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

时间:2023-10-31 作者:飞雪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

在教学计划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安排合理的教学顺序和时间分配。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一

1.认知目标:学生自学课文,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自然界中大海的壮阔,西湖的美丽。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2.能力目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通过写景揭示深刻的道理,表达自己豁达的胸襟。引导学生学习课外古诗,扩大阅读量。

3.情感目标:通过对古诗的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与作者共鸣,产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有《浪淘沙》和《初晴后雨》两篇古诗。第一首作者是白居易,诗中语言奔放,颇有气势,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象,以及作者观后产生的联想。第二首是苏轼的作品,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杭州西湖的景致。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会诗句的美感,理解诗意。产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由景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渗透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这种写作手法。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自主合作。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初读时,放手让学生联系对古诗已有的认知水平,反复诵读。教师借助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分别适时播放有关大海和西湖的风光片,利用壮阔优美的水,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辅助理解古诗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小组讨论,相互交流。教师可以挖掘学生学习古诗的经验,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学诗的方法,在课堂上创设出一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谐互助,充满人文气息的合作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古诗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理解所学古诗的意思,体会其中的情感,更是要让学生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韵律美,意境美,感受到古诗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诵读、涵咏、理解古诗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一段关于大海的录象、西湖风景片;学生搜集有关写水的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了解唐朝诗人白居易和宋朝诗人苏轼的生平,收集、背诵学过的他们写的诗。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假期中,我们班的×××同学在家人的带领下到杭州的西湖游玩,那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请他来当导游带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学生边介绍边出示课件,带领学生领略西湖的美丽风光)。

西湖美吗?从你们专注的眼神,惊异的表情,老师已经感受到了。面对西湖的山光水色,我们只感到语言的贫乏,可古时候的诗人们,却能用寥寥数语勾勒出西湖的美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最有名的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吗?(交流苏轼的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

3.理解题目:一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边上饮酒。开始天气晴朗,不大功夫竟阴了天,下起雨来。这样,饮酒未尽,诗人便饱览了西湖上晴和雨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于是诗人挥笔写下了这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你现在能明白题目的意思了吗?(指名解题,注意调整词序:“饮湖上”应为“湖上饮”,题目可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4.过渡:900多年来,此诗妇孺皆能成诵,成为咏西湖诗中的名篇,为什么人们最喜欢这首诗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吧。

二、质疑解疑,理解诗意。

1.学生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学生自读、质疑,将不懂的词、句标出。

4.学生自读感悟。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结合西湖美景图片了解诗文大意。

5.小组交流学习体会: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6.集体交流不理解之处。(注意“潋滟”、“空濛”、“西子”、“总相宜”的意思)。

三、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1.(课件出示古诗的前两句)指名读,谈感受。

2.从这两句诗文中,你感受到西湖在晴天和雨天的景色各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领略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特的,理解“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

3.体会作者看到这般美景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建议放慢语速去读。

4.学生练习,指名读,范读,齐读。

5.西湖晴天、雨天都如此美丽,不禁使作者想起古代的一个美女西施,发出如此感慨。

6.(课件出示古诗后两句)指名读。为什么作者拿西施来比西湖呢?(学生首先会想到两者都有个“西”字,更要引导学生理解两者都具有的自然之美:西施无论是化淡妆穿素衣,还是涂浓妆穿锦衣,总是美丽迷人。西湖无论是晴天的波光荡漾,还是雨天的迷蒙山色,都让人流连忘返。还有西施是古代春秋时期的越国人。那时越国的地域与后来及现在所称的“浙江”的地域大致相当。杭州及西湖正处在西施的故乡一带。苏轼在杭州就很自然地想到著名的古代美女西施,并拿她来与西湖相比。)。

7.因为这巧妙的比喻,使这两句诗成为传世名句;也因为这传神的比喻,使“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称。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感受这美妙的诗句。

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两句。

8.小结:寥寥数语却能勾画出西湖多姿多彩的魅力,怪不得近千年来,人们每每来到西湖都要吟诵这优美的诗句。让我们也来回味一下,配乐(如《平湖秋月》)朗诵古诗,并配以西湖优美画面。

四、总结学法。

(课件出示:质疑解疑,理解诗意;吟诵品读,深入感悟)。

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大海景象的古诗《浪淘沙》,

五、学习《浪淘沙》。

1.了解作者:白居易是唐朝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诗常常状物抒情,表达深刻含义,让我们看看作者借这首诗来告诉我们什么。

2.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理解,遇到困难在学习小组中共同交流、启发,对于“淘不住”“遂令”等词语,教师要给予讲解。

教师巡视,关注后进学生,参与小组交流之中,查找问题,适时点拨。

3.集体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一读诗,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品味“遂令东海变桑田”蕴含的深刻道理。

4.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六、比较两首诗的不同风格。

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并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七、作业:(第二课时完成)。

1.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2.喜欢《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同学可以继续搜集有关西湖的风光图片、文字资料;喜欢《浪淘沙》同学,可以找到刘禹锡的《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读一读。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二

1.通过品读、体会,鉴赏《浪淘沙》,提高诵读理解、鉴赏词的能力。

2.能写出对词作的审美体验和感悟,提高欣赏评价词的能力。。

3.通过自主合作交流学习,培养集体协作精神。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以及创作背景。

2.通过李煜词的鉴赏,初步了解南唐词的艺术特色。

3.诵读本诗,体味词人悲凉的家国兴亡感。背诵全词。

素质(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浓厚兴趣。

2.体会词人亡国后的凄凉心境。懂得珍惜美好时光,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1.诵读品味诗歌的内蕴。

