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纸韵

范文范本是指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以此为蓝本进行创作或学习的写作方式。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一

兴趣是学习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执着的追求和积极的探索。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注重实践,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尽量利用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学习创设一种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到每节课都有新意,保持新鲜感。例如在学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时,其基本方法是通过剪和拼,使新学习的图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基本方法,就能举一反三,很容易就学会这种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了。所以可以特意安排一节课,专门让学生动手剪拼图形,观察剪拼成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关系。这样,学习以上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时,就“水到渠成”,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动手操作”这种学习方式由于能吸引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所以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教学中创设操作情境,将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探索、研究。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渴望探究新知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主动地深入学习。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情境就是教师创设的典型场景,这种场景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把认知与情感结合起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影响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爱学、乐学、善学,从而增进知识,增长才干。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共同创造的,尤其是要靠教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理论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教师要创设一种能有效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美的情境。如二年级上册,在学习完2、3、4乘法口诀之后,学习乘加、乘减一课,可以这样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上课伊始,教师说:“王爷爷在麦地边上种了几棵玉米。(出示课件:4棵玉米的种植地,每棵玉米有3个玉米棒,显示王爷爷拿着铁锹离去的动画。)这里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什么问题呢?”学生立刻会意,很快说出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然后由学生列出算式。教师继续说:“忽然有一天,有一只拿着香蕉的小猴子路过这里,它扔掉香蕉,偷偷地掰掉了一个,然后又很快地溜走了。(出示猴子偷玉米的过程。)第二天,王爷爷来了一看,啊!王爷爷他说什么了呢?”学生很快说:“玉米怎么少了一个!”“那现在是多少玉米呢?”于是学生之间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教师接着问:“该如何列算式算出结果呢?”于是学生有的陷入苦思,有的比比划划,有的在两两交谈议论。学生很快地列出了算式。这样的教学,入情入理,情境与数学问题相映相融,学生学习起来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整个学习的过程也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教师所创设的情境问题,为学生创造了异想天开的机会。

三、精心设疑,诱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启于思,思源于疑”,有疑问才能启发学生去探索。教师必须具有挖掘并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和善于捕捉学生思维活动的动向并加以引导的能力,充分运用疑问为发展智力服务。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抓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三大要素,有目的地进行多方练习。如:教师右手拿5支铅笔,左手拿4支铅笔,问学生一共有几支铅笔。学生回答后教师又说:“一共有9支铅笔,老师右手拿5支,左手拿几支?”学生说对后,教师给予表扬,接着教师又把一部分铅笔放在铅笔盒里,一部分放到手里,随之设疑提出:“你们猜一猜,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这时,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出来,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有的说:“铅笔盒里有5支。”“有的说:“铅笔盒里有4支。”此时,教师惋惜地告诉他们:“你们猜的数都不对。”并反问:“你们知道为什么猜得不对吗?”这时教师说:“这不是一道完整的题,它缺少一个总数条件,所以你们算不出来。如果教师说‘一共有8支铅笔,手里拿着2支铅笔,铅笔盒里一共有几支铅笔呢’?”这时学生恍然大悟,人人积极思考,争着发言。这样,学生在求知解疑的过程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从而诱发了学习兴趣。

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联系生活实际就是注重数学的实用性,让数学贴近生活,突出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的运用能力。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尽量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会利用身边的例子、生活中的例子和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课前先让学生和家长到超市购物,感性认识购物需要人民币,并记住所买物品的价钱。上课时让学生说说如何购物的,为学习人民币做好铺垫。课上又让学生通过模拟购买不同价格、不同品种的物品,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从中体会生活中处处都有使用到人民币的地方,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起来了。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多方法,只要教师每堂数学课都能精心创设一些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挖掘出一些数学趣味因素,从而使数学课堂高潮迭起,妙趣横生,就能极大地改变数学学科的繁难、枯燥、乏味的特点,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学生一旦建立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便会得到提高,就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教师教学的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因此,长期以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一直是教学的重点,更是考量教师的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数学具有抽象、枯燥的特点,培养数学学习兴趣的难度更大。然而,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小学时期形成的习惯将影响他们一生,小学数学教师应把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主攻方向,不断摸索工作方法,加强主动引导,着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习兴趣应认真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

小学生的理解力和心智都处于快速发展但总体水平较低的阶段,理解主要以具体形象意识为主,记忆力以机械记忆为主,缺乏耐心和恒心,受情绪影响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这些规律和特点,一方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弄懂他们的需求,借用他们熟悉的事例,使用他们能够听得懂、易明白的语言进行讲授;另一方面要注意运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寓教于乐,寓教于玩,要注意塑造学生的学习情绪,多用鼓励的话语,少用批评的话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要注意循序渐进,实行阶梯式教学,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不断加深内容,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选取不同的工作方法。此外,教师要树立知识权威形象,让学生乐于接收和尊重教师的教导。

2.培养学习兴趣应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教学氛围。

小学生不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以班级为单元的群体。在群体的活动中,整个群体的习惯和氛围对个体的行为都会有不少的影响。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时,要注意带好班级的环境,通过整体的环境来感染和熏陶个体的行为模式。首先,要建立平等式的教学环境。教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用平等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和探讨,不高居临下,不颐指气使,让学生在教学中感受到欢快的氛围,乐于参与教学,勇于发表意见。同时,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任何原因而抬高或贬低某位学生,做到有教无类。其次,要建立比学赶帮超、你追我赶大家齐进步的学习氛围。通过发放小红花、物质奖励、口头表扬等形式,激励学生争做学习的榜样,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再者,要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是传道授业的主要平台,是知识传递的重要环节。要发挥课堂讲授的效果,就要有轻松愉快、人人踊跃参与、人人在课堂上有所表现的氛围相配合,充分调动每一名同学的积极性。

