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 青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优秀10篇)

时间:2023-10-08 作者:琴心月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 青松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优秀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一

1,小朋友,现在是冬天啦!在这寒冷的冬天,你知道有哪些植物不怕冷啊

2,小朋友们真厉害,我们在识字五中学到的三种植物你们都提到了.人们把松

竹梅称为"岁寒三友".

3,陈毅爷爷啊,他也很喜欢这岁寒三友中的青松,写了一首诗来赞美他.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青松》.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

1,小朋友,你们想读这首诗吗 请同学们自由地,小声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

2,检查字音.

出示生字,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生字宝宝吗 我们来开小火车读一读.

说一说,你有哪个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请你再带大家读一读.

去掉拼音读.指名读.

3,小朋友们,你们字音都读准了,课文你们肯定也能读好了吗

指名读.

师:真不错,没用老师教就能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三,精读课文

1,小朋友,陈毅爷爷写的青松到底什么样子的呢 想看吗

出示图片.

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景象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 能不能用上我们学过的成语

青松是什么样子 指名说.挺拔且笔直.

2,师总结图意.是啊,小朋友们,你们刚才说得仿佛是一幅画,说得真好啊!

在这大雪的重压之下,松树还是那样挺拔,笔直.我们说了这么多,陈毅爷爷只

用短短的一句诗就描写出来了.谁来说说是哪一句

3,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

小朋友们,让我们来齐读这句诗,想一想,从这句诗中你读出了什么

说得真好,你从哪个词最能读出——青松不怕冷.(挺,直)板书

追问:你是怎么体会到的啊 你能做个动作吗

小朋友你还从哪个词读出青松不怕冷 板书:压.(雪大,雪重)

说说你是怎么体会到的

4,小朋友,你们真会思考,已经学会从关键词来体会文章的含义,是啊,青松

的身上压着厚厚的雪,却仍然傲然挺立,真让我们佩服啊!师范读.

现在你像老师这样能将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 还可以加上动作.

指名读.齐读.

5,面对这大雪,青松没有害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看到这样的情景,陈毅爷爷忍不住吟诵到: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请小朋友想象一下,这青松是怎样的高洁.

7,小朋友,你们刚才想象得很形象,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学后青松得样子.

出示图片.谁再来说说雪后青松的样子.

说说他比下雪之前有什么变化

(比下雪前更绿了.)对这就是青松的高洁之处.(比下雪前更高了)这也是青松的高洁之处(他的叶子比下雪前更晶莹透亮)这也青松的高洁之处.他不怕寒冷是他的——高洁(生说),他不怕重压也是高洁.

小朋友们,在风雪的重压之下,青松更加苍翠,洁净,这就是高洁.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青松的高洁吧!(声情并茂很有气势).齐读.到这儿,你能体会到什么是高洁了吗 (坚强不屈,坚忍不拔)

8,学到这儿,你想对青松说什么

9,小朋友们,你们想做一棵坚强的小青松吗!

用你们的朗读来表现好吗 让老师听听谁最像一棵小青松.

配上柴可夫斯基的《钢一协奏曲》齐读全诗.分小组读.指名读.

背诵.指名上台背诵表演.加上动作齐背.

四,了解背景,点明含义.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陈毅元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吗

简介写作背景后,问:你们想想文中的青松还会指谁呢 "(生:陈毅,中国人民.中华民族)

在陈毅爷爷的鼓励下,全国人民度过了难关.陈毅爷爷用他是告诉我们困难,只是短暂的,它终将过去.小朋友,你也是这坚韧不拔的中国人民的一员,让我们再读诗句,读出中国人民的坚强.再配上动作背.

2,师总结写法.

陈毅爷爷这种,由青松来赞美人的写法,就叫做——借物喻人.

他啊,在为了鼓舞人民,用这种方法,还写了《红梅》这首诗呢!

跟老师读.齐读.

小朋友们,你们课后将这首诗背下来,好吗

四,指导写字

课文学完了,这些生字宝宝你们还认识吗

你能给他们组一个词吗

你来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

你们说的这么棒,是不是也能写的这么棒呢

生提出难写的字:挺,压.

指导观察范字,生指导老师范写,生:试写.师生评议.

生描红,临写这两字.教师巡视,辅导个别书写有困难的学生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二

我说课资料的内容是江苏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7单元中的一首诗歌《青松》。我想从两大方面“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过程”来向大家汇报。

本首诗选自陈毅同志的《冬夜咏梅》,描写了大雪重压下的青松毫不畏惧,苍翠挺拔的形象,赞颂了青松坚强高洁的品格。

这篇课语言形象生动,画面鲜明、字少句短,读起来琅琅上口,适合儿童欣赏和朗读。本诗写得是逆境之松,遭受压抑的青松,但逆境方见英雄本色,一切崇高和壮美无不在斗争中诞生。诗的前两句写景。

“压”之重压,说明雪之大之厚。“挺和直”同义,都有在重压下不屈不挠的意思,这里的松不是默默的隐忍,不是被动地承受,而是在向恶势力勇敢的抗争。一压一挺,这2个掷地有声的动词,可谓把青松的勇敢坚挺穿鞋的刻骨惊心。诗的后两句抒情,触景生情,想象雪后阳光普照,一气呵成,赞颂了青松等到冰雪融化后依然挺拔,更加苍翠的高洁本性。随着诗中的冰天雪地到冰雪融化的情境推进,不屈不挠、挺拔高大的青松形象也跃然纸上,展现在了小读者的面前,崇敬之情亦随之灵动!

