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9篇)

时间:2023-10-13 作者:FS文字使者最新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汇总9篇)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参考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以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总结时可以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等,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之路上的指南,为我们规划了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7个生字。理解“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感受异域风情,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并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品读课文2、3自然段,了解德国奇丽的景色及奇特的民族风情。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深刻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流程:

一、谈话设疑导入,引出课题

2、是的,季羡林先生就是那棵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大树。他被称为“中国的语言大师”会说12个国家的语言,还是北大的教授呢,在2009年的7月份,季老先生走完了他98岁的人生历程,他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这节课,我们要来走进他的课文。(齐读课题)

3、品读课题—默读课题,一边读一边想,你心里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问没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德国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三、读中赏景,感受“奇丽”

师:这就是给作者留下这样一个印象的德国,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

句1: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1、指名读,齐读句子。

2、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3、理解“任何”(每一条街都是这样)

4、书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5、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1)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什么意思呢?

是啊,花成团,一簇紧挨着另一簇,十分茂盛,这就叫“花团锦簇”【它侧重写花的形态】;这些花有紫色有红色,五颜六色,十分艳丽,这就叫“姹紫嫣红”,它侧重写花的色彩。

(2)花的海洋,说明了说明?(花的数量多)

(3)理解“应接不暇”

看了左边又想看右边,看了楼上又想看(楼下),看了近处又想看(远处),看了怒放的还想看(含苞欲放的),看了这条街,还想看(那条街)。看得我们眼花缭乱,眼睛都忙不过来了,这就叫做——应接不暇。一条街是(),两条街是(),条条街是()

此时此刻你置身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读吧

6、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图片

如:五颜六色、繁花似锦、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7、出示山阴道图片,指名读

8、师总结:这是个比喻,把马路比作山阴道,我们漫步在德国任何一条马路上,都好像走进的了山阴道,两边的楼房成了陡峭的山壁,陡峭的山壁上开满了姹紫嫣红的花,让我们感觉仿佛像是徜徉在两山之间的峡谷中,竟然忘了这里是马路,是街道。所以身处异乡的季老情不自禁地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

9、欣赏奇丽的景色

10、一起来把这段读一遍,读出花之美(板书:花美)

过渡:前一段写的是景色的奇丽,那德国奇特的民族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句2: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

1.指名读、齐读

2.这段话中你觉得奇在哪里?

3.指名理解“家家户户”

4.书写“脊梁”,齐读三遍

我们是把花都养在屋子里,他们是----------------------

我们在屋子看着一朵朵争奇斗艳的花,他们是-------------

也就是说,德国人在屋子里看不到争奇斗艳的花朵,只能看到()。只能看到(),只能看到()。

过渡:文中还有一处看似平常,但是也让人感觉到奇

句3: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口上都开满了鲜花。多么奇丽的景色!

1、“又是”什么意思?(再一次)

知道这是季羡林时隔多少年再次来到德国吗?四五十年,也就是半个世纪,半个世纪的德国依然和四五十年前那样,不是一年,也不是两年,而是几十年,我们可以断定德国会继续这样下去,这不能不让人称奇。

2、齐读

句4:每一家都是这样的,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齐读

(自己的花给别人看;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

(3)回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四、升华主题,总结全文

1、出示《给予》,配乐朗诵,回顾全文

2、让我们把这份美丽记在心间,更要记在心间的是,这份美丽缘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美好心灵。让我们永远记住——人世间美丽的东西,往往缘自人的心灵。

板书设计: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的景色(花美)

奇特的民族(心美)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二

抓关键词

想象画面

教学反思: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季羡林先生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请学生自由默读课文,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为主线让学生潜心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进行想象画面。如教学“奇丽的景色”中,让生围绕“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上,应接不暇。”这句先让学生说说这段话中的哪些词先跳入自己的眼帘,引导学生想象“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情景,通过说表示花多、花美的词语后,让学生领悟作者用词的精妙。而后利用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意思,体会花之美。之后,再让学生说自己印象最深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让学生在练说片段中把想象中画面表达出来。透过文中的关键词语,把这些画面呈现出来。在体悟读、自由读、师引读等多种读的形式中,让学生感受画面之美。最后都是总结学法(即抓关键词、想象画面),让学生学着用这种方法,自学“奇特的民族”这个部分。由扶到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整节课,我努力遵循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读,在品位的基础上读,在读中进行想象,力图使学生融入作者的情感,把学生领进浓浓的诗意境界,言为心声,希望学生把心境和感受读出来,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回顾整堂课,还是有一些让自己不甚满意之处:教师对学生牵引的过多,学生的朗读指导的还不够到位。这样一次充满馨香四溢的异国风情之旅,让我感受之真切到老师的高度将决定课堂的深度和广度是何故。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将会是我不懈之追求的目标。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三

