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4篇)

时间:2023-10-16 作者:念青松2023年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模板14篇)

高中教案的编写有助于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清晰明确的规划。以下是一些经过教师反复调试和实践的一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和分享。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一

长度单位厘米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小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案

一、导入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小人国和巨人国两个国家之间。有一天,小人国和巨人国的人见面了,小人国的人说:我们那里有棵树特别高,有100个人那么高,巨人国的人一听,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树,就很想去看看,结果去了发现,这棵树只有巨人那么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在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时,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新授

环节一:通过活动发现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认识“厘米”

1.师:同学们,你们说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数学书有多宽吗?(教师示范对应边)

2.对比发现矛盾:没有统一的长度的单位无法准确的描述物体的长度。

3.引出:如果要准确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4.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长度单位厘米”

5.学写“厘”字,并了解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环节二:认识1厘米,并拓展到“几厘米”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总结:从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

3.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特别说明我们的一根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直尺上的0—2是几厘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厘米有多长呢?4—8呢?2—5呢?

5.引导学生发现: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环节三:学会用直尺量物品的长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长度。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他们谁说的是对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样量

(1)请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2)教师引导并提问同学:为什么要从0刻度开始量?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测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

第二步:观察小棒的另一端对着几

(4)完成练习单第一题,并说说为什么。

环节四:通过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单第二题,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完成作业单第三题

三、课堂总结

师:请你们在下课后估一估身边物品的长度,然后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对不对。

教学板书

长度单位

厘米cm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二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注意让学生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高老师通过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发现两种情况:一是虽然测量的是同一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得的`数量不同;二是虽然测量的是不同长度,但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量得的数量可能相同。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使学生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但费时较多,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只让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把教学的重点放到后面厘米的教学上。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厘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长度单位的名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每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剪一剪、估一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建立起以厘米的长度观念。

3、注重对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培养了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语言不够艺术,以后要注意声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尽可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

2、课堂调控能力、组织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有时候课堂纪律也是教学效果的保证。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三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节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米河镇东竹园小学曹喜辉目标制定的依据: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3、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表象也没有建立。学生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任务:

1、能用准确地表示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几厘米。

2、会用学生用尺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一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师: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3)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10厘米+8厘米=53厘米-3厘米=7厘米+40厘米=27厘米-20厘米=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个小格.

2、()个大格是1厘米?()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厘米?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四

1、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认识厘米。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 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直尺、布尺、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一、用童话故事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问题

2、 学生汇报。

3、 师:那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为什么会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为什么?

那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答案,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大声告诉老师。

4、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尺。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直尺,拿出来看一看,你们在直尺上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5、 根据学生的发现出示课件。自由的读一读数字。在尺子上最左端的数字是几?0我们以前学过,那你们现在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吗?总结:在尺子上0对准的这条刻度线叫做起点,小学数学教案《认识厘米》。板书,在尺子上你还发现了什么?cm表示什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还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刚才有同学发现尺子上有厘米的标志cm,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数字、cm、长短不同的线)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出示课件,蚂蚁们为了使小桥变得更漂亮,他们给小桥涂上了五彩的颜色,大家猜猜看,绿色这一段可能是多长?到底是多长呢?咱们听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这段有多长?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吗?行不行?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交流。那同学们在仔细看看,在尺子上还有哪段是一厘米长的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指出。

指着课件提问: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啊?原来啊,尺子上的每一个大格啊就是一厘米。每一个小格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 找一找

(2)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厘米有多长啊?

(3)好了,同学们,刚才咱们认识了一厘米,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有多长呢?

三、巩固

1、出示课件,学生判断,对的举对牌,错的举错牌。(看仔细了,请评委亮牌。,请人说为什么正确)

2、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比赛结束了,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一个测量比赛呀?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量。(板书)同学们的表现啊都非常出色,那老师还想请你们帮一个忙,行不行啊?钱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啊,想知道手腕有多长。那我这样量可以吗?这样量呢?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啊?刚才同学们都大胆的展开了想象,正是有了这种想象啊,人们不仅发明了直尺,还发明了各种卷尺,那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进行测量。那今天下去后,请同学们量出自己的一柞和一步有多长,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0刻度线:起点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五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二节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教学主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米河镇东竹园小学曹喜辉目标制定的依据:

1、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厘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2、“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景引起学生的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做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接着让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看一看,具体感知1厘米的长度;再让学生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长度,在生活中找出大约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的感知。然后例题分别教学用厘米作单位量物体长度。教量长度时,课本上呈现一幅直观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和交流,掌握量长度的基本方法。教学画指定长线段时,则结合示范介绍了基本的画法。

