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

时间:2023-12-27 作者:GZ才子

范文范本是我们写作之前的必备材料,通过参考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开思路和完成作品。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写作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一

提高有效教学、为学习减负增效,一直是体育课堂教学不懈追求和努力探讨的一个问题。正如修建一幢大厦前需对其进行详尽的设计一样,体育教师在课前也要对教学技能与课堂学习进行设计,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与教学经验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体育课堂教学既有共性的合作学习、又有个性的因材施教,实现教学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正如叶澜老师所言:“一个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本研究在三地九校的持续教学实验研究中发现:有以下五种课堂教学方法,适配教学技能与课堂教学设计的“时效”与“有效”的情境,助力广大教师“建构意义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与策略。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组织与适配体育教学技能与课堂设计,会使教学获得良好的效果。依据体育课堂教学特性,技能是在练习中成长的。据此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设计的有效练习性原则:一是围绕认知发生的顺序性和逻辑性进行“同化、顺应与平衡”的构建,准确把握好学生学习的“教学适配”。大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脑中有三个学习区域(识别网络、策略网络和情感网络)可燃犀学习愿望,形成学习能力;信息加工理论告诉我们,学习受认知变量(短时记忆、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制约,对此掌握利用可提高体育学习活动的定向认知能量与认知功用。正如维果茨基所言,“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创造了一个最近发展区,唤醒内部的多种发展过程。”[2]二是要立足于教为学的策略构建。在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体现出“为学习而设计”、“为理解时刻而教”、“学习自由度”的教学策略。要清醒地避免学生是原料,输入―――输出(产出)的传统教学模式。恰如赞可夫指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工作安排得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将落空。”[3]三是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体现出教学的内容性、组织性和负荷性的三个螺旋上升递进,又要掌握好学习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有效性飞跃的记忆规律。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150%,保持效果最佳。实验证明,有趣形象的材料比无意义的材料更能引起学习发生,多种类型、多种感官的协同记忆可取得最好的记忆效果。苏霍姆斯基说:“建立学习跟知识之间的和谐,是学校面临的最重要的实际和理论问题之一”。

围绕上述原则,我们认为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应从以下五种练习进行构建。第一种练习―――着眼于理解的练习。

由于体育是一种习得性技能,重练习、重形态、重经验,初始的学习易于枯燥。围绕这一特点,该阶段练习要立足为学习者提供“为学习而设计”、“为理解时刻而教”的教学策略,诱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领悟“收获”,通过建立起一种感性的经验收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正如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如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刺激(环境),以使学生能够在这一环境中作出正确的、教师期望的反应(行为),为此,教师对刺激(环境)的调控,就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即避免或剔除消极泛化环境和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5]该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搬硬套、机械模仿的直观顿悟与试错发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桑代克三大定律(准备律、效果律和练习律)、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奥苏伯尔同化理论等是其指导的理论基础。该阶段教学的形式,是教师配合示范动作,先讲粗大的动作要领,然后在学习者建立感性后,再讲精细的动作要领。通过加大练习密度与次数牢固动作技能,每次练习之后,教师应及时分析、评价和强化(如赞赏),反馈学生了解其练习的结果,使其减少错误,尽快形成正确知识技能的可循环。

此方法的应用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给力知识的可理解性,如运用认知学习理论的“先行者组织策略”帮助学习者建立同化图式。燃犀“为学习而设计”,“为理解时刻而教”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减少学习障碍,助力学习者为下一步学习循环增添动机。

第二,博怀锐识各种教学理论与适用,使学习者对所授技能有充分的感受,才能产生清晰的学习循环。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针包括以下方面:

(1)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和教学负荷的流程步骤要与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性、生理活动性相符合。即:让学生经由单一的直悟模仿的试错练习一步步转入有效能的归纳性学习。

(2)因材施教、关注“学习者自由度”,积极注意辅导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让其因困难而丧失学习的信心。

第二种练习―――归纳性练习。

该练习主要是让学生由单一模仿练习归纳到组合或综合练习的类化。通过一系列由简入繁的动作技能类化,把低级感性认识上升为一种高级理性的图式(结构)形成学习策略。即着眼于使学生思维从表象的感受抽象为类化的图式,使其能将所学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复杂学习情境的可循环之中。恰如类化理论认为,类化(即知识经验的概括化)是动作技能迁移的基础,对保持动作技能继续深化起决定性的作用。[6]该阶段是技能的动作分化期,教学形式主要特征是由感悟、体验上形成能力。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已形成的联结不予使用(缺少练习或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便会减弱(知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奥苏伯尔同化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范式是其理论依据。为此要求教师应由集体共性学习辅导转向个性化学习辅导,促进学习者“有意义学习发生”,为学习发现更多的联合因素,并特别要考虑如何维持学生学习动机的循环。

此阶段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将过去所习得知识与现在所教导的概念相连接。正如建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最重要条件是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建构在新学习中的作用,它是有意义学习发生的基础。

第二,提供多种情境或变式,引导学生触类旁通。

如运用成功教学模式,通过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如运用快乐教学模式,通过挖掘教材内容的情趣美,帮助学习者补充丰富经验发现学习的意义。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设计有意义性的练习及作业,指导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

(2)每节课结束时,应给学生提供回顾所学知识的要点与支架式的作业,助力学生加深印象,统整学习概念与技能。(开始学生不习惯,教学实践证明,只要长期安排,就会收到显着成效。)第三种练习―――运用性练习。

这种练习就是升级各种类化性练习的迁移,使学生领会知识,有意识地运用知识,形成策略图式。记忆规律研究表明,学习程度越高,遗忘越少。过度学习达150%,保持效果最佳。[8]只有动作熟练掌握了才能运用自如。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把握启发与多练的运用。

最需要突出的是一个“悟”字,很多理解要让学生在“习”中自然地领会,不需要刻意地多解释、阐述。如运用领会式与启发式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意义建构(或称认知图式)的不断改组和完善。

该阶段是技能的动作组合期。教学形式主要特征,一是教学过程由单层次模仿逐步向多层次领会发展;二是由固定性练习逐渐到合作性练习、自由化练习、自主性练习展开;三是该阶段注意练习的次数和时间的有效安排,过少达不到巩固提高的目的,过多又会引起浪费、丧失学习进度。练习的趣味性仍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让不同练习的刺激性与新颖性使学生遗忘学习过程的枯燥性,为促进体育认知和情感的培养等奠定基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是其指导的理论基础。

该阶段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教学要活泼多样、有趣,引起并维持学生学习动机。

第二,给予学生成功的经验,维持学习动机。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依据教材需要,应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即:经由单项练习到组合练习再到综合练习,再到情境应用(如比赛)。

(2)活动变量,即经由个体学习到合作学习再到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怡情施教,亲其师信其道,增强学习动机。

(3)动作难度与强度呈现阶梯式上升递进。不断挑起认知冲突,激励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该阶段推荐的教学用法与要求有以下方面:

(1)“固定比率强化”―――是指学习者达到了一个可以预知的、固定的反应此数后,即可以得到强化。如成功教学模式。

(2)“变化比率强化”―――是指学习者再达到一个不可预知的反应此数后即可以得到一次强化。如领会教学模式。强化技能的主要方式有:语言强化、活动强化、符号强化、体态强化等。

(3)创设情境、协作、对话、意义学习的建构,展开师生、生生共同参与。

(4)体现为乐学而设计,为成功而教的时机。

(5)教学最优化必须以个性学习为指针。

第四种练习―――迁移性练习。

该阶段是技能的动作领会期。教学形式应运用的方法:领会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游戏法、竞赛法、成果展示法、伙伴交流法等。改变传统演绎式的教学只有单一(模仿―――练习)的刺激―――强化的不足。一般而言较关注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只要学生学习的结果,不能令学生体察到学后应用的连接,享受到知识获得的反馈体验,是一种低层次的认知,只能说是一个粗糙的原则。如果运用迁移性教学则把感性具有的两大形式:自我直接感知与外部间接感知联系起来进行理解,更能强化学生的学习力,有助于帮助学习者加深对技能的理解。复现了知识的知、情、意、行的多维面孔,让学生享有“懂、会、乐”的收获与高峰体验。

