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

时间:2023-12-18 作者:雅蕊

编写教学计划需要全面考虑教学资源的利用和分配,合理安排教学设备和教具的使用。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师个人情况等多个因素,要全面、系统地进行安排。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一

我所在的班处在农村地区,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优生的比例约占40%,合格的约占20%,极差的学生有5%。班级总体感觉良好,对学习数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思维活跃,有自主探索知识的学习习惯,成绩稳定。但是家长的辅导不令人满意。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方格的顺序和方法,能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一些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能正确估计不规则的图形面积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能借助方格图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估算面积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初步的估算意识和估算习惯,体验估算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使学生体会环保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利用方格图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

教学难点:估算的习惯和方法的选择。

一、情境引题,学习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从我们牙牙学语到认识数字,从我们拿起笔到记录生活中的开心快乐,同学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我想:只要同学们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功的道路上必将留下你们一串串成长的脚印。(揭示课题:成长的脚印)

2、情境入题,学习新知: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小华出生时的脚印图片。怎样才能知道这个脚印的面积有多少呢?

(1)学生自己先独立进行估计,然后小组内进行交流。

(2)全班交流:

生1:我们是用数格子的方法来进行计算的,我先数了数满格的大约是11个,其他不够一个格子的我进行了拼补,这样大约是17cm2。

生2:我们的方法也是这样的,我们把不满一格的按照一格进行计算,这样大约是18 cm2。

师:大家都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估计的,还有没有其他的估算法呢?

生1:可以把这个脚印看成了近似的长方形,长8厘米,宽2厘米,所以面积是2×8=16 cm2。(课件演示此方法)

生2:我有个不同的方法,我是看成了近似的梯形,上底约2厘米,下底约2.5厘米,高约8厘米,根据梯形的面积公式,算出(2+2.5)×8÷2=18cm2。

(3)课件出示小华两岁时的脚印,学生估面积:

3、小结方法,实践新知:

师板书: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所占的格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2)请同学们算一算自己脚印的面积约是多少?

学生自己先独立取脚印,然后借助附页3的方格图估算脚印面积。

二、新知实践,解决问题:

1、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学生独立进行估计:

(2)交流汇报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

2、估算手掌的面积:

(1)师:估一估自己手掌的面积:

(2)学生合作估算并在方格纸上验证:(学生在此环节开展好帮差活动)

三、课后实践,体会环保:

1、估算一片树叶的面积:

2、体会绿树对环保的重要性:

(1)如果一棵树有10000片树叶,估算这棵树所有树叶的总面积。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高: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体会?说来听听。

板书设计:

成 长 的 脚 印

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算:

1、借助方格图数一数。

2、把它看成一个近似的规则图形,测量后进行计算

这节课的重点是掌握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如何转化为近似的基本图形。在讲这节课之前,我一直觉得这节课很难教,学生应该很难理解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但是,结果出乎意料,学生理解掌握得不错,能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确定成基本图形,然后再计算。

首先,在课题引入时,先复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可通过“分割”或“添补”的方法,转化为已学过图形的面积,再计算。强化学生“分割”和“添补”图形的能力,为估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做铺垫。然后,通过课件展示几幅不规则的图形(如:树叶、鱼、布娃娃等等),让学生通过观察,说出他们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与以前学过的图形相比较,让学生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图形都是不规则图形。最后,谈话引入新课:其实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不规则图形,如何估算这些图形的面积呢?这一节课,我们将共同探讨这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有目的的学习,并知道学习估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重要性,这样他们学得更投入、更有热情!

在探索新知时,先出示“成长的脚印”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出“脚印”的面积,再让他们小组交流讨论,最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估算过程和思路。这时,很多学生还是用数方格的方法,但是学生在交流自己的估算过程时,就有疑问,不满一格而且又不规则的,如何更好的估算面积呢?先不直接告诉学生方法,让学生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估算,最后还是没得到满意的方法。这时,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非常想要知道如何估算面积。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通过“分割”“添补”的方法,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的看成已学过的基本图形的面积,再计算。最后再通过课件演示这个过程,并在方格纸的“脚印”中画出近似基本图,给学生一种视觉上的刺激,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估算的过程,学会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的看成基本图再计算的方法。再让学生用这种方法估算小华2岁时的脚印面积,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他们是如何近似的看成基本图,最后也用课件演示整个估算过程,画出近似基本图。巩固学生把不规则图形近似看成基本图再估算的能力。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二

一、设计理念:

注意以生活中丰富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体会,以课件的形式呈现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和旋转现象,再安排说一说、画一画,比划比划等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平移的特点。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讨论,在观察讨论的过程掌握正确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最后通过动手画一画,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适时引导启发提示下,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实际操作、想象合作交流等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体会平移和旋转的特点,培养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并初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四、教学重点:

1、认识平移和旋转;

2、能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

五、教学难点:

在方格纸上将图形平移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课件、投影片。

七、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

(1)火车在轨道上直线运动。

(2)电梯在上下运动。

(3)小朋友玩电缆车。

2、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体的运动吗?你能描述一下吗?

生:见过。

生:火车在向前开,电梯在上下移动,电缆车在向前开。

生:它们都是平着走的。

1、认识平移。

师:像刚才看到的火车、电梯、缆车的运动都是平移。

板书:平移。

2、认识旋转。

课件继续出示:

(1)风扇的转动。

(2)飞机螺旋桨的转动。

(3)钟摆的`摆动。

师:你能描述一下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

生:它们都在转。

师:对,说得很好,这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和刚才那几个物体的运动方式一样吗?

学生讨论。

生:它们的运动不一样。

生:火车、电梯、电缆是平着走的,风扇、飞机的螺旋桨,它们都是旋转的。

师:像风扇的转动、收音机螺旋桨的转动和钟摆的摆动都是旋转。

板书:旋转。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物体的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平移和旋转(板书课题)。

3、练一练。

(1)课件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1)推拉窗的运动。

(2)国旗的升降。

(3)拧水龙头。

(4)拨算盘。

(5)旋转门的转动。

(6)拉开抽屉。

(7)转转盘。

(8)vcd光盘的进出仓。

(9)汽车方向盘的转动。

分别出示各个物体的运动,让学生独立判断,说判断结果,并描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2)做想想做做的第2题。

师:生活中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的现象?

生在小组里说一说。指名说。

生:自行车轮是旋转。

师:应该说成是自行车轮的转动是旋转。

生:小朋友滑滑梯是平移。

生:跑步是平移。

师:在跑道上直线跑是平移,转着圈跑是旋转。

(3)师: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或旋转吗?

