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XY字客

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规范和要求,提升我们的专业素养和学术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一

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动感的效果。那么,教学时借助计算机技术,把微观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

化学研究的对象中有大量的微观过程,在传统的课堂中,由于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受到很大的局限,有时因不能给学生直观的表象而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把微观抽象的内容利用图像、动画进行模拟。用图形、图象、动画、文字和声音等方式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可以把从文字材料获得的概念转化成直观的形象,把难于想象的微观世界宏观化,通过直观的视觉来帮助学生理解,大大降低了难度,使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使教学难点顺利突破。

2.化学实验教学上体现辅助性。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基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通过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和研究,可以得出化学反应的结论,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教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这些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解决这些问题。

如:浓硫酸的稀释时,将水倒入浓硫酸后所产生的后果的实验,在传统教学中,这种实验不能在课堂上演示,更不能让学生操作,只能通过师生的分析得出结论。而在计算机普及的今天,可以有意地设置将水倒入浓硫酸后所产生的后果的课件,使学生通过生动的多媒体动画模拟及伴音,亲眼看到这种错误操作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使学生感受深刻。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局限性。

虽然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教学中作用非常大,但我们认为多媒体课件进入化学课堂,不能成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主宰,更不能代替化学课堂的教学活动,而只能作为化学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一个必要的补充。

1.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向的交流,是灵活多变的,其教学过程中会遇到什么问题无法全部提前预计。而多媒体课件是教师事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教学软件,其执行的过程是不变的。在千变万化的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肯定也不可能设计到课堂教学变化的各种情况,以及根据各种情况所进行的各种教学方法的变化。化学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教师,多媒体课件只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2.多媒体课件不能取代化学实验,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用计算机模拟一些复杂的化学实验,有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模拟实验无法全面体现化学实验的作用,不能以此取代化学实验。其理由主要有:

一是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多数的探究活动要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是否正确,一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实验现象的捕捉能力,而这些能力必须是学生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才能达到,这也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实现的;另一方面科学探究中的实验,必须以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等信息事实依据,来进行猜想和分析,其实验现象会随着实验材料、操作方式、操作步骤、操作准确性等方面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而多媒体课件是根据人的意向,由人提前将过程与现象设计好而展示给学生的虚拟过程,其过程是不变的。这是多媒体不能代替化学实验的相当重要的原因。

二是化学实验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只有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才能实现这一目标,而多媒体课件却无法达到这一目标。

如: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学生实验,只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顺利完成实验,才能形成实验技能,才能准确地理解正确的操作步骤的原理,才能亲身体会到试管口要稍低等仪器组装要求的原因,而这一些是多媒体课件无法实现的。

三是化学实验是有目的地使自然界中的化学现象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简单化、明晰化、突出重要因素重现出来,以便于进行观察、研究,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化学实验中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通过声、光、色、态的改变生动、鲜明的表现出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新意刺激,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面、清晰、准确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的出现、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的方向:多媒体教学是今后教学的必然趋势。这就对我们化学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验操作、必备的教育理论外,还应该懂得如何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为了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在化学课堂上适当的应用,我们化学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努力做到自己进行课件设计制作,使得多媒体课件更加形象、生动、更有说服力,使课件更加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与自己的化学教学活动联系得更加紧密,进一步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总之,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但是,只能发挥辅助作用,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二

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编制充分体现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加强了与新课程改革的衔接。命题不拘泥于教学大纲和课本知识,在考查低端的陈述性知识和中端程序性知识的基础上,以策略性知识为主要的能力考查走向,更加注重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依托考查考生的能力和素质,注重以现实问题和社会生活背景交汇点立意,各部分知识进一步融合,在联系实际和创新意识的考查方面,适度向纵深层次发展,部分试题设问情景、设问条件、设问方式和信息载体比较新颖,是考查思维能力的高层次的试题。高考化学题型的新进展,对中学化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大量值得研究的问题。

化学学习的效果不仅跟化学学习系统的状态有关,而且跟化学学习过程有关。从表面上看,通过不同的途径都可以达到相同的学习目标;而实际上,其潜在效应、学习迁移的可能性是不同的。如果不能真正转变教学指导思想,曲解命题意图,一味机械模仿试题,陷入题海战术,那么高考试题就可能产生负面效应。不少高考试题都不是局限于对知识本身的考查,而是重在创设一个新颖的情境,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应用化学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突出教学过程可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注入式”教学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实践,严重违背教学规律。题海战术只能是“水过地皮湿”,达不到知识结构深化的预期效果。创造性的教学应以学生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教学过程。或设置程序性小题,围绕教学知识设计环环相扣、层层深化的“思维阶梯”,把知识难度降下来,激发学生按题意的知识结构思考、探究,分层解剖,弄清各层题意的内在联系,明确已知条件是什么,需要求证的是什么,以求化深为“浅”,化杂为“单”,化混为“清”,强化突破化学难点的能力,以期达到逐步提高目的。或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探究、实验、评价的活动中,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类比、抽象等思维过程,完成知识的猜想和证明,理解化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化学知识是怎样形成的,化学理论是怎样发展的,从中领悟到化学的发展特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学会自我探索,激起求知欲望和创新的潜能,学习到创造的策略和方法。

这类试题情境设置要符合学生实际,叙述不宜过长,应用知识不宜过难,使学生有操作的时间和可能。教师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整合和拓展,从中提炼出开放性教学的基本素材;高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活动方式,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应利用学生对某些问题的争议和不同看法,创设导致学生思维冲突的化学问题情境,促使他们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或进行实验论证,最终获得合理的结论,从而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开放探究性问题的研究,无疑对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高考化学试题注重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和考生的应答思维方式,抛弃高、难,有利于发挥高考对创新教育的正确导向功能。在教学中要要注意培养统摄化学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构筑知识网络、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形成系统;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学法指导,多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主动归纳和整理;对于具有共性和实用性的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整理、有序贮存,提高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化学学科的特点是体系繁杂,描述性知识多, 考查知识点多,设问方式变化无穷,思维特点不十分明显,具有很强的多端性和发散性。化学难点具有“深”、“杂”、“混”“繁”的特征,所谓“深”,是指理论知识比较抽象、深奥,因而学生不易把握它的内涵、外延和实质;所谓“杂”,是指化学问题头绪繁杂、难于找到线性的思维关系,因而学生理不清线索,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谓“混”,是指对若干化学问题的区分点把握不准,分辨不清,因而学生往往将似是而非的问题搞混淆。只有舍弃烦杂的枝蔓,留下知识的主干,学生才会获得更深刻、更具实质性的理解;只有将化学知识尽量“简约化”、“单纯化”,纳入结构化整体的范型,才能使学生容易记忆,保持长久;只有将化学知识横纵整理,有序存放,培育知识的衍生点,构筑具有“生长力”的知识体系,才能取之快捷,易于迁移和再创造。切不可通过大量重复练习来掌握知识,丢纲弃本,本末倒置。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过程中思维方法的培养是培养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近年高考的实验试题,不难发现,高考中对实验的考查不仅涵盖了操作技能领域,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综合分析实验的反应原理及条件,合理选择实验方案,并能对实验方案实施评价的能力的'考查。一些新的题型如科学探究性试题和问题开放型试题也值得我们注意,试题设计常常以某个中心问题或某个事件为题材以实验流程、框图、数据表格、曲线图形等形式提供信息,要求考生回答有关问题。如以课题形式模拟科学家的科研过程,以学生兴趣小组做的某次课外实验,以合成一个产品为题材,要求考生回答某些反应条件、实验操作、生成物分离及提纯等问题,或验证某个化学原理、计算某个物理常数、总结出某些规律等。此类题型要求学生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能根据题设情景设计实验方案,能联系实际,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教学过程中应逐步将某些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做实验,将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鼓励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家庭化学小实验。选取的实验素材应具有实效性、探究性、可行性和趣味性的特点,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鼓励求异和创新,注重科学方法的渗透。运用化学实验和当地的教育资源进行一些专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或根据当地环境和生产生活实际积极组织开展一些与中学化学知识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自主确定课题内容和实践方式,是培养这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在组织化学课外活动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较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指导学生逐步掌握创新思维的方法和技能。适时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强化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体验化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自主获取知识、“发现”化学规律的乐趣,促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任何解题过程都是实现信息与问题的转化过程,高考试题中出现了不少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动手操作的题目。这类题目立足于学的基础知识和中学生的能力范围,提倡用化学视角观察社会生活实际(如空气质量报告、新型环保燃料电池、ppa、绿色化学、导电高分子、质谱分析推测分子结构等涉及能源、环保、药物、新科技材料、新的化学反应、新的实验设计、新的研究方法等),设置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情境,立意于考查学生接受信息(社会观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信息文字、图表符号等)、分析处理信息(信息的调用、筛选、分解、综合、迁移、转换、应用重组等)和输出信息(文字、求证符号、化学用语、图表等表达方式)等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从整体上把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化学具有与现代科技和社会生活广泛联系的特点,对考生自学能力考查较全面。它要求考生在有限时间内迅速理解、接受新信息;结合新信息,迅速调用已有的知识,并把二者结合起来,从而产生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中学化学教学中,设置一些既贴近生活、联系实际,又要靠近课本,使学生有兴趣、能够运用已有知识,有能力去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化学问题,培养学生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化信息(譬如化学图表、物质变化曲线图、化学反应过程曲线、实验报告中的数据等图表、图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会学习、学会思考的能力,增强探究应用化学的意识。

创新的活力是人才培养的灵魂,高考命题中加强以知识为载体的能力考查,注重探究能力和应用意识的渗透,有利于优化中学化学教学过程,深化教学改革,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三

近几年,科技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很多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的贡献,古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可见化学在学习中的重要程度。随着网络和媒体对于高考状元等的报道,很多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也变得更加重视。当代,为了让学生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高中化学的教学仍然存在应试教育、单一化教学、题海战术等一系列不好的现象。在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多教育方面专家提出利用主题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化学方面的教学。本文就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有效应用探析进行了简单的探讨和分析。

1.1课堂教学目的过于功利化:在当代教学环境中,虽然素质教育很重要,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家长和老师只在乎学生的期末期中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以及课堂质量的提高缺乏一个正确的认识,其认为成绩才是硬道理,能考上好的大学才是对学生有用的教育。这就导致老师只顾着学生的成绩,一直采用单一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缺乏重视。很多教师只是看重课堂上大量的知识传输,而不是对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下布置大量的作业,对课堂上学到的内容进行巩固练习,采用题海战术,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学生化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形成。为了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综合能力就要对学生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2对主题式教学模式不予重视:很多教师在高中化学的教学的过程中对化学主题式教学不加重视,很多教师只是上课的时候按时间上课,在课堂上讲解一些课本上的学应用题解题策略,很少应用主题式情景进行教学,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化学应用相关题目的时候缺乏兴趣,对该部分内容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摆正心态,不要对化学主题式情景教学不加重视,现在国家和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实力,学会对化学问题进行探究对其以后各个方面的发展都用很大的作用。主题式教学不仅仅可以锻炼学生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更可以培养学生在日程生活中解决问题,面对困难时的思维运算能力,进而可以为学生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文档为doc格式。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四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上的一门学科,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注重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全面提升化学教学质量。对于绿色化学,是通过化学技术、方法,将社会生产中对人类健康、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化学原料、催化剂消除,同时将生产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去除。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注重绿色化学教育观念的渗透,可以全面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观念,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有极大帮助。

