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汇总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琴心月最新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汇总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篇一

合作是我国人民传统的美德,而“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教学中创造的一种新摸式。作为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非常的适时和必要。反思当前的体育教学状况,就不难发现,课堂中学生就是缺少合作学习的意识与必要的能力,这跟教师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和点拨缺乏有关。目前大多数合作学习往往是流于形式,生生、师生之间虽有合作学习之机会,但其实效并不理想。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成为全体体育教师急需探究和解决的课题。下面我就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性,谈几点想法。

1、提供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

要使学生有合作学习的机会,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平台,创设合作学习的情景。让他们在这平台上展示自我,显示风采。

合作学习一般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各小组伙伴之间通过相互交往、交流,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推动学习,以小组成绩来衡量评判,共同完成学习目标的集体活动。而教师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情景,最关键的是教师把自己融入到课堂氛围之中,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角色展现在学生面前。想方设法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活跃、欢乐的课堂氛围,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品尝自主参与体育学习的乐趣,分享合作学习的快乐。

2、抓住特征,选择合作学习的方法。

中学生有独特的性格特征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去选择最佳的合作学习方法和时机。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各年级的体育基础,选择运用方法时,要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技术技能的.水平,有针对性的安排合作学习的形式和方法,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般来说,只要课中教师安排适当,学生就容易产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3、建立常规,构建合作学习的机制。

俗话说:“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把这些规章制度深入到人心,这一点对合作学习的起始阶段尤为重要。合作学习中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会带来诸多不和谐的因素。譬如,优秀学生的主角地位,差生的配角和依懒性等。为了使每位学生都能自主、自信地参与合作学习活动,保证参与的机会和时间,教师应和学生一起建立合作学习的常规。应根据学生各自的特长,进行各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各小组产生组长,同时,应让学生明白:一个组是一个单位,也是一个核心,各组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取长补短。通过建立常规,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为日后的合作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4、合理安排,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各组之间要进行共同探讨,互相交流,互帮互学,促进提高。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充满激烈的竞争。学生之间一旦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氛围,那么适应社会能力目标得以逐一实现。但目前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各种能力欠佳,为此,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辅导和培养。

4.1培养学生学会听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是: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吸取他人精华,从而修正自己的想法,更正自己的行为。不过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往往学生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在中途打断他人的话题,这一点教师在课上要加以调控。教师向学生讲清楚,当别人发言时,一是要学会认真地听,二是要学会尊重别人,不要插嘴。倾听同学表述后你如有什么不同意见想表达时,应等别人讲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理想的教学方法是,首先让学生进行讲评,然后教师加以归纳,作些总结性点评。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意识到倾听的益处。

4.2培养学生学会说

培养学生学会说,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必要途径。有的学生思维敏捷,声音宏亮,口齿清楚,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合作起来容易与他人沟通,通常表达起来头头是道,把问题说得一清二楚;有的学生则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且不敢说,长此下去,优生与差生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针对这一状况,我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首先,鼓励学生敢说。合作前,教师运用提示和预约的方法,鼓励部分学生大胆地积极地发言。譬如:“今天我们做一个‘赛龙船’的游戏,老师希望***,**等同学能先来说一说自己的观点,同学们说好不好?”接着,用掌声欢迎***等同学发言,等他们讲完后,老师又用激励的语言加以表扬,再一次把掌声送给他(们)。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使学生明白合作时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增强自己要说的信心。

其次,培养学生能说。当学生都敢于说话后,教师应抓住时机,激发那些思维敏捷,表达效果清楚的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向老师与同学表达学习与锻炼的心得体会,或者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练习形式及疑难问题提出看法,在反馈时让他们带头先说,再引导大家积极参与评价和学着说。让大家知道,讲话时应声音宏亮,讲解清晰,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说话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最后,让学时学会争辩。其实它是一种讨论的据理之争。合作学习时,常常会出现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学生在必须认真倾听同伴发言的基础上,懂得为什么要这样做。如做前滚翻动作时的“团身”练习,要求团身紧是为了便于滚动与滚翻,要求学生用自己正确的示范和说理的方法在争辩中明理。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合作学习真正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实效。从中也培养了学生与他人交流、协作的能力。

