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

时间:2023-12-21 作者:QJ墨客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中,编写一份合理的计划书都能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份精心编写的计划书范文,内容详细、结构合理。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一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4、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重点:

音近字、形近字的比较练习,懂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以及怎样修改错句。

难点:

修改错句和看图补写句子。

教学时间:二教时。

第一教时。

1、能正确拼读音节,读拼音写出汉字。

2、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并组成词语。

3、根据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1、自己拼读音节,指名拼,评议正音。

2、填写,

3、指名板书,校对。

4、同桌批改。

1、自由说说每组两个字在音形义上有哪些不同,哪些相同或相近。

2、给每个字口头组词。

3、划去不能搭配的字。

4、校对。

1、自己比较每组字的相同点、不同点。

2、反馈,得出结论:

下面一行字是上面一行字加偏旁而来的,说说这个偏旁与字的意思有什么联系?

3、口头组词。

4、书面完成,同桌交换批改。

1、读例句,比较句子,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具体在哪里?。

2、指名说,

3、口头填空,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4、书面完成。

5、小结:我们把句子写具体可以在“什么”的前面加上“怎么样”的词语。

作业1——4。

第二教时。

课时目标:

1、会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句子。

2、能看图把每幅图意补写完整。

听写本单元词语。

1、读第一句,理解题意。

明白每一行都是按字——词——句的顺序排列的。

2、学习第一句。

a、读一读。

b、说说“明亮”是有哪几个字组成的,“明亮”是什么意思?它在句子中说明什么?

c、抄写第一句。

3、按学习第一句的方法学习二、三句。

1、读三句话,想想错在哪里。

2、指名说,错在哪里,为什么是错的,正确的应该怎么说?

3、反馈:

第一句:把“春天”改成“夏天”,或把“荷花”改成“桃花”

第二句:删去“和白杨树”,在“梨树”前加个“和”

第三句:删去“月亮和”

4、书面完成。

1、读题,了解题意,明确要求。

2、仔细看图,看懂图意。

3、想想每句话应补写什么,才能连成一段完整的话。

4、补写。

地方飞过海酿母菌,没,那么点忐忑后飞过海发挥。

5、交流反馈。

作业本作业5——7。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2、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涵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

1、收看关于动物方面的科普电视,尤其是关注海鸥。

2、收集关于海鸥老人吴庆恒的资料。

(对于每一单元的导读是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的,他们会明确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什么,也会运用其学习方法进行学习,这样,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都比较明确,有助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和人一样,动物也有自己的爱憎、自己的情怀。在这一单元,我们将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弄懂的?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可引导学生把课文分作两部分:

一段(1~13自然段):通过老人喂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无私的爱。

二段:(14~19自然段):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

1、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别感动?或者哪些地方你有疑问。在文中标注出来。

2、小组交流。

3、集体交流学生的疑问。教师注意收集、整理。

正确地书写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三

本课有一幅图、一组词语和一篇短文。词语是图中事物的名称,多为家庭陈设和用品。图画内容是一个三口之家的夜晚,爸爸在看报纸,妈妈在看电视,“我”让爸爸妈妈吃水果,家庭充满温馨。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笔画“、”和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学做尊父母的好孩子。

识字与写字。

三课时。

我能自己识字啦。

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学习用多种方法自能识字。

1、看看自己家里有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学挂图与生字卡片。

1、师:小朋友们,昨天我们布置回去收集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你收集了吗?下面,我们来开展一个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请你在小组内把你收集到的名称说说,小组长把每个小朋友收集的数字记录下来,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分四人小组开展活动。让小组长记录下小组成员收集的个数,一会在全班交流。并且要注意记清楚同学们说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一会全班评比哪个小组收集得最多。

2、全班集体交流:谁收集的最多,报上他的名字。那么,他都收集了哪些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的名称,请他来说说。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数字,以备评比。

小结学生收集的情况,给优胜小组颁奖。

1、认识生字。

师:家是我们生活的最主要的地方,每个人都离不开家。我们来看看这个家是怎样的。(出示挂图),这个家里有些什么家具、家用电器和其它用品,说说它们的名称。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把生词卡片贴到相应的位置。)。

全班讨论: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助你认识这些字宝宝?(如读拼音帮助自己,用熟字来帮助识字,拆装汉字、编儿歌等。)。