2.诗歌中的白描手法。

教学方法朗诵法——品鉴联想法——陶冶法——探究法。

能力训练任务1.朗诵诗歌,熟读成诵。

2.学生介绍李煜生平及作品,了解创作背景。

3.根据诗歌内容演绎诗意。

4.概括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参考资料1.《中国古代诗歌选》。

2.《李煜后期词的艺术魅力探微》。

第一阶段:导入。

第二阶段:学生介绍作者及背景。

1、请同学谈谈你印象中的李煜……(要关注其生活的两个阶段)。

2、请阅读【题解】。

3、补充介绍。

李煜生在帝王之家,濡染了世界的种种骄奢糜华,使他在人生得意的青春年华,发出了“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知老”的感慨。于是他坐拥佳人,疏于治国。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宋朝的铁骑终踏破了他的美梦。归为臣虏,朝夕以泪洗面。曾经俊雅飘逸,风流倜傥的南唐后主,进入了人生最暗淡的时光。从一代帝王沦为臣虏。

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李煜聪颖过人,多才多艺,工书画,精音律;著有文集三十卷,杂说百篇。在各项成就中,以词的成就。李煜的词现存约32首,大体上以南唐亡国为分界线,分为前后两期。内容主要可分作两类:第一类为降宋之前所写的,主要为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前期词多写宫廷宴乐生活、写艳情、写闲愁,皆风情绮丽,婉转缠绵。】第二类为降宋后,李煜因亡国的深痛,对往事的追忆,富以自身感情而作,此时期的作品成就远远超过前期。【后期由于国破家亡,内容尽是伤往事,怀故国,风格沉郁凄怆。】当中的杰作包括《虞美人》、《浪淘沙》、《乌夜啼》即《相见欢》皆成于此时。此时期的词作大都哀婉凄绝,主要抒写了自己凭栏远望、梦里重归的情景,表达了对“故国”、“往事”的无限留恋。李煜在中国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亦大。他继承了晚唐以来花间派词人的传统,但又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意境,尤是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李煜文、词及书、画创作均丰。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

李煜词不但语言自然精炼,概括性强,且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使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可以说,从的帝王到阶下囚,这一人生的大起大落成就了李煜。

【那首《虞美人》(之二)是后主被宋太祖毒害的导火线。宋太祖为了词中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二句疑心他暗中图谋报复,准备异动。已经存心要杀他了,到了这年的七月七正是后主的生日,开了一个纪念会,大作其乐,声震云霄。太宗觉得他太放肆了,立刻令楚王元佐用牵机药将他毒死。】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还说:“李词虽写得好,只能算个翰林学士,哪能当一国之主?他若能以写词的功夫治理国家怎会成为我的俘虏啊!”

《浪淘沙》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下面我们就去聆听这位词中帝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去感受这位亡国君声声血泪所写成的作品。

第三阶段:朗读诗词,体会情感。

1、听录音,注意节奏、语气。

2、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教师作朗读指导),理解字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第四阶段:赏析(思想内容)。

此词为亡国后的伤感、沉痛之作。(表达了亡国之君难遣的悲哀和寂寞。)分上下两片。

交流、明确:

——“往事只堪哀”,是说想起往事就悲哀,而不是说想起悲哀的往事。后主被俘入宋后,总是难忘故国的“往事”。《虞美人》词说“往事知多少”;《菩萨蛮》词说“往事已成空”,可见他的“往事”是指过去欢乐“往事”。如今触目皆悲,所以想起欢乐的往事,更倍增伤感。开篇流露的是幸福的失落感,接下来表现的是沉重的孤独感。庭院长满了苔藓,可见环境的极度荒凉冷清。室内也是死气沉沉。珠帘不卷,既是无人卷,也是无心卷帘。户外荒凉,触目肠断,不如呆在室内消磨时光。可长期龟缩幽闭一室,内心的孤独还是不能排解。他在期盼人来,期盼着与人交流、倾诉,可等待“终日”,不见人来,也无人敢来。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后主在汴京开封的住处,每天都有“一老卒守门”,并“有旨不得与外人接”。李煜在汴京,实质是被软禁的囚徒。他明明知道没有人愿意来看望,也没有人敢来看望,却偏偏说“终日”有“谁来”。他是在失望中期盼,在期盼中绝望。这就是李后主的心态。

2、朗读下片,说说词人夜间的难堪表现。说说词的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

交流、明确:

在极度孤独中度日的李煜,打发时光、排遣苦闷的方式是回忆往事。金剑沉埋于废墟,壮气消沉于荒草,复国的机会与可能是一点儿也没有了,只好任命吧!就这样过一天算一天吧!

上片写的是白天,下片写晚上,晚凉天静,月华普照,全词的境界闪出一丝亮色,主人公的心情也为之开朗。可这月亮已非故乡之月,就像建安时期王粲《登楼赋》所说的“虽信美而非吾土”。于是他由月亮想到当年月光照耀下的秦淮河畔的故国宫殿。但玉楼瑶殿已非我有,明月照得再亮,也只能徒增伤感。后主总是这么执着地留恋过去,故国成了他解不开的情结。故国情结是他后期词作的一大主题,也是他打发孤独寂寞时光的一副强心剂。但故国情结并不能解脱心中的屈辱与痛苦。他靠回忆过去打发时光。可是一旦从过去的往事中回到现实,又痛苦不堪。这样周而复始,后主深深地陷入了无法解开的心理怪圈。

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暗伤亡国之意。同在月华笼罩下的金陵的旧时宫阙,此时已是人去楼空,秦淮河水仍然在无语流淌着。

3、阅读【赏析】内容,加深理解。

4、小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这首词主要写亡国之后的伤感和沉痛,层次、线索很清晰。以白天生活难堪和晚间生活难堪统括被俘后的艰难岁月和悲愁心情。

第五阶段:总结艺术特色。

(1)直抒胸臆,不加雕饰。起句辟空而来,直抒胸臆,道出了往事不堪回首的悲哀心情。作者在词中直泻胸臆,各有侧重。有哀愁:“往事堪哀,对景难排。”有哀怨:“终日谁来;”有哀叹:“金锁沈埋,壮气蒿莱。”全词感情深沉,哀绪不断。

(2)具有较高的概括性。生动如画,形象鲜明。

(3)白描手法,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而遣词准确、洗练。

“秋风庭院藓侵阶”“秋凉天净月华开”

【景中有寄寓:“庭院藓侵阶;珠帘闲不卷”比喻生活凄凉寂寞。“天净月华开”,“玉棂瑶殿影,空照秦淮”。表示怀愁脉脉难断。

第六阶段:诵读;背诵。

第七阶段:作业。

1、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其应怎样评价?

