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模板8篇)

时间:2023-09-23 作者:雁落霞2023年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模板8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篇一

寒假开学已有一个月,在此月中学生学习了化学必修二的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这一章是本学期的重点,是会考和高考的重点。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化学的重要工具,对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化学元素的学习。以事实为依据,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我先让学生从感性上来认识元素周期表,看元素周期表的实物图,让学生亲自数元素周期表的行和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然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就是通过一些熟悉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出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和主族元素的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这样是知识更有系统性,。增加核外电子排布的内容,以认识元素周期律变化的根本原因,增加同一主族元素的性质的递变规律,从纵横两个方面理解元素周期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化学键的学习时,以知识内容为载体,注重化学原理的应用和化学用语的书写,落实基础。在学习离子键和共价键时,电子式的书写也是学生不好处理的,而教材中电子式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给出的。我从元素符号出发先让学生掌握原子的电子式的书写,然后过渡到离子的电子式,进而到简单的离子化合物、供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的书写,进而到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注重完整性和连贯性。在学习用电子式形成过程时,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出发,活泼金属容易失电子,活泼非金属容易得电子,然后离子键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共价键以氯化氢的形成为例,通过介绍他们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的形式表达出来,引出离子键和共价键,具有代表性,学生容易明白,对教材要求掌握的知识容易接受。

三五五教学模式在我校发展的很好,,课堂气氛活跃,大多数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小组集体观念很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好。要想上好一堂课,我总结有以下两点心得体会:

一堂课能否上好,关键在于教师的准备是否充分,也就是备课是否充分。教师只有认真做好备课工作,才能较好的`组织课堂教学。就备课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钻研教材

钻研教材包括钻研新课程标准、化学课本等。仔细钻研新课程标准让我更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所在,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层次分明。认真钻研课本则能更清晰的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做到有条有理,层次分明,从而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好所学的内容。

2、做好听课总结

三人行,必有我师。针对这一点,我尽可能去听课,课后认真总结别人上课的优点和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半学期以来,发现听课后认真总结,对自己的备课、上课有很大的帮助。

3、深入了解学生

只有了解学生,教学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了解学生包括很多方面,如学生对原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例如,讲到《元素周期律》时,我发现学生连前18号元素原子有几个电子都不知道,原以为是学生对电子数和核电荷数的关系这一知识点掌握得不好;经过了解,才知道初中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常见元素的原子序数。这就能够做到及时补缺、补漏,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将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

4、注重实验教学。

实验是一门一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特别是在高中教学中,有许多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应该充分利用已有的教学设备,该学生更多的“事实”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例如,为了说明原电池工作原理,我在课堂上演示这个实验,让他们发现确实有电流产生,从而得出结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每当我轮值晚自习时,我不是简单地在教室闲逛,而是充分利用师生短暂的共处时间,解答学生的各种疑难。在辅导过程中,一旦发现有某个问题被集中地提出,我就会马上反省自己的课堂教学是否有哪个知识点教授得不够清晰,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改进后的讲解。实践证明,这样很好地实现了教师和学生、课前和课后的互动。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篇二

本学期我担任八(6、12)班语文教学。因为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学生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村的学生听,说的能力相对较弱,另一方面,八年级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我注意课堂的艺术性,如果照本宣科地讲授,学生会感到困难和沉闷。为了上好课,我认真研究了课文,找出了重点,难点,准备有针对性地讲。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授课时就胸有成竹了。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回看自己的授课,我感到有点愧疚,因为有时我并不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当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向学,违反纪律时,我的情绪就受到影响,并且把这带到教学中,让原本正常的讲课受到冲击,发挥不到应有的水平,以致影响教学效果。我以后必须努力克服,研究方法,采取有利方法解决当中困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语文,就要让学生喜爱语文,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让他们更了解语文,更喜欢学习语文。因为只有语文水平提高,他们才能提高同学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对成绩优秀的同学很有好处。