在教授本课时,我采用了钱梦龙先生的导读教学法。回想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特点:整堂课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学方法富于启发性。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通过不同方式的阅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了教学的重难点。

首先,我从课题入手,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与“别人的”这一组反义词,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并对本文产生了好奇心。当利用课件学习完字词,汇报了资料后,我又以检测的方式让学生说说本课的主要内容。汇报时我发现学生或过于罗嗦,或抓不住重点。我引导学生抓重点段落的主要内容,然后把它们连起来。这样,我们把第2段的“德国人养花给别人看”与第3段的体现了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境界连在了一起便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给同学们介绍说,这样的方法就是抓主要段落概括法。

这篇文章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语言精练,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读起来让人既开阔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四

这篇课文以朴实的语言,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写德国人爱花、养花把花栽种在临街的窗外,让花朵朝外开放,给自己也给别人带来享受和快乐,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尽量少讲,把课堂的时空让给学生,启发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感受语言的美,想像文中的情境之美,进而感悟作者的微言大义。首先是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初步领略文章大意,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文本的欲望。接下来,组织学生通读全篇,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中心,找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中心句,借以概括全文,把握全篇。然后,再由中心句展开,让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内容具体表达这一中心的,并找出文中精彩的词语和句子,交流欣赏。重点理解“莞儿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这是对文章中心的展开,由点再回到面,借以对文章进行细致的揣摩和研究。学生在个体研读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加深对课文的认识。重点感受和理解“看花”一段。教师朗读,学生想像。想像鲜花的美丽,体验美好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感悟。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境界。最后,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结合对课文的理解,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悟。

课后回味,觉得朗读指导还是不到位,渗透在字里行间中的美,蕴含在文章的思想和情感,始终没有能够让学生更加充分地去领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五

这篇课文为我们叙述了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的所见所闻,文字简练优美。通过描写德国人种花的与众不同,突出他们每个人都有“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真因为如此,他们才会将自己的花种在临街的窗户外面,让别人看,全文充满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教学课文第三节时,有一句描写德国街景的句子,在这句句子中有“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这几个词的词义要学生理解,这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图,读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自己来解释这些词语。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释词义,如:找近义词、用自己的话说说、查找字典等方法。

在解释词语的过程中,我认为不应是要求学生背诵字典上的注释条,而是在读句的基础上理解词语的意思,注重引导学生个性化释词。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联系完整的语境再读句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读的质量,而且读中又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与感受。将理解词语与指导朗读,学习课文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真正做到“读中悟,悟中读”。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尝试运用更多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词语,让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六

这篇课文是季羡林老先生的一篇佳作,语言朴实生动,讲述了作者在德国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领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理,懂得爱别人就是爱自己。教学中,为了让学生真切的感受这一道理,我临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1、把花放在临街窗子的外面,花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枝叶;

2、把花放在屋子里或阳台下,在家里或走到阳台上才能看到花。你喜欢哪一种养花方式?说出你的理由。

这两种方式都有学生选择,但经过激烈的辩论,答案全部趋向第一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内涵也逐步明朗化。孩子们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互利互惠、互相关爱和谐相处。这一节课轻松地突破了难点,我特有成就感。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七

当我看到这个题目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当得知是季羡林先生的文章时就更加爱不释手,反反复复读过许多遍,越来越感觉到季老就在眼前,伟人的形象随之高大;越来越感觉到季老的文品如其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是人生的一种崇高境界,“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不仅仅仅是季羡林先生在介绍德国的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在赞扬一种精神!精美隽永的短文不难理解,重要的是让学生对国学大师油然而生敬仰、崇拜之情。所以,“走进季羡林”成为本堂课的教学目标。

“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回忆起季老在《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中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对季老提出的“中西贯通,文理贯通,古今贯通”记忆犹新;“走进季羡林”,让学生在季老的散文《怀念母亲》《月是故乡明》中,体会到了魂秦梦绕的思乡情和赤子深情;“走进季羡林”,让学生被字里行间弥漫的真情挚意所打动,“树愈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里种植……这天,孩子们也许还不太懂,但是这位鸿儒长者肯定会在他们的心灵立起一道丰碑!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这行云流水般的散文,自然天成,其背后蕴藏着作者的一片匠心——这不仅仅仅是说给给孩子们听的!

“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种崇高的人生境界是多么令人向往!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八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照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脊梁、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等词语的意思。

2、在反复朗读与想象练说中凸现文章第3自然段所描述的美丽画面,并通过上挂下联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及“美丽”的涵义,感受“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颇耐人寻味的境界,体会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

3、通过细致品读,了解文章用较朴实的语言表达深刻启示的写作方法,体会表达角度的独特性。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对德国,对季羡林有个初步的了解。

教学预设:

一、初读课文,理清三个画面。

1.板书: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学生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哪几个画面?

