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

时间:2023-12-19 作者:文轩

通过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下是一些教学计划编写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一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除法的意义和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意义和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教材联系学生已有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通过对板书的“变式”,启发学生找发现比中存在的数学规律,然后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并应用这一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学生已经认识比的意义,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已经掌握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学习。而比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及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相通的。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已经掌握了其形成的推理过程,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类比学习技能。他们完全可以根据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推导出比的基本性质。

1、通过观察、类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运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主要以商不变性质为主要切入口)。

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比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能与他人互相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化简比的方法。找准整数比前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二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教科书第100页例1及相应的内容。

1、在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基本上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学生已经学习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本节课是要理解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也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对单位“1”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应把理解分数的意义,单位“1”,分数单位作为重点,并通过不同类型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掌握所学。在理解分数的意义时要通过学具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单位“1”的概念。重点要放在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取几份分子就是几,在理解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准确表达。

1、通过说一说,分一分,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让学生经历单位“1”由“1个”到“多个”的过程,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2、借助解决具体问题的活动,使学生能用简单的分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类比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在学习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难点:从分母和分子的意义这一角度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答题纸,小棒。

师:你想到的这个数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平均分、分数线、分子、分母、分数的意义。师选择板书)。

二、探究新知。

1、初步感受整体由“1个”变“多个”

(1)、用课件展示教材第100页的例1右侧图,让学生观察,说说看到了什么?

(2)、现在你又想到了哪个数?它表示什么意思?

(3)、师:涂色部分是四个正方形中的几份?这样的一份还能用分数表示吗?

2.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课件出示六个苹果,动态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观察图后集体交流(一共有6个苹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有2个苹果)。

(2)提出问题:如果把这6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的意思吗?(说清楚分母3表示什么?分子1表示什么?)。

3、回顾建模。

课件出示:

引导学生回顾总。

结:我们不仅可以把一个完整的物体。

或者图形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也可以把几个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

三、动手操作,加深认识。

1、“均匀地分”。

(1)提出要求:老师给大家准备了12个苹果,

请你也来平均分一分,想一想可以用哪个分数,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拿出答题纸,分一分。

(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

(4)对比提升。

课件出示所有的分法,追问:“都是1份,为什么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预设:因为平均分的份数不一样。

2、“创新地画”。

(2)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

(3)、汇报交流,展示学生作品。

预设:因为都是把整体平均分成了2份,取其中的1份。

师:哪儿不同?

预设:总数不同,每份数也不同。

四、闯关游戏,加深理解。

第一关:“准确地拿”。

第二关:“独具慧眼”。

五、回顾反思,结束全课。

1、引导学生回顾反思: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2、师给与评价。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三

生乙:‘地球上的淡水含量与地球上水总量的比为3:100。 。

生丙:安利洗涤剂与水的正常比为1:8。 。

生丁:市场上出售的一种咖啡奶,咖啡和奶的比为2:9。 。

教学反思: 。

"比的应用"一课是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长期以来,应用题教学在教材和课堂教学等方面,其应用性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教学流于简单的解题训练,这种现状必须改变。我在设计此课时,力求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体现应用性。由于按比例分配计算应用较广,学生有很多应用机会,因此,课前让每一个学生到生活中调查生活中的比,并且说一说你是怎么获得这些比的。以此引人新课,使学生感受到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就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实际。通过从生活实际引人按比例分配的计算,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能解决实际问题,充分体现了应用题教学的应用性。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四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可以用整数除法和乘法的知识来解决。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一分、拿一拿,理解情境中的数量关系,探求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初步了解分数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实际问题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图形、语言、算式三种表征的转化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导入。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折出它的,并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来。

全班展示、交流不同的折法。

出示作业纸上的苹果图:

要求学生将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写出一份占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两份占苹果总数的几分之几,并将苹果总数的涂成红色,苹果总数涂成绿色。

2.揭示课题。

(1)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应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板书课题。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五

:1.掌握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正确解答应用题,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渗透数学意识,使学生知道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必要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掌握两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投影仪、投影片、学具等。

一、铺垫孕伏操作学具,巩固所学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l.投影出示例9。

2.小组活动。

(l)议一议两道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教师出示图片或投影片。

(2)通过议论和看示意图,知道了什么?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都是红花多,黄花少,

(3)想一想: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使学生明确:第一个已知条件相同;不同的是第一题的第二个条件是第二题要求的问题,第一题要求的问题是第2题已知的第2个条件。

第一题用减法计算,第二题用加法计算。

3.独立解答。

(1)填空。

(2)订正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发展。

1.完成84页的做一做。

2.练习二十三第5题。

学生议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了解数量关系,口头计算。

3.练习二十三第7、8题。

四、全课小结: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学习什么,注意什么?

