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教学设计(汇总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ZS文王2023年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教学设计(汇总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3.认识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一课时

四、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视频短片。

学生:搜集与本文相关的资料

五、教材分析:

《人物描写一组》是本册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也是头一次接触和教学,这组描写编排得很有特色,也很有必要,通过选取三个在描写人物上具有代表性的片段,要求学生能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的形象,并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大有益处。学习通过语言、外貌、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写作方法,是教学本课的重难点。尤其是我教学的《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在描写人物摔跤时的动作惟妙惟肖,把这两个孩子的活泼淘气刻画得栩栩如生,是学生模仿习作的例文。

六、学校及班级分析:

这一届能手比赛课在八完小举行。八完小是一所功能比较完善的学校,以军事化管理为办学特色。我所授课的五年级四班的学生训练有素,善于自我学习和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活力和自信。

七、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平时一定读了不少的古今中外的名著。作家为我们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认为怎么样才能把人物描写得形象生动呢?(板书:人物描写)

(一)导入新课:

今天让我们再次认识和亲近作家笔下的人物形象,一起来学习,

板书:22 人物描写一组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片段,(板书课题)

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

师:看过《小兵张嘎》这个故事的同学一定知道,嘎子为什么要和胖墩比赛摔跤呢?

(他们想通过摔跤来决定木枪和鞭炮归谁所有)。

(二)初读课文,感知形象

1、指名检查读课文,师生正音。

2、同桌逐段轮读,互相检查。

3、初读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嘎子)机灵、富有心计;(胖墩儿)沉稳、老实

(三)读懂课文,再现形象

默读课文,你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人物性格特点的,说说理由。

学生汇报

1、媒体出示: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

(嘎子自知不如胖墩儿有力气,所以选择随便摔)

师:嘎子认为自己摔跤稳赢,那胖墩儿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胖墩儿也充满自信)

2、指导朗读对话。

媒体出示

“要不—摔跤。”

“是吗?”小胖墩儿跳了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着腰说,“来吧,是一*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一搂,就说:“随便摔”。

师:两个争强好胜的孩子通过你们的朗读展现在我们眼前。板书:语言描写

师:你还从哪儿看出来嘎子有心计,很机灵?

学生汇报。媒体相机出示:

比较句子:

(1)、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围着他像猴似的蹦来蹦去,仿佛很占了上风。

(2)、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像猴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师导:假如你是嘎子,你心里怎么想?

学生发言,板书:心理描写

指导朗读这句话。

3、师:于是一场摔跤大战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回到那激动人心的现场。

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解说,可自由发挥;一人当导演,要根据作者的描写指导动作;另两个人表演。导演要根据作者的描写指导动作。

小组上台表演。   板书:动作描写

要求标出文中描写动作的词,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四)归纳写法

根据板书归纳总结:语言描写

心理描写

动作描写

(五)拓展练笔:

媒体播放视频《嘎子卖瓜》的片段。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动作、心理活动及语言,快速写下来。

板书设计:

22人物描写一组                   写作方法:

嘎子        和         胖墩儿           语言描写

比赛摔跤                      心理描写

机灵、有心计         沉稳、老实         动作描写

教学反思

由于本课只是一个人物片段的描写,内容短小,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读通顺、流利的基础上,以“你从文中哪些词句体会到人物的性格特点,并说说理由”这一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又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够独立学习、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又体现出老师的主导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时自然水到渠成的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整个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迭生,尤其是拓展练笔的设计,体现了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理念。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教学设计篇二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咕咚、精神抖擞、手疾眼快、膀大腰粗”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小嘎子这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三、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不少作家笔下的人物如: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这些人物有着鲜明的性格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将走进22课《人物描写一组》的第一个片段(出示课题,指导读音)

2、知道小嘎子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3、读了课题,你们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摔跤?(指名说)他们是怎么比赛摔跤的?比赛的结果会怎样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的效果:

出示新词:轮读,结合正音——齐读

3、读了课文,你知道小嘎子和胖墩儿是怎么比赛摔跤的?指名说

比赛的结果怎样?指名说

谁能连起来简单地说一说,这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指名概括

(四)精读课文,感悟特点

2、你划了哪些体现嘎子特点的句子?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理解朗读感悟

(1)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自己读一读,什么词语写出了嘎子的特点?什么是“手疾眼快”?“手疾眼快”写出了嘎子什么的特点?(板书:机警敏捷)