选择自己喜欢的办法自能识字。

说说自己用了什么办法,读读自己认识的新的字宝宝。

用抽读、开火车读、齐读等多种方式检测。

2、认识偏旁部首。

再读“沙”“报”“晚”“灯”,认识偏旁部首,睁大自己的亮眼睛,辨析“火”与“”字旁,“日”与“”字旁的区别,知道“”“”两个偏旁所包含的意思。说说自己还认识哪些含有这些偏旁的字。

1、运用生字卡片同桌组词,比比谁组得多。

2、抽生口头组词,教师把用熟字组成的词写下来。

3、出示下列词语和句子,选生字填空:

泸州()报。

教室的墙上()着一()画。

上课不能随便说()。

我家的书()上有许多书。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四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课时。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第一课时。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指名说)。

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

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1、自由读古诗: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

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

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

这是什么?

(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1、师配乐读古诗:

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

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从林樾、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

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1、出示挂图:

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

(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1、自由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1、看图:

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1、个别读。

2、评读。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

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所见。

骑振捕闭。

小池。

泉眼树阴。

小荷蜻蜓。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五

【课题】:【本学期总第课时】。

【课题】:积累运用一2。

【课型】:复习积累。

【主备人】:杜建民。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仪。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教学反思】:

【课型】:复习积累。

【主备人】:杜建民。

1.通过查阅家乡的风景或名胜的有关资料,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2.在做小道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和组精神。

3.培养学生说话顺序、说出事物特点的能力。

【重难点关键】:

重点:培养学生说话按顺序、说出特点的能力。

难道:培养查阅资料的能力。

关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仪。

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

小组交流,丰富学会上读家乡的了解,为学会上的口语交流做铺垫。

1.我们家乡有不少优美的风景、名胜,我们能给前来参观的游客当一回导游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做小小导游员,向游人们介绍家乡的风景和名胜。

2.怎样才能当好这个导游员呢?读读要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投影出示这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3.交流,弄清楚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1)大大方方,用普通话;-。

(2)按照游览的顺序,把风景或名胜讲清楚,讲出特点。

(3)讲出感情。

(4)耐心解答听着的问题。

1.小组内介绍:向友人介绍家乡的什么风景、名胜。注意说出名胜的特点,可以把你搜集的有关资料展示给大家看。

2.全班交流:推荐一到两名同学当小导游。全班同学当游客。

3.情景模拟: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景点,选择喜欢的导游员,组成旅游团,进行“游览”。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六

人教社第七册第七单元《乌塔》一课,讲述的是德国一位14岁的小姑娘乌塔独自一人漫游欧洲的事,全文叙述的事情具体清楚,揭示的主题耐人寻味。根据教材编排和训练重点,本单元着重进行“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的训练,在教学《白杨》、《桃花心木》两篇精读课文的基础上,作为一篇略读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读、自悟。对此,确定本课的学习目标为:(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国外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主的精神,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2)通读全文,通过辩论的形式,提出自己阅读的见解和看法,提高个人的认识。

本文用时一课时,以下是教学思路。

对于略读课文,我们向来强调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同时承担起进一步进行单元组训练的任务。因此,首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总体理解课文内容。这一过程是学生自由地读书,读前提出要求,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具体的要求是:(1)认真读原文,把原文读通顺,遇到不理解或有困难的地方再多读几遍,并尝试着自己解决。(2)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理清课文的条理。自读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进一步深入探究学习打好基础。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就比较容易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时,教师可以抛出问题:让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独自出行,好不好?这问题看似普通,其实引发了学生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阅读课文的见解,更重要的是,它引发了学生的辩论,为领会内容提高认识做了准备。

学生的思想中无形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好;一是小孩子独自出行,很好。对于这两种观点,教师不要急于解答,做出评价,可以要求学生再次认真阅读课文,到文中找出根据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大胆发言,说出看法。

此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辩论会,把持有两种不同观点的同学分成正反双方,通过辩论来引导他们提高认识。正方观点鲜明简练,认为独自出行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精神,增长见识;反方则担心独自出行的安全、经济负担等问题。当双方争执不下,教师应注意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引导辩论的双方从课文中找出依据反驳对方。正方同学找出的重点语句,足以解决反方同学的担心,请看:

(1)反方观点:“小孩一个人出行多不安全呀!”——正方反驳:“乌塔说她在家就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电话号码,以便遇到危险和困难时请求帮助。然后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

