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试析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大全5篇)

时间:2023-10-05 作者:笔尘最新小学语文板书设计 试析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大全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篇一

对于多媒体板书的定义的确定,我们不妨从“多媒体”和“板书”他们各自的定义来确定这个组合概念——多媒体板书的定义。

首先,“媒体这一术语来源于拉丁语‘media’,意思是‘两者之间’.是指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物质工具,教育媒体是传递教育信息的工具。”一般而言,多媒体就是多种信息传播媒介,主要包括录音、电影、电视、计算机、网络等。

其次,关于“板书”的含义,我们可以从传统板书中受到启发,传统的板书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粉笔在黑板上书写的文字、图画等以更好服务于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将知识信息重新编码,给学生准确、清晰的印象。由于其所借助的是简单的粉笔和黑板工具而被称作为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最后,对“媒体”和“板书”的概念进行综合,再加上“语文”这一定语的限定,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语文多媒体板书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文字、图形、图像、符号等设计而成的电子板书。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论述的多媒体板书和多媒体课件是存在很大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多媒体板书是语文多媒体课件中的一部分。一个课件是由多张课件连接在一起的集合。多媒体课件包含多媒体板书.板书是多媒体课件中的一部分。多媒体板书是经过课件制作者精心设计的,包含传统板书基本特征的一种电子板书.它更多强调的是给学生提供视觉信息。

为了更好地认识多媒体板书,有必要对它进行系统地研习以划分它的类型,因为只有具备清晰明确的类型划分.才能更加全面而准确地研究它。根据板书的呈现特点.我们可以将语文多媒体板书划分为:"

所谓直接显示式板书.就是此种语文多媒体板书的呈现方式是直接的、显而易见的,课件中要显示的板书内容便能在一次性的鼠标点击中显现无遗。这种多媒体板书在语文学科中多用来显示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简介以及其作品介绍。而在一张课件上的信息是通过数次操作才能出现的板书信息,则称这种板书为分步显示式板书、分步显示式板书运用的比较广泛,包括课文生字词的注音、解释,课文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分析,问题和答案的显示。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引导的作用。

依据板书内容的视觉效果,板书有静态板书和动态板书之分。他们的区分点主要是看板书信息显示方式是否有动作和动画设计。静态板书呈现的多为教师传授的识记性的客观知识,如课文写作背景、作者和作品简介、课堂作业等。动态式板书是在语文多媒体板书设计中为了突出、强调显示课文标题、重难点、中心思想等信息,语文多媒体板书中信息内容的显示动作可以自行设定,动画方案多种多样:如由后向前突出显示,渐变式缩放,向内溶解……动态式板书的主要功用在于强调突出关键信息,使学生对设有动画的信息印象深刻。

单向式板书是指那些只是简单的展示、输出客观信息的一类板书.问题和答案是一对一的关系,学生和多媒体课件缺少交互性。这类板书大多用来呈现客观的、稳定的信息。多媒体技术的最大优点之一是人机交互性。在语文多媒体板书设计中,设计出一些能和学生积极互动的问题,并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给予不同的答案,这对于学生的启发和引导具有很大的帮助。交互式板书主要用于开放性问题的讨论和思维拓展训练等。

以上的板书分类主要是从板书的形式上来划分的。不同的板书类型具有不同的表现功用,在选择板书设计类型的'时候,应该根据语文教学内容需要科学选择,否则会影响预期教学效果的取得。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软件开发能力的增强,设计语文多媒体课件常用的软件有很多,主要包括:powerpoint、frontpage、flash和authorware。由于powerpoint是目前比较简单易用的一款课件制作软件,特别是对一些电脑操作技术不是很好的教师具有较强实用价值。它素材丰富,演示灵活,操作简单,易学易用,能方便地制作出集文字、图形、图像、等多媒体元素于一体的多媒体课件,特别适合进行语文多媒体板书设计。因此,powerpoint是设计语文多媒体板书的首选软件。

简约性的语文多媒体板书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的重难点,识记课文的关键点。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简约性原则要求板书在内容上选择简明扼要的文字信息,让学生能够在看到板书中的简约文字就能回想到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串联起文章的主要知识点。它在形式上要求文字大小适中,以保证坐在多媒体教室最后排的学生能够看到.具有简洁明了.疏朗大方的视觉特点。

和教学过程一样.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过程中同样需要启发性,富有启发性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掌握。它要求板书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启发性。内容上,选择文章中的关键语句中的关键字词作为提示语。形式上,根据课文的主题思想设计出与之相接近的板书形式。"

