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2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雨中梧2023年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优秀12篇)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一

1.萌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了解一次性用品的含义,初步理解节约资源的意义。

3.能够联系经验说出生活中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的行为。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一次性用品”组图;“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少”图片;“越来越多”、“越来越少”组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组图让幼儿了解并讨论生活中一次性用品

1.出示组图“一次性用品”,引导幼儿了解一次性用品的含义。

2.鼓励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一次性用品。

二、出示图片引导幼儿初步理解节约资源的意义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

2.出示图片“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少”,师幼共同小结。

三、出示组图幼儿寻找越来越多及越来越少的事物

——还有哪些事物变得越来越多?

——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四、幼儿自主讨论生活中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的行为

1.鼓励幼儿讨论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方法。

2.鼓励进一步讨论生活中减少浪费、节约资源的行为。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二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2.在探索过程中,能正确判断并用语言表达物体的轻重。

3.体验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重难点:

懂得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重量。

二、活动准备:

皮球、铁球天平、大棉花球、小磁铁、积木、卡片;幼儿用书第5页《比轻重》。

三、活动过程:

1猜一猜,谁轻谁重。

教师出示几组物品,让幼儿猜猜物品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猜测的结果。

(装有大小不同的积木,大小相同的皮球2个、铁球一个、一个大棉花球、小磁铁、2个完全相同的杯子和一定量的水)

2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掂一掂大小一样的皮球和铁球,你感觉有什么不同?

幼:铁球重,皮球轻。

比较大棉花球与小磁铁,幼儿比较后奇怪地感到大棉花球轻,小磁铁重。

师:掂一掂,大棉花球和小磁铁,又是怎样的感觉?

3、比一比,谁轻谁重。

(1)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比较不同物体的轻重并用卡片记录比较的.结果。

(2)与同伴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教师小结:

判断物体的轻重,是可以用掂一掂、试一试、比一比等自然测量方法的。

3、生活中的运用。

为幼儿提供两个完全一样的水杯,调动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先比较、判断两个水杯的重量。

师:请幼儿拿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放在手中掂一掂,感觉怎么样?

幼:一样重。

(2)分享交流

4、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到户外,利用可操作的自然物比较轻重,到儿童乐园玩跷跷板,比较自己与同伴之间的轻重。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三

1、学习8的加减运算,能正确地列出8的加减算式。

2、尝试用三个数字在符号板上摆出不同的加减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换律和减法的互换关系。

3、积极地动脑思考,主动探索数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1、经验准备:幼儿学过7以内各数加减法及8的组成。

2、物质准备:

——教具:符号底板(底板分成四格,两格上写有加号和等号,另外两格写有减号和等号,符号中间有空间便于写数字),8、3、5三个数字各一张,笔一支。

——学具:《幼儿用书》(p14、15、16),幼人手一支笔。

1、奇怪的门卡。

——教师:爸爸带花花到其他城市去游玩,他们住饭店时,服务员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幼儿思考。请个别幼儿来演示,说一说自己摆的是什么算式,集体检查。鼓励幼儿用三个数摆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2、幼儿操作活动。

——看房子特征列算式。观察8座小房子,根据房子的颜色,在加减符号旁边填写数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

——观察左边的数字,请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观察三组蔬菜,想一想:哪两组蔬菜力口起来和下面的数字相同,请画线连起来。

——带领幼儿分别打开第15、16页引导幼儿练习8的第二组、第三组和第四组加减运算。(也可以采用分组练习的.方式,本;舌动只完成一页练习,其它练习放在曰常或区域中进行。)

——请幼儿介绍操作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两道加法算式的数字都相同,但加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不同;两道减法算式是等号两边的数字位置交换了。

——请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结果,看看有没有同样的发现。表扬正确列出四道不同的加减算式的幼儿,然后结束教学活动。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四

1、萌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引导幼儿发现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

3、帮助幼儿将数字运用于生活中

1、活动前布置任务,请幼儿在周围生活中找一找“哪里有数字?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2、教具:0—9的数卡二套,有数字信息的物品若干,数字信息若干条

3、学具:幼儿人手三套0—9的数卡

一、游戏“请出数字娃娃”

数字娃娃来做客,听来得是几?

1、我比3多1,是几?

2(拍六下手)听我拍了几下手?

3、7可以分为4和几?

4、我排在6的后面8的前面,猜猜我是谁?

5、3和5合起来是几?

6、1个娃娃,1朵花,1个苹果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7、我像鸭子,我是几?

8、我比8多1比10少1,猜猜我是几?

9、2加3等于几?

10、1减1等于几?

教师按0—9的数序排列数字,请幼儿集体读

二、联想生活中的数字

2、幼儿自由回答,师随时引导归纳数字表示什么意思?