例9:(1)有黄花36朵,红花54朵。红花比黄花多多少朵?

答:红花比黄花多18朵。

(3)有黄花36朵,红花比黄花多18朵。红花有多少朵?

36+18=54(朵)。

答:红花有54朵。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六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比的应用”的练习课,是学生在基本掌握了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后而进行的综合练习,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它是“平均分”问题的发展,平均分是按比分配的特例。按比分配问题有不同解法:一是把比看作分得的份数,用份数求出每一份的方法来解答;二是把比化为分数,用分数乘法来解答;三是用比例知识来解答。现在教材一般用第二种方法为主,因为学生在理解了比和分数的关系,并掌握分数乘法实际应用的基础上,比较容易接受这种方法,而且也有利于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的课型,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伸。在教学中,一是要注意发挥练习课的检测评价功能,主要检测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思维发展的水平;二是要注意发挥练习课激励功能,因为练习过程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应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到问题解决后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逐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三是要注意发挥练习的思维训练功能。思维训练离不开数学的学习,而数学的学习主要是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的训练,在训练中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笑笑读一本书,已读的页数和未读页数的比是1:3。

问:你能变换一种说法吗?

问:如果笑笑继续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设计意图】。

回顾前面的比、分数之间的关系。

2、看图说话。

盐:

水:

问:通过线段图你读出什么信息?

现要调制这样的盐水140克,需要盐和水各多少克?

独立思考。

归纳:这是一个基本的把两个量的和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应用题,即和比分配。

和比分配。

140÷(1+6)。

一份的量。

小组讨论。

120÷4×(3+2+1)。

一份的量。

独立思考。

480÷3÷(9+7)。

速度和。

一份的量。

问题:

1、比较2、3题有什么共同点?

2、第1题为什么不用这样做?

归纳:它们都是典型的和比分配应用题。

问题:谁有想法了?

95×2÷(3+2)。

一份的量。

问题:1、这和3、4有什么区别?

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是所有有关比的应用题都是这样的。

独立思考,汇报自己的想法。

差比分配。

24÷(5-3)。

长与宽的差长与宽相差的份数。

一份的量。

归纳:典型的差比分配应用题。

对应量除以对应的份数就是一份的量。

问题:这和前面的应用题有没有区别?

(已知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部分比。

120÷2。

一份的量×3。

3份的量。

问题:谁有不同的想法?

120÷×。

(单位1是-------)。

120÷。

(单位1是-------)。

120×。

(单位1是-------)。

回顾:1、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解题方法?

(先求一份的量,再求几份量)。

2、今天讲的应用题你认为可以分为哪几类?

3、你有什么收获?

挑战自己:

提示:抓住不变量。

和比分配差比分配部分比。

140÷(1+6)。

一份的量。

120÷4×(3+2+1)。

一份的量24÷(5-3)120÷2。

长与宽的差长与宽相差的份一份的量×3。

480÷3÷(9+7)。

速度和。

一份的量。

95×2÷(3+2)。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七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理解了比的意义,比与分数和除法的关系等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面向全体学生,本节课通过创设分橘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寻找解题策略,从而理解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局限性,明确按一定的比分配的实际意义和解题策略。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过程,掌握按一定的比分配的问题的解答方法。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学思考方法。

重点: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应用比的意义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转化归纳,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创设了用小棒代替分橘子的教学情境,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引导学生探究解题策略,紧抓教学难点,紧扣分数与比和除法的关系,放手让学生解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明白按比例分配的合理性。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实践应用,练习反馈的学习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比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加强了对比的意义的深刻理解,亲身经历探索解题策略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提高解题能力。

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教学在短暂的课堂要面对全体学生,还有个别学生不能顺利准确的解决问题,造成教学效果的不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全面发展,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在课堂上关注学困生,培养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八

有些好的教学片段,往往在不经意间被你瞬间捕捉。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必须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方法的落实,学生思维的启发。