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因此,绝对不能忽视。为此,我制定了具体的计划和目标。对这部分同学进行有计划的辅导。我把这批同学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是有能力提高,但平时懒动脑筋不学的同学,对这些同学,我采取集体辅导,给他们分配固定任务,不让他们有偷懒的机会,让他们发挥应有水平;第二组是肯学,但由于能力不强的同学。对这部分同学要适当引导,耐心教导,慢慢提高他们的成绩,不能操之过急,且要多鼓励。只要他们肯努力,成绩有望提高;第三组是纪律松散,学习不认真,基础又不好的同学。对这部分人要进行课余时间个别辅导。因为这部分同学需要一个安静而又不受干扰的环境,才会立下心来学习。只要坚持辅导,这些同学基础重新建立起来,以后授课的效果就会更好。

语文是语言。困此,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坚持下班了解早读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亲自检查学生背书情况,并做到凡是要求学生背的,我都先背。课后发现学生作业问题也及时解决,及时讲清楚,让学生即时消化。

虽然做了一些努力,但存在的问题实在还有很多。教学方法陈旧,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学,上课力求面面俱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这些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种考验。无论成绩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我明白到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学期后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即使我有10多年的教学经历,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习,争取教学水平再上一层楼。

正式接手八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差不多一学期了,我发现了以下问题,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将是我今后工作努力的方向。

一、学生方面:

1、学生基础差,错别字多,拼音错误多,一些知识点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中仍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在新课程中,生字拼音的教学仍是必须的。虽然在新课程教材中,并没有将拼音和错别字作为一个专门的知识点,但教师仍需重视其教学。另外在练习中出现一些老知识点(如成语积累等),学生不懂,教师也要适当讲解。

2、学生的口头、文字表达能力较差。在上课过程中,有些学生对问题答案心知肚明,却不知该用如何的词语来表达,往往表达出来的意思并不是很确切,与原意有一段差距。在作文过程中也是这样,学生很难找到好词好句来美化自己的文章,结果写出来的文章干巴巴的,不够生动形象。由此可见,学生的词汇存储量是很小的,课外阅读明显偏少。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多阅读美文,多摘录好词佳句,以提高词汇存储量,并多开展一些口头和书面表达训练,最终提高口头、文字表达能力。

3、学生的`阅读能力差,阅读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思考下去。甚至有时连大方向也把握不好。因此教师要多开展一些阅读练习,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学生的两极分化严重,形成了活跃和沉默两派。活跃的经常是这几个,活跃人数较少,大多数学生甘于沉默,不愿发言。因此教师要想办法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发言,参与课堂讨论,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5、学生在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时,特别是在进行讨论时,有时讨论会偏离中心,提出一些无关课文内容的问题。因此教师有时要事前框定讨论的范围,对于讨论的进程作一些适当的调整,对于学生新生发的问题要有所准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效率。

6、新课程教材基本上没有框定统一的答案,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但并不是说学生的答案是漫无边际的,最起码要言之有理。教师在这方面也要做好引导工作,对有些问题的答案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

二、教材方面:

1、教材中有的课文难度太大,八年级学生无法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来解决,教师这时要适当讲解,以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对于一些难的地方,教师也不必挖掘得太深,问题要设计得浅显些,尽量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知识基础相贴近,以利于学生的理解。

2、教材中有的研讨与练习题难度太大,教师也要灵活处理,要有选择性的做题,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3、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人文性加强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也要对学生加强人文性教育,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学以致用。

4、新课程教材中的课文涉及的知识面广了,所以作为语文教师要不断给自己充电,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做好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工作,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我知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更知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我一定会让自己所带班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注:查看本文相关详情请搜索进入安徽人事资料网然后站内搜索必修4语文的教学反思。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篇三

杜诗〈秋兴八首(其一)〉这首诗已经教学完毕,我在上这节课时就把教学目的设在“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唐诗的能力”上,上课过程中也是遵循这个设想进行教学的。我主要作好如下三点:

《秋兴八首》(其一)描绘了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烘托出一种阴沉萧森的环境气氛,抒写留滞他乡的愁绪,表达了强烈的忧国之情。诵读要注意作者通过景物、环境描写。这首律诗前四句重在写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长江的滚滚波涛,要读出“凋伤,气萧森”之感情;后四句旨在抒发思念“故园”之情,要读出思念之情。通过学生自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方式反复有表情地诵读,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完成背诵。

秋天和大江是杜诗中最常见的意象,《秋兴》八首也以之为主体意象。这里所选的第一首即为领起之作,《读杜心解》云:“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诗人用一派弥天盖地的秋色将渭原秦川与巴山蜀水联结起来,寄托自己的故国之思;又用滔滔不尽的大江把今昔异代联系起来,寄寓自己的抚今追昔之感。诗中那无所不在的秋色,笼罩了无限的宇宙空间;而它一年一度如期而至,又无言地昭示着大自然的岁华摇落,宇宙间的时光如流,人世上的生命不永。那条“波浪兼天”的大江,是永恒的时间纽带,它牵系着人类的历史和未来,淘洗着无数王朝的更替,冲洗着无数生命的流程。读杜诗,要首先读懂他的秋天和大江。此外,诗中还有“玉露”、“波浪”、“丛菊”等几个意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去细细解读,领略其中隐含的情感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我想应该注意启发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去解读一首诗。譬如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提出解读一首诗的途径:吟诵、意象、典故、炼字、知人论世、古人评论、比较阅读(与杜甫自己诗歌的纵向比较,与其他诗人的横向比较)。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原来一首诗可以从很多的角度去解读,逐渐培养形成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与有所创新的思维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篇四

在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高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在这一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把教学重点放在了阅读教学上。

这一学期的课堂阅读教学中,我还特别注意留给学生尽量多地读课文的时间,要求自己做到“且慢开讲,且慢启发”,慢慢改掉以往为赶教学进度置学生的感受于不顾的教学套路。语文学习是一个体味、浸染的过程,不能快节奏,必须让学生保持宁静、平和的心境,这样才能保证对课文的独立阅读及对问题的独立思考。以往的阅读课上,我总是先布置思考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学生读的方向、思考的重点就明确了,教案预设的教学目标也顺利达到了。然而不足的是,教师的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先入为主,造成了思维的定势,严重地干扰了学生独立自主地阅读,无形中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长期以来,学校教学中形成的一个怪圈,就是中学师生天天用,天天练语文,可是最缺乏成就感的学科却是语文,没有多少学生敢说自己语文学得好,没有多少语文教师敢说自己的语文教得多好。

这一学年度我是从高三下到高一年级的。从高三到高一年段,语文教学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投入十分积极的,毕竟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关键选择。而这届高一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似乎是个负担,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

这是我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我接手开始。我总在想方设法帮助学生建立起积极学习的状态,提供了很多可以执行的学习方案,但从实际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而言并不是很理想。

我在反思:到底是我的教学不够生动有趣,还是教材缺乏吸引力,还是这些学生早已厌倦了语文学习?我至今还不敢轻易下断言。因为高一(10)班的学生,有十几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我是比较满意的,我从这一学年度一开始就布置的那些积累知识、背古诗、读名著、练字、增加阅读量这些工作,他们基本上始终都能够保持高度的热情,而且能够坚持。而高一(11)班的学生相对就要差些。

但另外的学生分了好几个层次:有一部分是知道怎么读语文,但并不愿意花时间,认为考试前突击很有效,平时能够偷懒的,尽可能偷懒;一部分是根本不怎么学语文,因为他们认为语文不读照样可以学好,反正这么多年的语文学习都熬过来,尽管成绩不理想,不是照样过日子?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毅力不强,总是坚持没有几天就放松了,老师提醒他,自己也知道不好意思,但是这种学习习惯,长期养成的惰性很难改变,尽管老师鼓励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并不能真正触及灵魂深处的那根弦,这些学生事实上他们也很痛苦,而教师面对他们的反复,不能不打起百倍的精神经常提醒帮助他们,尽管知道非常累,尽管知道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但我还是坚持做。