这首诗歌但从字面上理解并不难,但从重体会到青松那高尚纯洁的精神品质,对二年级孩子来说,的确有相当大的难度。所以根据这篇诗歌的语言特点,在教法上我将“创设情境、读中感悟”定为本课的教学思路,引导孩子层层深人文本,读通、读顺、读懂课文。另一方面,在学法上,根据本学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和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为学生提供大量直观形象的资料,始终将孩子置身在一种意境,我还通过让孩子多角度、多样化的理解重点词“压”“挺”“高洁”等中点字词来指导孩子在读中感悟,如前两句教学中,我是通过看图感受、展开想象、角色转化、动作体验等方法来感受“压和挺”两个字;后两句教学中“高洁”一词抽象难懂,且不可空泛的讲大道理,而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将那些在冬季枯萎凋零的花草树木与青松加以对比,从而自悟感知高洁之意,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重点,让学生真正的了解松之坚韧挺拔、体会松之高尚纯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教材特点以及本学期学生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写5个生子。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写字的能力,激发识字兴趣。

3、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纯洁高尚的品格,在诵读中领悟诗人情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以上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根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纬度提出的,3方面相辅相成,全面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自然导入

此环节迅速抓住孩子好奇的心理,重在亲身体验,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学习。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己轻声的读一读课文,把自己不熟悉的生字,划下来,拼拼音多读两遍,这个环节体现了课标中“冲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孩子成为学习小主人这一要求”,而且也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已掌握识字方法的极好切入点。教师可顺势出示词语卡片,即可扫清识字障碍,又可做到心中有数。

2、鼓励孩子读课文,其他学生要认真倾听是否读准了每一个字音,发展合作精神。

3教师范读。当学生评价教师时,教师应该虚心接受,体现民主平等性。

以上环节符合“阅读以读为准的原则”

三、品读诗歌

(一)、创设情境、学习课文前两句

1、看课件,说说冰天雪地中,青松什么样?初步感知青松形态。

2、课标中说要在情境中学会阅读,所以我让学生读诗歌第一句,想一想这场雪怎么样?通过看图想象、联系实践,学生可能会说“鹅毛大雪、学很重象被子”等等。引导孩子体会“压“字,感受雪之大之厚。

3、在此我接连创设2个场景:说着说着,你听北风越刮越猛,一阵狂风吹来,快看,青松什么样?指导读第2句;大雪接着下呀下呀,学更厚了,看呀,青松怎么样?指导读第2句。在不断的视觉冲击下,相信孩子已深深体会,震撼学生的心灵。

4、(出示课件)咱们也来做大雪压不倒的青松好吗?快看呀!暴风雪要来和我们挑战了,能接受住考验吗?师引导学生做青松与暴风雪对话。

(三)、对比感受,学习课文后两句

1、渐渐的整个世界都被大雪包裹了,什么都看不清了,你们猜猜看,冰雪覆盖下的植物都变成什么样了?此时通过质疑,展开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

2、课标中指出,要让孩子在阅读中自主体会,感受和理解,获得获得情感体验,所以我让孩子想想:

植物们都变成什么样了?青松呢?同过这一鲜明对比,相信孩子已能深入体会松之高尚纯洁,自渎自悟了。

3、指导朗读3、4句,深入体会,升华情感。

4、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孩子在阅读中的积累,所以此时我引导学生想想:你们现在想对青松说什么呀?接着齐读全诗,相信此事孩子已有了自己的个性理解和体验。

(四)、再读全诗、体会诗意

1、你们看,青松遇到困难,是这么的坚强用干,那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该怎么做呢?通过这个环节,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语文,培养良好品质。

2、此时让学生都来争做小青松,表演配乐读全诗,此时对松的崇敬,对松的勇敢坚定已是孩子内化的积累体验了。

四、拓展实践、升华情感

画一棵你心中最勇敢的青松,并写写你对它说的心里话。这一环节,有效地将课内知识引到课外,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提供了实践机会。

此环节培养孩子的坚强品质,拓展实践。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三

知识能力目标:

(一)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字。重点理解“笼罩、沸腾、水天相接、浩浩荡荡、风号浪吼、山崩地裂、霎时”等词语的意思。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一)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从而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二)抓住文中重点语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观,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难点

(一) 认识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 体会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掌握观察事物必须有顺序的规律。

教学准备

(一) 教师准备: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

(二)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钱塘江的资料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大自然是伟大的魔法师,它赋予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美,而作者又是神奇的画师,他用优美的语句,勾画出钱塘江大潮一幕幕有声有色、雄伟壮观的场面。究竟是什么样的语言魅力,使大潮犹如在我们心中澎湃呢?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再次去感受钱塘江大潮那无法抗拒的美吧!(板书:观潮)

生: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

师:学真不错,你们对钱塘江大潮一定很感兴趣吧?有没有见到过呢?

