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汇总8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笔舞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汇总8篇)

学期总结也是对老师和家长展示学生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的机会,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些写得很好的学期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篇一

1.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哪些?胚胎学,比较解剖学,生物化学,古生物化石。

2.生物进化的趋势和一般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

3.达尔文进化学说的基本观点

4.现代进化学说的。基本论点

5.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变异、选择、隔离

6.生物多样性包含哪三个层次?遗传、物种、生态系统多样性

7.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8.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哪三大类?就地、迁地、离体保护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篇二

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是高中生物中比较重要的的内容,对于理科生来说,掌握好必修三的生物知识是毋庸置疑的,那么你还有哪些知识没有掌握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21、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22、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3、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24、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5、在没有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免疫调节

1、基础:免疫系统

2、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如: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发挥免疫淋巴细胞t细胞

作用细胞)b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物质)

3、免疫系统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4、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疫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体液免疫

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细胞免疫

5、抗原与抗体:

抗原:能够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病毒、细菌、自身组织、细胞、器官)

抗体:专门抗击相应抗原的蛋白质。(具有特异性)

6、体液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

记忆细胞

(二次免疫)

a、二次免疫的作用更强,速度更快,产生抗体的数目更多,作用更持久;

b、b细胞的感应有直接感应和间接感应,没有t细胞时也能进行部分体液免疫;

c、抗体由浆细胞产生的;

d、浆细胞来自于b细胞和记忆细胞。

7、细胞免疫的过程:

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淋巴因子

记忆细胞效应t细胞作用:

(二次免疫)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破裂

(使抗原失去寄生的场所)

8、免疫系统疾病:

免疫过强自身免疫病

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b、主要是破坏人体的t细胞,使免疫调节受抑制,并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

c、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传播艾滋病的主要途径。

9、免疫学的应用:

c、器官移植:外源器官相当于抗原、自身t细胞会对其进行攻击,移植时要用免疫抑制药物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篇三

(1)细胞周期: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有丝分裂:

分裂间期的最大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分裂;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分裂方式不同.

(3)减数分裂: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

2.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分裂

3.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分裂

记忆点:

1.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篇四

1.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脂类代谢的图解参见课本。

2.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三类营养物质之间相互转化的程度不完全相同,一是转化的数量不同,如糖类可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能大量转化成糖类;二是转化的成分是有限制的,如糖类不能转化成必需氨基酸;脂类不能转变为氨基酸。

3.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4.消化:淀粉经消化后分解成葡萄糖,脂肪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氨基酸。

5.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6.糖类没有n元素要转变成氨基酸,进而形成蛋白质,必须获得n元素,就可以通过氨基转换作用形成。蛋白质要转化成糖类、脂类就要去掉n元素,通过脱氨基作用。

7.唾液含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胃液含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胰液含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胰脂肪酶、胃蛋白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肠液含肠淀粉酶、肠麦芽糖、肠脂肪酶(消化淀粉、麦芽糖、脂肪、蛋白质)。

8.胃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

大肠吸收:少量水和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小肠吸收:以上所有加上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胃和大肠都能吸收的是:水和无机盐;

小肠上皮细胞突起形成小肠绒毛,小肠绒毛朝向肠腔一侧的细胞膜有许多小突起称微绒毛微绒毛扩大了吸收面积,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篇五

(1)细胞周期:指连续_细胞,从一次_成时开始,到下一次_成时为止。

(2)有丝_

_期的特点: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_染色体的主要变化为:前期出现;中期清晰、排列;后期_末期消失。特别注意后期由于着丝点_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动植物细胞有丝_差异:a.前期纺锤体形成方式不同;b.末期细胞质_式不同。

(3)减数_

对象: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原始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生殖细胞

特点: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_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变化:减数第一次_期染色体复制,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体单体之间常出现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_期染色体散乱地分布于细胞中,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染色体的着丝点_色体单体分离。

有丝_减数_图形的鉴别:(以二倍体生物为例)

1、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

_

。有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排列于赤道板或相互分离……减数第一次

_

。同源染色体没有上述特殊行为……有丝

_

忆点:

1、减数_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2、减数_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减数_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_.

4、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_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5、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_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篇六

一、细胞的生存环境:

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

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

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

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及皮肤)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篇七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高中必修二生物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彩句段篇八

36、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37、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8、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39、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其特点是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40、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4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42、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4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反复利用的特点。

44、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45、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化学信息和行为信息。

46、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7、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8、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49、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50、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