5、把握时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正确把握好时机,是学生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而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怎样去组织好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5.1当活动中有诸多方法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与创造性。例如:在民间体育跳短绳中,其花样较多。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让学生充分动一番脑筋。我出了这样一道题:“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各小组的花样跳绳比赛。看一看,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组跳得花样最多!”这时,同学们都跃跃欲试,我先让大家商量讨论跳绳的方法和花样,并在各小组之间加以巡回辅导,然后,利用规定的时间,各组展示花样跳绳比赛。最后在老师的参与下临时请几位学生加以分析评判。这种以合作为主的学习方式,更能有效地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5.2当学生独立思考不能完成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日常课中,往往碰到学生对老师安排的课题因技术、技能要求较高的问题而不能完成。即学生在独立探究中会出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就要抓住时机,及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在教师的正确示范下,通过仔细观察动作全过程,能相互启发,掌握方法要领,提高运动技能。譬如:一脚踏在30cm宽的起跳区起跳。学生常犯的错误有三种:一是离起跳去较远,而是超越起跳区,三是踩线。在分组练习时,一部分学生做练习,另一部分学生在仔细观察同伴的起跳动作,及时提示练习者调整起跳距离,通过几堂课的练习,学生基本上在规定的起跳区域内完成起跳动作。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合作学习效果。

5.3当全班学生完成动作困难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在体育教学中,队列队形是常规教材。但是,“齐步--走!”,“跑步--走!”的动作往往不整齐。于是,可以借鉴合作学习的方法,先全班学生集体练习呼合,接着了解动作要领,然后采用分组练习的方法。同时要求每位学生既当动作的指挥者,又当动作的执行者。即轮流当小老师,经过多次练习后,再进行全班操练,其效果相当好。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动作整齐划一。这样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

6.感受

6.1课前的认真准备,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前提。即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编写好教案,包括室内的体育理论课(有的课题内容应先让学生知道一定的理论知识),场地器材的设计与准备等都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前提。

6.2加强指导,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关键。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问题,要加强课内巡回辅导,并及时加以点拨,让学生有思维、思考、想象、构思的空间,同时应适时调控,力争通过自主或互帮互助的情况下完成学习任务,是提高合作学习的关键。

6.3重视对合作学习的评价,是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归宿。合作学习通常以小组总体成绩评价的。通过小组自评,组际互评,师生共评相结合,从而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对老师每次实事求是的评价是十分在乎的。其中对于老师表扬和鼓励的话语,他们听到后心里总是乐滋滋的。这就为他们合作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增强了他们合作学习的信心,提高了他们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团队意识。使合作学习新模式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实效。这是组织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美好归宿。

6.4在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我感受最深的是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过程有利于学风和班风的提高。

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篇二

体育游戏作为高职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模块,对体育教育的高效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室首先应当明确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育,因而体育游戏的教育意义就显得尤为明显。在具体时间过程中,体育游戏的构思,设计,具体内容,开展流程等等,各个方面都应当体现出教育意义,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课程的高效开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体育游戏进行构思设计时,教室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针对高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特征,适当地选择合理安全的体育游戏。同时,在体育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应当时刻对学生传递体育活动开展的目的,使学生通过体育游戏,感受到体育的快乐,并且领悟到体育游戏开展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游戏,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深入地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

1.2凸显体育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一方面,很多体育教师通常会将体育游戏活动安排在整堂课的初始阶段,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在课堂开始初期,学生大多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投入到体育学习中,教室通常采用游戏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体育游戏,能够快速刺激学生大脑,帮助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另外,体育游戏也是一种热身活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使学生的筋骨活动开来,避免体育教学过程中受伤,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体育相关教学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有的教师会将体育游戏安排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的机体能够得到适当的放松,从而恢复自身的能量损耗,为下一堂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1.3凸显体育教学的竞争性

大多数体育游戏都带有一定的竞争意识,通常是团体作战,对抗双方。根据一定的游戏规则,确定作战策略,在竞技过程中克服困难,不懈斗争。在体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竞争是游戏进行的催化剂,通过这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