怎样读才能把嘎子的这种特点读出来呢?感情朗读

(2)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

“虎势儿一站”,站出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板书:胆识逼人)一个准确的动作描写,我们读出了那么丰富的内涵。

谁能把你的体会放到句子里来读一读,让我们感受感受这种威风与气势?感情朗读:指名读,大家一起读,读出威风凛凛的感觉。

(3)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什么词语写出了嘎子的特点?(板书:猴儿似的蹦)“猴儿似的蹦”你体会到了什么?自己读读这句话,想想:嘎子在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的过程中,他在想什么?以己之长,攻彼之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你能把他的有心计读出来吗?经过一番准备,两人终于打了起来。(读文中有关句子)

(4)比赛的结果究竟怎样?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沉不住气)他想取胜的心情太迫切了,所以使用了最后一招——(板书:钩)

这一钩,钩掉了什么?

从这一钩上,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板书:求胜心切)

3、要是换在平日里,机警敏捷、富有心计的小嘎子早就获胜了,可今天他的对手是谁?胖墩儿什么特点呢?谁来读一读你找到的体现胖墩儿的句子。

根据学生交流句子的顺序理解朗读感悟

(1)“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几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叉着腰说, “来吧,是一叉一搂的,还是随便摔?”

读一读,你有什么感受?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这里面包括了他的动作、语言(用点画出的动词)

(板书:胸有成竹)感情朗读

(2)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什么是惯手?从哪儿看出来他是惯手?(用点画出动词板书:塌、合、鼓)(为什么用塌,不用弯?鼓着眼珠子,他在看什么?)

从这三个动词,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胖墩儿?(板书:沉稳老练)

谁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感情朗读

胖墩儿如此稳如泰山,真是个厉害的对手,难以对付啊!

(3)出示: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哪些词语体现出他是个厉害的对手?(膀大腰粗:身体强壮;一身牛劲儿:力大如牛;推拉拽顶:一个词描写了哪几个动作?说明各种招术在胖墩儿面前都——失灵了)

谁来读一读,把胖墩儿的实力读出来?感情朗读

胖墩儿真厉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侧面描写,衬托嘎子的特点)

难怪老舍爷爷说,只有描写行为,人物才能站起来。

5、精妙的人物描写,让小嘎子和胖墩儿犹在眼前,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精彩的比赛过程,注意括号里的词语(学生齐读)出示精彩的摔跤比赛开始了,俩人各自虎势儿一( 站),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围着胖墩儿猴儿似的(蹦来蹦去           )。胖墩儿(塌   )着腰,( 合)了裆,(鼓    )着眼珠子。两个人揪在一起,嘎子(   推拉拽顶      ),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用脚去(钩   )他的脚,结果被胖墩儿一推,摔了个仰面朝天。

(五)仿写片断,拓展延伸

1、这真是一场精彩的比赛,让我们也来运用(动作描写,语言)这些方法写一写自己和同伴活动或游戏的情景。(学生仿写,展示)

2、如果你还意犹未尽,想对嘎子作更深一步的了解,老师推荐你去读一读徐光耀爷爷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

板书:

动作             特点

小嘎子    手疾眼快             机警敏捷

虎势儿一站           胆识逼人

蹦来蹦去             机灵,富有心计

钩                   求胜心切

胖墩儿    跳,退、脱叉         豪爽信心十足

比赛摔跤 塌、合、鼓           沉稳老练

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反思

东联镇中心校教师:罗静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是《人物描写一组》一课的

第一个片断。这个片断主要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灵、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

教学时,我为了拉进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回忆影片《小兵张嘎》的片段,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理解,朗读,调动了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我主要围绕“你似乎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小嘎子,一个怎样的胖墩儿?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把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划下来,圈出关键词,通过抓住描写人物动作、神态的词句,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而后小结了作者写人的方法——主要是动作描写。

教学时我注意了倡导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在习得知识后就要迁移训练,在明确了作家徐光耀在动作描写上的精妙之处就可以及时地让学生进行课堂小练笔。机不可失,在小嘎子摔跤比赛输了的情况下让学生仿写片段这样就轻而易举地达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

