法律是通过实践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具体的案例和诉讼程序中,法律得以真正的实施,对社会影响的观察和研究对今天的产生启迪。例如,唐代的法官通过积极调解和公正审判,努力实现法律的正义。这种法律实践使我明白,法律不仅仅是一纸文件,更是为了社会公正和解决纷争而存在的具体行动。

最后,古代法律对社会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无论是它们的规范行为还是对社会结构的影响,都在中国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法律与邦国间的学说和信仰不断相互影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研究古代法律的影响,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法律对于一个社会的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总之,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法律史,我从古代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法律实践以及法律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获得了很多心得体会。我深刻认识到,古代法律对于社会秩序的巩固和人们权益的保护至关重要,法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法律制度良性发展的保证,法律实践是法律得以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而古代法律对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重要的。这些心得体会不仅对我个人的法律素养提高有帮助,也对今天的法治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九

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它的产生一直要追溯到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原始人在其劳动的过程中,由于筋力的张驰和工具运用的配合,自然地发出劳动的呼声。这种呼声具有一定的高低和间歇,在一定时间内,或者重复而无变化,或者变化而有规律,这样就产生了节奏。这种简单的节奏就是音乐、舞蹈的节拍和诗歌韵律的起源。从文献来看,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是可以得到很好的说明的。例如《淮南子?道应训》说:“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这几句话是根据《吕氏春秋?淫辞篇》来的,“邪许”本作“舆謼”。所谓“举重劝力之歌”,就是指人们集体劳动时,一倡一和,借以调整动作、减轻疲劳、加强工作效率的呼声。举重时是这样,舂碓时也是这样。《礼记》的《曲礼》和《檀弓》二篇都说:“邻有丧,舂不相。”“相”是送杵声,其作用与举大木者的呼“邪许”正复相同。再从现实生活来看,水手的摇橹和拉纤,建筑工人的打夯,码头工人的搬运,都可以听到集体的、个人的或彼此互相唱和的歌声,音调和谐而有节奏。从这些地方我们极其明显地看到劳动和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而且那种节奏是在劳动时的特殊条件下产生的、规定的。这就再一次有力地证明了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定论断的正确性。

原始人在劳动中发出的有节奏的呼声,虽然只是一种声音,没有任何歌词,但那种自然而健康的韵律实际上就是诗歌的起源,也是文学创作的开始。关于这,鲁迅更说得很明白:

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是文学;他当然就是作家,也就是文学家,是“杭育杭育”派。

但虽然如此,那种有声无义的韵律究竟不是诗歌。真正有意义的诗歌又是怎样产生的呢?原来原始人在长期的劳动中,由于大脑和发音器官的发达,逐渐产生了思维和语言。当然语言在最初也不过是简单的呼喊,后来才逐渐发展为音节分明、以至于能够作为人类的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的工具。这时候如果在呼声的间歇中随意添上一些语言,即使是最简单的语言,如《候人歌》那样:“候人兮猗!”(《吕氏春秋?音初篇》)只是在“兮”、“猗”的呼声上添了两个词。然而这种表意的语言一旦同具有节奏性的呼声或叹声结合时,便成为有意义的诗歌。当然,这仅仅是原始的诗歌形式。后来还有不少民歌保存这种形式,句末常常带有呼叹作用的声符,如“兮”、“猗”之类。但这个声符的作用已经不如原始诗歌组成部分那么重要。社会生活日益复杂,语言日益发展,这种诗歌形式,特别是文人作品中作为语助词的呼叹词,其作用几乎降到可有可无的地位。间有保留这种原始性的,有如梁鸿的《五噫歌》,每句末都用一个感叹词——“噫”字,那是很少的。这样的结尾形式,如果我们不从原始诗歌的发展上去探讨,那就不好理解。它并不是一种新形式,而是原始形式的遗留,作者有意识地加强诗歌句尾的节奏性的呼叹作用而已。《诗经》中的《麟之趾》、《驺虞》等篇以及曹丕的《上留田行》都是属于这一类型的。

不可想象,原始人刚刚学会说话,或者还没有创造任何记录语言的简单符号的时候,会出现什么单纯的文学作品。因此歌舞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就成为原始人艺术活动的一般形式。例如《吕氏春秋?古乐篇》的一段记载: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

由此可见,远古时代的歌舞是互相结合的。“投足”是一种舞的姿态。三个人手里拿着牛尾巴,投足而歌,和三个人吹着竹筒,被发而舞,这正是歌舞和音乐相结合的最好的说明。在这种最朴素的集体文艺活动中,并没有某种单纯的文学独立存在着。

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本是一种生产行为的重演,或者说是劳动过程的回忆,也可以说是生产意识的延续和生活欲望的扩大。因为其中显然包含着功利的目的,表示热烈的愿望。因此,原始的诗歌韵语常常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例如《吴越春秋》的《勾践阴谋外传》所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指禽兽)。

从前有人认为这是黄帝时代的歌谣,固然没有根据,但从它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无疑的这是一首比较原始的猎歌。它回忆了几乎全部的狩猎过程,反映了渔猎时代的社会生活。不仅《弹歌》如此,即如上文所提到的葛天氏之乐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为什么唱歌跳舞一定要拿着牛尾巴呢?显然因为野牛或家畜都是那时的人们所最珍贵的东西。为了表示它和生产劳动有密切的关系以及对自己生活的需要,这种歌舞的表现形式在他们看来,自然是最恰当的。可以联想到,这和印第安人的“野牛舞”有点类似。(普列汉诺夫《艺术论》第90页,鲁迅译)。再看那葛天氏的八阕,其歌名虽或于后人的追述,但其中如“遂草木”、“奋五谷”、“总禽兽”等名称,也显然符合古代劳动人民的狩猎、牧畜和耕种几个阶段的生活内容。而所谓“敬天常”、“依地德”等歌,可能就是反映人们对于生产有关的气候和土壤的重视。总之,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而原始人的文学艺术活动是和他们的集体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原始人不认识自然的客观规律,认为周围的世界可以用自己主观的意志随便改变。他们相信自己语言的力量,企图用它来“控制自发的害人的自然现象”,甚至企图用它去影响神,以达到某种愿望;于是常常把诗歌当作“咒语”来使用。目的是为了满足对现实的要求,而方法则是把人们的能力加以理想化。这是属于艺术的创作。例如相传为伊耆氏的《蜡辞》: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虽然是以祝词的面貌出现,但本质上实具有“咒语”的作用。因为从词句上看,与其说是祈祷,不如说是命令。这里,作者在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他如相传为舜的《祠田辞》(《文心雕龙?祝盟》),以及淳于髡所述的《田者祝》(《史记?滑稽列传》)等,都是想通过诗歌形式的语言来达到某种幻想的目的,带有浓厚的原始宗教色彩。所以说,诗歌的发展,又与原始宗教的“咒语”有密切关系。

散文。

的产生较晚于诗歌,它是语言和逻辑思维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而以文字为其必要的条件。未有文字,早有诗歌,而散文则产生于既有文字之后。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促进了散文的发展。散文本来不用韵,但它在发展的最初阶段,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也要求简短、精炼,便于记诵,所以往往有节奏、有韵调而富于诗的味道。先秦散文中常杂有大量韵语,可能与这种情况有关。例如:

无偏无颇(古本作“颇”,今本作“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会其有极,归其有极。

又如: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同上。

凡韵语部分,大抵也就是语言的旋律最自然、音乐性最强烈、词意最精粹的部分。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它反映了散文发展最初阶段的特点。

什么是神话?根据马克思的科学的概括,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引伸地说,神话是远古时代的人民,对其所接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神话是怎样产生的呢?在原始时代,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限制了人们的知识水平,当他们同自然(指一切对象言,也包括社会在内)作斗争的过程中,不可能了解并掌握自然的规律,在自然的力量面前,显得十分无能。因此,就把自然界各种变化的动力都归之于神的意志和权力。他们认为这些变化莫测的现象都有一个神在指挥着、控制着。于是在他们心目中,一切自然力都被他们的想象形象化、人格化了。随后他们又在生产劳动中依照自己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在口头流传,这就是神话的起源。

神话虽由于人们的幻想所构成,但这种幻想不是毫无根据的,而是有现实生活做基础的;它的种种解释和描述虽不免荒唐可笑,但决不是纯意识和心理的活动,而是客观现实和生活斗争的反映。比如《山海经》所载的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的神话(见《北山经》、《海外经》、《大荒北经》),就明显地反映原始人在实际生活中同自然作斗争的坚决意志。他们在劳动的经验中坚信人们的力量可以征服自然,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抱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又如羽民国的人身上生羽翼,驩头国的人有翼、鸟喙,在海中捕鱼,杖翼崦行(见《山海经?海外南经》、《大荒南经》)。这一类的想象,显然也是生活斗争的反映。因为原始人尚未发明网罟等工具,他们看见水鸟捕鱼,非常便利,不禁发生羡慕之心。于是设想人也可能有长翅膀的,嘴也可能同鸟喙一样,在海上以捕鱼为生,何等灵活、轻便。在生产中减少困难,减轻劳动,是人们普遍的愿望和要求,所以这些幻想的产生是极其自然的。幻想是人类社会生产进步的一大推动力。为了突破种种限制,增加走路的速度,缩短走路的时间,原始人很早就幻想飞。《博物志》载奇肱国的人“能为飞车,从风远行”(见《博物志》,但《山海经?海外西经》奇肱国下郭璞注亦有此文。又郭璞《山海经图赞》“奇肱国赞”云:“妙哉工巧,奇肱之人!因风构思,制为车轮。”是《博物志》本据《山海经》,而今本经文逸之),便是这种幻想的具体化。飞在原始人看来,是认为最能解决问题的。人最初的飞的幻想意识到“飞车”的具体概念,是人类思维进一步的发展。人类的智力水平发展到同一阶段时,有许多想法往往会不约而同,所以我们的“飞车”也就同西方神话的“飞毯”和“快靴”等等的性质差不多,都反映了原始人对现实生活的迫切要求。至于人们在生活经验中所发明、制造的许多器物,如网罟、竹弹、弓箭、耒耜、车船等,又如发现五谷和药草,驯养牲畜,制作衣裳,建筑房屋,创制文字等,都是千百万人在生产劳动中长期努力的结果。而在神话传说中却把无数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加以总结、集中,创造了不少伟大的英雄人物形象,如伏羲、神农、黄帝、嫘祖、仓颉等,把各种创造发明都归功于他们身上,再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使社会不断地向前推进,向前发展,这就是神话的积极意义。

现在举出几个著名的古代神话简述如下: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

这是我国原始社会流传下来的关于开天辟地的神话故事。它反映了我国原始人对自然作斗争的无比伟大的力量。显然,神话的创作者对宇宙万物的起源是这样想象的:最初的时候,天地不知为什么经过一度大破坏,洪水暴发了,火也焚烧起来了,人类和一切生物都毁灭了。后来女娲这个女神想尽了方法,才把天地重新创造起来。她扑灭了炎火,弄干了洪水,树立了四极,然后慢慢地造出生物和人类来,才有今天的世界。所以女娲不但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还是人类万物的始祖。但《淮南子》这一片段的记载不完全,必须参考其他文献,上述意义才更明显。例如《风俗通义》引俗说,谓“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纟恒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纟恒人也”(《太平御览》七十八引)。又如《荆楚岁时记》及董勋《问礼俗》都说阴历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八日为谷。这些都是有关女娲创造人类万物神话的部分残馀。不过上述“俗说”中的解释部分渗入了阶级社会的意识,它把被剥削阶级的“贫贱凡庸”说成是先天注定的,同时为剥削阶级的特殊地位找到了理由。

(二)后羿射日后羿射日的神话故事也是《淮南子》记得最详细:

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犭俞、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犭俞,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

——《本经训》。

这大概是我国氏族社会后期的一个为民除害的英雄神话。这个神话之所以产生,大概是由于远古时代发生过一次或数次大旱,如古书所谓汤有七年的大旱灾。人民群众度过这场灾难之后,久而久之,幻想出一个善射的神弓手后羿曾经射去了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从此以后,才减轻了旱灾的威胁。同时又射死了许多毒蛇猛兽,使大家能够安心生产。这里含有歌颂劳动英雄的意义,也有赞扬优良的劳动工具和巧妙的劳动技术的意义。看他能够运用自己的武器同许多害人的东西作斗争,替人民做了无数的好事,可见原始人是在塑造一个自己的英雄形象,描绘一个一切自然灾难的战胜者。当然,这个神话通过后人的传说,把反映氏族部落集体抗旱、除害的行动归功于什么尧天子,显然是阶级社会的意识。

(三)鲧、禹治洪水关于鲧、禹治洪水的神话故事,《山海经?海内经》有如下的记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大概也是上古时代某一地区曾发生过大水灾,由于人民群众不断努力,长期同洪水博斗,终于达到胜利,恢复了正常生产,于是就产生了鲧、禹治水的神话。鲧是为人民而牺牲的英雄形象。但他的儿子禹终能继父之志,战胜洪水,所以也就成为人民拥戴的英雄的首领。鲧、禹父子两代治洪水,是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内容最丰富的神话,《山海经?海内经》这段记载实在过于简单,不能看到它的全貌,例如鲧、禹化熊等。又同书《海外北经》、《北荒北经》都说禹杀共工臣相柳(繇),共工是水神,曾“振滔洪水,以薄空桑”(《淮南子?本经训》)。祝融又是火神,杀鲧于羽郊。不难想象,这个神话必包括丰富曲折、极为动人的斗争内容。不过这个神话,也掺杂了阶级社会的意识,因为鲧之被杀,正是最高统治者同人民对立以及地上王权——奴隶主的权威日益提高的反映。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从(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据《龙鱼河图》说:“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相传蚩尤是古代黎族的首领,那时黎族很多,号称九黎。“九”可能是表示多数。每族包括九个兄弟氏族,共有八十一个氏族。可见蚩尤是古代一个强大的部族联盟的代表。黄帝擒杀蚩尤的神话故事是我国氏族社会部族之间相互斗争的反映。传说中的蚩尤都好像妖怪,而黄帝就像一个降魔大将军,所以把这场战争描写得十分惊心动魄,富于艺术想象。又据传说,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涿鹿在今河北怀来县,可见我国古代北方是有过这种族间的激烈斗争的。

