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详细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3-09-24 作者:飞雪最新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详细教案(优秀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篇一

2.使学生了解监测防御台风的方法及重要性;

3.使学生了解本市常见的台风灾害及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4.使学生了解寒潮、干旱、暴雨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

5.使学生了解监测防御我市常见的气象灾害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6.使学生在认识自然现象的基础上,探讨改造自然,趋利避害的实际行动。

[重点难点]: 1.台风的危害

2.监测防御台风的重要性

3.台风的危害及形成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4.监测防御的重要性

5.气象灾害的危害、形成

[教具设计]:

[讲授过程]:

[复习引导]:1.农作物熟制与积温的关系

2.为什么许多新建的房屋不取正南正北走向?

3.我市的许多工厂建在西南郊,这是否合理?为什么?

【引入新课】

气候既是一种资源,也会带来无穷的灾害。许多专家认为,本世纪初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时期,我们该如何趋利避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这个问题。

[讲授新课]:

1.气象灾害的概念

(1)概念:大气对人类的重合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2)主要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寒潮;

(3)危害: 2.台风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8第三段,了解台风的概念。

台风: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

飓风:东北太平洋和大西洋热带气旋中心附近风力在12级或以上。

3.台风的结构

指导学生读图2.32,了解台风的结构,并由此分析台风不同区域的天气情况。

提问:台风警报中,为什么说“台风中心附近风力”,而不说“台风中心风力”?

4.台风的路径

指导学生读图2.33,了解台风中心位置及其移动方向,以及暴雨出现的地区,判定不同地区的天气情况。

(2)阅读短文,了解台风的危害。

6.台风危害的监测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59右第二、三段,了解对台风的监测。

(2)阅读短文,了解台风的监测的结果。

1986年7号台风在登陆广东前三天,中央气象台便发出了准确警报。广东三防指挥部通知并招回在南海北部和广东沿海作业的上千条渔船,数千渔民避免了覆顶之灾,使海上未死一人。1989年8号台风,由于在台风登陆前三天,连续发布了警报和紧急警报,政府采取了有效的防御措施,海上未死一人,经济损失也明显减轻。

阅读短文,思考:

据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在2155年间,我国共发生水旱灾害1750多次。其中,大旱1056次,大水658次。1931年夏季大水,江汉平原一片汪洋,武汉市区街道可以行船,淹死人数达14万,淹没农田300多万公顷。1946至1949年,四川连续四年干旱,出现了“全蜀大饥,人相食”的惨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旱灾害仍时有发生,如1991年的7、8月份,在江淮地区遭受特大洪涝灾害的同时,福建、两广和湘赣南部却出现了严重干旱。但由于各地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大减轻了水旱灾害的威胁和损失。

为什么我国水旱灾害连年发生?

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是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60,了解暴雨形成的三个条件,以及降雨等级和雨量的关系。

2.干旱

(1)什么是干旱?

干旱是因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

(2)干旱会造成什么危害呢?

严重的干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3)防御干旱、洪涝有哪些减灾措施呢?

修建各种水利工程,提高防洪能力,营造防护林

植树造林,涵养水源,水旱兼治

加强气象卫星监测和预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

3.寒潮

(1)阅读短文

中央气象台今天下午六点钟发布寒潮警报

昨天提到的强冷空气的前锋,今天正午已经移到我国内蒙古醅到西北地区东部一带,并将继续向东南方向移动,影响我国大部地区。

上到后天,渤海、黄海将有7到9级东北风,东海、台湾海峡将先后有6到8级大风。冷空气前锋过后,长江以北地区的气温将下降到8至15摄氏度,其中华北地区北部和东北地区的气温将下降到15至20摄氏度。

这次强冷空气过程造成的降雪、大风、降温天气,将对交通、电讯等有不利影响,请各有关单位注意防寒防冻。

甲、从上面的寒潮警报中,看一看我国受这次寒潮影响的有哪些地区?

(2)概念:

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这样的冷空气过程称为寒潮。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篇二

本我任教八(2)、(3)、(4)、(5)、(6)5个班的地理,八(2)、八(3)的综合课和九(2)班的校本课程,为了更好的指导今后的,现对本学期工作进行如下:在修养方面,我认真向,模范,努力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思想觉悟,自觉维护工作大局,乐意接受学校安排的工作并积极完成,能严格要求自己,模范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言行符合职业要求,关心护学生,教育行为规范,与相处融洽,。在发展方面,我认真阅读所订的教育书刊《心理世界》和专业《气象学与气候学》,能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善于做差生的`思想工作,把教书育人中师生的心理共鸣作为自己的追求,力求达到这种教与学的最高境界,主动参与校本研修,发展积极、有新意的见解,积极参加课堂教学研究,参与教学竞赛和展示,教学成绩突出,学生满意率高,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充分肯定。在教育教学行为方面,我严格遵守教育教学法规,严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不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关心爱护教育对象,不歧视学困生,举止言行大方得体,总是用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工作尽职尽责方面,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地完成学校交给我的工作任务,尽管很多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不高,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总是想方设法使每位学生学有所获,都有进步,《》()。通过我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最后取得了的成绩,好多学生喜欢地理课,喜欢我的地理课堂。在工作上的与失败方面,我觉得我的成功之处就是和同事和学生相处融洽,愉快,我的工作得到了邻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失败之处就是没有发表,仅仅发表了几篇在自己的上,这是很不够的,以后要多把自己的教学心德,教研论文发表出去。在与人合作方面,我自己觉得做得很好,以后还要虚心学习他人处事的,不断完善自己。在出勤和遵守劳方面,我做到了有事先,不迟到早退,及时到岗到位,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认真学习操,积极参加各种、研修和。