学生先独立比划,教师再比划让学生判断。平移可以是横着移、竖着移、斜着移,只要在直线上运动都是平移。

(三)学习方格纸上的平移。

1、投影出示例2。

小房图向右平移了(6)格。

金鱼图向()平移了()格。

火箭图向()平移了()格。

2、确定平移方向。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这是从哪看出来的?

生:从箭头可以看出是向右平移的。

3、确定平移距离。

师指着箭头说明:从箭头可以看出小房图是向右平移的。那平移了6格是怎样看出来的呢?小组内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参与到其中:两个小房图中间空着两个小格,怎么说是平移了6格呢?指名说讨论结果。

没有生举手: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说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不说话)。

生:可以看小房顶的点平移了6格。

师:说得真棒!图形平移了几格,不是看平移前后两个图形之间有几个空格,而是看图形中每个点的平移距离。

然后师生共同找一找小房中的有代表性的点来看一看。

4、生试着判断金鱼图和火箭图的平移,把答案填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给予及时点拨。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如何判断的。

师强调要根据图形中有代表性的点来判断。

(四)试一试。

投影出示试一试。让学生先说画法,教师再提出建议,如:三角形有三个顶点,可分别把三个顶点平移后再连接起来。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其余生在书上画,集体订正。

再让学生说画法,在学生画的时候,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画的情况,对于个别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五)练习。

1、做想想做做的第4题(投影出示)。

2、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投影出示)。

让学生独立画。

指名到前面画一画,集体订正。

(六)小结:

生:我知道了平移和旋转。

生:我知道电扇的转动是旋转。

生:我知道怎样平移图形,要平移图形中的点。

(七)作业:

仔细观察你身边的物体运动,看看还有哪些是平移或旋转,并把它记录下来,告诉你的同位。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三

课后,细细回想整个教学过程,发现自己在处理课堂生成时很不灵活,即使课前对学生的反应已经做了很多的预设,但当学生的回应在不我预料之内时,我还是显得比较慌张,这主要还是归因于对教材专研不深。如果能够把握住课堂上的每一个生成,课堂将精彩无比。

一、精心预设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前提。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设和生成不是对立的,而是辩证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要生成精彩,增强实效,其教学过程还是需要教师精心预设的。如本课的摸球比赛环节,第一次黑色布袋中有1个白球7个黄球,第二次黑色布袋中有3个白球5个黄球,比赛规则是摸到白球多男生赢,反之则女生胜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是比赛结束后男生意见很多,很多人都猜测布袋里白球少黄球多,说这样的比赛不公平。这个教学片断,其实是我所进行教学预设的精心,我认为,这样的预设,就是为留给学生在课堂上互动生成的空间和时间,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状态和行为都成为不同程度的生成性资源。

二、敏锐反馈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的关键。

尽管教师通过精心预设开放而有弹性的教案,已经对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作了充分的预设,但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因此,关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关键在于教师能敏锐地捕捉学生的信息,并做出准确的判断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流程,从而使教学过程得以生成和推进。

本节课主要研究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但实验很难证明这一点。学生分组实验:在装有4个白球,4个黄球的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一共摸40次。试上时,学生统计出白球和黄球的次数差不多,我没什么负担。可教研活动课上,学生摸出的白球个数与黄球个数基本都是不相等的,有的`小组相差得还很大,告诉学生说可能性相等,自己都觉得有点牵强。在摸之前,学生其实已经能体会到白球和黄球数量相等,摸到的可能性相等了,而实验做下来反而学生发现不相等,好象这个实验只说明了摸球的过程中具有偶然性。这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比较困惑的地方,也是我没能灵活变通的地方。但如果我能控制得更好的话,整堂课肯定很自然、很精彩。

新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作为青年教师,我们要追求真实与朴素,追求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在学生错误的回答中,在学生不同的意见中追求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构建真实、灵动的课堂。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四

2.某商品举行促销活动,前100名的购买者可以抽奖,一等奖20个,二等奖30个,三等奖50个。

(1)这次抽奖活动,中奖的可能性是()

(2)第一个人抽奖中一等奖可能性是(),中二等奖的可能性是(),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

(3)抽奖到一半,已经有8人中一等奖,15人中二等奖,24人中三等奖。这里李明第51个抽奖,中一等奖的可能性是(),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中三等奖的可能性是()。

4.小明和小顺同时各掷一个骰子。

(1)朝上的两个数的和是3的可能性是()

(2)朝上的两个数的和是7的可能性是()

(3)朝上的两个数的和小于7的可能性是()

(4)朝上的两个数的和是12的可能性是()

(5)朝上的两个数的和是3的倍数的`可能性是()

(6)朝上的两个数的和是8小明赢、朝上的两个数的和是9小顺赢,谁赢的可能性大?

5.请你结合生活实际,确定一个游戏,并制定一个公平的游戏规则。

以上就是北京版五年级数学试题:《可能性》全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五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统计与可能性》第98—99页。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猜球游戏(让学生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谈话: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游戏,边玩边学,好吗?还要比一比,4个小组中,哪个小组最听指挥,合作的最默契。

先来玩第一个游戏:猜一猜球在哪只手里?(课件出示)。

小结:也就是说,在老师摊开手之前,你们只能是猜测,球可能会在右手,也可能会在左手,这就是我们生活中“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摸球游戏(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个游戏活动,选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代表男队和女队开展比赛,哪一个摸到的红球多,哪个队就是获胜。

比赛要求:两人每次从口袋中任意摸一个球,然后举起来给大家看,并大声的告诉大家是什么颜色,大家帮着加油和统计。(课件出示)。

(学生开始活动,女生摸的袋子中:6红,男生摸的袋子中:3黄3蓝)。

学生渐渐察觉到了什么。

师:怎么了?谁愿意站起来大胆的说一说。

生:男生口袋里没有红球女生口袋里全是红球。

师:敢于大胆猜测很勇敢,让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1、体验“一定”:

生:不管怎么摸,摸到的一定是红球。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袋子里装的全部是红球。(板书:一定)。

师:袋子里全是红球,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同桌互相把这句话说一说。

2、体验“不可能”

师:男生为什么一次都没有摸到红球呢?(打开男生的袋子)啊哈,这个袋子里装的'是----(黄球和蓝球)。

师:从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有没有可能摸到红球?

生:不可能。

师:这又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袋子里,没有一个红球,所以不可能摸到红球。

师:嗯,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可能摸到红球的。(板书:不可能)。

3、体验“可能”

师:那从男生的口袋里,任意摸一个球,可能摸到的是什么颜色呢?