3.培养学习兴趣应注重完善教学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的成功关键在于有效的教学模式。有效的教学模式应当是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力度,形成以学生为主、教师重在引导的教学体系。比较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根据学生特定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出发,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将所要教授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周边的客观事务,从而增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比如:在讲解认钟表一课时,可以从故事引入,创设出学生们熟悉的美羊羊喜羊羊等卡通形象,由于不认识钟表结果耽误了与小朋友们游玩的事例,促使学生主动产生认知钟表的兴趣。(二)是根据小学生爱做游戏的特点,巧妙地将所有知识与游戏连接起来,寓正常的教学于欢快的游戏之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之间掌握了知识。比如,在讲解能被2、3、5整除的数字规律时,以竞猜游戏引入。“同学们,我们做一个游戏好不好,只要你们报出一个数,我不用计算就能知道能不能被2、3、5整除”,这时学生们将信将疑,在老师猜测屡试不爽之后,学生的兴趣就被调动了起来,会主动询问这是怎么回事,教师再顺势引入正题,教学的效果大大提高。(三)是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认知为主的特点,通过运用特定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等手段,将所讲授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授图形的认识时,通过制作多种图形教具,通过各个图形教具之间的转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在讲解路程问题时,通过展示列车相遇的视频,让学生对路程问题有比较直观的感受。同时,针对小学生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在教学中要避免过多地选用一种教学模式,要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选用不同的方式,并穿插搭配使用,给学生以新奇感,避免产生厌烦情绪。

总之,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师一项重要的长期工作,也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需要结合学生特点,不断总结和提炼,摸索完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三

对于一种新的事物的认识、了解离不开观察,观察能力是每一个人应该具有的本质特性,也是每一个学生智力体现的一个标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掌握了这种技能后学生就能通过事物的表象发现本质,达到掌握新知识、发展智力的目的。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就会发现新的观察点,产生新的联想,有了联想就会增加推理分析、总结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的新思维培养的过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要针对一个个小问题去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教师在讲台上摆出立方体、长方体、圆柱体,让学生观察,找出每一种物体有几个面、几条棱。这节数学课就体现了数学的趣味性、丰富性,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有解决了问题,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利用数学教具,引导学生观察、发现问题、产生兴趣,再进一步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就避免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形象性互相矛盾,也开拓了解题的新思路,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情驱使下进行思考,加深理解,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厚。

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发展新思维很重要。

—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各种科学都可以通过动手“做”出来,这一点已经经过很多事实证明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学生“做”数学。例如,教师可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课桌和课本,让学生在动手中认识米和厘米的长度单位;利用称量体育器械中的铅球和乒乓球拍可以让学生了解“千克”与“克”的重量单位;把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纸片沿对角线剪开,就可以让学生理解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所以,这个动手的过程就启发了学生新思维,产生了解题的新思路。此外,在培养小学生的操作能力的同时,为了更好地发展他们的思维,教师一定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好奇心,因为每一个人的好奇心会引导自己积极地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及延伸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教师积极运用启发法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的.个体能力是有差异的,一个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了解他们个体能力的特点,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才能有很好的收获。对于一道数学题,教师要提前考虑采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得更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更适合学生。教师还要在具体的讲课过程中发现突破口,及时采用手势或者教具化繁为简,步步深入,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为发展学生的新思维做好了铺垫。要想做好这一点,教师是离不开自身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这也就给我们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授课前,教师要找出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一定要杜绝只在课本上下功夫的弊端,要善于发现问题,提炼问题,还要把这些问题给学生讲透彻,分析清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例如,在讲解新的解题方法时,教师要讲解一些数据之间的联系、等量关系,让学生知识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并且做到融会贯通,真正让学生产生学习知识的欲望。

(二)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发展思维模式。

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小学生的兴趣可以促进他们发展解题新思维,而学生本身的反映敏捷的思维是他们浓厚兴趣产生的基础,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也就告诉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把兴趣培养和新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知道这两者之间的联系。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方法的变换,通过变换不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学生就会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四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更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记忆深刻,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因此,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取得了很好地效果。

师生情感的融洽,关键是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只有在爱的氛围中,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如果学生喜欢你这个数学老师,往往就会爱听你的数学课,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在教学中,即使遇到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调皮等不良现象,或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教师都应保持冷静的头脑,安详和善地对待学生,谆谆教导,循循善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建立起来的师生间融洽的情感就能转化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动力,这种动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生性好奇、好动,喜欢动脑筋。根据儿童的这一心里特征,教师应精心设计导入语,引入新课,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如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和学生共同做了一个游戏,首先把游戏规则告诉学生:只要你们说出几个相同的数,老师就能立即说出它们的和。学生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的说:“3个4相加”,有的说:“5个6相加”,有的说出更大的数相加,想尽办法难倒老师,结果出乎意料,老师算得又快又好,惊叹之余,都想知道老师的绝招,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为学生自主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时再引出“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一种简便算法——乘法”的知识来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生数学认知结构中包括较多的日常概念和生活经验,所以在教学中可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之融于教学中。如“小数的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较为抽象,而学生对生活中的商品价格却是极为熟悉,因此在教学时设置生活模拟场景,让学生做营业员和顾客,用自制的纸币进行商品交易。营业员们认真地用“元”作单位为商品标价,热情地接待顾客收钱,找钱,顾客们则高兴地选购商品,看价付钱。在活动中同学们初步认识了小数的加减法,并对其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枯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促进学习兴趣。

新异事物可以引起学生积极探索,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与变化,可以不断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对新的问题产生极大的兴趣。因此,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灵活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本功。

1、创设学习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而小学生的认识又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且儿童的学习是以无意注意为主的,我们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及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形象生动的学习情境。如讲正比例应用题,利用杆高与影长的正比例关系去测算电线杆和大树的高度,就是设法创设一个学生迫切需要解决新问题,乐于探求新知识的情境。设置悬念、讲故事等方法都可以用来创设学习情境,对刺激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启迪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在教学中重视操作。