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的最大特性就是交互性。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中也应该充分发挥这一交互性特点。人与计算机的对话。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互性的板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他们的思维,交互性的原则要求在语文多媒体板书设计中应该留有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精心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思考,真正做到教学过程的师生共同参与。

投影屏幕的板书设计要受到教学目标、学科特点、教师素养、学生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是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关键内容.多媒体板书设计的好坏关系到课件的优劣。设计出一幅漂亮的板书在语文多媒体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笔者将从版面方面来谈谈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方法。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中,标题即语文课文的题目,在语文多媒体板书设计中。我们应当突出标题,强调课文题目以展示学习对象。对课文标题的处理可以多样化。如加大字号、变换字体、选择醒目的文字色彩以及动画效果等。课文标题出现的形式有横向、纵向、斜向等。可放置在课件的中间偏上,加粗字体,放大字号,更换色彩,最后配上一个醒目的动作设计即可。

语文课文的重难点是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可以说。语文教师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帮助学生解决课文中的重难点。这些知识经常是比较抽象而难以理解的,因此,语文多媒体板书可以发挥其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把课文中的重难点信息显示在多媒体板书上,并采用分布显示式板书对学生进行一步一步地启发和引导。一般来说,对课文人物性格的分析、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果在语文多媒体板书设计中对重难知识点进行精心的组织和设计,比如采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或示意图来作为板书信息,学生便会更易于理解其中的重难点。

在语文多媒体教学的板书设计中经常会设计一两道题目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或者设计一些开放式题目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如果在板书设计的时候,教师能根据题目预测出一些学生可能会回答出的情况,并依照预测情况进行结果预设,即对学生说出的信息,通过板书设计展示出与之相符的反馈信息。这对启发和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是很有帮助的。

像这种板书设计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该在语文多媒体课件制作的过程中精心选择,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当成为选用何种板书设计方法的重要依据,教有常法,但无定法。这需要我们能灵活的选择和运用它,这样才能设计出符合语文知识特点的、称心如意的语文多媒体板书。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篇二

金柳

幻想(2-5)——水草———恋恋不舍

清潭

星辉

现实(6-7)—由幻想到现实——离情

呼应开头

拓展阅读:《再别康桥》赏析

飘逸可人的潇洒,兴奋热烈的眷恋,清新如画的别离,旖旎迷人的`风光,是《再别康桥》传递给读者的美感。那挥手作别云彩的轻柔,蕴涵了多少至真的情丝。静谧的康桥满载丝丝离情是这般的动人,轻轻的,悄悄的,脉脉的,不许一点儿尘世声响破坏此刻的佳境。充满生机的“金柳”“青荇”已将康桥装点得情意绵绵,诗人又超越眼前的景致,将“天上虹”“星辉斑斓”也融入了康河,幻化出天上人间为一体的妩媚,为我们展开了更为广阔的想像空间:秀美的风光,浓浓的情趣融会在一起,在“轻轻的招手”中定格为永恒。

1、第一节,连用三个“轻轻的”,向西天的云彩招手作别,给全诗定下抒情基调既有难舍难离的真情,又有淡淡的无奈与感伤。

2、第二节,写了岸边的柳树,“金柳”是夕阳下的柳树的生动色彩的描绘,它秀美婀娜,好像“新娘”,既喻出其形态的美好,又传达出诗人的无限欢喜和眷恋之情。谁能够舍得离开美丽的新婚呢?“艳影”“荡漾”在“我的心头”,物我合一,情景交融。

3、第三节,写了康河的水草,绿油油的水草在水波中招摇,惬意平静。并有向诗人打招呼之意。“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不仅物我合一,而且表达了诗人对康河的永久恋情,愿意永远留在康河,“生于斯,长于斯”。

4、第四节,写榆树下的清潭,清泉倒映着天上的彩虹,五彩斑斓,浮藻间好像沉淀着彩虹做的梦境。融情入景,将人带入梦一般的意境中。

5、第五节,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在流连忘返的观景过程中,诗人似乎已经忘了他即将要离开,撑着长篙去寻找那“彩虹”似的梦。到晚上归来时,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诗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放歌”,快乐的情绪达到了顶点。

6、第六节,物极必反,乐极生悲,诗人由幻想回到现实,情绪低落下来。于是不能“放歌”,只能“悄悄”吹起离别的伤感的笙萧,诗境恢复寂然。连夏虫好像也体会到了离别之情,保持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充满了无法化解的离愁别绪,将诗人沉思默想的心境推到了极致。