一、精心预设,合理渗透绿色化学观念。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容易出现有毒、有害物质,这不仅影响到实验的正常开展,同时加剧了实验危险性,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在实际中,为了有效降低高中化学实验污染,教师需要在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之前,结合实验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在课前精心预设,尽量考虑使用无毒害的反应物、催化剂,从实验准备开始,一直到实验结束,全面贯穿绿色化学教育观念,从而实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绿色化。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乙烯的制取”这一实验时,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大多是采用无水乙醇、浓硫酸共热制取,实验所需的浓硫酸量比较大,同时加热的时间比较长,在控制乙烯温度时比较困难,加上反应生成物纯度不高,很难获得良好效果,从而出现co、so2、co2等多种污染气体,对实验室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同时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鉴于此,在实验之前,教师可以考虑,在实验反应物中加入一定量的zno、al2o3混合物,这样在实验过程中,就可以极大的减少副反应出现,降低硫酸污染,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操作安全性、平稳性,保证了实验效果的真实性,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污染气体的产生。

二、利用微型实验降低实验污染。

对于微型实验,主要是实验药品微量、实验器材微型、实验过程绿色化的表现形式,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消耗时间,确保实验的操作性、安全性、稳定性,同时能有效降低化学实验带来的污染和危害。在高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实验产生的生成物及实验所需要的反应物,是引起污染的重要渠道,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考虑在保证实验效果不受影响的基础下,利用一些小剂量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器材,或者是简单的实验装置,实施微型实验,来减少实验过程中的污染。这样一方面可以极大的降低实验危险性,实现实验活动的绿色化;另一方面还可以提升实验精确性,克服实验中的不足。此外,通过这样的实验设置,还可以让学生享受到实验的有趣性,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实验科学严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绿色思想。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制取氯气”的实验时,传统的实验方法是利用mno2、浓盐酸混合加热制取,实验过程中涉及到的仪器有导管、试剂瓶、酒精灯、圆底烧瓶、集气瓶等,这一套实验装置、方法虽然可以很好的制取到氯气,但是实验装置十分繁杂,实验操作难度也比较大,实验效率低。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微型实验,巧妙的利用医用药瓶来代替以往的试剂瓶、集气瓶,用输液器的'塑料管代替导气管,实验过程中,利用胶头滴管对浓盐酸的滴入量、速度进行控制,在处理尾气时,利用10%的naoh溶液。通过微型装置,让学生在探究微型实验中,掌握氯气制取的实验要点,同时利用微型实验节省实验时间及材料损耗,提升了实验的安全性、可操作性。

三、优化实验装置,实现绿色实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实验装置进行优化、创新,从而全面降低实验污染,实现绿色实验。教师应该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指引学生大胆的思考、探究,最大限度的降低实验过程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培养学生良好的绿色思维,切实提高绿色实验的成效。例如,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时,在以往的实验装置中,实验药品添加中可能会产生no气体,加上在原有的实验中,有空气的存在,很难发现no的产生,这就很容易造成污染。鉴于此,教师可以对以往的实验装置进行优化、创新,如下图1所示,在试管甲中放入少量的caco3及充足的稀hno3,利用实验中产生的co2气体,排尽试管中的空气,然后在乙试管中塞上经naoh溶液浸泡的棉花。实验中,铜丝进入稀hno3中时,微热后产生的气体会进入乙试管中,并且甲试管的气体无色,而乙试管的气体呈红棕色,铜丝上拉,反应结束。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优化,可以全面加强实验效果,同时保证了实验的绿色、安全。总结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注重绿色化学教育观念的渗透,不仅满足了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同时也符合了新课程教学要求,提升了学生的绿色意识、环保意识,促进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提升,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帮助。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五

化学是我国初中的基础学科,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一定要对其充分重视。当前我国教育模式依然是传统模式占据主要地位,教育工作者要创新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当前,范例教学在我国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范例教学不仅可以作为学习的催化剂,同时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社会生存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

一、范例教学的优点。

1.范例教学可以将原本乏味、枯燥的化学知识点变得形象、生动,进而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课堂主动性。

2.范例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范例教学可以有效保证学生能力和课堂教学的一致性。

二、范例教学的主要原则。

1.基本性原则。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一定要注重化学知识概念和相关规律的讲解以及传输,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知识水平。比如在讲解原子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重对概念的分析,结合实例,对原子知识进行有效讲解。此外,教师在选择课堂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选择典型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基础性原则。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注重化学的基础知识,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智力开发和知识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增强学生化学基础知识为立足点,注重教学内容是否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知识水平保持一致,从学生发展角度制定教学计划,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做题能力。

3.尊重学生兴趣。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习兴趣和教学目的两方面进行安排,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确定学生主体地位。

1.合理选择范例,明确教学目标。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利用教学范例讲述课堂的学习内容,还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在教学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然后根据目标将教学原理和教学技能有效结合,明确教学范例的选择和教学内容。教学范例的选择不仅要包括解题技巧和方法,同时还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比如在进行酸碱知识的讲解中,教师要合理地结合实验案例讲述教学知识,提出问题,并且通过实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开发知识潜能。

2.组织教学范例,营造课堂气氛。范例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激励以及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化学教师在采用范例教学的时候,要适当地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在正确回答教师提问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表扬,学生回答错误以后,教师也不能严厉的批评,要采取勉励的手段,提高学生的求知动力和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的课堂思考,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教师在应用范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模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交流以及总结,不仅可以活跃化学课堂严肃气氛,还能促进知识交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3.明确教学模式,按需选择范例。选择正确适当的范例对开展范例教学有关键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能力、知识掌握水平合理地选择范例,教学范例一定要包括已学知识内容和将学知识内容,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在选择范例的时候,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知识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确定范例的难度。已选择范例要具备针对性,通常来说,一个范例要针对一个知识点,这样才能起到强化教学细节的作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4.符合学生兴趣,注重教学反思。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改变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把握学生特点,调研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范例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兴趣,营造符合学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化学知识。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来表现,教师在课堂上要保持和学生的互动,通过多交流多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在下课前,教师可以采用问答模式来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情况,在课下,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听取学生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教师之间还要增进教学交流,通过向其他教师借鉴教学方法和教学范例,增强教学能力。化学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学好化学知识对初中生来说至关重要。化学不仅能够扩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生活实践。因此,化学教师一定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辅导学生学好化学知识。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注意范例教学的推广和应用,切实提高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六

数学概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探讨概念教学,其实就是在探讨数学教学的本质,也就是在研究如何抓住数学教学的牛鼻子。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概念多而分散,死记硬背显然是不可取的。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探究概念的形成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测、交流、验证、反思等活动感知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概念是对生活现象的提炼,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验概念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讲“圆”时,对于圆的概念,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圆的实例,如车轮、奥运五环等,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车轮要制作成圆形?这样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探究中,学生可以发现:圆,“一中同长”,把车轮制作成圆形可以保证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相等,从而确保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保持平衡。在此基础上,学生使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以得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作圆。同时,引导学生对于定义的形成过程进行别样的表述。如,从集合的角度考虑: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作圆;也可以用轨迹来定义:平面上一动点以一定点为中心、一定长为距离运动一周的轨迹称为圆。这样,使圆的定义深入到学生心中。生活是认识概念、探究概念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场所。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建构数学概念,能够起到形象直观的作用,也让学生从情感上更加乐于探究,从而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揭示本质,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数学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只有这样,才能揭示概念的本质和关键,促使学生掌握概念。概念的内涵其实就是概念的“质”,也就是概念的根本,概念的外延是概念的“量”,也就是所有对象的和。明确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就等于把握住了概念的全部。内涵和外延是概念教学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只要揭示概念的内涵,就会涉及概念的外延。将两者相统一,才能使概念教学更加完美。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学生对于函数是陌生的,而函数又是整个中学阶段的重要内容,函数思想贯穿于中学数学的始终。函数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它是由学生已经熟悉的研究静止现象到研究运动变化现象的提升,实现了由常量到变量的转变,让学生的认知观念实现了质的飞跃。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两个变量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就是对于自变量(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值与其对应。在这里,学生就会从中找到关键词,即“每一个”、“唯一确定”,也就把握了函数的本质“对应”。在把握了内涵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用解析式或图象的形式给出不同的函数,让学生了解概念的外延,从而使概念教学显得丰满和有条理。在概念教学中,抓住概念的本质是教学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才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三、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实际应用是概念教学的根本目的。只有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才能让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在概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其实就是要让学生有意识地用所学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样教学,既是对概念的巩固,也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与素质的重要环节。实际应用,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也使学生理解了数学概念。例如,在讲“锐角三角函数”时,对于三角函数的概念,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究,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测量旗杆的高度,学生除了想到用学过的三角形相似之外,还可以用刚学的锐角三角函数来解决。如仰角60°时,量得自己离旗杆底端12m,则可以得出旗杆大约高多少米?再次移动位置,量出与旗杆的距离和仰角的度数,用计算器计算后检查求得的结果是否相同,从而加深学生对正切概念的掌握。实际应用,使概念教学的实用性得到体现,学生在“学会”的基础上“会用”,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使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总之,概念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积累经验和掌握方法。教师要让数学概念深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深入地把握数学的本质。概念教学,既要突出量的积累,又要注重质的提升,在为学生创设丰富生活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探究发现概念的本质,并将知识应用于生活中。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七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实践表明,辅助性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巩固所学化学难点,提高化学难点的学习效果,使他们从步入化学殿堂就养成通过实验探索解决化学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优化化学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辅助性实验;化学教学;教学功能。

一、问题的提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1]实验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同时,它还是突破教学难点,解决教学疑点的有效途径。正所谓“千言万语讲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但是有一种教学现象不容忽视,那就是教材编者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包括部分教学实验,由于缺乏适度、合理的阶梯,缺少学生容易接受的辅助信息,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阻,进而造成教学难点。教师创造性地开发应用一些辅助性实验,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信息,是促进化学教学难点突破的有效途径。

二、什么是辅助性实验。

所谓的辅助性实验,指的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需要,在教材原有实验基础上进行适当补充或改进,以协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教学过程优化的化学实验。

三、辅助性实验的教学功能分析。

一些初中化学教学难点若用理论或教材上现有实验讲解,化学教师即使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可能也是云里雾里,这时若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又富有启发性的化学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展现在初中生面前,则会使初中生疑难感觉立刻消失,而出现豁然开朗,产生顿悟,信心十足的感觉。初中生在遇到比较深奥的疑难问题时,常常会产生思维阻塞,此时,感性认识、形象思维非常重要,可大显身手。[2]用的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初中化学教师若能经常依据化学教学难点精心设计一些教学辅助性实验,化不见为可见,化抽象为具体,则可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起到其它教学方法无法达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著名心理学家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化学实验现象的奇妙,较为容易使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是学习化学动机中最现实也是最活泼的心理成分,是学习的基本动力源泉,能激发他们努力钻研探索化学奥秘的浓厚兴趣和强烈求知欲望。因此,在化学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这一教学难点时,我们依据教材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要求,补充安排了以下辅助性实验:准备两支试管,一支放2ml左右的水,一支放2ml左右的澄清石灰水,让两个学生在教室前面面向全班同学同时向两支试管吹气,其中一支没有明显现象,另一支很快变浑浊,出现牛奶的性状。没有明显现象的同学还以为是因为自己偷懒,又吹了几口气,但依然没有变浑浊,没有出现牛奶的性状,逗得同学哈哈大笑,这名同学有一种被教师捉弄的感觉。但当教师向这只试管里滴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时,振荡后立刻变成红色,然后教师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又做了较好的解释。这时全班学生豁然开朗,恍然大悟,明白了老师设计的目的,学生个个都很兴奋,对化学充满了很高的热情。

