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

时间:2023-11-05 作者:笔砚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

初中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资源等进行规划和组织的一种教学工具。它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教案在教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二、重点、难点:

1、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2、元素概念的形成,元素符号的书写和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排规律和相关信息。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分子?什么是原子?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2、什么是原子相对质量?

情景导入:

讲授新课:

一、元素(板书)。

讲解:无论是木炭中的`碳原子,还是二氧化碳分子里的碳原子,它们的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都是6,说明它们都含有碳元素。又如:二氧化碳分子里的氧原子与氧气分子中的氧原子其核电荷数都是8,称为氧元素。

提问:二氧化碳是由几种元素组成?(四氧化三铁、氯酸钾呢?)。

小结:1、元素概念:见课文第71页(板书)。

讲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物质二千多万种,这千千万万物质都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讲解:根据我国文字的形象化,讲解这一百余种元素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

小结:金属元素:如:na、mg、al、zn、fe、……。

2、元素非金属元素:如:c、si、s、p、cl、n、……(板书)。

稀有气体元素:如:he、ne、ar……。

阅读:课本第71页图4-4,找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非金属元素和两种金属元素。

3、元素的读法、写法(板书)。

讲解:利用板书讲解元素名称(我国命名、国内通用)、元素符号(用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表示,若几种元素名称的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可再附加一个小写字母区别,如fe。一大二小国际统一)的读法、写法。

阅读:课本第73页表4-3的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要求学生掌握26种元素的名称与符号的读法、写法。

4、元素符号的意义:

讲解:元素符号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提问:如何表示几个原子呢?

小结:元素符号前边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原子个数。

如:2h表示两个氢原子。

讨论: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小结:元素与原子的比较表。

元素原子。

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一类原子的总称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区别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观组成。

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原子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微观构成。

原子指微观粒子,讲种类,讲个数。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二

幼儿园教案中的设计意图怎么写?下面是几篇幼儿园数学教案设计,供大家阅读参考。

小班幼儿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对形状的认识需要直观具体的方法,我们班的孩子对情景游戏十分感兴趣,因此,我设计的数学活动是以一个故事为线索,让孩子马上进入环境中去,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最后一个看望小兔的环节,本来是想不用真的小朋友,而用录音代替,但考虑到幼儿活动的兴趣,就请大班的一个孩子来做小兔,增加趣味性。

活动名称及内容:数学—有趣的图形。

教学目标:

1、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知道图形的特点。

2、喜欢动手,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重点:巩固对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的认识,知道图形的特点。

活动难点:喜欢动手,乐于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图片一幅、纸制小路。

2、小白兔头饰一个,内装有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多个的“魔术箱”一个。

活动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题。

1、讲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昨天小白兔打电话给老师,它对老师说:“昨天,森林里刮起了大。

2、出示图片,提问:

师:你们看,老师把房顶盖成什么形状的?房身呢?门又是什么形状呢?等一系列问题引导幼儿说出三角形、正方形和圆形。

二、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认识。

师:小朋友真聪明,全都答对了,今天老师跟小朋友复习这些图形。

1、出示“魔术箱”

九月开学季,老师你们准备好了吗?幼教开学准备小学教师教案小学教师工作计划初中教师教案初中教师工作计划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从魔术师那里借来了魔术箱。今天老师就要为小朋友表演魔术,你们可要仔细地看哟!

2、提问。

三、做游戏—给小兔家铺路。

2、摆出各种形状不同的几何图形。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吗?这里有很多不同的形状,请你们把圆形材料放进圆。

形的坑里,把三角形材料放进三角形的坑里,把正方形材料放进正方形的坑里,直到把坑全铺平!

3、幼儿操作,要求幼儿根据坑的形状、大小寻找相应的材料。

四、结束部分。

让幼儿扮小兔跳,沿着铺好的路去探望受伤的小白兔。

中班数学《比高矮》教学设计。

引导幼儿比较两种物体的高矮,懂得高与矮的比较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比高矮的兴趣,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悬挂气球,同样大小的红色、绿色大长方体积木各一块,两张小鸡和小鸭图片,一把贴绒小椅子。

2.每人一份高矮不同的材料:红色、绿色的小长方体积木、圆柱体积木各若干,木珠若干,大小不同的量杯各一个,套管、盘子各一个。

活动过程:

集体活动:

1.谁拍到了气球。

请甲乙两名幼儿来拍悬挂着的气球,可看到甲拍到了气球,乙却拍不到。

2.与同伴比高矮。

幼儿两两组合比高矮,讲出谁高、谁矮或两个人一样高。自由交换伙伴再比,可多次进行。

3.比用具。

4.比积木。

教师出示红色、绿色长方体大积木各一块,变换摆放方法,让幼儿观察比较:两块积木平放——一样高;红积木竖起来,绿积木平放——红高绿矮;红积木平放,绿积木竖起来——红矮绿高。教师拿掉红积木,问:绿积木是高还是矮?由此使幼儿懂得了一种物体不能比出高矮,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体之间才能比出高矮来。

分组操作:

幼儿人手一份高矮不等的材料进行比较。

1.让幼儿用同样方法将相同数量的小长方体积木在桌子上搭高。

2.让幼儿将相同数量的木珠穿入套管,再插在凸钉盘上,相互比高矮。

3.让幼儿将大小不同的两只量杯比高矮。

4.请幼儿把6块红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再把5块绿圆柱体积木搭在一起,然后比一比。

演示游戏:

教师出示小鸡、小鸭的图片玩游戏。

鸡从椅子上取下来与小鸭比,使幼儿懂得比高矮必须在同一平面上。延伸活动:

教师让幼儿到操场上去找任何一种物体与自己比高矮。如,让幼儿比过后说,我和大树比,树高我矮;我和栏杆比,我高栏杆矮。教师提醒幼儿要站在同一平面上做比较。

教师请幼儿回家后和爸爸、妈妈分别比高矮,如果小朋友和爸爸、妈妈三个人一起比高矮,该怎样比?把比的方法告诉大家。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材料准备: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碟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观看cd,让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

“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

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

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

员。

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

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

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

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第一位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第二位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第三位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

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这些图形是幼儿平时经常接触的图形,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要求幼儿通过比较分辨出每组图形的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总的来说,孩子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幼儿对分类没有困难,只有稍部分幼儿还不能自行做好图形标记。活动后,我们都觉得可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让孩子按物体的两个特征进行分类。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三

二、重难点突破。

1、技术的涵义:技术与人----技术与社会------技术与自然。

【例1】下列内容属于技术的社会属性的是()。

a.一项技术要符合客观规律b.技术与工具、机器及使用方法关系紧密。

c技术的应用要受社会条件的制约d.技术是以科学为基础的。

【解析】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技术在产生和发展、应用的过程中必须符合自然规律,社会属性是指技术活动作为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

【答案】c。

【例2】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能源技术应以()为起点。

a、可持续发展;b、快速发展;c、稳步发展;d、缓慢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技术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主题,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应以可持续发展为起点,这是我们学习技术必须形成的基本理念。

【答案】a。

【例3】以下技术怎样解放人?

取火技术。

工具制造。

医疗技术。

车船制造技术。

电子技术。

【解析与答案】。

取火技术熟食,人类脱离野性,营养改善,大脑发育健全,智慧提高。

工具制造解放了人的双手,扩大了人的能力。

医疗技术战胜了疾病,延长了寿命。

车船制造技术解放了双脚,缩短了旅途时间,方便出行。

电子技术方便、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解析。

科学技术。

区别含义不同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巧和物化成果。

成果形式不同一般表现为理论、概念、定律规则、论文等,此类成果一般不具有商业性。一般以工艺流程、设计图、操作方法等形式出现,此类成果可以商品化。

研究问题的方法不同通过实验验证假设,形成结论通过试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任务不同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利用和改造世界,力求有所发明。

回答的问题不同“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

与生产的关系不同与生产不发生直接的联系,技术直接服务于生产。

举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四

课文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第二部分用实验方法检验成分。

第三部分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课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行教学,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成分主要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盐类、维生素、水等。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用实验方法检验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使学生知道营养卫生的基本要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食物中的蛋白质、脂肪、淀粉三种营养成分。

难点:讲述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支架,铁丝,试管,滴管,淀粉液,碘酒,淀粉,肥肉。瘦肉,熟蛋白,花生、向日葵、芝麻的种子。

2、挂图或投影片――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学生准备:白纸,馒头、米饭、土豆、黄瓜、白菜、萝卜、苹果等食物(以上食物仅供参考,只要包括含淀粉类食物与不含淀粉类食物即可,品种不限,均为少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你最喜欢吃的食物有哪些?

