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七年级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通用6篇)

时间:2023-10-08 作者:字海最新七年级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通用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篇一

1、掌握正数和负数概念;

2、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

3、体验数学发展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正数和负数概念

一、知识链接:

1、小学里学过哪些数请写出来:

2、阅读课本p2三幅图(重点是三个例子,边阅读边思考)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

3、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有没有比0小的数?如果有,那叫做什么数?

二、自主学习

1、正数与负数的产生

(1)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运进5吨与运出3吨;上升7米与下降8米;向东50米与向西47米等都是生活中遇到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你也举一个具有相反意义量的例子。

(2)负数的产生同样是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正数和负数的表示方法

(1)一般地,我们把上升、运进、零上、收入、前进、高出等规定为正的,而与它相反的量,如:下降、运出、零下、支出、后退、低于等规定为负的。正的量就用小学里学过的数表示,有时也在它前面放上一个“+”(读作正)号,如前面的5、7、50;负的量用小学学过的数前面放上“-”(读作负)号来表示,如上面的-3、-8、-47。

(2)活动:两个同学为一组,一同学任意说意义相反的两个量,另一个同学用正负数表示。

(3)阅读p2的内容。

3、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p3第1,2题(直接做在课本上)。

2.小明的姐姐在银行工作,她把存入3万元记作+3万元,那么支取2万元应记作_______,-4万元表示________________。

3.已知下列各数:13,2,3.14,+3065,0,-239;54,则正数有______________;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0是最大的负数

正数、负数的概念:

(1)大于0的数叫做,小于0的数叫做。

(2)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是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1.零下15℃,表示为_________,比0℃低4℃的温度是_________。

2.地图上标有甲地海拔高度30米,乙地海拔高度为20米,丙地海拔高度为-5米,其中最高处为_______地,最低处为_______地。

3.“甲比乙大-3岁”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米,一潜水艇在海水下40米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米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课后作业:p5第1、2题。

七年级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篇二

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理解什么是方程的解及解方程,学会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重点难点】能验证一个数是否是一个方程的解。

1.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如果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那么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6x+6(x-2000)=150000

b.6x+6(x+2000)=150000

c.6x+6(x-2000)=15

d.6x+6(x+2000)=15

2.李红买了8个莲蓬,付50元,找回38元.设每个莲蓬的价格为x元,根据题意,列出方程为________.

3.一个正方形花圃边长增加2m,所得新正方形花圃的周长是28m,则原正方形花圃的边长是多少?(只列方程)

《3.1.等式的性质》同步四维训练含答案

知识点一:等式的性质1

1.下列变形错误的是(d)

a.若a=b,则a+c=b+c

b.若a+2=b+2,则a=b

c.若4=x-1,则x=4+1

d.若2+x=3,则x=3+2

2.已知m+a=n+b,根据等式的性质变形为m=n,那么a,b必须符合的条件是(c)

a.a=-b

b.-a=b

c.a=b

d.a,b可以是任意有理

《3.1从算式到方程》同步练习含解析

7.解:把x=3代入方程,得:15-a=3,

解得:a=12.

故选b.

根据方程解的'定义,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就可得一个关于字母a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可求出a的值.

本题考查了方程的解的定义,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将x=3代入,从而转化为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

8.解:a、7x-4=3x是方程;

b、4x-6不是等式,不是方程;

c、4+3=7没有未知数,不是方程;

d、2x5不是等式,不是方程;

故选:a.

根据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解答即可.数或整式

七年级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篇三

1.通过对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一元一次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

2.使学生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3.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

1.重点:会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2.难点:弄清题意,找出“相等关系”。

一、复习提问

一本笔记本1.2元。小红有6元钱,那么她最多能买到几本这样的笔记本呢?

解:设小红能买到工本笔记本,那么根据题意,得

1.2x=6

因为1.2×5=6,所以小红能买到5本笔记本。

二、新授:

问题1:某校初中一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可以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让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再作讲评)

列方程:设需要租用x辆客车,可得。

七年级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篇四

1、能结合实例,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概念。

2、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化陌生为熟悉,化复杂为简单的“转化”思想方法。

3、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意识,体会数学应用价值。

1..不等式组的解集的`概念。

2.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组。

探索方法,合作交流。

一、引入课题:

1、估计自己的体重不低于多少千克?不超过多少千克?若没体重为x千克,列出两个不等式。

2、由许多问题受到多种条件的限制引入本章。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索、解决第2页“动脑筋”中的问题,完成书中填空。

分别解出两个不等式。

把两个不等式解集在同一数轴上表示出来。

找出本题的答案。

三、抽象:

教师举例说出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什么是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渗透交集思想)

七年级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篇五

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证明。

在定理的学习中,锻炼观察能力,尝试与他人合作开展讨论、研究,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课堂练习中,体验几何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平行线的性质。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区别。

发现教学模式。

直观教学法、发现教学法、主体互动法。

计算机辅助教学。

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有哪些?怎样用符号语言表述?

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让全体学生对前一节的内容进行回顾,并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七年级数学教案华东师大版篇六

重点: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一.创设情境 激发好奇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在我们的生活的世界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本章要研究相交线所成的角和它的特征。

观察剪刀剪布的过程,引入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二.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探索对顶角性质

1.学生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

共能组成几对角?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当学生直观地感知角有“相邻”、“对顶”关系时,教师引导学生用

几何语言准确表达;

有公共的顶点o,而且 的两边分别是 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学生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角的度数,发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结论:相邻关系的两个角互补,对顶的两个角相等)

3学生根据观察和度量完成下表:

两条直线相交 所形成的角 分类 位置关系 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如果改变 的大小,会改变它与其它角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吗?

4.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和对顶角的性质

三.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对不对

(1) 邻补角可以看成是平角被过它顶点的一条射线分成的两个角

(2) 邻补角是互补的两个角,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3)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学生利用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解释剪刀剪布过程中所看到的现象

四.巩固运用例题:如图,直线a,b相交, ,求 的度数。

邻补角、对顶角.

课本p9-1,2p10-7,8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