生: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蓝球。

师:如果,老师想在这个袋子里任意摸一个球,也可能摸到红球,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能是黄球,可能是蓝球,也可能是红球(板书:可能)。

三、巩固活动(让学生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小组摸球。

师:下面谁愿意把自己组的摸球情况向大家汇报?

小组长根据表格汇报结果。

出示要求: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性的问题也有许多,米老鼠提出的问题你能说一说吗?

(1)、说说她不可能买了哪两件?

(2)、她可能买哪两件?

(3)、如果钱正好用完,那一定是买了哪两件物品?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可能性”的问题,你学得开心吗?说说有些什么收获?

1、小组成员轮流,每人摸一个球,组长记录结果。

颜色/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第八次。

第九次。

第十次。

红色。

黄色。

蓝色。

2、猜一猜,袋子里可能有什么颜色的球?

3、看一看,猜的对吗?

4、根据袋子里的球,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说。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六

信息窗呈现的是三个小朋友捂着眼睛摸球的情境,使学生学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不确定性以及可能性的大小。这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唯一一次对概率知识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可能性”方面的模糊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学习的,又是以后学习较复杂的概率知识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借助摸球游戏,让学生充分体验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2、能力目标: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让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四)、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感受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难点:能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描述。

二、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不透明的袋子、不同颜色的乒乓球若干个,记录表格。

三、教法学法。

教法:直观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教学法。

学法:实践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本节课知识特点和学情以及新课标的理念,我将本节新授课的教学设计分为了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

这四大环节,其中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是核心环节,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索,建立数学模型。

(一)、创设情境,激趣猜测(预设1分钟)。

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学问也有很多的数学奥秘,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摸球的游戏来研究---可能性。(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游戏切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为新课的开始做好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预设20分钟)。

1、活动一:甲袋里6个红球。从甲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的确定现象)。

板书:事件发生的确定。

2、活动二:乙袋里3个红球,3个黄球。从乙袋里任意摸一个球,结果会怎样?(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

板书:不确定性。

【设计意图】通过摸球的游戏,体验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初步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猜测——验证——结论。

师:哪个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组汇报。老师填总的统计表。

板书:可能性大——数量多,小——数量少。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实验是最好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理解数学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预设15分钟)。

1.下面的事件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1)地球绕着太阳转。

(2)明天会下雨。

(3)把一个石块放入水中,石块沉底。

(4)早晨太阳从东边出来。

2.连一连。从下面6个盒子中分别摸出1个球,会有怎样的结果?

3.从8张扑克牌中任意抽出1张,可能抽到哪种扑克牌?抽到哪种扑克牌的可能性最大?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体现了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通过练习,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理解。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同时,有序的思考问题,以形成技能技巧。

(四)、课堂总结知识升华(预设3分钟)。

谈谈收获;夸夸自己;赞赞同学。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这是依据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制定而设计的板书,充分展示了教学的重、难点,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七

教学内容:

教材p110―111。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可能性,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3、巩固本单元知识。

教学过程:

练习二十四。

[1]猜硬币在哪个盒子里。

[2]简单统计猜测情况。

[3]揭示结果。

[4]说说为什么猜错的比猜对的多。

第11题。

让学生设计一个,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反思: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八

人教版教材编写中在三年级上册中初步认识了可能性,学生学会用“可能”、“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还会用“经常”、“偶尔”等词语描述一些事件的可能性;而本册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逐渐从定性向定量过渡。同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使学生扩大并加深对“可能性”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对比,使学生扩大并加深对统计知识的理解,逐步培养学生利用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今天我对本册《可能性的大小》的例1进行了教学,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认识简单的等可能性事件并会求简单的事件发生的概率,重点:感受等可能性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

我就本课的教学进行以下几点的反思:

1.课堂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反思》。再组织学生进行验证。例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数据得出结论。因此,学生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得出了正确的的结论,并能描述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练习设计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知识应用时,我采用了书上的三道练习题,自己又选择了一道,这些练习题都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游戏中,让学生感觉很亲切,学生不仅解决了可能性大小用分数来表示,还能够自己设计游戏转盘,让游戏更公平,从而引出只有在可能性相等的情况下,游戏才会公平。

3.教学活动过程采用动手活动,能放能收。

往往老师在上课时,都特别害怕学生操作,害怕操作不容易控制,打乱教师的教学过程,导致教学任务完不成。但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越发发现学生动手操作的重要性,自己获得的知识最不容易遗忘,所以开始教学这个班时,只要需要学生操作活动交流的,我一定会让他们去做,慢慢地,学生的操作活动都在我的掌握之中,只要把活动要求给学生明确,他们知道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学生都会按照要求去完成的。

本节课学生掌握情况还不错,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处理最后一道题在检测导结时,后一道题创设题,难度有些大,没有达到练习的预期目的。

这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反思,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还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九

1、通过摸球、摸珠、涂色等活动,让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2、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具有一定的求实态度和合作意识。

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推理能力。

纸盒、布袋、白球、黄球、红球、白珠、红珠、蓝珠若干个。

一、故事引入,初步感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故事。

师:对,大家用了一个词:可能。就是可能摸到“生”,也可能摸到“死”,两种结果都有可能。

师:看来大家都替他担心了,两张纸条上全都写着“死”,任意摸一张,必定是“死”字,看来这个奴隶一定死,不可能生了。

师:大家说得太好了。因为他吞了一张纸条,剩下的是“死”,吞下的当然就是“生”了,他不可能死了。

小结:故事里的奴隶经历了“可能生,也可能死”,到“一定死”,最后是“不可能死”的过程,是他用智慧赢得了生命。

引入课题:生活中的.事情就像故事中的一样,有些我们不能肯定它的结果,有些就可以肯定它的结果,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板书课题:可能性)。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

苏教版国标本数学第九册第28~29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经历小数意义探索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在实际环境中理解小数的意义,会读写两三位小数。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意义。

一、复习导入。

请你以0.3为例说说对小数有了哪些认识?根据回答相应板书。

小结:我们已经认识了像这样的小数,从今天起我们要继续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新课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影响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道了什么。为了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我直接利用出示的例1图,让学生回顾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学生回答完后,我借机谈话揭示同时板书课题。这样复习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在相隔一段时间之后再学小数,原有知识可能遗忘,利用复习能很好地发挥这些知识对将要学习的新知的迁移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发展的支点。同时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可以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体会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广。

