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8篇)

时间:2023-10-15 作者:QJ墨客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8篇)

初学者在写作时往往会遇到很多困惑和迷茫,而范文范本就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范本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受众,确定要传达的主题和信息。以下是一些范文范本的精选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上的灵感和创意。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谈话导入:

板书:柳。同学们,谁来谈谈你在哪儿见过柳树?看来,在我们这儿柳树是极其平常的一种树。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就写了一棵柳树,它生长在青海高原上。(板书课题)

一、预习汇报,质疑问难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篇文章写了柳树的哪几个方面?通过学生互补,最后板书:样子、生长环境、生长过程。学习一篇写景状物的文章,我们就要先理清文章写了景物的哪几个方面。

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出示:“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二、细读课文,突破难点

1、学习柳树本身的特点。

为什么说这是一棵神奇的柳树呢?我们先来看看这棵柳树的样子。

抓住重点词句:“两合抱粗”(引导学生做动作理解)、“百十余平方米的树阴”(与合班教室比较)、叶子绿得苍郁(引导学生与平时见过的树叶比较),使学生体会到柳树的特点是:粗大、茂盛。

谁能用读的方式,使我们眼前看到这棵茂盛的大柳树?

指生读。

指导读。师:老师读第一句,请你们注意听,我将哪些词语稍稍强调了一下,等会儿你读的时候,也把相关词语进行强调。

谁能用读的方式,使这棵柳树撑立在高原之上,撑立在我们面前。(及时鼓励学生)

2、结合生长历程及环境,体会柳树的顽强。

(1)就这样一棵茂盛的大柳树,怎么会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程度呢?课文的最后一段有这样一句话。出示“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一片绿阴。”

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六、七自然段,看看命运给了哪些致它于死地的打击。(小组学习)

学生汇报:干旱、寒冷、高原风雪、雷轰电击

(2)想象环境恶劣。

师:这哪是一般的干旱,这哪是一般的寒冷!请同学们微微闭上眼睛,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株什么样的柳树?我们乘坐着时空隧道,来到青海高原。这儿的地势好高呀,平均高度在海拔3000米以上,是泰山顶峰高度的两倍。眼前是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远处是寸草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这儿的气候非常恶劣,有时夏秋两季一滴雨都不下,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偶尔雷电轰鸣(放录音);冬天来了,温度在零下十多度,大雪纷飞,北风呼啸(放录音)……你们看到这棵柳树了吗?什么样子?(生谈)

师:它在坚持。(它在熬,它在挺,它在和死神抗争)

师:这棵柳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推毁,一次又一次地起死回生。它坚持着,它奋斗着,它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著名作家周国平说得好“苦难是大美!”正因为这株柳树饱受致死的打击,忍受住了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最终才长成了一株茂盛的美丽的柳树。

(3)面对着这株柳树,此时你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让我们怀着敬佩的心情来读。

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这株柳树……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阴。”3、拓展:

同学们,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株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的柳树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三、总结学法,再次质疑

总结学习方法:同学们,写景状物的文章,我们在学习的时候,首先要读书看写了景物的哪几个方面,然后再品读,抓住语言文字体会特点,最后整合全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

青海高原一株柳

生长环境       恶劣

柳树   样子           茂盛大         神奇(敬畏)

生长经历       起死回生

方面          特点                  感情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身处逆境的柳树表现出来强大的生命力。

3、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4、渗透了解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的写作手法能使事物特征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数处逆境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斗争的人生哲理。

一、图文对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树

1、让学生回顾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株柳树的

2、在作家陈忠实的心目中、这是一株怎么样的柳树

3、下面请大家随着作家的视角亲眼目睹这株神奇的柳树、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它的神奇在哪儿 轻声读课文3———5段。

5、这粗实、浓密的柳树在平原在水边并不少见、可为什么作者却认为它是神奇的呢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7、党你身处这寸草不生的原野、看到这株柳树时你觉得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设计点评:扣住神奇、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落脚点、从作家的视角感受高原一株柳的外形、学生通过读思说充分体现了这株柳树生存环境的恶劣、为这株柳树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学生在品读语言感悟语言的各个过程中走进了文本、提升了情感。

二、引发想象、感叹生长中的柳树

2、教给学生品读理解课文的方法。

3、组织集体交流、主要抓住下面的关键句子理解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百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精神。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4、这是一株充满生命的柳树、一株催人奋进的柳树、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棵树、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配乐朗读第五段)

设计点评:首先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学生与作者一起想象、体会柳树在经历干旱寒冷等一次又一次的摧毁重耳标次出来的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让学生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感悟更加直观与强烈、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润物细无声、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品味语言的方法、情景交融、抹浓柳树的神奇色彩、达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的完美统一。

三、前后联系、感悟对比中的柳树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段、去了解灞河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是怎么样的 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节再来体会它们的不同。