2.纠正错误认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化学概念。

初中学生在学习物质的性质或者某个化学概念时,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经验的干扰,学生很容易形成错误的化学概念。此时,教师可通过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来区分一些容易混淆或类似的实验现象。真实、生动、形象、直观又富启发性的辅助性实验能给学生非常丰富的化学表象和感官刺激,运用教学难点辅助性实验得到的实验事实。通过分析,帮助学生纠正对化学概念的错误认识,掌握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既能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化学概念教学变得生动、形象、易懂,又能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节内容时,学生由于受到日常生活经验中二氧化碳能做灭火剂的干扰,认为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物质的燃烧一定要有氧气参与。但这是片面甚至错误的`认识。教师通过讲解或做教材上现有实验很难使学生彻底理解。因此,可通过在教材实验基础上,补充设计辅助性实验来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事先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碳酸钠粉末,接着,将小半截正常燃烧的蜡烛固定在这个烧杯的中下部位,再用一把坩埚钳夹持住一根正常燃烧的镁条伸入大烧杯中,同时将适量的稀盐酸按图示方向倒进这个烧杯内,最后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学生会观察到难以想象的奇特现象:正常燃烧的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就自动熄灭了,镁条却仍然在燃烧。通过比较蜡烛与镁条燃烧情况的巨大差异,学生能很快理解掌握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参与,二氧化碳有时也能支持一些物质例如镁条燃烧。在初中化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作为学生化学引路人的教师不能为了方便学习记忆,也不能为了一时所谓的学习成绩,将一些化学知识说死,而应该为我们的学生将来的高中乃至大学学习留下余地和空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做化学实验乃至学习化学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要根据物质发生的变化分析物质的性质,必须从观察开始,在观察中思考、分析,然后通过对物质的变化过程、现象和结果进行科学的归纳总结。初中学生可以借助化学仪器,也可以直接用自己的感觉器官(例如眼、耳、手等),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过程、现象和结果。辅助性化学实验可以强化化学实验的效果,使化学实验的观察结果更细致、更准确。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这一课内容时,如果教师按照教科书,讲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的是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学生虽然知道了实验室用什么药品能够制取二氧化碳,但不理解可以选择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而不可以选择其它药品的原因。此时可以通过补充设计辅助性实验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实验一:石灰石或大理石和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实验二:碳酸钠和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反应,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实验一反应一段时间就停止;实验二反应速度太快,不好控制,也不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而石灰石或者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且能够持续进行,有利于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辅助性化学实验的现象对比相当明显,给初中学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对来说,容易使学生理解信服,通过辅助性实验的观察、分析,最终确定实验药品,对于突破化学教学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2]刘毅平.运用实验突破物理教学难点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7。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八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对于学生的培养,如果还是沿袭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会使学生觉得枯燥,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如果开展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引入实际的案例,将会提高学习兴趣,通过学生们的主动的学习,加大教学的效果。所谓案例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阅读、调查,进而思考和分析,最后通过讨论进行分析和总结。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的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笔者正在担任财务管理课程的授课工作,因此为了对案例教学法有更深入的认识,针对正在上课的学生展开了比较全面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问卷分两次展开,分别安排在一个学期的前期和后期。第一次调查问卷安排在学期开始的第四周。学习完货币时间价值相关理论后,引入一个案例,结合该案例锻炼学生时间价值折算的应用。学习结束后,设计了第一份调查问卷,主要是向学生们了解传统教学和案例教学的区别,对两种教学方法的偏好。第一次问卷总共发放了285份,有效问卷270份。通过本次调查,发现同学们对案例教学法比较喜欢,参与性很高,教学效果良好。第二次调查问卷安排在学期的第18周。在第一次调查问卷结束后,课程的教学采取了传统教学方法和案例教学法两种方法并行的方式。课程讲授结束后,展开了第二次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增加了案例教学完善措施的调查。本次问卷总共发放了285份,有效问卷273份。通过本次调查,学生们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完善措施。下面结合两次调查问卷的情况,分别陈述一下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的措施。

一、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案例教学的认识存在误区。

1.1过分偏爱传统式教学方法。传统式教学可以最快速的向学生传授大量的课本知识,而且老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这种教学方式。第一次问卷调查中发现,58%的学生反映还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方法,虽然有76%的学生喜欢案例教学法。主要原因是对该方法不够熟悉。

1.2对案例教学不够重视。案例教学需要老师准备大量的资料,因此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案例教学需要学生积极主动的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然而学生们对案例教学模式不够熟悉,并不能灵活掌握。第二次问卷调查发现,学生们对案例教学的喜好程度有很大的降低,从原来的76%,下降为64%,学生们反映,参与性强的学生对该方法熟悉了之后更加喜爱,而参与性不强的学生起初的喜欢主要源于新鲜。

2.财务管理案例偏少。

2.1案例数量不多。目前比较经典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比较集中,而且大部分案例都仅涉及到财务管理小的方面,不够全面,因此讨论效果欠佳。调查发现,学生们在单独分析筹资、投资、营运和分配活动时,能对案例进行良好的分析和讨论,但是很难进行综合分析。

2.2案例不够新颖。现代社会信息更新的比较快,因此很多案例都有些陈旧,不能够很好的吸引学生,因此讲授这些案例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调查发现,学生们觉得很多企业的投资方式太过保守,因为现在市场上有很多新颖的理财方式。但是这种最“新鲜”的数据不容易获取。

3.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3.1学生们更习惯于填鸭式教学。通过调查发现,能够很好的参与案例分析的学生对该方法非常喜欢,他们愿意花时间去了解和分析案例。而那些参与性不高大部分缺乏耐心。案例教学的效果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只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3.2学生缺乏自信。大部分学生不愿意自己思考问题,因此更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导致每次财务管理案例教学过程中,主动发言讨论的少,或者总是集中在比较积极的那些学生。

4.缺乏有效的课程考核机制。

4.1传统的期末考试的方式不够全面。像期末考试这种死板式的考核方式容易约束考生的思维,达不到课程考核的真正目的。调查发现,75%的学生不喜欢这种考核方式,考试结束后,原本就没有理解的知识很快就会忘记。

4.2撰写报告的方式难于区别学生真实的知识掌握能力。结合学生们的建议,该学期的课程考核加大了平时成绩的占据比重。而平时成绩的获得,主要依据学生们在案例授课中的表现,但是还是不能有效的区别学生的成绩。因为大部分学生们过分依赖于网络粘贴,因此这种考核方式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成绩。

案例教学在实施中,大致可分成案例引入、案例讨论、概括总结、撰写分析报告四个基本环节。下面按照四个环节分析一下完善的措施。

1.案例引入。

1.1老师和学校方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取最新的企业财务资料。由于一个人的力量有限,能够获取的资料并不是很多,而且有些资料真假难辨。如果学校能够给予足够的重视,可以组织一批有教学经验的专职老师,亲自到合作企业实地调查,获得一手的财务资料,那么就可以编写比较系统全面的财务管理案例库。

1.2学生方面。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最好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案例,进而学会选择、整理相关资料,做成ppt在课堂上讨论,分析。在该学期的教学中,有两组学生选择自己创业,创立了奶茶店、果汁店,能够实地调研,获得一手资料,在后面的案例分析讨论环节都表现很好。

2.案例讨论。

2.1老师方面。在案例讨论环节一定要让学生担任此环节的主角,让学生独立分析案例。老师在认真听取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控制课堂讨论的进度及范围。同时,教师在讨论中不要直接表露自己的观点,这样会影响学生的思维。

2.2学生方面。分组的主动权可以放权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组成小组,自己选出每个组的组长,组长安排组员的具体工作任务,这样有利于组员后续参与时的和谐。学期前期采取老师随机分组,后期采取学生自己分组,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分组的组员,合作更加愉快,案例讨论效果更好一些。

3.概括总结。

3.1老师方面。在这个过渡阶段,先让学生总结,然后老师根据学生的结论,进行查缺补漏,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总结时既要注意与前面理论知识的衔接,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知识,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同时还要引入后面的理论。

3.2学生方面。各组组员根据老师的结论,发现自己的缺陷,可以帮助他们在后面的案例讨论中表现的更好。为了应对“搭便车”行为,要求最后做总结时每个学生都要发言。

4.撰写案例分析报告。

4.1老师方面。课程的考核机制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知识的卷面考试成绩,第二部分为案例分析报告得分,两部分的比重老师可以灵活把握。

4.2学生方面。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环节主要考察学生的总结能力。学生在充分讨论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作出总结,加深理解。报告中应当包括自己的观点,还要清楚注明不同观点分别由哪位组员提出,同时在分析报告的最后给出每位组员的得分,这样方便老师最后给出每位学生的得分。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九

摘要:随着课标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正确地融入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重点知识,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本文笔者就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进行简单探讨,希望能为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尽绵薄之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教学质量。化学作为初中学生的主要科目之一,其教学有效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比于其他科目,化学本身具有一定特殊性,若是单纯的讲授比较抽象,因此为了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适当应用案例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案例教学的含义。案例教学法也被称为实例教学法或者个案教学法,简而言之就是运用案例来开展教学的一类方法,即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内容,将生活中常见的案例适当地插入需要学习的理论课程中,引导学生参与调查、研究、思考、分析、讨论等一种教学活动。运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将理论化知识跟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启发了学生思维,提高了学生独自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了学生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2.案例教学的优点。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案例教学跟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规律是一致的;二是运用案例教学能够将本来枯燥的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类比能力;三是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初中化学知识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四是案例教学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多研究的空间,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案例的选择应该与时俱进。初中化学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不可一成不变,要树立与时俱进和不断创新的理念,将最近的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要尽量选择社会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作为案例,如此便能够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新知识,以不变应万变。2.案例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论采用怎样的教学方法,均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应该作为教学的基础,也应该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在实施案例教学时,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案例去思考、讨论以及展示,表达自身的观点和看法是教学的重点,因此老师只能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干预者,切不可越俎代庖。3.案例教学切不可冲淡对理论的掌握。在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不能过于追求案例的`新颖性而忽视了教学的目的。因此,选择的案例切不可冲淡对理论的掌握,一旦发现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发生偏颇时,便应立即纠正。

1.运用案例,激发学习兴趣。初中化学教学中,在适当的时候引入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产生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和欲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长此以往,便可以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爱上化学这门课程,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逐渐感受到化学这门学科的魅力。化学教师在上第一章化学知识之前,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化学这门科学,对其不是很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选择由中央十套《走进科学》栏目中的一个案例:某个贫穷的农村,一位农妇的儿子在去舅舅家吃饭的途中经过一块坟地,回家后便高烧,并且胡言乱语。为了救儿子,妇人便请来了邻村有名的巫师,巫师一来便认为其中邪了,而且这个鬼怕水,在施法后,自称是将鬼抓到,并将其扔在事先准备好的水盆中,之后水面浮出一个小球,并伴有声音,一会便消失了。学生门都目瞪口呆地听着,说完,教师继续说道:其实这根本不是中邪,就是一种简单的化学现象,但是至于到底是什么现象,还有待你们学好这门学科后解答。虽然在当时这类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但是已经达到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目的。2.运用案例,挖掘学生潜能。实验教学作为化学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要充分运用其开展教学。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然后开展游戏实验,并将实验的操作步骤编成顺口溜或者口诀,让学生根据该口诀依次完成实验。如此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还充分挖掘了学生潜能,观察化学实验变化,感受化学魅力。例如,教师在教《有机合成材料》章节内容时,可以先让学生从家里带来几类材质不同的物质,然后用蜡烛将其点燃,提醒学生在燃烧过程中主要观察火焰的颜色和气味,在完成观察后对这些材料进行分析,总结其是否含有有机化合物,如此开展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另外,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案例时,还应该提及相关的问题来引发学生思考。如:在教第九章“化学与环境”相关知识时,化学教师便可以从一些新闻上截取当前我国环境现状作为案例:3月23日上午,本应该书声琅琅的萝岗区贤江小学中的教师却空空荡荡,经调查学生长期因为学校空气被污染导致大量的学生出现皮肤过敏、头晕、胸闷等症状,因此学生便拒绝再回校上课。在讲述完案例后,便可以让学生列举当前我国面临主要有哪些环境污染,而其中又有哪些是由化学造成的……听完后学生便会开动大脑思考环境污染问题,并对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探寻化学跟环境的关系,如此便充分激发了学生思考潜能,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教学评价及反思。