比例分配应用题刚上完。我对此有些想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积累一点有用的东西,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一、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导课问题有价值。我处理如下,有45只苹果分给六(1)班的男女同学,你们自己打算怎样分。这样的问题比较开放,不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引导问题有价值。如能否根据比例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比例分配应用题等。问题必须提在点子上,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解释问题的解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在于师生之间的解释清晰明了的程度。

二、营造机会,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联系导课问题,营造机会。抓住按男女生人数来分作为契机,六(1)班男生21人,女生24人,以班级实际联系比的知识,让学生自编符合课时要求的应用题。拉进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启发学生思维,创造距离机会。

三、提供线索条件,让学生尝试摸索。

如比例分配应用题解答方法不是一种,赛一赛谁的方法多,并给自己的方法取个名好吗?再如男女生人数比是7比8,你知道了什么?也可以接着给予提示。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

四、倡导学生相互解释,验证方案地可行性。

现在的学习,是多渠道、多元化、提倡终身学习的学习。学生最终必须得依赖自己,而不是教师,因此他们不得不学会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尽量避免教师的绝对权威,判断学生的是非。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应用一些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来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针对自己不足提些疑问,希望我的教学反思上交后,帮助我解决一个疑问。再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1)、课文规定一课时的内容我能否分两课时上,比如情况出现在公开课。

(2)、方法多样化,是否能够照顾到后近生。

(3)、上课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有时学生的方法确实可行,但你不能很好的解释,该如何处理。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九

一、创设情境: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认为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题目:这筐橘子按3:2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用小棒代替橘子,实际操作)。

(2)记录分配的过程。

(3)各小组汇报:自己的分法。

大班小班。

3个2个。

6个4个。

30个20个。

2、出示题目:如果有140个橘子,按照3:2又应该怎样分?

(1)小组合作。

(2)交流、展示。

(3)比较不同的方法,找找他们的共同点。

方法一:

大班小班。

30个20个。

30个20个。

方法二:画图。

140个。

方法三:列式。

3+2=5。

140=84(个)。

140=56(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还会出现用整数方法来列式计算的。)。

3、小结: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多种方法解答。

三、巩固新知。

完成课本第55页:

1、独立试做:试一试。

2、独立试做练一练的1题、2题,3题抢答,并说明理由。

四、知识拓展:数学故事。(共同探讨方法)。

五、总结:1、学生看书总结本节所学内容。

2、提出自己还有些疑惑的问题。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

1.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求一个树比少几分之几的分数应用题。

2.学生能够理解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提高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

3.经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在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理解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会用两种方法灵活解答。

一.巧设铺垫,激趣导入。

1.创设情景: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兵,谁呢?(请出小记者)现在我们来做个现场采访:在前面所的知识中,你感觉哪部分知识比较难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与小记者产生共鸣,从而引出“应用题”)。

2.设疑:小记者请求大家来帮助他如何理解、掌握应用题?

3.小记者设问探讨:解答前面所学的分数应用题关键在哪?(学生自由探讨,发表意见,引出找关键句、找单位“1”及数量关系,也可画线段图理解关系)。

4.小记者示题:说出下面各题的单位“1”及数量关系。

(1)一些奖状,发了3/5。

(2)已经看了全书的1/8。

(3)男生占全班人数的3/7。

(学生自由口述,选择喜欢的题目解答)。

引出“刚刚的3句话,在应用题中是作为什么部分?(关键句)。

5.示问:除了刚刚的几句关键句,你能找出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用过类似的话?又如何找出单位“1”及数量关系(学生自由探讨,根据学生回答选择适当的关键句写在黑板上,为后面服务)。

二.探索交流,建构新知。

(一)自由构建新知。

1.设疑:一道完整的应用题除了关键句,还需要什么部分?(学生交流,引出“条件、问题“)。

2.编题:那你能否选择自己喜欢的关键句,补充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思考如何解决?我们分小组比赛,看哪小组合作的既快又有新意,可邀请我们的小记者和老师一并参与(分小组合作探讨、交流)。

[设计意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犹如一枚枚石子投入蓄势已入的湖里,激起了层层涟漪,让学生在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中自主探究、积极合作、足以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行云流水般的分数应用题教学全无例行公事、思路闭所,空间狭小之嫌。正所谓“灵感总青睐有准备的头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由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提出一个问题可能比解决问题更为有意义。这一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了学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操作,通过动脑编题——动手写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题,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作比赛,这样不仅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学生体会了发现、掌握新知的方法。