二、1、例1教学。

提问:你能根据题目的要求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一个信封和本练习簿的价钱吗?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0.3元是3角;信封的单价是5分,练习簿的单价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学小数的读法:

0.05读作:零点零五0.48读作:零点四八。

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0的小数的方法:读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0.3元是几分之几元?也就是?0.05元是1元的几分之几?0.48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为什么?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05元是5分,是5个,也就是1元的。)。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0.48元是1元的。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0.48元是48分,是48个,也就是1元的。)。

板书:

【设计意图】对于例1我准备安排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感知两位小数的含义。

第一层次,让学生用“角”和“分”作单位说出橡皮、信封和练习簿等物品的价钱。通过“说”,激发学生已经积累的有关小数的知识经验,引起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心理需求。同时适时的引导学生试读小数并初步掌握两位小数的读写方法。主要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读写两位小数,培养学生类推知识的能力。

第二层次,利用学生对元、角、分关系的已有认识,分别介绍把1分、5分和4角化8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分数和小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两位小数的含义。同时通过板书与提问渗透对单位1的初步感知。

4、出示例2。

(1)认识两位小数。

a、理解:1厘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1米。

指名理解1厘米为什么是米。

(1米=100厘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厘米,1厘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4厘米与9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2)认识三位小数。

a、理解:1毫米是米,米可以写成0.001米。

指名理解1毫米为什么是米。(1米=1000毫米,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就是1毫米,1毫米也就是1米的,就是米。)。

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7毫米与15毫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例2的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位小数与三位小数的含义。因为已有例1的知识基础,在例2的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通过米尺共同讨论怎样用“米”作单位表示1厘米的长度,明确因为1厘米是1米的1/100,也就是1/100米。所以写成小数是0.01米。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表示4厘米和9厘米的分数和小数,并要求学生们说明思考过程,进一步突出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的.含义。最后我会这样问学生:以米作单位的两位小数表示1米的百分之几,以同样的方法教学例3,同时再次初步感知单位1。

c、观察板书。

米米米。

0.001米0.007米0.015米。

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千分之几的分数)这三个小数呢?(三位小数)。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三位小数都表示千分之几。

5、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抽象的数学知识应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所以在例1、例2已有的感性基础上,我会引导学生比较例1和例2中每组的分数和小数,启发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小数的理解,初步抽象出小数的意义。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小数的意义,并强调一个小数的小数部分含有几个数位,这个小数就是几位小数。

6、试一试: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和意义。

7、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一

1.在具体场景里体会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所在的左右位置。

2.能按左右的方位要求处理日常生活里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理解其相对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

1.用左右手引入,感知自身的左与右。

(1)提问:大家说说,我们常用右手做哪些事?我们常用左手做哪些事?

量感性材料,为正确确定物体间左右位置关系奠定础。]。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由慢到快)。

伸出你的左手,伸出你的右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拍拍你的左腿,拍拍你的右腿;。

左手摸左耳,右手摸右耳;。

左手抓右耳,右手抓左耳。

2.结合具体场景,进一步理解左右的位置关系。

你能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同桌讨论,尝试说说小明与小红的位置关系。交流反馈,引导学生正确说出小明坐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坐在小明的右边。

提问:有的同学说“小明坐在左边”,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讨论使学生明确:在描述两个人的位置关系时,要说清楚谁在谁的左边或右边。

提问:你还能看图说说哪些物体有左右的位置关系吗?同桌讨论后汇报。

握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发展空间观念。]。

(2)联系教室真实场景,强化对左右位置关系的认识。(“想想做做”第1题)。

让每个学生说一说坐在自己左面的小朋友是谁,坐在自己右面的小朋友是谁,再同桌交流,最后指名回答。

选同桌两个小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说一说谁在谁的左边,谁在谁的右边。

选横排里的三个小朋友,请学生说说中间小朋友b所处的位置。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一会儿说b在左边,一会儿说b在右边。

讲述:我们在描述某一物体位置时,一定要说清楚,说完整,它在谁的左边或它在谁的右边,而不能光说它在左边或右边。

让学生就教室里的某一人或物说一说所处的位置。

二、巩固深化,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摆一摆。(“想想做做”第2题)。

边,把学具盒摆在数学书的左边,把橡皮摆在学具盒的左边。

个。数学书的左边有什么,右边有什么。

(3)请同桌合作,自由摆放学具,再互相说给同桌听,指名几人交流。

[评析:通过摆一摆、数一数、说一说,把操作、观察。

2.说一说。

(1)“想想做做”第3题。

出它上、下、左、右的邻居各是谁。

学生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想想做做”第4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有说的机会,人人参与,人人表现,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实践活动,增强应用意识。

1.想一想。

的学生说是右手,有的说不是右手,说法不一)。

请小朋友把右手举起来再判断一下,老师举的是不是右手。

(教师举起右手转身与学生同向,让学生检验自己的看法。)说明:我们面对面站着,因为方向相对,举起的右手就刚好相反。

2.动脑筋。

(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学生表演体验。)。

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成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梯时,应该靠右边有秩序地走。

行了安全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四、总结点拨、拓展应用。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玩得愉快吗?在玩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课后,到学校和家里再观察观察,找出各种物体间的左右位置关系说一说。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左右,前后、上下,初步学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认识前后、上下、左右方位的过程中,体会左、右的相对性。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前和后、上和下。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能力,能用前后、上下、左右方位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渗透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思想教育。体验合作探讨问题的乐趣,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产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辨别左和右。

教学难点:

体会左和右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王国里有很多游戏,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个。咱们看看哪个小朋友的眼睛最雪亮,看的最仔细。教师和一学生做游戏。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

师:通过这个游戏,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些词都是反义词。

师:说的很好。上对应下,前对应后,左对应右。谁还发现什么了?

生:做“上上下下,前前后后”时有两个小朋友,而做“左左右右”时就一个小朋友了。

师:观察的真仔细。那个小姑娘不知道左右,去问她的小伙伴了。看来我们要想把这个游戏玩的更好,必须会区分左右才行。

二、探索新知。

1、区分左右。

师:那么你知道哪是左,哪是右吗?