生:(遗憾地摇摇头)没见过。

师:别遗憾,我呀,把这大潮给录下来了,想不想看。

生:想。

生:课文3、4自然段。

师:自己读读3、4自然段,你觉得那些描写潮水的语句你特别喜欢的,就努力地把它读得精彩些,待会儿读给大家听。

板书:潮来时

(学生自读感悟)

师:谁愿意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

生:我特别喜欢这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师:闪雷滚动的声音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

生:轰隆隆隆……

师:还学得真像,雷的声音比较的沉闷,我们一起学学看。

师:从这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潮来时的声音像闷雷滚动,非常响。

师:怎样读最合适?

生:午后一点左右……

生:我还想读这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是描写大潮形态的,把浪潮比作白色战马。

师:把白色战马去掉行不行?

生:不行,因为去掉这个词,就不能表现大潮很壮观了。

师:这么重要的词该怎样读?

生:声音响亮、有气势。

师:试着读一读。(学生读)

师:还有哪句是描写大潮声音或形态的?最经典的词语是……

生:(边读边回答)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师:读得不错。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气势越来越大,你的心情越来越……

生:激动。

师:读出这种感觉来。

生:我特别喜欢这个句子。“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

师: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多么壮观!你们能读出壮观的感觉吗?

我特别喜欢这一句。“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师:人群又沸腾起来。看到那条白线,人们怎么沸腾的咱们来演演看,好吗

生:好!

师:准备,开始!-

生:(跳着,叫着,挥舞着手,有的喊:“噢!”有的喊:“快看,潮来啦!”)

师:沸腾了!刚才这场面还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在这个自然段里。

生:(齐答)人声鼎沸。

师:有一点老师不明白了,怎么说人群“又”沸腾了呢?

生:我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第三自然段第二句话写了“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说,潮来了”,这句话也就是在写潮来前,人们已是人声鼎沸,所以在这里他用了一个“又”字。

生:先听到隆隆的响声,人们就议论纷纷,现在既听到声音,又看到形状,所以是又沸腾了。

生:前面已经喊了一次“潮来了!”这里是真的潮来了,所以又喊了起来。

师:课文既写出了大潮在远处时的声音和样子,还写出了观潮人的情绪,作者观察得多么仔细啊!让我们带着观潮人的情绪再来读好这个句子。

师:来,我们读出这种沸腾的感觉来。

师:无论是声音的描写,还是形态的勾画,作者都运用了合理的观察顺序。再细心读读课文,把这些词语按顺序重新说出来。

生:描写声音的有,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师板书:声音:闷雷滚动——越来越大——山崩地裂

形态:风平浪静——一条白线——横贯江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白色战马

师:让我们观看一下潮来时的景象,看看大家排列得对不对?(播放图片)

师:看来大家排对了,从这些词语排列的顺序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得吗?

生:从远到近的顺序   (教师板书:从远到近)

师:作者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潮从远处向我们移来,声音越来越大、潮头越来越高、气势越来越宏伟、场面越来越壮观,那么我们再读这一部分时,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语调应该有什么样的变化。

生:声音应该由小变大,语速应该越来越快。

师:同学们按你们所说,试着读一读,看你能不能把潮来时的雄伟气势读出来?(学生自练)

师:谁愿意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师:谁敢向他挑战?(指名读)

师:大家评一评,谁读得好?为什么?

师:那你也学着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声情并茂,不由得使我想背读,给我一次机会表现一下行吗?我建议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着画面去听。(教师背诵)

师: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生:我好像真地看见钱塘江大潮了。用一个词可以代替这种感受。

生:身临其境

师:同学们,这就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带着对钱塘江大潮深深的爱,像老师一样把潮来时的非凡气势、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背诵下来。

师:谁能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记忆力。(指名背诵)

师:会背的同学看着画面一起背诵一遍。不会背的同学可以看书读。(师:播放图片  学生齐背)

师:钱塘江大潮的奇不单单表现在潮来前平静而又略显几分神秘,也不仅仅表现在潮来时的非凡气势,潮来后的情景,我们也能品味出它的神奇,不信请大家自读欣赏潮头过后。(学生自读  师板书:潮头过后)

师:谁愿意带领我们大家欣赏一下潮头过后。老师没有指导这部分内容,看你能不能把它读好?(指名读课文)

师: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好在哪?哪还有不足?你试试。

师:真不愧是天下奇观,就连潮头过后都叫人难以忘怀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赶快和大家交流一下吧!

生:作者这种边看边听边想的观察方法,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用词恰当准确,真值得我们去学习。

生:我理解积累许多好词语,如,风平浪静、浩浩荡荡、齐头并进、漫天卷地、风号浪吼、人声鼎沸。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会要运用它们。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伟大。就像一位魔法师一样。

生:我虽然没有看过钱塘江大桥,但是通过本课的学习却好像真的到了那里,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呀。

生:我知道了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养成认真观察我们身边事物的好习惯。

师:  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那么就让我们感谢大自然这位魔法师吧,我相信通过你们的细心观察一定会描绘出更多、更美丽的天下奇观。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方面,主要体现出以下一些教学思想: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体现得十分清楚,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的语文能力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活动“习得”,不是老师教会的,所以语文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才能真正提高学习的时效。整堂课中,我几乎没有对课文的思想内容提出什么问题,主要是通过学生自读来读懂理解课文,我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上,并且在训练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教学中我的教学民主意识也比较强,经常转换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使课堂气氛更加和谐,比如朗读课文“潮来时”一段,我设计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努力读得精彩些。这样处理朗读,学生就会读的更加主动,更加投入,也更有兴趣。