(2)反方观点:“一个人外出漫游,不是要花很多钱吗?小学生还没有经济收入,不必急着外出。”——正方反驳:乌塔“因为年纪小,可以享受优惠,买一张全欧洲旅行联票,不到400马克。”再说,还可以勤工俭学,乌塔“每个周末去帮餐馆或超级市场分发广告单,假期还到别人家里陪儿童玩。”

(3)反方观点:“小孩子一个人外出,没有大人指导,会增长见识吗?”——正方反驳:乌塔“为这次旅行准备了整整3年,读了很多有关这些国家的书籍”,乌塔“拿出一摞书,全是欧洲各国的旅游指南”,“对照着看,就像老师带我玩一样。”

(4)反方观点:“独自外出,怎么安排好自己的生活呢?”——正方反驳:乌塔带了闹钟,“一阵‘丁零丁零’的闹钟声惊醒了”,还懂得“从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矿泉水装进背包。”

经过一番辩论,原先持反方观点的同学就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担心全是多余的,乌塔已经用自己的实际经历告诉了我们,小孩子独自出行不再是遥远的梦。在这里,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辩论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发表阅读见解的过程,当然,学生所发表的见解也并非孤立地随意的说,而是密切联系课文,探究课文的过程,不仅深入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扎实训练了本单元的知识点,形式新颖活泼,探讨有实效。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必须要树立明确的观念,要学生学习乌塔的独立自主的精神,教师必须从引导学生学习本课做起,从大胆发表独立的见解入手。对于学生的不同意见,教师应充分肯定,只要能说出自己的见解,都予以鼓励赞扬,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又有利于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养成勇于发表独立见解的习惯。

激烈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思想上的认识,但这辩论也需要老师的指导。总结全文时,着重点拨乌塔说的两句话:

(1)爱孩子,为什么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乌塔对中国家长把孩子“关”在身边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只有一个孩子多投入到社会中去,才有利于他们的成长;而家长应该积极为孩子们创造这样的条件,否则,都不能真正体现长辈对孩子的爱。)。

(2)光从电视和书本中认识世界总不完美。(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电视和书本提供的世界毕竟缺少了切身的感受。乌塔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的好处,给人留下深深的思索。)。

在总结提升时,需要注意的是,鉴于中国和德国国情的不同,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像乌塔一样独自外出,而应该首先克服思想上的惰性,然后尝试着去逐步提高生活能力,当你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能力,外出旅行也不再是困难的事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以说,《乌塔》一课的主旨和《语文课程标准》的提法是相吻合的。同时,《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对此,我们不妨课外组织“让孩子独自出行——学乌塔,家乡寻春记”的活动,活动的范围先确定在“家乡”这一小范围,可以聘请家长、老师同时参加,以小组的形式,尝试自行设计外出线路,自行安排外出设备,自行准备外出经费,设身处地地体验乌塔的感受。活动结束召开一次座谈会,总结活动的心得,并指导完成一次实践性习作。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七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在教学中就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出发,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探究了每个词语不同读音的意思,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词语、运用词语的效果,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实践应用的能力。教学目标:

1、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诗文,熟读成诵。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文的意思,读出诗的节奏。

3、写好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认识倒顺词的特点,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教学难点:练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时间:

2课时。

一、语文与生活。

1、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朗读相声片段请大家打开课本,读读相声片段。了解倒顺词的特点。

2、积累与整合自由读六组词语指名读,说一说这六个词语的意思是否相同归纳一下:演讲讲演、样式式样、代替替代的意思相同,另外三组的意思不同。明白倒顺词的意思有的不同,有的相同。让学生再举出意思相同、意思不同的例子。

3、应用与拓展根据上面补充的内容,练习把补充的倒顺词,加入到相声片段里续说。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处处留意生活,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二、诵读与欣赏这是汉高祖刘邦在称帝后第七年返回故乡时所作,刘邦作为马上得天下的开国君主,《大风歌》正是他英雄本色的显露。自由读范读,注意诗歌的停顿指名读,读出诗的节奏理解诗歌的内容讲解:兮是古时候表示语气的词,相当于现在的啊自由练读,小组合作,边读边体会诗歌的抑扬顿挫,做到熟读成诵。全班朗读比赛集体评议、交流展开想象,体会诗歌的感情三、写好钢笔字本次练习的内容是《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中的一句话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激发学生描练兴趣。让学生整体观察、欣赏、感知这几行字提示注意点:要从字的布局、大小、形状去观察、揣摩,感受匀称美。指导学生按行书的运笔方法描练评议:同桌互相比一比,哪个描练的字漂亮。