于是我在想:也许是我这个当老师的没有很好的理解学生学习心理状态,也许是对语文教材的熟悉和理解程度还没有到一定水准,也可能是学生本身的因素,这些因素综合起来使得这届高二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热情不高,极为被动。

也许下一学期我得得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尽可能降低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点兴趣和成就感,也许才可能逐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热情。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篇五

由武汉十一中命制的高一语文联考试卷,既紧扣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又和高一课本知识点相呼应,整份试卷题型和命题难度均符合考纲精神。本次考试,我校文科最高130分,理科最高134分;文科平均分110分,理科平均分107分。下面,以高一(20)班68名学生为样本,对试卷展开具体分析。

第1题语音辨析题,3人选错,得分率96%,此题难度不大,说明对课本字词抓得比较实,有成效。

第2题错别字,2人选错,得分率为97%,选错原因或是对字形不熟悉,或是缺乏应变能力,平时教学还需增加随堂检测环节,并注意字形的辐射式教学。

第3题成语题,32人选错,得分率仅53%,失分原因主要是对于成语本身太陌生,做题时只能瞎蒙。需尽快抓紧落实成语的记忆。

第4题语病辨析题,23人选错,得分率为66%,这一题包括了病句的各种类型,有区分度,是一道很好的考题。

第5题标点符号的用法,26人选错,得分率为62%,这个考点练过多次,这个得分率实在太低。同一知识点,反复练习,多见题型,非常重要。

第6题筛选“始祖鸟”的相关信息,6人选错,得分率91%,证明学生基本阅读能力比较好。

第7题筛选“始祖鸟进化”的相关信息题,17人选错,得分率75%,学生对于原文的“模棱两可”和选项的“斩钉截铁”之间的差别,还缺乏认识。

第8题内容分析和概括题,26人选错,得分率62%,失分原因同第7题。

第9题推断题,23人选错,得分率66%,选项中的“最理想”“一定会”“最早的”混淆了判断,而d项设题有疏漏之处,“还不能”的结论也只是建立在“人们推测”的基础上,不够严谨。

第10题文言实词,10人选错,得分率85%;第11题3人选错,得分率96%这两题难度不大,得分情况较好。

第12题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33人选错,得分率51%,“在洛阳有良田美宅”迷惑性较大,而“对自身际遇的感慨”又藏此文转自得较深。文言阅读教学,需兼顾字词及整体理解,考试时尤其不能忽略细节。

第13题文言翻译,第一小题平均得分28,得分率93%,第二小题平均得分33,得分率82%,第三小题平均得分27,得分率90%,显示了学生文言翻译已基本具备“踩点意识”。

第14题诗歌鉴赏题,第一小题描述赏析画面,平均得分25,得分率63%;第二小题抒情特色辨析,平均得分24,得分率61%学生还缺乏诗歌鉴赏术语的积累和运用经验,需经过高二的系统学习才能真正上台阶。

第15题名篇名句默写,平均得分53,得分率89%对于失分原因,需排查学生,落实措施,补好漏洞,该记的记牢,该一笔一划写规范的就写规范。

第16题比较“绿色”的特点,平均分39,得分率97%

第17题关系分析,平均分35,得分率84%

第18题语句阐释,平均分48,得分率80%

第19题结尾语据分析,平均分36,得分率90%

这四个题区分度并不大,但不得不承认文章选得很好。在散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需告诫学生,一定要联系上文有关内容,找出与题干匹配的主要信息来思考。