7、第七节,与开头呼应。诗人是那样不舍得离去,却“不带走一片云彩”,不愿惊动心爱的康桥,不舍得让康桥与我一同伤感。这一节不是对第一节的简单重复,而是更加深情,更加眷恋。同时也有一种洒脱的韵味。

第一节最引逗我们情思的是那三个“轻轻”,使我们体会到,康桥是美丽,而这美的最集中的表现在一个“静”字。三个“轻轻”是诗人对康桥之美的观照,即使“作别”一刻还要把这种宁静之美藏于内心,不忍打破这种宁静之美的惜爱之情得以展现,并为全诗确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节至第六节则是作者情感,思绪发展变化的一个全过程的典型概括。

夕阳中幻成的金柳,是这种宁静之美的具体体现,而这金柳在诗人的心中就像是能使他心情荡漾,激动不安的安静、娇美的新娘。那新娘美得让诗人不敢正视,他移开自己的目光。低头却见到柔波之下“招摇”自在的“青荇”。那水草轻柔的随波而摇,像在同诗人炫耀自己的自在。此景之下,有谁不想做一条这样的水草呢?一泓闪亮现入诗人的眼角,使他不由自主的转头观望――那是拜伦谭,可在夕阳的映照下,是揉碎的彩虹在淀滨自己的梦!本来就充满梦幻色彩的虹,却也在寻着自己的梦,这自然使诗人想起以往在河上披星流舟放歌寻梦的情形。此时诗人像又在寻梦,但现实使诗人已不能放歌:离别在即,不能;静美于心,不忍。唯有“悄悄”才是诗人所愿。而此时的康桥,也沉默,似乎也不愿离别。

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呼应,又有深入,“轻轻”变成了“悄悄”,物我两眷溢于诗表。

诗人以优美的意象,宁静平和的心态,写了对康桥深深的眷恋之情。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篇三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莫怀戚的《散步》,这篇课文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编者意在通过本单元的编写让学生了解文学家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磊落坦荡的胸怀,从而倍加珍惜生命历程中的每一个落日和朝阳。我也想通过本课的传授,让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心灵甘露,重新审视自己的亲情体验,也让他们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加了解“情”的真谛所在。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人物形象美。这一学习目标是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围绕“人生体验”这个主题确定的。

2、锻炼发现美的眼力,学会欣赏美。这一目标的确立旨在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的感悟,对情感意境之美的神会。

3、在熏陶感染中受到思想教育,这一目标是语文人文性的具体体现,是升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过程。

教学重点:课文理解,美点寻踪。理解课文和美点寻踪是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的升华,也是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一个寄托体,抓住了这个重点,学生就会觉得此课受益匪浅。

三、说教法

在教师有效的指导下,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主旨,品味语言。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教学容量,并且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四、说学法

叶圣陶说过:“教法的根本是学法,为此,我将用以下两种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

1、朗读法

2、合作、探究、讨论鉴赏。

通过教师的读、学生的自读、品读等方式把学生带入文本境界,再通过合作探究、讨论鉴赏等方式提升自己的理性思维,从而完满完成本课任务。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运用钢琴曲的优美旋律去撞击学生心灵,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适时导入,让学生在美的愉悦感受中走进这篇哲而美的散文佳作。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个大的环节中又包含以下几个小的环节

1、教师配乐范读这个设计沿袭导语而来,同时又是承接下边各个环节。因为学生既在教师范读中畅游了思绪,又解决了一些疑难字词。在这一环节结束,再设置问题,让学生说出应重点掌握的字词,这样,在对佳作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基础知识的掌握。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教师设置问题,解决问题。问题的设置是这样的。

课文中写了那些人?要求用不同的表述来介绍。这个问题的设置正是学生深入课文后的不同感受体验。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情况。

根据文中语句分析出谁是这个家庭真正的决策者?

这个问题是让学生更加深入研读文章的一个环节,学生所找答案必然围绕“我”如何解决散步分歧展开。这样学生解决这个问题后,教师再点处这就是中年人的责任,本文所设难点不攻自破。一个完美的结局点染了尊老爱幼这个不置可否的主题。到此为止,学生已经感受到了是浓浓的爱撑起了家庭的一方晴空。从而铺设了学生人生体验的桥梁。教师顺势倒入下一环节。即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发生在自家的充满亲情的平凡而感人的小事。学生会再此环节中畅所欲言,交流亲情体验,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升华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第三个大的环节品读课文美点寻踪

在这个环节中,将激趣----学法点拨------品读------交流相融合,并且向学生出示了何谓美点寻踪,这样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对文章进行赏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做到有的放矢。