(二)探讨交流新知。

1.交流展示成果:选一些小组向全班交流。

根据小组的汇报,选出一些典型的题目(多媒体)适时展示,全班共同交流。

例如:一些奖状共15张,发了3/5,还剩几张?(发了几张?)(发了的的比剩下的少几张?发了的比剩下的少几分之几?)。

示问:对刚刚那小组的成果(题目),你们会帮忙解答吗?(全班尝试解答,请部分学生板演)。

2.交流:“还剩几张”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介绍方法:

(1)根据数量关系,总共的—发了的=剩下的,总共的×3/5=运走的。

15—15×3/5。

=15—9。

=6(张)。

(2)画线段图帮助理解。

分析:结合线段图理解“把什么看作单位“!”,运走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各是哪部分?怎么表示的?)。

15×(1—3/5)。

=15×2/5。

=6(张)。

整个方法介绍过程中,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群策群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适时点拨。

3.小结:刚刚由于全班的共同努力,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了,真是聪明!看来我们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来解答刚刚那一小组的题目的,说说你比较喜欢那种。(自由发言)。

那对于刚刚的方法还有什么困惑的吗?提出来大家共同解答。

(三)灵活运用新知。

2.学生解答剩余的题目,拓展、巩固对新知的理解。(自由发言、交流)。

4.小记者兴致昂然,想展示一下自己学到的本领,请其余同学出题来考他。(学生出题,视平台展示)。

4.创设情景:小记者解答有困难(数量关系出错,对应分率出错)请同学们帮助解答。

突出强调解答应用题的方法(理清数量关系,理清对应分率)。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表现颁发奖状,与我们的例题浑然一体,学生兴趣昂然激发了学生后面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设立小记者遇到困难,突出强调今天所学的知识的重点。这一活动,还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

小记者出题:看同学们表现那么棒,考官做的那么溜,也想当会考官,你们敢不敢应战?(多媒体演示出题)。

我设计的“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教学设计是为新授部分服务的,具体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从生活经验导入新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课一开始,联系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说说学习方面比较困惑的知识话题导入新课,从“解答应用题关键所在”来切入主题。这样做使学生感到所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枯燥的数学,而是非常有趣、富有亲切感,他们被浓浓的生活气息所感动,兴致勃勃的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之中。

2.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情节:小组自由选择喜欢的关键句编题并思考如何解答。学生通过合作探讨交流,得出解答的方法。从自己质疑——解疑问——汇报交流,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双基训练扎实。教学中设置了许多开放性问题,拓宽了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学习的课程渠道,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3.注重学习的开放性,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整个学习过程,从问题导入,引出新知,到自由探讨新知,解决问题都是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真正主人教师只是参与其中,从而引导和辅助。学生是整节课引发的一环有一环,促使学生层层深入的思考,让学生自觉地、全身性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发现、用心思考、真诚交流。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一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了比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已掌握了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把比的知识应用于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一个课例。掌握了按比例分配的的解题方法,体会这类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也为以后学习“比例”、“比例尺”奠定了基础。

:对于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学生在以往的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甚至解决过。有过一定的体验与感悟,但是对于这种分配方法没有总结和比较过,没有一个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将学生无序的思维有序化、数学化、系统化。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实际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多媒体课件。

1、小调查:奶茶中,奶与茶的比是3:7,从中你可以获得什么信息?

2、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42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六年级人数相等的三个班,怎样分配才合理?(平均分配)

3、出示教材主题图,获取信息:幼儿园大班30人,小班20人,把这些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说一说你的分法。(先独立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

学生提出两种分配方案:一种每班分橘子的一半;

另一种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配

通过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按大班和小班人数的比来分配比较合理。

4、出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提供现实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的数学信息。

1、出示题目:老师这有一筐橘子,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幼儿园大班和小班应该怎样分?(课件显示)

(学生独立思考一会儿,有的同学想到要实际分一分)

师:这样吧,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小组分一分

(老师给每组相同数量的小棒,但没有告诉学生小棒的数量,学生按3:2分小棒,教师巡视)

师:分好了吗?说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1:先给大班3根,小班2根;然后再给大班3根,小班2根,就这样一共分了8次分完。由此可知这堆小棒有40根,最后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生2:我们前两次分得跟他们一样,第三次我们发现剩的太多,我们就给大班分6根,小班分4根,就这样又分了两次分完,结果也是大班分到24根,小班分到16根。