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说说我们幼儿园有几个班?我们班共有几个小朋友?(数字可表示个数的多少)

2、认读尺子上的数字。(数字可表示长度的长短)

3、看温度计的刻度(数字可表示高低)

4、看电子称上的读数说出物重(可表示重量的多少)

5、认读人民币,邮票的面值,物价牌上的价格?(可表示金额的多少)

6、找出表示当天日期的日历,说说今天是几年几月几日(可表示时间的顺序)

7、认读邮编,书页码,车牌号,信用卡号码(可表示号码的顺序)

8、我们是大几班的小朋友?第3组的小朋友起立(数字可表示排列的次序)

四、讨论“假如没有数字,生活会变得怎么样?

五、按指令摆数字

1、请找出表示自己年龄的'数字

2、摆出自家电话号码,门牌号

六、活动延伸:用扑克牌表示大小,次序。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五

1、认识自身的左右,会区分自身的左右。

2、会向左向右做运动,喜欢做运动。

引子:请小朋友向老师们问好!我们的舞蹈室真漂亮呀!今天,我们在这儿玩游戏好吗?

1、来!请伸出你的这只手,这是什么手?(右手)右手可以干什么呢?(握笔、拿筷子)右手拍拍肩、摸摸脸、摸摸脚。

这是什么脚?(右脚)对!右手这边的脚就是右脚。右踏一踏,右脚踮一踮

2、请伸出你的左手(右手对应的另一只手)

左手转一转、甩一甩、摸摸肚子,摸摸左脚,左脚踢一踢、玩玩脚尖、脚跟。

3、身体还有哪些部位可以分左右?(眼睛、耳朵等)

1、右手大风车,左肩耸起来,头向右摆,向左转,左脚抬起来,右脚跳一跳,右脚抬起来,左脚跳一跳。

2、向左边走三步,向右边跳两步。

3、男女小朋友各分一队,女小朋友右手搭肩,男小朋友左手搭肩,向右跑去,摸墙回来,向左跑去摸墙回来。

1、左手摸右耳,右手摸右眼。

2、躺下:向右滚三圈,向左滚三圈。

伸出你的右手右腿,伸出你的左手左腿。

伸出你的左手右腿,伸出你的右手左腿。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六

活动目标:

1、引导感知6以内的序数,并会从不同的方向辨别数序,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地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3、让幼儿体验数学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动物之家(设计为6层,每层为6间房,住着各种小动物)

各种标有楼层和房间号的小动物卡片(人手一张)

小猫手偶一只。2只老鼠动动偶

活动过程:

师:美丽的大森林里,小动物们一起建了一座新房子。我们一起来看看!

数一数初步感知6以内数的序列。

1、认识楼房的层数。

师:a这座楼房一共有几层?

b第1层在哪里?

师:a那么第2层在哪里?

b最高的那一层是第几层?

2、认识每层楼的房间数。

师:a第一层楼上有几间房?

b第1层的第1间在哪里?(依次认数第2—6间)

c第2层有几间房?

d第3层有几间房?

e那么第4层有几间房呢?第5层、第6层呢?

f师幼共同小结:这座楼房的每一层都有6间房。

1、师:这座楼房可真大啊,看,已经有小动物搬进来啦。

a小狗住在第几层,第几间呀?

b你是怎么知道的?

c小猪(小羊、小牛)住在第几层,第几间房?

2、帮助小动物找到朋友的家

师:小动物来看望搬新家的动物朋友,**动物来看**动物,它住在第*层第*间,请小朋友说说,它在哪里。

3、师幼共同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帮助了那么多的小动物。而且,我们也都学会了:数楼层都要从下往上数,数房间号,要从左往右数。

1、老鼠在房子里窜来窜去。

2、师:不好,房子里有老鼠了,我们请猫先生来帮忙捉老鼠,你们一起说出老鼠在第几层第几间,告诉猫先生,让他以最快的速度抓到老鼠。

3、猫捉老鼠(一)

引导幼儿准确快速的找出老鼠在第几层,第几间。促进思维性的发展。

(最终老鼠被捉住,感谢幼儿,使其获得成功感。)

4、猫捉老鼠(二)。

引导幼儿回忆,老鼠刚刚出现在第几层第几间,促进幼儿记忆力的发展。

最终捉住老鼠,提问老鼠是在第几层第几间捉到的?