2、词的最后一句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板书。

浪淘沙。

哀愁:对景难排——沉郁悲凉。

白天。

哀怨:终日谁来——荒凉冷清。

夜晚哀叹:空照秦淮。

教学后记。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三

第六单元的《古诗二首》围绕“水”的主题,选编了白居易的《浪淘沙》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对这两首古诗我们班的孩子已经非常熟悉了,大多数孩子已经能背诵了。那么,对这种孩子已经非常熟悉的古诗该如何教学呢?这个《古诗二首》与第一单元的《古诗二首》在教学的侧重点上应该有什么区别呢?教学之前,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经过一番思考,我想既然孩子对诗非常熟悉,就不能再按部就班地去教了,我想应该把重点放在对诗歌的赏析上来。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齐背了一遍两首古诗,然后又以开火车的形式让全班学生每人背诵一句,接着又让几个孩子说了一下诗的大意。孩子们也基本说出来了。此时我稍作了一下点拨:“有的同学觉得说诗句的意思比较难,其实并不难。在一句诗中,比较难理解的往往是那几个字,把这几个字理解了,诗句的意思也就比较准确了。”于是,我重点强调了以下几个字的意思:《浪淘沙》中的“平沙、淘、遂令”;《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潋滟、空濛、西子”。这样学生对诗意的理解就比较准确了,然后我又让两名同学连贯地说了一下诗意。

没想到,本来我是让孩子们自由谈的,结果却成了男、女生之间的pk。这时一个男生实在找不出《浪淘沙》的优点了,干脆说,我喜欢《浪淘沙》,因为他写的的很简单,让我们一读就懂。我接过这个学生的话:“白居易的诗最大的特点就是浅显易懂,但却并不简单,你真的读懂这首诗了吗?”

“懂了。”

“你觉得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写景呀!”

“如果仅仅是写景,这首诗也就不会成为千古名篇!大家再读一读这首诗,看看他还在写什么?”

学生一下子来了劲,再次认真地读起诗来。

过了一会,一个学生举手发言了(是个女生),她说:“这首诗是不是在写大自然的力量很大?”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从最后一句‘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大自然的力量怎么个大法?”

“它都能让东海变成田地,就说明力量很大。”

“可是东海真的就变成田地了吗?你看到了吗?”

“没有。”

“大家看到了吗?”

“没有!”学生齐答。

“老师也没有!只是在神话中仙人麻姑说她自己三次看到了东海变成桑田。不过,虽然没有人看到东海变成桑田,但大浪日复一日的冲刷着沙滩,却让我们相信沧海变桑田是有可能的。”

“这句话是说世间万事万物变化无常的。”这时一个学生突然冒出了一句。当然,我不会相信他真的理解了,应该是看了参考书的解释。于是我反问道:“既然没有人看到沧海变成桑田,怎么能说这句话是在说世间万事万物变化的快呢?”

学生一时语塞,本来是男女生之间的pk,变成了我和学生之间的pk。他们联合起来向我开炮了:

“虽然没有人看到沧海变成桑田,但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呀!”

“虽然有可能,但也是很不容易的,应该是说明变化的慢吧!?”

“我们说的是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其他事,而不是沧海变桑田这件事了。”

“那其他的事情和沧海变桑田有什么关系啊?”

学生又哑火了。我知道不能再争论下去了,如果再争论下去就成了钻牛角尖了,该收场了。我说:“同学们,其实你们说的很对,这句话就是在告诉我们世间的事情变化很快,但诗人说的非常含蓄,他说,就连浩瀚的东海都有可能变成桑田,又何况其它的万事万物呢?”这时我举了我们班一个学生的例子,我说:“因为对自己的要求有些松懈,就连闫明瑞(我们班一个本身学习非常优秀的孩子,本次期中考试却退步到了20多名)的学习都退步了,何况其它人呢!”

学生听了会心一笑。我又补充了一句,这首诗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的话就是:“一切皆有可能!”

学生哄堂大笑,且鼓起掌来。

“这首诗之所以能成为千古名作,就在于它表面看通篇都在写景,其实却蕴含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这时我又问:“现在你们觉得那首诗写得好?”大部分同学都说是《浪淘沙》了。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特别是女生,依然认为《饮湖上初晴后雨》写得好。我就追问道:“谁能说说《饮湖上初晴后雨》哪一点最妙?”

“我觉得诗中的比喻句写得很好。”一个学生怯怯的说。

“哪一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刚才回答的学生站起来说。

“这个比喻的确非常好,可是好在哪里呢?”

“它把西湖比作了西子。”

“诗人为什么要这么比喻呢?”

“因为西湖和西子都有一个‘西’字。”一个学生说。

“仅仅是因为这个‘西’字吗?”

“因为西施很美,西湖也很美?”另外一个学生说。

“那诗人为什么不把西湖比作一个帅哥呢?”

学生哈哈大笑,笑声中有学生说:“因为帅哥没有美女美!”

“帅哥怎么没有美女美呢?美女有美女的阴柔之美,帅哥有帅哥的阳刚之美。不能这么讲的!”我反驳道。

“大家再仔细的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面对我的进一步追问,学生默然了。

“同学们,因为女人总是爱哭,所以我们就经常说女人是什么做的?”

