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实用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XY字客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实用8篇)

领导讲话稿可以说明组织的发展目标和战略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选梦想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篇一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全心全意地照顾鳏寡孤独的老人,用毛主席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来衡量和要求自己多为老人做好事做善事。

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篇二

那是三间草房。草房里住着两位老人。它是我的家,是我的避风港。他们是我的亲人,是我的守护神。

草房最初是三面土墙,只有南墙是砖结构的。犹记得在春暖花开、菜花浪漫的季节里和小伙伴一起掏蜜蜂窝。在土墙上有无数的小洞洞,里面住在一只或多只蜜蜂。我们用一根小棒轻轻的拨出小蜜蜂,把它装在小瓶里,火柴盒里。为什么要拨弄它们,破坏它们,已经记不大清楚了。

那时候,夏天最怕下雨,尤其是绵绵不断的雨。土墙会因为雨水的浸泡而坍塌。房子少了一面或半面墙就不再是可以遮风避雨的家。老人的脸犹如这阴郁的天气般阴郁。到哪里去弄钱来修房子?小小的我也浸泡在无奈的情绪里无奈且心痛着。不管怎样,房子终究还是会修好的,它依然是温暖的家。

草房上的'草历经春夏秋冬、寒风酷暑的煎熬,会衰败、老化、不再紧密,变得轻飘飘,一阵风就会吹跑一大片。所以草房是需要经常修缮的,在麦收之后,在台风来临之前。五月,黄灿灿的麦子脱离了麦秸,金灿灿的麦秸就是最好的房草。请来几个手艺好的篱笆匠,卸下房上的旧草,换上金灿灿的,经过特殊工艺加工过的新草。走在门前的小路上,看房子上有人在铺草,铺好的地方在阳光下闪着鱼鳞样的光波。匠人们高声交谈,屋里飘着菜香,老人脸上的皱纹如菊花般盛开。呵,今儿个真高兴。

老屋的西间房是厨房,朝西开着一扇窗。冬日里就喜欢站在窗前看夕阳。晚霞行千里,西边的天空瑰丽无比。窗里的世界因为晚霞亦变得温暖而光明。窗口下方就是灶台,多少次坐在灶前用火叉烤红薯,烤馒头片。爷爷奶奶在灶前锅前张罗着一日三餐。张罗着张罗着,他们老了,我长大了。灶南边有一口大水缸,里面的水总是满满的。那时候还没有井,吃的水就是每天清晨在西边的小河里汲取的。灶的东边有一张矮矮的条桌,每天的三餐就在这张桌上。夏日里在上面午睡,晚上把它搬到屋外吃午饭。吃过饭,洗过澡,躺在干净的桌上看星星,蒲扇轻摇,偶有风儿吹过,送来远方似有如无的笛声,如泣如诉。

冬日里,屋外寒风呼啸,雪花纷飞。屋里,一张八仙桌放在中间房的窗下。爷爷奶奶在桌上挑拣着棉花种子,为明年的棉花种植做准备。我在桌上做作业、看书。不记得当时说过些什么,记得的唯有温暖。寒风中的温暖,冬日的温暖,这份温暖会温暖我的一生。

夏日里,外面电闪雷鸣。屋门紧闭的屋里,我必定是依偎在爷爷或者是奶奶的身边。因为我怕被雷劈死。不知听谁说:雷如果想劈哪个坏人,如果他的身边有其他人,雷就不会劈,因为不能伤及无辜。也不记得小时候做过什么坏事啊,为什么就认定雷会劈死自己呢?这个问题到现在也没有弄明白,我小时候做过坏事吗?也许在我的小小心灵中,认定爷爷奶奶是好人,是雷不会劈的人,是可以保护我的人。事实是他们养育了我,保护了我。直至今日,我相信他们的在天之灵也一定在保佑着我。