生3:我们的分法和他们的不一样,我们按3:2来分,因为小棒有一大堆,我们就想给大班分30根,小班分20根,后来发现不够,就给大班15根,小班10根,剩下的再给大班9根,小班6根,正好分完。

师:虽然分得结果一样,但是你们的方法却不尽相同,可见同学们是用心、用脑去想了。事实上,很多科研成果也是通过科学家们的无数次试验得来的,希望你们把这种好的学习方法保持下去。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操作的空间,每个小组都利用小棒来摆一摆,在摆的过程中学生产生了不同的分法,有的小组按部就班一直按3根、2根分;有的小组按3根、2根分了后,及时做了调整按6根、4根分;有的小组“大胆”地按30根、20根分,不够了又再做调整。不同的分法都代表了学生对比的理解和数感,也为进一步寻求这类问题的方法积累了经验。

2、师:在这次分小棒的活动中,你们有什么发现?说说你们的感受。

生1:我觉得不管怎么分我们都要按3:2的比来分,也就是我们每次分的小棒的个数比是3:2.

生2:我发现6:4,30:20,15:10,9:6结果都是3:2。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时间,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会不断调整一次分配的数量,不断产生新的解题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例来分配的意义。

生:我觉得按3:2的比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均分给两个人不一样,因为平均分后两个人每人分得的个数相同,而按3:2的比分两人分得的个数不同。

师:实际上以前我们学过的平均分就是按照1:1进行分配的。

设计意图:分完后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鼓励学生说出在分的过程中的发现和自己的体会。有的学生发现无论怎么分都是按3:2分,这正是理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有的学生发现了6:4,30:20,15:10,9:6结果都是3:2,这不仅巩固了化简比的内容,同时为以后学习正比例积累了经验;有的学生联想到了以前学过的平均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3、师:如果现在有140个橘子又该怎么分?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说一说。

生1:我觉得现在橘子数目大了,再像刚才那样一次一次的分太麻烦,实际上按3:2来分的意思就是大班3份,小班2份,还是先算出来再分比较好。

生2:……

设计意图:注意鼓励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在解决140个橘子按3:2又该怎么分的问题时,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想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4、比较不同的方法,说出你的解题思路,并找找他们的共同点(课件展示)

方法一:列表法

方法二:画图

3+2=5 140÷5=28(根) 28×3=84(根)28×2=56(根)

方法三:列式

3+2=5 140× =56(根) 140× =84(根)

小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同学们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可以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设计意图:有上面小组合作的经验与发现,这次可以用操作、画图、列式等不同的方法分,从实践中发现规律,理解部分量与总量之间的关系。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1、独立完成教材56页“试一试”,集中反馈。

2、独立完成教材56页“练一练”2题。,找学生板眼,集中反馈,讲解不同的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帮互助的作用,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教材56页 故学故事

1、 学生看书回顾本节学习内容

2、对于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

3、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品尝不同比例的糖水加深印象,明白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在实际生活中的用途是很广泛的,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知识的自信心。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二

有些好的教学片段,往往在不经意间被你瞬间捕捉。而一堂精彩的数学课,必须有教学理念的支撑,教学方法的落实,学生思维的启发。

比例分配应用题刚上完。我对此有些想法,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积累一点有用的东西,以便更好的服务于学生。

一、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导课问题有价值。我处理如下,有45只苹果分给六(1)班的男女同学,你们自己打算怎样分。这样的问题比较开放,不以条条框框限制学生思维,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体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

引导问题有价值。如能否根据比例与分数之间的联系来解决比例分配应用题等。问题必须提在点子上,让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运用知识迁移解释问题的解决。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就在于师生之间的解释清晰明了的程度。

二、营造机会,寻找思维的切入口。

联系导课问题,营造机会。抓住按男女生人数来分作为契机,六(1)班男生21人,女生24人,以班级实际联系比的知识,让学生自编符合课时要求的应用题。拉进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启发学生思维,创造距离机会。

三、提供线索条件,让学生尝试摸索。

如比例分配应用题解答方法不是一种,赛一赛谁的方法多,并给自己的方法取个名好吗?再如男女生人数比是7比8,你知道了什么?也可以接着给予提示。教学就是要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鼓励学生思考、讨论、想象。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方法。

四、倡导学生相互解释,验证方案地可行性。

现在的学习,是多渠道、多元化、提倡终身学习的学习。学生最终必须得依赖自己,而不是教师,因此他们不得不学会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尽量避免教师的绝对权威,判断学生的是非。应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应用一些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来审视自己的思考过程。

