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方案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精选5篇)

时间:2023-10-04 作者:紫薇儿2023年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方案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精选5篇)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方案篇一

《陶校长的演讲》综合资料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 了解演讲的特点,明白为什么要做到“每天四问”,培养学生不断激励和鞭策自己的好习惯。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第一问的内容。

2. 能联系实际说说这一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1. 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演讲?

2. 板书课题,揭示教学内容。

3. 学生根据资料介绍“陶校长”

4. 说说你想从这可了解到什么?

二、初读课文10’

1. 自由轻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检查自读效果。

正音:锻炼堡垒稳定激励鞭策专心致志韧性

指导书写:锻炼堡垒激励等

3. 分段朗读。学生评议。

4. 从这篇文章当中,你看出演讲有什么特点?

5. 陶校长的演讲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的?

三、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15’

1. 默读思考:陶校长的第一问是什么?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2. 集体交流:

a. 指名回答。

b. 出示关联词语“因为……才……否则……”朗读。

c. 说说为什么要先问这个问题?

d. 从这段你还明白了什么?

e. 朗读体会。

3.总结:

健康是如此重要,所以陶校长希望我们从小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

4.理清层次:

这段话是怎样来说明这个问题的?

(先说了什么?在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5.齐读本段。

四、课堂练习

2. 将陶校长的第一问复述出来。

学习目标:

1. 能说出陶校长的后几问分别包括那些意思?

2. 能运用学法进行自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5’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7课,陶校长演讲的题目是什么?

2. 他的第一问是什么?

3. 为什么要这样问?

4. 如何才能做到呢?

二、精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0’

1. 自学这段

要求:看看这一段问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问?

2. 学生自学本段。

3. 小组交流讨论。

4. 集体讨论:

a.问了什么?

b.为什么要这样问?

c.朗读指导,突出“有了……才……”

d.怎样才能做到?

e.朗读指导,突出“要想……就……就……”

5. 有感情朗读课文。

6. 小结学法。

三、学习余下段落15’

1. 学生自学三四两问。

2. 小组交流讨论明白了什么?

3. 全班交流:

a. 你明白了什么?

b.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引导学生理解三四两问。

4. 朗读指导。

5. 齐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5’

复述课文。

26.陶校长的演讲

身体有没有进步?生命之本

每天四问学问有没有进步?前进源泉

工作有没有进步?打牢基础

道德有没有进步?做人根本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方案篇二

1 教材分析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七单元26课《陶校长的演讲》,是陶行知先生一篇演讲稿,要求学生每天从健康、学问、工作,道德四方面问一问自己,以此激励和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演讲稿辞真意切,极有鼓动性,感染性;结构上,按“总----分----总”方式谋篇,以“问什么、为什么问,怎么办”方式构段,十分整饬。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陶冶情性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其中“韧”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

2 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复述课文;

3 情感目标:

b 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

3 教学重点:理解每天四问的重要意义。

4 教学难点:体会句子间的联系。

二、教法与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点,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精神,基于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以及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打算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围绕“学法指导”这一核心,以读书训练为经,语言文字训练为纬,开发全脑为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以学生饶有兴趣的说、演、读,来代替教师单一的讲、管形式,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学生想象,在兼容并举中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发展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理解陶情、启迪心智、感悟积淀的四重境界。

为此,我打算从师生两方面做好如下准备:

师:小黑板、投影片、录音带《双手和大脑》。

生:搜集陶行知的有关资料(用以扩大预习范围,降低难点、激发兴趣、了解背景)。

三、教学程序

(一)激趣揭题,质疑定标。

揭题板书后,首先在由弱渐强的《双手和大脑》乐曲声中简介陶行知,可以达到消除情绪性学习障碍的目的。

“疑,思之始,学之端”,可以对学生发问:“看到题目,你首先产生那些疑问?”根据学生的疑问,巧妙地交代本课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读中学读。

词义的模糊性和概括性决定了语文学习的整体性原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应该首先让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读书,读后讨论演讲的特点和演讲稿的格式。通过反复朗读,做到读中知大意、理脉络;读中查字典、剖形探义,掌握生字词。

以上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三)研析结构,精读感悟。

刘勰说得好:“观文者批文以入情。”阅读教学中应该像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们可以扣“问”展开,结合学法指导,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指导学生读中悟情。

1 细读悟理

(1)整体理层次:做到思之有序。这部分可分三个环节:a 提供自学材料;b 个人尝试练习;c 小组交流反馈。

根据重难点和第一课时中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自学材料:

自读“四问”,分组学习,利用列表理清层次后,再抓关键词朗读体会。

问什么为什么问(结合希望)你将怎样做

(2)研读悟学法:读中解惑悟情。这部分采取教、扶、放的方式,也可分为三个层次:a 导读“问身体”;b 导学“问学问”;c 自学三四问。

a 导读“问身体”:

a 交流“问什么”,指导读好问句。

b 抓关联词,解决“为什么问”。具体方法:先出示没有关联词的句子,学生填词悟理后,再适当引导:要想实现崇高的理想,必需(怎么办)----------------,否则(会怎样)-----------------。

c 结合陶校长的“希望”,说说“你将怎样做”,变被动的接受为主观上的积极探索。

d 指导朗读。

e 总结学法:据问题,找句子。

读句子,划词语。

读词句,悟情理。

b 导学“问学问”:

a 尝试自学;

c 强化迁移:1 读出自己的体会;2 再次强化总结学习方法。

c 自学三四问:

a 按同样的方法自学三、四问,作标记准备提出不懂的问题。

b 组织交流:点播关键词,练习课后练习4,谈谈内容,读读课文。

2 精读悟情

a 任选一问,读出自己的体会。可以说,可以演,可以读,也可以背,使每一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b 组织复述其他“三问”。

以上为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四、总结迁移,形成积淀。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方法比教给知识更重要”。可以利用第六小节总结“四问”,帮助学生体会“演讲”的感情,并且利用演讲等方式,指导读出这种亲切、关切、爱护和充满鼓动性感情的语句。接着,帮助学生从课文内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一步总结:谁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然后,进行迁移性训练:根据文中“四问”,以某一天为例作出回答。

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带着问题读书,读中解决问题,这仅仅是阅读教学的浅层目标。而带着疑问走出课堂才是创新型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为此,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总结全篇课文:你认为自己这几节课学得怎么样?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继而,根据学生情况做出综合性总结和评价。

一节好课的结束应该是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始。我布置的课外作业是:继续搜集有关陶行知的资料,准备召开“我眼中的陶行知”知识交流会。

五、板书:

总之,我力图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做到书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分析让学生讲,道理让学生悟,学法让学生去总结,最终达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有创造。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方案篇三

写的吗?

2、对于陶行知先生我们并不陌生,三年级时曾学过一篇课文叫《放飞蜻蜓》,回想这篇课文,谁来说说你印象中的陶行知先生是个什么样的人。

3、简介陶行知:陶行知是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1914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后赴美留学。1917年回国,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教务主任等职。五四运动后从事平民教育运动,到南京远郊偏僻荒凉的晓庄(原名小庄)创办了后来驰名中外的晓庄师范,并亲自担任校长。在晓庄师范,陶行知脱去西装,穿上草鞋,和师生同劳动、同生活,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自勉勉人。陶行知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他逝世时,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1、做到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并知道陶校长讲了什么的请举手。

2、(出示词语:锻炼、堡垒、私德、既然、激励、鞭策、否则、承担、值勤、源泉)自由读一读,想一想哪些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3、听写词语,同桌互批。

4、交流陶校长讲了什么,(板书:健康、学问、工作、道德)讲到哪一“问”就让学生读哪一“问”。相机正音。

1、请同学们默读这“四问”,细细品味,陶校长是如何讲清每一问的,每一问都讲了几方面的内容。

(三点内容:第一点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出了“问什么”;第二点简明扼要地阐述了“为什么要问”;第三点提出了“怎么做”。)

2、陶校长说话多有条理,让人听了很清楚。我们说话、作文时也要做到言之有序。(黑板旁板书:言之有序)

3、再请同学们读读这“四问”,思考一个问题:陶校长为什么要谈这四个问题?两点提示:一是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二是扣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想。

4、交流要点:

(1)健康:a、“生命之本”的意思。b、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没有了健康的身体会是怎样的情景,从而加深体会健康的身体是多么重要。

(2)学问:抓住“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谈谈理解,比如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

(3)工作:抓住“……培养责任心……锻炼办事能力……步入社会做大事的基础。”引导学生谈谈对这句的理解(立大志,做小事;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4)道德:a、“做人的根本”。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理解。比如,高科技犯罪(电脑黑客)。b、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总结:陶校长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告诉我们为什么要问这些问题,说得非常有道理,让人听了非常信服,这叫言之有理。(黑板旁板书:言之有理)

5、我国另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斯霞老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智育不好是次品,体育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出示)请你来联系陶校长的“每天四问”说说斯霞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6、相信同学们都不愿意做次品、废品、危险品!那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去做呢?陶校长也告诉了我们,请你再读读课文说一说。

重点点拨第四问中“公德”、“私德”、“真人”,了解它们的含义,其中“真人”可联系陶行知简介中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来理解。

6、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想一想陶先生为什么要做这篇演讲,体现了他怎样的感情,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感想。(顺势处理完最后一节,板书:激励  鞭策   长足进步)

7、学习了陶行知先生的“每日四问”,同学们受益匪浅,下面咱们完整地读读这“每日四问”,好好体会体会。

2、下面我想请同学们也来当一回演讲家,就来演讲这篇课文。演讲一般来说是不看稿子的,所以,同学们要能复述出这篇课文。谁来提醒大家有什么小窍门。(a、每一问的开头都一样b、每一问都讲了相似的三点内容)

3、好,下面请大家利用这个小窍门自由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注意演讲要有感情哦!

