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作者:MJ笔神2023年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大全5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篇一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提问,可以用来“遍询诸生”,检查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温故知新”,引出新的课题;还可以发“愤悱之功”,启迪学生思维,开阔思路,活跃课堂气氛。

提问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提问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的思维在“发散”与“集中”中前行。但提问绐终是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进行的。因此,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筛选,抓住重点和关键,选择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这就犹如沙里淘金、花中采蜜一样,是教师的一种创造性劳动。下面就谈谈我在实践中的一些点滴体会。

一、由浅入深的提问

学习就是从不知到知,从不懂到懂,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就必须遵循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规律,由浅入深地设计课堂提问。比如,在讲述非洲气候时,先请学生阅读插图,随后发问:“刚果盆地和东非高原位于非洲什么部位?分别属于什么气候?两者都处在赤道两侧附近,为什么有不同的气候类型?马达加斯加岛远离赤道,为什么其东部是热带雨林气候?”由于提问是由浅入深,以“气候”为“焦点”,从不同方向将思维“聚集”到“中心”上,又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利于独创见解的产生。

二、激发兴趣的提问

学习中最活跃的成份是求知欲。即对学习课题产生认识上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务必针对教学内容、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引导思维,进行提问,如在讲述日界线概念之前可以提问学生:“从日期上来讲,后出生的人一定比先出生的人小吗?”在讲述地球的公转时问学生:“为什么远日点是夏季,近日点反而是冬季(指北半球)?”在学生头脑中的构成一个悬念,引起好奇,激起学生学习新授知识的高涨情绪。

三、逆向思维的提问

课堂提问可以获得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但这种反馈必须是实质性的而不应是形式上的反馈。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提问问题设计的质量如何了。我在听过一位教师讲述空气的组成时,他是这样提问学生的:“干洁空气中主要成份各有什么性质?”这一问题提出,学生照本宣科念一遍就回答完了,但学生究竟理解如何就不得而知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形式上的反馈,所以我在讲授这一问题时,把提问改成:“假如大气中分别缺少了氧气、氮气、二氧化碳、臭氧那么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回答这样的问题照课本读一遍就不行了,学生就必须根据课本上各种气体的性质,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逆向思维才能把问题答出,既使学生答错了也往往能给教学提供生动的实例,成为澄清教学问题的大好契机,这样的反馈才是一种实质性的反馈。

四、因果相关的提问

这种提问问题的方法,可以摆出一些条件或设想,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思考、分析得出结论,也可以先摆出地理现象,再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推究原因,认识地理事物的'本质。例如,讲述欧洲的气候时,先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年等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欧洲地形图,在学生对欧洲的位置、地形、洋流、降水和所温的分布特点有了感性认识后,再提出:“欧洲为什么会具有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这样能使学生从“因”中得出“果”来。再如,学生了解日本多火山地震的特点后,问:“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引导学生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这样学生可以从“果”中得出“因”。

五、联系实际的提问

[1][2]

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篇二

(江西傅生根)

我们知道,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双边活动过程。如教师教得得心应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学的效果就会很好。中学地理教学采用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呢?我认为:

一、首先应该明确一般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困难

1.地理教学板书、板图、板画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在有限的黑板上难以充分展示出来。

2.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内容丰富的板图、板画往往需要耗费很多的时间,特别是对部分青年教师来说,图若画得正确、标准,并不容易。这样影响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3.课堂上的教学挂图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它往往又是信息容量大、要素繁多、不分主次,而且能见度低,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发展。

4.地理教学名词概念多,原理、规律也不少,往往需要借用挂图来帮助学习理解、类比归纳,实现图文转换,一般情况下45分钟内不易完成任务。

5.地理教学需要分析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规律,同时还需要了解世界各地的人文特征、生产发展以及人地关系等问题。要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些知识,多认识客观事物的本身及其外貌特征,多了解各具体国家生产建设的发展状况非常必要,但用一般的教学手段难以实现,这就妨碍了学生认知过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发展。

6.地理教学中我国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内容丰富,素材多,但生动活泼、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的画面少。一般情况下难以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完成德育任务。

7.地理教学在中学阶段授课时间少,往往不被学生所重视,加之目前高考取消地理考试,必然使部分学生产生偏科的现象,有的甚至干脆放弃,给教师正常的授课带来很大困难。地理教学如要正常进行亟需一种既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积极性,又用时少,收效大的教学手段。