3.交流三个画面: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再次来到德国,依然见到了美丽的景象。

相机检查词句:

(1)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脊梁: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2)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读准读通,初步理解:如入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二、细读课文,凸现美丽景象。

1.细读课文,画出文中与题目有关的句子,多读几遍。

2.交流后定格第三自然段,反复朗读,凸现美丽景象,感受温情浪漫。

(1)教师引读。

师引读:走过这条街,抬头向上看……

走过那条街,抬头向上看……

生齐读: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

师:那缤纷绚烂的景象带给人们多少的美丽和愉悦啊!

师引读:瞧,这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男生接读。

师引读:那边的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

女生接读。

师:漫步在山阴道似的大街上,扑面而来的尽是芬芳和清香,多么富有诗情画意呀!把这种感受融入朗读中。

(2)想象练说。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把脑海中浮现的景象,美美地表达出来。

教师相机引导评价。

(3)再读品悟。

师:一个想像就是一处浪漫,读德国浪漫的街头――

师:一道风景带来一种享受,读街头美丽的风景――

三、上挂下联,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

2.指名交流。

3.教师引说: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虽然我在家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但只要路人抬头向上看……(可接说第三自然段,或畅谈自己的感受)

四、联系全文,品味“美丽”的涵义。

1.四五十年过去了,当作者再次踏上德国这片土地时,他又看到了什么?请快速默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2.交流:我走在街上,抬头一看,又是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

(1)家家户户的窗户上都开满了鲜花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你能描绘一下吗?(引导复述运用上文的语句)

(2)体会写法:此处为什么不详细描写?(简练,不重复,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

(3)朗读语句,顺接: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3.此时对作者在四五十年前做的那个花的梦,思乡的梦,你们理解吗?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4.联系全文,试着填写这首小诗。

四五十年过去了,

当年的红衣少年

已变成了

如今的白发先生

但梦想依然清晰浮现

梦见家乡满街的窗前

也是那样()

大街小巷

也是那样()

家乡的人们

也是那样()

这境界

依然()

那就是()

让我们永远记住――

这奇丽的景色,

这奇特的民族。

3.交流,朗读。

五、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1.虽然季老先生在这篇课文中所传达的这一种境界较为崇高,但我们分明可以感受到通篇文章的语言非常朴实。用最朴实的语言,拉家常似的娓娓向我们表达了这种颇耐人寻味的境界,这样的表达角度十分独特,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好好借鉴。

2.自由读课文,感受这种写作方法。

六、课外阅读,拓展延伸。

1.季羡林链接:

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德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

阅读拓展:《季羡林先生》

2.了解一个国家,了解一个人物,需要同学们在课外进一步阅读。有一本书等待着你们去把它翻启,这本书的书名是《德国印象》。此书为季羡林的回忆录,那里有动荡的岁月,沧桑的世事,难忘的师恩,诚挚的友情,质朴的语言,灵动的智慧,在那里你还能找到这篇课文背后的故事,课下,同学们读读这本书就会对这句话有更深的了解。

反思: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以第三自然段为突破口,通过上挂下联,凸现美丽景象,体会“莞尔一笑”的意味,品味“美丽”的涵义。通过默读,品读、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来理解文本,在以读为主的过程中开展角色体验,情境想象、随文练笔、延伸阅读等多样的言语训练,深入感受德国景色的奇丽与民族的奇特,深入领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人生境界,走进作者美好的内心世界,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融合。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九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  了解作者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的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德国的风景和风俗特点。

(指名读)

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用直线画出文中描写德国景色的奇丽句子,简单批注。 小组交流体会。(时间3分钟)

学生汇报:走过任何一条街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理解词语“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这两个词都是形容花,但它们的意思不一样(出示图片)

花成团的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叫花团锦簇

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绚丽夺目就叫姹紫嫣红。

假如现在你就置身于这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街上,你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了什么?

请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评价。

就这一段你还从哪看出景色的奇丽?(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得人如如山阴道上应接不暇。)

从哪些词语看出花多?(花的海洋、应接不暇)

走在这样的大街上会有怎样的感觉?

学习提示:

1.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画出体现德国民族奇特的句子。

2.从文中找出体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句子。为什么说这种境界耐人寻味?

3生活中你见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事例吗?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师:如此美丽的景色,这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会永远保持下去吗?

师:时隔四五十年,德国人把花养在临街的窗户外面的习惯没有改变,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景色没有改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没有改变。

难怪季先生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

我来用

文章的结尾季先生做了一个梦这到底是怎样的梦,梦到了什么?请你简单写一写。

我来思

说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奇丽:花团锦簇

奇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