此外还有很多神话在今天看来极有意义。例如《述异记》谓盘古死后“头为四岳,目为日月,脂膏为江海,毛发为草木”等传说,表现原始人的朴素唯物思想,这表明了他们从事物变化的初步认识中产生了简单的进化观念,那就是世界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物质变化而来的。又如《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刑天与帝争神,帝断其首,……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表现了阶级社会奴隶反抗奴隶主的叛逆精神。它极其明显地表明了劳动人民对于象征绝对权威的天帝的反抗,这是一种极为大胆的革命思想。由此可见,我国古代流传的神话故事是丰富多采的。

原始人在强大的自然力支配下,有时不免会惊恐、赞叹,当斗争失败时,又不免懊恼、怀疑,甚至感到自己渺小和软弱无力。为了了解一些问题,例如对死后的推想及如何战胜敌人等,他们把企图克服一切自然力的要求变为类人的神道——上帝的形象,于是在创造神话的同时,也创造了原始宗教。这本是使自己的经验、情感和幻想化为形象,同样属于艺术的创造,没有丝毫恐吓意义(参看高尔基《说文化》和《答复》,见《高尔基论文选集》)。但阶级社会产生以后,统治者就利用它麻醉人民,统治人民,把原始人所创造的“类人的神道”改变为一个抽象的上帝来主宰一切,这样,宗教就为剥削阶级服务,愈来愈带有迷信的性质。所以神话和后世的宗教迷信根本不同,不能混为一谈。因为神话是要同自然作斗争的,要想战胜自然的,而宗教迷信的神则是至高无上不可抗拒的人类万物的主宰。因此,后世宗教不但要求人们崇拜神,向神伸手乞求,而且对神屈服、投降,把自己的命运完全交给神。例如后羿敢于射日,而迷信者则拜太阳神,这就说明神话和宗教迷信的根本区别。所以神话对世界采取积极态度,敢于反抗神的权威,富于革命性;宗教迷信总是消极的,它宣传人对神的无力和无能,必须做神的牺牲品。因此,神话是现实生活斗争的反映,而宗教迷信则是脱离现实的纯心理活动的表现。

由于年代久远而逐渐失传,由于古代文字繁难,书写工具不便,史前神话完整流传下来的较少。但更主要的原因则是历史家和哲学家的曲解,以致不少丰富美丽的神话故事逐渐变质,逐渐僵化。例如“黄帝三百年”(见《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有四面”(见《尸子》)以及“夔一足”(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的传说,《诗经?商颂》“玄鸟生商”的神话,春秋战国时尚在口头流传,而或被歪曲,或被斥为齐东野人之语,极力设法改变它们的真相,加以所谓合理的解释。特别是古代的“五帝”,秦汉以前,本是一个神话传说的中心,而司马迁认为那些百家之说,“其文不雅驯”,删去许多材料,组成《史记》中的“五帝本纪”,因而许多神话都被历史化了。这是很可惜的。

古代神话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萌芽,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很大,一般说,神话的创作基础是现实的,神话的创作方法是浪漫的。而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那种新奇奔放的幻想,启发作家的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文学题材和艺术形象。例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阮籍、陶渊明、李白、李贺、苏轼等的诗歌,特别是小说戏剧如《柳毅传书》、《张生煮海》、《西游记》、《封神演义》以及鲁迅的《故事新编》等,或采用其故事,或学习其作风,或改编其原作,因而创作出许多更完整、更美丽、更提高、更惊心动魄,富于艺术感染力的新作品来。有的辞赋家、诗家、散文家往往把神话故事载入篇章,形诸歌咏,或用作典故,以充实作品的内容;或借为讽刺,以抒写作者的情绪;或炼成词藻,变为精粹的、形象的文学语言。尤其重要的是神话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鼓舞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含了丰富多彩的预言文化。这些预言准确地揭示了历史的进程和某些事件的发展。通过研究中国古代预言,我深深体会到预言的智慧和深度。预言不仅帮助人们了解历史的演变,还提供了一种洞见未来的方式。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古代预言的心得体会。

首先,中国古代预言揭示出了人性的智慧和贪婪。预言往往包含着人们对未来的期望和想象,因此它们反映了人性对于权力、财富和地位的追求。例如,《周易》中的“彖曰:允升,大吉,无有不利”表达了人们对各种升迁、财富等等美好事物的向往。然而,古代预言也揭示了人类的贪婪和追逐权利的一面,如《易经》中描述的“夬:将破车获,有功也,不言而喻。”这些预言唤起了人们对自己内在的欲望的思考和审视。

其次,中国古代预言强调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预言常常通过象征和暗示的方式,展示出宇宙规律和人类处境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超越了个体的悲欢离合。古代预言深信宇宙的自然规律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人类必须顺应宇宙的意愿才能得到神的庇佑。例如,《庄子》中的一则寓言述说了一位与神交往的人认识到人类的一切悲喜疾苦只是命运的起承转合。因此,古代预言唤醒了人们对于宇宙内在规律和人类处境的思考。

再次,中国古代预言强调了人类的自主性和努力。尽管预言强调了宇宙规律和天意,但它并没有否定人类的自主权。相反,预言指出人类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实现预言中所提到的美好未来。例如,《周易》中的“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这个预言在强调人们必须通过协同努力来实现集体利益。这种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即人类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最后,中国古代预言提供了一种反思现实和展望未来的工具。预言的智慧和洞见启示我们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未来的走势。例如,《易经》中的“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告诫人们不能改变过去的事实和命运,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积极的行动去创造更好的未来。预言的力量激发了我们对未知的好奇心和对改变的动力,有助于我们更具有远见和智慧地面对未来。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预言揭示了人性的智慧和贪婪,强调了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强调了人类的自主性和努力,提供了一种反思现实和展望未来的工具。通过研究古代预言,我深刻地认识到了预言的智慧和深度,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洞见未来的方式。通过对预言的思考和领悟,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并把握每个当下的机遇。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一

元明清古代文学史是中国文学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段历史。在这个时期,我国文学艺术经历了贯穿整个时期的变革和进步。在我的学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元明清古代文学史的深刻内涵和特点。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元代文学的变革与创新。

元代文学以“舞文弄墨”而出名,这是因为元代文学被视为世界文学的一匹黑马,其文学风格和题材非常独特而创新。元代文学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它融合了汉、蒙、西三种民族的文化,汉民族的诗歌赋和散文,蒙古民族的叙事骈文,以及西北少数民族的歌谣。这样的文化多元性给元代文学注入了新的魅力,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元朝时期诞生,如马致远的《南柯太守传》,白朴的《长生殿》等。

第二段:明代文学的盛世兴起。

明朝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盛世,其中最富盛名的是明初的四大家,也就是辛弃疾、陆游、杨万里和文天祥。明代文学的特点在于注重人情和民俗,重视现实生活和具体的情感描写。明朝的文学受到了科举制度的影响,文坛上意气风发的文人们争先恐后地用笔刻划着自己内心的情感和社会的变化。这段历史同时也见证了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明代的文学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第三段:清代文学的风格特点。