3、学情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并且二年级的孩子在教学前已经初步认识了尺子,知道用尺子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这些孩子对长度单位“厘米”的理解是不清晰的,表象也没有建立。学生不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不知道为什么要用尺(厘米为单位)来测量。本节课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借助动手操作这一直观手段,来建立1厘米长度的表象,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测量和练习,到最后的开放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本节课的主要知识,认识手中尺子的刻度线,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够在尺子上找1厘米或几厘米,然后由小组合作进行测量物体长度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3、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体会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评价任务:

1、能用准确地表示出1厘米的实际长度,从刻度尺上找出指定的几厘米。

2、会用学生用尺量出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师生交流引入。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故事,想不想听一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个裁缝师,他做出来的衣服既漂亮又得体,很多人都跑了找他做衣服,同样也有许多人找他拜师学艺。有一天,一位老人找他做衣服,于是他叫来一名徒弟帮忙记录,衣长5拃,袖长4拃??师傅怎么说徒弟就怎么记。过了几天衣服做好了,那位老人来取衣服,在试衣服的时候大家发现衣服短半截,这怎么回事?徒弟当时委屈极了,记录的数字没错呀,但衣服怎么会小了?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量长度最常用的工具是米尺,这是米尺的一部分。(课件演示)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交流得出:首先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课件演示)

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2)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想一想,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学生交流后,课件演示)

师: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3)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

3、用厘米量

(1)比一比:在刻度尺上比一比,一根油画棒有多长?(2)量一量:一支铅笔有多长?

(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纸条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课件演示)(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3)估一估,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4)量一量。用正确的方法量出这幅画的长是多少。(课件演示)

三、方法应用

1、用直尺量一量,看看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2、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有多长。

4、判断题。(课件演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我们一同解决。(请生回答)

五、课堂检测

一、我会填。

10厘米+8厘米= 53厘米-3厘米= 7厘米+40厘米= 27厘米-20厘米=

1、尺子上的一大格里有()个小格.

2、()个大格是1厘米?()个小格是1厘米.

3、橡皮左端对着“0”刻度,右端对着5,橡皮长度是()厘米?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能用尺子进行正确的测量物体长度(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老:请同学们用我们上节课用的方法来量一下桌子的长?(请用拃来量)

学生量出来是拃,老师量出来是拃,一样吗?哪里不一样?(老师的手大)

总结:因为长度单位不一样,所以量出来的结果不一样。为了更好的学习具体长度,让我们学习今天的内容。(引入今天学习内容)

提示:(1)一拃是大拇指到中指之间的距离。

(2)注意总结

基础练习

(1)观察尺子

(2)认识、感受1厘米(cm)

“0”表示起点,就像我们赛跑时从起点开始跑,用尺子量物体长度时,也要从“0”开始。

(4)认识几厘米

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

刻度“3”到刻度“6”是3厘米

(5)量一量,自己的手掌和一拃的距离(小组合作)

看课件做题

尺子上每邻相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1)注意提醒学生从刻度0开始。

(2)让学生量自己指甲盖、田字格,了解1厘米的距离。

(3)第5点积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

一、课本上第8页练习一,第一题

二、 20厘米—5厘米=厘米

10厘米—3厘米=厘米

8厘米+6厘米=厘米

3厘米+4厘米=厘米

结合所学知识,认真思考每个问题,正确填空。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七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拃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页,练习一

第1—3题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一厘米的理念,知道1厘米的长度单位。教学准备: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过了一个假期,在教家里做了哪些有益的活动,如果你们在家里有些物体是有长短的要知道有多长该怎么办(教师做示范)记录下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可能学生会提出不同的想法,老师不作评价。老师:要想准确的答案该怎么办。

二、出示直尺

师:我们测量物体的长度时经常用直尺来量。

1、首先老师说明尺上“0”是表示起点,就象我们在赛跑时,从起点开始尺子上有竖线有长有短叫刻度线。

2、认识1厘米

问:一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尺上用手指一指,指名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画一画1厘米有多长。

问:如果你能用手指比画出1厘米有多宽。问:在寻找1百米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3、用手比画

用手指在尺上量一量感知1厘米有多长,在用学生在桌上或纸上画出1厘米长度。

4、认识几厘米

5、用厘米量

同学们都懂了1厘米有多,3厘米有多长,如果老师指数量你们能用尺量出它们有多长。

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在黑板上订正。

三、练习

练习一

第1—3题

1、填一填,第一题

2、量纸条,拿一张纸条,先估计3厘米大约多长,再用尺量出它的准确数。

3、量实物

如课本、练习本等。

四、布置作业:设计思路:

本节课我在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大胆处理,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首先,采用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从学生的实践活动入手,认识厘米到建立几厘米就几大格的抽象概念,通过指、认、量、说、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经历了认识厘米,建立长度单位的过程,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的过渡,充分享受到学习数学乐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九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尺子、图钉、纸条等

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3页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建立1厘米的表象,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

2、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一、视频导入。

1.观看视频,认识古代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介绍认识尺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尺子?你仔细观察过尺子吗?