2体育游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2.1体育游戏前的准备工作

体育游戏开展前的准备工作对游戏的正常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包括:体育游戏的选择、过程的设计、时间的安排、相关器材的开发利用、场地的选择以及游戏安全措施等等。一方面,再进行体育游戏的选择和过程的设计时,应当结合体育教学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体育游戏开展的意义以及想要达到的效果,是课前热身还是对体育技能的传授有一定帮助的辅助性活动,亦或是课堂即将结束时的放松活动,只有明确体育游戏的意义和作用,明确开展目标,这样才能选择最合适的体育游戏。另一方面,体育游戏的相关器材的准备是开展的必要条件。由于不同地区、不同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开展的情况不同,对体育器材的装备也是不同的,一旦有的`高职院校学生数量较多,但器材不够,教师在体育游戏的选择时应当尽量选择器材使用较少的游戏,或者对游戏器材进行自制,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游戏效果。

2.2体育游戏开展中对游戏形式的把握

当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和开展上大多是依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开展田径、武术、体操等项目,在整个体育课程中所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类课程是非常枯燥无趣的,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失去了对体育课程的热情和兴趣。基于此,如何提高学生在体育课程教学中的积极性是当前教师应当思考的主要问题。因此,笔者认为,在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适当的加入一些体育游戏,贯穿于课程开展的过个环节和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对体育游戏的形式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其思想和心理特征上都比较成熟,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学生的个性化比较明显。在设计游戏形式时,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特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竞争意识以及个人能力。

2.3体育游戏活动中的安全把握

体育活动是户外活动,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安全性有一定的把握,对体育游戏也是如此。如果教师开展投掷游戏,以及小组对抗游戏,学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基于此,笔者认为,教师在游戏开展前,应当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对场地,器材等进行检查,确保环境的安全性;另外,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将游戏规则全面系统讲解给学生,并且特别注重对安全的要求和规定,确保每一个学生对游戏的各个环节都熟悉掌握。

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篇三

经济学作为一门传统学科,其课程的理论程度和难讲程度在高等学校教学中已得到普遍认识,内容的前半部分主要探讨家庭、企业等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包括供求模型、产品市场、要素市场、一般均衡、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等;后半部分内容主要围绕资源配置展开,从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开始讨论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从封闭型经济扩展到开放型经济,再到宏观经济政策,以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为其中的理论、概念、原理晦涩难懂,感到这门课程理论性太强,对经济学抱有畏惧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文学手法应用于课堂教学过程,采用多种形式将理论语言和文学语言相结合,比如借助形象化的语言描述谷贱伤农的经济原理,借助诗词歌赋描述生产论、成本论,借助悬疑推理描述博弈论等等。理论是抽象的,文学是形象的,利用文学语言将抽象的逻辑语言表达成形象的状物语言,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疑团的铺垫经济理论的阐述是一种叙述性的阐述方法,是按照事物内在规律、内在的逻辑层次步步阐释。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枯燥的理论可以进行前期铺垫,提出悬念先让学生尝试着揭秘,将理论以设置悬念、设置疑团的方式展开,由于“探秘”心理的驱使,学生往往积极性很高。学生在解决经济困境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得出理论结果,最后由教师进行揭秘,老师要不紧不慢地给出谜底答案,并且要对学生揭秘的结果--做出点评,对于荒谬之处要加以指出。悬念小说之所以有如此大的魅力,从根源讲,就在于人类的“好奇心理”的驱使。层层制造的悬念使得读者欲罢不能,沉醉于其中、痴迷于其中。此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在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把握学生的“好奇心理”的心理规律,掌握恰当的时机有意识地设置悬念,比如在讲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时,设置风云突变的经济环境,增加学生宏观经济环境的分析障碍,学生在探索答案的过程中增强了学习兴趣,收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对于结果公布的形式教师可以延续到下一节课,吊足学生的胃口,在等待揭秘的时候,在学生聚精会神盼望答案揭晓的时候卖个关子,以“下节课公布结果!理论下周揭晓!”等方式将内容延续到下节课,既增加了学生互相讨论、研究分析的时间,又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了所学内容。