口语交际:我喜欢的一句名言。

(二)学生讨论交流师创设情境。

1、学生讨论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2、引导学生观察书中插图。

3、指生交流,并说出自己从这则名言中所受的教益和启示。

4、学生评议。

5、师总结。

(三)指导学生做书签。适当加一些图案,起到一个美化作用。

(四)总结。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八

1、读背积累。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3、介绍少儿节目。

4、写写自己的小发明。

4课时。

1、读读背背。

2、独立阅读。

一、学习读读背背部分。

1、简介作者,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他的小令尤佳,格调韵远。

2、自由读,把这首词读熟。

3、理解词意。

榆关:山海关。

那畔:那边,指山海关外。

4、再读,想象词描绘的画面。

5、学习欣赏这首词。

(1)介绍:康熙二十一年,纳兰性德随康熙皇帝到关外,这首词可能是此行途中所作。

(2)找找哪些地方分别写所经,所见,所闻,所想?

(3)作者挥毫写词的时候,在千帐灯火,风雪交加的深夜。所以起笔先写白天登山涉水,夜来设帐宿营的行踪,后写风雪聒耳,欲梦不成、思乡情切的心理活动、写景抒情巧妙融为一体,表达了思乡之情。

(4)词的大概内容。

山路一程,水路一程,跋山涉水,一路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深人静时唯见千百帐蓬点点灯火。

风雪交加,长夜难熬,风雪之中不时传来更鼓声。这风声、更鼓声打破思乡之梦聒得人难以成眠。故乡那宁静的夜晚是听不到这种声音的啊!

6、指导朗读,背诵。

二、阅读短文。

1、自由读短文,不懂的词句划上记号,想想读懂了些什么?

2、检查自学。

(1)读懂了内容。

(2)弄不懂的词句。

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相机弄懂文中的词句。鼓励学生、辞典。

3、引导学生弄懂短文第2题。

(1)自由读并思考。

(2)讨论交流。

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人生的意义:生命是短暂而渺小的,但人生应该更加一丝不苟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他人留下些令人珍惜值得玩味的有价值的东西。

(3)引导理解: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这句话中,固执是说当一个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时,他肯定是经过了一番不懈的努力。自强不息,矢志不渝,这是固执的含义。简单是说真正的人生其实都是对社会有贡献的人生。

4、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结:人生应该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应该给他人一些值得珍惜的东西,这是作者在观察一枚贝壳时所感悟的。我们应当从中受到启发。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九

师:同学们预习第七课了吗?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来学习这篇课文——《爷爷的芦笛》(板书)。课文的题目既然是“爷爷的芦笛”,那有谁知道,爷爷的芦笛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生自由答)(两次,三次)。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2、名3、回答,4、(要求回答问题要完整,5、说——读——概括)(师相机指6、出第一次是强强的想象中的。)。

第一次:在强强的想象里出现。

第二次:初到海边。

第三次:海潮涨起,恐惧时。

7、师:三次芦笛声在不同8、的时间,9、不同10、的情况下出现,11、它带给强强的感受也是不同12、的,13、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近强强,14、和他一起去欣赏去感受爷爷那——神奇的芦笛声。

第一次:强强的想象。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段,边读边体会,在强强的想象中大海是什么样的?笛声又是什么样的?读一读,说一说(大海充满诗情画意,笛声婉转悠扬)。

(出示课件,提问:强强不止听出了笛声的婉转悠扬,还听到了——一股浓浓的海水味,笛声里怎么会有海水味呢?)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板书)诗情画意或风平浪静。

——婉转悠扬——。

难怪强强心中充满了渴望和向往(板书)。

第二次:初到海边。

带着美丽的向往,转眼到了苇叶葱茏的五月,强强终于如愿了——。

展现在强强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情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一说画面的内容海水——海面——海风——(解释“温润”“温馨”)(课件出示内容)一起来读一读吧,(看屏幕齐读)。

师:大海与强强想象的一样美丽,那笛声也正如想象的那样——(生说:婉转悠扬),师引读:清脆的笛音——(生读),强强的心里多么高兴啊!

(板书)平静、温馨——清脆——高兴。

第三次:夜里充满恐惧时。

然而,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觉得短暂,夜晚很快就到了。

1、(引读)爷爷说——强强说——。

你能想象一下强强说这话的时候会有什么动作吗?