引导幼儿学会看地址,每人帮助一个小动物搬家,并做到互相谦让,文明搬家。

幼儿操作时,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通过数楼层、认识房间,找朋友、猫捉老鼠等游戏学习6以内的序数,整个活动游戏性、趣味性强,活动设计中最凸现的是“猫捉老鼠”这一环节,动物楼插片和镂空设计,别出心裁,很好地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也点燃了每个孩子的思维,体现了很强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孩子在快乐中完成了教学目标。整篇教学设计可谓独具匠心。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左右》

《认识时钟》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对称》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拼图》含反思

大班数学教案《排序》

排序大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舞蹈教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半日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大班音乐游戏设计方案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七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5以内减法

1.通过按图意找减法算式题配对的'活动,使幼儿理解减法的意义及减法算式题所表示的意思,并学习5以内减法算式题的较迅速的口算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语言表达及积极思维能力。

1.喝饮料卡、车到站卡、开窗卡及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若干。

2.贴有数字1~4的邮箱各一个,有一道5以内加法算式题的“信”若干。

3.每人一份写有减法算式题涂色用的动物图及蜡笔若干。

1.看图找算式题配对并讲述算式题所表达的意思

(1)教师出示喝饮料卡和车到站卡,请幼儿在桌上寻找可以与图片做朋友的算式题卡。

1)读一读找到的卡片上的算式题。

2)讲讲算式题所表达的图片的意思。

小结:我们看懂了图片的意思,找到了可以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知道要从原有的饮料里去掉喝掉的几杯,从原来乘车的人里去掉下车的人。要算算还剩下多少时,都可以用减法算式题表示并算出结果。

3)想一想,在我们周围关于吃的、用的、玩的、发生的事中是否也能用3-1=2或5-2=3来表示。

小结:有的图片只能表示一种意思,也就只能找一道算式题来和它做朋友;有的图片能表示几种意思,那就可以找几道不同的算式题和它做朋友。以后看图片要更仔细,尽量把能和它做朋友的算式题全部找出来。

2.玩送信的游戏

(1)出示游戏材料――4个邮箱和许多信,让幼儿观察、思考、讨论游戏玩法规则。

(2)请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打开4个信箱,按游戏规则检查“信”都送对了吗?

3.算算涂涂

出示5以内减法算式题卡,算算减法算式题,按答数涂色。答数是1的涂自己喜欢的颜色,答数不是1的不能涂色。

步骤三:自由编题。

教师不提供任何编题的条件,让幼儿完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编题。这也是幼儿非常喜欢的编题形式,同时,自编应用题能唤起幼儿头脑中有关加减情景的表象,起到幼儿掌握加减运算由具体过渡到抽象的中介和桥梁作用,从而促进幼儿抽象能力的提高。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八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简便的方法区别和记录物体的轻重,初步了解轻重与大小、多少、资料等的辨证关系。

2、培养幼儿好探究、敢实践的科学精神,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二、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两、三个小件物体、一张记录单、一张操作单、一支水彩笔。

2、分组资料:用裤架改制的“天平秤”、一次性透明水杯、牛皮筋若干。

3、音乐磁带“大桶与小桶”。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哑剧“举重”,引出课题:

1、我在干什么?举了几次?每一次的结果怎样?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

(二)幼儿尝试用各种日常的资料比较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介绍操作方法和记录要领:

2、幼儿尝试用目测和其他各种简便的方法比较盆中物体的轻重并加以记录。

3、汇报并交流:

4、操作练习:

印章婴幼儿也想玩跷跷板比轻重的游戏,请根据纸上跷跷板的平衡情况在两边敲上一定数量的印章。

(三)听音乐“大桶与小桶”想象搬很重或很轻的东西自然离开活动室。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体现了尊重幼儿的发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与活动的主体这一教育思想。活动一开始,教师以游戏的方式引入活动,选用压跷跷板这一生活场景,使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中对比较轻重产生了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幼儿比较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品,通过对不同物品不同形式的比较,进行多角度顺向与逆向的提问,激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整节活动设计紧凑,环环紧扣,幼儿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的过程中,比较了物体的轻重,体验了采用多种方式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九

1 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学会看整点。

2 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1 每人两颗针。

2 幼儿人手一个钟。

3幼儿睡觉时间和图片。

(一)用谜语引出活动。

师:在上课前我给大家讲个谜语,可要听好哦:“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能告诉我,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滴答滴答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

幼:时钟。

(二)观察钟面

幼:形状不同(圆形、方形),大小不同,颜色不同(红色,黄色)。

师:小朋友们都观察的仔细,它们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

师:那,哪些地方是相同的的呢?

幼:都有两颗针,钟面上都有数字。

师:出示一个大的钟,都有那些数字呢,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

师跟幼儿一起读出1、2、3、4、5、6、7、8、9、10、11、12.原来钟是由从1到12这些数字围成的。看看它们都是怎样排列的。

幼:按顺序排列的一个圆圈。

师:正上面的数字是多少? 幼:12

师:这两颗针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长、一根短。

师:请你们看看这两根针都是朝着那个方向前进的。(师拨动钟)

幼:1至12的方向。

(三) 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 !(教师操作钟表)

师:谁跑得快啊?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

师:原来!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这就表示一个小时。

(四)认识整点,开展游戏。

幼:12点整。

算不算整点?