3、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的柳树了吗、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点评:这一设计让学生联系上文、结合图片来感悟这两种柳树的不同、真正体会到这一段落的写作意图、并逐步上升到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既是情感的感悟、也是学法的指导。

四、整体回顾、深刻体会人生哲理

1、这株柳树靠着它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了参天大树、也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名誉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2、透过这株柳树你想到了谁

3、让学生用句式:( )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 )练习说话。

4、感悟写法: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齐读课题。作者是借柳树来赞美这种精神的人呀!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读了课文、心中一定会种下这株柳树的精神、我更相信、由柳树想到自己、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想、课后把你的感想写在读书笔记上。

设计点评:对人生哲理的人是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课文的点睛之笔、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理解青海该院一株柳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斗争。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1.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品读感悟法 想象描述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读中感悟,边读边想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

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

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1. 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1.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2.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 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 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

a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这两节。

3.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2)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3)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1.第二节说: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身处逆境的柳树表现出来强大的生命力。

3、指导学生通过研读语言文字和合理想象能够体会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神奇,进而能够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抗争的人生哲理。

4、渗透了解恰当的比较合理的想象的写作手法能使事物特征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教学重点: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数处逆境表现出的强大生命力;理解以顽强的毅力和韧劲与命运作斗争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设计:

一、图文对照,感知困境中的柳树

1、让学生回顾课文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株柳树的?

2、在作家陈忠实的心目中,这是一株怎么样的柳树?

3、下面请大家随着作家的视角亲眼目睹这株神奇的柳树,这株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它的神奇在哪儿?轻声读课文3---5段。

5、这粗实、浓密的柳树在平原在水边并不少见,可为什么作者却认为它是神奇的呢?

6、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7、党你身处这寸草不生的原野,看到这株柳树时你觉得它能给你带来什么呢?

设计点评:扣住“神奇”,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了落脚点,从作家的视角感受高原一株柳的外形,学生通过读思说充分体现了这株柳树生存环境的恶劣,为这株柳树抹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学生在品读语言感悟语言的各个过程中走进了文本,提升了情感。

二、引发想象,感叹生长中的柳树

2、教给学生品读理解课文的方法。

3、组织集体交流,主要抓住下面的关键句子理解

(1)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百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精神。

(2)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的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4、这是一株充满生命的柳树,一株催人奋进的柳树,当我们再次面对这棵树,你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配乐朗读第五段)

设计点评:首先抓住关键词句引发学生与作者一起想象,体会柳树在经历干旱寒冷等一次又一次的摧毁重耳标次出来的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让学生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感悟更加直观与强烈,教师在这一个过程中,润物细无声,教给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揣摩品味语言的方法,情景交融,抹浓柳树的神奇色彩,达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的完美统一。

三、前后联系,感悟对比中的柳树

2、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第八段,去了解灞河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是怎么样的?同是一株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老师和你们一起读一读这一节再来体会它们的不同。

3、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作者为什么又用了许多笔墨写家乡灞河的柳树了吗,谈谈你的看法。

设计点评:这一设计让学生联系上文,结合图片来感悟这两种柳树的不同,真正体会到这一段落的写作意图,并逐步上升到人生哲理的感悟,这既是情感的感悟,也是学法的指导。

四、整体回顾,深刻体会人生哲理

1、这株柳树靠着它顽强的生命力长成了参天大树,也触动着每个人的心弦,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一段。

理解:名誉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2、透过这株柳树你想到了谁?

3、让学生用句式:(    )就像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他(她)(       )练习说话。

4、感悟写法:这篇课文的课题是《青海高原一株柳》,齐读课题。作者是借柳树来赞美这种精神的人呀!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读了课文,心中一定会种下这株柳树的精神,我更相信,由柳树想到自己,一定会有更多的感想,课后把你的感想写在读书笔记上。

设计点评:对人生哲理的人是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充分利用课文的点睛之笔,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上文从整体上理解青海该院一株柳的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感悟到人生也应该不抱怨命运,以顽强的毅力和韧性与环境斗争。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一、揭题解题,明确读文重点

1、回忆写柳的古诗,介绍柳树常识

(1)贺知章的《咏柳》

(2)结合影象资料介绍柳树

2、板书课题:提出问题并讨论

(1)本文能不能用一个柳字做题目,用“一株柳”做题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题目有什么好?

3、教师示范读

学生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的什么内容?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词语

小组交流学习,实在不懂的作上记号。

自由读课文,将自己认为写的比较好的词语和句子圈点勾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学生分节读课文,随时纠正,指名说说不理解的词语。

3、整体把握,建立印象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字2遍。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指名读课文

二、反复读文,理解柳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节,思考:为什么要写第一节内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3、4节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节,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节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节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节

a、填空练习:第六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节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三、学习课文第八节。

1、自由读课文第八节,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板书设计: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神奇 形状 枝干

叶子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一株柳”,师生交流关于柳树的知识

2、板书“青海高原”,师生交流,重点介绍青海高原的严酷环境。

3、由题目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正音。

3、整体把握,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词3+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生词

二、深入理解,理解青海高原柳树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段,思考:

理解:青海高原柳树有什么样的特点?