心理研究表明,小学生的认识是从操作开始的。在教学中,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践,通过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学到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让学生先画一个三角形,再把三个角剪下来拼一拼。这样既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在教学中强化竞争意识。

争强好胜之心是小学生的显著心理特征,成为“优胜者”、“姣姣者”是他们的目标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很好地运用学生的好胜心理特征,尽量把学生的竞争意识引入到教学中来,还能达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目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可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比赛,如低年级的”开火车“口算比赛,看谁做得又对又快”勇夺小红花“等等,通过比一比谁的解法妙,赛一赛谁的得分高,以达成调动学生动手动脑,踊跃参与活动,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竞争意识的目的。

数学课外活动可以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书本知识实践化。因此,可经常利用课外活动的实践,结合教材给学生介绍国内外数学家的故事,现代数学的发展,数学小常识等,有时还安排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有助于思想品德教育。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力求使教学语言做到精炼简洁、清晰准确、生动形象、饶有风趣,使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及教态的感染下,兴趣浓厚,保持旺盛的求知欲。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五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内涵。因此,在数学教学之中,教师应根据授课内容巧设问题,让一个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而导入时设置带有悬念的问题,为上好整堂数学课做好了铺垫。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因此,教学时我注重从教材内容需要出发,以组织有趣的数学竞赛或讲述生动的小故事等方法来引入,不仅能指导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引人入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六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也有人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都是站在自自的立场上来阐明思维与兴趣的重要性,把思维与兴趣分开来看。如果把两者结合起来,将会更加完美,达到1+1=1,或1+12的效果。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每个教师十分关心的问题。教师应吃透教材,把握教材中的智力因素,积极地进行教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从心理角度而言,如抓住学生的某些心理特征,对教学将起到一个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的培养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兴趣能激发大脑组织,加工有利于发现事物的新要素,并进行探索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最佳营养和催化剂。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对学习材料的反映也就最清晰。思维活动是最积极有效的,它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对激发学生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产生。

观察能力是认识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能力,是智力因素构成的重要部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观察方法,学会在观察时透过事物表象,抓住本质,发现规律,达到不断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我认为人们对知识的认识和积累都是通过观察实践而得到的。没有观察就没有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有正确的推理、概括和创造性,所以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去观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既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又创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

二、加强直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直观”上下功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该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直观”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优点,“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由直观感知上升到抽象的理解。有了这个基础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多少的教学就根顺利了,体现了“直观”教学的优越性。

三、重视操作,培养实际动手能力。

―位教育家这样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许多事实证明科学是动手“做”出来的。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要学会“做”数学,比如量身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米和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对其有具体的感知;走一段路程,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千米”的含义;称称一两块砖和一两枚硬币,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千克”和“克”的区别;剪几个对等的三角形拼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又可让我们得出并掌握三角度面积的计算方法。总之,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引发我们创造性地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位学生养成爱想问题、问问题以及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利和能力去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以下再对培养思维简单地谈一谈。

1.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法,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一个优秀的教师会懂得针对不同的'学生能力差异,采取不同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面对同一道数学题,用什么样的语言表达让学生尽快地接受。

如果起题意不懂,便可采用启发、举例的方法让学生接受,发现突破口,用通俗简易的手势或图形来化繁为简。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对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掌握教师的方法下,通过发散性思维,使他们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从而产生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习惯。

2.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

这一点要求老师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善于发现教材中所隐含的深意,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做功夫。教师还应将拓展意识运用到数学课上。例如涉及到语文知识,可以多讲一些与其相关的,让学生们理解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从真正意义上产生对知识需求的渴望。

3.利用一题多解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模式”

一题多题是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基础,也是培养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源泉下面我们就来举一个一题多解的例子。

一辆摩托车上午3小时行驶了163.5千米,照这样计算,下午又行驶2小时,这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千米?第一解法先求出平均l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然后求出下午行驶多少千米,最后求出这一天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2+163.5=272.5(千米)。第二种方法相对比较简便一些,先求出一天共行驶了多少小时,再求出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最后再求出一天共行驶多少千米。综合算式是:163.5÷3×(3+2)=272.5(千米)。以上两种方法都很普通,这里还有一种新的解法,算式为:l63.5×2-163.5÷3=272.5(千米)。其中,163.5×2,表示行驶6小时的千米数,163.5÷3,表示平均l小时行驶的千米数;最后用6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减去1小时行驶的千米数,就是这一天5小时行驶的千米数了。这便是一种创新的解法。

从以上所谈的这些看来,二者有一个共同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伴随着兴趣的产生的,而浓厚的兴趣是靠着反映敏捷的思维作铺垫的。两者之间一种无意识的连接关系,是一同成长的。所以在教学中不能只重视激发兴趣,也不能只重视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着眼于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兴趣是思维发展的平台,思维是兴趣的基础,兴趣不是天生的,而是在思维潜意识中某些问题的探索而产生的结果。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根据题目中的具体条件,自觉灵活地运用数学方法,通过变换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就可以发现新方法,制定新策略,长期坚持这样的方祛训练,学生一定能声生浓厚的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兴趣。

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普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七