相比于元代和明代,清代的文学呈现出强烈的实用性和理性思辨,文学的主题更加高峻,思想更加深邃。清代文学对中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使中国文学的内在精神更加有力地表达出来。在这一时期,文学的风格多样化和文体修辞的变化也很显著,如《红楼梦》中运用了高妙而丰富的语言和技巧,使得小说在现实生活中具有了更多的感人情感和深刻的内涵。

元明清三朝的文学融合了汉、蒙、西等民族文化的特点,其间形成了独特的文学语境。在这样的文学环境下,文学作品的互文性和交流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直接影响了古代文学风格和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例如,在元代,诗歌和曲艺的结合、戏剧和史传的结合,这些文学的互文性,虽然并不完美,但它们之间的音乐、整饬和冲突描绘仍然使古代文学发展得更加丰富多彩。

元、明、清三朝的文学,记录下了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发展历程,也展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思想的多维度。古代文学的内在魅力,不仅在于题材的广泛性和作者的才华,更在于它带给读者的时代感觉和情感体验。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它们或表达深刻、高峰的思想,或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烦恼挣扎和人性的罪恶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元明清古代文学史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化及价值观,传递了中国古代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也具有深远影响。

总之,元明清古代文学史为丰富的中国文学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是古代文学深刻的呈现和现实与思想的有益交流,它是对古代文学及人文精神的闪光铭记,也是中国文化行为体系的重要组成。我想,正是这样的文化氛围和传承,让中国文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二

中国古代预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通过观察天象、揣摩自然环境以及研究历史事件等方式,来预测未来的命运和变化。这些预言在当时的社会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被视为指导人们行动和决策的智慧。如今,虽然科技的进步使得我们有着更先进的方法来研究未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预言中汲取一些心得和体会。

首先,古代预言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观察天象。古人常常通过观察太阳、月亮、星辰的运行和变化来预测未来的变化。在古代,没有现代的天文望远镜和电子设备,但古人却能够凭借自己的观察力和智慧,将天象的规律总结出来。这告诉我们,在预测未来时,我们也应该注重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变化。只有对现象和规律有深入的理解,我们才能准确地预测未来的趋势和可能发生的变化。

其次,古代预言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注重历史事件和人事变迁。古人通过研究历史事件中的因果关系和人事变迁中的规律,来预测未来的趋势。他们相信历史会以类似的方式重演,因此通过研究历史,他们能够洞察未来的发展。这告诉我们,在预测未来时,我们应该关注历史的教训和经验。历史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参考,帮助我们理解当前的情况和预测未来的发展。

古代预言的第三个重要特点是注重人的意志和行动。古人普遍认为,命运并非完全被天定,而是可以通过人的努力和行动来改变。他们相信人的意志和行为可以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他们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并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这告诉我们,虽然预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未来的变化,但我们仍然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变命运。

唐代诗人杜甫曾经写道:“安知天命如海,岂可与物竞?”这句诗表达了古人对于未来的谦卑和敬畏之情。他们相信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与天命相比,微不足道。古代的预言和命书并不是告诉我们我们确定未来的唯一指南针,而是提醒我们应该谦虚和谨慎地面对未来的挑战。这告诉我们,在面对未来的时候,我们应该保持谦逊和敬畏之心,不过分自信和妄自菲薄,同时也要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

总之,中国古代预言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它注重观察天象、研究历史事件和人事变迁以及强调人的意志和行动。尽管科技的进步使我们能够使用更先进的方法和工具来预测未来,但我们仍然可以从古代预言中汲取一些心得和体会。这些心得和体会包括注重观察周围的环境和变化、关注历史的教训和经验、依靠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来改变命运以及保持谦逊和敬畏的心态。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预言,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变化和挑战,积极地应对人生的起伏和波折。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三

试论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以其独具特色的美仑美奂诗歌登上了整个晚唐诗创作的艺术最高峰。

一、他对于爱情的执着,开创了诗歌上新风格、新境界。他的诗成就最高的是近体诗,尤其是七律、七绝。如果说杜甫是唐代七言律发展史上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李商隐则为第二座里程碑。他继承了杜甫的沉郁顿挫,有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的幻想象征手法,形成了深情绵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

1.写景中融合比兴象征,寄寓困顿失意的身世之感。

2.爱用冷僻的典故,故诗中的意象特别美丽,而整体意旨往往隐晦。

3.语言绮丽而对仗工整,音律圆美婉转。

4.“近而不浮,远而不尽”之趣,富于象征暗示色彩,有朦胧之美。

二、他的绝句写得深情绵邈,沉博绝丽,有的比较隐晦,但可以在精工富丽的辞章中体会到他的婉转情思,而且很伤感。如《夜雨寄北》感情细腻,意境婉约,在艺术上的明显特色便是细美幽约、朦胧含蓄,为伤感唯美文学的典型。

试论杜牧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

一、晚唐诗人中,他第一个大量用七绝写咏史诗,用史论笔法,寓褒贬议论于含蓄诗味中,极大地发挥了绝句体的妙用,创作了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咏史作品。如《泊秦淮》通过对历史曾有过的繁盛转瞬即逝的伤悼,以及揭露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自己的政治感慨和见识,其中深寓对现实的不满和讽刺,立意高绝的议论,表现出横溢的才气。

二、忧国忧民的壮怀与伤悼之情交织成一种俊爽的风格。

三、还写过一些出色的伤别诗,纪行、写景诗也颇多佳作。善于选择清新明朗、能给人以快感的景物来抒写他的情怀,用色彩鲜明的语言,创造出情景交融的优美诗境,如《山行》“远上寒山石经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富于诗情画意,意境优美,以畅达的语言传达出自然景物的清新气息,明丽而有立体感的画面给人美妙的艺术感受。

名词解释:苦吟诗。

1.晚唐时期,苦吟诗的早期代表是孟郊,后来有贾岛、姚合。他们的诗风相近,都以苦吟著称所以称苦吟诗。

2.他们的诗风又各有特色特色:

孟郊诗中颇多患难感、忧郁感、以及人生悲剧与绝望心理交织成的幻灭感。

贾岛诗多是寄赠酬唱之作,极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显得比较狭窄。

姚合与贾岛是诗风相近的诗友。

试叙贾岛和姚合的“苦吟”与孟郊有何不同。

相同:

1.他们都以苦吟著称,因此历来有“郊寒岛瘦”之说。

2.孟郊、贾岛都写贫病饥寒、穷困潦倒。

不同:

内容:他们都写贫病饥寒、穷困潦倒。

孟郊:写“士不遇”,想用世而最终赉志以殁的悲剧性的一面。

贾岛:彻底放弃雄心、醉心于琢磨词句的循世的一面,他的诗也有激烈奋发的一面,如《剑客》。但更多的如其《送别》。他的诗多是寄赠酬唱之作,极少反映但是生活,局度也显得比较狭窄。反应生活的深广度不如孟郊。

艺术上:

孟郊成就最高。

贾岛:不如孟郊,他的五言律写得很精深,能于细小处见精神,造清奇幽微之境,推敲字句。如《题李凝幽居》“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姚合:作诗的才华和“苦吟”工夫都不及贾岛,他的大多数诗都显得平淡无奇,境界与格调也并不很高。