第20题补写省略号的内容,平均分085,得分率21%因这题紧贴课本,失分如此严重,证明在教学中对课本的关注还不够。

第21题仿写,平均分3,得分率75%今后练习关注准确的表达就可以了。

第22题拟标题并提忠告,平均分22,得分率55%部分同学忽视了题干中的“给矿主”信息失分,而阅卷时对不同大案的宽容度也不够。

第23题作文,平均分45,得分率75%。失分主要原因是审题意识不强,扣“心窗”不准确。表述过程中只会堆砌素材,导致空泛无生活内容。

前五题的语言基础题不能忽视,还要强化,错误率高的学生可以反复做题研究找出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提高正确率。文言文翻译中暴露的问题很多,有的实词积累得少,有的虚词没有掌握,有的文言句式没有过关,学生的语境意识差,对策是精讲文言文,让学生反复读记一些典型例句和特殊用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涉及的分析表达特色题要补充相关修辞和表现手法知识: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表现方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借代、对偶、夸张),一般来说,对表现手法一是阅读后加以确认,二是会分析如何运用(主要指语言表达),三是能分析说出它表达上的好处或效果。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了解了高中语文考试的知识点要求方向,要提高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需在落实课文解读的基础上,又在应试技巧上下点工夫。平日要精选习题,对出错的题进行解剖分析,让学生去分析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熟悉规范答题的表达要求。指导可以把学生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有哪些差距,可以得多少分,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做一次,看提高了多少得分。指导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一起寻找失分的原因,分析提高的方法。

本次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多,审题意识不强,题目不好好读,没有完全读懂题目就下笔。不少作文的内容空洞,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没有来自现实的生动新鲜、生活气息浓的材料;运用材料过程中,很少对材料作分析,特别是不能把材料和所给题目合起来具体分析说理,导致扣题不紧,说理无力;文体意识和语言规范意识也较差。指导学生选准对象,研究几篇适合自己写的高考满分作文,从中借鉴手法和得到启示;读一些简短的美文,尤其要熟记带哲理的精彩语句。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篇六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公认的美文,编者把这篇文章放在必修2第一单元第一课,可见其重要性。如何上好这一节课对于后续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结合单元的学习目标,我将这篇文章的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

2.理清作者的行踪并从中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3.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文章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设计如下:

在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后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诵读(齐读、自读、默读),体会这篇文章的情趣美、语言美、画面美。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文的导入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展示荷塘风光)面对这样一面荷塘,我国著名诗人杨万里感叹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赞叹了荷花的娇美。而周敦颐则发出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感叹,赞美了荷花的高洁的品质。同样一片风光,在不同人的眼里风光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要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去看看在作者的眼里,这一片荷塘又有怎样的景致。结合多媒体课件的展示及诗句的导入,能够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接下来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先播放朗读带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的感情基调。

二、让学生带着“作者的游踪是怎样的”问题快速阅读课文。

三、结合作者的游踪,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文中表明作者情感的句子,师生共同理清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学生概括文章观荷塘部分描绘了哪三个画面。

五、重点分析观荷塘部分的“月光下的荷塘”的画面,品味语言美及画面美。

六、总结全文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如下几个问题:

1. 课堂时间较紧张,学生未能充分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 学生朗读不足,未能充分体会画面美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把观荷塘部分的分析放到第二课时中,把剩下来的时间进行诵读,教师指导学生如何把握作者的不同情感进行诵读,从而体会文章的情趣美及画面美。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篇七

昨天自己上了这一课,同时听了丁玲琴、叶红珠和陈梁飞三位老师上的同一篇文章,同时听取了其他老师们的意见,感触颇深。发现自己有以下的不足:

1、就教学语言来审视自己,一是普通话太彩色了,这是一位语文老师的大忌,因此下阶段应该加强普通话的训练。二是教学语言的美感也有待提高提高,像《听听那冷雨》这样语言优美的散文,教师的教学用语如果也能散文化、诗化,那就会相得益彰。

2、对文本的解读深度不够,发现自己的文学修养有待提高,平时要多读书,多看些文学尝试独立处理教材,独立解读文本,改变几十年离开教参就无法教学的恶习。

3、幻灯片的制作水平有待提高,这节课的语言鉴赏部分如果做了超链接的话,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来及时呈现内容,对学生回答中涉及的语言现象进行及时的总结概括。

从其他老师的上课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或改进的方面。

1、教师教学时说话的语气语调应跟教学的内容想吻合。

2、问题的设计要清楚,外延要明确,如果含糊不清,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教学过程的展开就不顺畅。