本堂课有一个随堂听课老师,她课后评价:原来模块上的阅读课也可以上得这么有深度,对于语言有细腻的挖掘。在高一、高二的课堂,自己觉得上语言点好没劲,学生也学得没劲。在这堂课上,学生虽然没有表面热热闹闹的活动,但是老师的提问和点拨都挖掘到了学生思维的深度,同时,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英语语言的措辞和魅力。而且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有的回答还蛮有道理的。笔者认为,这堂课基本是按照话题内容(如何介绍一个国家,如何介绍一个城市)、语篇衔接(首段的设计、第三段的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最后一段的总结和文中的人称的呼应,首段和第九段和标题的紧密对接等)、语言表达(很多形容词的选择、一些积极的词汇表达了作者对于加拿大的热爱)、文体风格(这是一篇介绍国家的说明文,作者希望引起读者对于加拿大的喜爱,所以为了拉近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作者适时地使用了第二人称,使语言具有对话性,更亲切。)由学生课堂活动的反馈来看,学生对于课堂非常感兴趣,思维活动也比较积极。完全打破了以往的阅读课就是知识点学习的惯例。从学生的家庭作业反馈来看,学生都对于概括不再局限于事实性的归纳,而是增加了作者的写作意图,说明开始从语言赏析的角度体悟作者的意图。总之,笔者自认为依着刘教授教给的葫芦画了个还算像样的瓢,在接下来的模块阅读教学中,笔者也是按照这四个维度设计课堂,每次上课也很期待学生不同的见解。学生也非常喜欢上这样的阅读课,觉得英语语言也是和汉语一样有美感、有魅力。对于开放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也非常积极地思考,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m9u1reading为例解读阅读课来更深刻地学习刘教授提出的四个维度解读文本阅读,也希望此文能引发其他英语老师的思考和实践,能够引导学生鉴赏语言,在充分的语言输入的前提下,能使学生也从四个方面来修炼自己的英语表达力。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

概念是对感性材料的综合,是对事物内在本质的反映。纵观数学的发展过程,一切数学公式、法则、规律的得出都离不开概念。在小学里,数学概念包括:数的概念、运算的概念、数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计量概念、几何形体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应用题的概念、统计。的概念等,共约500多个。这些概念支撑了十二册教科书中所涉及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应用等四个领域的庞大的数学体系,不仅是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的基础。但是,当前的概念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重计算,轻内涵;重结论,轻过程;重课本,轻实践等,这些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听课、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认为产生的本质原因是缺失了对数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学术关照。因此,让数学概念学习栖居在学术的土壤里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三点想法:

一、从日常数学与学术数学的连接点切入。

阔的背景,有着不得不产生的理由,并且附着着人类进步和数学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最闪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学中我们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产生的背景,并且分析学术数学与日常数学的区别,从而从本质上理解概念的内涵。

二、概念解读能深入也能浅出。

研究表明,儿童学习概念一般依据感知——表象——概念——运用的程序,也就是说概念的有意义学习建立在丰富直观的感知基础上。为此,不管教师对概念的解读有多深入,多学术化,在课堂上,我们还是必须通过演示、操作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知体验。

三、从旧知的锚桩处起航。

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决定了数学概念相互间的联系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学习就是概念的同化过程,尤其是运算概念。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甚至运算定律都类同于整数四则运算,对这类概念的教学,就要从旧知与新知的连接点入手。

我读了张奠宙、郑毓信等数学教育专家的新著,指出了数学教育应防止去数学化,而应努力营建以数学为核心的教育。张奠宙先生说:数学教育,自然是以‘数学’内容为核心。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劣,自然应该以学生能否学好‘数学’为依据;数学教育啊,可否更多地关注‘数学’的特性!

受个人专业成长经历的影响,这些年,我对数学课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于数学文化与数学思维上,总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来一路思,而今先生精辟、深遂的论断让我眼前更亮。是呀,数学教育一定是数学与教育学双重价值视野关照的,如果缺失了对数学本质的关照,那么即便是再漂亮的课也只能略逊风骚。以上,我以概念学习为例,谈了我对数学课堂基于数学学术视野的实践与渴望,其实需要数学学术视野关照的又岂止是概念学习,因此,本文也只当是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一

摘要:初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占据很大的比重,对于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有很大的帮助。趣味性实验教学是从初中化学教学出发,积极响应教学创新改革和提高素质教育成效的要求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在趣味性的实验教学运用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步提升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在实践中获得长足进步,有效提升化学知识和能力。

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的开展能够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趣味性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从初中化学的实际出发,适应教学改革和新课标改革的潮流,逐步形成的一种创新性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运用趣味性实验,能够极大地促进初中化学教学水平的提升和学生化学知识能力的全面提高。

一、课前设计趣味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力。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实验教学是实验教学的一次重要创新,趣味性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不断开发学生的知识体系,运用创新、有趣的实验设计,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为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进而促使学生不断地总结经验和进行自主探究,并逐步找到属于自己的化学实验学习途径。趣味性的化学实验设计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化学实验学习中。为了更好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增强趣味性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趣味性实验设计的优化,采用灵活多样的实验设计手段,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为学生高效率地开展化学实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在为学生讲解浓盐酸和浓盐水相遇,会产生固体形状的氯化氨时,往往会采用传统的两棒相遇会产生白色烟雾的实验,但是这样的实验设计不满足趣味性实验教学的要求,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验设计进行创新。改进的实验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找到一块硬海绵和一段松枝,并将这些材料放在浓盐酸培养皿中。另外准备一个烧杯,在里面加入浓盐水,而且尽量保证烧杯的杯壁是湿润的。将所有的资料准备完成后,就可以将烧杯倒扣在培养皿中,将来教师和学生就可以一起观察现象。这样的实验得到的现象是雪中雾凇的景象,当雾气散去,松枝上会留有白色的固体颗粒,也就是氯化氨。这样的化学实验设计十分具有新意和趣味性,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

二、课中注重趣味性实验的探究性。

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实验教学目的并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实验的演示和操作方法,而更为重要的是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水平。因为良好的实验教学模式不应该局限在单纯的操作上,而是应该运用归纳性、研究性、引导性的学习方式,结合多元化的化学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趣味性实验教学开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这样能够增强实验教学的目的性,也能够帮助学生有计划地进行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实验操作,就会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会逐步提升。

三、课后优化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初中化学实验的课堂是学生初步学习的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得所闻是学生的短时记忆,为了有效提升实验效果,要求学生坚持课后复习,有效巩固实践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趣味性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容易使学生只在课堂学习中具有积极性和兴趣。对此初中化学实验教师需要做好课后工作,对趣味性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不断的优化。第一,教师要根据趣味性实验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实验作业。课后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而化学实验作业能够引导学生将基础化学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学生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不应该只是将重点放在教材知识上,还要对课堂上教师提出的问题和知识进行复习,不断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成效。第二,对趣味性实验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教师在评判学生实验学习的成效时不能够局限于考试的分数,也不能单纯依靠评价学生的技艺水平和模仿能力。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最好是让学生单独进行实验或者是自己进行实验的创新,从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这样也能够更好地进行趣味性实验教学。总之,趣味性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次创新探索,也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学生化学知识学习水平的提升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灵活多样地运用趣味性实验教学,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进行培养,激发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参考文献:

[2]江丽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趣味实验教学探究[j].实验与探究,2014,35(18):72―73.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二

在国陪计划课程学习之余,我研读了有关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有关书目,对化学概念原理教学有我自己的两点认识,现在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

一、加强对教材的研究。

化学概念原理是初中化学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布在各个课程模块中,其中在上册有关章节覆盖的比较多,但是还是贯穿于整个化学教学始终。课程的概念原理教学具有主题覆盖面较广、教学要求较浅等特点。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究初中化学教材,处理好集中教学与分散概念原理教学的关系,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这样才能很好地实施教学。例如:在第四单元概念原理较为集中且抽象,在其它单元则不怎么明显,这要求老师把我概念的全线贯穿和重点强化引导。在概念知识较为集中的第四单元,教师要分散教学,把概念原理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比如习题设计,课堂内容称述及学生自主练习等过程中,不能要求学生一下子掌握,要逐渐渗透。在学生自主练习中给学生反复的阐述自己的思路,把概念原理教学融进去,例如学了化合价知识,要通过多做练习,多反复来达到记忆的目的,在作业联系的设计上,对于相同类型的题目,要多设多做。在平时教学中遇到这方面的问题要不厌其烦的'给同学们从头开始细细的讲解,至始至终,在往后的整个教学中予以贯述,切不可操之过急,让同学们慢慢内化。因学生差异略做调整。

二、加强对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以下的程序组织教学,创设问题情景—提出考虑新问题的新视角—形成假设—验证假设—结论—整合知识结构。使学生的认知心理历经:原有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新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例如“化学式的意义”一节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复习化学式的概念,然后指明化学式所表示的几点含义,通过课本上的例子进行简单讲解,然后让同学们自我总结,老师然后再补充说明,提出化学式的四点含义,表示这种物质,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表示物质中分子的微观构成。接下来给学生一道相似题目进行联系,然后订正,接下来改变题目难度,让同学们再练习,提出不同化学式含义的微小区别,接下来再回顾概念,再练习,当然这样的教学一堂课对初中生完全掌握这个概念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一段时间的遗忘也是绊脚石,所以要下来后,加大练习,直至巩固。最终是学生对概念有一个清晰地认知。

因此我的概念原理教学多采用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把难点分散到平时教学的各个环节,主要是要加大对概念原理的练习与评讲,在此过程中达到概念原理的掌握。

当然在此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欲望,教师在教学的问题创设多方面功不可少。在化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基础,知识落实是关键。关于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很多,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设计。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三

1.使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能够对实验教学直观形象地演示

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是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补充补充。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演示课堂教学中不能演示的宏观、以及微观化学变化过程,能够把静态表象动态化。例: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很多现象,表面上我们看不出有哪些不同,但是内部微粒却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变化之中。又如我们高中化学中平衡问题都是很抽象的知识,高中生常常习惯于静态分析,没有形成动态观。我们也不能用演示实验来有效解决实验教学中的具体过程、细节和原理,难以形象直观地描述。如果借助于多媒体辅助教学进行微观模拟,通过动画演示教学内容,就很直观易懂解决这一问题。同时利用多媒体演示实验更加安全,在我们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具有危险性的,有一些还具有爆炸性,操作起来具有一定危险性。如果把这些爆炸性实验制作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再通过音效加以模拟播放,能够避免在实验操作中可能造成的危险,能够很好地保障师生的安全;再者,多媒体可以扩大演示实验的实验效果。在演示实验中,会有气体放出、产生沉淀和发生变色的现象。演示实验如果只靠我们自己在讲台上演示,那么就会有一些高中生对实验中一些现象看不清楚。如果采用多媒体演示,使演示内容得以放大,提高演示现象的可观度,多媒体演示能够使所有高中生清楚地观察到,进而提高了高中生的直观体验和认识。此外,也有很多实验过程耗时较长,或不能实际操作的实验,如果采用多媒体辅助模拟实验就能够弥补这一点。还有一些化学实验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不能在当堂很好地完成,这时我们就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这些实验,这样使高中生既能够生动直观观察实验,又能够提高实验的实效。

2.有效地应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教学,使抽象知识直观、形象化

直观、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声音,优美逼真的影像,常常能够诱发高中生认知的内趋力,使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能动性。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教学,能够使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摆脱时空的限制,宏观知识和微观知识都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于课堂之上,这些直观生动的画面有利于调动高中生各感官高效合作,能够让高中生高效地理解与接受课堂新知。

