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7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翰墨2023年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板7篇)

没有任何困难能阻挡追逐梦想的勇士。引用名人名言或者寓言故事,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反思,从而激发他们的行动力。励志总结是对自己过去努力的一种激励和激励,下面是一些励志总结范文,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

部编版语文科三年级上册《第15课搭船的鸟》

本课教材是部编教材三年级习作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是部编教材的第一个习作单元,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

文章记录的就是“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的途中的一景,“我”运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勾画出了一个孩子爱自然的童心。让“我”感到“美丽”的是鸟的色彩:“红色”的长嘴,“翠绿”的羽毛翅膀带一点“蓝色”。

课文接着描写了鸟捕鱼时的动态,“一下子冲进水里”,“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一下子”,“没一会”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抓住了瞬间的动作来描写。因此本课的学习我直接指向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表达。

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习作,会有一点畏难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紧扣关键词句,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貌、动作的方法。

2.能和同学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场景并写下来。

紧扣关键词句,初步学习观察和描写事物外貌、动作的方法。

运用描写事物动作的方法,迁移写一写自己观察到的场景。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习作的学习才刚开始,《搭船的鸟》是习作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就是“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以服务习作指导为主要目的,加强学生的表达训练和习作方法的运用。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制作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一、直接揭题。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只“搭船”的鸟,作者是如何抓住翠鸟的特点来观察和描写的呢,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思考。}

二、聚焦“我”对搭船的鸟外貌的观察。

(一)出示搭船的鸟图,指导观察图画,图画中的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直观感受:色彩艳丽、美丽。

(二)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呢?细读第2自然段,你脑海中,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1.自由读、指名读。

2.变成自己的话,怎么说?谁能说的更具体一些?

(三)朗读第3自然段,用“”画出表示颜色的词语。

彩色翠绿蓝色红色

(四)边读边想象画面,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

作者主要抓住了搭船的鸟的(外形)特点来写,描写了鸟的羽毛、翅膀、长嘴。

(五)学习学法。

这只鸟鸟明明还有眼睛、爪子等、作者为什么只写了翅膀、羽毛和嘴巴?是疏忽了吗?

作者抓住了这只鸟和别的鸟不同的地方来写,写出了翠鸟的特点。

描景状物,介绍一种事物,一定要抓住它最与众不同、最有特色的地方写。

三、聚焦“我”对搭船的鸟动作的观察。

(鸟是怎样捕鱼的)

(一)言语引导,视频激趣。

播放翠鸟捕鱼视频,学生观看,感受捕鱼之快。看了视频,我们更能感受到鸟捕鱼之快

课文是如何去描述的?请打开课本读一读吧。

(二)紧扣动作,感悟表达。

1.指名朗读第4自然段。捕鱼动作怎样?快。从哪里可以看出它捕鱼快?

2.用“”圈出描写翠鸟捕鱼动作的词语。

冲、飞、衔、站、吞

(三)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指导朗读。

很快,不是一般的快,你加了一个很字。谁能来读一读。

1.鸟动作快吗?谁能读得让人觉得更快一些。

2.我听你读,觉得后面很多人在追着你,你上气不接下气了,读这一段速度要快一点,但是要把鸟捕鱼的动作的几个词读清楚,这些字要咬死重读。大家一起读读。

3.注意动词,边读边想象捕鱼的场景。

4.总结方法:动作分解法。

在细致的观察上,用“动作分解法”来描述,就是把连续的几个动作一一分解开,再把每一个动作写清楚,然后再将分解的动作连接起来。

{设计意图:本环节抓住捕鱼动作的关键词,学习动作分解法。}

四、小结留心观察的好处,习得方法。

在这次平常的探亲之旅中,因为留心观察,“我”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给“我”的旅途增添了快乐。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自己也应该像小作者这样留心观察,积累习作的素材。

五、小练笔。

(一)观察打篮球,抓住打篮球的动作完成片段。

写法指导:

1.要留心观察,对打篮球的动作进行细致观察,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把动作分解开来,想想哪些动词描写更准确,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他一个转身,

(二)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传授方法,既锻炼学生书面写作能力。}

xxx

《搭船的鸟》是一篇内容浅显而富有童趣的文章,作者以儿童的口吻和视角,来写自己观察到景象。文章语言虽然简洁,读起来却耐人寻味,不仅介绍了翠鸟的美丽,而且生动刻画了翠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灵动。在教学当中,我让学生围绕“细致观察”进行学习。着重学习第二、四自然段作者观察到的翠鸟的外形以及翠鸟捕鱼时的动作。

我重点教学第二、四自然段,学习作者观察的方法,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入微。在学习翠鸟的“外形”时,首先学生带着“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的问题自读思考。我叫了几个学生来谈,其实应该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切实开动脑筋思考问题,让学习真正发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后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真正关注学生学习。我进行小结后引导学生边读第二自然段边想象画面,并出示翠鸟图片进行观察,说一说翠鸟的样子,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体会“我”观察的细致。学习作者从整体到部分并把每一部分观察得清清楚楚的方法。

本节课重点学习了观察翠鸟的外形,在学习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时,进行了简单处理,聚焦动词,观看翠鸟捕鱼视频。继而引导学生体会观察事物不仅仅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心去感受。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

一、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二、通过抓重点词语,词语的替换,丰富学生的词汇量,体会作者用词是经过反复推敲的。

三、提出问题要全班讨论,让学习真正发生。

四、课堂上要多读书,多有感情地朗读和精心的默读。对学生的评价方面还需要下功夫,力求让自己的教学更上新台阶。

文档为doc格式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静夜思》语言凝练,感情真挚,意境深远,成功地反映了外出游子的静夜思乡之情。如霜的月光就好似一只看不见的手,无声地拨动着作者的心弦;举头仰望,低头沉思,俯仰之间,神驰万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无尽的思念。背景图是诗句内容的形象反映,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进入诗句所描写的意境。

学习古诗,重在吟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朗读和背诵古诗。

【学情分析】

这首诗通俗易懂,家喻户晓,有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已经倒背如流。但是多数学生在朗读古诗的韵味上缺乏锻炼。所以教学本诗,应重在吟诵,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绵绵的思乡之情,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教学目标】

1.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2.正确、有感情地诵读、背诵这首诗文。

【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美好意境,激发学生对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法、游戏法、表演法、吟诵法。

【课前准备】

收集并阅读了解有关李白的事迹、其它诗作等。

【教学流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指名认读昨天学习的生字。

二、感受诗意。

2.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李白的心里一定非常(生说:难过、伤心、悲哀……)

3.教师范读,学生看着画面,想着教师刚才的讲解感受诗中之情。

4.小朋友,此时的你们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播放乐曲)

(预设)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赚钱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赚钱的妈妈、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妈妈,我很想他们回来,每天可以看到他们。”

师:诗人看着挂在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他想到了故乡的什么呢?”

生:“他想到了故乡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门口的那条小溪。”

“他想起了故乡的亲人。”

……

三、指导朗读古诗

1.模仿练读,想象意境。

2.角色表演:小朋友,现在请你们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一个静静的夜晚,站在窗前望着圆月……(生双手合拢放在背后,深情吟诵)

3.指名最佳表演者上台表演,配以乐曲。

4.通过多种方式背诵积累这首古诗。

四、拓展活动

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找有关写月亮的诗句,读一读,背一背。

板书设计

8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三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鱼”3个字。认识2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朗读、背诵课文。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见过雪吗?喜欢下雪吗?王老师小的时候一见到下雪可高兴了,因为又可以玩打雪仗,可以玩堆雪人了。

有几只小动物也很喜欢下雪,他们在玩雪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啊就成了小画家,这节课王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学习《雪地里的小画家》。

师板书课题,一边写一边讲解。“雪”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雨字头,(并了解解有些字在做了偏旁之后,笔画是会发生变化的)。“地”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也字。