该阶段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联系旧知识,巩固新知识。

第二,巩固新知识,拓展新知识。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创设障碍性情境。即在学生原有知识技能储备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新的条件,形成新的认知冲突,唤起学生对新知识的挑战和探索的渴望。

(2)创设发现性情境。即通过呈现一定背景的材料,引出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知识与技能。

(3)围绕某一知识技能的应用。即通过一个应用情境的探究,产生新的理解,新的应用。

第五种练习―――巩固性练习。

为此,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围绕各种“活动”给学习者提供不断练习的机会,让他们去实践和运用这些技能,策略自然而然就得到发展。该阶段是个体技能动作风格形成的特色期。学习的重点是发展个人的潜力、兴趣和应用动作技能的能力。教学形式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化练习与竞赛性练习等相结合,与课内课外大小体育活动的多种方式相结合,促进学生收获成功、成就、运动高峰体验。巩固完善、形成特色与强化行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后现代教育理论等是其指导的理论基础。

该阶段包含两个层面:

第一,课内教学课外应用相连接。

第二,个人学习与集体活动相连接。

为实施好上述两个层面,其具体的教学行为指标包括以下方面:

(1)设计开展有意义性的单项比赛,游戏性与竞赛性相结合。

(2)设计开展组与组、班与班之间各种比赛,游戏性与竞赛性相结合。

(3)个人学习与集体活动展示相连接。如个人成果与小组成果展示活动的各种单项的投篮比赛、运球上篮比赛。

3、结语。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学技能和教学设计等诸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成为有机的系统,就必须保证各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因为任何一种因素作用的发挥,只能收到局部的效果,而不能取得教学的整体效果。要想取得最优化的整体效果,应力求使教学的各要素按照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规律性合理地加以情境适配。因而教师如果能科学把握正确地处理上述五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并能根据实践需要加以调整或改进,学生学习一定会取得积极的效果。这五种练习策略,虽不能绝对保证我们实现有效教学目标,但它确实有可能帮助并让这些事情变得更加可能。正如夸美纽斯曾说,“教师不仅要精通语言和科学,还要懂得怎样使学生最容易、最牢固地掌握。”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二

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也称“颠倒课堂”,是指教师在时间和空间上对传统教学过程进行翻转或颠倒,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师生互动、内化吸收,课后巩固加强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在于借助网络平台突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分层施教,有利于学生自主化、碎片化学习。高校体育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场地不足、教练不够、学训矛盾等问题。

翻转课堂基于互联网技术支持,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已经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热点,翻转课堂为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体育课程实施翻转课堂存在如下困境:。

(1)体育教师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信息素养有待提升。翻转课堂的实施离不开视频制作、课件开发和网络教学等,对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高的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加强相关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学习,以便灵活应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开发体育课程资源。

(2)体育专业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学习的习惯尚未养成。长期以来,学生术科学习习惯了教师口传身授的传统方式,现有的体育专业网络教学资源主要针对对理论课教学,而体育专业学生学习普遍存在“重术科、轻理论”现象,尚未养成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习惯。

(3)体育院系对实施翻转课堂的有关政策制度有待完善。实施翻转课堂属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就实际情况而言,体育专业大多信息化课程建设(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和视频公开课等)都是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驱动下被动建设的,存在一定的功利性因素。体育院系作为基层部门,是信息化教学实践的前沿阵地,没有想过政策制度的约束和鼓励,翻转课堂同样会面临“信息孤岛”的厄运。

3.1提升体育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确保体育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有人可为。

信息素养是指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指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使用信息化手段建设课程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和线上线下辅导答疑的能力。体育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体育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前提和关键。体育术科注重动作的传授与掌握,动作的规范性与连续性至关重要。体育教师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相关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制作微课视频。例如,田径跨栏微课视频可用cooleditpro软件剪辑刘翔跨栏动作,篮球可以截取姚明的进攻、防守和投篮动作,保证体育翻转课堂教学的实施有人可为之。

3.2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确保体育翻转课堂教学实施有利可图。

传统体育教学中教师口传身授、学生模仿练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教学效率低。翻转课堂利用网络平台拓展了教学时空,体育术科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教学活动,录制微课视频,督促学生随时随地观看模仿,养成“互联网+”时代的学习习惯。例如,体育舞蹈可以录制一段单人、双人或集体舞蹈视频,并配上背景音乐和老师讲解,要求学生在课前寻找舞伴进行练习、课堂上进行汇报展示,其他同学观摩,并结合自身练习感受给与点评,教师最后结合学生的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指导、总结,将存在的问题在课内重点辅导,课后反馈到网站供学生复习巩固。这样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通过网络平台主动探索,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效果大大提升,翻转课堂优势明显。

3.3制定体育院系信息化教学制度,确保体育翻转课堂教学管理有章可循。

体育院系作为高校的基层部门,是教学实践的前沿阵地,相关教学制度直接影响到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管理。体育院系要制定政策,鼓励教师拍摄微视频借助网络平台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合理使用信息化设备进行学习。例如,鼓励武术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将录制的太极拳微课视频共享给学生学习,同时,利用网站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手机、电脑进行观摩、练习。教师可以通过网站论坛对学生答疑解惑,学生也可以录制自己的武术动作上传网站供老师和同学观看、指导。在教师工作量计算时适当考虑其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工作量,学生评优评先时将网络学习成效作为一项参考指标,以此确保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

4结语。

翻转课堂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决定着其在高校教学改革中的地位。高校体育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存在教师信息素养有待提升、学生网络学习习惯尚未养成、体育院系有关政策制度有待完善等问题,可以通过提升体育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习惯、制定体育院系信息化教学制度来解决。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三

为了真正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必须摒弃对体育课的偏见,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终极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体育课真正达到强健体魄、陶冶情操的目的。

常见的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有:语言法(讲解、口令、指导、提示、口头评价等)、讲解示范法、预防改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表扬鼓励法、完整与分解法、电化教学法等。这些教学法对每一位体育教师来说已再熟悉不过了,本文介绍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是围绕所设立的学习目标而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教学方法。《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设立三级目标体系,即课程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首先要设立学习目标,然后根据这个目标开展教学工作,即在目标的统领下,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教学方法,以实现学习目标。

(二)主题教学法。

主题教学法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身心特征,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教学并实现课程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以“环境保护”为主题,通过活动中的跑动、跳跃、搬运、传接、竞赛等开展一系列的场地、周边的环境保护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相互协作的精神,加强对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从小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又如,以“为孤寡老人献爱心”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社会的意识。

(三)分层教学法。

分层教学法是把同一个教学内容分成不同的难易程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分层次进行练习。在教学活动中,可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练习难度,在完成较容易的一个练习后,可进行高一层次难度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但在分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选择练习难度,而不要硬性作出规定,否则会损伤学生的自尊心,失去分层教学的实际意义。

(四)信息教学法。

信息教学法是信息技术应用在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

学习目标:激发运动兴趣,提高奔跑能力,培养见义勇为的精神。

学习内容:耐久跑。

学习过程:

1.教师向学生讲解见义勇为抓小偷的动人故事,以故事导入练习。

2.扮演角色练习:把班级里耐力跑水平较高的学生分在一组,扮演“小偷”,其他同学扮演见义勇为者。

3.活动方法:“小偷”跑离20秒后,见义勇为的人开始“追捕”,路线不限。

4.活动要求:必须确保安全,不影响其他班级上课。

5.激励方法:在10分钟内将“小偷”全部抓获为胜。

评析:

以上是一个耐力跑的教学片段。教师以创设“见义勇为抓小偷”为情景,开展耐力跑的游戏性活动,改变平时的计圈跑、定时跑的形式,克服单调枯燥的教学组织形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并通过情景教学达到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目的。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四

营造语文课堂教学场激发学生思维活跃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情智的启发,美的赋予和创造,必须依存于一个这样的“场”――教学场。

一、“场”能的蕴蓄。

1.课前交流,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场形成的重要前提。上课和写文章一样,需要一个好的开头。教师课前与学生真诚、自然的交流,将会点燃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参与的火花,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都像被一块磁石所吸引,彼此形成了一种非常融洽、融合的“场”和“势”。

2.尊重学生,兼顾学生阅读的期待。

好的作品都具有独特的言语结构,对学生产生阅读召唤。当老师的导向与学生的期待相同时,就会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反之,则会产生排斥作用。所以,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与学生共同商量,如何学习这一课,应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选择哪些教学内容。

3.巧设话题,再现课文语言的情境。

创设真实可信,适用、适宜,新颖奇异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生对情境的创设和操控能力,让学生在生活的语文和语文生活中获得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掌握语言的运用能力。薛法根执教《夜雪》一诗,“当时诗人在哪儿?”“怎么知道外面下雪了?”“这是一场小雪还是大雪?”一连三个问题,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触发了学生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当时可能的生活场景,实现了情境的再现。

4.追求陌生,增加言语形式的吸力。

语文教学不仅要关注课文“说了什么”,更应关注课文是“怎么说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文中的言语形式保持敏感,尤其要引导学生重视那些“陌生化”的语言。如《天游峰的打路人》的一段话:“老人朗声大笑。笑声心动了竹林里的一对宿鸟,它们扑楞楞地飞起来,又悄悄地落回原处。”鸟“飞下来”又为何“落回原处”,学生粗读,是不大容易发现问题的,需要教师的指引。

5.借助媒介,放大教学场能的效应。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对于优化情境、放大教学场能有着重要的作用。媒介的使用,要与文本情境相契合。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文,通过网络把学生带到网上的叶欣纪念馆里,读着观众的留言,看着叶欣的照片,学生情动而辞发,一句句动人的话语流泻到纸上。

二、“场”能的释放。

1.对话教学,实施灵魂参与的教学。

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不同于一般阅读,它是在师、生、文本之间,通过交流和对话来进行知识的传递和掌握的。对某一个内容,作者的见解和师生的见解在交流与对话中不谋而合时,语文课堂上就形成一种教学磁场,深深吸引每一个人。

2.唤醒参与,展示语文学习的魅力。

教育应是一种唤醒,它唤醒学生的荣辱心和求知欲;教育是一种关爱,它关爱学生的终身幸福;教育是一种发现,它发现学生的生命之美;教育更是一种展示,展示形象之美。

教师要充分解放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要赏识学生,对学生的展示进行适当评价。当学生出现一些不足时,要宽容学生的失误,还可以采取小组竞争、计时抢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场”的共鸣。

某一特定的点上交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灵犀相通,也就是情在语文课堂教学审美场内,当师、生、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与交流成为一种常态,当文本的'内容不由自主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老师的提问情不自禁地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和置疑,当学生的理解和认知得到师生的认同,当知识、能力、思想、感情、情趣和美感在师、生、文本之间传递、感知、感动,就连旁听的人都被这堂课深深吸引的时候,阅读教学的“场”就形成了。

四、“场”的控制。

1.控制情感,形成情感节奏的波澜。

教师只有自己真正动情才能以情感染学生,教师要善于创设情感氛围、以情传情、以情激情、以情育情;善于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情节的高潮部分,寻找情感的爆发点,以形成波澜起伏的情感节奏。师生的感情随着课堂教学场的变化而发生着起伏。

2.锤炼语言,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

教师的语言应该是经过锤炼的。优美的语言悦耳动听,学生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容易入耳入心。优美的语言诉之于听觉,应当音量适度,语速恰当,语调和谐,应该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学气息浓一点。

3.把握节奏,呈现教学结构的起伏。

于漪说:“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需要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想兴奋起来,课中要张弛结合,学得愉快,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绕梁。”既从整体着眼,又从局部把握,既突出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又表现教学结构的层递和灵活多变,环环相扣,起伏有致,颇具教学结构的节奏美。学生的学习活动动静结合,既让学生有机会自由发言,积极“对话”,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以营造紧张亢奋的气氛;又根据教学内容与学习心理需要,有意营造一个静静思考的“场”,给学生相对松弛的机会,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中展开遐想。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五

读是我国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传统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学习语文的重要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尤其是我们现在的课本所选的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朗读特别重要。可是有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只重视教材内容的传授,而轻课文朗读。即使教材中反复强调,极易朗读的散文,诗歌也不例外。

二、改贪多求全为突出重点。

课文内容比较丰富、知识点也较为密集。在单位时间里全部传授显然是不可能的,必须抓住重点。教材中的各课课前都巳明确了本课的训练重点,教师应该紧扣这些重点米安排课堂教学,切忌面面俱到.贪多求全。例如《苏州园林》一课,训练重点有二:其一是说明文结构中的总说和分说;其二是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那么教授本文时就可以结合课文讲清其结构特点,并摘出几处词句让学生领会其语言即可。但有的教师却不这样做,而是从词句到章节.从内容到艺术,甚至语法,简单的修辞也给学生一一明确,看似学生什么都学了,实际上学生掌握的不一定多。

三、改重视教师讲授为讲授、指导自学。

自学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语文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老师教学的成功经验之一就是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再有,中学语文的课文类型有三种:讲读课文,课内自读课文,课外自读课文。在课堂教学中,常见一些教师把三者混为一谈,对所有课文都进行串讲,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路。另外在教读课中,满堂灌现象还是屡见不鲜,该是学生回答的教师直接说出,这样做大无益处,必须改革。指导学生自学的关键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如记叙文结构的划分,若是教师把记叙文可以按时间先后、地点变换等几种划分方法阐述给学生,那么记叙文结构划分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就已解决了。

四、改肢解课文为要点、整体并重。

一篇课文是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课文中也有重点词语、精彩片断需要精讲、精读。许多教师在对课文处理上.为了抓住重点,一上课就把课文中的重要段落摘下来进行精讲,精讲完毕,这篇课文也就讲完了。这样抓住重点的'讲法固然有对的地方,但是已把课文分解的支离破碎,体无完肤,应该让学生感知的整体美感学生也感知不到了。

五、改只重读写为听说读写并重。

近年来,由于中考的导向,我们的教师重视了读写训练,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听说训练仍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空自,即使是极有经验的教师,也往往做不到听说读写相结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对每册教材上的听说训练视若不见,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常有这样的事,有的学生本来语文成绩尤其是作文成绩本来不错,可是和别人交谈时却辞不达意,不能准确的,流利的运用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这都是语文课堂教学之误。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从表面上看似乎走进了新课改的最佳状态,但认真的品味也折射出另人深思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没有真正的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没有充分地挖掘学生的数学潜能。推行新课标以来,有很多教师在转变观念和教学改革方面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过度的重视教学手段的多、新、奇,从而淡化了教学效果。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尤为重要。那么研究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一、课前预习和师生互动策略。

做作业的效果和效率怎么样,取决于课堂学习的效果,而课堂学习的效果怎样取决于课前预习。经常预习的学生数学成绩偏高,因为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老师将要讲解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学习和理解,了解自己在什么地方存在疑问,了解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在合作交流的时候更有针对性,从而把一个被动接受过程转化成一个主动的求知过程,会学习的学生应该是有准备的、有疑问的、有目的的,是注意力“很会”集中的那种人。教师对数学课的预习要求要有明确性、可行性、预习问题要有点拨性、层次性、预习作业要有差异性、反馈性。