教学后我引领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在学生被文中的主人公深深打动时,我适时地推荐课外阅读,读整本小说《小兵张嘎》,引领学生走出课堂,投身于广袤浩瀚的语文世界,进一步激发阅读更多中外名著的兴趣,文学底蕴随广泛阅读而不断深厚。

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在课堂上人人参与,人人活动,人人高兴,在短短的45分钟里获取知识,得到快乐,体验成功。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精神抖擞、手疾眼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小嘎子、胖墩儿这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分配: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小结:正因为这些形象有着独特的语言、行为和性格,展现着不同的魅力,所以,他们的形象才会长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

3、板书课题,指导“嘎、墩”的写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视频,了解摔跤原因,激发学趣。

2、学生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反馈交流,检查读书情况,随机学习重点生字“绽、擞”等。

4、学生谈初读课文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感受形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想象他们摔跤的情形,还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一下。

2、想一想,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的。

3、全班交流,感受形象

1)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重点句子。

a、“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手疾眼快,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

b、“起初,小嘎子精神抖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2)指导方法:学生汇报  引导理解   指导朗读   相机板书

4、模仿表演,升华感知

1)学生表演,师生评价

2)播放视频,加深认识

5、小结谈话,齐读摔跤片段,进一步感悟人物形象。

四、寻根溯源,了解写法

1、谈话:透过一行行文字,我们看到了两个鲜活的儿童形象。这就是作家的高明之处!谁来说说作者是通过描写人物的哪些方面,使得我们有这样的感受呢!

2、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五、总结拓展,读写结合。

1、总结。(略)

2、写话练习。(创设情境:学生扳手腕比赛)

六、课外延伸,布置作业

读一读作家徐光耀的儿童小说《小兵张嘎》,了解张嘎的成长历程,进一步感悟、学习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聪明        憨厚

机灵        结实

……     ……

动作     心理活动      语言……

(板书中的词语可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调整)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小嘎子”这个形象对于学生来讲也并不陌生,但是课文描写的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许多学生对于摔跤却又并不熟悉,如何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劲,学得有味,既能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人物的魅力,又能从中受益,学到刻画人物的方法,是我备课时的出发点。从课堂教学的生成情况来看,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觉得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动起来更精彩。在引导学生感悟人物形象时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他们摔跤的情形,还可以模仿小嘎子的动作体会一下,孩子们边读书,边比比划划,有的还同桌互相指正……个个兴趣盎然,从读到模仿,有一个吸收和创造的过程,如果让他们只是本本分分的静读去感悟,就如同要学游泳而不下水练习一样;在汇报时,许多学生跃跃欲试想上来表演,于是,在大家的推荐下,几个同学进行了表演,我让其他同学当导演,以导演的眼光来评价,“这个动作不对”“那个动作不合适”……只有课文读懂了,才会做出正确的评价,在一声声的评价中,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形象已经活在孩子们的心中了。

二、多媒体课件的合理使用。在上课伊始和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播放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摔跤前和摔跤过程的视频资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趣,而且实现了从文本到直观的影视资料,再从影视资料到文本欣赏的感悟过程,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理解。

三、关注课堂生成,及时捕捉亮点。老师不是行者,不能只顾低头赶路,心中除了有教案,更要有学生。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教学设计篇四

今天听了杨秀英老师的课,感觉杨老师课前准备充分,利用了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清晰,板书简洁易懂,概括性强。杨老师教态亲切自然,教学语言流畅。杨老师执教的是人教版五年级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该片段节选自徐光耀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文中作者用词准确,采取动作、心理等人物描写方法生动的刻画出了小嘎子这一机灵、活泼,充满嘎劲的鲜明形象。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人物的鲜明特点也是本组课文的学习重点。杨老师正是从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现在我就杨老师的课谈几点我个人的感受,其中有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批评指正。

一、创设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亲其师,信其道”。在授课前,杨老师面对陌生的学生先从拉近师生距离入手,通过几个有趣的游戏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对老师的陌生感,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为更好的授课奠定了基础。在课中杨老师更是始终保持微笑,更是用自己风趣的语言、丰富的肢体语言营造出了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平等、民主、和谐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二、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孩子们的天性。”杨老师以嘎子的照片及孩子们对嘎子的了解来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欲望,而且小嘎子是孩子们在电视荧屏上已经熟知并且喜欢的人物,更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在学习的开始既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与学习的兴趣。