二、地理教学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克服一般教学中的困

难,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自己多年教学实践,我认为把电化教学运用于地理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利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

[1][2][3]

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篇三

数学是一门深奥而又充满逻辑推理的自然科学,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同时又是具体的;是静止的,同时又是动态的。教师呈现的空间是有限的,同时知识反映的内涵是无限的。而体会知识的具体与抽象,静态与动态,有限与无限往往是数学课的重点和难点。要解决这些相互关联而又矛盾的问题,从信息加工理论分析,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类学习与生存发展的环境,也改变了几个世纪数学教学、数学学习的方式。由于它对人发展的重要性,迫使人们不断思索数学与现实的切合度;更是因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技术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认识到它在数学课程结构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不仅被看做是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而且也是数学教育工作者在建构数学内容体系时首先考虑的因素,进而引发人们重新思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以及如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打好基础与追求创新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更进一步促使人们思考在数学教育过程中如何利用与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必将改变人们对数学的内容、形式、应用、人文价值以及评价的认识与看法,可见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是数学教育发展的必然。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选取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的整合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打通知识融合的道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然后按不同学段整合成学生的学习领域。而这些内容标准只给出具体目标,不直接对教学具体内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统一的规定,使学生所学和教师所教富有弹性和力量。在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越来越需要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需要学生动用各种知识、方法和手段来获取信息,特别是一些数据信息的处理,借用计算机来完成更加快捷方便,使得与我们不能分离的数显得更具应用价值。即使对一些烦琐的计算、方程的求解、递归、迭代,也能在计算机上实现,使得日常生活中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快捷方便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疆界。利用计算机可以更方便地寻找数与形的规律,使得观察与验证得以进行,使得数与形的结合真正从理论走向实践。

(三)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

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认知结构建构的过程。随着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借助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改变原有教育方式已是大势所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给传统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数学的一大特点是逻辑性强、抽象思维要求高,尤其是涉及三维空间问题,动态过程问题等,传统教学手段就很难有效的展示和分析,而合理的使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将课程的内容有计划、有层次、从易到难的展示给学生,大大加强教学的层次性、直观性、趣味性,同时增加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多样化,把抽象问题直观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图象问题动态化,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帮助学生从一些繁琐、枯燥和重复性的学习中解脱出来,为学生的学习节省大量的时间,使学生在传统教学下需要课外完成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可以解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动脑、思考和探索;从而增加知识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如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学生因为看不到二次函数的图象之间的变化过程,从而难以理解,如果教师在黑板上手工示范不但费时费力极不方便,而且误差较大,容易给学生造成错觉,做出错误的判断;但如果借助于几何画板就快捷方便,许多抽象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图象快速显现,将抽象的东西通过图形的变化形象化,增加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视觉和理解上得到和谐的信号刺激,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作用,让学生自己根据图象去对比、分析,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需教师反复讲解,就能让学生理解得清晰透彻,从而顺利地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数学课堂上,许多演示内容,通过板书没法直接表现,但是通过信息技术上的各种绘图工具都可以形象的画出来,可以在同一屏幕上,文本、图像、动画、声音齐头并进,直观地展现一些在传统方法上难以展现的内容,使学生既看得见又听得着,给学生前所未有的视听震撼,引发强烈的有意注意,同时还可以动手操做,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更贴近实际,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而且容量大、效率高,用好它能够使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最直接的就是教学方式的变革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引起数学教育工作者更多的就是对教学观的反思与课堂结构变化的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所发生的最根本的变化之一是教师作用与角色、学生学习环境的变化,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权威和智慧的源泉,而成为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的伙伴、援助者和指导者、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仅仅是从听与做作业中获取知识,而是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问题讨论的启动者和调整者,问题解决的参与者、经历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与权利。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中应避免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上的好处师生人人皆知,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更多的应刻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作为一堂好的数学课,信息技术的应用应只是其中一部分,它对这堂课所起的作用仅仅是一个辅助作用,不能让教师围绕着使用信息技术走,而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