教师要把学习内容以导学提纲的形式呈现出来,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宜太大,要深入浅出,体现点拨性,通过点拨使学生能顺利地完成预习任务,收到预期的自学效果,要将预习题与课时教案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将预习题作为教案设计的一部分,通盘考虑预习应达到什么目的,预习要初步解决哪些问题,经验证明:预习过的'学生,其疑问更有针对性和适切性,其注意力更集中,能更主动地获取疑问的答案,学习的质量也明显高于别人,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因此课堂活动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积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传统的课堂活动中,信息的传输不是双向,只有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没有互动。结果整堂课死气沉沉,效率低下。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在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采取策略,实现师生互动。要注重课堂教学方式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与空间。教师在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练习的安排等过程中,尽可能要让所有学生主动参与,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

二、创设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境策略。

把数学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真正的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促进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得出很多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时,采取实例设疑导入法。

通过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就把复杂、抽象而又枯燥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同时也趣味化,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合作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创造了适宜的环境和条件,教学实践中,我们注意到:在很多情况下,正是由于问题或困难的存在才使得合作学习显得更为必要,每节新课前教师要要求学生依据导学提纲预习本节内容,要求学生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笔记本的主要区域,课前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课堂中解决,课堂中未弄明白的问题课后解决,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小组解决,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请教老师,实现真正的“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没有问题就寻找问题,鼓励引导学生在同桌、临桌之间相互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体验问题的解决过程,更多地鼓励学生独立审题,合作探讨,把问题分析留给自己,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当然他们归纳基本步骤和要点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施以援手。

三、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策略。

数学课堂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想创新,就应指导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批判,敢于向权威挑战。然而学生认为教师和教材的权威性是不可侵犯的,都习惯于接受教师和教材讲述的一切,不会去思考、怀疑、批判,所以很难有创新意识。同时,教师在课堂提问中,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陈述性问题,并让学生围绕某一知识点进行大量的题海战术,缺少了对开放性创新题型的设置。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上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设置能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题型,让学生通过独立探索来不断优化数学思维品质。开放性数学题的解答一般不能按照常规的套路去解决,而必须经过思考、探索和研究,寻求新的处理方法。

总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教学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度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原来教师为主体的状况。我们高中数学教学要改变教学方法与策略,优化教学理念,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善,提高课堂效率,在有效地课堂时间内,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进尽可能地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新知识,迅速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七

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而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场。今天,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就必须改变过去教师围绕“教参”转,学生跟着老师转的陈旧模式。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无法获得自主,公平的学习环境,学生的思维处于保守封闭的状态,剥夺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权利,压抑了个性发展,导致学生创造精神的萎缩。因此,这种状况必须摒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来激活学生这个主体,师生共建和谐课堂。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学生参与的氛围。

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良好环境的熏陶。营造一个民主、和谐、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十分必要。

中学生自我意识正在形成,自尊心和荣辱感十分强烈,因此营造一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氛围,就必须尊重学生。课堂教学中,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去考问学生,当学生回答不出问题又板着脸去责备学生,给学生以恐惧心理,紧张的情绪,这能使学生勤于思维、敢于质疑、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吗?教师应用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与学生融洽感情,使学生从心里上感到教师的平易可亲。

对待好学生不偏爱,对待差生不歧视,热情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看法,组织学生质疑问难;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注意倾听,尊重学生。同时,当学生较好地解决了一个问题,或提出一个独到见解时,教师应及时的予以肯定和表扬;赞扬课堂讨论第一个发表见解的“勇敢”者,鼓励课堂讨论中敢于提出不同看法的挑战者。而当有些学生答错了问题,或讲出了错误观点时,则不宜轻率地指责和批评,防止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要以平等相待的热情态度帮助他们纠正。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参与过程中,由困而解获取心理上的愉快感,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

二、引发诱导,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情”,是语文教学的根,以情激情,以情引趣,以情育人。就是为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内驱力,这是可贵的动力。兴趣是自觉行为的前提。要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就必须使他们对此行为首先产生兴趣。只有他们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产生了激情,他们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课堂才能活跃起来。“教与学”双边活动才能活跃起来。由此,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变过去的“灌”为“导”,在“善于诱导”上下工夫。

1.调动法。

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乐趣。应该这样肯定: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不同层次的差别。我们的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既注重个别尖子生,又注重所谓“差生”。在组织课堂教学中,尽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尽可能让他们都获得成功的机会,尝受参与的乐趣,从而慢慢地培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教学的提问中,简单浅显的问题让能力一般的学生回答,复杂难懂的问题让能力稍强的学生回答,复杂深奥的问题让能力强的回答。特别对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发言,对那些所谓差生要多给予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参与中得到不同认识的要求而获得成功感。使他们会走就走,能跑就跑,想飞则飞。

2.鼓励法。

提出适度问题,鼓励学生先试一试。中学生有好奇好胜心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顺应这种心理,依据教材提出一些适度问题,先让学生思考,鼓励他们试一试,然后引导他们看书讨论、辨析、解疑,由学生独立地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让学生从克服困难、掌握知识、发现问题中获得快乐的感觉。

3.误设法。

故设偏差,让学生提出争议。在自我实现方面,教师必须使学生感到自己有才干、有潜力,能寻求挑战。据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故意弄出一些错误之处,让学生发现并纠正,激起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这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新知识,也激起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

三、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语文教学是民族文化传承之源,语文教学靠的是“慢功”,靠的是“积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文学基础,光靠课堂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在组织活动中,实现教书育人,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依据终生学习原则,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的各种课堂活动中,还应加强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会学生学会预习之法、听课之法、复习之法、检测矫正之法、质疑之法。根据学习内容,教会学生听说之法,使之会听敢说善辩;教会学生阅读之法,使之多读、会读、乐读。总之,在方法上,引导学生达到先是“要学”继而“会学”。

由于学生的“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所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课堂活动,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创造之法,点燃他们智慧的火把,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去创造,去研讨。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八

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过程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到下一次作文时再进行范文选读,作文总结。这种方式的弊端主要表现在:一是效率太低,作文批改的周期较长,一篇作文的写作及评改要历经两周时间。对作文进行总结评价时学生也失去了兴趣和热情,很难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热情。二是作文教学程式化。“老师教、学生学”成了作文教学“永恒的旋律”,学生缺乏新鲜感,没有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学生的主动学习写作的能力受到遏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仅仅是被动的写作,。三是学生之间的交流,协作的机会少,学生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孩子应有的灵性和神采老师的金典批语扼杀了。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感受:老师一宣布写作文,底下愁眉苦脸之状便时有所见,哀叹牢骚之声时有所闻。我在作文教学中尝试采用了“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鼓励命题题材多样化,学生放胆作文,书写真情实感  学生快速自改作文、分组评改交流习作,师生总结点评,学生二度作文”的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命题、题材多样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为此,在作文课前由各小组命题,课堂上分别把各组的命题写到黑板上,然后由全班同学选择一个最喜欢的题目来写。哪一个题目喜欢的人多就确定哪一个(也可以选择两个题目进行比较作文教学)。然后选择学生代表来陈述自己喜欢这个题目的原因、自己的写作思路等。学生对题目进行初步的分析后,由教师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指导。当然学生命题不能随意为之,因为每册教材中都有明确的作文训练重点,这就需要教师对命题有所规划,稍加限制。如对话题作文的训练,可由教师设定话题,然后由各组根据话题去写提示语等内容。即使是训练命题作文,也多采用半命题的方式,让学生补充完整,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想象力。学生自主命题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被动应题为主动命题,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同时也促进了作文题目的课堂生成。

二、鼓励学生放胆作文,书写真情实感命题、解题后立即进入写作状态,一般要求在四十分钟内成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习作中“写自己想说的话”,“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同时,“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情动而辞发”,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引导学生从最真的心灵体验出发,给表达一个自由的空间。我们的写作训练就是要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与此同时教师写“下水文”。教师的“下水文”力求贴近学生实际,可回忆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贴近学生,以便于学生理解、评价。这一过程改变了过去教师巡视写作的做法,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师生民主平等的思想。教师与学生一起体验写作的难点和重点,更有利于指导作文教学,也便于提高教师自身写作水平。