第四个环节

让学生把这一节课的收获谈出来,老师给了一个提示例句,同学仿说,各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

第五个环节作业写一篇日记,题目《记录点滴真情》。

最后一个环节小结

在总结过程中点拨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再把本课主题进一步拓展,让学生珍爱自己的亲人,珍爱自己的生命。对学生进行情感渗透。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篇四

《陋室铭》教学设计

一:导入

同学们有没有自己的座右铭?(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座右铭。)大家写这些座右铭是有什么用的呢?(用来激励自己的。)那可以看出“铭”里面的内容应该是激励警戒自己。(ppt课件展示“座右铭”的含义,提醒学生注意“铭”)

其实“铭”最早是我们古代的一种文体。除了有我们今天的“激励警戒”之意外还可以称述功德。一般是铭刻在器物之上。铭的一大特点是要用韵。(ppt课件展示“铭”的文体知识,“用韵”二字加色标注,引起学生注意。)

二:指导朗读

1、铭是用韵的,韵脚是哪几个字?(学生说。)韵脚读的时候要清晰响亮。

2、放配图录音,学生跟读。

3、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加以评论,教师点评。

4、集体朗读。

三:疏通字词,文意串讲(配合板书与课件)

1、文章写的是陋室,那我们就来看看这个陋室。(教师板书,画一屋子,引起学生好奇心。)

教师自语:我把孔子放在屋顶。为什么?因为孔子是圣人,他的话就是真理。所以我们把它放在最上面,屋子是陋或者还是不陋就用他的话给屋子定性。

孔子说了什么?(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怎么翻译?(宾语前置句,现代语序“有何陋”,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加强了反问的语气。)

此句孔子的意思是屋子是简陋的还是不简陋的呢?我们来看看原文。(ppt展示《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教师解释此段话。)

孔子认为陋还是不陋(不陋)。为什么不陋,用孔子的话来说?(君子居之)。

此句肯定了陋室不陋,那么我们读的时候就不应该是疑问的语气,而是带有肯定语气的反问。(学生自由读)

2、用刘禹锡的话来说,屋子为什么不陋呢?(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请同学来翻译这一句话,同时注意把省略的部分补出来。(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主旨,提挈了全篇大意)主旨如此重要,我们要读得铿锵有力。(学生自由读)

那你们认为我应该把这句话画在这个屋子里的什么部位呢?(顶梁柱的部位,屋子的中心关键部位。)(板书)

3、在作者的眼中陋室缘何不陋呢,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居住环境优雅。

优雅的环境我们读得就要显得有美感,仿佛你已经看到了如此清幽的环境。(学生自由读)

你们认为此句话我应该放入房子的哪一部位?(台阶处,和室外相连。)(板书)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交往之人高雅。

“鸿儒”、“白丁”各做何解释?(博学之人和无学问的人)

此句话是在屋中的来往之人,我们把他放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中“无”的一句要读得比“有”轻。(学生自由读)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生活之事雅致

丝竹指什么?这是什么修辞?(音乐,借代)案牍指什么?(官府的官文)。为什么作者不喜欢音乐呢?他自己不是也喜欢调琴吗?这二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学生讨论,得出答案。素琴之音时自己所弹奏的高雅音乐,而丝竹之音是哪些官僚富豪们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中所听的庸俗之音。)

此句的背后隐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呢?(对奢靡生活和官场的厌恶之情.)

这也是在屋内的生活,我们也把它画在屋子里面。(板书)。此句也和上句一样“无”的部分要读得轻一些。(学生自由读)

4、除了对陋室的描写外,文章还写了什么内容?集体读一下。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在这里,作者把山水比作什么,仙龙又比作什么?(山水比作陋室,仙龙比作居住陋室的君子品德高尚)

教师讲解“比兴”:以比喻起兴,先言他物再咏所咏之物。是我国诗歌的一种传统的表现手法。

(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类比)

此处类比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得出结论:以古贤人居住的屋子来证明陋室不陋,同时作者也以古贤人自况,表明自己也追求他们那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板书)

5、集体朗读课文。

6、作者写陋室不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课前让学生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背景资料来谈,学生讨论明确: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向。教师板书)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7、此课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对偶)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运用到对偶的是什么地方,(对联)。课本翻倒183页练习三,学生自己读读画画,看看对偶有什么特点(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两个短语或句子)

找找文章中哪些句子是对偶。

四:拓展延伸

1、即兴小对(学生练习对偶的修辞)

