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优秀5篇)

时间:2023-10-09 作者:雁落霞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优秀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篇一

1、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运算顺序规定的必要性,进一步掌握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运算顺序的必要性,准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集智式备课

(一)基础训练

【口算】24×5=32÷4=8+27=900÷3=

【解答题】用小棒摆8个六边形,共需要多少根小棒?

(二)新知学习

【典型例题】

例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2、小组交流。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引导学生理解“照这样计算”的意思)

3、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运用知识迁移类推,学会知识。

4、学生汇报。引导学生列综合算式并说一说每一步表示的意义。

5、教师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6、教给方法:我们可以用画线段图、简图等方法来帮助我们理清解题思路,保证准确的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基础练习】1、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2、划出下面题目的计算顺序并计算任意两题。

3、啄木鸟医生(判断并改正)

=19=145

【提高练习】1、先计算,再列出综合算式。

240÷12=236+70=237+263=

125×14=1750÷25=25×36=

2、列综合式计算

(1)4除900的商减224,差是多少?

(2)504加140除以28的商,和是多少?

(3)比一个数的3倍少12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课本p8练习一

4、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小张有8张10元的。小王有18张2元的

【拓展练习】

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篇二

教学内容:83页例2、“练一练”,练习十五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具体的问题情境,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运用分数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口算

1/4+1/35/9—2/31/2+1/63/4—5/81/6+3/10

9/14—1/23/8+1/85/9—2/97/10+5/103/10+3/4

二、探究

1、出示题目,理解题意。

“月季花的面积占1/4,杜鹃花的面积占1/3”,都是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2、根据题意,列出算式,并说算式意义。

1-1/4-1/31-(1/4+1/3)

3、在书上独立完成两个算式的计算,再交流计算方法与结果,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一样的。

三、巩固

1、练一练

(1)计算下面各题。5/9+2/3—2/51—(1/2+1/6)

独立完成,校对交流,明确算式的意义。

2、练习十五第1题

3/4—5/8+5/64/5—(1/6+3/10)3/7—(9/14—1/2)

(1)学生独立计算,三人板演。

(2)校对交流,特别要注意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

(3)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参加运算的几个分数,可以分步通分,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中间过程中的分数,如果先约分再参加运算比较简便,就及时约分。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3、练习十五第3题

理解题意后,解答前面两个问题。鼓励学生根据题中已知条件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不同问题,可以是一步也可以是两步计算的,并让学生尝试解决提出的一些问题。

4、练习十五第2、4题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校对。

四、总结

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篇三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情境,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混合运算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教学重点:

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单元教学难点:

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并掌握相应的运算。

单元课时安排:4课时

(1)小熊购物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正确计算有关的两步式题。

3、通过小熊购物的问题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先算乘除,后算加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

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教师出示情境图,教师板书课题:小熊购物

二、自主探究新知

1、解决第

(1)个问题胖胖应付多少钱?

1)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教师总结重要数学信息。

2)大家看小熊说的话,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小熊应付多少钱?这个问题。

3)教师巡视搜集学生出现的不同做法

4)展示学生作业,并引导其他学生质疑第二个算式是什么意思?若学生中不出现第二个算式,教师引导学生将两个算式合在一起。

5)脱式计算:根据学生列出的算式,教师结合算式指导学生进行脱式计算,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6)教师根据学生说的情况总结

2、解决第

(2)个问题壮壮有20元钱,买3包饼干应找回多少元?

1)教师参与到小组讨论中。

2)集体反馈时,(重点让学生结合情境,理解为什么用上20减34)

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及算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用简明、灵活的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重点难点: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

1/6+5/6

4/7-2/7

2/9+4/9

9/10-3/10

1/2+1/3

1/8+1/8+3/8

2.算一算。

24-(18+3)

学生计算,完成后提问计算的顺序。

3.揭示课题。

我们学过了分数加、减法,掌握了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一节课,我们来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二、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97页例1的表格。

(1)让学生读懂表格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2)老师出示第一个问题:森林部分比草地部分多几分之几?

(3)提问:森林部分指什么?怎样列式?

板书:1/2+3/10-1/5

(4)请学生试着算一算,集体交流计算方法。

老师巡视,请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

让学生将这两种计算方法进行比较,看出哪一种更简单,确定自己喜欢的方法。

(5)小结计算方法: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分步通分也可以一次通分进行计算,计算时,可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方法。

2.出示例1的第二个问题:裸露地面储存的地下水占降水量的几分之几?

(2)请学生列出算式

1-11/20-2/5或1-(11/20+2/5)

(3)请学生试着计算,并指名板演这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

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该怎样计算?

三年级混合运算教案教学内容篇五

教学目的: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计算较复杂的三步应用题。

教学过程:

复习

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做,同时让两名学生到黑板前板演。学生做完以后,先让在黑板上板演的学生分别回答:“这道题里都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哪能一步?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加、减,又有乘和除,就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逐题指定学生计算,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课题一:混合运算(一)》。计算时要求学生口述计算过程。如:5(150-90)20,先算150-90得60,5乘以60得300,再除以20得15。

3新课

教学例1。

板书:100-(32+54018)。提问:

“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小括号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学生回答先算54018后,教师用彩色粉笔在54018的下面画一横线。然后带领学生逐步脱式计算。

教师说明:像这样带小括号,并且小括号里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的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乘除。接着再在“(32+30)”的外面用彩色粉笔画上虚线框,并说明:以后计算熟练了,小括号可以一次脱去,虚线框中的一步可以省略。

4巩固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提问:

“第1题里有哪些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第2题呢?”

让学生做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然后再集体订正。

2做练习一的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做完后集体订正。订正时提问:

“把4道小题对比一下,看一看它们有什么地方相同?有什么地方不相同?“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虽然这4道小题的数字、运算符号以及它们的排列顺序都是一样的。但是由于加了小括号和不括号的位置不同。因此,混合运算式题在计算之前,也要先审题,根据运算顺序的规定决定怎样然后再计算。

5作业

练习一的第1题。

数学教案-课题一:混合运算(一)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