最后,针对自己不足提些疑问,希望我的教学反思上交后,帮助我解决一个疑问。再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1)、课文规定一课时的内容我能否分两课时上,比如情况出现在公开课。

(2)、方法多样化,是否能够照顾到后近生。

(3)、上课时,鼓励学生一题多解,有时学生的方法确实可行,但你不能很好的解释,该如何处理。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三

1、能将自己的设想画出图样。

2、能按照自己的设想去制作。

3、能在制作完成后进行尝试并加以改进。

4、能说得出自己应用的主要原理。

1、知道张衡发明地动仪是利用了地震波在大地中传导的原理。

2、知道瓦特发明蒸汽机是利用了蒸气气流的力量。

3、了解发电的多种方法和电转化为其他能量的形式。

1、善始善终地从事一项活动。

2、有精益求精的行为倾向。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科学原理及其应用的'资料,气球、轮胎、卡纸、剪刀、胶带、吸管、泡沫板、木块、橡皮泥、叶轮、皮筋等。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和本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懂得和解释是一种本领,能将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在物品的制作上是更大的本领。

2、你知道在科学的发展史上有哪些将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吗?

3、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科学原理应用在制作上的例子。

4、阅读书上73页的资料。

5、出示做小车的材料和要求(以空气为动力,比一比谁的小车跑的又快又远)。

7、回忆一下,做空气动力的小车运用到了我们以经学过的哪些知识?

8、学生动手制作。

9、小车进行比赛。

10、交流有关小船的资料。

11、设计自己想做的小船的草图和所需的简单材料。(应当配有文字说明)。

12、你认为制作的小船应当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3、讨论交流。

14、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图利用自己准备的材料制作一个小船。

15、你造的小船涉及哪些科学原理呢?

16、今天,我们将自己所学的科学原理应用到了物品的制作上,这也是一种拓展。

17、其实,科学发展的目的本意就是用来改善人类的生活,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

18、你在平时做过哪些小制作,你知道它们是根据哪些科学原理吗?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四

1.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五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找准单位“1”,找出数量关系。

能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辅垫。

1.找出单位“1”,写出数量关系式。

(1)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1/3.

(2)红花朵数的1/2相当于黄花的朵数。

(3)白兔只数的5/6是黑兔的只数。

(4)一批化肥运走3/8。

2.师生交流。

35×4/5=28(千克)。

师:谁还能根据另一个信息写出等量关系式?成人的体重×2/3=成人体内的水分的重量。

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以前的知识学得可真好,如果老师告诉你们小朋友们体内有28千克水分,你们能算出他的体重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来研究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题。

2.合作探究。

师:同桌互相商量一下,要解决这个问题,数量关系是怎样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它表示出来并解答出来。

3.学生汇报。

生1:根据数量关系式:儿童的体重×4/5=儿童体内水分的重量,再根据关系式列出方程进行解答。(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出示课件)生2:直接用算术方法解决的,知道体重的4/5是28千克,就可以直接用除法来做。

28÷4/5=35(千克)。

4.比较算术做法与方程做法的优缺点。

5.对比小结。

和前面复习题进行比较一下,看看这道题和复习题有什么异同?

(1)看作单位“1”的数量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

(2)复习题单位“1”的量已知,用乘法计算;例1单位“1”的量未知,可以用方程解答。(或用除法计算)。

(3)因为它们的数量关系式相同,所以这两种题目的解题思路是一致的,都是先找出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根据单位“1”是已知还是未知,再确定是用乘法解还是方程解。

6.试一试:一条裤子的价格是75元,是一件上衣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根据学生回答画线段图。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学生列出等量关系式。学生根据等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找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师:这道题你还能用其它方法解答吗?

(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只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为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1.练一练:

(1).小明体重24千克,是爸爸体重的3/8,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2.对比练习。

(1)一条路50千米,修了2/5,修了多少千米?

(2)一条路修了50千米,修了2/5,这条路全长是多少千米?