2、谈话:为什么人每天要吃各种食物?

3、讲述:人所以每天要吃食物,是因为食物中含有人体需要的营养。那么人体需要哪些营养?这些营养有什么作用?它们主要含在哪些食物中?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

(二)新授。

1、指导学生认识人体需要的营养。

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呢?

(出示课件)。

2、指导学生检验成分。

(2)学习检验蛋白质的方法。

1讲述:瘦肉、蛋白(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支架上挂一根铁丝,将瘦肉、煮熟的蛋白钩在铁丝上,用火烧(先烧瘦肉,再烧蛋白),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在烧瘦肉和蛋白时,有一股特别难闻的、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这是蛋白质燃烧时特有的气味。所以,我们可以用烧、闻味的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学习检验脂肪的方法。

1讲解:肥肉、花生米和向日葵的种子,含有很多脂肪。

把肥肉用力在白纸上抹,把芝麻、花生、向日葵的种子放在白纸上划或用铅笔压,观察白纸上有什么?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然后把白纸拿起来对着亮光照,观察纸有什么变化。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把含有脂肪较多的食物在纸上划、压,纸上会留下油迹。油迹和水迹不同,颜色发淡黄,不容易干,摸着油乎乎的,容易透光。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脂肪。

(4)学习检验淀粉的方法。

2演示实验。

3教师小结:实验说明,淀粉遇碘酒可以变成蓝色。这是淀粉特有的性质,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较多的淀粉。

(5)检验常见的食物中哪些含有淀粉。

1讲述: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自己带来的这些食物,哪些含有淀粉?(检验萝卜、苹果、土豆等食物时,需要把它们切开再滴碘酒。)。

2分组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6)教师小结:对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是一门科学,只有通过实际检验,才能确定各种食物中含有什么营养成分,含量多少,以便更好地搭配食物。

3、向学生进行营养卫生教育。

(1)谈话:对照课本第63页的图说一说,各种营养成分多含在哪些食物中?

(2)讨论:

1有没有哪种食物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没有)。

2人体生长发育需要多方面的营养,而没有哪种食物能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那么我们吃饭时应该注意什么?(吃多种食物,不偏食。)。

4有人认为吃的营养越多身体越健康,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还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补充一些讨论题。)。

(3)教师小结:为了保证身体健康,必须注意营养卫生。第一,吃的食物要多样化,合理搭配营养,不偏食,不挑食,不然就会因为缺少某种营养而得病。第二,进食要适量,吃的太少会得营养不良症,吃的太多也会得病,例如肥胖症。

(三)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的知识。

2、提问:

(1)人体需要哪些营养?

(2)怎样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

(四)板书设计。

19。

蛋白质、水、盐类――构成人体的材料。

淀粉、脂肪――人体的能源。

维生素――增强抵抗力。

检验方法:

蛋白质――用火烧脂肪――划或压淀粉――滴碘酒。

七、课后小记。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五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

2.分子、原子的概念及主要区别。

3.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物质的变化。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实验器材。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

[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活动探究、探求新知:

一、粒子的特征。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板书]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板书]2、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率加快。

[提问]混合后的体积是两者之和吗?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板书]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边演示边讲解。

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小结]分子是保持化学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再次演示]flash动画模拟《水分解的微观变化》。

2、氧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

[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六、板书设计:

课题2分子的原子。

一、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分子的性质。

1、分子很小2、分子在不断运动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四、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七、教后反思:

八、效果检测:

1.1994年印度博帕杰毒气泄漏,很多人中毒.它说明了()。

a.分子可再分b.分子在不停运动c.分子很小d.分子间有间隔。

2.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了()。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b.分子很小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

3.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气。

4.在电解水这一变化中,没有变化的粒子是()。

a.水分子b.水原子c.氢、氧两种原子d.以上都不是。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b.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c.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又由原子构成。

d.同种原子可以构成分子,而不同种原子不能结合成分子。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六

1、认识空气的成分,说出各成分的大致含量。

2、了解混合物及纯净物的概念。

3、知道空气各成分的主要用途。

二、重点、难点。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体积分数,混合物与纯净物。

2、空气的主要成分确定。

三、教学准备:

准备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有关器材。

四、教学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板书]2.1、空气的成分。

[提问]1.空气实实在在的存在,你能否举出空气存在的例子呢?