老屋,老屋里的老人,是我的爱,我的温暖,我的思念,我永远的记忆。

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篇三

老人已经年过古稀,但身子看起来却很健康。平时喜欢蹲在门口抽旱烟,稀疏的头发已经花白,眼角旁爬满鱼尾纹,整个人挺干瘦,弓着腰,夏天穿着洗得发黄的背心,冬天也就套件颜色已经褪色到不能再褪的外套。起居的房子虽不大,但也算是那老屋子里较大的房间了。妻子秀英病逝之后就一直自己生活,儿子孙女就过年过节偶尔回来片刻。不过他也常说笑:“有时倒还挺想秀英那唠叨的,现耳朵清净太久了,都不习惯了。”虽然老人节俭,不过却是个热心肠,哪家有什么困难,都会去帮个忙,干起事来也毫不含糊。

那时候,父母带我去探访老人。老人有一双粗糙的.手,满手皱纹,厚厚的茧,觉得十分吓人,让我感到他是不好相处的人。但是我错了,因为经不住那干燥手中拿着闪闪糖果的诱惑,当糖果在我口中甜蜜地融化,我也改变了对老人的第一印象。之后便常常去老人那陪他,其实就是借机会讨糖。拿到糖后听老人讲过去的事,不知不觉度过一下午,直到母亲叫我回家,我才恋恋不舍忍住嘴馋和老人的故事回家。身后老人露出慈祥的笑容,挥手告别,然后一个人默默转过身进屋。让人说不出的沧桑和孤独。

有一次我吃掉了老人整整一小罐糖,母亲知道了,责备了一顿,并告诫我那些糖是老人留给他孙女吃的,我感到深深歉意。第二天便按母亲要求用零花钱去杂货店买了罐糖送给老人,老人不但没收,还说那罐糖就是给你吃的。我高兴极了,连忙打开糖罐拿出几颗和老人分享,老人开心地笑着拿在手里,看我吃完了又全部给回我吃。听着老人讲着以前的事情,我也咯咯地笑了。

老人又准备卷烟抽,看到我盯着烟,他问我知不知道为什么抽烟么?我摇头。他苦笑,不语。老人有时倒也奇怪,讲完以前的故事后,常常沉默着。

中秋节,老人的家人们回来了。也是他的孙女生日,邀请我们一起参加。这天老人特别高兴,从老柜子下面拿出来一瓶酒,并给大家都倒了点,大家也都很欢快。这时他儿子说,老人下周要搬去城里一起住。老人顿时沉静下来,慢慢的但很清晰的声音说:“搬什么搬,我在这挺好的,你妈还在这呢!”就这样,老人的一句话,大家安静下来沉闷地吃完饭。老人的儿子只能拜托我们照看好老人。

后来,听爸爸说,其实老人有时也希望和儿子孙女们一起住,一个人也会孤单。抽旱烟也是从结婚带到现在的***惯,她妻子还在的时候老唠叨他抽烟……听完后,我顿时明白了。

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篇四

儿时,看着老人安静的坐着,向那些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们搭讪着总会有些心有余悸,然后自己也灰溜溜的“逃走”,只留下老人那双让人读不懂的眼睛。大人们都说老人那时造了孽,儿子不成器,现在终遭报应了!

我现在尚且不能参透这因果,何况那时还小。只是说的人多了,也就听得多了,就没有人会花时间探讨了。偶尔会听见大人们训斥孩子:“你再闹,我让疯老太太把你领去”,然后,孩子便会消停了。

母亲还算是有涵养的,从不允许我们这样叫老人,按辈分还得叫她一声太奶奶每次路过矮屋子前,她总是对我笑着,偶尔说上两句话:“上学了?”“放学了?”起初还是有点害怕,但出于礼貌还是点头应付一下。后来,或许是熟悉了,感觉老人并无恶意,也就慢慢熟识了。

每次路过都会与她谈上几句,她有时也会问我学校里有趣的事,我也很乐意说,因为父母大多时候都很忙,没时间听我谈着那些“无聊”的话题。有时间的话,他们宁愿看看电视,或是早早的睡下了。

刚开始的时候母亲还会叮嘱一下我少与老人说话,可后来也不予理会了。童年就这样不知觉的溜走了,我告别了那条小路,也告别了路过小屋的机会。在另一个陌生的城市里,我偶尔也会怀念那小屋,那老人,但那毕竟只是偶尔。

多年以后,坐在矮屋前忍受着别人冷嘲热讽的该会是我们吧?只是怕到时我们不会有老人这样的胸襟了!