三、自改作文、分组评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中和相互批改的过程提高写作能力,中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自改作文能力。“文越改越精,玉越琢越美”。修改这一环节,一定要做到位。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先检查修改自己的作文,从字、词、标点到选材、立意、语言、结构等逐一进行自改,或同桌互相交换检查修改,或教师通过多媒体展台,修改典型性作文。然后教师再集中评改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自能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也会在潜移默化悟出一些作文之道然后在各组在组长的领导下共同评改,典型作文组内宣读,小组成员各抒己见剖析文章的优缺点,综合大家的意见写评语,写出尽量详细的眉批和总批,其他作文在组长的组织下交换评改。与此同时教师在每组中抽取一本进行浏览式批改,所抽取的作文应兼顾不同水平的作文。学生分组评改作文,把作文评价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朗读作文,自己分析思考,从而使他们真正领悟到写作要领,成为学习的主体。朗读作文和学生评议能锻炼学生听、说、读的能力,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例文朗读、师生总结点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这种探究,既有学生个体的独立钻研,也有学生群体的讨论切磋”。通过合作这种形式仍然解决不了的问题或在合作中学生又发现的新问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进而主动搜集资料论证自己的观点,形成独立钻研的能力,自主解决学习中的难题,增强驾驭学科教材的能力,具有独特的、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可贵的创新意识,真正学会学习。教师把互评后的作文进行查阅、更正,掌握批改情况,肯定学生批改的成绩,鼓励学生批改的.积极性。并挑选学生的典型作文(也允许学生毛遂自荐),由学生当堂朗读。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对作文进行总结点评,找出优点或不足,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不要怕出现课堂争论,允许学生保留意见。教师因势利导形成本次作文的共同价值取向:哪样写是一篇好作文,哪样写不是一篇好作文。教师适时读自,己的“下水文”,由学生进行评议。“下水文”要有针对性和引导功能,要体现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学生对例文的总结点评将本次作文引向探究的领域,由对几篇具体文章的分析过程上升到摸索、感悟写作规律的过程,学生在生动鲜活的例文中领会到了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五、学生深入探究、二度作文。

这个过程是探究的尾声,是二次创作的过程。学生深刻把握本次作文的要领后反思自己的作文,充实自己的“胜笔”,修改或删掉自己的“败笔”,使每一篇作文让自己有所感悟、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得到组内成员的肯定,受到老师的表扬,感受到进步和成功的快乐。

总之,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主体性和参与性是作文教学实践的创新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关注学生,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千方百计诱发学生主体参与的内因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主动地参与作文实践的全过程,在多姿多彩的作文实践中,身在其中,乐在其中,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付宏学。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九

语文教学中使用参与式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营造和谐的氛围,促使学生探究参与。

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1、激发学习兴趣,创设乐学的课堂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2、运用激励机制,创设自信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参与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形成强烈的学习动力,创造自信的课堂教学氛围,促使学生奋发参与。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绩、有了进步时,教师也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使学生一直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中。

3、加强情感交流,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教师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学生在这种轻松、愉快、参与意识极浓的氛围中情绪高涨,自己吸收消化知识,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师生双方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转换角色,创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实现角色转换,改变居高临下的心态、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与交流,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激发者、指导者,使学生发挥天性,由被动的接受体转变为自主学习的人,在平等的气氛中协同完成教学任务。

二、开展多样的活动,引领学生在参与中求知。

教师要做好学生探索知识的领路人,要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学生引向通往知识的大门。

1、有序有物的课堂讨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的氛围,给学生“争吵”“讨论”“说话”的机会,提倡“思维”亮相,让人人都说起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说,对丰富学生的想象、发展形象思维、激活灵感、促进创新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2、课本情景剧表演。开展小品短剧表演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画面解放出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优势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课外阅读展示会。

我们不但要在课堂上专门留给学生读课外书的时间,还要学生在课外积极搜求新课标所推荐的书籍进行阅读,要求同学们定期交换读物,并适时召开课外阅读展示会,让学生交流心得、谈感受。学生从阅读中汲取了知识、锻炼了阅读能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增加了学生的生活积累,提高了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

4、坚持写日记。日记不需要华丽的词藻、动听的语句,但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感受。学生在日记里可以倾谈心里话,也可以说“海阔天空”。这样做既记载了学生的心路历程、整理了学生的`思想,又给了学生广阔自由发挥的空间,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5、多话题的演讲与定期的辩论会。演讲和辩论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把课堂内外所学的各种知识,都可以用在演讲中,这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所学达到了所用的目的,而且使学生明辨了是非、统一了认识,提高了思想,实现了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思想教育的目标。

6、作文的互批与自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根据教师的批改要领,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在批改中学会评判、鉴赏、交流,进而掌握作文之法。学生对教师的批阅可能不甚领会,而让同伴给他指正、认可,就可能容易接受,易于起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求知。

良好问题的设置,会把学生引入智慧的殿堂,而解决问题后的快感会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更加浓厚。

1、抓住教学中的模糊点设计探究问题。如在进行《列夫・托尔斯泰》的教学中,我设置的问题是:“课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是一方面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矛盾?”经探究后学生明白:托尔斯泰所受的是智者的痛苦,他看清了世态的丑陋,却无力改变现实,这是痛苦的。他凭借聪慧占有浩瀚的知识,又是幸福的。

2、抓住教学中的动情点设计探究问题。如在进行《与朱元思书》的教学中,我设置的问题是:“蝉的叫声让人感到单调而聒噪,猿的叫声让人感到悲凉且凄厉。而在本文中作者为什么对它们却充满了喜爱之情呢?”经探究后,得出的结论是:这种声音在一般人看来确是喧闹之声,但又是真实的自然之音。作者喜爱它,正表现了其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一究,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3、抓住教学中的疑难点设计探究问题。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发问、勇于解疑、有所创造。如在学生学习了《藤野先生》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作者写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提清国留学生?”“讲堂里叫喊的是不是爱国学生?”这样问题的探究,就会把学生引入作者的思想轨道,去感悟作者的爱国行动、爱国情感及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作品的理解就会更深入。

总之,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发现知识、汲取知识的平台,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主动学习、创造,这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根本要求。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十

论文摘要:参与式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主流方向,具有传统课堂难以企及的优点。反思性教学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手段。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缺失了教师反思环节的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容易陷入:流于形式的参与、教学活动沦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满意度双低的教学困境。文章以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活动为例,思考和体会如何在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中树立反思性教学观,改革教学策略与方法,修正教育教学价值观,使高校、教师、学生共同受益。

论文关键词:反思性教学参与式教学高校。

一、反思性教学概述。

反思性教学的理念最早来自英国哲学家、教育思想家洛克和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1933年美国教育哲学家dewey在其名著《我们如何思维》指出:“反思是对任何信念或假定的知识形式,根据支持它的基础和它趋于达到的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积极的、坚持不懈的和仔细的考虑”,把反思性思维用于教学,提出教学五阶段学说。另一位美国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donaldschon(1987)在其著作《反思实践者:专业人员在行动中如何思考》,明确提出了“反思性实践”这一专业术语。其后,英国的morwenagriffiths和sarahtann(1992)等学者进一步诠释了反思性教学理念。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在欧美教育界反思性教学被普遍认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

在中国,反思性教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教育界认同和重视,被视为教师主动参与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法和工具之一。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认为反思性教学即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地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learninghowtoteach)”与“学会学习(learninghowtolearn)”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

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反思性教学的理解,可以获知反思性教学观是教师树立在教学活动中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实践,持续反思、总结和再行动的理念和责任意识。对于高校激励教师主动参与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现实而重要的。