三、字词入手,夯实基础。

导入新课之后杨老师没有急于进入学习,而是先从字词入手,通过范读指导读准字音,进而自由读文、再到开火车轮读课文,指导易错及难读的句子,以关注字词到指导读文,使学生掌握了字词以及能够正确朗读课文,重视了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巩固。小学阶段是学生打下良好基础的学习好时机,而如今我们语文课上却出现了过度分析课文,领悟文意,学习道理,忽略了基础知识的学习。造成学生读、说、听、写能力的停步不前。而杨老师是做到了夯实基础,学习扎实有效。

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在课上从一开始的激趣导入,到课中多种方式的读词、读文,再到动作演示理解词语,品读时的巧妙点拨。都彰显了杨老师的教学功底,体现了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多变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始终精神集中,对课堂持有浓厚的兴趣。

五、品读语言,以读为本。

杨老师在引领学生感悟人物形象的时候,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继而小组交流、汇报。让学生抓住重点语句品读之后交流所得,再进一步让学生带着所得去品读语句,挖掘词语,在感知词语的基础带着更进一步的感受再去品读文中语句。以读来促悟,以读来体会人物形象,揣摩作者表达方法。语文课堂上总是听到老师不停地追问,学生不停地回答,造成问答式的学习。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老师们忽略了让学生充分的阅读,通过自己的阅读去亲近文本,触摸作者的心灵。这样的话学生才能真正有所感受,有所感悟。杨老师立足于阅读,让学生由初读、熟读再到品读,达到了教学目的,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六、小练笔,学以致用。

最后的仿写训练。在学生充分地品味语言之后,杨老师还准备引导学生进行仿写,借助阅读教学来引导学生学会“谴词造句”。这个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了语文技能的训练,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七、大处着眼,细处入手。

这节课杨老师立足于语文这一学科,从大处把握学科特点,以本科教材为载体,细处入手,始终以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为主,以语言的学习为中心,凸显了语文的学科特点。为我们呈现了一堂扎实的、原生态的语文课。同时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最后我想说我自己的一点想法,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他的工具性注定了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而我们语文老师在上语文课的时候是不是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语文课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语文能力与素养。把语文课上出浓厚的语文味。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教学设计篇五

本设计紧扣单元的训练重点,力求体现“细读文本、揣摩人物、领悟写法”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紧紧抓住“重点词句及人物的动作”设计教学过程,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并及时提炼总结写作方法。以课文为例,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指导写作,达到读、说、写有效结合。

教学目标

1.认识“擞 绽 扳 咚”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破绽、精神抖擞、膀大腰圆”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小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人物形象的鲜明特点。

3.理解课文内容。

4、即兴练笔,尝试运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学写动作片段。

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电影《小兵张嘎》片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激发兴趣

播放电视剧《小兵张嘎》片段

1、刚才的小男孩儿是谁?你对张嘎有哪些了解?他在同学们心中是一位小英雄,可他也是一个顽皮可爱的孩子,正因为他的顽皮可爱,乡亲们亲切地称他“小嘎子”。(板书:小嘎子)

2、小嘎子和你们一样,喜欢和小伙伴们玩耍、嬉戏、做游戏。其中摔跤是他最拿手的游戏项目(板书:摔跤)。凭着他的聪明机智、手疾眼快,他也屡屡取胜呢!

3、今天他又要比赛了,这次他的对手又是谁呢?(板书:胖墩儿)看到这个名字,你仿佛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这次,他们比赛的结果又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中的第一个片段《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视频初识人物,激发阅读兴趣,为走进文本,感受人物的鲜活形象作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   感知形象

(二)、汇报交流

1、检查生字词

(1)屏幕出示第一组词语:精神抖擞   破绽  扳不动  咕咚一声

划线的字是本课的生字,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表演动作、模仿声音等方法进行理解。

重点指导读好儿化音和方言。

2、交流读书感受:读了课文,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极具北方方言特色的文章,文中一些语言表达习惯与南方截然不同,因此,在初读过程中,扫清这些难读词语的障碍,帮助学生更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人物形象,为进一步感悟人物个性特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品悟形象   领悟表达