真聪明!此时的强强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十分(勇敢,英勇,胆大……)。

2、我们可不能光听他说的,要眼见为实,瞧瞧晚上发生什么了?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出示:大海不知什么时候变得狂怒起来……随时都有被海水吞没的危险。

(1)指名朗读。

此时的大海与白天时的大海一样吗?大海变得(太凶猛了、太可怕了……)。

(2)还有哪些话也写出了大海的凶猛与可怕呢?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的要求读课文。(师巡视)。

交流:交流:“又是一个大浪摔打在窗户上,几乎把玻璃打碎。”

(出示)“哗--哗—”海水一浪接着一浪,永不疲倦。

“呼”的一声,一阵强风把门吹开了,强风裹挟进来的水滴把他身上淋得湿漉漉的。

(3)再来看看那位在爷爷面前表现得很勇敢的强强怎样了?(害怕了,紧张了,焦急了……)。

(出示)强强裹紧被子,……听不到任何回答。

强强吓得钻进……。

强强焦急起来……又钻进了被窝。

(4)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8——10)节,把大海的凶猛可怕和强强紧张害怕的心情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

四、学习第四段。

1、

对,是爷爷的芦笛!(出示:啊,爷爷的芦笛!)齐读。

2、这时候,强强觉得自己变的怎样了?是什么使他勇敢起来了?

为什么悠扬的芦笛声将他的恐惧驱赶得一干二净?(包含着爷爷对强强的鼓励和安慰。)。

(出示:爷爷会说:“。

”)。

4、强强明白爷爷的意思吗?(出示: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你明白吗?把你的理解讲给大家听。听了大家的理解,我不由得想到了这样几句话送给大家:

出示:

1、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3、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伟人。

4、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话记在心中。

回归整体:结合板书。

这是一支多么神奇的芦笛呀!

15、摘抄句子。

16、背诵第一段。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十

课文以儿童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出现,通过桃子落地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向孩子们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引导学生留心身边的科学,从而培养儿童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大部分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对科普类读物有着浓厚的兴趣,知识面较宽,因此对本课充满好奇心。另外本课和前一课《棉花姑娘》体裁相似,内容比较简单,学生可以通过自读感悟自学理解。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最好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一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叮嘱、哈哈大笑、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相似、受用”等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1.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二课时。

(一)题质疑导入: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一)学生按要求自学生字、词。

(三)检查自学。

(四)理解词义。

1.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五)自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六)作业。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例: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

“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因为从小父亲就教育“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所以“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同学们哈哈大笑,老师先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让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

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审视是仔细周密地查看,说明老师看得很认真。看后他发现“我”明明画得很准确,但别人却说“不像”。这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十二

1.学会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的折;理解19个新词语的意思,能用逐步无忧无虑造句,领悟可是在语句中表示的转折作用,能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一段话。

2.初步学会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1、品词品句,反复诵读,感受作者的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感受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

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1、课外阅读老舍的文章数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布置学生观察猫。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大意并给课文分段,完成作业第一、二题。

1、板书:猫。知道猫吗?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猫?

2、指名说。

3、揭示课题。

(1)如果学生能说得比较细致,就及时予以鼓励:你真会观察!已经学会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样去仔细地观察事物了。揭示课题。

(2)如果说的只是粗线条的:你们所说的猫如果要老师画出来的话,我就画不出来了,因为你们没有把猫的形象说具体、细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笔下的猫是怎么样的。揭示课题。

4、齐读课题。

5、说说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龙须沟》、《茶馆》、《骆驼祥子》等。

1、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记记新词的字形,联系上下文想想词义。

(2)读读想想:你喜欢这些猫吗?

(3)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

2、交流反馈。

(1)做作业本第一、二、三题。做完后集体交流反馈。

(2)你们喜欢这些猫吗?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自由朗读。同桌互读。指名读。

(3)说说课文哪些自然段写了大猫,哪些自然段写了小猫。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精读课文,体会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的可爱,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1、自由朗读第一段,想想你读懂了什么?