我们部分领导在上面信息技术的诸多好处地引导下,舍本逐末,认为一堂课好不好,首先要看用没有用信息技术,其次看课件用得多不多,课件制作得精美不精美。在这种评价标准地引导下,使得部分教师也产生了错误的观念,把好课和使用信息技术划上了等号。上课教师不管三七二十一,管它合适不合适,每一节课都使用信息技术,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如何制作一个精美的课件上。把在多媒体课件中能有完备的声、像、动画等网络资源作为上课突破的难点和重点,老师对每一个幻灯片都想尽了办法,不同的幻灯片一定要使用不同的字体、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背景,从不同的角度出示,可以说每一张呈现的方式都不同,每一张都要给人不一样的感觉,都要在呈现的时候给人不一样的感官刺激,忽视了上课的实质意义,有点本末倒置。

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多媒体课呈现速度快,容量必须要大,恨不能把所有相关的知识都呈现给学生,例题、习题恨不能穷尽天下所有,可以说是一道接着一道,为了大容量、快节奏,有的教师连让学生讨论的问题的结果都设计在了课件之中,证明、解答题的步骤就不用说了,有些还费劲地录了音。结果一节数学课,从头到尾都是课件展示,课件图文并茂,版面华丽,动画声音一应俱全,课堂表面呈现出一环套一环,内容紧凑,有时学生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不同的观点,也马上会被老师引入设计的套,或者干脆略去不理,一节课在老师的引导下,有条不紊,热热闹闹。

表面上感觉老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强,学生求知欲强,师生关系融洽,实际上没必要的动画,没必要的声音虽渲染了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却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屏幕上出了一组思考题时,下面又放了一个又蹦又跳的动画小人;出了一组练习题,每次字幕出现时总伴随着一些奇特的声音等等。学生被精美的幻灯片的外表所吸引,发出赞美声音的同时,忘掉了自己的本职。还有课堂容量过大,到处都是重点,又到处都不是,老师做了电影放映员,学生做了观众,有些学生可能连一张幻灯片的内容都没有看清,老师为了能圆满完成所设计内容,已经切换到了下一张幻灯片,学生无所适从,就更不用说学生动手、动脑、各抒己见了,这样下去,到最后才发现学生连最起码的知识都没有掌握,直接影响上课效果。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有效的辅助认知手段在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信息技术提供了理解、探索数学的平台,把数学变得容易理解,使得数学走向生活,走向现实,更加情境化,使得数学教学更加生动活泼,真正从书本中、课堂上、考试中走出来,回到数学教学的本体上来。利用技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创设逼真的数学学习情境,以视觉形式出现比以文本的形式出现使得数学材料更具有活动性、可视性和空间立体感,而且易于与其他学科相结合,使得数学知识与其他知识融通起来,进而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作用与价值,感悟数学的真谛,真正经历数学化的过程,从中真切地感受数学的优美、力量、统一性。但我们也要清楚的认识到,它是为教学服务的,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显得十分重要。理想的教学应该是选准信息技术应用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整合点,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应精心设计和选择能力培养的迁移点,突破时间、空间、抽象、宏观、微观的限制,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维训练,把它用得恰到好处,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师生和谐互动,有效扭转数学教学模式的变化,使信息技术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使信息技术成为促进素质教育实施的助力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而解放学生、解放教师,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

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篇四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是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在生活中,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时会不由自主地自言自语。思想的形成、表达与交流是借助语言材料来实现的,语言文字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样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我注意采用多种方式,突出语言文字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用数学日记,加强数学与语文的沟通

数学日记来源于生活,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数学日记就能完成这一目标。数学日记可以是对数学现象、问题的看法、认识和探究;可以是对数学美的感受;可以是对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的应用探索等。如: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字后,可让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字记录下来。

二、加强复述训练,归类及挖掘共性

新课标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的能力。复述是以言语重复刚识记的材料,以巩固记忆的心理操作过程为训练内容。学习材料在复述的.作用下,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并向长时记忆转移。

此训练分保持性复述和整合性复述两种形式,后者亦称精细复述,通过复述使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加工和组织,使之与预存信息建立联系,从而有助于向长时记忆的转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复述练习,紧密结合教材,巧妙加以指点,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化“意会”为“言传”。如:在五年级知识的总复习中,学生能不看书就知道运用五年来所学的法则、公式、定理等解决哪一类或哪几类问题。如果关上课本就能复述出来,那么就达到复习的目的了。如果复述不出来,说明没有把“书”读薄。

另外,做数学题要特别关注思维的切入点,即归类挖掘其共性。题目和条件都有内在的关系点,学生只有学会从题目本身寻找做题的切入点,或形成一定的解题步骤,解题才能顺利完成。