生齐读课题,提示“的”读轻声。

二.检查生字

1.学习课文之前啊,我们先要学会本课的生字。

带拼音读词语。读会了吗?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谁会读第一行来当当小老师。领读加齐读。

去拼音读词语。恭喜你们第一关顺利过关了,第二关可就没那么好过了!没有拼音了你还会吗?男女生比赛读。

读单个的字。开火车读。

2.交流识字方法

(课件出示)有几个字王老师用红颜色的笔标出来了,笔画比较多。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呢?师举例。大家看“梅花”的“梅”,它的部首是“木子旁”,它的右边是“每天”的“每”。你们看,左边的“木”和右边的“每”,都是我们认识的字,这两个熟悉的字加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新字。这就是“加一加”的方法。

生自由说“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

“蛙”是虫子旁加两个土。因为青蛙是一种小动物,所以是虫子旁,又因为它在冬天是藏在厚厚的泥土中,所以右边是两个土。

“睡”是木子旁加垂下的垂。目就是眼睛,垂就是落下,眼皮落下来,就是要睡觉了。

3.看来大家的小脑瓜还真是聪明,这么快就会举一反三了。

三.解读课文

是啊,雪花纷纷落下来,大地一片白茫茫的景色。见到这样的美景,你们心情高兴吗?(高兴)。如果此时此刻,我们的教室外就下起了鹅毛大雪,你的心情怎样?(高兴,激动)

(出示课件:下雪了,下雪了!)带着你高兴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这个时候你最想做什么呢?(到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在这么美的雪地里做着这么快乐的事,如果让你读这句话你会怎么读?(3-4生读句子)

2.相机指导“!”感叹号的读法。细心的同学也许发现了,这里有个新的标点符号,它叫感叹号,表示感叹的语气。读的时候要读出我们高兴的心情。听老师读(师范读,读出雪后喜悦的心情)。生读。

3.听了你们高兴的呼喊声,动物王国的小动物们也按耐不住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争着抢着要出来看雪景。出示句子“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生读。

为什么用“一群”?猜一猜:几个可以成为“一群”?(三个以上)引出成语“三五成群”。我们还可以说“一群”什么?(一群羊/猪/马??)

4.这些小画家有谁呢?

板书:小鸡,小鸭,小狗,小马

(注意说话的完整性,如雪地里来了小鸡,小鸭小狗和小马,也可以相机提示,什么样的小鸡小鸭小狗小马。如可爱的小鸡,你能学学他的叫声吗?)课件出示,每一种动物的叫声及画什么。

5.那么这几个小画家都画了什么呢?(依次出示:图片和句子)谁来当当小鸡(4-5生读这一句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指导有感情朗读。

6.那么这些小画家是用什么来画的呢?(脚丫)所以说这些画实际上就是这些小动物们的(脚印)。

7.我们平时用什么画画?他们用爪子画的画怎么样呢?好看。我们看

看课文中是怎样说的(出示: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指名读)小结:原来这是幅美丽的图画,就是小动物们走在雪地上,爪子或蹄子留在雪地上的脚印呀!你们夸夸他们吧!

8.这么美的雪天,小动物们都来到雪地上作画,怎么没有看见青蛙兄弟呀?它到哪去了?(出示:青蛙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谁来问问老师这句话?(大家注意到没有,这里有一个标点符号,像个大耳朵似的叫问号,当你问问题的时候就要用上这个,同时也要注意自己问的语气)

那我们去叫醒它吧,让它出来画画?(行,青蛙冬眠了)你怎么知道冬眠的?(从书上看到的)你读得书真多,真是个小博士。

四.尝试背诵

五.指导写字:

1.“几”:第一笔是竖撇,写在竖中线的左边,第二笔是横折弯钩,起笔与撇的起笔相连。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第二笔容易写成横折折钩。

2.“用”:最后一笔要压在竖中线上。

3.“鱼”:中间的“田”不能写得太大,要上宽下窄。“田”字的第二笔横折的横压在横中线上,第四笔压在竖中线上。最后为长横。

文档为doc格式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抓住中心句,联系上下文,体悟其真正内涵。2、运用课文语言练说,以内化语言,强化感受。3、分角色朗读,读出体会和感悟。4、联系自身情况,谈谈感受。教学过程:

2、把沃克医生说的话读一读。二、理解中心句

1、齐读。

2、有几句话?