(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演示:尺子上的这些竖线叫刻度线。(课件演示,认识刻度线)数字——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指出0刻度线在哪儿?师:0刻度线也表示尺子的起点。量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1厘米可以写成1cm 。

(课件演示)教师小结揭题:刚才,你们对刻度尺的认识还真不少,今天就让这把尺子帮助我们认识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到的较小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1)1厘米有多长?:那么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表示出来。师:请同学们在你的尺子上找出1厘米,看看还有哪段是1厘米。学生活动: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

交流得出:每标有相邻数字的两个刻度之间的长度是1cm。(课件演示)师:大家知道了从0刻度到刻度1是1厘米,那从0刻度到刻度2是几厘米?从0刻度到刻度3是几厘米?(2)认识几厘米。师:你还有什么发现?生: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在尺子上分别指出2cm,5cm和8cm的长度。(课件演示)(3)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厘米量

(1)判断:哪种量法正确?(2)量一量:数学书有多长?(汇报量的方法,全班评价)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

1、把物体放平,沿物体的直边来量,

2、将物体的左边和“0”刻度线对齐,

3、物体的右边对准刻度几,就读出几厘米。(课件演示)

(2)请学生再测量一次。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方法应用

1.当尺子不够长的时候怎么量?2.作业:画一条23厘米长的线段。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一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二

本课在教材第36—51页。文章讲述了一位艰辛的母亲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形成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不倦而持久地努力,以微薄的心力构造庞大的工程,描绘了这个母亲内心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4.文章使用了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掌握其精髓,并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

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理解,明白课文中女主人公的作为。

3.组织讨论,学生从自己的感受探讨母爱的无私、伟大。

4.结合其它关于母爱的名篇,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情达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母爱的无私、伟大,从内心深处激起对母亲以及其它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以及发展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摈弃从社会中沾染的不良习惯与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教学突破

1.运用仪器和设备,放映一些反映或表达母爱的世界名片的片段,或通过图片来加强效果。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揣摩、领会作者的一些写作手法,来感受这些手法的写作技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第一课时课前,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提出预习内容和要求;查找反映母爱的图片、音像等资料,如课文的朗读带、世界名片的录像带或者自己的能够反映母亲或其它亲人的关怀的故事。

2.第二课时课前,教师搜集一些以“母爱”为内容的文章,如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及梁晓声《年轮》片段,与本文进行风格上的比较。

学生准备

1.第一课时课前,尝试有感情地阅读这篇文章,标示出重读的字词,摘抄描写陶影的心理活动的句子;主动查找并了解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第二课时课前,摘抄一些反映母爱或其它亲人关怀的文章,认真体会,感受温情。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结合创作背景,导入新课。

1.从描写陶影的生活状态的内容入手,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受母爱,进入新课。

2.朗诵教学,教学诵读的基本技巧。

2.学习朗读的技巧,在朗读中初步体会小说的意境及其表达的情感。

3.设置问题,分组研读。

3.探究动词的使用效果,体会小说的内涵。

4.分组描绘母亲或其它亲人的图画。

4.体会作者如何慢慢通过铺垫表达情感。

一、交流预习心得,导入新课(约x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描绘自己的母亲或其它亲人对自己的关怀。

1.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母亲或其它亲人对自己无私的关怀。

2.不同的人、不同的心境,会赋予母爱不同的内容,结合一些人对母爱的说法,导人新课。

3.有感情地朗读文中集中反映母爱的片段,指导学生注意字音、停顿、重音和朗读的技巧。

4.给学生两三分钟时间,默读体会课文。

2.感受自己摘抄的描写母爱或其它亲人关怀的句子,感受亲情与真情。

3.在听的过程中,纠正字音,划出停顿和重音,初步体会这些句子所蕴涵的感情。

4.在心中默读,体会小说的意境。

二、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约x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让学生说出教师朗读的句子表达了文中主人公对孩子的何种情感(教师及时补充和纠正)。

2.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肯定,并深入分析这些句子表达的情感,重点对坐车给孩子买票及训斥孩子啃西瓜皮等细节进行讲解,使学生体会母亲的良苦用心。