二、整堂课充分重视朗读和背诵的指导。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请有趣,读得津津有味。通过读,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形象性与直观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的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一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运用各种形式的读,课堂上书声朗朗,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特点,是一节名副其实的语言文字训练课。我觉得这是我执教这一课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比较成功的一点。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词语、句子让学生用一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内化课文的语言,对小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极有益处。我在这堂课的最后,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一个综合运用本堂课学过的部分词语、句子的练习,因为难度不高,所以每个学生都能参与,体现了面向全体的教学原则。由于不是课文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学到的词语,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水平填写词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特别高。学过的词理解了,再试着运用,有利于促进课文语言的内化。这样的练习我认为是设计的非常成功的。教学效果也很好。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觉得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还要多动脑筋,想办法,多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为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创设情境。

对于以上这些成功的经验,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继续坚持,并且还要努力创新。

在这一节课中也还存在着不足,留下了一些遗憾:

学生上课与老师配合还不是那么密切,发言还不够大胆积极,老师的热情也没有试教时那么高。从这里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要时时刻刻保持教学的热情,不仅要用大量的时间来准备课,更要下工夫备学生,要做到因材施教,积极引导,不能让学生的情绪影响自己。从这一节课中,我还深刻地体会到,一个优秀的教师还必须时刻加强基本功训练,平时多练习,上课时遇到突然的变化,也不会受到影响。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四

隔着海峡,望着宝岛,听着阵阵涛声,想着美丽的日月潭。那里有春节,那里有龙舟,那里有浓浓的乡音,那里有深深的乡愁。只是,那里很少有雪。那里的孩子们多么希望能看到雪呀!

到北京来看雪吧。北京有飘飞的雪花,有可爱的雪人,有银装素裹的雪景。

到北京来看雪吧。在北京不但能看到迷人的雪景,还能看到比雪更迷人的风景。

什么时候才能使海峡不再成为阻隔,让中国台湾的孩子们来北京看看真正的雪呢?

我们盼望着。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们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中国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五

一、教材内容说明:

《荷花》这篇精读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按看荷花的顺序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1、掌握生字词。

2、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目标:1、体会荷花的美,了解“我”以为自己是荷花的原因是荷花太美了。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方法目标: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三、教学重点:理解白荷花开放时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四、教学思路与过程

(一)设境激趣,触发语感

创设语境。学生齐读课题后提问,

教师:“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学生: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

教师:“这样的荷花,同学们还想看吗?请大家边看边想,你看到了什么。看的时候,同桌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交流。”

(随后用课件呈现多幅荷花的图片并播放背景音乐。)

教师作随机点评,相机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生字卡片,读,组词,读生字词)

(二)充分诵读,激活语感

教师:“同学们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看荷花的呢?请大家边读边想,作者是怎样看荷花的,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

(学生读,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

教师:“请你说说自己是从哪段课文中体会到这一点的。

(组织学生反复诵读相应的段落。)

(三)潜心品读,领悟语感

教师:“作者是这样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样写荷花的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你觉得这段话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学生自读课文,潜心品读美的语言。)

组织汇报交流。对学生的汇报只要学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就给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开,视学生的感悟情况,作相应点拨。

教师:你觉得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

学生:我觉得这个句子写得特别美:(朗读)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教师:请大家想一想。“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

(长、钻、伸、露、探、冲)

教师:“自己用心读读前生几句话,体会一下,你觉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争先恐后地、生机勃勃地……要求学生分别把这些词填到原句中去,再来读读体会。)

教师:看,这就是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冒出来的白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可爱

教师:这里一共写了几种样子的荷花?

学生:三种。(半开、全开、含苞)

教师:这几种荷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美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注意读出荷花的美丽可爱。

(四)抒情表达,丰富语感

教师:“让我们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贯注地来看看这美丽的、地动人的荷花。边看边想,你打算用怎样的语言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

板书:

叶     挨挨挤挤

荷花{         半开

花   { 全开

含苞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六

识字教学。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拼音正音。

2、小组内自查:注意读准翘舌音“省、橱、指、仗”和前鼻音“毯、银”。

指导学生开动脑筋,自己发现认记生字的方法。如:

1、谜语认记:

毯:一堆毛,两把火,睡在上面很暖和。

省:眼睛上面一少年,勤俭节约少花钱。

店:站而不立,庆而不大,街边一间房,买卖东西忙。

2、借助偏旁认记:

“指、接”都是提手旁,字义和人的手有关;“银”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1、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猜字游戏:

一人被蒙住眼睛,让一个人指某个生字,等全班都看清楚了所指的字以后,让被蒙眼的同学一个一个地指着生字向大家发问。如,问:“是不是橱窗的‘橱’?”答:“不是橱窗的‘橱’!”直到猜对了,全班一起回答:“对对对!就是这个字。”

3、“摘苹果”游戏:

在黑板上画棵苹果树,把做成苹果形状的生字卡贴在“树”上,让学生上台读字音,读对的就可以把“苹果”摘下来。摘对五个以上可奖励一张苹果贴画。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七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字词意思。

师生主要活动:

一、揭示课题

1.猜谜

2.板书课题:18青松

3.简介作者,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二、初读课文

1.录音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指名试读。

注意正音:“青、挺、松”是后鼻音,“直、知、寺”是翘舌音。

要求读出节奏,不能唱读。

三、看图学文。

1.自学课文

自由轻声读课文,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想想诗句的意思。

2.引导理解诗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压:重压。(老师用手压学生的手掌,你感觉到了什么?这就是“压”)

挺:直立而高耸。(做动作体会)

且:而且

指名说说一、二行的意思。

结合看图,说说青松是怎样不畏严寒的。

学生练习读一、二两行。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洁”是什么意思?“高洁”呢?(高尚纯洁)

“待”是什么意思?(等待,等到)

“化”是什么意思?(融化)

指名说说三、四两行的意思。

(要想知道青松怎样高尚纯洁,请等到大雪融化的时候)

大雪融化后,青松又是什么样儿呢?请小朋友看图。

出示雪融化以后的青松图,指名说说这时修建青松的样子。

指导朗读。(要读出赞、自豪的感情)

3.练说全诗的意思。

自由练说,同桌互说,指名说。

4.小结全诗。

课文一、二两行写看到的景象,突出表现青松不畏严寒;三、四两行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赞美了青松的高尚纯洁。

(板书:景不畏严寒情纯洁高尚)

四、指导朗读、背诵全文

朗读。

全诗朗读的速度不要太快,要读出停顿和重音。

主要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课堂生活化,并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学,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

课后主要感想:

这篇课文在张文柏处长的指导下备课,应该说自己对文章有很深刻的体会。我用看图学文的方法学习诗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张处建议:1、把开头的猜谜活动省略,可以节省时间。2、在学习三四两行时,可以先看图再学文。这样先给学生一个第一印象,让他们猜猜,雪融化后,青松会怎么样。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八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师: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课文。默读课文3——11自然段,把小朋友们说的话画下来,多读几遍。

生:读书勾画。(有个别学生出声)

师: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这样便于我们思考。

师:谁来读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生;还有一句:“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出示写有这四个句子的小黑板)找到这四个句子的请举手!

师:这么多啊,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读句子,其他孩子想想,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读句子

生:它们后面都有问号,是问句。

师:对。怎么把这四个问句读好呢?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中去,再读读。可以跟小伙伴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

师:读得真投入,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中国台湾的小朋友,我就是那位老师,谁先来问问老师。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想问这个问题。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着点头)读出了问话的语气。

多名学生问,相机指导读。

师:大家一起问老师吧。

生一起问

师:(微笑点头)谁还想接着往下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谁也想问这一句?

生问。

师:注意后面的提示语,孩子们是惊奇地问。

师:谁再来问问。

多名学生问。

生:老师是在哪里见过的呢?

生:我们没见过雪,老师怎么见过呢?

生:老师看见过真的雪,真了不起。

……

师:就带着你们各自的体会再练习问这句话。

学生练习。

指名问。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顺手指地图上的北京)

多名学生和老师对话。

师:接着问。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多人问。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

想亲自感受下雪的美景吗?,读读有关的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喜欢的词语画下来。

生读课文第9自然段。

师:喜欢第一句的小朋友,谁来读读

生:读第一句。

师:你画了哪些词语?

生:我画了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

师:你能不能再读读,注意画的词语,把你的感情读出来。

生再读。

生:老师,我有个问题,什么是银装啊?

师:问的好,待会通过读书看你能不能自己解决好吗?

师:谁还能这样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生读。

师:你读得真好。你读的时候老师仿佛看到了漫天飞舞的雪花,看到了树上,房子上,地上全白了。同学们,我们都这样边读边想象看到过的雪景就能读得更好了。

师:男孩子读一读。

师:女孩子读一读。

师:读得这么好,就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吧,这幅美好的画面就藏在我们的语文书里。赶快去找找。

一学生指书上打雪仗那幅。

师:看见雪花了吗?还有更恰当的呢,不是我们这一课的。

生:(举起书)《四季的脚步》这一课有。

生:(举起书)《我是什么》一课也有。

生:还有《江雪》。

师:你们可真能干,找到这么多。老师把《我是什么》这课的图放大了,贴到黑板上,大家看看,找到雪花了吗?雪毯呢?银装呢?刚才提问的那个女孩子上来指一指,说一说。

学生上来指雪花,银装,雪毯。(手都只指在一个地方)

另一学生举手上来边指边说:这都是雪花,这一片都是雪毯,这一片都是银装。

师:(问刚才提问的女孩)现在你知道什么是银装了吗?

生:知道了,树上都是一片白色,就像穿上一件银白色的衣服。

师:真聪明,通过自己读书解决了的问题。

师:那雪毯是什么呢?

生:地上的雪很厚很厚,就像毛毯一样。

师:是啊。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

这洁白的冬天就像一个童话般的世界,太美了,同学们再练读这句话,注意那些表示动作的词,还可以边读边加上动作。

学生加上动作练习读。

师:喜欢这句话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起立)边读边做动作。

师:飘着雪花,铺着雪毯,披着银装,做的真好。

师:第2句,谁来读?

生读。

师:你们堆过雪人,打过雪仗吗?