2.空气就在你周围,你能描述它有哪些物理性质吗?

3、空气是一种单的一物质吗?它主要由哪些成分组成呢?你能用实验来证明吗?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了解实验原理。

原理:利用化学变化特点,用一种物质同空气反应,若空气无剩余,则空气的成分单一,反之,成分不唯一。

具体装置:连通器原理,利用气体消耗后的气压缩小,水面上升,测定空气的成分。

注意事项:生成物应该为固体、液体,不能为气体(为什么),测量水面高度时,应等到恢复倒室温时。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26图2-1)。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课本中的问题:

1、空集气瓶中装得是什么?

2、瓶内出现了什么现象?

3、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什么物质?

4、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观察现象产生的问题。

1.水面为什么会升高?

2、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样的气体?

3.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解答]1、瓶中装的是空气。

2、红磷在瓶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一段时间后熄灭。

3、磷燃烧消耗了瓶内的氧气,氧气消耗完毕,红磷停止燃烧。

4、松开止水夹后,水倒流至集气瓶中,大约占集气瓶的1/5。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氮气。

[阅读、讨论](课本28页)。

1、空气中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2、空气的组成是怎样发现的?

3、氮气和稀有气体有什么特征和用途?

4、空气的各组分的比例是否固定不变?

[小结]1、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2、利用实验,仔细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科学探究的精神。(拉瓦锡、瑞利)。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焊接保护气,

通电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用途:霓虹灯,激光技术。

氦气:密度很小,用途:探空气球(为什么不用氢气)。

六、板书设计:

空气的成分。

1、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

2、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3、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很稳定,很难发生化学变化。用途:冲氮包装,灯泡中冲氮气(为什么?);但是,在高温下,可以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用途:制取氮肥,合成染料、制造炸药。

4、稀有气体:一般不同其他物质反应,曾称之为‘惰性气体’。

用途:

七、教后反思:

上面对空气课时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都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参加考试工作哦。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七

钱毛管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先演示抽了真空的钱毛管实验,此时内部空气相当稀薄,轻羽毛和重铁片几乎同时着地,再让管中充满空气,羽毛后着地,通过分析得出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快慢程度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实验探究,一方面让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分析研究实际物理问题,知道探究方法与步骤,另一方面让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优点,逐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然后,运用多媒体展示“钱毛管”中(真空环境中)铁片和羽毛的下落的录像,并用慢动作播放。

(设计意图:由于在“牛顿管”中物体下落快,学生难以观察,而且普通高中实验室中牛顿管大多不精确、演示效果较差,不便于全体学生观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而借助多媒体(动画视频)可以让全体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羽毛和铁片同时下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样,结合图像、视频,更易于学生理解掌握。)。

接着展示在真空中拍摄的苹果和羽毛的频闪照片,再次证实如果没有空气阻力的影响,物体下落快慢一样。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出真空中物体只受重力,并且初速度为0。

(设计意图:自然地引出自由落体运动的定义)。

(三)再现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的探究之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处理事情时能善于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

(四)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

对于自由落体加速度(重力加速度)的理解,除了利用频闪照片初步确定其大小外,我们还采用多媒体展示“地球不同纬度的重力加速度”图表的形式,让同学通过观察图表,分析总结出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

(五)小结。

(设计意图:之前得出各个结论比较零散,学生印象并不深,不能突出本节的教学目的和重点,可通过小结归纳出本节的重点内容)。

(六)应用巩固。

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规律估测南高教学楼的高度。(设计意图:让学生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八

1、本节课在教学中带着学生做实验,依据探究模式帮助他们理清思路,虽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但是将探究理念渗透到教学中。变部分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学生兴趣很大,积极主动参与,使学生在体验探究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基本达成学习目标。

2、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的探究意识还未建立,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记录现象、发现提出问题等能力都不具备,分组独立探究条件还不具备,但为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知识生成过程,我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采取教师示范、学生模仿,侧重训练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使学生感知化学实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方法,初步体验探究过程,为今后的探究学习打下基础。

3、因为是第一课时,学生动手实践不多,在第二课时补充。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九

1.能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有质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运动d、分子体积小。