“水做的!”不太自信的声音。

“女人总是和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把西湖比作西子,就表现了西湖的阴柔之美。再加上西子的老家诸暨与西湖同属浙江,也就是春秋时期的越国。因此用西施比喻西湖是再恰当不过了。”我进一步补充道。

“还有,如果我们把这个比喻句放到全诗中去看的话,你会发现更为绝妙之处。谁能看出来?”我进一步启发学生。

“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赞美之情。”

“没错,但妙的不是抒情,而是抒情的方式。”

“诗人说西施不管化浓妆还是淡妆都很合适,意思也就是说西湖不管是晴天还是雨天都很美。”

“对了!这首诗前两句直接写景,而后两句通过一个巧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湖与西子的美都是在其神,,所以对西湖来说,,晴也好,,雨也罢,;对西子来说,,浓妆也好,,淡妆也好,,都无改其美,而只能增添其色。这的确是诗人的一个神来之笔。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比喻,西湖后来也常常被人称作‘西子湖’。”

接下来,我再次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那么,现在谁再来说说,你觉得两首诗哪一首更妙?”

“都妙!”

“是啊!西湖是晴也好,雨也罢,淡妆浓抹总相宜;两首诗一个寓理巧妙,一个抒情绝妙,实在难分高下!”

最后,我让学生又齐诵了一遍两首诗,在学生的诵读声中结束了这节课。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四

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来不及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黄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师:你们知道有关这首诗的背景资料吗?

生:交流预习时收集的关于“凉州词”“王之涣”“边塞诗”的知识。

师补充并板书:曲调名、边塞诗。

二、以读为主,探究学习。

师:我们学过很多古诗,大家说说怎样学习古诗?出示方法:

1、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美;

2、想象画面,了解意境,读好每一句;

3、走近诗人,体会情感,读出情感美。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评价。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播放朗读,以作示范全班齐读。过渡语:熟读古诗,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如果让你来读,你觉得该怎么读?为什么?

谁来读一下?(指多个学生读)。

谁能读得气势更大一点。

(师:读得不够,我们仿佛觉得黄河像是一条潺潺的小溪。师:读得不错,黄河有上百里了;师:哦,有千里之势了!)。

师:谁能读出黄河汹涌咆哮,奔腾万里的气势来!

好!让我们像这位同学那样读!

2、看一看:想看看黄河吗?

播放黄河课件。

3、你有什么感受?

4、你知道其他描写黄河的诗句吗?

5、读一读: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动,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该句)师:读读这句,你觉得本句中哪个字让你感受最深?为什么?交流:“孤”、“仞”、“一片”教师补充玉门关的资料谁来有感情地朗读这句?小结过渡:那奔腾的河水似乎从天际云空直泻而下,气势雄伟,意境开阔。在苍茫辽阔的西北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齐读这两句。

(三)、“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两句诗理解较难。首先我们解决一些难理解的词语,哪些字词较难理解?

学生交流,教师引导点拨: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寒冬夜里,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的话别,无限愁思犹如大海波涛,汹涌而来。俗话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如今,只有把满腔的愁绪和相思,寄托在凄切的羌笛上,吹奏起令人伤感的《折杨柳》曲子。——读(教师指后两句诗)。

师:茫茫的戈壁,孤独的边塞,凄切的羌笛,无穷的痛苦。面对这样的生存环境,诗人发出了震憾人心的呼喊——读——“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8、整体读古诗,背诵古诗。

三、拓展阅读。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习,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地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来不及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说出了——黄河)。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五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习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

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习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习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习《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习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浪淘沙》。

教学过程:

一、背诵《凉州词》。

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习《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预习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孤独蜿蜒曲折。

荒凉流程长。

同情激奋。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六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并能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两首诗中所描写的不同意境。

3、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即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故事,背诵古诗,理解两首诗所表达的不同的意境。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实物来表达自己想要说明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习古诗。

同学们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抽学生朗读古诗,学生相互评议,读准字音。

再次的朗读古诗,体会诗句的意思,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

交流诗句的意思,教师适时进行引导点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意境。

师:首句“白浪茫茫与海连”,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浩大雄浑的意境当中:一望无际的大海上,波涛汹涌,白色的浪花一朵连着一朵,翻滚着澎湃着,举目望去,海的近处是天,天的近处是海,海天连成一片,令人心境开阔。仅仅七个字就刻画出如此博大壮美的画面。

生反复朗读体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意境。

“平沙浩浩四无边”这句诗是说水中间的田地十分辽阔,也是看不到尽头。此句与首句呼应,令人心中更觉宽阔。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海水每天从朝霞升起至夜幕降落都不停的推涌着大地,就致使浩瀚无际的东海变成令人赞叹的桑田。

学生自由学习古诗,朗读古诗,在学习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也可以把这首诗和以前学过的有关水的古诗相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从而让学生感受《浪淘沙》所表达的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

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让学生感受到诗句文字的美感,诗文的前两句意境雄浑,对仗工整,读起来气势磅礴,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小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浪淘沙》,生动地再现了波涛汹涌、辽阔壮观的大海景致,同时我们也要学习作者用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要说明的道理的这种写作方法。

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浪淘沙。

(唐) 白居易。

波涛汹涌    辽阔壮观。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学习古诗。

1、初读古诗  学生自学古诗,边读边将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或者和小组同学交流,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老师可巡视了解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以及朗读情况。

2、检查自学成果。抽学生朗读古诗,生相互评议,指出读的不对的地方,进行纠正。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自己对古诗的初步理解。

3、师:有哪位同学到过西湖吗?(出示西湖的图片)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美景。

4、在学生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合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请入境。

5、学生有感情地练读古诗,体会古诗所描写西湖的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景致。

6、引导学生体会《浪淘沙》与《饮湖上初晴后雨》所描写的景象的不同,感受语言的魅力!

拓展学习,开发资源。

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还学习了那些描写水的诗句?