2、指名说。

1、知道古怪这个词语的意思吗?(猫的性格特别,难以捉摸)。

2、再反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是怎样写了猫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体交流。

指名说。每说一处,教师投影出示。引导学生以读为主,充分利用老师、优秀学生的示范朗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读美,读出感受。(加点词语为教师板书)。

a、猫很老实:很乖、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b、猫很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凭也不、要不怎么呢?。

c、猫很尽职:闭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不可。

d、猫高兴的时候温柔可亲:蹭、抓痒、踩梅花、丰富多腔地叫唤。

e、猫不高兴的时候一声也不出:无论。

f、猫很胆小: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g、猫很勇敢:不要说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说说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

出示:说它温柔可亲吧,的确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6、猫的性格这样古怪,作者喜欢吗?再读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欢猫?

(1)比较:(男女生分别读一句)。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个脏脚印。

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师:读出了什么感情?(女同学读出第一句中的讨厌感情,男同学读出第二句中喜欢的语气。)。

(2)它还会丰富多腔地。

师:猫的声音有长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说话。

指名读这句句子。

(3)老师觉得猫捉老鼠时,老舍爷爷也特别喜欢。谁能来模仿一下猫捉老鼠的样子。体会尽职、闭息凝视的含义。

出示填空:

闭息凝视()。

一连就是几个钟头()(专心、耐心、决心)。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指名读猫捉老鼠的句子,读出专心、耐心、决心。

7、课文的字里行间洋溢着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再读读第一段,找出刚才没有读的句子。读出味道。

8、想想这段主要写了什么。看来,这段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

我们可以把这句话作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这种方法叫做摘录法。

1、上述教学步骤3。

2、看黑板上的板书,老舍先生写出那么多的猫的性格(齐读),你有什么话。

想说吗?(猫的性格有些古怪)具体说说。

这些词语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课文上事怎么把他们联系起来的。(说它的确可是)。

3、接上述教学步骤58。

1、自由读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这段主要围绕哪句来写的?(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2、反复读读这段,想想你是怎么体会到这一点的?

3、交流。

(1)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2)一根鸡毛,一个线团耍个没完没了。(顽皮)。

(3)跌倒马上起来,再跑再跌。(敢于尝试,不怕失败)。

(4)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这么小的猫还懂得找地方玩,真可爱)。

(6)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枝折花落。

作者是十分喜欢猫的。

满月的小猫就像一群孩子,他们淘气、天真、生气勃勃,实在太可爱了。

1、他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猫的可爱的?(是从逗人喜爱的样子,逗人喜爱的性格,逗人喜爱的动作等等,让人感受到喜爱之情的。)。

2、你喜欢小动物吗?说说家里的小动物可爱之处。

3、同学们举的这些例子,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们亲眼看到、亲身体验到的一样,不仅具体,而且真实,这是我们写好喜欢的小动物片段的基本条件。

4、写的时候,要注意抓住特点,要有重点,要安排好顺序。语言要朴素,多说平常话,像课文里的语言那样,除了写它逗你喜爱的样子、活动、性格之外,别忘了用喜爱的字眼儿抒发一下你的感情。

5、学生仿写片段,教师巡回指导。

6、集体交流。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三

黄山雄姿灵秀,气势磅礴,是著名的旅游圣地。本文向我们展示的是黄山四绝之一的黄山石。在作者笔下,一块块本无生命的石头显示出它神奇,惟妙惟肖、活灵活现、趣味横生。不禁让人由此及彼,更加喜爱黄山。本文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散文,共六个自然段,有三个自然段配有图片,可说是图文并茂,为理解课文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黄山是名胜,可孩子年纪小,真正去过的不多。因此教师要调动学生利用多种方式来收集相关资料,拉近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大胆想像,体会黄山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喜爱黄山,热爱祖国之情。

1、学习会认的14个生字的正确读音,掌握会写的8个生字的笔划笔顺;

3、喜爱黄山,向往去黄山看奇石。

识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搜集黄山的有关资料。

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课件演示:

(出示文中三幅图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画面上的石头像什么?选择其中的一块想一想、说一说。)刚才小朋友看到的和描述的是黄山的石头,它以奇特闻名世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黄山奇石》,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课题。

课件演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敢想敢说,发挥了主体作用。

2、启发谈话。同学们,喜欢旅游吗?都去过哪些好地方?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乘上旅游专列一同去安徽的黄山,去欣赏那里闻名遐迩的奇石,愿意吗?板书课题。

联系学生爱旅游的实际,创设了学习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对话平台。

一、自读。

1、自由读,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音。

2、同桌互相学习,检查读音。

3、小组合作读,要求:彼此帮助,读得流畅。

4、大组赛读,要求:比比哪组读得有情感。

引导学生成为读书的主人,采用活泼的形式促进学生朗读,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

二、识字。

1、小组识字。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不会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请教老师。