伟大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化工之巧,地球之便,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可见数学的重要性和打好学生的数学基础尤其重要。教育心理学理论认为:数学思维是人脑和数学对象交互作用并按一般思维规律认识数学规律的思维过程,所以培养小学数学思维和帮助他们学习数学极其重要。而小学生年纪尚小,对重点知识受年龄和生活经历等限制,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好动贪玩以致他们难以专心学习,培养小学数学学习思维是一个难题,本人结十几年的实践探索和结合前人的经验得出以下意见方法。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以兴趣为行事主导的小学生,更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首先老师在选材方面可更多采取有趣,形象生动的题材,例如教到加减法时可采用具有生命力的动物,也可用班上的同学举例子。再者教师还应多联系生活,拉近学生对数学的距离感。同时教师在备课时可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设教学情景,邀请同学一起制作简易道具并利用其进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增加对数学的'认同。在恰当时期提出问题,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高潮,利用学生渴望的答案的特点,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还可以让同学们参与课堂,改掉以往老师教,学生听的固定模式,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与讲解自己的建议,让学生平等地参与教学内容,从而可以使他们独立,主动,、独立地进行学习,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兴趣也更加浓厚。老师还应关注学生的表现与进步,注意他们对数学的心理可态度的变化,从而对优秀的同学进行奖励,对表现不足的同学进行鼓励,从而引起他们的积极性与兴趣。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进行高效教学。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高压环境下,家长们往往过分抓成绩,教师的传统教学模式总是容易导致课堂死气沉沉,严重压抑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会使学生日复一日的应付学习,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效率还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倦之情。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教师应抛弃旧的满堂灌的模式,因材施教,让学生动起来。例如,教师可在上课之前做好充分准备,在上课之前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了解课文重点。上课期间抽取同学回答问题,并给予鼓励,这样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对于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进行详细解答,一视同仁,给予鼓励,保持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同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同学进行发言,当代课老师,运用他们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讲学,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还可以了解他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吸取他们的新奇想法,教师还可以可在班上设立数学学习小组,由各个数学水平不同的学生组成,鼓励小组之间积极讨论,可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忙,各小组之间相互竞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内驱力,还能够让学生自由发表独立见解,为他们创造展现自身才能的机会和带动课堂气氛。同时教师也应在课堂上教授学习的思路,提出问题,引起学生们间的积极讨论与思考,还可在课堂期间进行数学竞赛或游戏,例如由各小组出题,互相考验,最快正确解决问题者胜出,活跃课堂气氛。最后教师认真对各组的解决方法进行评析,一起探求最好的答案。同时老师还可在每个时期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评出优秀小组,激励学生不断进取,学习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现在大多数学生属于知识继承型学生,虽然按时到教室,认真听课以及完成作业,循序蹈矩,随着数学难度的增长,很多学生难以继续攻克数学难题,认为数学极其复杂,缺乏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自信心,难以形成正确的数学思维,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欲望。老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第一可激发生学生质疑,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思源于疑”所有的思考都源于对事物地怀疑和质疑,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开动脑筋进行思考,让学生独立,对他们进行指导,鼓励他们利用现代媒体设施进行查阅与探究。老师在平时上课中,让学生自行预习、听课、复习、反馈引导学生,创设情境培养独立思考的方法。在教完基本、主干的知识点以后,还要针对于课题进行拓展,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己去钻研思考。同时,老师可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鼓励同学积极进行开放式学习,开拓眼界。

4总结。

综上所述,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我们要从小培养数学思维,进行数学的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数的兴趣,要求老师认证备课,联系生活,选取生动有趣题材等,老师还应注重课堂教授,进行高效教学,可利用现代媒体技术,设立数学小组,鼓同学们讨论,进行数学游戏竞赛。同时,老师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摒弃传统的灌输方式,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参考文献。

[2]吴信钰《小学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策略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1。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八

一位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曾说过:“如果人们吃饭没有食欲,勉强地把食物椎轿咐锶ィ其结果只能引起恶心和呕吐,至少是消化不良,健康不佳。反之,他就会乐意接受,并且很好地消化它。”同理,成功的教学也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推进素质教育(-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今天,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这是每个数学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我在数学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关心学生,培养兴趣。

学生如果喜欢他们的老师。那么对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就会产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师要用一颗赤诚的心,唤醒无数颗喜爱数学的.童心。

1、生活上关心体贴学生。

[1][2][3][4][5]。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九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学生作为今后我国发展的主体和推动者,对其思维方式进行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的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知识不单单只是应付考试,而是要通过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从而激发和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数学作为初中教育教学的主要的科目,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学生能否养成好的思维能力对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本文就以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题,一同进行分析和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

现代教育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观,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积极响应新课标提倡的素质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在一起,以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则是要求用数字符号和图形推论进行相应的描述,从而初步建立起学生的思维感知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使得学生通过学习数学知识能够较好地通过抽象逻辑想象思维得出数学知识和结论,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理论来帮助学生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新课标提出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到立体几何、空间与图形,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空间概念的认知,以便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空间立体图形的学习在初中数学的教材中非常多见,为了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应该着重对学生进行空间想象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提高自身的形象思维。还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逻辑推理能力对学生进行问题和概念的演绎示范,使学生能够在逻辑推理中对数学知识有更加形象的认识,推理逻辑的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应对数学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最终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和深化,形成敏锐的思维能力。