(3)一条路50千米,修了2/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四、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教师强调: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比较复杂,因此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注意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解答后要注意检验。)。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六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4页比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按一定比例来分配一个数量的意义。

2、根据题中所给的比,掌握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能熟练地用乘法求各部分量。

【教具准备】。

cai课件。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七

1.课前做什么,预习。有的同学会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上课听老师讲讲不就可以了,为什么还要花时间预习。其实预习非但不浪费时间,而且有很大的益处。首先,预习是对自己自学能力的锻炼。老师不可能教给你全部的知识,很多的知识都是靠自己自学得到的,这就需要我们有良好的自学能力。其次,通过自己预习得到的要比通过上课听老师讲得到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2.课上做什么,认真听讲。听课是学习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的关键。课上认真听十分钟胜过课后自己看书三十分钟。那么上课该如何认真听讲,听什么。第一、带着在预习中未懂的问题听课,注意力集中,尽可能把疑点在课中解决。

第二,对于在预习中认为弄懂了的问题,主要听老师的讲解是否和自己的理解一致,纠正自己在预习中对一些知识的片面理解或错误理解。

第三,在预习中没有弄懂的问题,通过老师讲懂了或还有疑问,要在课堂上把关键的地方记下来,课后要及时进行向老师请教,弄懂、弄明白。

第四,在听课中注意不能只听问题的答案,关键是听老师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明白了解题思路,你是学会了做这一类题,而不是只是一道题。

例题是为巩固数学知识而讲,例题的作用是举一反三。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一个老师带着一个初一班,他每周都测验他的学生,而且公开告诉他的学生,考题全部他上课讲的例题。学生开始一片哗然,90%的学生有信心拿满分,只有班上几个最差的学生不敢这么说,很快第一次测验结果出来了,及格率48%,满分率不到8%,第二次情况有所好转,初一时这个班数学成绩与同年级数学特长班平均分相差12.5分。初二时与数学班只差1.5分,比年级平均分高10分。初三毕业,这个班几乎与数学特长班没有区别。

第五,注意听老师在课堂中补充的例题,这些例题通常具有代表性,听老师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知识,要学会自己可以动手解决这一类问题。

3.课后该怎么做,完成练习和作业。要学好数学,必须多做练习,但并不是题海战术。只顾看书,而不做或少做练习,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而一味的做题,而不顾解题方法,也是很难在学习上收到成效的。

做练习要在有充分的准备之后,认真独立地完成。所谓有充分准备,就是要先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和老师补充的例题,把课本上的知识弄懂之后才能做练习。如果课本知识还有不懂之处,应先复习课文,询问同学或老师,直至懂了之后再做练习。

所谓认真,是指对每个习题都要认真思考,对问题的每个细节都应思考清楚。注意养成一个全面细致地思考问题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会在你的一生中大有益处。另一方面,要认真演算,注意解答表述的条理性和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许多同学常常在考试中马虎出错,究其根源,必然形成马马虎虎的坏习惯。而“马虎”会长久地带来危害,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十分顽固,很难克服。

所谓独立完成作业,就是要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作业。因为做练习的目的,一是巩固所学知识,二是检查对知识的理解是否正确,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敢于啃难题。遇到难题一定要反复仔细推敲条件,深入思考,在山穷水尽、自己能力确实承受不了的情况下,问问别人是可以的,不要一觉得难,就不想做了。当然,做难题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有些同学以为这样做不合算,不如问问省事,这种想法是不全面的。其实,帐得算两笔,比如你由于解难题耗费的时间较长联想过很多知识,设想了很多解法,都失败了,似乎收获是“零”,但事实上,你获得了大量的“副产品”,而这“副产品“的价值会远远大于本题目的价值。因为,由于解题的迫切需要联想了很多知识,恰好是对这许许多多知识积极的复习;你想出了很多方法,虽然没有能解决这个题目,但它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对提高思维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况且这一个个方法很可能在解决其他题目上奏效。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把“费尔马大定理”这道难题叫做“能下金蛋的母鸡”。正是因为有很多数学家在攻克“费尔马大定理”的失败中,发现和开创了许多新的数学领域,大大地推进了数学的发展。

对于数学《评价手册》:学习教吃力的同学只要完成基本题就可以了,中等的同学完成辨析与反思;好的同学加上探索与思考;还有额外学习能力的同学可以选择好一本课外书,自己挑选部分习题、能够巩固所学知识并拓展知识面的,在做题时尽量讲究一题多解,发展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做过的题目希望大家一段时间(一周之类)要消化,对于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要掌握,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练习当中,我认为“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4.复习与总结。复习是为了巩固,和遗忘做斗争;总结是为了条理知识,发现、掌握规律,积累经验,有所提高。