2、汇报识字。选出小组的代表,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3、分层次读字词。先出示带有拼音的词语,再去掉拼音读生字词。

4、交流识字方法。

5、游戏检测。教师读生字,学生和教师玩照镜子的游戏。评选识字小能手。

识字环节要创设识字的情境,保持学生识字的热情,在交流中多了解识字方法,提高自己的识字能力。

二、朗读。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分自然段指读,其他同学点评议。

3、小组合作通读全文。

发挥学生读书的自主性,在朗读的方式上不要限制,要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三、写字。

1、教师出示要写的生字:尤、其、区、它。学生认读。

2、观察字形,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示范,重点对难写的字进行指导。如:区字的笔顺:一区。

4、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多观察,多练习。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十四

1、会认6个生字,会写“拎、桶”2个字。

2、练习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人物的语气。

3、懂得要孝敬父母的道理。

:认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在家里会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事呀?

你们可真能干!那你还记得爸爸妈妈是怎样表扬你的吗?

你们的确是既聪明又懂事的好孩子。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妈妈夸奖儿子的故事。请看老师板书(23、三个儿子)齐读。文中的三个儿子又是怎么做的,你想认识他们吗?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先听清老师的要求:

(1)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圈出生字多读几遍,同桌讨论讨论: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2、学生自学课文,识字。

3、检查生字自学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看他们字音是否准确。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大屏幕逐个出示生字)。

既、嗓、拎、桶、晃、甸、(指名读、组词,相机正音)。

生字宝宝们重新排队了,你还认识吗?(指名读)。

4、写字:

(1)观察“拎、桶”两个字,有什么特点呀?

(2)提醒同学们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三个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话,用“——”画出来。

2、你画了哪些句子,读给大家听。

3、想想妈妈平时怎么夸你的,学着妈妈的样子读读三个妈妈的话,要读出妈妈的语气。(学生自由练读)。

4、(课件出示第一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其他同学评议他读得像个妈妈吗?想一想你们在夸自己儿子时心里想了些什么?(齐读)。

5、(课件出示第二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其他同学看看他读出了骄傲、自豪的语气了吗?(指名读、评议)老师指导适当加上妈妈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学生练读)指名读。

6、(课件第三个妈妈的话)指名读。前两个妈妈都夸了自己的儿子,而第三个妈妈却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这是为什么呢?指导读出谦虚的语气。

如果三个儿子就在你面前,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呀?

师总结:前两个儿子虽然本领大,却没能孝敬父母,第三个儿子虽说没什么特别的,但其实是最特别的一个,因为他知道孝敬父母。孝敬父母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呀!。

仿照文中的句式,用“一个(一只)说一段话。

9、文中的妈妈和老爷爷也有一句对话,同桌两个,一人当妈妈,一人当老爷爷,分角色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指名读。

老师提问:奇怪了,文中明明有三个儿子,老爷爷怎么说只有一个儿子呢?小组内讨论讨论,派一名代表发言。(学生汇报)。

学生思考后汇报。

那你们猜猜前两个儿子听了老爷爷的话,会怎么做呢?

如果这样,他们也是孝敬父母的好孩子了。

12、学到这里,老师想起了《三字经》中的一句话,把它送给大家:(投影出示“为人子,方少时,孝与亲,所当执。”)。

四、回顾课文,总结延伸。

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2、课后把你的想法写入日记,老师希望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能至少为父母做一件事。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十五

理解“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树立伟大的志向,把握现在的的美好时光。

理解对现实的把握是“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

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课时计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从未有人去认真想过,因为同学们都知道,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或者说,人是能用大脑进行思维并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高等动物。不过,这都是从生物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回答的。如果从哲学的角度问人是什么,又该怎样回答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赵鑫珊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

二、解题。

赵鑫珊,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有《赵鑫珊文集》《哲学与当代世界》等多种著作。

三、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开头到“……”处为第一部分,余下的为第二部分。

不要把前后两个部分看成互不相关的两种回答。前一部分的中心点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这一部分实质上就是把握现时,后一部分进一步向过去与未来展开,实质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动方面展开,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在于把握现时,不断工作。

对前一部分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领会前后的联系:为什么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工作,他们不畏劳苦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一问,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第二部分根据“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分为三层。

四、学生质疑思辨。

让学生自己质疑思考,在课文旁边打问号,并写下思考结果。然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