唐代散文。

试叙韩柳古文理论对散“”新运动的推动作用。(即韩柳古文理论有哪些观点)。

唐代古文运动之所以至韩、柳始成,主要是因为韩、柳在批判继承古文运动先驱之文论的基础上对儒道进行全面的清理,提出了许多反传统观念的新解,以文章内容的变革带动形式的变革,使“文以载道”说产生了实践意义,并在理论上趋于完善。

一、韩愈第一次提出“文以明道”的观念,在总结前人关于文章作为表现儒家思想体系的“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道”与“文”的关系。

1.从“明道”的要求出发,韩愈特别强调作家思想修养的重要性。

2.在具体的实践中,韩愈提出了“不平则鸣”的口号。

二、提出“唯陈言之务去”和“词必己出”的主张。

三、提出“文从字顺”要求文字的表达要流利。

四、“气盛则言”把文气与文章的语言表现联系起来,认为文章气势就是从语言的短长和声的高下而来。

柳宗元对于文体、文学语言的改革,他的意见也大体与韩愈相似。

试论韩愈古文成就的表现。

“古文”概念的提出始于韩愈,他把自己的奇句单行、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称为古文。古文成就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韩愈的古文在各类文体的上都有创新。

1.碑志。他的碑志虽然也有溢美隐恶的“谀墓”之作,但有不少作品巧于摹写,注意剪裁,把精辟的议论,真挚的感情运用于其中,加之善于刻画人物,突出中心,使其成为“一人一样”的生动传记文。如《柳子厚墓志铭》形象鲜明,感慨深长,很有感染力。

2.赠序。融抒情、记事和议论为一体的杂文问题。如《送孟东野序》。

3.杂文中的“杂说”,短小精悍而内容丰富,行文尤为不拘一格。如《杂说四》。

二、创作了一种简洁精辟,清晰流畅,富于美感的新型散文。

四、语言接近口语化,通俗明白,能把口语推敲成新的词语。提炼出一些生动的语言,如一些成语:“不平则鸣”、“落井下石”、“坐井观天”等。句式的结构也灵活多变,文从字顺,也杂以骈俪句法。

韩愈古文总的风格是雄深雅健、猖狂恣睢。

简述柳宗元人物传记的特点。

一、突出的特点:主人公多是社会上地位不高或被压迫的人物,如不愿承担赋税的捕蛇者,种树的老人。

简述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最具艺术特色的作品,多写于他流放永洲的十年中。主要艺术特色有:

一、寓情于景,在景物描写之外单独的发议论和抒情,大量的情况是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山水之美的艺术境界中。以山川之美来反映自己的见弃,发抒他的愤怒,悲哀抑郁的情绪。如《始得西山宴游记》自然美与他的精神切合,而与痛苦的人生和鄙俗的现实相对立。

二、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之中,描绘出反映着自己审美理想的自然,表现出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自然美。如《永洲八记》荒郊野外的平凡山水被写得千娇百媚,经过艺术的升华,显得单纯、宁静、清新呈现出一种幽丽之美。

三、捕捉自然事物最独特最精微的变化情态,予以生动的再现。如《小石潭记》。

四、峭拔的骨力和清冷的色调相糅合,构成其山水散文乃至其他众多作品的典型风格。确立了这种体裁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简述柳宗元寓言散文的特色。

一、强烈的现实性和高度的概括性。如《黔之驴》叙述一个无能无德又无自知之明的驴被老虎吃掉的故事,在当时具有讽刺作用,对后人也有教育意义。

二、善于绘声绘影,因物肖形,创造了比较完整的、个性化的寓言形象。既集中动物本身的特征,形象鲜明生动,有揭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嘴脸,寓意深刻,如《蝜蝂传》集中了许多善执物、好上高的小虫的特点,塑造了一个贪婪,愚顽的蝜蝂小虫形象,嘲讽追求名位、贪得无厌的丑行的意义。

确立了寓言在文学史上的独立地位。

唐传奇与变文、俗讲。

名词解释:

唐传奇。

一、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

二、在唐代,传奇只是某些单篇作品或小说集的专称,至宋代才开始将传奇用作唐代新体小说的统称,以区别于旧有的志怪小说。

变文。

一、“变文”是唐代明间创作的一种新文体,其体裁是有说有唱的,为佛教俗讲所借用。所谓“变文”之“变”,当时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

二、变文的体制是散文与韵文相结合而成。散文为讲述之用,韵文用来歌唱。

三、变文分为三类:一是演说佛经故事的宗教性作品;二是演说历史故事讲史作品;三是演说明间传说题材的作品。

简述唐传奇与志怪小说的区别。

1.唐传奇反映现实生活,志怪小说反映的是超现实的神灵鬼怪。

2.唐传奇是作者的虚构,志怪小说收集奇记。

3.唐传奇情节曲折离奇,篇幅加长,志怪小说粗陈梗概。

简述唐传奇的艺术成就。

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明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主要艺术成就有:

一、唐传奇的艺术成就相当高,情节的传奇性与现实性兼容,情节的虚构、想象与作品的艺术性融合一体,起虚构和想象已标志着文言短篇小说创作的成就。如《柳毅传奇》写充满神话色彩的书生与龙女相恋故事,情节离奇,但人情味很重。

二、体裁丰富。有描写爱情的,如元稹的《莺莺传》、蒋防的《霍小玉传》;寓言讽刺题材有沈既济的《枕中记》“黄粱梦”;历史题材陈鸿的《长恨歌传》《东城父老传》;游侠题材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神怪题材裴鉶的《传奇》。

三、所写故事情节化、细节化,注重写人物的生活琐事,尤其注重写他们的情感生活或性情偏嗜之类的细节。

四、叙事模式由故事中心向情节中心、人物中心演进。

五、叙述语言雅俗兼采时庄时谐,用文言描写物态人情以至琐事,简洁、准确、丰富、优美,将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很高水平。

唐五代词。

名词解释:花间词派。

1.花间词派是晚唐五代奉温庭筠为鼻祖而进行词的创作的一个文人词派。

2.得名于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共十八家词共五百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词总集。

3.产生与西蜀,多用华丽的字面和婉约的表达手法,写女性的美貌和服饰以及他们的离愁别恨。

简述冯延巳的婉约词风和优美意境。

冯延巳是南唐词人中的佼佼者。

一、冯延巳作词不追求人物描述的具体真切,而是重在抒发触景所生之情,情思千回百转,若有寄托,深婉而缠绵悱恻,将晚唐以来的婉约词风又推进了一步。

二、写思念、离愁,把男女之情作为抒写的主要内容,这是冯延巳和“花间”词人共同之点。但较少对女人的容貌和体态进行刻画,他写的是一种感情的境界。如《鹊踏枝》。有的词较多身世的凄怆感慨的抒发,如《采桑子》。冯延巳词中着力表现的,不是情事的直接描述,而是雅致优美的意境,〈如谒金门〉以风吹皱水面起兴,写思春闲情,完全是一种优美意境感发的心绪,开阖荡漾,情调极为雅致。

试论温庭筠《菩萨蛮》二首的艺术风格。

一、温庭筠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他的两首有名的〈菩萨蛮〉词,写美女的体态装饰及其闺阁情思。