1初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1.1初中生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初中数学一直以来都是许多学生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科,由于在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多以直观感知思维为主要,而进入初中阶段数学知识多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形成较为复杂、抽象、逻辑性强的知识体系,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对学习初中数学失去惯有的兴趣。有些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由于不理解知识点从何而来,只能通过公式生搬硬套,而不愿意研究其中的逻辑推理关系,造成学生数学知识点的基础薄弱,造成这部分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更加丧失信心和兴趣。此外,初中数学的内容与知识点分门别类,较为复杂多变,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相连,这就造成了学生若有其中一个知识点不会或掌握较为薄弱,势必会影响下一个知识点以及后期的学习情况,会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找不到存在感,而丧失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1.2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意识不强。由于一些学校还在沿用之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认为学生学习数学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生搬硬套”的给学生进行机械讲解,从而忽略了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的学校虽然提倡素质教育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但由于教师有升学率等压力,从而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意识不强,很多教师都积极主动认真去备课,学生的出发点也是认真听课,这样的课堂氛围虽然融洽,但却使学生缺乏自主发挥思维想象的环节,学生的思维还是在禁锢当中,没有得到较好的培养,从而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会真正得到体现。初中数学教师一直以来都充当着课堂的主导,教师认为学生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师往往习惯性地给学生进行知识灌溉,使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和固化,因此很难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1.3教师过于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仍然只注重课本理论知识的培养,通过“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进行讲解,这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起不到任何推动性作用,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不会自主的思考问题与学习,自然而然也形成不了自己的思考方式,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主动性。情境教学是近几年来新型的教育教学模式,它可以通过一定的情境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直观的感受到抽象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精准的把握理解数学当中的抽象概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形式,使学生通过ppt的播放和演示,能够直观感知到数学知识点,而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有趣的课堂组织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理解程度,还可以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使他们更加利于参与到课堂的.活动中来,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掌握知识,使知识更加牢固,学生的主动性增加,利于今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合理开展。2.2教师应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教学观。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本身就拥有一种创新思维。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素质,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坚持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教育的出发点,灵活地采用多种教育手段与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让他们明白自身的义务与责任体现,同时也充分地给予他们学习的权利。随着新课程体制的不断优化,教师应为学生构建一个民主、平等、开放、幽默的环境,善于去发现学生优点、长处,采取创造性的技巧,将大部分的思考时间留给学生,知识的传授应当注重质量而不是只注重数量。让他们积极参与课堂,积极思考,并指导学生如何利用创造性思维去思考。2.3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数学作为一门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的学科,它源于生活,同时作用于生活,在生活实际中,可以找到很多东西以数学为原型。作为教师,需要在教学中运用生活的案例,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连,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理解,让学生可以通过对理论的学习,运用到生活当中。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良好地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价值的理解和体验,进一步丰富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3结语。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养成正确学习观的关键时期,此时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通过自身的逻辑思维去积极主动思考数学知识,从而开发学生数学思维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初中生数学思维能力,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获取经验,在不断总结和反思汇总寻找出适合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模式,最终使自己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做出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周俊明.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7):86.

[3]林爱升.新课标下学生数学思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31.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十

数学的核心是思维,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发展数学思维能力的过程.本文作者阐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作者:杨进作者单位:鞍山师范学院,教科院,辽宁,鞍山,11400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数学教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一

1、平时不管在哪里,坐车也好,吃饭也好,走路也好,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物,并进行思考。透过细微的事情和环境的变化来揣测人的内心世界。不用怕错,对熟悉的人和食物在以后的接触中会通过实践的检验自己的思考,这样,思考和观察能力就会不断的提高。

2、做每件事情之前充分的考虑可能发生的后果,这不仅仅是为了成功的做好事情,更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3、每天及时的反思自己。每天睡觉之前都要想一想,今天的事情中哪些自己做的比较好做的对,哪些不对,如果再来一次应该有哪些改进?这样,对事情的看法和思考就会逐渐的成熟起来。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二

分析是把事物或对象分解成各个部分或属性;综合是把事物或对象的各种部分或属性联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分析和综合是两个彼此密切联系着的逻辑方法,如果对事物没有经过分析,就不可能综合,所以它们贯穿在人的整个认识活动中,而且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分析与综合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例如,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时,先通过摆小棒,引导学生把69分成6个十和9个一,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9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3个一,,把2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23,就是所求的商。在此基础上出示完整的口算步骤。教学笔算时,从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引入,先让学生说一说口算时怎样想、得多少,再向学生说明除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从而列出一个除法竖式。这样教学,既使学生理解了口算和笔算的算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抽象是把各种对象或现象间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提出来,并把非本质属性分离出去的过程;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属性联合起来的过程。在数学中,任何一个数、一个算式、一种概念和性质等知识,都是抽象、概括的结果。抽象概括必须建立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没有这些感性材料就没有认识的基础。特别是小学生,形成感性认识需要最大限度地运用直观手段,但直观只是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

在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形成表象后,应及时进行抽象概括,揭示本质或规律,使认识达到理性阶段。例如,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四册,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个位积满10需要进位时,先出现一位数乘两位数,让学生摆小棒,再出示小棒图,示意3个4根是12根,把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放在3行小棒的下面,与其它的6捆放在一起,以说明乘积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然后对着小棒图抽象出乘法竖式。经过试做,再出现一位数乘三、四位数的例子,说明十位、百位乘积满10要向百位、千位进位的道理。最后再引导学生在学习了三个例题的基础上,概括出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十三

内容摘要: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低年级学生正是智力开发的高峰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根据新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我觉得应从下面几方面培养:

一、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二、注重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三、注重知情交融,促进思维发展;

四、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五、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六、注重设计开放性题,促进思维发展。

关键词:兴趣激发操作语言训练合作交流知情交融培养数学思维。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如果抓住此期进行训练,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下面根据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下低年级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的方法。

一、注重激发兴趣,促进思维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低年级学生刚入学,对什么都感到新鲜。教师要抓住这一点,深挖教材,活用教材,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思维的发展。

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以下的思维以强动力。例如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旅游团一行32个人来到了森林饭店。森林饭店的主人猫咪笑呵呵地告诉导游:“我们饭店里还有5张空桌子,请随便坐。”导游猴儿一听急了:“才5张桌子,我们这么多人坐得下吗?”猫咪一听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它转向屏幕,向小朋友求救:“聪明的小朋友,我这里每张桌子坐8个人,他们32个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几张桌子?算式是:32÷8。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学生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障碍,在求知心理与问题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