二、参与式教学方法在经济管理专业的应用现状。

参与式教学方法(participatoryteachingmethod)是“参与”性原则在教育领域应用的体现,是目前国际上普遍倡导的一种进行教学、培训和研讨的方法。参与式教学过程是指受教育者在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在民主、宽容的课堂环境中,积极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介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从而接受教育、获取知识并发展能力。

参与式教学方法具有传统课堂教学方式难以企及的优势,目前在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中广泛运用。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为例,参与式教学作为传统教学方式的补充,为大多数教师认同,运用于数十门专业课程教学。

1.教学方式的多样性。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特点是注重实践能力、强调应用性,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授课广泛采用课堂讨论、头脑风暴、示范和指导练习、角色扮演、团队活动、实验游戏、模拟教学、案例研讨、辩论赛、情境模拟等参与式教学方式。

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式教学方式有别于传统教学的特征之一在于倡导以学习者(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知识,发挥学生能动性。

3.以团队合作学习为中心。以笔者所在的高校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为例,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根据授课班级人数规模,把学生分为每组5~7人规模的若干团队,案例研讨、实验游戏、情境模拟、主题辩论等都以团队形式展开,团队之间是竞争关系。

4.教师角色由“监控者”向“引导者”转化。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扮演的学术权威和知识化身,是居高临下的监督者、控制者角色。在参与式教学方法中,教师建立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关系,引导学生“清除”实现学习目标路径上的障碍。

(二)缺乏教学反思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存在缺陷。

然而在教学活动中,经济管理专业参与式教学方式的成效与理想预期存在差距,集中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参与式教学流于形式,教学质量的改进成效不显著。以笔者所授的管理学等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尽管每章都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案例研讨的教学环节,但学生对案例的理解往往不够深入,停留在表面的显性案情,对问题的分析呈同质化倾向,缺乏创新和深度。

2.教学活动成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缺失了教学反思环节,课前没有精心准备教学素材,课后缺乏自省和总结。对于教龄偏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而言,教学活动的参与和互动,更容易沦为机械式复制的技术流程。

3.学生对参与式教学的投入程度低、满意度低。以经管专业为例,在非正式访谈中,有不少学生反映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由于部分教师对教学案例、实验游戏等素材选择的随意性,参与过程中的低监控性等原因,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大为降低,教学效果的满意度低。

三、反思性教学运用在参与式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思考与体会。

反思性教学的本质是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希望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去发现自身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反思的对象不仅仅是局限在教学技术、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还包括教师内隐的知识和价值观。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十一

探究式教学是高中物理教学中值得采取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中强调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地位,注重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与发挥,能够让学生的自主思维以及学习能力都得到发展。教师要合理地利用探究式教学来加强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这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会起到很好的辅助功效。

一、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

探究式教学可以有很多不同的突破口。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创设灵活的教学情境,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收到很好的教学成效。物理学知识能够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异常”现象进行解释,在还没有学到这些知识前,当学生看到这些“异常”现象的发生时会非常吃惊,学生在过往的知识体系下形成的一些基本认知会受到冲突,学生往往会对于这些现象背后暗藏的知识背景有极大的探究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契机,不仅为新知导入进行了良好铺垫,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欲望也受到激发,而且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促使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更加投入,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会更高。

例如,在讲“力的分解”时,我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取出事先准备好的重锤和细线,提问:用一根线将重锤提起来,还是用两根线将重锤提起来更容易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当然是一根线容易断。然后我用一根线故意颤颤巍巍地把重物提起来,学生鸦雀无声,显得很紧张,就等着重锤一下子掉下来,可等我把重锤举过头顶的时候,线也没有断。我又用两根线将重锤提起来,看到老师稳稳地将重锤提起的时候,学生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我又慢慢地增大两根线之间的夹角,突然间学生听到了重锤落在讲台铁盘上的清脆撞击声,“啊,细线断了!”学生在看到这一场景的同时,认知冲突强烈产生,学生对于这一现象的造成原因都充满了好奇,对于新知的探究欲望非常强烈。这充分体现了透过认知冲突的创设对于课堂教学可以起到的推动效果,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合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探究式教学的另一个有效的切入点是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很多物理学知识都能够在一些生活场景中得到体现,有些知识还能够用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这些内容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有所感知,教师在知识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要以此为切入点来有效展开探究式教学,从而让知识教学的`效率得到提升。

例如,在讲“动量定理”时,教师可以提问:一个鸡蛋从某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地面,会发生什么情况?学生肯定会回答:破碎。紧接着又提问:假如另一个同样的鸡蛋从同一高度处自由下落至一个很厚的海绵垫,是否会破碎?为什么?有的学生认为,仍然会碎;也有的学生认为,不会碎。但是,当要解释其中的原因时,大部分学生都会觉得困惑。学生只是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做一些推断。对于自己的推断展开剖析时,学生又有点不知所措。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契机,以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作为依托,为知识教学提供了铺垫,学生的探究欲望也随之被点燃,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三、注重对于学生的引导启发。

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启发同样非常重要。在学生展开对于很多内容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时,难免会遇到障碍与瓶颈,学生如果在这个部分一直得不到突破,不仅学习热情会下降,而且很可能会被一些错误的观念引导。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启发,尤其是在学生的思维存在偏差时,教师要及时指正,要让学生在正确的观念与思维模式下有效地展开对于问题的独立探究。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让探究式教学更好地展开。

例如,在讲“单摆”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相关内容展开独立探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组建一个由小重锤和绳子组成的能够自由摆动的摆,要求学生测量它在20s内的摆动次数。然后分小组汇总20s内自制单摆的摆动次数,同学们发现每一组记录下来的摆动次数都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呢?”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是由于各组绳子长度的不同造成的,有的学生认为是各组小重锤的质量不同,还有的学生认为是小重锤释放时的高度不同引起的。教师将学生的各种猜测写在黑板上,然后请每一组学生选择一个猜测,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富有新意,学生的教学主体性也得到凸显。在对于这些问题展开独立探究时,学生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理解会越来越深,探究教学的效率也会更高。

总之,要想让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有所革新。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认知冲突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这同样是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培养。教师还可以合理地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这往往能够让知识教学的效率得到很大程度提升。此外,教师要适时给予学生一些有针对性的引导与启发,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能够让探究式教学更好地展开,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十二

我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农村学校,自9月正式招生七年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当时初一只招收了四十三名学生。9月八年级增加到70人,每个班级有35人,七年级123人,平均分成了三个班。我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很多孩子都跟随父母到城里或外地求学,留在农村的孩子成绩都不理想或家长不重视,他们多为留守孩子,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品质不良,家庭教育存在比较大的问题。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学生主体能力的发挥,学生从上课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与积极性调动不起来;课堂上学生不动脑不动手,似乎轻轻松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为了改变现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校的特色发展,从月始,我们借鉴洋思中学教学经验,根据我校教学实际,采用适合我校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如今恰逢合肥市课题申报阶段,根据校长办公会精神,我校数学组三位同志开始申报适合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项目。为了全面推进“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题研究工作,更快更高的提升教学效益,特制定本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实施范围。

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

学科:数学。

二、实施时间。

1月份—9月。

三、实施目标。

建立一套科学的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的评价体系。

四、实施内容。

4、建立一套科学的`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的评价体系。

五、工作原则。

1、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实施的对象是学生,学习主体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实践活动中自己体验、思考、总结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中逐步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学习要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发展的过程。

2、民主性原则。树立民主教学思想,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公正对待学生,客观认识学生的差异,尤其对于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建立和谐、融洽、民主的师生关系。

3、合作性原则。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要加强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与教师要加强合作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发挥集体智慧,形成共同的施教方案,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4、实效性原则。在备课和施教过程中,要注重导学练思相结合,导中有学、学中有练、练中有思,总体把握课堂教学改革要求,灵活实施,讲求实效。