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3、4段学习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引导学生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段,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段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段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段学习

a、填空练习:第六段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段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三、学习课文第八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齐读这节。

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壮

神奇形状枝干

叶子

望而生畏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让学生初步感受青海高原这株柳的强大生命力。

3、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课文围绕“青海高原一株柳”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4、通过课堂语言实践,逐步培养语言领悟的深刻性和准确性。

引导学生领悟柳树在青海高原上生长的神奇及作者对柳树顽强生命力的赞叹。

1、回忆写柳的古诗,用自己的语言来修饰。

2、板书课题:通过读课题来突出不同的侧重点。

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课文比较长,读读自己还没有读好的段落。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读书莫放“拦路虎”,我们一起来解决阅读中的障碍

(1)出示词串:

广袤无垠、寸草不生、青石嶙峋、深邃的蓝天、凝滞的云团、粗实、坚硬、苍郁、深沉、艰苦卓绝、起死回生、顽强、毅力、韧劲。

(2)读词语、点名读、齐读

(3)这些词语中,你读懂了哪些,除了这些之外课文里里还有哪些不懂的请提出来。

(4)默读:思考一下这一组组的词语分别描写柳树的什么?

(5)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段落分别描写了这些内容?

3、教学第一、二自然段。感受“神奇”。

陈忠实有了什么样的的词语来修饰柳树?

4、补充青海高原的资料。

简介青海高原:(出示地图)青海高原,也就是我国的青海省,它位于被称为是“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青海高原的冬季漫长,气温非常低,最冷的时候要达到零下二十几度。高原上长年都是冻土。而夏秋季节又非常干旱,有时接连几个月会持续干旱,一滴雨也不下。干燥、多风、缺氧、奇寒,这就是青海高原特殊的气候条件。

1、出示描写柳树的文字。

2、指名读,齐读。通过朗读,你觉得这是一株怎样的柳树?谈不同的感受。

3、学生自读课文的三四小节,圈划出写柳树生存环境恶劣的句子。交流理解:“哦”和“望而生畏”这两个词语。

柳树的神奇并非仅仅如此,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怎么就造成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请同学们回去好好地读一读课文,深入地想一想,并把你所感悟到的记录下来,咱们下节课继续学习,继续领略那神奇的青海高原一株柳。

青海高原一株柳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想象课文描绘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这株柳树身处逆境是所表现出的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回忆或介绍写柳的古诗。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1、板书课题“一株柳”,师生交流关于柳树的知识

2、板书“青海高原”,师生交流,重点介绍青海高原的严酷环境。

3、由题目质疑。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或讨论理解字词,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记号。

2、正音。

3、整体把握,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写字

1、师重点指导,学生写字

2、展示评议

四、布置作业

1、读熟课文

2、抄写课文生词3+2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听写生词

二、深入理解,理解青海高原柳树的特点。

1、学习第一部分

(1)默读课文一到二段,思考:

理解:青海高原柳树有什么样的特点?

板书:

(2)指导朗读这两节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伫立

(3)3、4段学习

a、读“在青海高原,……悲壮和苍凉”,引导学生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对的是什么?心头弥漫着的又是怎样的感情?回忆一、两首描写边塞生活的古诗,理解苍凉和悲壮。

b、思考我一眼瞅见了大柳树,为什么会不由得“哦”了一声?

2、学习第二部分

(1)轻轻读第五段,想一想:这一节主要介绍了这株柳的什么?

a、通过演示理解两合抱粗,结合参照物理解百余平方米?

b、朗读第五段

(2)默读课文,想想哪几段写“我”的猜测和想象?

六、七两段学习

a、填空练习:第六段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来历),第七段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经历)

b、口述“我”想象的内容:(一粒柳絮……抛洒……恰遇……有幸……)

(一团团柳絮……抛洒……一片……只有……)

c、为什么说这是奇迹?理解“不可思议”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联系上下文。口述“我”想象这株柳的经历:(经历过……)理解它的顽强精神。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八段。

1、自由读课文第八段,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远”这句话的?

(1)平原和水边的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2)这株柳树的生活的道路和命运又是怎样?

(1)讨论(在恶劣的环境中,不要被困难吓倒,要发扬抗争精神,坚强不屈。)

(2)齐读这节。

三、扣题结题,体味文章的主旨

2、默读全文质疑问难。

15、青海高原一株柳

惊见一方景观(壮观而独立)

粗壮

神奇形状枝干

叶子

望而生畏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