教师:雨、下雨、下小雨、窗外下小雨、坐看窗外下小雨

2、幻灯片展示网络搜集来讽刺某些学生的《教室铭》,要求学生也仿《陋室铭》写自己的卧室,注意“铭”的特点,立意要高。作为家庭作业。

五:集体背诵

学生对照黑板板书背诵全文。

六:作业布置

背诵《陋室铭》

更多

小学语文板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会写“月、里、来、只”字,读准生词,注意轻声词。

2、观察图画、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能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在语言环境中识字、读词、读句激发情感。

2、体会坐在月亮上请星星的无穷乐趣。

教具准备:

1、卡纸制作月亮。

2、电光纸制作小星星。

3、磁带《小星星》

4、生字、词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复习生字

1、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看谁听得最认真、最仔细,(播放歌曲《小星星》)好听吗?谁能说说那首歌里一闪一闪亮晶晶的是什么?(指名回答)

2、小星星一闪一闪的多漂亮呀!要是能把它们请下来跟咱们一起玩,那该多好哇!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请星星》这篇课文,来一起读读课题吧!注意读准字音。(齐读)

3、你们还记得上节课学习的生字吗?(出示字卡),再来一起复习一下吧!(齐读)

二、创设情境,诵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节

1、师:晴朗的夜晚,你抬头看天空,会看到什么呢?(指名说)

2、夜深了,天空拉起了一道深蓝色的天幕,一颗颗可爱的小星星快乐的对我们眨着眼睛,看,谁来了?(出示月亮图片)月亮姐姐是什么样子的?(出示“弯弯”词卡,指名读)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姐姐像什么?指名说。

3、(出示儿歌第一行)谁愿意来夸夸月亮姐姐,看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最正确、最美,月亮姐姐就会很高兴,她还会请老师奖励她一颗小星星。(指名读第一句)

4、师:你们坐过小船吗?当我们坐上小船的时候,小船会怎样?(两边摇,像摇篮一样)

5、这天,文文坐在院子里,看着弯弯的月亮,心里想:要是能坐上月亮小船上月亮小船到天上去玩一玩,那该多好哇!想着想着……忽然,她飞起来了,飞呀飞呀,真的飞到了月亮船上(出示小女孩划的船图)谁驎说说,坐在月亮船上文文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笑着,两只大眼睛变成了弯弯的月牙),孩子们,你们想去吗?(出示第二句)谁能把这句读好,读正确,文文就会请她一起划月亮船,(指名读句子)来,让我们拿起船桨,一边读,一边划。

6、把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起来,就是课文的第一小节(指名读第一小节)老师想和你们合作读,老师读前面的,你们读后面的。

(二)学习第二小节

1、师:看!我们周围有这么多的小星星,把它们请到小船上来和我们一起玩,好吗?那想一想,对于小星星说些什么?它们才愿意跟我们做朋友呢?学生想好后可以说给小伙伴听。

2、指名上台,引导学生对着小星星说话,注意说话要有礼貌,语句要连贯、通顺,学生说一个老师就帮忙贴一颗小星星。

3、听了我们的邀请,小星星可高兴了,它们有说有笑,挤了满满一船,这么多的小星星和这么多的小朋友,大家在船上有说有笑的,多高兴呀!(出示“嘻嘻哈哈”)谁能把它们这种快乐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4、读第二节,要读出高兴愉快的感觉。

(三)休息

全体起立(边唱歌曲《小星星》,边做动作。

(四)学习第三节

1、玩了这么久,该回家了,你们舍得小星星吗?老师也不舍得小星星,怎么办呢?哎!干脆,我们把小星星请回家去玩,怎么样?可是,要想把星星请回家,不是很容易的哦!先得把这句话读好了,才能把小星星请回家(出示第三小节)自己先在下面练习一下吧!(指名读、师评、齐读)

2、听到大家读得这么好,小星星高兴地对着我们眨眼睛,来,让我们拿起船桨,一边读儿歌,一边划船回家吧!

3、到家了请来了这么多的小星星,想想你最想和它们玩什么?

4、大家在一起玩得多开心呀!如果还能多请一些朋友来和我们分享快乐、那就更好了,你们还想请谁呢?指名说。

三、朗读全文,尝试背诵

1、现在,小星星想我我们一起朗读课文了,你们愿意吗?(配乐齐读全文)

2、读得这么好,能不能把它背下来呀?指名背、齐背。

四、指导写字

1、听我们读得这么热闹,生字宝宝忍不住又想出来跟咱们见面了,(出示“月、只、来、里”四个字)大声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吧!

2、想一想,你还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指名说。

3、师范写“里”字,生练习。

4、观察“只、月、来”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练习书写,师巡视。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