解题指导。

一、本题要求把握课文前一部分内容。采用列表形式,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结构,也便于前后比较。语言要求精要,就要注意提取要点。

回答评论。

爱因斯坦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使自己坚强起来。/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异的光彩。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能为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雨果。

生命是短暂的。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歌德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康德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孔子。

生无所息。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

二、本题把握课文后一部分几个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作者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现时的把握之所以“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为把握现时是实现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来美景的可靠保证,否则,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就会丧失自我,不成其为人。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追忆往事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憧憬未来、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动力,去牢牢地把握现时。一旦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三、本题引导学生消化课文内容。学以致用,是一个优良传统。古人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吸收精华,思考消化,正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摘抄示例。

[追忆往事]。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

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意识活动。

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弗洛伊德说,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

[憧憬未来]。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就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人。人一天也不能没有希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

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地追求,是追求的过程。充满希望的旅行(过程),要比到达目的地好。

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

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把握现时]。

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否则,就会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十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等词语的意思。

2.品读朱丹的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语句,适当引用资料,体会他真挚的爱国情怀。

3.初步了解小说是如何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的。

在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细节的描写中感受朱丹炽热的爱国之情。

课件。

上节课,我们已学习了赵恺的小说《木笛》,本文的主人公是谁?小说主要是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本文到底写了一个怎样的朱丹呢?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笛》,走近朱丹。

1、《木笛》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几个场景?

2、这是一场怎样的考试,快速浏览课文第1-6自然段,找出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理解“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意思,学习抓关键字义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4、朱丹为什么放弃考试,他的内心是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补充材料,理解背景。

理解朱丹不愿吹奏欢乐曲目的原因,感受朱丹炽热的民族情怀和爱国热情。

指导朗读,读中体会朱丹的情感。

了解语言描写的特点,在表达内心情感上的作用。

你还能从朱丹的穿着打扮上读懂朱丹的情怀吗?

朱丹取出木笛,又放入木笛,从一取一放中,你又能体会他怎样的心情呢?

小结:语言、动作、外貌描写是小说表现人物的重要手段,反复品读这些关键语句,你就能读活人物,读懂人物。

1、引读课文,说说朱丹看到的是怎样的情景,为什么说红烛流淌着红宝石般的泪?

2、配乐范读,理解是什么让朱丹感到寒冷,又是什么让朱丹感到温暖。

3、配乐诵读,升华情感。

4、小练笔:笛声中有什么?内化情感。

朱丹被破格录取的原因是什么?大师被什么打动了?这个故事打动你的是什么?

朱丹的手中仅仅握住木笛吗?

对本文写作特点总结,对朱丹性格特点的总结。

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实用17篇)篇十七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3.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4.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教案(优质21篇)

    思想是指人类对于现象、规律和道理的认识和把握,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源泉。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思想表达的优秀范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教学目标:1.

    XX集体诫勉谈话讲话提纲(热门16篇)

    在写作过程中,及时修改和调整提纲也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保证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和有序。接下来是一些经验丰富的写作老师对制作提纲的建议和指导,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医院单位职工年度总结大全(13篇)

    通过年度总结,我们可以回顾自己的成长轨迹,看到自己在不同阶段的进步和变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年度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来,在上级工会的正确指

    总结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事迹材料(汇总14篇)

    事迹材料可以彰显个人或组织的价值观和精神风貌,是一种展示和宣传的方式。接下来,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的事迹材料范例,从中汲取灵感和经验。总有一种信念要求我们追

    经济论文文献综述优选(精选13篇)

    通过研究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精彩的总结开头的写法。范文范本是为了提供给学习者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样本,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的技巧和规范,我觉得我们

    2023年车间班组个人年终总结(通用18篇)

    通过写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表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便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个人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为切实抓好20

    最新初三语文授课必备教案设计(模板18篇)

    初三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它有助于指导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初三教案的范文,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2023年语文八年级上新编教案(优秀15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与学生、教育教学管理者之间沟通和协调教学工作的重要纽带。以下是一些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指导和注意事项,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教学目标:1.能利用已学

    读伊索寓言人教版高一语文教案大全(21篇)

    教师在制定高一教案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接下来,我们向大家分享一些成功的高一教案范文,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

    小学语文三年级教案样板设计大全(18篇)

    编写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敏锐的教学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份优秀的三年级教案范文,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你的示例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