3、指导朗读:体会一下该怎样读?三、联系上文内容,体会内涵。

1、沃克医生怎么知道刘伯承是一位军人的呢?哪一节写的?(生边默读边思考)

2、分组朗读第一节。师读旁白,生体会镇定。3、沃克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我们分别从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来体会朗读。

4、手术前,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军神”?生边默读边练说:手术前,刘伯承坚决______,坚定认为能_____,行为也很________!追问:他为什么坚决不愿意使用麻醉剂?5、分角色朗读第2节,体会坚决。

6、手术中,从哪儿看出刘伯承是位军神?生边默读边划重点词边练说:手术中,连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都_____,可刘伯承______,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______。

追问: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为什么双手微微发抖?联系下文说说。

“一条崭新的床单竟然被他抓破了”,你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女生读出沃克医生担心、紧张的神态,男生读出刘伯承忍受剧痛的坚强。

8、过渡:沃克是在什么情况下称刘伯承为“军神”的?同学们轻声读第5节,然后回答。

师点拨:失声喊道,不由自主地喊起来,人只有在惊讶到了极点的时候才会这样喊。

10、师述:是啊,手术中不用麻醉剂能忍受剧烈疼痛的病人沃克医生也许碰到过,但能一刀由一刀数清刀数的病人沃克医生在此之前绝对没有碰到过,所以他才会惊奇到极点。同学们想想看吧,一刀,一刀,又一刀,72刀啊,该要忍受多长时间的剧痛啊!沃克医生担心他会晕过去,可他数得清清楚楚。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这种意志超乎寻常,不可思议!常人是绝对、绝对做不到的。

练说:刘伯承爷爷,你的意志_________!真不愧是_____!

11、分角色朗读第四节。

四、总结:最后,让我们再次感受一下刘伯承这位军神超乎寻常的顽强意志吧!

欣赏配乐朗读,激情跟读。

写写读后感。

[评析]

文档为doc格式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五

1.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

2.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3.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重点

会写“尿、净、屎、幸、使、劲”6个生字。

难点

1.体会当一只小虫子的快乐。

2.能和同学交流感兴趣的部分。

1.“开火车”读生字。

2.出示词语,学生齐读。

1.出示第3自然段。

(1)问:你认为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提示:这句话之前的内容在写当小虫子不好,这句话之后的内容会写什么呢?

(3)教师小结: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告诉我们下面要写的是当小虫子很好。

2.自读第4~7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讲给同桌听。

3.交流第4自然段。

(1)(出示相关动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一只只小虫子。早上太阳出来了,你在草叶上伸懒腰,来,和老师一起伸伸懒腰吧!舒服吗?现在有一只小狗过来了,快,让我们跳上它的身子,轻轻地,小心地,让小狗毫无察觉。噢,我们上去了,现在我们坐在特快列车上,去周游世界了。

(2)边想象边读课文。

(3)现在,你们觉得当一只小虫子美妙吗?

4.交流第5、6自然段。

(1)“特别有意思”中的“特别”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非常)从哪里看出“我的小伙伴特别有意思”呢?(指名说)

(2)自读第5、6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讲了“我”会遇上谁?会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3)课件展示“屎壳郎、螳螂、天牛”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小昆虫。

(4)在与这些小昆虫相遇的过程中,小虫子要做好什么准备?

(不要撞到屎壳郎;碰上螳螂时要跳着逃走;天牛的脾气不太好,不要招惹她。)

(5)读了这两段话,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只怎样的虫子?(小心、乐观、讲礼貌)

5.交流第7自然段。

(1)齐读第7自然段。

(2)小虫子快乐的时候会做什么呢?