生:写字的那个手是右手,不写字的那个手是左手。

生:吃饭时,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扶碗的那个手是左手。

师:同学们说的很棒。通常,我们写字和拿筷子的那个手是右手,现在用右手给老师打个招呼。同桌检查一下。

师:现在听老师口令。用右手摸摸你的头发(同桌检查),用左手摸摸你的鼻子(同桌检查),用右手拍拍你的胸脯(同桌检查)。

师:好,非常棒。我们把右手边称作右,左手边称作左。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是以自己身体的“左右”去判断物体的“左右”。

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我们一般情况下做事情时,都是以右手为主,左手帮忙一起来做,比如:我们写字的时候一般右手拿着笔,左手按住本子,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漂亮。可见,左手和右手是一对好朋友,能团结、合作,完成很多事情。我们同学们之间也应该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能做很多的事情。

2、找一找。

师:其实在我们身上还有很多像左手和右手这样的好朋友,你能把他们找出来吗?我们的身体中还有哪些一左一右的好朋友?(同桌互相说,师再指名说)。

生:都有左右之分。

师:对,左右是一对好朋友。

3、小游戏、进一步感知左右。

下面我们一起来做“听口令、做动作”的游戏。比一比看谁的反应又快又准。

伸出你的右手,伸出你的左手。

拍拍你的左肩,拍拍你的右肩。

……。

师示范,然后学生独立做一次。

4、体验左右相对性。

小结:当你们方向一致时,左右是一致的;

当你们面对面时,你们的方向是相对的,左右是相反的。

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

(课件出示上、下楼梯的情景)。

师:上楼的小朋友和下楼的小朋友都是靠他们的右边走的吗?

你有什么发现?

师:我们在判断的时候以走路人为标准,所以就出现了图画中的情况,虽然他们都是靠右走可有的小朋友上楼梯,有的小朋友下楼梯。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靠右行?

不管上下楼梯,还是过马路,都要礼让右行,遵守交通规则,保证安全。

三、认识上下、前后。

师:刚才的游戏中,除了左右,还有哪些表示物体方位的词?

生:上下,前后。

师:现在同桌相互指一指你的上下,前后。(师巡视,一会儿指名说。)。

教师通过两个练习加以巩固。

四、上下、前后、左右的综合运用。

1、同桌相互介绍一下你的前后左右都是谁?师再指名说。

2、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哪些表示物体位置的方向?

生:上下,前后,左右。(师板书,揭示课题:认识位置)。

3、同桌合作,利用桌上的物品摆一摆、说一说。

摆一摆:

在书桌上摆一本数学书,在数学书的左面摆一块橡皮,在数学书的右面摆一把尺子,再在数学书的上面摆一个文具盒(笔袋)。

说一说:

1、摆在最左面的是。

2、摆在最右面的是()。

3、数学书的位置在()下面,()上面,()左面,()右面。

五、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认为自己表现很好的朋友,请举起你的右手,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更精彩的表现。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三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2、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描述,结合具体情境,能对某些事件进行推理,知道其结果可能性的大小。

3、获得一些初步为数学实践活动经验,并在和同伴的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理解并掌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分析推理,得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规律。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飞镖)。

1、引出“可能”

今天老师要请大家一起玩个游戏,你们喜欢吗?(出示转盘)。

请两个学生上来比赛,猜猜谁会赢?

教师小结:刚才这两位同学在没有比赛之前,我们是不能确定他们的输赢情况,在这种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用“可能”来描述。(板书:可能—不确定)。

现在谁能用可能一次来说说他们两个的输赢情况。(_可能会赢,_可能会输,从不同角度说说)。

2、引出“不可能”、一定。

比赛开始,规则每人投5次,等到第一位同学投完第5次,随机再让学生猜猜他们的输赢情况,并说说理由。从而引出“一定”、“不可能”

(板书:(一定--确定)。

(不可能--确定)。

3、小结:刚才我们所讲到的“可能、不可能、一定”它是判断一件事情会不会发生的三种情况。其实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有些事情它可能发生,有些事情它不可能发生,而有些事情则一定发生,下面的事情请你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说一说。

4、练习(课件出示)。

(1)小红说:“出生到现在我没有吃过一点东西。”

(2)太阳从西边出来。

(3)吃饭时,有人用左手拿筷子。

(4)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5、教师说学生用手势进行判断。

(1)两个因数相乘,积是两位数。

(2)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商是两位数。

(3)一个人身高10米。

(4)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操作活动探索规律。

1、出示活动要求。

(1)每人摸3次,摸的时候要按顺序,不能抢。

(2)摸之前将棋子摇一摇,任意摸出一个,小组长记录是什么颜色,然后把棋放回袋子再摸。

(3)小组长统计一共摸了几次,白棋几次,黑棋几次。

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摸球情况。

3、猜猜袋子里装有什么颜色的棋子,以及两种棋子数量的多少。

4、验证猜测结果。

5、师小结:通过再一次的实验证明,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数量)数量。

多的可能性就大,数量少可能性就少。那么两者的数量相等或差不多时,它们的。

可能性就差不多了。

三、生活应用。

我们掌握了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利用它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1、现在我们再来玩玩这个飞镖游戏吧(请两位学生上来)。

(1)猜猜他们两个投在那个地方的可能性大一些。

(2)学生投了几次之后,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一些(随机察看情况)。

2、定分。

老师这儿有一个没有定分的飞镖,请你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你觉得如何定分最合理?

3、摸奖。

瞧,元旦马上到了,一百商店举行摸奖活动,规定凡是摸到白球均可获得价值100元的精美礼品。你会选择那一只摸奖工具箱。(说说你的理由)。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在小学第一学段安排的“概率”学习内容主要有:初步体会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对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实验。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在二年级上册已经对某些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有所认识,本节课进一步学习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并能对这些可能性的大小用语言进行描述,是为下一学段学习概率知识打下基础。

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是由事件的各种因素决定的。同样摸球,如果某种颜色的球数量多一些,那么摸出这一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就大一些。对于这些道理,既不能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也不能在活动中刻意去追求,一定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活动过程中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本目标实施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活动,逐步让学生悟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摸球游戏,让学生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

2?在活动交流中培养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四、教法学法。

三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的阶段,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直观演示或游戏切入较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基于以上理解,我在选择教学方法时,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索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设疑激趣,实际操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每个教学环节中。

本堂课,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猜想——验证——推理——运用”。首先,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亲自参与“猜想——验证——推理”这一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感知可能性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再通过运用这一环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1、创设情境,激趣猜测。

一开课,通过“师猜生摸”的摸球游戏,很容易就达到师生互动,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中教会学生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表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活动唤起了学生对旧知的记忆,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组织活动,验证猜测。

学生进行了猜测,但猜测的对不对呢?实验是的老师,这个谜底还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来揭晓。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在亲历、体验的过程中感悟、体会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合作学习的形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展示个人多方面的才能。此环节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使他们体会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同时促进学生个人的完善与发展。学生才是真正的主人,这种共同研讨的学习模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科学研究态度。

3、实验分析,大胆推理。

4、综合运用,服务生活。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可能性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从转盘游戏到摇奖设计,让学生初步具有信息收集、整理、分析的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可能性。这样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自己做主,学生有了更宽广的思维空间,个性化思维将得到充分展现。

详细教案。

一、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其实在游戏中有很大的学问也有很多的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玩摸球游戏,比一比谁最会玩,看看谁从中发现的数学知识多。

二、探究体验。

(一)活动一。

生:信!