六、工作步骤。

1、准备阶段(年4月—12月)。梁岗学校数学组全面启动推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学习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理念、方法,旨在树立教师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掌握操作规程,为推行改革工作作充分的准备,完成《“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2、实施阶段(201月—209月)。八年级开始实施,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以理论引领课堂教学,探索适合我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每学期上一节展示课。在推行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三个环节,并对听课、评课等形式进行相应改进。每期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争取全社会理解、支持新课改。每期期末组织召开一次研讨会,交流推行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教师解决困难。课题组成员认真对我校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的现状分析;探索适合农村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比较适合农村中学数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其他模式的优劣;探索影响开展农村中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的因素,并结合课堂实践,探索解决的对策和方法;建立一套在农村中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方法的科学的评价体系。

3、总结阶段(年9月—2014年12月)。对课题实验进行总结,总结成功点,分析不足的原因,撰写结题报告。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十三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新的课程理念对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她呼唤着一种新的课题教学模式,倡导着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明确了教学过程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大力倡导课程改革教学的今天,在讲求效率的当下,回归课堂、关注课堂、研究课堂、分析课堂成为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能否将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的实际行为,将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人结合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和要求,依据教学实践,合理分析、观察简课堂教学环境,简略分析如何才能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尤其是先进的、与时俱进的而又符合实际的教育教学理念,对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具有积极正向的指导作用.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的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中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与组织知识.”面对新的课程标准,本人认为,我们教师要做好以下几个角色的转变: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课堂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由课堂控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发展的合作者、参与者;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由课程使用者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等等.体现新课程下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体现“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理念.

每一节课都应该知道“教什么”,只有知道“教什么”才能想着“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教”,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更充分的理解学生,也才能设置出相应的学习目标.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重新进行结构的组织、脉络的把握以及内在规律的揭示.

(1)走进教材,吃透教材,感悟教材.把握教材的知识脉络,掌握重难点,知识方法的体现点,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的`资源.

(2)把握要求,明确目标.学习目标是备课必须考虑的一个要素,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落脚点.新课程下我们必须既注重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师生双边、多边的教学活动过程,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与发展.

(3)注重前后知识的密切联系,掌握知识的内涵与外延.讲求知识间的前后联系,注重承上启下和温故知新,理解概念、定理、法则、公式的内涵与外延.

学生的个体差异大不一样,学习能力各异,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生这一关键的要素,针对各种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

将知识目标设置成问题链的形式,在知识交汇点,前后联系点,思维关键点设置问题,并且估计学生回答问题时有什么样的反映,所设置的问题是否过于简单或者超出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此外还要考虑所设置的问题是否体现学习目标,是否达到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所谓好的开始时成功的一半,这与心理学上的第一效应很类似.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活实例展开教学,时刻注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其积极思考,积极参与课堂.

现在的课堂只有短短的40分钟,如何将这短短的40分钟合理的利用,让其发挥最大价值,成为目前广大一线教师考虑的焦点.衡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主要看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探索出了一些方式方法,针对不同的课型会有不同的选择,所谓“教有方法但无定法”.对于概念教学,可以采用实物演示,案例推导,自我总结归纳等多种方法相互结合,对于定理、法则、公式的应用课型,则着重点在于利用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教学法等.将课堂教学时间合理的分配,合理的引导学生充分把握时间,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时间,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选择合理恰当的教学方法,是开展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

每一节课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不同,则采取的教学方法也应灵活多变.对于新课,一般采用讲授法向学生传授知识,但有时也可以采用讨论法,探究法,实物演示法等等,不管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都应是我们采取的教学方法.

从学生的认识过程和思维过程看,对于问题的解决一般经历一下几个阶段:(1)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即“审题”阶段.审题是解决问题的整个思维活动的开始,能不能正确理解题意,能否分析清楚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相应结论之间的联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故可以通过作图、运用符号、线条、实物等将问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结论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以帮助分析与思考.(2)提出问题解决的假设策略,即“明确解题思路方法”阶段.(3)假设求解,即“动手解决”阶段.根据分析,运用数学方法、技能等进行求解.(4)对解题思路、方法、结果的修改验证阶段. 3.精选例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例题的选择具有很大的导向性,它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例题不在多而在精,只要能达到学习目的即可.因此,我们可以按例题覆盖的知识面、难度、结构特征、思维方法、能力要求等多角度进行全面的剖析,重视例题的质量,解答过程的规范性和示范性.在讲解例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审题,从哪些角度入手方便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分析已知条件和结论的密切联系,分析前后知识的联合应用,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勤于动手,善于归纳总结得到有用的结论.

4.习题的选择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保障.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倡鼓励个性发展,因此在习题编制和设置的时候要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综合考虑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的设置,注重时间的有效利用.

基础性练习:主要是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定理、法则等的直观应用,也可以为新课教学做铺垫,具有极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例如在圆锥曲线的教学中,可以设置些直接求基本量的基础练习,增强学生对新课的理解和消化.

针对性练习:每个知识点讲完后,设置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加以巩固,围绕如何突破重难点入手,增强学生的思维锻炼,应用意识.

比较性练习:采用类比的方法设置些练习题,让学生自己家去求同存异,加深理解,尤其是概念教学之后,设置这样的练习就显得很有必要.

口述性练习:这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自信心,培养学生初步逻辑推理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分析,然后慢慢的放手让其自己分析.

现在许多学生普遍反映,上课听懂了,课后也去做作业和练习了,但考试的时候就不行了,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逐步的探索出了克服这种现象的一些方法,即定时练习.所谓定时即是指在限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某项任务,而且保证质和量.应用在学生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体现:课后作业定时完成,课后资料定时完成,试卷定时完成.对当堂课的内容消化与巩固尤为重要,因此,课堂定时练习必不可少.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解题情况,动作表情等得到及时的反馈,增强教师辅导的目的性与针对性,有助于教师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深入分析本堂课的实际教学状况.教师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应合理考虑学生的时间,做好课后督导工作,及时给予学生批改作业,评讲练习,并辅之以一定的措施促进部分懒惰的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因为在限定的时间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大脑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思维得到激活,灵感得到激发,学生遗忘的速度慢,回想的空间大,易于接受和理解,易于及时消化.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的情绪处于最宽松、最愉悦的状态时,他的思维才是最活跃、最敏捷的,对新事物的探究欲望也才最强烈.因此,宽松、自由、愉悦、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学生情绪的最大优化是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必不可少的.而目前学生的自控能力各不一样,自觉性与主动性的相对滞后,精神集中也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时刻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使之尽量的集中精力.此时可以采取幽默的策略,讲小故事的策略,运用趣味化的语言,滑稽的动作,夸张的神情,抑扬顿挫的语调,充分运用肢体语言等教学艺术,充分刺激学生的大脑神经,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自身的情绪也应调整到最佳状态,面部表情应丰富多彩,才能更好的刺激学生,从而使整个课堂都处在相对活跃的教学氛围之中.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的艺术在于用心去挖掘,细心去品味,耐心去研究,爱心去融化,合理的运用,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都是好方法.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也是主战场,只要我们时刻把眼光放在课堂,时刻关注课堂,时刻研究课堂,注重回归课堂,就会找到增加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好方法.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十四

如今,耗时、低效率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严重性问题。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中,小学数学教学还有很多可以提高的地方。由于新的教育理念提出,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涉及有关数学教学的活动,都应是围绕学生的学习目标所设计,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地位,是每位教师的教学责任,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不断提高,由此可知,教师不仅要创新新课程,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1.教学内容偏离生活实际。根据我国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可知,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时刻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需要,重点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起步点,着重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充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众所周知,任何一门学科,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能在生活实际中运用。当然,数学课程也不例外,但是在现在的小学数学课堂上,数学知识严重的缺乏实际运用,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其都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教学方法,完全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使得学生在数学课上往往流露出厌烦的情绪,甚至认为,学习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太大的用处,从而对数学课没有兴趣。