同学们,带着刚才的收获,让我们走进课文,进一步感受嘎子和胖墩儿这两个孩子的不同特点。

(一)感受赛前阵势,体会“比喻”表达之巧妙

出示句子1

“俩人把‘枪’ 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鵮架似的对起阵起来。”

1、指名读。

3、体会比喻修辞的巧妙:这样的表达好在哪里?(随机板书:比喻)

4、再读,读出赛前的紧张气氛

5、小结:这个形象的比喻让我们感受到这两个孩子像两只好斗的公鸡已经摆好了阵势,一场激烈的比赛马上就要上演了。

(设计意图:通过读、想、悟等形式,引导学生感受赛前紧张阵势,引起阅读下文的兴趣。)

(二)感受鲜明的人物个性,体会“特写”、“对比”表达之巧妙

1、出示句子2

“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1)自由读,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嘎子怎样的性格特点?

(2)生答,师总结板书:灵活机敏

(3)哪个词让你感受到这一点?

随机板书:猴儿似的

(4)指名读,其他同学想象小嘎子像猴儿似的蹦来蹦去的场景,感受嘎子的机灵。

(5)总结写法

在这里作者也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嘎子机灵的动作像电视中的特写镜头一样凸显在我们眼前,这种写法在写作中叫特写法。(板书:特写)这种写法能把人物鲜明的个性特点表达的栩栩如生,让读者读了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那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运用了这样的写法?请同学们快速读读课文找一找,划一划。

2、出示句子3

“可是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踏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漏一点儿破绽。”

(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你觉得胖墩儿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总结板书:沉稳老练

(3)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板书:塌   合  鼓  转

(4)齐读

3、同时出示句子2、3,引导感受“对比描写”的巧妙

小嘎子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所表现出来的机灵与胖墩儿不漏一点儿破绽的沉稳老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把这两个具有不同的鲜明个性特点的孩子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种写法叫对比法。这也是写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写作方法。

板书:对比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感受两个孩子鲜明的个性特点,体会对比写法对刻画人物特点的重要性)

(三)感受比赛的激烈,体会“连贯”描写之巧妙

比赛已到了白热化阶段,小嘎子在比赛中又使出了那些招儿?结果怎样?

出示句子4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自由读,用不同符号标画出描写嘎子和胖墩儿的动作的词。体会着比划比划这些动作。

2、指名读。

3、老师范读,学生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4、看视频,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精彩文字背后的语言魅力。

5、学生上台表演,进一步感受这些动词的精妙。

6、从嘎子与胖墩儿这一串连贯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小结:动作是无声的语言,是人物个性的符号,连贯地写人物一连串的动作,可使人物形象地站立起来。在这段话中,“钩——别——推——摔”这一连串连贯的动作把小嘎子的争强好胜与胖墩儿沉稳老练刻画的淋漓尽致。这种动作描写的写法叫连贯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板书:连贯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表演等多种形式,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人物鲜活形象;真正体会动作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性。在品读感悟的基础上及时提炼写作方法,为写作打好铺垫,真正做到“读”为“写”服务。)

四、总结方法   即兴练笔

(一)总结方法

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行为,来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习作表达常用的方法之一——动作描写(板书)。动作描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本课中作者巧妙运用比喻、特写、对比、连贯等方法来刻画人物,正是这些富有特点的动作描写才让这两个顽皮可爱、勇猛机智的人物形象活灵活现的站在我们面前。难怪老舍爷爷会说,“只有描写行为,人物才能站起来。”足可见动作描写的重要性。

(二)即兴练笔

1、观看《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第二局的视频。(消去声音)

2、发挥想象力,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把第二次比赛的过程写出来。

3、交流

(设计意图:练笔,是一种表达的需要,是情感的渲泻。此时孩子们还沉浸在紧张的比赛中,他们正在为嘎子的失败叹息之时,播放一段嘎子和胖墩儿第二局摔跤的片段,而且是没有声音片段,让学生发挥想象,然后用嘎子个性化的语言来写一写第二次比赛的经过。这样的安排,既是对前面动作描写方法的检验与巩固,更深化了学生对人物的动作描写的认识。)

五、拓展延伸  丰富形象

课外阅读写人的文章或书籍,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红楼梦》等,并摘抄描写人物动作的精彩语句。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灵活机敏               稳健老练    

动作描写

摔                         推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