3.巧用多媒体辅助编制习题,进行习题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够清晰直观地展现出来,它比以前黑板出题更加直观清晰,而且我们在分析讲解时是动态可变的,故能大大吸引高中生的注意力,因而大大提高高中生的学习实效。

1.课堂教学节奏加快,信息量过大,高中生很难消化

因为我们可以在课前事先制作好教学课件,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不用写板书,这就使老师在课堂单纯说课的时间大大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会大大增加课堂教学中的信息容量和知识量,进而加快教学进度。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高中生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短时间内让高中生接受大量的信息是力不从心的。

2.师生之间的互动减少

在多媒体辅助高中化学教学中,我们时常会看到老师的手总是一直放在鼠标上,一节课始终停留在电脑旁边。这种思维的连贯性很容易使我们忽略对高中生情绪、认知以变化,导致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减少,甚至没有。

1.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习题教学

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使我们教师不必在写繁琐的板书和习题,这就使我们在课堂中讲解习题的时间大大增加,使高中生更容易接受新知,理解新知,对习题分析、解决的更到位,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处理好多媒体辅助实验和传统实验的关系

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功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决不能以多媒体演示完全代替教师的亲自演示。多媒体实验演示只是我们高中化学实验的辅助手段,它绝不能代替演示实验,我们要力争做到两者有效统一。因此,高效的多媒体课堂实验演示,不仅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实验技能,还能使高中生真正感受到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使高中生所学的化学知识更加系统和深入。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四

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如果把物理这门学科比作高楼大厦,那么物理概念就是构成这座大厦的基石。若学生物理概念模糊不清则寸步难行。因此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教学中,让学生准确牢固的建立起物理概念是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重要环节。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物理概念教学应做到三个“重视”。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充满趣味的概念引入教学是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重要契机,千万不可错过。平时教学实践中,我引入新概念时,曾采用多种引入方法,现总结如下:

1.演示试验引入概念。如初中物理课,在讲“浮力”概念时,先做一个演示实验: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重物,手向上托重物,弹簧秤示数变小;再把重物放入水中,可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也变小了,据此引入“浮力”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2.用类比法引入概念。如:在引入“电压”概念之前,讲水流与水压的关系,再通过类比,引入电流与电压的关系,从而引入“电压”概念。这种方法,形象生动、学生易于理解。

3.通过物理现象引入概念。如:在引入“惯性”概念时,引导学生观察乘坐汽车的过程中,当汽车刹车、加速、拐弯时所发生的现象,通过分析引入“惯性”概念,学生易于接受。

4.通过物理故事引入概念。在引入“磁场”的概念时,可讲述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5.比值法引人物理概念。在初中物理学中,由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有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比热、电流、电阻等,它们既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又是初中物理的难点。近年来,频频在中考试题中出现。归纳这些比值类概念的区别与联系,进行适当的辨析,无疑会帮助同学们领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深化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此外还有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引入新概念,由逻辑推理引入概念等。不同的探究内容,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入物理概念。

物理学借“物”求“理”。物理概念的形成首先应该给学生呈现足够的感性材料,(如生活中熟悉的实例、或观察模型、实物、示意图、或进行实验等等)然后启发诱导,让学生观察、思维、分析、比较“现象”的共同属性,概括抽象出本质,得出物理概念的定义。概念的形成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利用实验探究形成概念。物理概念的教学要注重物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尽量接近科学家们在其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概念,以使学生从中领会物理学家的实际创造过程和他们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实验探究是一种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发现知识过程的活动。新课程理念下的实验探究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体,以学生素质提高为目标的'教学过程。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转化,从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物理是一个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也是揭示物理概念和规律最直接形象的方法。初中物理适合实验探究的内容很多,一定要注意实验的新颖性、趣味性、准确性。

2.分析归纳形成概念。如:力的概念的教学。力的概念是物理学的一根主线、一条大动脉,然而,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受“力气”、“劲”等生活用语的干扰,在形成力的概念时,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往往感到费解。在学习这一概念时,为了促进这一概念的形成,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让学生搬自己的书桌,搬桌子时,人的肌肉会紧张,同学们能感觉人的手对桌子用了力。再用一绳子把一重物挂起来,比较绳子没挂重物和挂重物时的不同之处,然后问学生绳子对物体是否施加了力。再通过多媒体出示马拉车、人推车的图片,通过分析这些共同的现象,引导学生归纳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并深刻的理解作用的含义。

3.运用比较形成概念。为了帮助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可通过概念比较的方法,例如:在初中物理中重力和质量两个概念容易混在一起,在学习质量和重力时可列表让学生对质量和重力加以区别,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学习蒸发和沸腾、压力与重力、功率和机械效率、电功和电功率时都可以采取比较的教学方法。

要使学生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必须经过概念的巩固、深化阶段。这一阶段可以从下三个方面入手:

1.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辨析。将易混淆的概念加以对比、辨析,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是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概念,理解、巩固和深化概念的有力措施,也是形成清晰概念、层次清楚的认知结构的必然要求。

2.通过练习形成运用概念的技能。学习概念,是为了能运用概念进行思维,运用概念解决问题。依据认识论的观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必须经过“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和“再由抽象的规定发展到思维中的具体”这样两个科学抽象的阶段。因而概念的运用阶段也是物理概念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但要注意,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深化概念,形成技能,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题要典型、灵活多样,对题目的挖掘、探讨要力求深入。将做习题与概念教学分离,甚至相对立,搞题海战术的做法,不仅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容易使学生形成呆板、机械、生搬硬套的思维习惯,不利于深化、活化概念,也不利于分析能力的提高。

3.概念和规律的整理。学生对概念和规律的掌握不能只停留在这一知识本身的运用上,对这一知识而言,应形成这一知识本身的系统并将它纳入已有的知识结构中去,这样才能说是对概念和规律的全面掌握,所以说对概念和规律的整理是必不可少的教学阶段。对概念和规律教学要求整理的内容主要有:概念规律的内容(准确精炼);概念和规律的应用条件;在练习中总结的规律;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物理教学中,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物理概念教学的水平,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培养自学能力,逐步掌握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

参考文献:。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五

1、装好射钉弹后,严禁用手直接推压钉管。

2、不要把装好射钉弹的射钉器对准他人。

3、射击过程中,如遇射钉弹不发火,应静停5秒钟以上,才能移动射钉器。

4、在射钉器使用结束,或维修、保养前均应先取出射钉弹。

5、对软质(如木质)被固件或基体射击,选择射钉弹威力要适当,威力过大,将会打断活塞杆。

6、射钉器使用时间长了,应及时更换易损件(如活塞环),否则射击效果不理想(比如威力下降)。

7、射击完后,应及时擦拭或清洗射钉器各零部件。

8、各种射钉器均有说明书,使用前应阅读说明书,了解该射钉器的原理、性能、结构、拆卸和装配方法,遵守规定的注意事项。

9、为了保证您和他人的安全,请严格配套使用阔力射钉器材。

六、射钉枪有完善的安全性设计,正确使用很安全。射钉枪不是武器,但是同样有危险性于射钉器是通过击技射钉弹,使火药燃烧作为动力的工具,因而人们很自然地将它和枪联系起来。为了保证射钉器使用者和他人的安全,增加射击固定的可靠性,每种射钉器都设计有严格的保险装置。其中最普遍采用的保险装置有:

1、直接压力保险:用手力于平面上将钉营压至与保护罩口齐平之前,射钉器不能。

发火,

2.击针簧保险:对于一些射钉器,扣动板机之前击针簧没有压缩,击针不起作用。

3.落地走火保险:射钌器不慎掉在地上也不致于发火。

4-倾斜保险:如果把钉管压在基傩平面上,奠轴线偏离平面垂线大于某一角度时射钉器击发不响。

5.防护罩保险:多数射钉器装有防护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防止射钉激起的碎屑。

伤人。

由于射钉的种类繁多,使用范围又广,情况也各不相同。为了适应这些要求,多数射{丁器还配备了一些附件,对于这些附件,应分清其用途,以便正确使用。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六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对概念掌握的物点来看,在概念教学中要采用一定的教学策略,以下就略谈我在这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概念。

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数学,通过实物、教具、学具让学生观察、演示或操作来阐明概念,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如让学生只用一把直尺画一个圆,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考验。用圆规学生都能画圆,用一根线固定于一点也能画一个圆,那么为什么要求学生用一把直尺来画圆呢?这就是渗透圆的定义,虽然在小学阶段很多数学概念是描述性的,但也要尽可能的让学生的后继学习更有利于知识建构。通过这样的操作,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这样的表象:圆就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哪怕学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但是头脑中有了这样的表象对后继知识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

二、以旧概念的复习引入新概念。

一个概念并不是孤立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概念系统中,处在与其它概念的相互联系中,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概念同化习得新概念的。学习复杂概念之前,先学习更一般更简单的概念(即上位概念),以这个上位概念作为新概念的的先行组织者,联系学生已学过的有关概念来阐明新概念的是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利用整除的概念阐明约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公约数与公倍数的概念中,再添上“最大”、“最小”的限制,而得出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实践表明,用先前的一个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这样的既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新的概念,又能使知识结构形成的更完善,学生掌握得更牢固,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起联系的思维方法,形成逻辑思维能力。

三、抓住本质,讲清概念。

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反映事物的根本属性及其主要表现,是该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或该概念区别于其他概念的根本之处。有些老师常埋怨学生知识学得死,不会灵活运用,究其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很好地把握概念的本质。如有些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必须是端端正正,成水平型的,当变换位置后就和他们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相抵触了,分析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和教师提供事例的方式有关,呈现给学生的都是这样固定不变的平行四边形,就使学生不易区别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与非本质属性,而把非本质的属性也纳入到概念的内涵中去。

因此教师要在讲清概念时要十分准确地讲清概念的含义。有些性质、法则和公式中包含着的某些基础概念,办中一个词,但它所表示的含义也是极其明确的,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把这些含义准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抓住关键讲解概念,就能使学生明确新概念的本质属性及它的意义。如在教学分数意义时就要强调“平均分”。

教师还要恰当地讲清概念的运用范围。如2是质数但不能说它是一个质因数,只能说它是某个合数的质因数。又如在用字母表示数时,爸爸的年龄用a表示,小明的年龄用a—28表示,这里a并不能表示任意一个数,而是有一定的范围的。

四、分析比较,区别异同。

有些概念表面看起来有类似之处,实际上似是而非,能过对比本质属性,使学生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可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如质数与质因数、互质数、数位与位数、整除与除尽等概念十分相似和相近,教学时要通过各种情况的反复比较,指明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实质。又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这里“小数的末尾”就不能说成是“小数点后面”,也不能说成是“小数部分”。“末尾”这个概念是“最后”的意思。

在运用对比法教学时,采有变式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过变式教学可以使学生排除概念中非本质特征,学生能抓住本质特征,才能增强运用概念的灵活性。如在出示几何图形时位置要变化,不要让其“经典式出场”。

当然在使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时,必须在这个概念已经建立得比较清楚、牢固的基础上,再引入其他相关概念进行比较。否则,不仅不会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反而容易产生混淆现象。

五、启发思维,归纳概括。

有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差,习惯于死记硬背,做习题时,只能依样画葫芦,遇到问题的条件或形式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因此在概念教学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自己去获得知识的能力。如在教学梯形的认识时,可以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放在一起,通过让学生分类的方法来体会到梯形就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探索过程,形成了清晰的概念并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前后联系,因“时”施教。

教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有些概念之间的联系起来十分紧密,后者以前者为基础,从已有的概念引出新概念。有些概念随着知识的逐步积累,认识的逐步深入,而趋向于完善。所以,小学数学系教材按照儿童的认识规律和教学的内在联系,把教学内容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不同要求,有每个阶段各自的重点,这就决定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