3.分析:一些词语从本身来说并无特殊之处,但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会起到非常好的效果。比如“温文尔雅”用在陶影身上似乎不妥当,但它却恰恰说明了普通的母亲为了孩子能够养成好的品行,而对自己的超越和升华。提问学生如何理解“捺”的用法。

4.进行总结,分析作者对于细节处理的妙处。

1.回答教师的提问:句子表达了陶影对琶子无私、伟大、真诚的母爱,表现了母寿内心的苍凉。

2.根据教师的讲解,体会母亲为了让孩寻能获得尊严,主动买票,为了让孩子具有大家风度,全力以赴地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的良苦用心。(学生交流体会,补充答案)

3.讨论回答:“捺”字把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具体化了,生动地写出了母亲所能感觉到的巨大责任感,更能刻画一个普通母亲心里的所思所想,对于深化主题、丰满人物形象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4.通过教师的总结,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细节处理的妙处所在,把握通过细节的处理来升华文章主旨的'写作技巧。

三、组织活动,引导学生思考(约x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修改已绘制的图画。

2.结合课文,指导学生真正从内心理解“母爱”的内涵。

3.提醒学生注意:母亲或其它亲人的形象不一定非要真实地表达出来,图纸的许多内容可以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勾勒出来。

1.小组进行活动,总结组内同学对文章的理解,修改各自已绘制的图画。

2.通过教师的讲解,真正理解“母爱”的内涵,并对之有所感悟。

3.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教师的提示,体会图画中的母亲或其它亲人形象不一定非要真实地表达出来,可结合想象和联想进行勾勒。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新课。

1.诵读,复习上次课知识,进入本课。

2.学习课文。

2.引导学生学习文中前后所发生事情的区别与联系。

3。畅所欲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把握本文的主旨。

3.研讨作者对于陶影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4.比较阅读,教学生学习鉴赏小说的技巧。

4.比较教师所列其它文章与本文的异同,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学会迁移运用。

一、复习已学内容,进入新的学习(约x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通过教师范读、点名朗读等方式,读出重点词、句子的音律,并回顾上节课的学习过程。

2.提问学生是否了解文中所举第三件事情的经过,并请一个同学略述其经过。

1.认真配合教师,在读的过程中,温习上次课的知识点,并感受作者的写作技巧。

2.回答,踊跃略述其经过,认真听取教师的补充

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文童结构(约x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提问:前后事例就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而言,最大的区别在何处?

3.总结:这件事情应该说明母亲心中的无奈与苍凉,因为外部环境的力量强大,自己的力量微薄,辛苦构建的防线这么容易被突破,而在公园里的一幕与此又非常相似。

4.组织学生讨论,理解在课文中的许多独特而形象的比喻的表达效果。

1.回答:最大的区别在于,上几件事情没有将母亲对孩子的感情升华,而在后几件事情里,母子间的感情因为最后的结尾得到和谐统一,这就将感情升华了。

2.回答:作者主要反映外部的不良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所起的影响。

3.结合教师的分析,讨论外部环境如何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所起的作用,面对这些影响,如何趋利避害。

4.经过讨论,认识到在文章中综合运用写作手法对形象化表达作者所要刻画的效果具有非常好的作用。

三、教师教给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总结全文(约x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列举张洁的《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以及梁晓声的《年轮》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比较阅读这三篇同是反映母爱或亲情的文章。

2.总结全文,并告诉学生小说的积极社会意义。

1.分组讨论,主动探究这几篇文章的区别:从内涵创设、语言风格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各抒己见。

2.小组交流学习心得,共同分享学习经验和收获。

本节总结

这是一篇反映母爱无私、伟大的文章,虽然取自普通人的普通事,却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和讲解,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小说浓缩人生精华的思想。教师在讲解和引导的过程中应当与学生一样,始终处在亲历人的角度,同时给学生充分的空间,各抒己见,畅谈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和体验。小说的内容纷繁、庞杂,抓住重点事例,是理解这篇文章的关键。

板书设计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

3.初步学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4.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会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介绍“1拃”的长度。

1.课件出示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用1拃测量课桌宽的图,这样测量出的长度一致吗?

2.教师示范1拃(从大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叫做“1拃”),学生亲自动手体会“1拃”。

(二)学生测量。

学生动手测量课桌长有几拃?指生汇报。

(三)汇报交流。

1.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2.讨论:

(1)量的都是课桌的长,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呢?

(因为有的同学手大,有的同学手小,所以导致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2)当测量相同的物体出现测量结果不一致,那该怎么办呢?