3、对学生回答的评价与引导是一门重要的艺术。评价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是否在点子上将影响到整个教学流程的展开与教学目标的达成。

4、多媒体的运用不能一味追求画面的漂亮,有时色彩过亮的画面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注意力。配乐也要考虑与课文意境的一致,并且音量的大小都要控制。

高一语文必修一教学视频篇八

阔而又形态迥异的人生奋斗轨迹和生命的选择;学习《近代科学进入中国的回顾与前瞻》《飞向太空的航程》对人类孜孜不倦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而感到由衷自豪;在名著导读中,穿越时空隧道,与孔子、巴金、雨果、狄更斯进行思想的对话,借他们的智慧之光照亮我们的生命旅程。

当然新课改对备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由单一统一目标变为多元多层次目标,让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提高;备课时的知识准备要更充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的可能,尽可能多的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考虑在内,选好切入点和提问方式,把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作为我们备课的出发点和归属点。

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与教学方式的提高。

新课改的教学方式,以学生自主建构为特征。《课程标准》建议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语文学习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的转变中,新课程特别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重点进行倡导。

由于课程改革刚刚开始,一开始我们对课程的认识还不能很快到位,即使认识到位了,实践也不能很快地跟进,也有过误区。比如说,偏面地认为"新课程的课就是要新",于是在课堂上花样百出,有时课上强调所谓的"自主",而学生实际都是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活动,他们非常"忙碌"地,兴致勃勃地交流着、汇报着、表演着……而学生并没有时间进行思考。一讲"合作"就是"小组",什么课都是小组讨论,什么内容都要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而很少考虑讨论的价值。再有有时,合作是合作了,但没有提供足够的时间,合作过程是简短的,讨论研究是匆忙的,因此,学生往往拿不出什么结果或结论,感到非常茫然。

通过校内的跟踪听评课以及教育学院的展示课,我们及时反思,认为从根本上说,这一误解是与我们对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领悟不到位有关,从而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肤浅与浮躁,甚至于有些急功近利。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多种方式体验",应该是有条件的。它取决于正确的价值取向,一切脱离学习内容、违背语文特点、不符实际的、节外生枝的体验,应当慎重。自主学习,应该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这个前提之下,在面对相同学习内容的情形时,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感来展开学习活动,才能将自主学习落实到实处,避免虚假的自主在课堂上的出现。合作学习要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在经过独立思考后进行合作学习才有效果。真正的合作学习,必须要用在刀刃上,用在突破学习的难点上。而不是为合作而合作。合作学习是通过多人的头脑在讨论中碰出智慧的火花来解决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而不是一般问题。因此,合作学习的组织,也必须要给予足够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积极发言,从而得以发展。同时不要一有问题,就组织学生探究,如果探无可探,以学生的实际究无可究,还是结合传统的讲授为好,要把"实"与"活"结合在一起,把"预设"和"生成"结合在一起。

半年的课改实践,我们遇到的问题不少(也许是我们对课改理念认识得还不够深入、透彻吧),但我们相信,课改之路,虽有荆棘,但沿途的风光无限。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想法,但为人师的我们还是在课堂上充满爱心、竭尽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力求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和目标,并且相信,无论如何,课改都将有益于孩子们的成长、发展,都将促进教师的不断学习与提高!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小学禁毒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安全工作计划小学(精选8篇)

    计划是一种灵活性和适应性的工具,也是一种组织和管理的工具。计划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和管理时间、资源和任务。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

    最新研究论文范例(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最新松鼠这一课的教学反思(通用6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松鼠这一课

    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研计划表 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模板5篇)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意义

    2023年银行网点党建工作述职报告(模板7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暑假生活计划(通用5篇)

    计划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有条理的行动步骤。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计划书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暑假生活计

    2023年团组织个人简历(模板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

    2023年书法室教学计划表 书法教学计划(通用9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书

    最新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年度述职报告总结 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参评述职报告(模板8篇)

    “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

    最新大学英语学期个人总结(实用6篇)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