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篇五

窗外,是我们学校的后山坡,坡上长满了乱蓬蓬的杂草和几株不起眼的小树。不过最多的要属密密麻麻的荆棘,蔓延了山坡的每一个角落。在我印象里那里只有鸟儿飞来飞去,从来没有同学去那里玩耍。因为那里太危险。然而,那位捡破烂的老人,却在那里来回的攀爬,不论是那道坎,哪条沟,那位年迈的老人都要“亲身感受”一下,从来没有后退过!

记得有一次,她用竹篙拔开挡在她前面的荆棘,意外的看见不远处有几个丢弃的纯净水瓶,她欣喜若狂,从她的眼中我看到了满是激动。她开始缓缓地、小心翼翼地向那边迈去。放稳了第一脚,才踏出第二脚,就这样,她做着同样的机械动作。但俗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足”。由于地面是陡坡,再加上她本身行动不便的双腿。结果一脚没落稳,踩了个空,就从上面那道坎一下子摔到下面的那块石板上,落入了荆棘网丛中。爬出来时,她的毛线帽子没了。破旧的解放鞋也掉了,手和脚被那些无情的刺划破了,我透过这扇玻璃窗,我清晰的看到她在手在不停的流血,膝盖已经红肿了。她挣扎着在地上打着滚儿,好不容易才坐起来。她用嘴含着鲜血淋淋的手。用她的唾沫抹在红肿的脚上,我知道,这是我们农村人特有的治伤办法!

回想,在我们那个贫穷的小山村,祖祖辈辈都靠种田维持生计,除了把粮食搬到购粮处换得一些零钱外,基本上没有什么经济来源,想着父亲为了供我们兄弟俩上学,外出打工赚钱,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想着母亲怕我们挨饿受冻,没日没夜的在田间劳做。想着哥哥拿着鲜红地大学通知书时,却流着眼泪的无可奈何。想着每个月收到父亲和哥哥寄给我的生活费,我却拿着乱花,想着母亲做了好吃可口的饭菜,我却生气说:“不好吃,我不吃!”如今,想起来,我已经是泪流满面,我才知道我有多么的不懂事,有多么的不听话,多么的没有良心。

老人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篇六

上楼梯的时候,看见一个老太太倚靠在布满灰尘的栏杆上,脸色十分苍白,“你怎么啦?”我轻声问道,老太太似乎很费力地从喉咙里挤出几个字来,“我走累了,休息会再走。”瞬间老太太微弱的声音被“咚咚咚”上楼梯的声音淹没了。我回过头看到了一群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女孩,他们蹦蹦跳跳地上楼,其中一个还边走,边埋怨,“这老婆婆真是的,站在那里挡路,走不动了,还喜欢四处乱窜。”这些年轻人说话可真够难听的,老太太听到了心里有多难受。他们不过是年轻一点,要是倒回去几十年,老太太走路肯定比他们还有劲,还快呢!

我到陌生的城市出差,下飞机后只有打的。一上车,司机问明我要去的地方,就飞奔着开向目的地。时间就是金钱,他们每天都在跟时间赛跑,跑着挣更多的钱。他们自己都在催着自己,赶时间的我也不用多说一句话。一次,车开到繁忙的十字路口,等了几分钟,绿灯终于变成了红灯,早已心急如焚的司机准备开动车子,可在路中间的一位老头还在慢慢地走着,司机很不厌烦地按着喇叭,老头听着刺耳的声音惊慌失措,就愣在那里,不知所措,暴躁的`司机破口大骂,“老东西,真是呆了吗?”我狠狠地望了司机一眼,没有言语,打开车门,走到路的中间轻轻地搀扶着惊吓过度的老头走到了对面。老头很感激地谢我。老人越是这样,我越是感到心里难受,为我们这个社会,为那些风烛残年的老人。

我们太没有耐心去对待那些老人了。公共汽车上,老人下车动作慢了,会让很多乘客生出很多的不耐烦来;出去买菜,碰上卖菜的老人慢腾腾地从他的钱袋里拿出一毛一毛的零钱时,我们早已是怒火冲天;去银行取钱,站在你前面的老婆婆老头们总是让你无奈地直摇头。他们仿佛永远都是那么慢,仿佛永远都走在时间的后面。

其实,曾经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年轻,也和我们一样做事麻利,动作迅速。曾经的他们也和我们一样匆匆地在人群中穿梭,匆匆地为幸福打拼。只是岁月不饶人,他们老了,没有了硬朗的身子,没有了矫健的步伐,没有了灵巧的双手,有的只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大家肯定都不希望我们的明天也会受到这样的对待,那么我们现在也就不该以这样的态度去对待老人。我们今天对待老人的态度也就决定了我们的明天那些比我们年轻的人们怎样来对待我们。

谁都会有老的一天!年轻人,让我们都学会去理解他们、关爱他们、耐心对待他们吧!