(四)统一长度单位。

1.学生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2.归纳总结: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选用相同的长度单位,也就是要统一长度单位(板书:统一长度单位)

(五)了解古代人测量物体的方法。课件播放教材第2页上的三种古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看了上面的三幅图,我们知道了古代的人们就是选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标准,用这个标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去测量物体的长度。

二、实践中认识厘米

(一)认识尺子。

平时我们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课件出示尺子图,同时请同学们拿出直尺,仔细观察,你能在直尺上发现什么?结合课件进行说明。

1.刻度线。

尺子上的这些竖线是厘米尺的刻度线,刻度线很整齐,排列得很均匀。

2.数字。

(1)尺子上的数字中,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点)

(2)结合课件加以说明,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其他的数字是尺子的刻度,几就表示从0到这个数之间有多少个长度单位。

3.长度单位的表示符号。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个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这个单位在国际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为“cm”。(板书:厘米cm)

(二)认识厘米。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认识厘米。2.认识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长吗?请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学生汇报找法。(0~1之间、2~3之间、3~4之间??的长度。)学生回答时结合课件进行。

(3)教师归纳: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实际长度。

(1)同桌互相比划1厘米。(2)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

(3)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4)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三)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

1.测量纸条的`长度。

(1)学生讨论交流测量纸条长度的方法。

(2)学生分组测量纸条的长度,教师巡视,纠正不正确的测量方法。

(3)指生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课件演示: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边演示边解释:把刻度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也就是几个1厘米。

3.动手测量小棒的长度,然后指生汇报测量的方法和测量的结果。

三、练习中巩固新知

(一)读物体的长度。(课件播放教材第4页“做一做”,适当补充)

1.读铅笔的长度。(0~8厘米)

问:铅笔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2.读橡皮的长度。(0~4厘米)

问:橡皮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3.读小刀的长度。(0~5厘米)

问:小刀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4.读小棒的长度。(3~12厘米)

问:小棒的长度有几个1厘米?

(二)估测。(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1题)

先让学生估计物体的长度,再进行测量物体的长度。

(三)量一量。(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第2题)

测量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各物体的长度,再测量,看估得准不准。

四、小结中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在活动中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一厘米教案教学设计篇十四

本文是刻画伟大母爱的好文章。在学习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积极主动、自主合作的探究精神。小说的学习一直讲究体会和个人感悟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设置问题,推进学生的学习活动,并善加指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本篇文章的主题内涵、语言特色,而且要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以便学生在日后的小说阅读和鉴赏中学会迁移,进而拓展探究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幸福的一家四口的朋友圈说说 一家三口幸福说说朋友圈一家三口的说说(优秀8篇)

    提纲是一种概括性的文字,可以将复杂的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出来。在编写提纲时,我们可以考虑使用逻辑连接词和过渡句来提高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连贯性。下面的范文展示了提纲如

    最新初中新生开学典礼发言稿(模板8篇)

    决议的结果可能不尽如人意,但可以通过总结和反思来改进和调整。决议的执行需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决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初中新生开学典礼发言稿

    东周列国志读后感(通用17篇)

    合作无限,成就非凡!怎样确保团队标语能够激发成员的积极性?通过团队标语,传达出团队的使命和价值观。东周列国志读后感篇一这个暑假,我读了《东周列国志》,这本书主要

    市心理委员学期工作计划 心理委员学期工作计划(精选8篇)

    律师工作计划对于提高案件处理的效率和质量,保证客户权益的维护具有重要意义。德育工作计划的实施离不开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对教师参与德育工作计划的启示。市

    最新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通用8篇)

    教师总结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总结,更是对自己教育教学理念的思考和调整。以下是一些成功的军训总结范文,供大家借鉴和参考。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篇一1.分子是

    红楼梦经典名著读后感(实用17篇)

    感恩是一种美德,可以促使我们更加关心和帮助他人。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培养自己对于生活中点滴的感恩之情?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感恩的经典故事,在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同

    八十天环游世界读后感(大全12篇)

    即兴是一种没有预先准备的表达方式,它能够让人展现出独特的才华和创造力。即兴创作需要怎样的创作环境和氛围?如何创造一个适合即兴的场景?即兴音乐演奏可以让你展现个人

    最新护理专业自荐书大专(汇总13篇)

    经典作品是智慧的结晶,它们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如何在阅读经典作品时进行批判性思考,发现其中的深层次意义和价值?接下来是一些评论家对于经典作品的总结和评

    安全课教案六年级 六年级寒假安全教育教案(通用13篇)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资源等信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教案建议,希望能够给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指导。安全课教案六

    质检员转正申请书(优秀6篇)

    撰写转专业申请书需要充分准备,整理好相关的成绩单、推荐信等材料,充分突出自己的优势。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辞职申请书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撰写个人的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