如对圆的认识,一年级学生就接触过了,只要在几具图形中能找到圆就行了;到六年级再认识就更深一步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教学;到中学阶段还要学圆的有关知识,这时候对的圆的定义是:圆是所有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又如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基本性质这三个基本性质,形式不一样,但本质属性是相通的。如果不注意前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讲后阶段的内容时,就不能把新旧知识有机地衔接起来,融会贯通;如果不了解后阶段的教学内容要求,讲前面的概念就不可能讲到恰在此时当好处,也容易把概念讲死。

七、温故知新,形成系统。

概念形成后,学生要真正地掌握,这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多次反复,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不断地巩固与深化,逐步形成系统。由于概念化互相联系着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概念后,教师应该向学生进一步提示概念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有条理地、系统地掌握这些概念。如学过分数后,可指出小数说是十进分数,把小学数概念纳入到分数概念中。一般在讲完一章一节的内容后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小结和概念归类,小结归类时需高度概括,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对比和记忆,使之牢固掌握,逐步形成概念系统。

以上所说的是教师在进行概念教学时的一般策略,一家之言,必有偏颇,还望大家批评指正。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七

在小学如何确定或选择应教的数学概念,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经验,在选定数学概念时既要考虑到需要,又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

(一)选择数学概念时应适应各方面的需要。

1.社会的需要:主要是指选择日常生活、生产和工作中有广泛应用的数学概念。绝大部分的数、量和形的概念是具有广泛应用的。但是社会的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常常变化的。因此小学的数学概念也应随着社会的发展适当有所变化。例如,1991年我国采用法定计量单位后,原来采用的市制计量单位就不再教学了。

2.进一步学习的需要:有些数学概念在实际中并不是广泛应用的,但是对于进一步学习是重要的。例如质数、合数、分解质因数、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等,不仅是学习分数的必要基础,而且是学习代数的重要基础,必须使学生掌握,并把它们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知识。

3.发展的需要:这里主要是指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身心的需要。例如,引入简易方程及其解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灵活的解题能力,减少解题的困难程度,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我国的小学数学中,教学方程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小学生不仅能用方程解两三步的问题,而且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答方法。这里举一个例子。

要求五年级的一个实验班的38名学生(年龄10.5―11.5岁)解下面两道题:

学生能用两种方法解: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用每种方法解题的正确率都是91.7%。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解法。

一个中等生的解法:

一个下等生的解法:

多少米?

这道题是比较难的,学生没有遇到过。结果很有趣。58.3%的学生用方程解,41.7%的学生用算术方法解。而用方程解的正确率比用算术方法解的高22%。

下面是两个学生的解法。

一个优等生用算术方法解:

一个中等生用方程解:

解:设买来蓝布x米。

(二)选择数学概念时还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一般地说,数学概念具有不同程度的抽象水平。在确定教学某一概念的必要性的前提下还应考虑其抽象水平是否适合学生的思维水平。为此,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措施:

1.学生容易理解的一些概念,可以采取定义的方式出现。例如,在四五年级教学四则运算的概念时,可以教给四则运算的定义,使学生深刻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以及运算间的关系。而且使学生能区分在分数范围内运算的意义是否比在整数范围内有了扩展,以便他们能在实际计算中正确地加以应用。此外,通过概念的定义的教学还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发展,并为中学的进一步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当有些概念以定义的方式出现时,学生不好理解,可以采取描述它们的基本特征的方式出现。例如,在高年级讲圆的认识时,采取揭示圆的基本特征的方式比较好:(1)它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2)它有一个中心,从中心到圆上的所有各点的距离都相等。这样学生既获得了概念的直观的表象,又获得了其基本特征,从而为中学进一步提高概念的抽象水平做较好的准备。

3.当有些概念不易描述其基本特征时,可以采取举例说明其含义或基本特征的方法。例如,在教学“量”这概念时,可以说明长度、重量、时间、面积等都是量。对“平面”这个概念可以通过某些物体的平展的表面给以直观的说明。

数学概念的编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各年级对数学概念的选择和出现顺序。数学概念的合理编排不仅有助于学生很好地掌握,而且便于学生掌握运算、解答应用题以及其他内容。根据教学论和我们的实践经验,数学概念的编排应当符合下述原则:既适当考虑数学概念的逻辑系统性又适当考虑学生认知的年龄特点。为了贯彻这一原则,必须考虑以下几点。

(一)采取圆周排列:这一点不仅反映人类的认知过程,而且。

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如众所周知的,自然数的认识范围要逐渐地扩大,“分数”概念的意义也要逐步的予以完善。

(二)注意概念之间的关系:例如,小数的初步认识宜于放在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以便于学生理解小数可以看作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特殊形式。把比的认识放在分数除法之后教学,会有助于学生理解比和分数的联系。

(三)概念的抽象水平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低年级教学减法的含义,是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是多少。而在高年级教学时,宜于通过实际例子给出减法的定义。在低年级教学平行四边形时,只要说明其边和角的特征而不教平行线的认识。但在高年级就宜于先介绍平行线,再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

(四)注意数学概念与其他学科的配合:数学作为一个工具与其他学科有较多的联系。有些数学概念,如计量单位、比例尺等在学习语文和常识中常用到,在学生能够接受的情况下可以提早教学。

小学生的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一些较难的数学概念,教学时需要一个深入细致的工作的长过程。根据数学的特点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所学概念的本质特征。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乘法”这个概念时,可以引导学生摆几组圆形,每组的圆形同样多,并让学生先用加法再用乘法计算圆形的总数。通过比较引导学生总结出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算法。教学长方形时,先引导学生测量它的边和角,然后抽象、概括出长方形的特征。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形成所学的概念并发展他们的逻辑思维。

(二)注意正确地理解所学的概念。教学经验表明,学生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常常显示出不同的水平,尽管他们都参加同样的活动如操作、比较、抽象和概括等。有些学生甚至可能完全没有理解概念的本质特征。这就需要检查所有的学生是否理解所学的概念。检查的方法是多样的,其中之一是把概念具体化。例如,给出一个乘法算式,如3×4,让学生摆出圆形来说明它表示每组有几个圆形,有几组。另一种方法是给出所学概念的几个变式,让学生来识别。例如,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摆放的方向不同,让学生把长方形挑选出来。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举实例说明某一概念的意义,如举例说明分数、正比例的意义。

(三)掌握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比较所学的概念并弄清它们的区别,可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这些概念,并消除彼此间的混淆。例如,应使学生能够区分质数与互质数,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正比例和反比例等。在教过有联系的概念之后,可以让学生把它们系统地加以整理,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可以通过下图加以系统整理,以说明它们的关系。

通过概念的系统整理使学生在头脑中对这些概念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四)重视概念的应用。学习概念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加。

深理解所学的概念,把数学知识同实际联系起来,并且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例如,学过长方体以后,可以让学生找出周围环境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学过质数概念以后可以让学生找出能整除60的质数。

我们的实验表明,由于采取了上述的措施,学生对概念的理解的正确率有较明显的提高。下面是19xx年进行的一次测验中有关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测试结果。

注:1.两个实验班都是五年级,年龄是11―12岁。一个对照班是五年制五年级,另一个是六年制六年级。

2.1991年用同一测验测试全国约200个实验班,也得到较好的结果。

上面的测试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成绩,在认数、几何图形,特别是在学习倒数、比例和扇形方面都优于对照班的学生。最后一项测试结果还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发展空间观念和作图能力方面优于对照班学生。

四结论。

在小学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概念的认知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小学如何确定教学的`数学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复杂的问题。在选定概念时,既要很好地考虑需要,又要很好地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

合理地安排数学概念对于学生掌握他们有很大帮助。在编排概念时,既要充分考虑所教概念的逻辑系统性,又要照顾到不同年龄的学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的策略对于形成学生的数学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概念时教师应当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并且注意使学生正确理解概念的义,掌握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并在实际中应用所学的概念。

(本文是1992年向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提交的论文,曾在大会第一研讨组上宣读。)。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八

摘要: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对学生容易发生差错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探讨提高物理概念教学效率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的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建立起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物理概念是物理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物理定律、公式和理论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正确建立物理概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质的飞跃,是物理教学的任务,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物理概念来源于物理实践、物理事实,它是由实践得来的感性认识而上升成的理论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用来指导实践,并予以检验和深化。若学生只知道物理事实,而不能上升到物理概念,就不能说学到了物理知识;若学生对物理概念不理解或理解片面,就谈不上对物理概念的认识掌握;若学生对物理概念理解不透、混淆不清,就难以进行判断、推理等抽象活动,更不能正确地应用定理、公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物理学家探索物理的方法与物理教学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不过前者是物理学家寻觅直接经验,后者是学生在教材、教师的安排、引导下有目的地学习间接知识。所以物理教学不可能像物理学家创立概念、发现定律那样亲身经历、事事实验。这就是说,一些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的形成,就可能因无法通过实验,而只能采用其它方法。

1、类比方法:如用水流类比电流,用水压类比电压,用电场类比磁场等。

2、比较思维:如比较电场与重力场,从而讲清电场概念。

3、演绎推理:如根据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公式推导出洛仑兹力公式等等。

4、比喻方法:如用地势降落的陡度比喻电势降落的陡度,使“电势降落的陡度”这一概念一目了然。

5、理想化思维:在物理学中,实际研究对象和它所处的环境一般比较复杂,决定的因素和受约束的条件很多,如果不分主次轻重地考虑一切因素和条件,那么必然会使问题复杂化而无法研究。为了方便研究,暂时抛开次要的或非本质的因素,割断事物的某些联系,保留实际对象的某些主要性质和主要条件,加以概括,这种形成概念的方法,就称为理想化思维。物理学中所研究的对象一般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研究物理学如果不采用适当的物理模型,那么就很难理解物理现象的本质,一个物理模型胜过无数个事实。

学生掌握了物理概念后,在用它解决问题过程中,对概念的理解将会更深刻,内容也会更丰富,且易于巩固。

物理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自然学科,物理概念都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所以只有把物理概念应用于实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能体现出物理概念的`价值与作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物理知识不在抽象、难懂。

三、作概念图,建构网络。

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如果把所学的概念纳入一个网络,就不容易遗忘,而且在解决问题时也更容易快速检索出所需的概念。在概念网络中激活任意一个网点,都将引出相关的联想。

概念图是表示概念和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空间网络结构图。概念图包括概念、分支和层次、概念间的连接线和连接语、例子等几部分。概念图的制作可以用纸和笔,还可用专门的绘图软件。

虽然概念图的制作没有严格的程序规范,但要制作一个较完整的概念图,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选取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罗列出尽可能多的概念;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制作概念图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动手和思考,使他们能够从整体上掌握基本知识结构和各个知识间的关系;通过制作概念图,可促进新旧概念的整合,形成概念网络;随着知识的积累,网络的编织将更加完整。

另外,概念图的形成是学生经历一次头脑风暴的过程。这既是原有思维的呈现,更是创造性思维的激发过程。当用概念图把知识展示出来时,知识结构会变得更加清晰,这时很容易产生新想法。概念图中的交叉连接需要横向思维,是发现和形成概念间新的关系、产生新知识的重要一环。

实践证明,制作概念图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学习方式,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思维工具,为学生主动建构概念开启了一扇门。

四、重视物理概念比较法教学,提高学生概念应用能力。

物理概念按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矢量和标量,状态量和过程量,特性量和属性量等。掌握了概念的种类后,学生对概念就会有更深的理解。概念的种类是概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步,如果讲得不清、不透彻就会影响学生解决相关物理问题的能力。如讲授加速度概念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是一个人们为了研究运动规律的需要,通过对运动现象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出来的概念。再引导学生将加速度和速度两个概念用比较法进行分析。此外,提醒学生要明确加速度跟速度、速度增量的联系与区别:加速度的方向决定于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速度增量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跟速度的方向一致;负加速度不一定就是匀减速运动,反之亦然。