其次,现实生活是孕育数学的沃土。数学教学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现实,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把教学内容附着在现实的背景中生活化呈现,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尝试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思维能力。如教《钟表的认识》一节,课件创设情境:画面1:电影院门口《小鬼当家》的海报场景。画外音:星期天的晚上7点整,电影院播放《小鬼当家》。小明可高兴了,因为今天晚上他要和妈妈一起去看电影了。画面2:小明在家的情景,客厅墙上的时间指向了6时57分。师:小明看了看时间,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1:妈妈快点吧,电影就要开始了。生2:妈妈快点吧,来不及了!生3:妈妈,快到七点了!画面3:到了电影院门口,小明抬头看了看钟楼(钟面显示7时零3分)。师:小明又会对妈妈说什么呢?生4:妈妈,电影已经开始了。生5:都过了七点了,都怪您做事慢慢吞吞的。生6:妈妈我们迟到,不能进场了……教师解释说:“还能进场,只是开头精彩的部分已经看不到了”。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做事情要遵守时间的教育。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钟面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得出:“快到7时”和“刚过7时”可以说成“大约7时”。这个很生活化的情境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共鸣。这里教师既没有“告诉”也没有引导,学生已经自觉地对时针和分针的位置进行观察,认识到“大约7时”就是很接近7时,知识不知不觉地在学生的体验性学习中生成。学生处于“我要学”的积极的心理状态。

正如卢梭所说;“你要记住的是,不能由你告诉他应当学什么东西,要由他自己希望学什么东西和研究什么东西;而你呢,则设法使他了解那些东西,巧妙地使他产生学习的愿望,向他提供满足他的愿望的办法。”

二、注重动手操作,促进思维发展。

“手是脑的老师。”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新教材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低年级教学更是如此,在操作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是每节课的核心。如教数的组成时,我让学生先摆小棒。“8根小棒分成两堆,该怎么分呢?小组合作,看哪个小组分法多,哪个小组夺走红旗。”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动作很快。边摆边说边记,有的还在争吵,都想说服对方。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自己通过努力得到了知识很是高兴。再如教“9加几”时,我先让同桌两人摆小棒,边摆边说自己是怎么算的。然后,指名说想法,全班交流。有的说一个一个数出来;有的说9不数,从9开始往后数几;有的说从另外一堆里拿1个给9就变成十了,十再加旁边的几;还有的说从9里拿出几个给旁边的一堆组成十,再加9剩下的几就是十几。老师把他们的想法板书在黑板上。组织讨论,看哪一种方法最简便,算的快,从而得出凑十法最好的结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为思维的工具和镜子。”通过学生亲自操作,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记得更牢,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知情交融,促进思维发展。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的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心灵的接触。师生间情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率,教学是在知识线和情感线相互作用下完成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氛围、良好的心境可以使联想活跃、思维敏捷,可以激发创新意识,热情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能充分调动和有效地组织智力因素。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努力营造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如教“小明前边站有五人,后面站有三人。一共有几人站队?”这道思考题时。一上课,我装作冥思苦想的样子,不做声。学生摸不着头脑,觉得很奇怪,问:“老师,你怎么了?”我赶忙说:“同学们,你们能和老师一起帮小明算出这道难题吗?”老师请同学们一起算题,学生感到很亲密。于是学生个个兴趣高昂,给老师出注意,想办法,互相讨论起来,发表各自的想法。老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至此知识的学习和师生间的友爱之情相互交融,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的发展。

四、注重语言训练,促进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人们借助语言才能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思维的结果和认识活动的成就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所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促使思维更加完善、精确。

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错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条理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教“8加几”时,我让学生先边摆边说想法。然后,指名说出计算的过程。要求语言清晰,表达清楚。一年级学生毕竟还小,有的不知该怎么说,我就及时帮助他说完想法,并表扬他想法不错,是个很能干的好孩子,老师很喜欢你。学生尝到了成功的甜头,感到无比兴奋,更有表现的欲望,探究的动力更加强烈,思维也得到了发展。有的学生说出自己与别人不同的想法,我更是大力表扬鼓励。使学生在兴奋中、表现欲极强的情况下,自主地去追根求源,探究知识。

如教“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时,先让学生分组摆小棒探讨十几减九的算法,然后小组派代表讲述。学生大多数想到了算减想加、破十法、连减法。我没有停留练习,紧接着说:“谁还想起其它的算法吗?谁想起来是最最棒的。”于是,学生们都又开始积极地思考。一会儿,有个同学说:“我从十里取出四给五就变成了九……九减九等于零……”学生急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但话说得断断续续,急得脸都红了,我微笑着抚摸着他的头,鼓励道:“别急,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说好。”“十减四就剩下六,所以十五减九等于六。”多麽有创意的想法,我大加赞扬,并向他伸出了大拇指。其他同学羡慕得不得了,按捺不住兴奋,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先用九减五等于四,再用十减四等于六。”“先用十减四,再用五减五,十减四等于六。”……学生的想象力是无限的,虽然他们有时表述得不大清楚,但我们要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迸发出更多的、更耀眼的火花。

五、注重合作交流,促进思维发展。

古人云:“学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学习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学习。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启发、帮助、协作,各抒己见、大胆设想、大胆探索等。从中发现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合作学习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沟通与交流的能力,而且有利于激发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低年级学生从小就要学会合作交流,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我在教学一年级图画应用题时,先让学生小组合作,互相说明图意,研究算法,哪组的算法多,哪组夺得红旗。学生开始是你一言我一语或一人说其他聆听。过后进行激烈的争论,一方要说服另一方,可谓唇枪舌箭。最终达成协议出现了多种算法。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发言可以激起听者产生广泛的联想,通过互相补充,互相提示,互相激励,学生的思维之间产生了碰撞,激发了对数学内容的深化理解,同时思维得到了扩展。在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全面。同时,学困生在与小组同学的交流中,得到了帮助,能力得到了提高。最后,我还让学生自己画图编一道应用题,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解答。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合作能力、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注重设计开放性题,促进思维发展。

课堂开放性是《数学课程标准》对教学改革的主要标志。开放性试题可以促进学生更深层地思考所学知识,有利于扩大学生思维空间。新教材很注重开放性题目的编排,如例题既让学生填出过程,又让说出不同的想法和算法,非常注重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我在教学中很好地利用了这些内容。