三、加强朗读训练,帮助理解知识

数学中的“读”集中在读概念、读法则、读题等方面,数学的读要读出语言文字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来。如:在教学“4的2倍是多少及4是2的几倍”时,我把“的”与“是”加重语气来读,并让学生模仿读,学生很快就能区别二者的不同,并正确地列出算式。

语言和文字应该作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基础,我们只有强化它,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才能使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更愉快。

数学教学手段有哪些篇五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技术、农村远程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极大地促进了数学学科的发展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笔者就数学教学中的几点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和谐愉快的氛围

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可以全方位、高层次、多种形式地集色彩、动画、动听的音乐、诙谐的语言等于一体的画面引入新课,给学生以优美、清新的认识。同时,在这种愉快、和谐、活泼、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既得到了身心的放松,也自然不自然地把精力转移到这一节课中来,教学过程基本上是学生视听、思考、操作的尝试和创造的过程,而我们教师仅仅是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我们师生之间的双边交流会变得更加融洽、和谐。一个简单的画面,一段简短的音乐——都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活的轻松乐趣,同样也培养了学生活泼、开朗的性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观。课堂教学时,利用几何画板通过对几何图形的平移、翻转、重合、旋转、拉伸等,使图形在屏幕上产生色彩鲜明、直观可信的画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多媒体的投影时间根据教学需要可快可慢、可长可短,有利于学生观看、理解、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重点、难点

数学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而抽象建构起来的`一门自然学科。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也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是强调数学知识在人们头脑中产生和发展的活动过程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而其他的都是客体或载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使得抽象的数学更为具体、形象了,较为突出的是计算机能进行各种动态的演示,弥补了我们传统教学中直观和动感的不足。

例如在教学《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在课堂中现场利用集合画板制作并演示圆和圆的位置关系:首先,我作了两个圆(一个半径大的,一个半径小的),其次是显示两个圆的半径及两个圆半径的和、差、两圆的圆心距。当我们拖动其中一个圆时观察所有数据的关系及两圆的位置,这样,圆和圆的位置关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由形象的认识提高为抽象的概括,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问题。同样,我们在学习《二次函数》时,对于y=ax2、y=ax2+k、y=a(x+h)2+k之间的关系,单凭作图既费功夫准确性又差,因而学生很难搞清楚。对于这个问题,假设也利用几何画板画函数图像,现代手段的优点就突出来了。这样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像和观察轻而易举地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再如我们在学习两直线平行与两直线相交的概念时,首先我利用几何画板先将两条直线显示在屏幕上,通过平移、旋转,要求学生观察两条直线交点的个数,然后固定两幅画面让学生分别给出平行与相交的定义,自然学生也就能对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和认识,解决了数学概念抽象的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知识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以提高有效教学、提高学生素质为中心,以学生作为主体,尊重学生主体性的一个标志就是体现在认识活动的主动参与。在教师与学生组成的“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合适的“社会环境”,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发生联系和作用,形成一个“搞”数学而不是“学”数学的氛围和情境。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对学生创新教育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利用几何画板现场操作:在平面内作一个直角三角形,然后,以每一条边作一个正方形,并且每个正方形的颜色不同。再把每个正方形的面积显示出来,并把以直角边为边的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作和。当我们拖动其中一个顶点时,正方形及边发生了变化,面积数据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操作。通过操作和观察,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了,学生的思维也得到了开拓。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我们需要更新课件观念,认清课件与课的有机结合

正因为多媒体计算机在课堂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特殊作用,有的人轰轰烈烈地搞多媒体教学,却没有取得预料的教学效果,这是我们的一个误区。他们把课件制作成了“流水账”、“百科全书”、“时尚族”,而忽略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忽略了我们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是课堂教学准备和实施的根本依据,教学目的一经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就要为达到的“目的”而服务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适时地做好课件的选择。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考虑:

1.是否有必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来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2.课件的制作是否费时费力。

3.课件的操作性是否灵活。

4.课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5.课件的制作是一个片段还是整堂课。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转变观念,综合考虑以上几点,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媒体功能,有效地将教师的指导、帮助、促进功能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自主协作、加工信息功能结合在一起,认真分析课本提供的资源,以它为主线,尽可能地利用网络相关资源,提高我们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