生:不信!

师:有的同学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不信,不如我们摸一摸!

(分别找几位学生摸,教师猜)。

师:我猜你摸的一定是白球。

这次摸的不可能是黄球。

(每次教师猜的都完全正确)。

生:老师,盒子里一定都是白球!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一看。(打开盒子,里面装的果然都是白球)你们真聪明!这么快就猜到了盒子中的秘密!

(二)活动二。

师:现在盒子中有9个白球,我再加一个黄球进去,摇一摇,摸时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很可能摸到白球。

生:可能摸到黄球,也可能摸到白球。

师:猜一猜,摸到哪种球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呢?(可能性)。

生:白球。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实际摸的时候是这样吗?你们想不想验证自己的猜测?

生:想。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验证,在实验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课件出示“实验”的操作步骤)。

(1)小组内有序的轮流摸球,每人摸4次,要先猜后摸。

(2)每摸出一个球在记录纸上记录球的颜色,然后把球放回盒内再摸。

(3)小组交流:实验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实验结果?

提出要求:安静、迅速,按步骤操作。

(各学习小组愉快地摸球、统计,讨论。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结果。)。

师:哪个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组汇报,老师填总的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统计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摸出的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

生2:我猜对了,摸出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

生3:和我的猜测一致。因为盒子里白球多、黄球少,所以摸出的白球次数多、黄球次数少。

师:摸中白球的次数多,黄球的次数少说明了什么?(生回答)。

小组内交流汇报。

2.这是放的两种球,如果放3种球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如果在盒子中放8个白球、4个黄球和2个红球。摸出一个球,可能出现哪些结果?

生猜一猜说一说。

(小组内再次摸球填统计表,师巡视指导。)。

师:从统计数据看,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大,哪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很大。

生: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最小,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比白球小,比红球大。

生: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生:(补充)因为盒子中白球多,红球少,所以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大,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小。

(三)活动三。

师:谁玩过摇奖游戏现在我们也来玩一玩。(出示转盘)。

师:先来猜一猜指针指到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

生:蓝色。

找几名学生转一转。

师:转到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大,哪种颜色的可能性小?为什么?

生:转到蓝色的可能性大,转到黄色的可能性小。因为蓝色的范围大,黄色的范围小。(大家鼓掌赞扬)。

师:“如果让你用这个转盘设计摇奖活动,你想让获奖的人多一些,怎么设计?

同位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想法。

三、巩固应用。

1、课件出示第85页第1题。从下面的4个箱子里,分别摸出一个球,结果是哪个?连一连。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2、你会按要求装球吗?(课件出示要求)。

(1)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是红球。

(2)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

(3)任意摸一个,一定是红球。

学生思考回答并说明理由。

3、用“可能性大、可能性小”说一说生活中的现象。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使学生学会列出简单试验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

3.使学生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是不同的,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进行比较。三、活动过程:

以连环画的形式来展示活动的过程。

(一)示范游戏。

1.体验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列举所有可能的结果。(运用组合的知识,判断哪些和不可能出现,哪些和可能出现。)。

2.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学生猜想结果。11个可能结果中教师选5个,学生选6个,学生错误地认为赢的可能性比教师大。

3.开始游戏。学生总是输,产生认知冲突,从而引起进一步探索的欲望。

(二)小组内游戏,探索结论。

通过小组内游戏的方式,进行实验,利用统计的方式呈现实验的结果,初步探索教师总能赢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在实验的结果中寻找统计学上的规律。

(三)理论验证。

通过组合的理论来验证实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组合,让学生探讨每个“和”所包含的组合情况的多少与这个“和”出现的次数之间的关系。

四、师生共同小结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让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解决问题,既发展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四

教学内容:教材2~3页的例1、例2,练习一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结合教材提供的素材,自主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并能利用方格纸依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根据平面位置确定物体。

2、在确定位置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平面坐标最基本的知识。

3、能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并与同伴进行很好的交流、合作。

4、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运用数对准确表示物体位置。

教学难点: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导入新课。

1、介绍位置。

先请若干名学生站上讲台,要求学生说出xx同学的位置。

由学生介绍自己座位所处的位置,然后再介绍几个好朋友所处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活动,获取新知。

1、教学例1。

实物投影出示主题图:班级座位图。

(1)说一说。

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

师:李刚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李刚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

确定:列表示竖排,一般从前往后;行表示横排,一般从左往右。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6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问:确定一个位置要用几个数据?

a:明确说明:李刚在第6列,第3行可以用(6,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李芳、李小冬、赵强、王宏伟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b、根据数据再说一说在第几列第几行。

c、总结方法。

师、: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数据和他们所在的位置,你能总结出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学交流,再汇报。

归纳:

先看在第几列,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一个数;再看在第几行,这个数就是数据中的第二个数。

2、教学例2。

投影出示课本中的“动物园示意图”。这个示意图将各场馆都画成一个点,只反映场馆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而且表示场馆的那些点都分散在方格纸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上。

(1)观察示意图,说一说那看到了什么。

(2)解决第(1)个问题。

师:如果用(3,0)表示大门的位置,你能表示出其他场馆所在的位置吗?

a:学生独立操作,解决问题。

b:投影展示学生解决的结果。

熊猫馆(3,5)。

海洋馆(6,4)。

山(2,2)。

大象馆(1,4)。

(3)解决第(2)问题。

a:出示要求。

在图上标出下面场馆的位置。

飞禽馆(1,1)。

猩猩馆(0,3)。

狮虎山(4,3)。

b:学生按要求在书上完成。

c:反馈练习结束。

学生回答,利用投影展示。

问:如果两个场馆的第一个数相同,说明这两个场馆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灵堂第二个数相同呢?