我在教学第二册《解决问题》这节课时,电脑出示小精灵聪聪带领同学们去公园玩的场景,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让学生观察图上的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什么问题。学生解决后,我说:“同学们,你们敢和图上的小朋友比一比吗?看谁的问题提的好、提的多、解决的对。”同学们个个兴趣盎然,精神十足。一会就提出了八九个不同的问题,并得到了正确的解答。等到第二个场景时,学生竟提出十几个不同的问题,解决问题的速度也加快了。意想不到的活跃场面令我兴奋。放开学生的手脚,让他们尽情地想象,尽情地说出自己的伟大发现,尽情地享受成功的快乐,将会再次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再次发现数学知识的奥妙,热爱数学的激情也会不断攀升。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的、开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就一定能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十四

要培养一个人的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必然是在其具有初步整体思维意识之初。根据人的年龄的增长递推,具有初步的整体思维能力的阶段应属中小学时期,于是中小学阶段成了培养学生良好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中小学时期的课程设计,具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的非数学莫属。这就赋予了数学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思维习惯,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才能够在今后的人生发展中正确的解决问题。

中小学数学作为一门不断变化和不断发展的学科,要想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作为教师就必须做到在理论教学方面、授课方式方面、实践授课以及授课情境方面把握好应有的尺度。建立在既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又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到不同于学习的东西,让学生开发思维,建立起具体的联想的框架,同时也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性以及思辨性的思维。

一、数学教学的现状。

当今的数学教学方式由于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基本上还保持着相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处于再现性教学的模式之中,在数学课中学生基本上只能学习到数学方面的东西,学生很难从数学课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现有的一套教学方案基本上已经成型,要想改变原有的模式不仅仅需要理论的实践,还需要时间的.支撑,这不是一个老师或者数个老师就能够轻易完成的工程,还有就是近年来中小学教学也进行了些微的教学改革,但是改革十分微小并且很缓慢,又由于中考制度的限制,老师们不能够拿学生前途来进行实验等。

二、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对于中小学的其他学科来说,中小学数学教学是在中小学阶段来说唯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理性认识的学科,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只有将学生培养成为一个有着整体思维水平和思辨能力的人,才能够为将来更进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数学理论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重在理论和方式的教学,基本上是一种再现性的教学,能在其中渗透教师的思想个性基本上是非常难的。但是,数学理论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确是非常有效同时非常重要的,因为数学讲究不同的解题思路,一道题用不同的理论方式都是能够解释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时候不能只注重一种思路,而是用不同的思路来向学生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在遇上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只选择一条道路,而是会尝试不同的方式,这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

(二)在数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进行新的额数学知识教授之前,并且如果这个理论知识能够在现实生活中实践,或者是应用到实践上,那么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在实践中来感受这个知识,然后通过教师的总结来教授学生知识,这样的教授形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加准确的理解理论的精髓。通过实践形式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发现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得出结论,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全局。

(三)在数学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型和发散性思维。

数学教师的教学不应该局限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方式,比如:增加一些比现有知识稍微难一些的题目,让学生们合作想办法找出解决的思路,并且在这当中还可以相互论争,这就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学会合作,还能够不断的锻炼自身的思维;将一些男数学家发明数学理论过程的题目让学生们思考,然后再将答案告诉大家,这样不仅让大家得到了锻炼学到了新的理论还增加了其他的知识;数学学习方式交流课,让数学成绩好,会学习数学的同学介绍自己学习的方法,这样既能够让同学们相互进步,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能够让大家开阔视野,了解到各种学习方式。当然开放式教学并不仅仅只是这几种方式,但是他们的共同的特点就是锻炼学生的思维。

(四)在数学讨论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一道题往往有很多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开对学生的创新性精神进行培养。比如,教师出一道逻辑题,然后根据一定的理论将这道题解决了,然后便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理解来进行解决,不管学生的思路是不是正确,都让学生试试,并且让答案不完全是固定的,可以有一定的开放性,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开动自己的脑子来寻找答案,这样不仅在一定意义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出学生的创新的思维。

(五)在数学的情境教学中增加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方式也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方式,比如在学习习近平面图形、函数的时候就可以运用这样的方式教学,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使数学图形更加形象直观,还能够保持数学的准确性,这样既是减少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减少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同时还能够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更加配合教师的课堂,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在教授课程中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中小学数学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现今的教学方式,很多的功能都被埋没或者忽略了,中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亟需改革,才能够更加完善的实现数学教学的功能和意义。中小学数学要教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一种数学知识,更重要的其实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有教会学生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才是真正实现了数学教学的目的和意义。

【参考文献】。

[2]孙永兵,葛成孝。重视中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才苑广角。期。

小学数学思维与兴趣的培养论文(通用15篇)篇十五

新形势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方面显出过于简单之弊端,数学思维没有得到凸显。下面,笔者从数学化、凝聚、互补与整合等几个方面,谈谈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培养的主要策略和实践体会。