二、不作明白的叙述,而以物象的错综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通过将美女起床、梳洗的懒散的动作,把一种本来难以琢磨的闺阁情思,表现的可感知。

三、温庭筠的词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试论李煜前期词与后期词的不同。

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一、他的早期作品以反映沉溺声色、纵情逸乐的宫中生活为主要内容。描写精细、生动、且富有情趣。如专咏美人口的〈一斛珠〉。他的艳情词并未脱“花间”旧格,但写得较为真切率真,如相传写与小周后偷情的〈菩萨蛮〉,用直白浅露的叙说,把热恋女子约会的情态和放纵心理写得淋漓尽致。

二、李煜后期词的主要内容是写亡国之痛,故国之思。纯以白描的手法直抒内心极度悲痛,词中时空跨度很大,加大了感情容量,抒发的感情以哀伤真实为主,能引起历代读者的共鸣。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用白描的手法抒发了对江山、故国的怀恋,充满了悔恨、悲愤和哀愁等复杂的情感,感慨极深,词境也极为阔大。

试分析温庭筠与韦庄词的异同。

相同:

一、都以词名世,所以并称“温韦”。

二、两人词的内容都是以男女情爱离别相思为主要内容。如温庭筠的〈菩萨蛮〉、韦庄的〈思帝乡〉。

三、都开辟了一种新的词风。反映了词由仅供歌儿舞女演唱的伶工之词,到抒情写怀的士大夫之词的渐变过程。如温庭筠为了适应舞艳歌席场合的实用要求,他的词中都是精丽字面和绮丽意象的组合,适于花间酒下歌咏的香软词境,具有娱乐价值,这对于词在晚唐五代迅速兴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韦庄相对淡漠词体佐欢酬宾的实用功能,开启了文人词自抒情怀的传统。这不仅是韦庄词的一大特色,也是词的风格内容一大转变。

相异:

一、温庭筠多“伶工之词”。大胆的写侧艳之词,是“词为艳科”的始作俑者,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势。而韦庄多“士大夫之词”。

二、艺术表现手法不同。

温庭筠:以排比和音声的抑扬长短,增加直觉印象的美感,引人产生一种深美的联想,成功地把形象鲜明的物语、景语与难以琢磨的情语融合在一起,使所要表现的难以言状的心绪,转化成可感的优美物象。如〈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常以静态的描绘代替抒情,尤着力于细部的重彩描绘,富有装饰性,而且善于用暗示的手法,造成了含蓄的效果,如“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美人的情思是希望和他心爱的人成双成对,作者用一种含蓄的手法表现出来。

注重文辞声律的华美精工,艳丽如晚唐诗风,炫人眼目。少藻饰、多白描的语句写离情别恨,如〈更漏子〉〈梦江南〉。词境缠绵悱恻,凄丽而有情致,颇有民间曲子词的风味。

韦庄:以疏淡之美,写词抒情为主,直述胸臆,风格趋向清丽,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自然清新的风格,江南的景美、人美、生活美,写得疏朗、显直。他是一个大力用白描手法作词的作家,对情事多作直接而且分明之叙述。如〈思帝乡〉写的是常见的情爱题材,但长于勾勒,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感受,笔调疏放秀美。

三、风格不同。

温庭筠:开创词为艳科的传统,领导了五代词的发展趋向。注重藻饰以艳丽见长,具有密丽的风格。

韦庄:对民间抒情词给以艺术的加工,以疏淡为美。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四

1、了解辽代诗歌(耶律倍、辽圣宗、萧观音)等,基本不可能会考到。

2、名词解释:借代异才。p417。

3、了解宇文虚中、吴激、蔡松年等诗人。

4、名词解释:国朝文派。p419。

5、名词解释:诸宫调。p420。

6、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一是结构宏伟、情节曲折、唱词优美。

二是对西厢故事的情节内容作了创造性的改造。

三是唱白结合,故事抒情相融。

7、金代文章:了解一下赵秉文、王若虚两人。

8、金代文坛巨擘元好问。

一是最杰出的大家,一代人杰。其论诗诗、丧乱诗及清雄顿挫的词作,标志着金代文学的最高成就与独特价值。

二是有着明确的创作追求与理论主张。《论诗三十首》。

三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丧乱诗情调悲凉、骨力苍劲。豪放词风,也含有深婉之致。

9、元杂剧。

a、名词解释:元杂剧p428。

b、名词解释:《录鬼簿》p476。

名词解释:元曲四大家(考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具有争议)。

c、白朴。

《梧桐雨》《墙头马上》均取材于白居易的诗歌,而命意、风格不同。

《梧桐雨》把李杨故事放在历史背景上来表现,并不为了歌颂两人情爱。

《墙头马上》带有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争取婚姻自由,讽刺封建家长。活泼轻松。

d、马致远(名词解释:曲状元p432)。

历史剧《汉宫秋》与历史出入较大,经改编而显示出个人的、民族的悲剧性。王昭君悲剧形象;汉元帝美化处理;声情并茂等。

e、王实甫《西厢记》。

一是本于《董西厢》,而进行匠心独运的改编。

二是主线是自由恋爱与封建礼教之间的矛盾;副线是人物之间的性格冲突。

三是人物性格、情节发展巧妙合理。塑造心理丰富的人物形象。

四是突破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打破一人独唱的通例等。

五是关目设置、语言运用上达到较高水平。抒情诗、潜台词丰富。

六是情采并茂的诗剧,“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f、了解纪君祥《赵氏孤儿》、尚仲贤《柳毅传书》、李好古《张生煮海》、高文秀《双献功》、康进之《李逵负荆》、石君宝《秋胡戏妻》等元杂剧作品。

g、关汉卿。

一是元杂剧最优秀的代表作家。编剧、演员。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关汉卿一空依傍,自铸伟辞,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

二是存目六十多种,现存十八种。可分为历史剧、爱情风月剧、社会公案剧。

三是《窦娥冤》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孝女”“节妇”原型。

了解戏剧中心的南移,杂剧成为全国流行的戏曲样式。

h、郑光祖:善写思想内容不出正统,表现才子佳人的旦角戏。《倩女离魂》《王粲登楼》(下层知识分子的困苦与孤傲)。

宫天挺《范张鸡黍》《七里滩》。

乔吉《两世姻缘》《扬州梦》《金钱记》。

秦简夫《东堂老》《赵礼让肥》。

了解一下南方土生土长的杂剧创作。

i、名词解释:周德清《中原音韵》(古代曲学的开山之作,p474)。

10、元散曲。

a、名词解释:散曲(p480,文而不文,俗而不俗的音乐文学)。

b、前期代表作家马致远。

一是带有恋世与愤世的旷放意气。

二是善于将超旷情怀、人生感悟与苍凉意境融为一体。

三是少了市井气息。文采。提高境界,扩大了表现领域。

四是《天净沙·秋思》景中含情,蕴藉隽永,“秋思之祖”