幼:不算。

(五)快乐时钟

师:刚才我们一起看了钟面,认识了时钟,下面我们来做一做快乐时钟游戏好不好?

幼:好

师:说明要求,这是什么针?

幼:时针。

师:这是什么针?

幼:分针。

师:请小朋友每人拿两颗针。

幼:1点呐。

师:滴答、、、滴答、、、滴答几点呐?

幼:2点呐。

师:师幼一起玩到12点整。

师:请个别小朋友上来玩,让其他小朋友猜几点。

师:好请小朋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师:今天我们轻松地认识了整点,

(六)、幼儿操作、巩固整点:

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小朋友,请每个小朋友上来拿一个你喜欢的时钟,

我说时间,你来拨。6点整,我来看看你们拨对了没有,小朋友也可以相互看看他拨对了没有。

师:好,小朋友都对了,早晨6点我们该怎么样啊?

幼:起床。

师:下面8点整,8点我们该怎么样啊?

幼:上幼儿园。

师:再拨11点整,11点我们又该怎么样呢?

幼:洗手吃饭。

幼:生病了,睡懒觉。

师:他没有生病,对了,原来聪聪昨晚10才睡觉,8点钟才起床。他能不能去春游啊?

幼:不能。

师:所以小朋友们要珍惜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师:小朋友都会认识整点,老师再拨一个时间,9点半,小朋友认识吗?

幼:不认识。

师:这是9点半钟,等下节课老师教小朋友认识半点好不好。

师:好请小朋友去休息。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

活动目标:

1、学习按一定规律数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2、能将常见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并能创造性的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3、喜欢玩图形变变的游戏,喜欢和小朋友分享合作。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的一幅画(机器人或组合画面)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记录单、剪刀、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用各种图形拼贴而成的画,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画?这幅画是用什么做的?

仔细观察这幅画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二、请幼儿操作自己手中的学具,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用折一折的方法,看分别能变出什么图形。

幼儿交流自己是怎么折的,把原来的什么图形怎样变成了现在的图形?

2、幼儿根据教师指令,只剪一下使图形变化,并说出是怎样变化出来的。(如三角形变三角形,圆形变半圆,正方形变三角形、长方形,长方形变长方形、正方形。)

3、将剪开的图形继续变化,看每种图形还能变化出什么图形,数一数变出多少个。

4、幼儿利用剪出的不同大小的图形进行拼摆,并尝试记录每种图形的数量。

三、用拼一拼、比一比的方法,引导幼儿探索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一个图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相同大小的图形,这两个图形合起来和原来的图形一样大。

如:一个正方形对角折后可以分成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对边折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这两个部分图形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正方形。

四、观看课件,一起按顺序数出图中用到的图形及数量,发展细致的观察和空间知觉能力。

活动延伸:

请幼儿自由创作图形拼贴画,看谁的画更有创意。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一

活动目标:

1、掌握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等图形的特征。

2、提高观察力,集中注意力。

3、发展想象力与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片;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游戏“图形配对”。

1)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椭圆形、半圆形的图形卡片,请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名称与特征。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这些图形宝宝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长得各有什么特点?

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各种图形,请幼儿将黑板上的图形与图形卡片进行配对练习,让幼儿熟练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

2、教师出示组合图形,引导幼儿观察。

教师出示三角形、圆形、梯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组合图形,幼儿观察,并找出其组成部分。

教师:卡看图中是什么?它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小结:引导幼儿学习查数套叠图形的方法,要由里向外逐步查数。

3、翻开幼儿用书,加强查数组合图形的练习。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画面,说说画面中都出现了哪些图形,并把对应图形的数量写在幼儿用书的相应位置。

小结: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养成仔细观察画面的好习惯。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启发幼儿画几何图形,利用小图形卡片拼组各种物品,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对表现好的幼儿给予鼓励。

大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篇十二

1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加深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2增强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逻辑思维能力及空间观念。

3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能扎实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立体图形的特征,并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复习引入

我们已经复习了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立体图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出示预习题纲

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如果把上面的图形分为两类,可以怎样分?为什么?(有表面是平面和曲面之分)。请你分类写一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讨论。

三、回顾与交流(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1)复习长、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补充问题: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探究正方体特征

展开正方形纸盒,观察其特征,分别找出相对的面做出标记。小组交流

用5个正方体按老师要求搭出不同形状的图形,再从正面上面右侧面观察其形状。小组内任意搭,观察图形。

(3)复习圆柱、圆锥的特征

圆柱、圆锥有什么特点?二者区别与联系

(4)体与面的关系

这4种立体图形是怎样得到的,与平面图形有什么关系?

(5)4种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方法

四、反馈检测

1、(8)一个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是,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搭这样的一个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立方体,最多需要()个小立方体.

下一页更多精彩“《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