通过其他风景的诗句,唤起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背诵更多的诗词,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祖国文化,促进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宋代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让我们领略了西湖宁静素雅,美轮美奂的景致。同学们表现得很棒,用自己的方法读懂了古诗。

作业。

背诵古诗。

积累其他的和水有关的诗句,摘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西湖:宁静素雅   美轮美奂。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七

(师板书诗题,生读题)。

指名读。

师:全诗共28个字,有6个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真了不起。读对字音对你理解古诗的意思很有好处。我们一起来读。

(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要看看同学的自学能力,借助书本注释和工具书,可以用笔写下自己的收获和疑问。

(生自学)。

师:现在小组的同学一起来交流交流,因为三人行,必有我师。

(生小组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我们学的是最后两句,我们提出的问题是:“又绿”是什么意思?是指春风吹绿了江南,家乡很美丽,他非常想家。

师:从这两句你体会出什么?

生: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板书。

生:我们学的是第一、二两句,体现了思乡情,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比作一水间,靠得很近,“瓜洲”和“南京”应该相隔很远,诗歌上说只有几座山 。

师:老师为你喝彩。瓜洲在哪里?

生:在长江的北岸(师画简笔画)。

师:那京口在哪里?

生:在长江的南岸。

师:你怎么知道了京口和瓜洲在这个位置?

生:从注释上看出来的。

生:从图上看出。

生:查资料找到的。

生:从诗句中的“一水间”知道的。

生:“泊船“是什么意思?是停船的意思。

师板画小船。

师:那泊船瓜洲的整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生答。

师:理解了诗意只是读懂古诗的第一步,刚才同学们也感觉到王安石的思乡之情,找出表示思乡之情的字眼。好好品味。

生:我找到的三个词和一个字,“一水间”,说明相隔近;“只隔”说明仅仅隔了几座山;还有“又”、“何时”。

师:你找到了,能不能把他读出来?

(生读)。

生:还有第三行诗的“又绿”,这也是表现了江南两岸的景色美,说明他想回到家乡。

师:能不能把下面两句读出来?

(生深情朗读)(一片掌声)。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到这个“绿”,能不能把它换成其它字?

生:吹,拂,碧,到,满。

(学生讨论)。

生:因为“绿“最能表现春天江南的美丽景色,表现他爱家。

生:表示家乡的美,有动感,有力量。

生:春风一吹,把江南的景色变得春意盎然。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找资料。

师:对,读书就应该从多方面吸取。

(齐读)。

师:我们的家乡虽然不在江南,但一个“绿”字让我们感受到江南的风光。

(放录像,欣赏江南美景)。

生:我们应该学习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

师:对字词的推敲实际上是我们小学生最应该学习的。我们进行读诗比赛,请同学们准备一下。

生练读诗。

师:读诗要把自己当成诗人,想像一下,把自己当成诗人。

生:我会想:我的家乡是多么美。

……。

师:再一次请同学来读,我想应该读得更好了。

(生再读)。

师:你读错了,下次不能再读错了。

师:下面听老师来读一下(师范读,音乐起)。

师:谁来读一读,读得比老师还要好。

(生读,配上音乐)。

师:读得真好,我们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我们学第一首诗,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下面我们来学习孟郊的《游子吟》。

师:学这首诗我们自由组合进行学习,你们打算怎么学?

生:表演,赏析。

生:朗读。

(生下座位小组学习)。

师:哪些好伙伴来?

生:感情诵读。

(小组同学读)。

生:这首诗写了母亲为出行的儿子缝衣服,把衣服缝得密密的。

生:我们是把诗意串连起来,再表演。(生上台表演) 。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感情? 。

生:报答诗人对慈母的爱。

师: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古诗,把这种慈母情送给天下所有的母亲。

师:你们还找到了哪些思亲的古诗?

生:我找到《静夜思》。

生:我找到《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业:

1、收集王安石和孟郊的诗,还有思乡思亲的诗。

2、写一篇散文《游子吟》。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八

《浪淘沙》是一首借黄河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诗人豪迈气概和奋发有为精神的诗篇。诗人以生动形象的笔调、高度的艺术想象、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形象。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时,我先让指名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什么。接着,让学生自读古诗,理解诗意。然后,让学生再读古诗,讨论交流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描绘黄河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读与思,讨论与交流,从中感受到黄河的雄奇、浩瀚、动荡、伟大,感受到一种伟大的生命力,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积累。通过自由背诵,小组赛背,齐背等形式,对古诗进行背诵积累。

学完这首古诗,我还布置一项课外作业,请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描写黄河的诗歌,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九

教学过程:。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习背诵.先自由练习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浪淘沙:唐代一种曲子的名称。

2.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天涯:天边。

3.银河:古人以为黄河和银河相通。

4.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他和织女因触怒天帝,被分隔在银河两岸,每年只许他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相会一次。

最新的小学生古诗词鉴赏《浪淘沙》: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一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二

浪淘沙漫,即北宋词人柳永的词作品《浪淘沙慢·梦觉透窗风一线》。这首词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柳永。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更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阕。

香暖鸳鸯被,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雨尤云,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柳永词作鉴赏。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间,于“灯”之上着一“寒”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而“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所思佳人,由“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低垂的帏幕下,玉枕上,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此高潮,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又从现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层次、多姿态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三

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

解释: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的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

这首诗指出了潮汐涨落的规律和巨大力量,潮汐不断冲击着海岸,使海岸不断发生变迁。尽管这种变化不易测量,但洪涛变平野,绿岛成桑田在不知不觉地发生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四

本以为是一个很完美的设计,没想到却出乎我的意料。因为一开始意境的创设不到位,我的引导又出现了错误、孩子们因为有许多老师听课而怯场畏畏缩缩,所以在第二个环节――读意思时就出了以外,接着便在第二个和第三个中纠缠不清。整堂课下来让我感觉是一个人死拖着三十七个前行,很累,很累,更不要说体现诗歌的优美了。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没有一个好的开始,又哪来好的结果呢?在评课时刘校长也点出了一个问题――诗歌教学中意境的创设。最后姚校长也进行了同样的点评。