二、幽默的风格经济学是探索个人、社会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追求的严谨的理论,是科学的真理,所以,经济学教材表达的也是庄重、严谨的科学思想。但教师不能受困于教材,庄重、难懂的语言并不助于学生的理解。诙谐幽默是智慧的展现,严谨庄重的经济学并不排斥在解读它时采用幽默的风格。亦庄亦谐的教学艺术手法,会收到较好的讲授效果。纵观国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无不在演讲时体现出其幽默诙谐的一面,学生在笑声中既学习到经济学家的主要观点,又直观的领悟到其中蕴涵的思想。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在笑声中学习,笑声可以调节课堂气氛,缓解学生听课的疲劳,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关系,增强好感,形成愉快教学,在笑声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三、浅显的表达经济学中有些理论比较苦涩难懂,采用浅白易懂的方式解读深奥的理论,将深奥的经济学理论解读成通俗易懂的.“大白话”,才是真正高水平教学的体现。然而,现在很多教师认为讲的理论越难懂,越深奥,越体现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高,这是很荒谬的想法。就连经济学界最高奖项-诺贝尔经济学奖也回归了现实,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尤金・法玛、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j・席勒3位因“资产价格问题的实证分析”而获奖的学者,他们属于微观实证范畴,研究本身就包含着对人类命运的关怀,通过踏踏实实的实证分析把科学道理告诉公众和政策制定者,可见谁玄而又玄,谁能将浅显道理演绎成复杂高深的数学公式,谁的水平就越高的想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

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篇四

论文关键词:探究性学习;学习环境;学习资源;指导

论文摘要:“探究性学习”过程更重视学生的发现,发展能力,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法,并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通过创设条件,创设情景,形成主动参与探究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猜想质疑,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科学的指导,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师生间的互动,使学生获取成功的体验。

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要求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逐步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探究性学习”就是这一基本要求和创新思维关键下催生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更重视学生的发现,发展能力,强调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中去。新课程改革要求实现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共同转变,根据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我在物理教学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首先加强了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并以此推动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再次积极创设条件,形成主动参与的氛围,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猜想质疑,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获取成功的体验,培养协作精神,关注个体的差异与特长,调控教学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引导学生独立自主的获取知识信息的特点。

一、创设自由、开放、和谐的学习环境

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心情舒畅,感到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才有主动探究的心态。实践证明,在探究性教学中,没有自由、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就没有学生的自信心,也就失去创新的内驱力,无法培养其探究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处理好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发挥学生学习的群体动力及自我创造力,增强群体意识的熏陶和群体成员的竞争气氛,并以此促发学生的个性,分组学习是“探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根据探究性学习的性质、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一个指导性的分组标准,给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选择的自由,组成5或7人一组的最佳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及时发现学生的意见分歧和情绪波动,给予相应的心理辅导,教育学生懂得相互尊重和欣赏,帮助学生克服困难,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持久的积极性。

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

探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是开放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处于咨询、帮助、引导、裁判的位置,探究性学习重在过程和方法。因此,教师切忌将学生的研究片面引向已有的结论,使学生失去想象的空间,而应以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为手段,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教师要学会倾听,适时介入,明确指导和恰当评价。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观察的理解,耐心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为依据,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尽可能让学生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其数量比质量更重要。在此之前,不对其做任何评价,使学生的思维处于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并能鼓励那些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也参与进来。探究过程中,要给予学生充分自主的探究时间,教师指导过早,会导致学生失去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使之产生“差一点点就成功了”的遗憾,但介入过晚也将使学生久置于“悱愤”的状态,导致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教师应学会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评价,识别出有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学会有条理、有逻辑的整理与归纳材料,得出结论。教师的指导要依据问题的特质、学生的个性、活动的情景等特点,把握介入的深度,既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又预留有主动发展的空间。实际上,教师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的表现,才能真正融入探究性学习中,与学生发生情感上的共鸣。

探究性学习通过厘定教师、学生与学习对象三者之间的交互作用而实现,三者不能或缺,其价值体现教会学生怎样学习、怎样思考,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获得情感体验,达到学习目的及能力的增强。教师明确自己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和角色,对探究性学习的顺利进行和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陆丽萍.新课程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和学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m].天津教育出版社.