2.对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惟一粒子。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物质性质的是分子。

c、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的化学性质都相同。

d、分子的大小会随着物质体积的增大而变大。

3.下列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变化的是()。

a、糖溶于水b、衣箱中樟脑丸不久不见了。

c、工业上蒸发液态空气制氧气d、红磷燃烧。

4.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变大了b.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c.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d.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增多。

5、最早发现电子的科学家是()。

a.汤姆生b.道尔顿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不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分子质量都大于原子质量。

c.分子永恒运动,原子在分子中是不运动的。

d.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

7.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a.氢原子b.氧分子c.氢分子d.水分子。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十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如实验室制氧气的原料选择、反应原理、催化剂初步概念等,都要尽可能让学生以参与者身份,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获取知识。

决不可单向传递式灌输,学生的参与要靠教师的引领,即创设好实验情境、设置好问题的的台阶,使学生有获取知识的欲望和参与探究的激情。

第二课时。

这是一节知识与技能交替训练的活动课。不仅对实验原理、步骤等,要有清晰的认识,而且对操作技能也有一个由学到会的过程。因此,要充分意识到学生个体学习的差异,反复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突出安全第一,还要通过认真的实践训练来形成基础实验技能。教学中要不断树立成功的典型,鼓励学习进步;还要相机纠正错误,指明努力方向。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违规操作及言行,不仅要及时发现,更要当机立断予以制止。

必须重视课后的及时总结。主要以学生的具体个案来分析原因,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科学的实验态度。让学生从切身体验中,认识掌握正确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励学生努力学好“双基”。

必须重视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功能。通过个别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适当的分析与必要的研究。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十一

教学目标:

1、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课前预习:

1、范德华力是。

2、氢键是除范德华力外的另一种力,它是由原子和原子之间的作用力。又分和。

3、氢键与范德华力、化学键的强弱关系为(由强到弱排列),其中氢键(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学键。

学习过程。

[创设情景]。

气体在加压或降温时为什么会变成液体或固体?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水的结冰、气体的液化,讨论、交流。

[结论]。

表明分子间存在着,且这种分子间作用力称为。

[思考与讨论]。

仔细观察教科书中表2-4,结合分子结构的特点和数据,能得出什么结论?

[小结]。

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思考与交流]。

完成“学与问”,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过渡]。

你是否知道,常见的物质中,水是熔、沸点较高的液体之一?冰的密度比液态的水小?为了解释水的这些奇特性质,人们提出了氢键的概念。

[阅读、思考与归纳]。

阅读“三、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思考,归纳氢键的概念、本质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小结]。

氢键是除范德华力之外的另一种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是由已经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氢)与另一个分子中电负性很强的原子(如水分子中的氧)之间的作用力。

氢键的存在大大加强了水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使水的熔、沸点教高。

[讲解]。

氢键不仅存在于分子之间,还存在于分子之内。

一个分子的x-h键与另一个分子的y相结合而成的氢键,称为分子间氢键,如图2-34。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十二

1、了解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实验的注意事项。

3、了解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了解操作要求。

1、仪器的识记。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2、滴管的使用。

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1课时。

教师活动:展示化学家的实验室图片,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

学生活动:观看、思考。你已经知道什么?

演示实验:

课题1固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大理石、碳酸钠。

(提出问题):

1、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应如何操作?应用什么仪器取用?

2、如何将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

(实验探究)。

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2、用药匙取少量碳酸钠粉末放入试管中,并将试管放在试管架上。

课题2液体药品的取用。

展示药品:稀盐酸。

(提出问题):

1、回忆日常生活中,我们怎样将一种饮料从瓶子倒到杯子中而不滴洒?

2、如何将稀盐酸倒入试管内?

(练习与实践):

课题3量筒的使用。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十三

【演示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课本p.7图1-1)。

思考、回答问题。

回忆什么是物理性质,思考回答问题。

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入课题。

复习绪言中物理性质概念,使学生产生求知欲。引入空气组成的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介绍仪器名称,操作顺序,提示学生观察要点:红磷燃烧的主要现象和水面变化的情况。

【学生分组的实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教参p.7图1-1)。

介绍仪器名称,装置原理,操作操作顺序,注意事项。

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分析讨论】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1.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说明红磷燃烧所消耗的是空气中的什么气体?