生:堆过,打过。(很多孩子情不自禁做起了打雪仗的动作)

师:看看图,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再读。

生再练习读。

指名读。

师:把第9自然段连起来读。

师:中国台湾小朋友们,读到这里,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生:老师,你也带我们堆雪人,打雪仗吧。

生:我真想看到真的雪啊!

生:您快带我们去看真的雪吧!!

……

师:看文中的孩子们怎么问老师的?这句话很长,有信心读好吗?

生:有!

师:这么长的句子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生:停顿。

师:自己练习读一读。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

这里停了一下。很好。

生读。

师:他在“什么时候”和“到北京去”这里停了一下,也很好。

师:现在你们就是文中的小朋友,你们来表演读一读。

生齐读。(争着问的感觉没出来)

师:这是争着问吗?

生争着问:“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真聪明,像这样都抢着问,你一言,我一语就是争着问。

师:(望望大家,深情地)说:‘那里的小朋友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生:老师,你掉了一个“正”字。

师:谢谢你,你们能教老师深情地读好这句话吗?自己先练习一下。

师:请一、二组教老师读。

师:请三、四组教老师读。

生:老师,我还想教你读。(笑)

师:呵,你刚才已经和大家一起教了。课后再教吧。

师:同学们刚才一句一句问的真好,能连起来问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您是在哪……

师:哎呀,你们太着急了,老师连点头的时间也没有。给点时间老师好吗?

生:您看见过真的雪吗?

师:(微笑点头)

生:您是在哪儿见过的?

师:小时侯,在我的故乡。(指地图上的北京)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哎呀,刚才把最精彩的地方忘记了。咱们再来一遍好吗?(全场大笑)

生:北京离这儿很远吧?

师;不算太远。下雪了,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玩得可高兴了!(边说边指黑板上的图。)

生: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师:那里的小朋友正盼着你们去和他们一起玩呢!

师:同学们把自己当作了中国台湾小朋友,读书体会的真好。下面,我们四人小组分角色把全文读一遍。

学生分角色读书。(兴致很高,读了一遍又一遍)

师:下面咱们分角色把全文表演读一遍,你们几个当文中的孩子们,其他同学读旁白。这次,我不当老师了,我当观众来欣赏你们的表演。你上来当老师。(那个还想教老师读书的孩子)

学生分角色读全文。

师:是啊,我们也盼着和他们一块玩呢,有个小朋友还把他的心情写成了一首小诗,大家读一读。

欢迎中国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中国台湾。

接来中国台湾小朋友,

到我学校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生读的很投入,有的忍不住站起来了。)

师:咱们一起读吧,一边读一边拍手。

师:此时,你想对中国台湾小朋友说什么呢?

生:我们想和你们一起堆雪人,打雪仗。

生:你们看见过真的雪吗?到我们学校来,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生:我想用飞机升到天空去,给他们下真的雪。

生:我希望中国台湾小朋友能早点到我们这里来玩雪,给他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生:我有个办法,可以让中国台湾小朋友到我们这里来。可以寄封给中国台湾小朋友,说我们这里的雪景可美了,你能到我们这里来玩吗?我们相遇的时候,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我们这次相遇是我们的缘分,我会把这次相遇留在我心里,留在我的脑海里。

……

生:好!

师:黑板上的小雪花说话了,你们课文读得这么好,我身上的这些字有办法记住吗?

出示:洁、讲、毯、银、堆、仗

生:我记“讲”,老师在讲课,言字旁。

师:哦,是啊,老师讲课井井有条。

生:(站起来,一手高举,一手对着老师做开枪的样子)人在打仗,啪一枪。

师:(也对着他开一枪)对。打仗的仗。

生:难字的又换成土就是堆。

生:银,金银财宝是金属,所以是金字旁。

生:毯,就是毛里面有两团火。

师:这个毛是今天要学的新部首,毛字旁。能把这个字写好吗?

看着田字格,仔细观察,自己写。谁上来写。

生写字。

评上面学生写的字。

生:我给他提意见,我先说他的优点,他的字写在了田字格的正中间。他的缺点是毛字写歪了。

师:咱们赶快把它扶正吧。修改学生的字。

师: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网络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九

师:“大雪压青松”,这是怎样一场大雪呢?请同学们看书上的图。

生:雪窖冰天

生:冰天雪地

生:滴水成冰

……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教学中,直观性原则尤为重要。把看上去十分抽象的古诗句与相关的图画联系起来理解记忆,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联想和发展形象思维。苏教版教材中一个最大的特点是许多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古诗也不例外,这一环节我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想象雪的大,并用上积累过的好词语,既为下面体会青松不畏严寒的精神做铺垫,又加强学生对好词佳句的积累。)

生:重重的。

生:一定压得气都喘不过来了。

师:青松是怎样挺且直的呢?谁愿做青松?

(请一生上台来演,生昂首挺胸,生评议。)

师:通过这么一演,你们都知道挺的意思了,挺就是——(挺起胸),直就是——(直起腰)。中间用了一个“且”把两个字连起来。同学们再看这个挺字,什么旁?(提手旁)从这个偏旁也许我们还能想到,在挺起胸的时候,还应有一个动作,什么动作?(生用手拍胸),用手一拍这胸脯,挺就挺出这感觉来了,什么神情?(有信心,有勇气)

师: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会挺胸?