我想,诗人写诗,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要想现在的孩子知道几千年前诗人写诗的目的,能与诗人产生共鸣,除了进行必要的朗读而外,老师的引导至关重要。就如《浪淘沙》,“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我们班的孩子在进行理解的'时候,他就只能理解表面的意思,什么“茫茫东海变成了干涸的桑田”、什么“东海变成了桑田,水没有了,要节约用水”等等,始终不能上升到高度进行思考,更不要说让他们想到“沧海桑田”的道理了。而当时我也没有进行很好的及时的引导,而是让他们想怎样理解就怎样理解,所以就出现了越来越大的偏离,太“个性化”反而还不好了。可见,老师的引导确实非常重要。

当然除了老师的引导外,对作者的把握、情景的体会也不能忽视。或许对于小学的孩子,我们不能给他们太多的东西,但是,我们老师心中应该要清楚诗人的生平以及写作这首诗时的背景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总之,老师先要读透这首诗,先要与诗人产生共鸣,才能感染孩子去与诗人心灵沟通,体会诗句的美,与诗人产生共鸣。俗话说:“要给人一瓢水,自己就要有一缸水”。

我觉得姚校说的一句话非常好,想把诗歌教学好,老师自己必须应该有渊博的学识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我在东小的网站里,也看到了一篇关于马兴兰老师诗歌教学取得佳绩的报道,评课的专家也给予了马老师和这堂课高度的评价,说她是一位教学功底,文学功底深厚的老师,上出的一堂富有诗歌美,文学美的课。

同时对孩子口标的锻炼还是要加强。尤其像诗歌这种需要大量赏析的课文。就像有几个老师说的那样,或许那些孩子心里清楚,但就是不知该怎样表达,或者即使表达了也是词不达意。

所以我就在想,我们老师应该用一种怎样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学诗歌呢?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经过这一次的讨论,我们能在诗歌教学方面琢磨出一条路来。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五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1,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2,碧流清浅见琼砂3。

无端陌上狂风疾4,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5,清淮晓色鸭头春6。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7,青楼春望日将斜8。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9。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10,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11,将向中流匹晚霞12。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13,淘金女伴满江隈14。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15,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16,莫言迁客似沙沉17。

千淘万漉虽辛苦18,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19,回唱迎神三两声20。[1]。

1.直上银河:古代传说黄河与天上的银河相通。据《荆楚岁时记》载: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夏,寻找黄河源头。张骞走了一个多月,见到了织女。织女把支机石送给张骞。骞还。同书又载:织女是天帝的孙女,长年织造云锦。自从嫁了牛郎,就中断了织锦。天帝大怒,责令她与牛郎分居银河两岸,隔河相望,每年七月初七之夜相会一次。

2.洛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南省西部。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奉调到洛阳,任职于东都尚书省,约两年。晚年又以太子宾客身份分司东都洛阳,七十一岁病逝于洛阳。此首言及洛水桥,应是在洛之作。

3.琼砂:美玉般的砂砾。

4.无端:无缘无故,突然间。

5.汴水:起于今河南省荥阳县,东流经安徽,至江苏入淮河。虎眼文:文通纹。形容水波纹很细。

6.鸭头春:唐时称一种颜色为鸭头绿,这里形容春水之色。此诗言及汴水、清淮,刘禹锡曾于长庆年间任和州刺史,和州北临淮河流域。

7.鹦鹉洲:原在武昌一带长江中。唐诗人崔颢《黄鹤楼》诗有"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句。

8.青楼:旧称歌女所居之处为青楼。

9.狂夫:不合时俗、放浪形骸之人。

10.濯锦江:又名浣花溪,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古代因洗涤锦缎而得名。

11.鸳鸯锦:绣有鸳鸯图案的锦缎。

12.匹晚霞:与晚霞比美。匹:匹敌。旧写作"疋",故一些版本误作"定"。

13.澄洲:江中清新秀丽的小洲。

14.江隈:江湾。

15.八月涛:浙江省钱塘江潮,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潮水最大,潮头壁立,汹涌澎湃,犹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

16.谗言:毁谤的`话。

17.迁客:被贬职调往边远地方的官。

18.漉:水慢慢地渗下。

19.潇湘:潇水和湘水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北会合。此借潇湘泛指湖南一带。刘禹锡曾谪居朗州十年,此云“忽忆”,可知此诗作于其后。

20.迎神:迎神曲,湖南一带民间祀神歌曲。[2]。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到今天我们可以沿着黄河径直到银河,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天的太阳西斜,碧流又清又浅看得见水底的琼砂。路上无端刮起急剧的狂风,惊得鸳鸯逃出了水中浪花。

其三。

汴水往东流去,河水泛着很细的水波纹,清清的淮河早晨显出鸭头绿的春色。您看渡口流水淘沙的地方,渡过了人世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波浪卷着泥沙,青楼上少妇凝望春光,直到夕阳西下。衔泥的燕子都争着回巢,只有那冤家就一点也不想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开满了鲜花,春风吹拂着水面,波浪正冲刷着沙砾。女郎剪下一段鸳鸯锦,投向濯锦江中流与晚霞相比美。

其六。

朝阳照在江雾初开的小洲上,淘金的女伴早已布满江滨。美人的首饰和侯王的金印,全都是从沙中浪底淘来的黄金。

其七。

八月的涛声如万马奔腾惊天吼地而来,数丈高的浪头冲向岸边的山石又被撞回。片刻之间便退向江海汇合之处回归大海,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在阳光照耀下像洁白的雪堆。

其八。

不要说谗言如同凶恶的浪涛一样令人恐惧,也不要说被贬之人好像泥沙一样在水底埋沉。要经过千遍万遍的过滤,历尽千辛万苦,最终才能淘尽泥沙得到闪闪发光的黄金。

其九。

以二十八字为正格,而以本调为变体,又名﹝曲入冥﹞、﹝过龙门﹞、﹝卖花声﹞,而﹝谢池春﹞亦名﹝卖花声﹞,不容稍混也。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