c、了解刘秉忠、卢挚、姚燧的散曲创作。

d、元后期散曲作家(乔、张可久成就最高,清丽见长)。

张养浩(元曲豪放派大家):山水佳作、咏史怀古、反映现实。抒情言志;以诗入曲,具有奔放浩荡的气势,如《潼关怀古》;注重立意与构思,于格调不甚重视。

贯云石:隐逸山水与声色恋情两类。却写得慷慨豪放,也质朴自然。

乔吉(元散曲清丽派宗师)主要表现淡泊名利、不同流合污的情怀。

诗词。

用典;意境近于诗;炼字讲究音律。是清丽派散曲的特点。

睢景臣:散曲套数《高祖还乡》以古讽今。

刘时中:《上高监司》元代散曲中少见的长套,针砭时弊,口语入曲,较为罕见。

11、元代诗文。

a、元初。

耶律楚才:中国诗史上正面表现西域生活。元初一枝独秀的诗人,

刘因:程朱理学北方传人。推崇元好问。

姚燧、虞集:元文两大家。姚文继承韩愈碑文墓志传统,简约严谨、刚劲古奥。

由宋入元的有。

方回《瀛奎律髓》(诗话兼诗论),倡导“一祖三宗”,格高等。

戴表元:主张宗唐得古,多佳句少佳篇。

赵孟頫:清邃奇逸。

b、名词解释:元诗四家p494:提倡诗学汉魏、盛唐,而不同于宋诗。

虞集:正统儒家文学思想的鼓吹者.文道并重,理论实践。

杨载:重视诗法,学李白。

范偁:好长篇歌行,《木天禁语》《诗法禁脔》。

揭傒斯:诗歌内容最为丰富,题材、风格、体裁多样,但难脱于模仿。

c、后期诗人。

萨都剌:南北交融,清新俊逸;还写了艳体诗;“元代诗人之冠”

杨维桢:铁崖体(名词解释p500),。

12、宋元话本小说(名词解释p504)说话四家(名词解释p504)。

一是一般反映市民生活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市民文学。

二是其体制形式迎合了听众需要。(名词解释:得胜头回p506)三是叙述方式符合大众口味,连贯性、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悬念、巧合。

四是话本小说是语体文。是小说文体上的重大发展。

五是宋元讲史话本。《五代史平话》《宣和遗事》《三国志平话》等,后世长篇白话章回小说的滥觞。

13、名词解释:南戏(p510)。

a、简答:南戏杂剧之不同:

一是形成时间早于杂剧。

二是声腔不同。南曲出自里巷歌谣、村坊之音;杂剧杀伐之音,壮伟雄豪。

三是体制差异:南戏灵活,杂剧“四折一楔子”

b、现存早期南戏《张协状元》(今存南戏最早剧本)《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14、名词解释:传奇p512。

15、名词解释:“四大传奇”(“荆刘拜杀”)p513。多以爱情婚姻与家庭伦理为题材,有宣扬道德教化的倾向。曲文通俗、口语为主;具有生活气息。

16、高明《琵琶记》(神品、绝唱)。

一是标志着南戏的成熟,对南戏诸腔发展有深远影响,“南曲之祖”(名词解释)。

二是内容上提倡风化、宣扬贤孝。

三是结构上“三不从”的情节。

四是人物形象上的矛盾,蔡伯喈双重性格,反映时代士人的复杂心态。

五是曲辞出色,纯是本色语。

1、《录鬼簿》名词解释20xx、20xx、20xx、20xx,重复率非常高。

2、名词解释:科介(对戏剧动作、表情作得简要说明)9。

3、名词解释:套数(跟戏剧有关的名词解释,希望加以整理,联系记忆)。

4、南开简答:马致远散曲的特色。

一是内容上对现实黑暗的认识、人生的幻灭感与历史的虚无感。

二是套数善于将哲理、意境、情感、胸怀融为一体。语言放逸宏丽而不离本色,对仗妥帖工稳,元散曲豪放派代表作家。

三是小令俊逸疏宕,别具情致。《天净沙·秋思》“秋思之祖”

5、南开简答:元诗四家的创作情况64。

6、北大:关汉卿的喜剧创作。64。

7、简述散曲的体制。

8、南开20xx:元杂剧体制特点82。

9、南戏与传奇、元杂剧与明杂剧、宋元话本与明代拟话本的异同区别。

10、《西厢记》的语言特征88。

11、南开:马致远神仙道话剧的思想倾向101。

12、《琵琶记》的悲剧意蕴。

13、《窦娥冤》三桩誓愿,有何作用。

14、元杂剧繁荣的原因:经济发展、针砭时弊、科举中断。

15、南开大学:元代神仙道话剧与全真教的关系144。

16、分析窦娥、《西厢记》人物形象;崔莺莺杜丽娘人物比较等170。

17、南开:元代公案剧中的清官形象172。

18、《西厢记》题材的流变。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五

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中国古代典籍课中,我有幸学习了《论语》、《道德经》、《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还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探讨古代典籍的过程中,我深感古人的智慧和成就不容小觑。通过学习和思考,我领悟到了中国古代典籍的价值所在,同时也明白了古代典籍对于现代生活的重要意义。

首先,学习古代典籍让我深刻认识到了传统美德的重要性。古代经典里富含了丰富的道德智慧,在古人的思想体系中,道德是社会稳定和个人幸福的基石。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待人的态度,他强调“不以无益之事而厌居”,讲究道德修养,鼓励人们做有益于社会和自己的事情。《道德经》则从更宏观的角度阐述了道德的智慧,以“无为而治”为核心思想,告诫人们顺从大自然,不贪心不攀比,注重内心修养。这些古代典籍所弘扬的道德观念,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是我们珍惜和继承传统美德的宝贵财富。

其次,中国古代典籍极富文化内涵,深远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通过丰富多样的人物描写和深入的社会分析,展现了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不仅深入人心,还成为了许多后来作家的灵感源泉。《红楼梦》通过生动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弊端,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对于后世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古代典籍的独特魅力往往不在于其故事情节,而在于其所蕴含的文化与思想的深度。

再者,学习古代典籍使我深感古代智慧的博大精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凝聚力有了更深的体会。古代典籍的价值不仅在于文化传承,还在于其中凝聚的智慧和建议。以《论语》为例,其中的语句简短而深刻,反映了孔子以及他的弟子们对社会、人生和人性的洞察力。通过品读古代典籍,我发现古人的智慧超越了时空,他们既注重个人修养,也关注社会和国家的未来。古代典籍不仅是对人性和社会的研究,更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全人类共同的价值。

最后,通过学习古代典籍,我对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古代典籍里所传承的优秀品质与世俗现实的冲突,让我思考如何将经典中的智慧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在学习《红楼梦》的过程中,我被宝钗淡泊名利和自立自强的个性所深深吸引。她不以婚姻为依赖,不计较身世出身,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宝玉身边扮演重要角色。这使我明白,只有不断完善自己,不停思考并践行经典中的精神,我才能真正拥有自己的价值和梦想。

总之,通过学习古代典籍,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的魅力。古代典籍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对于我们珍视和继承传统美德,传承文化自信非常重要。同时,古代典籍的价值也在于其思想的深度和智慧的启示,这些都对现代生活和个人成长带来积极的影响。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深入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和传承中国古代典籍的价值。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六