2.教学时间不合理。目前,由于大部分数学教师盲目的套用教学大纲模式,为教学工作展开实施,因此部分教师开始不断的创设数学教学情境,这种做法反而使学生无法了解数学的主要知识内容,一定程度上,还降低数学教学效率。还有一部分教师,花太多时间不断的重复一个数学问题,致使授课时间过长,这样就占用了学生练习和巩固知识的时间。

3.教学方法简单枯燥。农村的数学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年龄的约束,再一个由于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教师在数学课堂中,使用简单枯燥的教学方法对其授课,使他们很难将注意力集中。而在目前,大多数的农村数学教学,资源短缺。以重庆市农村小学数学授课为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黑板展示法,用一支粉笔,就轻松完成本节课的知识讲解,其中偶尔会使用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简单将书中的知识内容以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于,教学方法毫无创新,致使在课堂中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革新与发展,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不仅要对自身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还要时刻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在课堂上,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充分了解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与学生平等交流,消除学生在面对教师时的紧张情绪,这样学生在课堂中才能展现出真实的自己。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可以激发起学生的思考热情,众所周知,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需要学生不断的对自己所疑惑的问题进行思考。所以,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抓住机会巧妙的设计一些有新意的数学问题,只有学生产生了数学疑问,其才能对数学知识有探索的欲望,并且这种求知欲会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举个例子,学生在学习圆柱体的体积时,首先,教师先将本节知识内容与以前所学知识进行联系,并对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圆形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圆柱体可以转换成什么立体图形才能更快的求出体积?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索,他们可以进行自由组合的合作形式进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热情,就被激发出来。

3.分层次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并且,每个学生的学习思维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个学生的认知力与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观察每个学生所存在的潜能,并够根据学生的差异情况,安排不同难易程度的数学问题与活动,采用这种方法可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获。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想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中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先从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入手,而这就需要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并且多运用有新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此调动起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汪继征.浅谈如何有效提高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率[j].学周刊,.

[2]徐妍.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d].天津师范大学,.

和谐高效课堂教学的实施论文(热门15篇)篇十五

摘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在广大教师心中根深蒂固,要真正改变这种死板的、单一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教师做大量的工作,付出更多的努力。推行参与式教学,尤其是在农村课堂,任重而道远。本文对在农村小学课堂中实施参与式教学,出现的种种问题做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参与式困惑根本原因解决途径。

第一、大部分农村学生,不敢在自己长辈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农村很多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孩子犯错时不是悉心的开导,而是采取比较简单粗暴的方式来解决。甚至很多家长来学校会吩咐老师,自己的孩子犯错就“狠狠地打,让他多长点记性。”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的长辈有一种抵触、害怕的心理。渐渐养成了有话也不对长辈和老师说的习惯。

第二、“出头的椽子先烂”,如果哪位学生发言较积极,就会被其他人认为是在当众出风头。所以,学生们都不愿意在课堂上说话,免得背上“骂名”。

第三、受条件的制约,农村中学开展的课外活动非常有限,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团结协作的意识和能力比较差,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存在障碍,参与式教学中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当然就不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四、有的学生不愿意开口,是担心自己说不好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记得有一次在讲授《孔子拜师》时,我让学生按自己的理解来说说“风餐露宿”这个成语的意思,有一个学生说:“就是喝风吃露水。”立即引来其他学生的哄堂大笑。事后那位学生找到我,很委屈的说:“老师,你以后再也别叫我回答问题了,同学们现在都叫我’杨喝风’”。可见,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多大的伤害。

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引人入胜的启发导入,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发人深思的巧妙提问,短小精悍的故事趣谈及形式多样的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都能激发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设出乐学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乐于参与。在讲授《风筝》时,我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放过风筝吗?”学生都大声回答:“放过。”“你们喜欢放吗?”“喜欢!”学生声音更大了。“父母亲愿意你们去放吗?”“不愿意。”学生的声音明显小了。那么这节课老师陪你们放风筝好不好?“”好!“学生齐声欢呼。

第二、做到民主平等,与学生同喜同乐。

教师的情感极大的影响着教学的过程,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基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

教师走进课堂时面带微笑,用和蔼有神的目光看着学生,学生就都能从目光中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学习的欢乐,从而以良好的心境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打消怕别人笑话的顾虑,告诉他们有勇气在众人面前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本身就是战胜自我的一种表现,是一件十分了不起的事。当学生说得不好或说错了,应引导其他人要抱有宽容的态度;当学生说得好,应鼓动其他人一起由衷地为这位学生感到高兴。加强学生的内在激励,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从学习中获得乐趣和满足。

第三、对学生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

有些学生由于受智力、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重复的知识点经常会忘记,如果教师对此失去了信心,在学生说错话的时候加以批评,会严重挫伤学生”说“的积极性。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有耐心,相信学生会改正错误,并把这种态度通过自己的言语、眼神、肢体动作传达给学生,打消学生对教师的种种顾虑。

第四、开展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良好的课外活动能积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独创性、个性。比如有许多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可以多开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锻炼他们的胆量,增强他们的表现欲,激起他们的好胜心。

第五、树立学生正确的”参与“意识。

引导学生明白,在恰当的场合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不是出风头,而是锻炼思维获取知识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往往那些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除了在课余时间很用功外,其实上课听讲的效果也是很好的,也是很能参与到教师的讲课中来的。所以,要想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要在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在课堂上积极地主动地参与。

第六、允许和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和看法,努力克服随意盲从的习惯。

新课改的实行也不过短短几年时间,而我们的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成要对老师和家长言听计从,这种情况在农村更甚,学生长期以来已养成了依赖习惯,对很多事都不会想着自己解决,而是老师和家长说什么就是什么,只是随意盲从。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每件事上都锻炼学生的独立意识,鼓励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敢于挑战教师的权威,敢于说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第七、每位教师都要长期坚持参与式教学。

总之,要在课堂上真正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进行很好的”参与“,并不仅仅是能在课堂上解决的,而是需要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在课里课外做很多耐心细致的工作。

相关范文推荐

    土建工程师个人总结土建工程师工作总结(通用22篇)

    在进行月工作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事实依据,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工作成果。以下是一些写得较为出色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在过去一年的施工中,在项目部很多前

    哈姆雷特新推读后感(模板18篇)

    读后感是我们阅读结束后对所读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和评价的一种书面记录形式。9.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读者的读后感范文,看看他们是如何评价这本书的。《哈姆雷特》讲述了

    让文言文课堂活起来的论文(实用17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体的特点和规律。范本是指在学习写作过程中,常用来参考和借鉴的一类文章样本。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水平,学习优秀的表达和结

    服装销售实习工作总结季度总结(热门16篇)

    销售工作总结还可以总结不同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情况,为产品策划和市场定位提供参考意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销售工作总结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够为大家的

    大学生暑期的社会实践活动工作总结(热门18篇)

    学生工作总结是学校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参考依据,对学生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和引导作用。以下是一些学生工作总结的样本,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学习。1、勤工俭学。2、丰富假期

    大班语言教案颠倒世界及活动反思(实用14篇)

    大班教案的编写是教师职业素养的表现,也是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深入思考和总结。看看下面这些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分享的大班教案,对你们的教学有所借鉴。1、学习用拟人化

    线缆供货合同(汇总12篇)

    供货还需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和标准。以下是一些供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问题的解答,供大家参考。需方:xx有限公司(简称甲方)。供方:(简

    部队个人年度总结报告(实用17篇)

    个人总结是自我提升的重要手段,通过总结,我们可以不断完善自己,追求更好的自我。在下面的个人总结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总结。

    语文七年级备课教案大全(15篇)

    一个完善的教学工作计划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以及教学环境的变化和要求。接下来是一些针对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工作计划范例,供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法院离婚协议书版(通用19篇)

    离婚协议对于离婚双方来说,是一种保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离婚协议的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男方姓名:出生年月:民族:身份证号:住址:女方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