学完每一章,要及时做好阶段复习。阶段复习要围绕每一节知识的重点、难点,阅读教材、听课笔记、练习本,从中提炼出本章的知识重点和难点,特别对于曾不大懂和理解错误或不够深度的地方,要着重复习巩固。凡是在作业或测验中不会做或做错了的题目,在阶段复习中要独立做一遍,检查一下对这些题目自己是否已经掌握。有些同学多次在某一类问题上出现错误,或曾不会做的题目,再考时仍不会做,正是没有完成复习任务的结果。较难的知识与题日,不仅难做、难理解,而且很容易忘。反复复习的本身,则是与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阶段总结是十分必要的,通过阶段复习,应该有较大的提高。华罗庚有句名言:“读书要由薄到厚,再由厚到薄”。阶段总结,正是要完成由厚到薄的过程。总结要提炼出每一章知识的重点、难点,每一小节知识的重点与本章知识重点的联系,做出条理性的归纳和概括,从而积累解题经验,提高分析解题的能力。

5.课外自学与研究。课外自学与研究的目的是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掌握与积累思维方法和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分析解题能力。围绕所学的教材进度看一些课外参考书及数学杂志,作一些较新鲜或难度较大的习题。课外自学应该是有计划地有节制地进行,不要影响以上环节的学习,更不要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在课外自学的过程中,发现一些新颖而有价值的习题、一些好地思维方法与解题方法,应该记下来,以便进一步学习掌握。

爱因斯坦说过:“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对于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空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望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务使你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八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2例5和练习十二t1—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课要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提问: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学生猜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生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大瓶里的果汁×=小瓶里的果汁。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5。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例5。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如果学生用除法计算,教师可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1)出示题目。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一盒牛奶的升数×=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学生读题。

学生反馈解题方法。学生的方法可能有两种:

(1)用除法计算。

600÷。

(2)用方程解答。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升。

×=600。

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学生反馈说明检验的方法。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学生小结解题的方法和策略。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

鼓励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完成练习十二t1。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和“黑兔是白兔的”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3、小结解题策略。

学生独立解答,之后进行交流汇报。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说一说各表示什么意思?

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四、小结。

全课总结: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练习十二t2、3。

学生练习。

教后反思:********。

数学比的应用教学设计(精选19篇)篇十九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能运用比的意_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反思、总结。

小黑板。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相关范文推荐

    学前教育实习自我评价(实用19篇)

    自我评价需要全面考量自己在不同方面的表现,包括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接下来是一些自我评价的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在写自我评价时提供一些启发。我是xx学院教

    毕业典礼幼儿发言稿(优质18篇)

    毕业典礼是学生们和老师们共同见证他们走过的学习历程的仪式,它是他们学业生涯的一个重要时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毕业典礼演讲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同学们带来一

    学生未来的校园(优秀22篇)

    优秀学生良好的学风和优秀的学习习惯对他们在学业上的突出表现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学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借鉴。

    食品药品安全承诺书(实用13篇)

    食品的种类繁多,可以分为谷类、蔬菜、水果、肉类、鱼类等。食品是人类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食品的购买要注意选择正规渠道,

    高考人物积累霍金范文(18篇)

    优秀作文是对文化底蕴和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它具有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的作用。在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并学习。“心,乃是你动用的天地,

    代加合同书(优质14篇)

    合同协议是指双方在特定事项上达成一致并签订的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合同协议的范文应该是灵活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增删改,以使其更符合实际情况。甲、乙双方本着诚信

    让爱在教育事业中闪光的演讲稿(实用16篇)

    演讲稿是一种通过言辞和表达方式来演绎和诠释观点的文学作品,它可以帮助我们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才华。这些演讲稿范文不仅能够激发思维,还能够鼓舞人心,引起共鸣。

    冲刺家长代表的发言稿(热门14篇)

    发言稿的结构可以采用引言、主体和结尾等部分,以确保演讲内容的连贯性和逻辑性。以下是一些广为流传的成功演讲者的发言稿,希望可以为您的演讲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

    小学生写景整合(热门14篇)

    优秀作文是对时事和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思考,它不仅关注个人的表达能力,更注重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担当。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范例,从中学习其中的闪光点。

    维护妇女权益工作调研报告(实用14篇)

    调研报告应当着重于问题的调查和解决方法的分析,以期提供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的建议措施。通过仔细研读这些调研报告,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调研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调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