生:我考试考了好成绩的时候常常会挺起自己的胸膛。

生:我参加跳绳比赛时得了第一名,我就很高兴地挺起胸膛。……

师:面对着大雪,青松没有惧怕。反而挺直了自己的胸膛。同学们,青松这一挺,挺出的是自信,挺出的是勇气,挺出的是一个微笑的强者,挺出的是一个钢毅的汉子。

(低年级小学生对表演特别感兴趣,在理解青松的“挺且直”时,我让学生上台表演,这样的设计是建构在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弘扬了学生的个性,也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生通过演一演,深刻理解了“青松挺且直”的意思。)

“我就是小松树”

教学的时候,学生读诗后提出的问题和预想的相差无几。一是“挺且直”不理解,二是“松高洁”不明白。教学前做了充分估计,也设想了引导的办法。但是,受《登颧雀楼》教学时让学生扮演王之涣父子能迅速进入诗境的启发。我在教学时,注重了让学生角色的进入。

当学生提出“挺且直”不理解时,我问学生谁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结合插图,做了最大努力,有的说出了雪虽然大,但是松树能挺住,有的说出了松树站得很直。我知道孩子们意会了,但不能言传。我告诉学生“且”是而且的意思,然后问谁能做个挺且直的动作,结果,多数孩子都站了起来。他们挺着胸,抬着头,一幅雄纠纠的样子。我让学生说说此时的感觉,学生说,雪太大了,落在我头上,压在我的胳膊上,但是我能挺得住。那你们就读一读,老师听一听,是这样吗?本来“大雪”读得虚一些效果才会有,可是孩子们不管这些,喊破了嗓子在读大雪,我也没“指正”,我知道这时候讲朗读技艺是多余的,孩子们已经是小松树了。

“松高洁”理解起来确实有难度,引导学生看图,想想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学生说出叶子是鲜亮鲜亮的,“鲜亮”这个词我也没想到,看来,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历。在网上曾看过花开的声音老师设计的一个让雪和松树对话的环节。还是让孩子们做松树吧!“大雪就是想压折你们,可是你们却坚强地与他较量,你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雪,你来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阳晒化就会变成水,让我喝了,我会更漂亮、更坚强!”

“你可以加上动作读一读啦!”孩子们再一次成为小松树了。

思考: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诗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词析句,往往对诗的意境领会不深。但是变换了角色,你就是诗人,你就处在诗中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激活,他们幼稚天真的话语,往往自然地把诗的意思吻合了。

母鸡教学实录一等奖篇十

生:明白。

师:这段主要写了在公园里一棵高大的白桦树上有——

生:三只灰雀。

师:它们在树上——

生:欢蹦乱跳的唱歌。

师:非常——

生:惹人喜爱。

师:从这段,我们知道列宁非常——

生:爱灰雀

生:急。

师:大家把这段课文再默读一下,把你认为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也就是他替灰雀着急的句子找出来,在句子前面打上勾并想想为什么。

(生默读思考,师巡视了解。)

师:好,谁先来说说?

生:我从“他在周围的树木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呢?

生:找遍。

师:“找遍”是怎么找呢?

生:把每一棵树都仔细地找了。

师:说得好,我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强调这个词,把列宁找灰雀的仔细、辛苦读出来。

(生个别读、集体读句子。)

师:继续找句子。

生:我从“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因为要是列宁不喜欢,就不会去打听灰雀的下落。

师:说得好,继续!

生:我从“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看出列宁爱灰雀。要是他不喜欢,他就不会那么担心了。

师:(创设情境)是啊,要是灰雀飞走了,那以后来公园就——

生:(齐答)再也看不见它了。

师:要是冻死了,列宁心里会——

生:很难过。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你心爱的灰雀不知是生是死,你会怎么说这句话呢?(以多种形式进行朗读练习)

师:继续上面的问题。

生:我从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啊,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这句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师:你把这句话读读,看哪些词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

生:(该生先读句子)从“多好的”这个词能看出。

师:还有吗?再读读看。

生:(生再读)还有“可惜——”,噢,还有“自言自语”。

师:到底这几个词是否能看出列宁喜欢灰雀?我们好好思考一下,简单说说理由。

生:“多好的”这个词直接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生:“可惜”写出了列宁对灰雀的喜欢。

师:那“自言自语”呢?(生沉默)什么叫自言自语?

生:“自言自语”就是自己给自己说话。

师: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伤心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生:我很高兴的时候会自言自语。

师:大家说的情况虽然不一样,但也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当人的感情很——

生:(喊)激动、投入、强烈。

师:列宁为谁激动起来?

生:(齐)为灰雀。

师:是啊,列宁太想灰雀了,越想越深,越想越投入,以至有点情——

生:(喊)情不自禁。

师:现在你们说这个“自言自语”能不能看出列宁爱灰雀?

生:(齐)能。

投影: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请大家比较一下,句子有了括号的词语和没有括号的词语意思有什么不同?

生:要是没有“自言自语”和“可惜”就不能更好地写出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师:现在你就是列宁,灰雀不见了,你多么思念它、牵挂它,替它惋惜啊,把你对灰雀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吧!

(练习朗读:个别读——范读——集体读)

生:(纷纷地)让男孩捉走了。

师:(故作不解)可男孩一开始不是说“没看见”吗?

生:(按捺不住)他撒谎!