下期努力方向

1、加强专业学习,多撰写专业论文,力争有高质量的论文在专业刊物上发表。

2、加强校本研修,多开展小课题研究,要把地理教学做的更好。

3、加大辅困力度,努力提高会考合格率。

4、思想上,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和思想觉悟,不断完善自己。

5、向他人学习,要学人之长补已之短。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篇三

我讲《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这节课的体会是,因为去年在北京刚举行29届奥运会,学生普遍对此比较感兴趣,也对北京有个初步的印象。但是真正深入的去备课,发现原来这节课并不是很好上,因为本身在教材内容上来看,这节内容就有点散乱,重难点不是很突出。针对这样的问题,我把教材的内容打乱,重新整合,就有了我这节课的内容。

1.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印象中的北京,对北京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让学生观看一组北京风光的图片,这组图片反映到北京的方方面面,如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清华大学、还有像北京国际机场等,让学生看完这组图片后说出北京有哪些城市职能,把后面的内容提到前面来,而且是种很巧妙的结合。

2.在讲完北京的城市职能后,我就问学生为什么北京有这些城市职能,这就跟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关。这样就很自然的过渡到北京的自然环境特征。在这部分,我采用学生分组讨论合作的方法,我给出了几道关于北京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的题目,让学生来讨论分析,从而总结出北京的自然特征。

3.在讲到北京水文这个自然要素的时候,我又联系到了教材后面的内容,把河流与北京城址的变迁联系起来,造成北京历史上城址不断往北、往东扩展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源,所以我很自然的就把这部分内容提到了前面,使学生认识到水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虽然我已经把教材内容重新整合,但是感觉重点、难点还是不够突出,重难点的讲解还不够深入。

2.给学生讨论的题目还有点简单,有些题目还没有经过深入的推敲,感觉讨论价值还不是很高。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篇四

1、我们教师必须熟悉把握教材,认真解读课程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准每一节课的内容及重难点。

2、要利用学生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教学,有很多知识学生已在必修教材中掌握了,这样我们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把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完成,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自然灾害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较密切,所以我们在讲授时要尽量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设计好课外延伸环节,让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继续深入的探讨在课堂上未完成的内容。

4、我们不光是要教给学生有用的文化知识,而且要注意到他们的能力的提升,要让他们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篇五

本学期我担任了八年级4个班的地理教学,这次考试题目难度适中,整体成绩不是很好,从考试的成绩来看,班级的特优目标不高,学优目标、达成目标较低,班级差距也很大,最高分100分,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分析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基础知识不牢固。如选择题,难度不大,50分选择题,大部分在38分以下,综合题,对地势特点,简称、气温的分布特点等内容,这样简单的题还答错。

二:审题不够认真,部分学生没有按要求完成,甚至有些学生没有做题。

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强。

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措施:

1.整合基础知识,落实考点

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研究使用教材。要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知识讲授力求突出主干知识,让学生理解,学以致用。

2.突出学生的主题地位,激发中考意识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学会自觉学习,要从课堂上课外生活上引导他们爱上学习地理。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多加指导和反馈,以提高学习效率为目标。

3.加大学生看图、识图、解图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学生在学习地理过程中最感到头痛的是看图、利用地图,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读图训练,重视探究活动,加强动手能力,平日强化训练。把读图、绘图、用图有机结合起来。

4.抓基础知识,培养能力

关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重在理解、重在联系实际灵活运用,严防死记硬背,做到活学活用。

5.因人施教,共同提高,确保中考大面积丰收

对待优秀学生更要严格要求,对待中等学生,鼓励表扬,巩固其基础知识、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而对差生更不能放弃,更要循循循善诱,提高学习兴趣。达到全面学习发展。

总之,密切配合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抓好今后的教学工作,顺利完成地理中考教学任务。

八年级地理自然灾害教学反思篇六

地理课上我们经常说要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学生听了味同嚼蜡,入耳不入心。但如果每次换个角度:今天说我国有辽阔的沃土,富饶的物产,有巍峨的群山,广茂的森林,有澎湃的江河,丰富的宝藏,这怎不叫人自豪呢?下次说我国经济建设成绩斐然,东北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东南昔日的小渔村变成了一座座现代化的新城,昔日荒凉贫穷的大西北如今有了肥沃的绿洲,昔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大西南有了一条条便利的交通线,这怎不叫人自信呢?再下次说,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因此由资源种类、总量大国变成了人均资源小国,由经济大国变成了人均占有量小国,这怎不令人担忧呢?通过新鲜变化的语言,刺激学生的听觉器官,从而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事实上,效果确实比重复单调的语言来的快,来的好。这是对教师在语言上提出的要求,当然在教学方法上更要注意求新求变,以适应学生的要求。尤其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的才能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展露他们的个性和风采。比如我在讲台湾的有关知识时,让学生围绕祖国统一问题展开讨论,首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台湾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概况,台湾是我国的宝岛,自然资源和物产丰富,是有名的“森林岛”“旅游岛”,经济发达,是亚洲四小龙之一,逐步引导,启发学生,联系政治,历史课上所学的`知识,近期听到的报刊、新闻报道,进行思考。台湾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从而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讨论:

1.台湾对祖国发展的重要意义

2.应不应该回到祖国

3.从自身谈想法。通过讨论让他们油然而生爱国情感,比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