(3)“草地里的歌声”是谁发出来的?

1.教师示范。

我最喜欢第6自然段,你看小虫子知道怎样避免被撞倒,怎样避免被螳螂吃掉,还非常有礼貌呢!小作者的想象真丰富!

2.小组内同学互相交流。

3.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

4.师生评议。

1.出示汉字“尿、净、屎、幸、使、劲”。

2.学生自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3.观察这些生字,说一说在书写这些生字时要注意什么。

4.跟随“电脑小博士”书空。

5.在书中田字格里描红、临摹、书写,教师提醒书写习惯:头正、身直、肩平、臂开、足安。

同学们,神奇的.想象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能编出这样美妙的故事,请回家以后以《我是一只________》为题,来编个故事吧。

八、梳理板书

我是一只小虫子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六

1.认识11个生字,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认识11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1.竹叶,梅花,枫叶的标本和图画。

2.生字卡片。

3.课文图画

1、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谜语:像盐不咸,像糖不甜,北风吹来把花开,飘呀飘呀满地白。(雪)

2、师:同学们,昨天晚上动物王国下了好大好大一场雪,有几个爱画画的小动物,一起到雪地里画画呢?让我们赶快读一读课题吧。

3、齐读课题,(板书)

4、展示学习目标。

互动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2-3遍,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自主识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教师巡视,适时点拨

3、检查识字情况

师:出示“睡”,左边是什么?表示了什么?

生:目字旁,指眼睛。

师:右边是垂,眼皮垂下来就要睡着了,记住了吗?

师:在这些生字中你还会认哪个字?你是怎么记住的?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

生:青蛙的“蛙”。青蛙是动物,有虫字旁,右边是两个土。

生:“洞”是三点水加同学的同。

生:“梅”是木字旁加每天的每。

互动二:读文,读通文意。

1、小朋友们太聪明,这么快就把生字都记住了,让我们赶快跟着生字宝宝回到课文中看看小动物们是怎样画画的吧。

2、齐读课文。

3、交流小画家都画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样画的?

5、来,让我们用夸赞的语气来读一读,夸一夸小画家吧。配上动作再来一次。

6是啊,多么漂亮,多么自然的画,连梁老师都想参加了,但是有一位小画家却不能参加,是谁啊?青蛙。(贴画)

7、交流了解冬眠的知识,你还知道有哪些小动物也会冬眠?

1、连线

小鸡小狗小马小鸭

竹叶梅花枫叶月牙

2、说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

虫()目()

搭船的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七

在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让学生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多元反应,让学生自读感悟,自我探究。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方法。

3学习刘伯承坚韧不拔的意志,立志做一个性格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1根据提示读出语气、语调。

2理解表现刘伯承为“军神”的重点语句,体会刘伯承坚强的意志。

教学过程

1填空:课文中的“军神”是指_________,这是________对他的敬称。

2指名朗读课文。

1沃克医生为什么称刘伯承为“军神”呢?你知道沃克医生当时是怎么想的吗?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

(一)导学“求治”部分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2沃克医生开始是怎样识别刘伯承是军人的?

3刘伯承的“镇定”是从哪几个地方反映出来的?

5有感情地朗读,根据提示读出坚定的语气。(三)导学“术中”部分

1自由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手术中刘伯承、沃克表现的词句。想想这些词句各起什么作用?2课堂交流(cai演示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比较句子(正面描写):一条崭新的`垫单竟被抓破了。一条崭新的垫单被抓破了。比较句子(侧面描写):

手术中,一向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

手术中,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却双手微微发抖。3联系自己生病的经历,说说刘伯承忍受的是怎样的痛苦。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从对比中感悟刘伯承的“军神”形象。

5小结

(四)导学“术后”部分1默读课文。

2刘伯承在手术中除了一声不吭紧紧抓住垫单外,还要求什么?

3沃克医生听了有什么反应?

4你觉得沃克医生可能会“失声喊”些什么内容呢?5沃克医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