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篇七

文章中主要写了乌鸦另外还有外号,叫“孝鸟”。里面说乌鸦是很孝敬父母的,乌鸦老了,飞不动了,小乌鸦就天天飞来飞去,不怕刮风下雨,不怕大雪纷飞,总是四处寻找食物。食物找到了,自己不舍得吃,就像小时侯父母喂它一样。因为乌鸦特别讲究孝敬父母,所以古人就把它叫做“孝鸟”。

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自古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思情最深的不会超过父母,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辛勤地养育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每一个人都是在父母悉心关怀、百般呵护和辛苦抚养下慢慢长大的。一个人,如果对给予自己生命的辛勤哺育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道报答,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人生来就该有的良心,那是没有道德可言的。

然而,近年来,我们从报纸上、电视上不断看到关于父母因儿女虐待而不得不诉诸法律的新闻报道。还有“他(她)不管父母,我也有权利不管!”这些话,出于儿女之口,听了实在叫人寒!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过:“天底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还有些青年人认为,给父母亲吃的、穿的、喝的,或者每个月往家里寄几个钱就是孝敬父母了,其实,这不一定是孝敬父母。最重要的是和颜悦色,说话温和一些,脸上带着微笑。现在有些年轻父母,一抱起自己的孩子,总是眉开眼笑:“我的乖宝宝!”可是他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却是另一副面孔,甚至是厉颜厉色。一般来讲,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高,并不是非得要好吃好喝的,你把米饭、面条或者几个小菜往餐桌上一放,叫一声“爸爸妈妈,吃饭了!”父母吃起来也是很香的。相反,你把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往餐桌上一摆,一言不发,即便是再好吃的东西,父母也吃不香。

中国有一句古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说:树想安静,可是,风总是不停地刮,它没法安静下来;儿女想孝敬父母,可是,父母快死了,等不了了。父母在时不孝敬,等他们去世了,又后悔莫及,那还有什么用呢?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孝敬父母,否则一切都要来不及的。孝敬父母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给父母端茶倒水开始吧!

老人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十分的常见的,而他们基本上都是些饱受苦难的!那么,你们说,我们是该在老人这后半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今天,我的外婆看见我如此孝顺,心中乐开了花!

可不,在今天中午,我们正津津有味的吃完了午饭,我也就为我外婆做了两件令她开心的事!

平时,外婆每到中午这个时候都会睡上一觉,做一次香甜的美梦!今天,她又再次睡着啦!

而我也将要做两件能让外婆欣喜的事,于是,我将拖把拿到水龙头前,用清水将拖把洗的干干净净.然后,我用着力大无穷的手臂拿着它来到了客厅.心中呐喊道:”加油!相信你一定能将地拖得十分干净,使它焕然一新的!”于是,我开始有劲的拖了起来.可过不了多久,我就开始不耐烦了,东拖拖,西拖拖,一会儿歇一下,一会儿……一会儿又……!这时,姐姐走过来对我说:”你做事认真点,不要半途而废,要不然你是不会有甜果品尝的!”听完姐姐说的话,我也不知怎么的,刚才为拖地而生的疲劳,现在早已飞到了九宵云外!我再次有劲的干了起来,每个角落都扫视一变,并将它拖得干干净净,与没拖之前真是有股焕然一新的感觉!

接下来,我要为外婆做什么呢?我冥思苦想,”啊!我知道了!”我在心中喊道!

这时,我的外婆醒了,她走了出来,当她看见我这么认真的檫桌子,又看见了地上如此干净的地.它笑了,在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仿佛在蔚蓝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看见外婆笑了,我也笑了.因为我体味到了关爱老人的那种快乐的感觉!