3、全课总结。

(2)教师简要介绍确定位置的方法的重要作用。比如播放有关地球经纬度的知识等。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一中的1~5题。

第2题:(1)观察棋盘,与第1题方格图比较,说一说有什么不同。(2)引导学生正确说出黑方的“五”所处的位置。(3)引导学生说出其他棋子的位置,并与同学交流。(4)完成题中第(2)小题,并和同学交流。

第3题:第1小题,用投影展示学生所确定的区域。第2小题,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表示结果。

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之间互相检验交流,最后,教师再展示学生的作品,学生评价。注意提醒学生不要忘了连接ea。

第5题:(1)学生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的多边形。各顶点用两个数据表示。(2)同桌互相合作,一人描述,一人画图。

板书设计:

位置。

竖排叫列,横排叫行。

数对(列,行)。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五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对空间与图形这方面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直观形象能力较强,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能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概括出一些数学概念,掌握一些数学规律。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的空间概念还没有完全建立,所以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要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并获取知识。

教材分析:

“确定位置(一)”是北师大版数学第七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的第一课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掌握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的知识。确定位置这一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观察空间的新视角。本节课内容是由主题情境图、说一说和练一练三部分组成,通过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比较灵活的运用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理解数对的含义,能用数对表示位置。

2、能力目标: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到方格图的抽象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坐标思想,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确定位置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的顺序,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等。

设计理念:既尊重教材,又超越教材;既自主探究,又适当讲授;既面向全体,又因材施教;既夯实基础,又培养能力;既关注课内,又适当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1、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位置。

2、揭题。

怎样才能准确、简洁地表示出每个同学的位置呢?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继续来研究有关确定位置的问题。(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层层推进,探究新知。

1、认识“列”和“行”

这是小青班上同学的座位图,我们该怎样来描述小青的位置呢?

你知道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吗?(竖着的一排是列,横着的一排是行)。

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列”和“行”,那哪儿是第一列?第一行又在哪里了?

2、用“列”和“行”来确定位置。

现在你能描述一下小青的位置吗?

对,现在我们就可以说小青的位置在第3列第2行。(板书:第3列第2行)。

3、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现在用“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跟我们刚才的方法相比,怎么样?

你能把“第3列第2行”换成一种更简洁的方法吗?

学生创造数对,想法展示、交流。

数学上先写一个3,表示――第3列,再写了一个2,表示――第2行,中间用逗号隔开,因为他们是共同来表示一个位置,还需要用一个括号括起来。数学上把这样的两个数叫做数对,今天我们要学习就内容就是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板书:用数对)。

现在我们来看屏幕,这两个同学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你会吗?

看来数对中两个数字的顺序是有讲究的,能随便调换吗?第一个数字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字呢?――表示第几行。

4、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

刚才我们都是在用数对表示别人的位置,如果用数对表示你自己的位置,你会表示吗?

我们首先要确定第一列在哪儿。从老师的角度来看,最左边在这儿,因为你们和老师是相对,老师的最左边就是就是你们的最右边。

我们已经确定了第一列,第一行呢?

现在可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了吗?请把你表示的数对写在你的作业纸上,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写得对不对。

都写对了吗?谁来说说看,你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多少?

三、走进生活,感受用途。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地方有用数对来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1、学校附近的地图,找出图上有哪些建筑物,用数对表示建筑物的位置。

2、游乐场平面图。

3、公园的平面图。

四、契领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六

循环小数是个新知识。这部分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教材通过例8,先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然后,教材中提出问题,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商有什么特点,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商和余数的关系。由于余数重复出现,商也重复出现,而且这样的重复是循环不断的。从而,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接着,教材通过两个数相除时商的两种情况,介绍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最后,介绍循环节、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等概念,这些都是选学内容。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说明当两个数相除不能除尽时,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商,小数的循环部分可以只写出第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数字上面各记一个圆点。

我们班的学生思维活跃,上课时还能够专心听讲,积极主动发言,善于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已感受过循环、重复的现象,也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为今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以前学生对小数概念的认识仅限于有限小数,到学习了循环小数以后,小数概念的内涵进一步扩展了,学生认识到除了有限小数以外,还有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知识技能目标:初步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能正确地区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了解循环节的概念和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思维发展目标:经历循环小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探究发现的学习,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数学的美与乐趣,激发探究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集合思想。

教学重点:通过笔算,发现循环小数的规律,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正确判断循环节数字,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七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间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等知识。

2、在知识整理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使学生学会条理化、系统化思考问题、整理问题。

(一)谈话导入。

师:这一单元我们对分数进行了较系统的学习,本节课让我们一起把与分数有联系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网络。

(二)知识整理形成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在课前整理好的有关分数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都有哪些?

2、(1)各小组代表将你们归纳的知识在全班交流,要求举例进行说明,其余同学可根据情况进行补充。

[整理网络图如下:]。

3、根据归纳整理的知识网络图,就某一部分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你可以要求全班同学或某一位同不给予解答。

4、通过知识的整理和对问题的解答,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你都学会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举例说明。

(三)知识运用。

1、填空:

(1)出示题目:把4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全长的,每段长()米(要求先独立完成,再集体反馈)。

师:你的答案是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段占全长的1/7,每段长4/7米。我是这样想的: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就是把全长4米看作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7段,每段占1份也就是全长的4/7;每段长多少米,就是把4米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4÷7=4/7(米)。

师: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生:求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求的是一个分率,而求每段长多少米是求一个具体的量。他们的含义是不同的。

师:(强调指出)同学们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区分。

师:说说你的答案,在这里把谁看作单位“1”。

(学生练习后进行全班的交流)。

师:你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把这些题回答的这么棒呢?谁能把你的经验与大家共享一下?

生1:在做第一题时,首先判断这是把整数化成分数的练习,需要运用分数的性质知识,然后用已知分母乘整数的积作为分子或用已知分子除以整数的商作为分母。

生2:第二题也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在观察分子、或者分母如何变化的情况下,再对相应分母或分子进行同样的变化。

生3:第三题很简单,就是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分别同时除已知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最后把他们化成只有公因数1的最简分数。

(设计说明:练习题的设计要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形式多样。在学生独立试作后,应订正。一旦发现错误,应让本人或其他同学纠正,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以有利于概念牢固掌握。)。

五年级数学可能性教学设计范文(18篇)篇十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8—89页。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时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组合图形的基本方法,并在交流、讨论中开阔思路,修正想法,从而更好地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对于平面基本图形的感知和认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计算图形面积和解决图形问题的方法。但本班学生分析思考能力较差,基础较薄弱,所以应进一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善于去交流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1、在自主探索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进一步渗透转化的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学习的兴趣。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动物,你们猜猜会是什么动物呢?课件出示由基本的平面图形组成的金鱼图形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怀着极大的兴趣是上好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学好数学的保证。)

2、美丽的金鱼是由哪几个基本的平面图形组成的?在学生回答的同时一并复习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五种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唤醒学生的旧知,为下面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作铺垫,也为确保正确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夯实基础)

生:(观察思考回答)这些图形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基本平面图形拼出来的。 师:对,我们就把像这样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平面图形组合而成的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

(设计意图:“数学是思维的体操”,作为小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的主阵地,数学课堂应开启学生的发现之旅,让学生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同时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探究欲望。)

2、寻找图形,再揭课题

师:现实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组合图形,你能从我们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找到组合图形?