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韵)。

中平中仄仄平平(韵)。

中仄中平平仄仄,

中仄平平(韵)。

此调五十四字,前后阕字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五字,与﹝忆江南﹞次句同。第二句四字,为仄仄平平,第一字平仄不拘。第三句即平起平收之七言句。第四句为仄起仄收之七言句。第五句则与第二句同。此调平仄既宽,而后半又同前半,为初学填词者最易摹拟之词调也。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六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

便忍把、从前欢会,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洞庭深处,

几度饮散歌阑,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殢云尤雨,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

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这首词,衍之为一百三十五字之长篇巨制,共三片。第一片写主人公夜半酒醒时的忧戚情思;第二片追思以往相怜相借之情事;第三片写眼下的相思情景。体制扩大,容量增加,主人公全部心理状态及情思活动过程,都得到了充分的表现。这是柳永创制慢词的一个范例。

词作从“梦觉”写起,说窗风吹息寒灯,夜雨频滴空阶,可知并非天亮觉醒,而是夜半酒醒。其间,于“灯”之上着一“寒”字,于“阶”之上着一“空”字,将当时所见、所闻之客观物景,染上了主人公主观情感色彩,体现了主人公凄凉孤寂之心理状态。而“那堪”、“又”,又及“频”,层层递进,又便得主人公当时的心境,倍觉凄凉孤寂。接着,主人公直接发出感叹:“嗟因循、久作天涯客”。这是造成凄凉孤寂心境的根源。因为久作天涯客,辜负了当时和佳人的山盟海誓,从前的欢会情景,今夜里一下子都变成了忧愁与凄戚。至此,主人公心中之情思,似乎已经吐尽。

词作第二片,由第一片之“忧戚”导入,说“愁极”,十分自然地转入对于往事的“追思”。所思佳人,由“饮散歌阕”句来看,可知是一位待宴歌妓。

从“再三”、“几度”句中可以体会出来,两人之互相爱恋,已经有了相当长的时期,由此可见,主人公夜半酒醒时为什么这样的忧戚。

第三片由回忆过去的相欢相爱回到眼下“天长漏永”,通夜不眠的现实当中来。“无端自家疏隔”,悔恨当初不该出游,这疏隔乃自家造成,然而内心却甚感委曲。因此,主人公又设想两人相聚之时,他就要在低垂的`帏幕下,玉枕上,轻轻地向她详细述说他,一个人在此高潮,但作者的笔立刻煞住,就此结束全词。

从谋篇布局上看,第一、二片,花开两枝,分别述说现在与过去的情事;至第三片,既由过去回到现在,又从现在想到将来,设想将来如何回忆现在,使情感活动向前推进一层。全词三片,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多层次、多姿态地展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和情思活动,具有一定的立体感。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七

楼下水潺湲,楼外屏山,淡烟笼月晚凉天,曾共玉人携素手,同倚阑干。

云散梦难圆,幽恨绵绵,旧游重到忍重看,负你一生多少泪,月下花前。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赏析:

此词为春日与友人在洛阳城东旧地同游,有感而作。上片叙事,回忆昔日洛城游春赏花之欢聚。“把酒”二句从游宴起笔,特别提出词人的祝愿:祝愿春风长在,春光明媚,春花娇艳,让朋友“且共从容”,即一道悠闲地游赏春色,尽兴地聚宴欢畅,显示出洛阳春色之美妙、游宴之难遇、聚会之难得。“垂杨”三句补充交待了朋友聚宴的地点、环境,方始揭明此次“从容”乃是“洛城”之聚宴、赏花,“游遍芳丛”。今日游赏后朋友又将分手,谁能预料明年今日又将如何?遂生发出下片的抒发感慨。“聚散”二句以“苦”、“恨”二字概括了宦海中人总是无穷无尽的匆匆而来,匆匆而去,苦恨交加、聚散无常的人生感受。最后,更以今年花胜去年,预期“明年花更好”,映衬明年朋友聚散之难卜,不知与谁一道重来洛城游芳,更进一层地深化了这种人生聚散无常之感。把别情熔铸于赏花中,将三年的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以惜花写惜别,构思新颖,富有诗意,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而别情之重,亦说明同友人的情谊之深。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八

梦觉透窗风一线,寒灯吹息。

那堪酒醒,又闻空阶夜雨频滴,

嗟因循、久作天涯客。

负佳人、几许盟言,

便忍把、从前欢会,

陡顿翻成忧戚。

愁极,再三追思,

洞房深处,几度饮散歌阑,

香暖鸳鸯被。

岂暂时疏散,费伊心力。

云尤雨,

有万般千种,相怜相惜。

恰到如今,天长漏永,

无端自家疏隔。

知何时、却拥秦云态?

愿低帏昵枕,轻轻细说与,

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

赏析:

这首词是抒写对所恋秦楼歌妓相思、愁戚之作。全词三片。第一片以“梦觉”、“酒醒”写离别后羁旅江乡的忧戚,穿插寒灯、空阶、夜雨之意象加以烘染,构成寒瑟、空寂、暗淡的夜境,显示出词人孤独煎熬的寂寞与悲戚。第二片从上片“忧戚”转入“愁极”,承“从前欢会”而追思往昔热恋情景。第三片感叹“无端自家疏隔”,揭明造成今日忧戚、疏隔,还是“自家”的因循宦途所致,颇有自责自悔之意。词人于愁极无奈中,生出对未来欢聚之期愿:悬想虚拟将来重逢团聚之时,再细说我而今“江乡夜夜,数寒更思忆”之情景。这首词的特点是将相思离别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没有一点含蓄,这种露骨地表达感情的方式显然受到民间俚曲的影响。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十九

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写黄河的一首诗,这首诗借助夸张和想家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拭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