同学们,让我们携手关爱老人这个美好世界吧!

以关爱老人为演讲稿的题目篇八

孤独、寂寞是很多老人最大的心理问题。看护老人,不仅看护生理,更要关注心灵。

采访中,一些空巢老人说,“孩子们来是来看我了,但是来了两个小时就走了,住也不住一个晚上。我最怕的就是他们要离开我的那一刻,一看到时间差不多到了,我就想多说几句话留住儿女们。”还有的老人说,“孩子们来了,给了钱,买了东西,一放就走了。我们老了能用多少钱,能吃多少东西?盼的就是孩子们能多花点时间陪伴。”

“福利院虽然可以满足老人生理照看的需要,但是对老人精神的慰藉还感到力不从心。”虹口第二福利院院长钮建华告诉记者,一些老人因生活环境发生改变,还因为生活习惯、个人修养不同,相处时容易产生小矛盾。有的老人因为轮流上厕所等得不耐烦,就会脾气暴躁,动手打人。还有的老人总怀疑别人偷他的东西。有的老人进院后变得比在家时更孤僻。“矛盾可能仅是因为一点小事想不通,或者和别人交往时发生障碍。如果养老院里有人每天到每个房间,了解每位老人的脾气,对老人问寒问暖,聊出老人的心里话,使老人情绪得以疏导,矛盾是可以减少的。但是现在护理员照看老人都忙不过来,别说心理疏导了。”

“如今大多数老年人不缺吃少穿,最缺精神上的支柱。心理援助就像一根拐杖,帮助老人走好这一段漫长的晚年。”卢湾区街道心悦夕阳工作室负责人、卢湾心理协会会长浦骏告诉记者,到他这咨询的老人不少,人多的时候,一两个小时里要接待10多位。

心理疏导过程中,浦骏发现,老年人可以分成70岁之前的老人,叫“年轻的老年人”,而70岁以后的老人可以归入“老年期的老年人”。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往往是55岁-70岁的老人。“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人生最有阅历、经验最丰富、尚有精力的时候,这个时期的`老人往往最容易产生‘退休综合征’,心理失落、孤独、自卑、人生未来的目标不明,有丧失感。如果这种心态长期得不到疏导,会导致抑郁症,还会影响到生理上的变化,比如失眠、免疫力下降,甚至还会产生自杀倾向。”

美国的一家老年研究机构认为,适当的工作能使老年人减少疾病和疼痛、保持积极乐观心态、更长寿。为老年人提供工作机会,参与志愿者组织、公益性活动,不但能充实老年人的退休生活,增加他们的精神满足感,还能使这些老人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减轻家庭或社会的负担。

今年87岁的方文麟,体态轻盈,耳聪目明,是一位国家级的武术师。方老每天带领小区里的老人打太极拳,每周六还在浦东源深体育中心带领260多位学员练拳,最近为了迎接世博会他又带了4个班100多位学员。“人家退休以后寂寞,我不寂寞,我整天都很忙,为自己能发挥点作用感到很高兴。”

85岁独居老太太冯金媛退休前就是做老龄工作的。退休后她又做了十年的街道老龄工作,直到1993年才“第二次退休”。她很愿意多为社区做事,成了居委会的“人”。每周她带领社区里其他老人读报读书。读报前,她还要先浏览一周自家订阅的报纸,做足“功课”。有了冯奶奶领衔,来参加读报的老人越来越多。冯奶奶要退下来让年轻人接班,居委会干部却说,“没有你不行!”

今年50多岁的吕欣是心悦夕阳志愿者队伍的成员,这支志愿者队伍大多也是退休后的“年轻老人”组成,有干部,有老师,有职员,他们为“年老老人”进行心理援助时,也发挥了自己的智慧,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

吕欣告诉记者,志愿者们都是社区的居民,包干了身边的老人。“老人今天打扮潦草了,神情不对了,是不是心里有什么情绪。平时到了这个时间出来拿牛奶,和邻居们吹牛,今天怎么不见人影?”丰富的生活阅历,近距离长期的接触,使他们能从老人的打扮、神情、作息这些点滴细节里,感知到老人内心的变化,让老人感到自己没有被周围的人忘记,心里有温暖。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