师:真不错!同学们都是生活的有心人,其实组合图形就在我们身边。

生:只要把组合图形中几个简单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加在一起就行了。

师:淘气家新买了住房,想把新房的客厅铺上地板,新房的客厅地板的面积有多大呢?同学们能帮他算算吗?(拿出老师发给同学们的客厅平面图)。

师:你能估一估这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进行估算。汇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让学生理解这个图形不是简单图形,不能直接估计它的面积,让学生在估算的时候,潜移默化地运用添补和分割的转化思想,也为下一步计算组合图形面积做一个很好的铺垫)

4、独立探索,计算面积。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估算的理由,那你估算的数据接近真实的数据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客厅平面图试着寻找出计算这个图形的方法。

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老师深入到小组当中去参与他们的活动,并给予适当的指导。(设计意图:直接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探索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给了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索的空间。)

(2)全班共享,提炼方法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来汇报你们的想法?

生:在图形里面画一条线,分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分别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算面积之和。

学生汇报,课件适时出示不同的计算方法,在探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给不同的计算方法命名。

小组内讨论并汇报。 师小结:

分割法:当我们用分割法时,分割的图形越简洁,其解题方法就越简单,要考虑到分割的图形与所给条件的关系。有些图形分割后找不到相关的条件就不行了。用分割法计算时,要先算出各部分的面积,最后把它们加起来。(板书:分割法求和)

添补法:当我们添补上一块之后,能根据给定的条件求出添补之后图形的面积,那我们就可以尝试一下,否则这种方法就是行不通的。用添补法计算,记得把添上的这部分面积减去。(板书:添补法求差)

割补法:要求割下来的这部分能正好拼上。这种方法,既有分割,又有添补,(板书:割补法灵活计算)

3

师:通过同学们刚才的回答,老师发现你们可以灵活的运用解题的方法真是太好了,那在本题当中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师小结:求一个组合图形面积的时候,因为分割、添补的方法不同,计算步骤也不同,但最后的计算结果应该是相同的。虽然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是多样的,但我们还要根据所给的条件,灵活地选择合理、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板书:合理 、简便)

(设计意图:这里体现了多种学习方式并存,首先,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通过小组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学会了别人的方法;最后,从这些方法中,比较、反思、知道最简便的方法。使学生在不断完善认识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学会吸纳他人的意见,享受积极思考获得的快乐。引导学生交流,引起思维的碰撞,使他们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1、练一练1,书中第1题下面的图形可以分成哪些已学过的图形?

(作业设计意图:每一幅图都有多种分法,课堂上应避免学生分得过于复杂化,鼓励学生选择合理 、 简便的分法。)

2、练一练2,书中第2题,认真观察图,选择有用的数据,你想怎样计算?把你的方法在小组里交流。指名汇报。对于不同的算法,师生共同分析,提升比较简便的方法,加以指导。

(作业设计意图:这道题是对上一题的补充,拓展,同学们都能用分割法把这道解出来,但是用添补法到底能不能解决这道时,同学们就会发出疑问,可是当老师适当进行点拨之后,就会是另外一种情况,整体代法的介入不仅是对这道题的一个有效的补充,而且也为六年级求圆的面积埋下伏笔,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

3、练一练3,书中第3题,计算这张硬纸板还剩多大的面积?

(作业设计意图:通过两个层次的分割,使学生明白在组合图形的分割中,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合理的分割,分割的图形越简洁,计算起来越简便。)

4、练一练4,书中第4题,学生自己独立思考并计算,然后说说自己的想法。

(作业设计意图:习题由浅入深、形式多样、难易适度,把数学与应用紧密结合在一起,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培养了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更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还通过上面的两道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思考,计算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多媒体出示。

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说说学会了哪些?怎样学会的?还有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总结的目的是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一下回顾,让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和相互学习都很重要,做到在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方面都有所收获,有所提升。)

组合图形的面积

转化

分割法:求和

添补法:求差(特例除外) 割补法:灵活计算 合理 简便

(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是掌握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设计这样的板书不仅可以直观地、简明扼要地展示本节课求面积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和选择,而且明显看出都是把组合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感受“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揭示了知识的内在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在数学思想与方法上得到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政法工作会议的主持稿政法工作会议的组织(汇总14篇)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感到万分荣幸能够成为今天的主持人。不同的场合需要不同的主持词,这些范文可以给你提供一些选择和参考。同志们:。现在开会。请大家关闭通讯工具,

    小学一年级春节趣事大全(20篇)

    春节是一个传递幸福与快乐的日子,人们会互赠礼品,庆贺一年一度的盛会。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春节总结样本,展示了不同风格和角度的写作思路。除夕是最热闹的时候。我和爸爸,

    新年主持稿(精选18篇)

    主持词的声音语调应该自然流畅,富有变化和感染力,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注意。以下是一些主持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b各位来宾:大家好!

    青春飞扬广播稿(精选17篇)

    广播稿是一种在广播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文体,具有重要的传播作用。希望你们在撰写广播稿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广播作品。青春说,它就像

    感恩的班会设计教案(模板12篇)

    教案模板的编写过程中,教师需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和学习活动的合理安排。以下是一些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案模板范文,希望能够对广大教师提供一些借鉴。设计目的:1、让

    第一学期家长会发言稿(热门12篇)

    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共同探讨学生发展问题,分享教育经验,促进家校合作的重要场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会参与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亲爱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

    五年级语文燕子教案(热门17篇)

    好的教案应该具备逻辑性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多样等特点,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这些教案范文是经过教师们实际教学应用后总结出来的,具有很高的教学参考

    元旦汇演的主持稿(模板15篇)

    亲爱的朋友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庆祝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各位尊敬的专家、学者,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担任主持人的角色,为大家引领这个庄严

    房屋出租委托书房屋出租委托书范文(15篇)

    通过模仿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优秀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本人(单位)因工

    诚信小学六年级(实用18篇)

    诚信是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接下来是一些诚信相关的研究成果和调研报告,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诚信现状。在生活中善意的谎言是不可缺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