综上所述,物理概念教学是物理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搞好物理概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物理规律和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十九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概念中的教学来讨论。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例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学,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如速度、惯性、比热、密度、压强、等等,都是用比较法引出的,这种方法的作用应引起各位同仁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法为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比热概念的引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材为了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将不同物质水和煤油的吸热现象进行比较;由于比较必需在同一标准下才能进行,就对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控制,使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等,以实现“单因子”实验;这样,排除了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突出了吸热和物质种类的关系,通过水和煤油在同等条件下吸热情况的比较,为“比热”的引出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又如:在“电磁感应”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先点明,在以下实验中,使用的灵敏电流计、导线、开关、磁场及磁场中运动的导体都是完全一样的,现在,按下述步骤进行演示:(1)电路闭和,当导体在磁场中不运动或平行于磁场线运动时,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表明导体中不产生电流。(2)电路闭和,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场线运动,电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导体中产生了电流。(3)在前步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取磁场线方向相同而改换导体运动方向,再取导体运动方向相同而改换磁场线方向,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有何不同。(4)电路断开,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1)、(2)两步的差同,就可以建立电磁感应这一现象的感性认识,比较(2)、(4)两步的差同,可以使这一感性认识深化,即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比较(3)步实验的不同条件,不同现象,就可以理解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两个因素。最后,教师指出联系:左手定则。类似地,能否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感应电流方向、磁场线方向、导体运动方向这三者的关系呢?于是引出右手定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一定则。这堂课,学生较牢固地掌握了电磁感应这一重要物理现象,并能用定则分析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又一次体会到比较法在物理概念中的重要作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按比较法来编写的,如欧姆定律、电功、凸透镜成像等等。这既符合发现物理定律的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我们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传授这一思维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有些现象中,条件的改变,只使这一现象发生量的变化,如欧姆定律中,电压、电阻的变化,只是使电流发生数值的变化;而有些现象因为一个条件的改变,将发生质的改变,如交、直流发电机模型,就因为铜环和半径的差异,导致外电路得到的电流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

二、比较法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

由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隐蔽在非本质特征之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影响着学生对所学概念深刻、准确地把握。突出比较法,可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重力和压力,是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一些学生常将压力和重力间的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关系一般化,往往认为“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甚至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能暴露和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比较性例题如下,通过做题,将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收到了明显效果。

例1:在下列各图中,物体a重15牛,力f=7牛,求物体对各接触面的压力各是多少?这样,通过该题中对各种情况下压力的求解,能够从定义、力的三要素角度对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使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更深刻的揭示。可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是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概念的有效果方法。

三、比较法可使学生灵活运用概念,促使概念活化。

一个物理概念的表达式中,包含了定义方式、物理意义、及单位等内涵。将表达式间进行横向比较,能促使学生记忆概念、活化概念和深化概念。例如,速度概念的表达式v=s/t和功率的表达式p=w/t相比较,它们都有反映了另一物理量变化快慢的共同特征;它们的单位都由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另外,象密度、电阻率、比热等概念,从公式上都可看出,对同一物质来说,它们的比值都一个“常数”,反映着物质本身的属性。这可消除诸如“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一杯水比热(密度)比半杯水的比热(密度)大”等之类的错误。

四、通过比较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把两只标有220v、40w和220v、100w字样的白炽电灯分别进行并联或串联后,接入220v的电路中,判断这两种情况哪个灯泡较亮?根据平时的经验都是100w的灯泡较亮一些,即使老师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串联时40w较亮,并联时100w的较亮。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对分析感到不可靠,但如果我们通过可控实验来进行对比,学生就会信服了。

五、利用比较法可以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对物理现象不同方面的精细比较,为概念的正确应用提供了出发点,正确的概念应用建立在对不同物理现象比较的基础上。例如,用惯性概念解释图2所示,当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向后倒的现象时,思维的起点和关键,就是要通过比较拉动前后,小车状态的不同之处,揭示小车拉动前后,木块上部和下部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就在头脑的记忆中搜寻以前经历过的相类似问题,通过某些同方面的比较,拟定解题方案,这是学生在物理练习中思维广泛采用的一种比较方法。

如果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对新旧问题不仔细地进行比较,既看到它们间的相同,又看到它们间的相异点,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盲目代换,就会出现概念僵化,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如:许多学生在判断图3所示,当小车突然向前移动时,瓶内液体中的气泡向什么方向移动的问题时,会照搬前面图2中小车突然向前时,木块向后倒的结论,得出气泡向后移动的错误结果。可见,对概念的灵活应用离不开比较思维。

又如:在学习动滑轮之后,学生由于受“拉力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的影响,他们认为:只要用一个动滑轮,拉力一定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利用如图的练习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了结论的适用条件,有效的防止了知识的负迁移。

六、将物理概念与生活相比较。

有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一些生活常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较果。如:由于“电压”和电场力做功的概念有关,一般初中课本中对电压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教材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这对学生掌握这一概念是不利的,有不少学生学了“电压”这一课后,仍然模模糊糊,说不出它是什么,更不了解它的物理意义。所以说电压的概念,是初中学生感到最抽象、最难理解的概念,在初中阶段还无法讲清,对初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就采用这种方法。

用多媒体展示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得出要使水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位差(水压),然后再设问:要使容器中的水长久地流动而不是瞬间流动应采取什么方法呢?这样一设问,学生纷纷讨论,气氛很活跃。最后,教师总结产生水流的条件是有水压,提供水压的装置是抽水机。这样,就为类比埋下了伏笔。

(2)形成过程的类比:从水流的形成过渡到电流的形成。

(3)作用的类比:从水压的作用过渡到电压的作用,从抽水机的作用过渡到电源的作用。

(4)大小的类比:从改变抽水机抽水的快慢产生水流的大小过渡到电压的大小产生电流的大小。

总之,通过这样的比较和思索,学生豁然开朗,较快的接受了新概念。可见运用“比较法教学”对解决教学难点是很有益处的。

综上所述,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有着突出作用。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对教学重点的突出,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同时还应指出,比较方法的应用离不开分析和综合。没有分析,就没有比较的双方,就没有比较的内容和标准,就没有比较的各个方面;没有综合,就没有比较的结果,就不能将比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结论。正因为比较与分析综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才是思维的基础,使它在开始刚学习物理的初中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二十

数学概念有抽象性和具体性双重特点,由于反映了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所以是抽象的,数学概念往往用特定的数学符号表示,这在简明的同时又增大了抽象程度,同时数学概念又有具体性的一面。比如,点、线、面的教学应先让学生从具体事物中对概念有所体会,笔尖在纸上点一下得到的痕迹是点的形象、拉紧的绳子得到直线的形象、平静的湖面得到平面的形象,这属于基础,必须掌握,然后再把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加以区别。再比如,在方程的教学中可以先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等量关系,得出方程,再明确该类方程的.定义,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达到理解的目的,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概念。

二、牢记数学符号并正确使用数学符号。

充分揭示一个概念的内涵,就是指揭示基本内涵的重要的、常用的等价形式,这是学生内化知识的一种方法。比如,对于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除了定义以外,“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这些等价形式,都揭示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属性。再比如,对于一次函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y=kx+b只是定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当采用不同字母时,也是一次函数,若不能理解这一点,就不能算真正理解了一次函数的概念。

三、渗透逻辑知识,促进概念的内化。

中学数学教师应该将逻辑知识渗透到概念教学之中。例如,各种特殊四边形概念的建立就需要渗透逻辑知识,在四边形概念的基础上定义平行四边形时,应该让学生懂得平行四边形是四边形的特例,它具有一般四边形的一切性质,此外还具有特有的性质———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再用韦恩图表示出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不仅能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防止仅形式地记住定义,而且容易用同样的方法建立起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概念,这就促进了新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内化。当各种特殊四边形的概念都建立起来以后,还可以把它们综合在一起,用韦恩图表示出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更深入更系统。

四、重视概念的形成,注意设计多种教学方案。

概念形成的过程是从大量具体例子出发,根据实际经验,分化出各种属性,类化出共同属性,以归纳的方法抽象出本质属性,再概括到一类事物中,从而形成概念。概念形成的学习形式接近于人类自发形成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概念不必经历概念形成的较长过程,可以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例如,在学习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让学生观察实例,回顾把几根杆子立直的生活经验,观察铁轨等,让学生尝试描述其本质属性。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否定,应在讨论中引导学生逐步向本质属性靠拢,最后得出准确定义;如果学生较早地回答出正确结果,教师也可暂时不加以肯定,而是让学生来判断,并可有意提出错误答案让大家辨别,当学生能说出其错误所在之后,教师才给出结论,由于这种教学容易受到突发状况的影响,所以教师在课前需要进行多种考虑,设计出多种可能的教学方案。这种概念教学的形式虽然比较费时,但可以使教学过程生动活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揭示定义的合理性,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揭示定义的合理性。例如三角函数概念的引入,这相对于学生以往接触的函数,有其特别之处,除了自变量是角以外,学生常容易困惑的是,如何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点p?解决这个教学难点的关键就在于揭示定义的合理性,即这四个比值都不随角的终边上p点选取的不同而变化,达到这个理解层面,就可以攻破难点了。对于由概念的推广引入的新概念,都存在揭示定义合理性的问题。一个数学概念在数学发展的一定阶段,其内涵与外延都是确定的,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它的内涵与外延又是发展的。例如指数概念的教学,从正整数指数,扩充到零指数和负整数指数,整数指数进一步发展,扩充到分数指数,发展到有理数指数,每一步推广都存在合理性问题,即新概念完全包含了旧概念作为它的特殊情况并使幂的运算法则仍适用,所以随着概念教学的深化,层次的明确有利于学生掌握并熟练使用。以上只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积累的几点经验,中学数学概念教学还在尝试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提高,很多方面还有待于寻找更好的方法,作为数学教师,我会继续探索如何更好地进行概念教学。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二十一

1、教材因素。

初中物理教材与高中教材相比较,对知识和思维能力的要求都有一个较大的跨越,存在一个较大的台阶。高中物理教材所讲述的知识不仅要求采用观察、实验,更多的要求具备分析归纳和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能熟练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对于多个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的复杂的问题,从物理现象到构建物理模型,从物理模型到数学化的描述,建立一系列的方程,学生接受难度大。初中、高中物理教材对知识的表述也有很大差别。初中物理教材文字叙述比较浅显通俗,学生容易看懂和理解,而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不易读懂、阅读难度大。另外,高中教材与所需数学知识的衔接不当,也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了困难。如学生尚未学到极限的概念,在学习瞬时速度时就难以理解;高一新生没有三角函数知识,就不能灵活处理力的合成与分解;没有函数图像的知识,用图像法研究各种问题就会比较困难。由于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的失调,也加大了高一物理学习难度,使高一学生成绩分化。

2、学生因素。

高中物理概念有些是从直观的实验直接得出的,有些概念则需要学生从已有的物理概念出发,或从建立的理想模型出发,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建立起来。虽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他们物理基础知识有限,物理思维方法不足,个别高中学生由于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善于将陌生、复杂、困难的问题转化为熟悉、简单、容易的问题,不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物理问题,不善于根据具体问题灵活选择方法,学习物理概念时习惯于机械记忆,盲目练习,往往被个别表面现象所迷惑,形成一些片面的、肤浅的概念。主要表现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对于隐含条件的分析,临界状的把握,多过程的衔接等分析不完整,顾此失彼,答案不全面,条理不清楚。如个别学生不理解加速度及电阻率的概念,造成“加速度大速度就大;电阻率大电阻一定大”的错误认识。