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课堂远离生活。如对于《简单图形的认识》的教学,对于“三角形”,教师常常手持三角板,告诉学生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由三个角、三条边组成;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三个角、三条边”的图形,告诉学生这是三角形……这样,容易给学生造成误会:老师手里拿的三角板是三角形,黑板上画的是三角形。其实不然,数学中的三角形是图形,不单指老师拿的三角板,也不仅仅是画出来的图形,这仅仅是具体的三角形的特例,而不是三角形的一般的概念。也就是说,这样的直观教学法虽然生动、直观、形象,但颇失数学化。其实,教师用这些三角形特例,也就包含了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日常教学中的使用的三角板,但应注意生活化教学向数学化——数学模型的过渡。教师应尽量避免使用:这个三角板就是三角形。如果细细思考,显然,这种说法是不科学,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像三角板一样,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是三角形。这样的概念和定义才是数学化的定义,才是严谨的、科学的。再如,对于加法和减法的学习,教师只教给学生加法和减法的口算、列式计算、简便运算等,没有对“数学化”而有所揭示,忽略了顺序化的教学。教师应该让小学生明白,正数的加法是“量的增加或增多”、减法是“量的减少”,这样的话,学生在计算时,会根据加号、减号而初步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64+24=40的情况不罕见,因为学生把“+”看成了“-”,而在检查时,只要稍微观察题目,就会发现64+24一定得大于64,这样,学生学会的不是解决一个计算题的问题,而是掌握了数理和数学思想、数学思维。一道简单的应用题:小红第一天看了20页书,第二天看了32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容易列出算式20+32=52(页),而如果有学生写成32+20=52(页)的话,有同学就会认为是错的。原因就是平时的教学中,忽略了数学式与生活原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处理问题时,容易“单线”思考。但如果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学生能理解a+b=b+a,而在实际运用时,则又显得“短板”。

二、凸显“凝聚”性——突出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

“凝聚”在数学中领域,是新名词,是指由“数学过程”向“数学对象”的转化而构成的算及极其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如加减法在最初的计算作为“过程”而运用,如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的“凑十法”,教师注重过程的讲授,即如何“凑十”,如8+6的计算,将6分为2和4,8+2=10,10+4=14,从而得出8+6=14,这样,凑十法的计算作为一个过程而引进教学中,但不能就此止步,应转化为其他运算,在其他运算中,实施进一步的加减运算,如8+6=14,由此再让学生举一反三14-6=8,14-8=6,也由8+6的凑十法的计算,再给出更多的6+7、9+4、8+9、5+8等等的计算,让学生熟能生巧。另外,加减简单计算,也是为了以后的更为复杂的计算。一般情况下,简单的加减计算,被作为计算的过程而渗透和引进,即代表了输入到输出的过程:两个数相加,得到结果是和,两个数相减,得到的是差。在以后的学习中,这个过程被视为特定的数学对象,由这个对象,去研究其各种性质,如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样的心理表现形式,也是数学的思维表现的基本形式,就是“凝聚”。

再如,对于分数的教学,教师们从分数的形式而定义为“两个整数相除的值”,而不是“两个整数的比”。这就要求我们把分数的教学,不能停留在整数的除法的层面,而应该把分数当作一个数来研究。如2/3,不能单单理解为是2÷3,而就把它当作一个特殊的数——非整数而研究,再在此基础上将它们看作“一个数”——“一个对象”而实施加减乘除等运算。

三、注重“互补与整合”——突显数学思维的.重要特征。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一些概念、定义等方面的东西,学生们容易借助于最初的物体形象而去理解和解释,如对于分数1/2,上课时,教师呈现一个大西瓜一分为二的情境,然后引出1/2的概念,呈现一个圆形的月饼,将月饼分为四部分,再指出其中的一块,占总体的1/4……这样,再提到分数,学生脑海中马上意识到分数是圆的一部分。这样的理解显然与分数的概念相差万里,其实,这样的教学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等,而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则停留在某种特定的解释中,而实际教学中,又不能将这种解释全盘否定,视为互不相关、彼此独立。经过实践证明,局限于“分数是圆的一部分”的方法,会给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甚至是严重的概念错误。新课改下,把解题策略的多样化作为教学的重点,作为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举措。学生的认知基础不同,方法也必然各异,如凑十法的教学,教师教学了8+6=14之后,给出8+7、8+9的计算,学生们会仍然采用凑十法,将7和9分别2和5、2和7再计算,也有学生会在8+6=14的基础上,直接进行计算8+7=8+6+1=14+1=15,8+9=8+6+3=14+3=17,这样的思维,教师不能因为不合教学的要求而断然“断之”“斥之”,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事实上,这样的想法的学生,也是“互补与整合”的思维优化的方式。数学以思维和逻辑而凸显出其数学化,数学教学应改变重视知识、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教学方式,应凸显其思维形式和思维特征,只有落实这一目标,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

    早迟到检讨书(实用20篇)

    检讨书作为一种自我审视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潜在的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行为方式和做事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公司员工的检讨书样本,供大家学习参考

    工程劳务合同书简洁版(通用14篇)

    劳务是社会分工的结果,通过劳动力的交换和流动,实现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劳务案例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示和借鉴。6.4施工期间乙方如发生

    初三暑假生活(优秀18篇)

    优秀作文应该有独特的角度和深入的思考,通过文字表达出个人的独到见解。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了几篇优秀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提升写作水平。打包着一天的快乐,相约拥

    美容院庆祝三八节活动方案(优秀23篇)

    制定活动方案需要考虑到各种风险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风险预案和紧急处理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方案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年终教师个人述职报告(汇总18篇)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看看下面这些出色的述职报告,或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法。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根据学校党支部的部

    虚开收入证明(汇总18篇)

    范文范本能够提供给我们写作的思路和灵感,使我们的作品更加准确和有深度。以下是一些写作上乘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灵感和启示。我在成都的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公

    致信记奥运会开幕式(精选16篇)

    优秀的作文常常能够展现出作者深刻的思考和对于特定问题的独特见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2008年8月8日,

    心中的那一抹色彩初中(专业21篇)

    优秀作文不仅在内容上有独到的见解,还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表达的流畅性。请大家一起欣赏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优秀作文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启发。太多的回忆的景象恣意

    冀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九课教案(汇总20篇)

    教学工作计划还可以为教师的教学评估提供依据,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的分享,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1、知识与能力。

    运动会米的加油稿(通用22篇)

    每年学校都会组织一次盛大的运动会,这是同学们期待已久的活动之一。运动会的总结不仅仅是对比赛过程的回顾,更是对参与者收获与体验的总结和反思,以下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