生:(齐)能!

(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师耐心倾听参与其中。)

师:好,下面召集大家开会,进行案情分析,谁先来发表自己的高见?

生:我从“那个男孩本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这句话看出男孩刚才没说实话。因为要是没看见,不可能知道灰雀没有死。

师:关于这句话还有补充吗?

生:这句话说他不敢讲,正好说明他一开始就没说实话,他怕现在说出来列宁批评他。

师:这两位侦探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说话口齿伶俐,分析得很有道理,接着往下说。

生:我从“一定会飞回来。男孩坚定地说。”看出男孩开始没说实话,因为要是他没看见,就不可能知道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而且还那么坚定地说。

师:你们认为男孩最后的两次说话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次的语气比第一次更肯定。

师: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读一读,我读列宁的话,你们读男孩的话。

(师生分角色朗读后,让学生自己推荐两位学生分角色朗读,读出语气的变化。)

师: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是真的吗?从刚才的研究看来,他开始说的那句话确实有问题,结果是不是呢?请大家听老师读最后一部分的课文。(师配乐朗读)

生:灰雀是飞回来了,因为课文说“第二天,列宁来到白桦林下,果然又看到那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在枝头歌唱。”

师:找得好,我觉得这句话有一个词用得特别好,你们读一读,看认为是哪个?

生:果然。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男孩说灰雀会飞回来,现在真的飞回来了,“果然”这个词用得很准确。

师:大家再把这部分读一读,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独立思考后可与同学交流)

师:先提出不懂的地方。

生: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要问它?

生:男孩一开始就说了谎话,为什么还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

师:好,下面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我从“那个男孩站在白桦树旁,低着头。”这句话知道男孩觉得自己错了,怕列宁知道后会批评他。

师:呀,说得太好了。同学们,那么再想想,男孩错在哪儿?

生:错在不该把灰雀捉了。

生:错在不该说没看见,不该撒谎。

师:男孩为什么要把灰雀捉回去呢?

生:(纷纷)因为他也喜欢灰雀。

师:(板书:爱)那列宁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来公园的人喜不喜欢?

生:喜欢。

师:要知道这些灰雀都是非常——(指板书)

生:惹人喜爱。

师:是啊,他错了,因为美丽的东西是供大家——

生:欣赏的。

师:这里再次证实了男孩一开始没说实话,想想一个孩子没说实话,他的神情、动作及说话的语气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回过头来把列宁和男孩的第一次对话读一读。

(同桌分角色朗读)

师:下面请三个同学出来扮演男孩,我来演列宁,大家认真看他们的表演,注意他们说话的神态、语气、动作,看谁表演得最好。

(师生分角色表演,学生评议。)

师:下面我们再回到课文里,看还弄懂了什么?

生:我知道灰雀不会说话,列宁为什么还要问他,因为要是列宁问那个孩子的话,男孩会很伤心的。

师:要是你就是那个男孩,列宁问你,你会怎样?

生:我不想告诉他。这太难为情了。

生:我会很难受的。

生:我会低下头不敢做声。

师:你觉得列宁这样做好吗?

生:(齐)好。

师:为什么?

生:(纷纷)他对人真好。他很爱那个孩子。

师:说得对,他很懂得尊重别人的自——

生:自尊心。

师:(指板书)从这里,我们看到列宁不仅爱灰雀,更——

生:爱小男孩。

师:(板书:更爱)也正是在列宁那颗真诚的爱心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

生:放了。

师:(板书:放)还有吗?

生:我知道为什么说男孩是个诚实的孩子,因为虽然他开始没说真话,但后来改了,还把捉来的灰雀放了。

师:这叫——

生:知错就改。

师:对,知错就改也是诚实的孩子。(板书:诚实)你能围绕板书用“爱”说一句话吗?还要说出为什么。

生:我爱小男孩,因为他知错就改。

生:我爱列宁,因为他爱鸟。

生:我也爱列宁,因为他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生:我爱灰雀,因为它们很美丽。

师:说得好,我们都应该爱鸟,因为鸟是我们人类的——

生:好朋友。

师:同学们,爱的力量多大啊,爱使世界变得更美丽;爱使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真挚、更纯洁;爱使一个小孩子变得诚实、可爱。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爱吧!最后,让我们心中充满爱吧。

(师生配乐朗读最后一段)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社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营商环境医院心得体会(实用9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大家想知道怎么

    读书演讲稿读书(优质5篇)

    演讲稿具有宣传,鼓动,教育和欣赏等作用,它可以把演讲者的观点,主张与思想感情传达给听众以及读者,使他们信服并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演讲稿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

    最新企业法律法规培训心得体会(精选10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

    2023年做遵纪守法好公民演讲稿(汇总10篇)

    演讲比朗诵更自然,更自由,可以随着讲稿的内容而变化站位。一般说来,不要在演讲人前边安放讲桌,顶多安一个话筒,以增加音量和效果。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演讲稿,可是却无

    最新导购年终总结(精选9篇)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

    新闻专业求职自我介绍(优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

    最新社区开展端午节活动记录 社区开展端午节教育活动总结(大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

    最新安全员个人事迹(精选7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

    最新保护眼睛的国旗下讲话(大全10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

    最新端午节总结个字 端午节活动总结(实用9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总结书优秀范文,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