中国古代故事,源远流长,包含丰富的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给人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启示。我从最近的一次写作中,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些古代故事的魅力。下面是我对此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感受到中国古代故事的魅力和力量。在我写作的过程中,接触了许多古代故事,如《孟子》、《左传》等。这些故事虽然内容各不相同,但都能够打动人心,启迪智慧。比如,在《孟子》中,孟子讲述了一个“不求杀身成仁,但求不辱”的故事,告诫我们要珍惜生命,但也要忠于自己的信仰。这个故事的意义深远,不仅给我们提供了行为准则,而且鼓舞了我们的精神。

第二段,认识到中国古代故事的渊源和背景。这些古代故事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相联系。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学习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墨家、道家等。这些思想不仅影响了整个中国文化,而且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

第三段,思考了中国古代故事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作用。尽管这些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但它们的精髓至今仍然有着独特而深远的意义。这些故事用简洁而精辟的语言,表达了人类生活中的困惑和问题,教导我们如何面对人生的挫折和困境。它们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美德和智慧,增强人们的道德与精神力量。

第四段,体会到“传统与现代”的互动意义。传统是文化和历史的积淀,而现代则代表着新的文化、新的思想和新的价值观念。传统和现代之间是应该相互尊重、相互融合、相互理解的。在今天的世界里,我们更应该汲取古代中国文化的精华,探索其深层次的哲学思想,以拓展我们的心智,增进我们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联系。

第五段,总结了关于中国古代故事的感悟和启示。古代中国故事富含生命的力量和智慧的火花,为我们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空间。通过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张扬和光辉,可以读懂历史文化的血脉和底蕴。因此,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精神财富,发挥它在当代社会的积极作用,为我们的文化构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七

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1、爱情。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性色彩。

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

为突出。

重与外物的描写。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

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

三.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

四.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一.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

二.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三.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则内含着人间的行为原则。

象、富于想象的特征,也极大地影响着后世文学的发展。

记》《封神演义》等。

第二章诗经。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一.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祭祀用的舞曲。

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一.《七月》这首诗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

反映了农夫在衣、食、住等方面的情况,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a.下层人民抨击政治的诗:

一.表达下层人民对统治者的讽刺和对治国政策的批评,形象生动,情感浓郁。

1、揭露宫闱丑行,如《邶风•新台》。

2、对于贵族统治者的荒淫无耻,人民极度愤慨,予以严厉批评,如《墉风•相鼠》。

三.对剥削现象表示不满。如《魏风•伐檀》《魏风•硕鼠》。

b.官吏对政治表达不满的诗如《邶风•北门》。

c.抒发生活郁懑和人生忧伤的诗。如《王风•黍离》。

d.称颂执政者的诗。

情爱诗的内容:

a.歌咏美丽的爱情,反映出周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如《郑风•溱洧》写男女自由表达爱情;《邶风•静女》诗风温文典雅。

b.《诗经》中还有许多抒写婚姻生活的诗。如《周南•桃夭》。

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大雅》五篇史诗包括:《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一.叙述了周人之始祖后稷出世直到武王灭商的一些史迹和传说。

二.有选择地描绘具体的事件,从而歌颂先祖的功勋,抒发了周民对先王的崇敬和爱戴之情。

三.周人史诗还有先祖神话的记述,如《生民》写始祖后稷的出生。

四.总结历史教训,提出了治国思想,也是周人史诗的主要内容。

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中国古代文学史心得体会(热门18篇)篇十八

作为一名文学爱好者,我在研究古代文学史时,深刻认识到元明清三朝文学的特点和价值。这些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文化宗教和人们的思想感情,给人们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佳作,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元明清古代文学史做出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元朝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元朝文学的特点在于开创性十分明显。在诗歌和散文学上,元代文学家在契合汉文化的基础上、融合蒙古族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创建、真正开创了新的文学门类,如骈文、班子文、贴字等。在散文方面,元朝的散曲文体流派纷呈,左边文、右边文、杂迹等等,文学成果丰硕、闪耀多姿。元代四大才子之一的郑光祖的《绿野仙踪》、元徽宗的《大观园词》等作品,至今仍为文学爱好者所传颂,其中真情流露,语言优美,词艺精湛,体现出了元代文学的特色和成就。

第二段:明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明代文学在吸收汉西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点。从格式上来说,明代文学主要是诗歌、戏曲、小说,其中明代的诗歌风格简洁明快,虽然有涉及严肃思想的近体诗,但较之唐代、宋代,则更倾向于抒发感性、如画般的自然景象,故有“江南风骚”之称。至于明代的戏曲和小说则更为丰富多彩,流传最广的戏曲剧种是元曲与南戏。其中《西厢记》、《长生殿》、《汉宫秋》等流传至今的作品是明朝文学的闪亮明证。

第三段:清代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清朝文学的特点创作于明清之交,在继承明朝文学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江南文化的影响,文学创作变得更多元化。诗歌、戏曲、小说、杂文等文体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乾隆年间的《红楼梦》便成为了清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的创作理念与技艺,无不折射出清代文学的特点,以及与汉族文学的不同。同时,清代文学还借助了“新文学”思潮,萌发出一些较为新颖的文体和题材,如钱谦益的《易安居笔记》是清代文学中的一枚瑰宝。

元明清古代文学在创作过程中,反映了同样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在文学题材和形式上,元明清三朝都有很多共同点。比如,在人物描写上,尤其是女性描写上,它们都擅长画出深情的人物,赋予人物丰富的感情和活力。另外,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元明清的文学作品也都有着独特的风格,关注自然风光,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风景如画、意境优美的佳作。

元明清时期的文学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因为它们是历史和文化的印证,是表达人类内心情感和思想的媒介。这些文学作品不仅是文化遗产,也是我们青年学子开拓思路、树立道德修养的良师益友。学习古人的作品,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在深入研究元明清古代文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从中汲取精华,结合当代的生活实际,创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个人承诺书汇编(模板21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典型的写作样本,通过模仿和借鉴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在双方进行充分

    成绩进步发言(精选22篇)

    发言稿可以让我们更加自信地站在台上,毫不迟疑地向观众传达我们的观点和主张。对于写发言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参加一些演讲比赛和活动,锻炼自己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

    送祝福活动总结(通用16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次活动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能力。这次活动给我带来了很多收获,我觉得有必要写一份活动总结了。活动总结

    夏令营计划书摘要(实用14篇)

    计划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达成目标,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管理和控制工作进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给你们一些启发和参考。创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计

    婚后协议书正规(优秀23篇)

    通过签订合同协议,双方可以明确约定合作的期限、价格、数量以及质量要求等重要条款,减少争议的发生。合同协议的范文是合同起草的参考依据,它们涵盖了各个领域和行业的典

    一年级考试心得体会学生(热门22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的感受、领悟和得失进行总结的一种方式,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反思和成长。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给

    施工人员的年终总结(模板14篇)

    年终总结是对自己过去一年的一种交代,也是对未来的一种规划和预测,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进行年终总结之前,可以先阅读一些年终总结范文,了解其他人的写作思路

    学生宴家长致辞精辟(优质20篇)

    致辞是一种向他人传递信息的方式,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致辞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各

    地球的故事心得(精选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梳理自己的思路,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心得体会的见解。

    我的爸爸三年级(专业16篇)

    优秀作文以清新独特的文风和抒情的笔调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正在为写作犯愁,不妨来看看这些优秀的作文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我的爸爸有一双丹凤眼,高鼻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