3、教师因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做题,缺乏分析研究学生的现有知识状况、接受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有时估计过高,自己常常觉得有些物理概念很简单,学生自己一看就懂,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探讨、挖掘物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在最初就没有真正理解有些概念,致使学生不易建立各个物理概念之间的联系。为了更有效的搞好概念教学,需关注以下几个环节。

(1)实验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大多数物理概念是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透过现象剖析揭示其本质而引入的,学生通过直观观察形成深刻印象,强化了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引入弹力的概念时,通过演示实验:小车受拉伸或压缩弹簧的作用而运动;再演示:弯曲的弹性钢片能将粉笔头推出去。引导学生观察在这些实验过程中,弹簧及弹性钢片发生了什么形变,弹簧在恢复原状时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让学生自己总结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的概念。

(2)类比法。

类比法是在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在物理学中不少的概念是用类比推理方法得出的,让学生借类比事物为“桥”,从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思维,有助于接受理解新概念。例如:与重力势能类比,引入电势能的概念;与电场强度概念的建立类比,建立磁感应强度;将电流类比水流,建立电流概念;将电压类比水压,建立电压概念;把电磁振荡类比于弹簧振子或单摆,把电谐振类比于机械振动中的共振,建立电磁振荡概念。

(3)逻辑推理法。

物理概念大多数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概念的建立主要依赖于认知结构中相关的概念,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旧知识的作用,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引入新概念。例如引导学生复习初中学过的功的概念,指出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物体具有能量。在此基础上,讨论运动物体能够对外做功,则运动物体就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动能,进一步用做功的多少来确定动能与那些量有关系,使学生真正理解动能的表达式。

总之,物理概念引入的方法很多,无论采用什么方法一定要注意:使学生明确一个概念的物理意义,知道这个概念到底有什么作用;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中相应知识状况和新概念的不同特点,选择的感性材料要典型全面,要突出与概念有关的本质特征,尽量减少非本质特征的干扰,避免先入为主和消极的思维定势的影响;能起承前启后,建立知识联系的作用,选择的旧知识一定要与新知识有实质性联系,否则容易形成模糊或错误的概念,或在认知结构中形成不正确的联系,有碍于培养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引入概念时,要尽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其积极活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引导学生理解、深化物理概念的方法。

1、细化物理概念对应的知识点。

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几点细化一个概念(1)名称:记住物理量的名称是了解一个物理量的第一步,就像了解一个人就要先记住这个人的名字一样,教材上物理概念的名称,是用黑体字印刷的,这正是要引起同学们注意和重视。(2)定义及物理意义物理概念的定义是用科学严谨的叙述给出的,教材中常用加点字来表示,定义要熟练准确记忆,不能有半点差错。物理量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不同于定义,如速度的物理意义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定义是位移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3)符号物理量的符号大多采用英语的第一个字母,一般情况,每个物理量都有特定的字母,要求学生记准物理量的符号,这样,有利于规范运算过程。(4)表达式一个物理概念的定义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就写出了对应的定义式,因为任何一个物理量往往会和其他量建立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又会写出不同的表达式,这时就要弄清哪个是决定式,哪个是定义式。(5)单位物理量的定义式,既给出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又决定了它们之间的单位关系,要分清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并记准其单位符号及不同单位制之间的换算关系。在做题时要求同学们统一单位。(6)矢量和标量每讲一个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失量还是标量。只有明确其特性,才能按相关规则进行运算。(7)状态量和过程量每讲一个物理概念,要求弄清它是状态量还是过程量,如何通过状态量的变化把状态量和过程量建立起联系。(8)最后还要提醒学生弄清物理表达式的适用范围。

2、突破难点。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的论文大全(22篇)篇二十二

[论文摘要]探究式学习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改大力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在实践中由于缺乏一套科学的程序,往往在实践中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笔者在文章探讨了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广泛应用。

在全新的新育思想指导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构建了“五阶段五中心”的基本问题解决的中学化学探究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它具有操作性强的特点,其内容如下。

一、呈现化学问题,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中心。

呈现化学问题,是模式的第一个要素和实施环节。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必须得到一个明确的任务,或者在某一情境中自己发现问题;教师必须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形成问题意识。因此,教师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容巧妙地转化为问题情境,在教学实践中提出一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直接提问,激发兴趣,引导探究。

有趣的问题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个恰到好处的问题能够很快地引起学生的兴趣。一个具有挑战性鼓舞性问题能马上激活学生的思维细胞,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并迅速将其带入愿意学习的思维境地。例如,在学习盐类水解时,可由家中蒸馒头谈起并提出问题:“面发了酸了怎么办?”(学生答:加碱。)“这里说的碱的化学成分是什么?”(学生答:碳酸钠。)“属于哪一类物质?”(学生答:盐类。)“它的酸碱性如何?可以用哪些实验加以验证?”进而教师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他们会从实验中发现“为什么碳酸钠溶液会呈碱性”“其他盐的酸碱性怎么样”等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矛盾就自然地交到了学生手中,起到了激发兴趣、引导探究的作用。

2。利用实验,发现问题,引发探究。

化学实验的直观性、生动性和变化性使其自身充满了探究的悬念,易引起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这是教师经常采用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适用范围很广,例如: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性质及其反应产物的验证性研究;按一定要求制备,验证物质性质的实验设计(装置、药品、操作);证明概念、理论或习题的有关实验探究;联系实际解决生活问题,创新实验探究等等。

3。通过一些探究性习题创设问题情境。

所谓探究性习题,也称探索性试题,其特征是题目本身没有给出明确的结论,或是得出结论的方法,只是提出了可能,需要经过观察、分析、猜测、比较、归纳等科学方法,才能得出结论的一类新型试题。利用探究性试题创设问题情境的关键是教师身边有良好的探究性试题,本文在第三章中的纸笔测验对其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4。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

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化学史料创设问题情境,不仅可以使教学不再局限于现成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而且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的过程,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使学生学会到形成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

5。结合生活、生产和当前科技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

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和当前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意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实践性和深刻性。

二、学生的信息搜索阶段,以收集资料为中心。

学生明确探究任务之后,就要根据问题情境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很多,可以查阅课本,可以网络查询,可以通过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也可以咨询专家与伙伴协商交流。

搜集信息的过程和质量决定着问题解决的最终效果,如果资料收集不全或者收集的资料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会导致问题解决的失败。收集资料的能力对于问题解决来说很重要,特别是对于陌生的具有创造性的问题而言,更是举足轻重。学生收集资料的过程并不是简单地找出问题解决所需要的信息,同时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精制和组织,以利于问题解决过程中信息的提取和迁移。对资料的精制和组织就是把获得的资料与已有的知识用适当的线索联系起来,形成网络化认知结构。精制和组织的方法有:找出新资料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联系,如上位概念、下位概念和并列结合关系;对学习材料列提纲,作图解或画概念图;理解新信息的涵义,对其进行分类和概括等。

三、学生的信息整合阶段,以形成假设为中心。

收集完资料之后,就要促使问题初始情况,向目标情境的转化,就必须提出种种可解的途径、假设和目标。

情境假设,所谓假设是指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对未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规律所做的一种推断和解释。假设不仅是一种方法,还是一种结果、一种思想。所谓“方法”就是指根据已知对未知进行推断和解释的思维过程,所谓“思想”是指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待科学理论,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被认为是正确的理论也有可能被进一步修正,甚至被推翻。所谓“结果”是指由推断所得到的假定性结论。

提出假设是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提出假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注意对问题进行分析、了解。牢牢掌握问题的目标情境与问题的主要特征,将精力集中在问题目标情境上。学生可以是自己提出假设,也可以是合作提出假设。提出假设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既是整合已有知识的过程,又是超越已有知识,更新理解的过程。

四、解决问题阶段,以选择策略为中心。

选择恰当的策略是问题解决中很关键的一步。从本质上讲,问题解决就是要通过合理策略的`选择和运用,以缩短问题初始情境和目标情境之音质差距。这是解题的实质性步骤,常用策略有以下几种。

1。双向推理。双向推理即充分利用已知条件进行顺向推理,重视运用未知条件进行逆向推理。教学实践表明,顺向推理易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逆向推理都难以践行。在进行逆向推理时,主要采取确立“子目标”的办法,帮助我们明确思维方向。一旦建立了子目标,我们就把难以捉摸的“总目标”转化成了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更接近的从而容易解决的“子目标”,子目标成了我们的思维方向。在运用子目标时,一定要防止把子目标(未知条件)当成已知条件来思考。

2。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解题时,要注意克服定势,进行发散思维。所谓定势是指问题解决过程中,只考虑一种思路,一条道走到黑,钻牛角尖。实验发现,中等生和学困生解题往往只考虑一条思路,当这一条思路走不通时,就感到束手无策了,而尖子生总是考虑几条不同的思路,并最终在多次尝试失败之后找到一条正确的思路。因此,我们解决问题时,要思维灵活,从多种解度看问题,从多种途径寻找答案,这就叫发散思维。与发散思维密切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必须善于评价自己的思路,找出自认为比较好的一条,集中精力地优先加的考虑。我们称这种思维叫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只有和集中思维结合起来才是高效的创造性思维。

3。类比迁移。类比迁移指运用先前已解决问题的现在知识去指导新问题解决。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际上是利用学生早已熟悉的事物,通过类比去同化新知识的学习,从而将陌生的新知识,新问题变成为学生所熟悉的可解问题。

五、师生反省评价阶段,以合作交流评价为中心。

“协作”和“交流”不仅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要素,而且也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阶段中,要求学生以合作学习的方法,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结果显现给同伴,从中选取最优方案。这体现了新课程中三维目标的实现,也促进学习者进行自评,以便了解自己的不足与优势。从另一方面讲,对某一次问题解决加以总结和交流评价,交进问题解决者改进问题技巧,提高问题解决效率的绝好机会,也有助于学生学会合作,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帅保国等。论问题式学习中的“问题”[j]。上海教育科研,(7)。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3]付立海,周仕东。郑长龙科学探究内容的核心化与活动的多样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5(3)。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科学领域教案反思大全(18篇)

    小班教案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小班教案范文的分享,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育的改革和持续发展。1、知道有各种声音,不

    给我一次选择一次范文(18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文学形式,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思想深度和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记得期末考试那一天,我们正在考试,忽然,我有

    元旦忧愁的初中(优质19篇)

    优秀作文能够展现作者的个性和独特的思维方式,能够给读者以启示和思考。优秀作文能够展现出作者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提高语文水平有着积极的影响。如何写一篇优

    云南省博物馆游记(汇总19篇)

    优秀作文不仅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见解,还需要有扎实的学识和广博的阅读背景。阅读优秀作文范文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以下是一些值得阅读的作品。今天,老爸开着车带

    七上学期工作计划(汇总19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对接下来学习和工作的目标和计划进行规划和制定的一份书面材料。学期工作计划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一些常见的错误和困惑

    消防日消防安全教案大全(19篇)

    安全教案的内容应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安全问题、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以及紧急求救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安全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全县安全生产工作会议讲话大全(18篇)

    生产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它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更是追求质量和效益的艰苦奋斗。下面是一些关于生产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案例研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灵感。

    让我心花怒放的一件事小学生(模板24篇)

    写好作文是一个学生发展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我们应该在平时多加练习。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篇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写作的技巧和要领。当小老师?你们听了一定觉

    车辆买卖的合同协议书(通用23篇)

    在签署合同协议之前,双方应仔细阅读并理解合同的内容,确保双方的权益得到保障。如果您正在寻找合同协议的写作参考,下面的范文可能对您有所启发。出卖人:买受人:一、汽

    中班健康领域教案保护牙齿大全(18篇)

    中班教案是中班教师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的工具,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想要了解如何编写中班教案吗?这里有一些范文供您参考。活动目标:1.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