2.为什么红磷燃烧时只消耗了钟罩或集气瓶内气体的1/5而不是全部呢?

3.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或集气瓶内,火柴熄灭说明了剩余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板书】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不是单一的物质,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空气中主要成分是氧气和氨气。

【讲述】人类对空气认识的历史过程(利用投影挂图讲解)。

【小结】空气的成分其积极分数: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它气体和杂质(0.03%)。

【投影】课堂练习一(见附1),指导学生做练习。

填写观察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用燃着的火柴伸入钟罩内,火焰。

实验记录:

红磷燃烧时有大量。

生成,打开弹簧夹后,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约占瓶容积的。

火焰。

分析、思考、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理解记忆。

阅读课本p.7~p.8。

准确记忆。

做练习一。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育。

巩固加深理解记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问题引入】你知道污染空气的是哪些物质?来源于哪里?如何防治空气的污染吗?(结合挂图、投影讨论)。

【板书】二、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1.污染空气的性质:粉尘、有害气体。

2.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矿物燃料、化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3.防治和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消除、减少污染源。

【投影】课堂练习二(见附2)。指导学生做练习。

【课后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我们了解了空气的组成,空气的污染与防治,认识到保护环境是重要的,是每个公民都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投影】随堂检测(见附4)。

思考、看投影片讨论。

阅读课本p.9第二、第三自然段。

讨论、归纳、综合、记忆。

做练习二。

归纳、总结。

独立完成检测题。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

加强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巩固已学知识。

学生归纳总结,老师补充完整。达到本节教学目的。

及时反馈。

教学教案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十四

kclo3与mno2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

二、加热高锰酸钾。

装置同上(固固加热型),2kmno4=k2mno4+mno2+o2↑。

三、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过氧化氢,

装置采用固液常温型,用排水法,k2mno4+cl2=2kcl+mno2+o2↑。

扩展资料:

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氯酸钾分解放氧是放热反应。在酸性溶液中有强氧化作用。与碳、磷及有机物或可燃物混合受到撞击时,都易发生燃烧和爆炸。

因此氯酸钾是一种敏感度很高的炸响剂,如混有一定杂质,有时候甚至会在日光照射下自爆。遇浓硫酸会爆炸。可与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氧气。由离子构成。氯酸钾绝不能用以与盐酸反应制备氯气,因为会形成易爆的二氧化氯,也根本不能得到纯净的氯气。

二氧化锰(自然界以软锰矿形式存在)。物理性状:黑色无定形粉末,或黑色斜方晶体。溶解性:难溶于水、弱酸、弱碱、硝酸、冷硫酸,加热情况下溶于浓盐酸而产生氯气。

氧气(oxygen),化学式o2。化学式量:32.00,无色无味气体,氧元素最常见的单质形态。熔点-218.4℃,沸点-183℃。不易溶于水,1l水中溶解约30ml氧气。在空气中氧气约占21%。液氧为天蓝色。固氧为蓝色晶体。常温下不是很活泼,与许多物质都不易作用。但在高温下则很活泼,能与多种元素直接化合,这与氧原子的电负性仅次于氟有关。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十五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是什么气体?

空气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天然物质,它跟我们的生活最密切,它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还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呢?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识。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十六

[分析]物质并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除分子外,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原子、离子等。

误区2分子既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又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分析]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熔点、沸点、密度、硬度等都是该物质大量分子的聚集体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表现出来的。例如,单个的分子就不能用固态、液态或气态来描述,但同种物质的每一个分子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误区3原子一定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相对原子质量为1的氢原子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而无中子。

误区4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有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如碳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6,而钠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1,但中子数却是12。

误区5原子比分子小。

[分析]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比原子大,如氧分子一定比氧原子大;但如果分子与其他原子相比,则分子有可能比原子小,如氧分子就比汞原子小。

误区6分子能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分与不分,是以化学变化为前提条件的。如果离开这一前提条件,则分子、原子都是可以分割的。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又可以分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等。

误区7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

[分析]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如果某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则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应由原子保持。因此,能否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能用来区别分子和原子。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能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初中化学第一章教案设计意图(实用17篇)篇十七

1、分子是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大多数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例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物质,水分子是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如果物质不是由分子构成的,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就不是分子了。