这节古诗教学,我改变了以往“解诗题,知作者,晓诗意,悟诗情”的教学思路。上课尹始,我先给学生播放了有关黄河的录像片,让学生感受黄河的雄伟气势,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在接下来的古诗教学中,我采用了“以读促悟”的教学方法。首先是初读古诗,让学生把古诗读流利,通顺。接着是就熟读,开展“挑战对手”活动,引导读出韵律,读出感情。然后是分角色读,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设计了这一样的问题“如果男女生分角色读,那么角色应该怎样分配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结果几乎一致:“男生读前两句,因为前两句描写的了黄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女生读后两句,因为后两句是美丽的神话传说。”通过学生对角色的分配,可知学生已经整体的把握了古诗。我又追问男生“这段黄河有什么特点呢?”又问女生“这是一个什么传说?”这两个问题的提出,就促使学生细节处把握了古诗。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背诵古诗。

本节课的教学时间分配:初读和熟读大约运用了25分钟,而分析古诗(分角色读)和背诵只用了15分钟。从教学的有效性上分析,这样的分配时间还是比较合理的。

本节课,我让学生多读多诵,从而悟诗境,晓诗意。古诗教学上,我还是第一次这样的尝试,在这样课上学习的学习积极主动,兴趣浓厚,品悟到位,可以得出本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二十

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其二。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疾,惊起鸳鸯出浪花。

其三。

汴水东流虎眼文,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其四。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其五。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匹晚霞。

其六。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其七。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其八。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其九。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创作背景。

《浪淘沙》本来是六朝民歌的`题目,到了唐代,成为教坊乐曲。刘禹锡据此创作的《浪淘沙》组诗,单篇为七言绝句。

唐朝自安史之乱之后,气势顿衰。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才人被外放,愤激之际,怨刺之作应运而生。刘禹锡从京官调到地方官之后亦有流芳之作,如《浪淘沙九首》。此组诗当为刘禹锡后期之作,且非创于一时一地。据诗中所涉黄河、洛水、汴水、清淮、鹦鹉洲、濯锦江等,或为辗转于夔州、和州、洛阳等地之作,后编为一组。有学者认为这组诗作于夔州后期,即长庆二年春(公元822年)在夔州贬所所作。

浪淘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热门古诗浪淘沙教学设计大全(21篇)篇二十一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文学赏析。

此词基调低沉悲怆,透露出李煜这个亡国之君绵绵不尽的故土之思,可以说这是一支宛转凄苦的哀歌。

上片用倒叙,先写梦醒再写梦中。起首说五更梦回,薄薄的`罗衾挡不住晨寒的侵袭。帘外,是潺潺不断的春雨,是寂寞零落的残春;这种境地使他倍增凄苦之感。“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浪淘沙》),却加倍地感到痛苦。

过片三句自为呼应。说“独自莫凭栏”,是因为“凭栏”而不见“无限江山”,又将引起“无限伤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是当时常用的语言。《颜氏家训·风操》有“别易会难”之句,曹丕《燕歌行》中也说“别日何易会日难”。然而作者所说的“别”,并不仅仅指亲友之间,而主要是与故国“无限江山”分别;至于“见时难”,即指亡国以后,不可能见到故土的悲哀之感,这也就是他不敢凭栏的原因。在另一首《虞美人》词中,他说:“凭栏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眼前绿竹眉月,还一似当年,但故人、故土,不可复见,“凭栏”只能引起内心无限痛楚,这和“独自莫凭栏”意思相仿。

“流水”两句,叹息春归何处。张泌《浣溪沙》有“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之句,“天上人间”,是说相隔遥远,不知其处。这是指春,也兼指人。词人长叹水流花落,春去人逝,故国一去难返,无由相见。

这首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正如李煜后期词反映了他亡国以后囚居生涯中的危苦心情,确实是“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且能以白描手法诉说内心的极度痛苦,具有撼动读者心灵的惊人艺术魅力。此词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相关范文推荐

    优质高考名师点评范文(17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独特的视角和创新的思维,能够给读者带来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考方式。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的选段,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6月7日中午11是30分

    优秀中外园林史的心得体会(案例19篇)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个人经验的总结,也是对问题和困惑的思考和解决。这是一篇关于成功技巧的心得体会,作者通过对成功人士的观察和研究,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共同特点和法则。

    优秀以体育精神为的演讲稿(汇总15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口头表达来传达特定信息的文稿,它能够向听众清楚地阐述作者的观点和主题。想要写一篇感人至深的演讲稿?这里有一些精彩的范文可以给你一些灵感。

    最热编辑简历模版大全(18篇)

    编辑是审查文章中的字句、标点和语法错误,以确保文章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这些范文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关于编辑的技巧和方法。各位求职者在写简历时请注意个人求职简历

    优质幼儿园贫困补助申请书范文(15篇)

    在贫困申请书中,我们需要详细阐述自己的经济困难情况和需求。下面是一些写得特别好的贫困申请书范本,它们展示了作者扎实的写作能力和表达技巧。尊敬的领导:您们好!我的

    2023年参观酒店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领域或某个经历中的感悟和思考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近日,我有幸参加了公司组织的

    2023年自休逃课检讨书大全(15篇)

    检讨书是我们自我反省、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必要手段。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检讨书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尊敬的xx老师:您好!我是xxx

    最热少儿舞蹈教学计划百度云(案例17篇)

    在教学计划中,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各个方面的要素。接下来是一些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需求制定的非常实用的教学计划方案。少儿舞蹈班招收的都是1~3年级

    精选市场部年工作计划规划(通用19篇)

    每一个工作计划书都是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而设计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为我们制定合理的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提供指导。小编整理了一些工作计划书的注

    优秀企业演讲稿(通用15篇)

    在准备一场演讲之前,撰写一篇演讲稿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确保演讲的连贯性和逻辑性。演讲稿范文中的语言精炼、观点独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今年以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