4、学生准备——指名复述——师生共评。

陶校长的每一“问”都讲了三点内容,第一点自问自答说出了“问什么”;第二点写了“为什么要问”;第三点提出了“怎么做”。如此言之有序,言之有理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陶校长演讲稿的写法,也写一写“每日×问”,要求联系自己的实际问题,先向自己提问,然后说说为什么要问,最后说说该如何改进。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方案篇四

今天,上《陶校长的演讲》一课,是一篇演讲稿。议论文的题材学生很少接触,不过本课条理清晰,结构分明,语言简单直白,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不过,细心的学生就会发现课文有好几处的词语加上了引号,这些词语还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它们分别有什么特殊含义呢?我做了这样的指导:

1、“健康堡垒”

师:堡垒是什么意思?

生1:指用于防守的坚固建筑物。(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候查字典获知)

生2:一些打仗片中见过,堡垒很坚固,抵御敌人炮火,不易摧毁。

生交流得出是健康的身体。

2、“公德”、“私德”

师:“公德”是什么?

生:公共道德

师:哪些属于公共道德?

生交流

师:那“私德”呢?猜一猜。

生:私人的道德。

师:是这个意思,能换个说法吗?

生:指每个人的道德。

师:对,是指个人的品德修养。我们既要讲究公共道德,也要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这样的人才是“真人”,真诚、不虚伪的人。

3、“真人”

师:从字面上是什么意思?

生:真正的人。

师:那什么样的人是真正的人?看看上文。

生交流后师小结:真诚,不虚伪的人就是真正的人。

4、鞭策

师:你怎么、“鞭”和“策”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生:“鞭”是鞭打,“策”就不知道了。

师:查查字典

生:(查字典)是指赶马的小棍子。

师:那“鞭策”的意思什么?

生:指用小棍子鞭打。

生:也是为了鼓励自己。鞭策的意思是不断地督促提醒自己。

字、词、句、篇、章,这是成文之道。因此,要想理解文章,理解字词是关键。如果直接揭示词语意思,学生只是机械地接受,可能下次再遇到已经忘记了,我采用联系上下文、查字典、从字面出发理解引申义这样的方法,教学生“渔”之道,这样,今后的学生就不愁没“鱼”钓了。

陶校长的演讲教学设计方案篇五

我国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这则演讲,应该说对于人的终身成长是非常有价值的,可以这么说,这篇演讲是我国现代终身教育的典范文章。反复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会发现这四问不是能简单教成四问,一问一答,答案明确,教学结束了。也就是说,这是一篇典型的教学起点性文章。我一直倡导,每篇课文都是起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沿着这个起点奔跑起来。假如孩子们学习这篇文章,不能奔跑起来,就说明我们把这篇文章教完了。这篇文章我教过一遍,就那一遍让我终身难忘。在此,我先叙述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在学生反复朗读这篇文章,清楚这篇文章的内容后[课文内容其实不复杂,孩子读那么几遍,就会知道这篇文章写得是什么,假如我们仍然停留在这种分析上,分析来分析去,孩子们肯定讨厌这篇说理文的],我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这样的:

师:同学们!《陶校长的演讲》这篇文章已经读了多遍了,内容都知道,有好多同学也能够背下来,并且能学着陶校长那样演讲起来了。下面,我想换一种方式思考这篇文章。

师:我想请同学们当评委,为陶校长的演讲打分,打任何一个分数都要说出理由,最高分是100分。请同学们听配乐演讲。

[以苏教版教材提供的配乐朗诵作为素材]

[同学们认真听着、想着、在给陶校长打分]

师:你们一定要用好自己心中的标准来打分,给多少分都要学出自己给分的理由。

[学生思考了几分钟后,有学生举手]

生1:我给陶校长的演讲打100分。这篇文章太精彩,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明白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健康、学问、工作、首先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生2:我也给陶校长的演讲打100分。因为每一问都那么好,告诉我们该怎么做。

生3:我同样给陶校长的演讲打100分。因为这是陶校长给他的学生讲的,他的学生肯定说这四问好,否则我们就不会学这篇文章的了。

生4:我也给陶校长的演讲打100分。因为从第一问到第四问,每一问都那么震撼人心。

…………

生:我想给陶校长的演讲打99分。

师:(我笑着说)你为什么这么吝啬,舍不得把那1分给陶校长呢?

生:我应该给陶校长打个100分,也应该给他打个100分。不过我要试验几个月,每天问问自己,如果真进步了,我就把这1分给陶校长,如果我一点进步都没有,说明陶校长的演讲不管用,到时那99分也不能给。

师:(非常激动)你说得真好,我们都应该加入到这个四问中来,从今天开始就问,几个月后再来给陶校长评分。

……

我这个班的学生,今年读六年级了,当时他们是问自己了,但坚持下来的不多,因为当时带他们时间太短,估计这件事他们早就不做了,我也感到一种内疚。假如学校让我带下去多好,心里早就想过这个问题。因为我带那么几年,我就会督促他们,让他们在自问中成长起来。

也许这四问,他们没有忘,想办法还能激活她。但这只能是我的一厢情愿了。

今天,我不能教这一课,我在默默地祈祷学过这篇文章的孩子能够问起来,坚持才能体会到价值。如果今天来教,我就把这篇文章变成祈祷文,为孩子的终身祈祷,我与他们一起祈祷。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