2、由于物质的物理性质一般是由分子聚集后表现出来的性质,所以单个的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例如:单个分子就不能表示物质的'状态,因为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由分子间的间隔大小决定的。

[中考练兵]。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组粒子是()。

a、mg,h。

b、o2,co。

c、o,he。

d、c,n。

二、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化学反应中:(1)原子不能再分。(2)一种原子也不能变为其他原子,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只是进行重新组合。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1、纯净物是由同种物质组成的,它具有一定的组成,可以用一种化学式来表示,纯净物具有一定的性质(如有固定的熔、沸点)。

2、混合物由不同种物质混合而成,没有一定的组成,不能用一种化学式表示。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性质,各物质保持其原有性质(如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中考练兵]。

5、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天津)。

a、海水。

b、自来水。

c、蒸馏水。

d、矿泉水。

四、元素、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要明确单质和化合物是从元素角度引出的两个概念,即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无论是在单质还是化合物中,只要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都可以称为某元素。三者的主要区别是:元素是组成物质的成分,而单质和化合物是指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是具体的物质。元素可以组成单质和化合物,而单质不能组成化合物。

[中考练兵]。

6、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含有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北京海淀)。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7、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的粒子是:()。

b、碳原子和氧分子。

c、碳元素和氧元素。

d、碳单质和氧单质。

五、有关化学式的计算。

[中考练兵]。

8、维生素c(化学式为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近年来科学家还发现维生素c有防癌作用。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错误的是:()(2006,天津)。

a、维生素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76。

b、维生素c是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d、维生素c是一种氧化物。

9、有一可能含有下列物质的硝酸铵样品,经分析知道其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那么该样品一定含有的下列物质是:()。

(括号内的数据为相应物质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天津)。

a、(nh4)2so4(21%)。

b、nh4hco3(18%)。

c、co(nh2)2(47%)。

d、nh4cl(26%)。

10、硫酸亚铁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某贫血患者每天需补充1.12g铁元素,则他服用的药物中含硫酸亚铁的质量至少为:()(,黑龙江)。

a、3.80g。

b、6.95g。

c、10g。

d、3.04g。

11、下列化合物中,铁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是:()(,长沙)。

a、feo。

b、fe2o3。

c、fe3o4。

d、fes。

(提示:硫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相当于两个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12、要比较cuso4、feso4、caso4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最简单的方法是:()(2004,广东)。

a、分别计算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

b、计算所含so42-的质量分数。

c、比较cu、fe、ca相对原子质量。

d、计算所含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2、b3、c4、b5、c。

6、d7、a8、d9、b10、d。

11、a12、c。

相关范文推荐

    子女抚养权归属协议书(模板15篇)

    合同协议是指当事人之间就特定事项达成一致、并依法对其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约定的文件。您可以参考以下合同协议范文,并结合您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以满足您的需求。

    母乳喂养周活动总结评价(精选22篇)

    写活动总结需要注意客观和真实,不要夸大或掩饰活动的结果和问题。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精心编写的活动总结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根据《阜平县卫生局关于转发”世界母乳

    土地承包经营协议书范文(13篇)

    商业经营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些经营者的成功之道和个人成长经历,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和鼓励。合同编号____________。鉴证编

    小班期末家长会发言稿结束语(汇总19篇)

    家长会是提升家长教育水平,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家长会是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表现的重要机会。在家长会中,家长应该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下是小编

    民主集中制学习心得(优秀24篇)

    学习心得的写作过程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为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和改进。以下是一些学习秘籍的学习心得分享,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学习的神秘面纱。

    统计局班子述职述廉报告(精选16篇)

    正确认识和编写述廉报告,对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意义重大,有力推动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优秀述廉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对大家的述廉

    银行工作反思总结不足之处和改进(通用19篇)

    银行的职责之一是接受存款,这为人们的财务管理提供了便利。在这里,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些银行的电子渠道和在线服务,方便大家更好地使用银行服务。我在银行已经工作了也许

    乡镇纪检监察工作总结(优秀19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并加强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潜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基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的实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方

    养老院厨房管理制度(汇总19篇)

    规章制度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和各方的意见,既要具有可操作性又要公平合理。规章制度的遵守是组织凝聚力和社会文明的体现,希望大家能够自觉遵守。根据国家政策、法律

    高中化学必修一新教材教案(模板16篇)

    制作高中教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是一些高中课堂教学的教案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