体育跨学科教学活动设计篇五

摘要:体育学科不同于其他文化课的学习,但是也有其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并且体育对学生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讲述了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多媒体和快乐教学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育;多媒体;学习兴趣

大力推进体育教育尤其是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关系着教育改革的成效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同时关系着国家对全面发展的后备人才的需求,更关系到国家进步和强大的百年大计。我结合相关理论和多年的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对小学体育教学谈了几点看法。

1.游戏法教学是比较适合的方法

游戏是一种遵循很简单的规则让人有很大自由活动余地的运动,可以随意支配动作的难易与数量,比如双人摇绳跳,只不允许踩死跳绳,而进出的方向、跳动的次数均不加限制;“网鱼”游戏规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而跑直线还是折线、曲线,是急停急起还是跑跳结合均不加限制,只要跑动者不被围捕者逮住即可。游戏法特点之一是参加者全体在运动,这保证了练习的密度与强度;二是动作难度自己控制。比如“贴膏布”,速度快与追捕者离得远可以多绕几个圈,速度慢可就近处置;三是在练习中学习,不会作游戏的人,只要参加了一次练习,也就会作这个游戏了,学习效率比单纯的组织学生学要高很多。其基本过程是“练习一学习一练习”,实用性大,练习次数多,而不是学示范动作那样“学习一练习”;四是不同气候不同场地条件下均可作游戏,受外界的限制较小;五是游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可以活跃气氛,提高练习效果;六是可简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

2.教学氛围的营造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

首先,在微笑中,增进师生的情感。教师用微笑增强自己的信心,用微笑显示青春的活力和朝气,用微笑调节师生的心理状态,教师用微笑协调师生关系,用微笑改变学生的不良习惯,用微笑让学生愿意与之亲近。整个课堂教学过程要保持微笑,给学生一个积极的期望。特别是上课初始与学生见面打招呼的r候一定要保持微笑,给学生积极向上的印象,营造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学生,尽量少用责备的口气,当学生有良好表现时,用一个肯定的眼神,拍一下肩膀、点头认可等进行无言的交流,师生间传递的是对彼此的好感和信任。其次,情境创设的明确性。每一次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性,课前谈话、情境创设都是如此。有些时候,由于练习工作的重复,学生难免会认为枯燥乏味,如果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涉及教学内容,让学生准备进入角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听、练能力,给学生亲切、新鲜的感受,诱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愿望。最后,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如在教学跳绳时,学生会主动地邀请教师参与,还会教你和请教你各种跳的方法。参与其中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笨拙的跳法和不协调的步法会带来很多幽默时刻,既融洽学练氛围,带来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又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3.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开展教学

3.1游戏法:引导学生实现各项教学目标。由于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采用富有趣味性和竞争性的游戏法组织教学,有利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3.2“变一变”法:运用兴趣教学法,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内容施教,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增强教学效果。

3.3采用“玩”法队形教学:接近学生“玩”的队形,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兴奋性,过多的集合、站队会降低学生的兴奋感。因此,在需要集体讲解示范时,不一定每次都要求集合站队或严格的队形,相反,可以让学生像平时“玩”一样很自然地围拢在老师的周围,安静地听老师做必要的讲解、示范和安排。这样就完全改变了过去那种集合站队单调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奋性得到调节,注意力以集中,避免了因不必要的集合而浪费时间。

4.关于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建议

4.1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深入了解体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内容和意义。要想让体育教学改革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首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传统模式的束缚中脱离出来,改变原有的教学观念,改变以文化课成绩来考察和评价学生的方式,深入了解体育教学的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认识体育教学,从提升学生积极性、能动性的角度来组织体育教学,这样才能在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升,从而培养出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人才。

4.2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体育任课教师是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改革的直接实施者,体育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会直接影响体育教学的质量,也会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学改革的贯彻和落实,所以要保证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必须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首先,学校要定期的为任课教师组织培训,让体育任课教师及时接触和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技术,以促进任课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其次,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会影响到整个学校的体育教学氛围和体育教学环境,所以学校一定要重视体育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工作,在保持原有的教学优势和教学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进人才,吸收新鲜血液,进而构建一支高素质的体育师资队伍。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